921367-信息系统安全与对抗技术-10. 信息系统的不安全因素

合集下载

信息系统安全影响因素及对策

信息系统安全影响因素及对策

信息系统安全影响因素及对策作者:陈涛来源:《商情》2010年第22期[摘要]信息系统在企业事业单位信息化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分析了信息安全系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防范信息系统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系统安全防范对策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 IS)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各种软件技术,各种理论和方法于一体,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信息系统在企业事业单位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在信息化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针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影响因素做了分析,并提出了化解相应风险的对策。

一、信息系统安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1.系统硬件环境风险。

信息系统的运用,依赖于特定的硬件环境,例如服务器、网络等等,这些环境依赖大量的硬件设备,这些设备自身都存在一定的故障率,这类故障发生时必然影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这类故障比较常见,大多数人也都能理解。

2.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隐藏的风险。

信息系统建设,无论是自建还是采购,都必然经历需求调研分析、系统规划设计、系统开发测试、系统实施等几个过程,这些过程中都存在导致日后系统出现错误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例如:调研阶段,技术人员对需求认识的局限性,会造成未来系统的局限性。

在日后系统应用过程中,当这种局限性的条件满足时,可能对系统的使用产生影响;开发测试阶段,每一项功能都是由技术人员编写程序代码实现,此项工作繁琐且复杂,人非机器,错误是不可避免,开发的质量需要测试工作来保证。

测试工作只是模拟未来的使用方式来验证系统,不可能对系统进行全方位的验证,系统出错的可能性永远存在。

另外,作为这项工作主要的参与者,人的责任心这样的道德风险也不能小视。

3.信息系统使用、维护过程中“人”的风险。

信息系统的最终价值是通过人的使用发挥出来的,在系统的使用中,操作人员不当操作可能造成错误;系统维护中,维护人员的能力、经验的欠缺,可能对系统引入新的错误,这些都是导致损失发生的风险。

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与风险评估

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与风险评估

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与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我们的生活已经与信息系统紧密相连。

然而,信息系统也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威胁,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以及系统故障等。

因此,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和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安全防护方法。

1. 强化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是保护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

采用强密码和多因素身份验证等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非法用户获取系统权限。

2. 加密通信加密通信是保护网络数据传输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使用SSL/TLS 等加密技术,可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3. 安全审计和监控安全审计和监控可以帮助发现和阻止潜在的安全威胁。

通过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日志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 强化边界防御边界防御是指在网络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以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5. 及时更新和维护及时更新和维护软件和硬件设备,安装最新的安全补丁和防病毒软件,以确保系统始终保持在最佳的安全状态。

二、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是指对系统中的潜在威胁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的过程,以确定存在的风险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几个关键步骤。

1. 建立风险评估团队风险评估团队应包括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如系统管理员、网络工程师和安全专家等。

2. 识别潜在威胁在此步骤中,需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全面的审查,并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威胁,如系统漏洞、恶意软件和操作失误等。

3. 分析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对于识别出的潜在威胁,需评估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

这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历史数据和专家判断等方法进行。

4. 评估风险等级将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综合考虑,对风险进行等级评估。

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及主要防范技术

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及主要防范技术
、通 信等 各种 设 备 、工具 的有机 集 合。也 就是 说 ,信
息 系统 由人 员 、硬 件 、软 件 、数据 、通
信 和规 程 这 样 几个部 分 构 成 。 从信 息系 统的 结构来 看 ,信息 安全 问题覆 盖整 个 系统的 各个 组成部 分 。不
迄 今 为 止 ,信 息 还 没 有 公认 的 确
的论文 中指出:“ 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
不定 性 的 东西 ” 。狭 义 的信 息 系统 指 的


是 :基 于计 算机 的 系统 ,是 人 ( 用户 ) 、
信息 系统; 全; 安 脆弱性 ; 防治技术
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
1 、信 息 系统 自身 的 安 全 脆 弱 性 ( )硬 件 的脆 弱性 1 信 息系统 硬件 的安 全问题 主要表 现
◇ j
彩 健恳 系统
安全的主要 因素及主要 防范技术
戴启艳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 学院计算机科 学系
随着计 算机的 日益普及 ,计算机 网络的 发展 和信 息化程度 的提 高 ,信 息 系统 的安 全问题 日趋严峻 。 本文分析 了影 响信 息 系统安 全的
因素 以 及 网络 安 全 防 范技 术 及 应 对 策 略 , 减
7 一 5
少影响信 息 系统安 全的 因素 ,井从 各种技 术 角度 出发,提 高信息 系统 的安 全 系数是非 常
必 要 的。
程 的全 面 与 合理 性 、通 信 的 质 量和 保 切 的 定 义 。信 息 是 信 息论 中 的一 个 术 密等方面都会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 。 影 语 , 常把 消息 中有意 义 的内 容称 为信 1 常 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在于信息系统的 息 。 1 4 年 ,美 国数 学 家 、信 息论 的 脆 弱性 和来 自外界 的威胁 与攻 击这两个 98 创 始人 仙 农 在题 为 通 讯 的 数学 理 论 方面。

信息系统安全的风险与防范

信息系统安全的风险与防范

信息系统安全的风险与防范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和威胁。

本文将介绍信息系统安全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物理安全风险信息系统的物理设施如果受到破坏、盗窃或自然灾害等不可预知的事件的影响,将对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保证物理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之一。

具体的防范措施包括:建立安全的数据中心并确保访问权限受到严格控制,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备份。

二、网络安全风险信息系统的网络是连接各个子系统和用户之间的桥梁,也是外部攻击者最容易入侵的目标。

网络安全风险主要包括黑客攻击、病毒和恶意软件、网络钓鱼等。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需要采取措施包括:建立强大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及时更新系统和软件的补丁,加密重要数据的传输,用户教育和培训以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三、数据泄露风险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资产,一旦被泄露或盗取将造成重大损失。

数据泄露风险包括内部人员的非法访问、信息泄露和数据丢失等。

为了降低数据泄露风险,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建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系统,限制员工对敏感数据的访问权限;加密重要数据的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四、社会工程学风险社会工程学是指攻击者通过人类的社交和心理漏洞来获取系统的访问权限或敏感信息。

这种风险通常比技术攻击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

为了预防社会工程学风险,需要加强员工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醒员工注意潜在的威胁和诈骗手段,加强对社交工程学攻击的防范。

五、物联网设备风险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与信息系统相连,这将增加系统受到攻击的风险。

物联网设备风险包括设备固件漏洞、默认密码和不安全配置等。

为了保证物联网设备的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及时更新设备的固件和软件,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加强设备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

六、员工行为风险员工在使用信息系统时的不当行为也可能导致安全漏洞或泄露敏感信息。

信息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风险与常用的安全防范技术方法

信息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风险与常用的安全防范技术方法

信息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风险与常用的安全防范技术方法在当今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信息系统就如同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一样重要。

我们的工作、学习、娱乐,几乎样样都离不开它。

但你可别小瞧了它,这里面可是暗藏着不少风险呢!就好比你走在一条看似平坦的大路上,说不定啥时候就会有个坑洼让你摔一跤。

信息系统里的风险也是这样,有时候让你防不胜防。

比如说,黑客的攻击就像是一群看不见的小偷,随时准备闯进你的“数字家园”,偷取你的重要信息。

还有那些恶意软件,就像隐藏在暗处的小怪兽,不知不觉就会侵害你的系统。

再想想,你的个人信息在信息系统里跑来跑去,要是没有足够的保护,那不就像在大街上裸奔一样危险嘛!隐私泄露了可不得了,可能会给你带来无尽的麻烦。

而且啊,万一信息系统出了故障,那可就像是家里突然停电一样,啥都干不了啦!那我们能咋办呢?总不能任由这些风险肆虐吧!这时候,常用的安全防范技术方法就闪亮登场啦!就像给我们的信息系统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

加密技术,这可是个厉害的法宝呢!它把我们的信息变成了一串串让人看不懂的代码,只有拥有“钥匙”的人才能解开。

这就像是给我们的宝贝上了一把锁,让那些不怀好意的人无从下手。

防火墙呢,就像是一个忠诚的门卫,站在信息系统的门口,严格检查每一个进出的“人”,把那些有问题的家伙统统挡在门外。

还有身份认证技术,就好比进入一个重要场所需要出示证件一样,只有通过了认证,才能在信息系统里自由活动。

这能有效地防止那些冒充者混进来。

定期备份数据也很重要啊!这就像是给你的信息买了一份保险,万一出了什么问题,还有备份可以恢复,不至于让一切都化为乌有。

我们得时刻保持警惕,不能对这些风险掉以轻心。

就像我们每天出门会锁好门一样,对待信息系统也要有这样的意识。

要不断学习和了解新的安全防范技术方法,让自己的“数字家园”固若金汤。

难道我们不应该重视这些吗?信息系统对我们来说这么重要,如果我们不保护好它,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我们可不能等到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呀!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用这些安全防范技术方法,为我们的信息系统保驾护航吧!。

信息系统安全与保护

信息系统安全与保护

信息系统安全与保护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信息系统安全与保护是指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防止信息系统遭受未授权访问、篡改、破坏、泄露等威胁,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机密性。

本文将从信息系统的威胁与风险防范、关键技术与方法、制度与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系统的威胁与风险防范1. 外部威胁外部威胁是指来自未经授权的外部攻击或者恶意软件、病毒等外部入侵方式,常见的有网络攻击、黑客入侵、病毒传播等。

防范外部威胁需要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反病毒软件等技术手段,确保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2. 内部威胁内部威胁是指来自组织内部人员的非法活动、人为疏忽等风险,如员工泄露信息、恶意篡改数据等。

防范内部威胁需要建立严格的权限管理制度、完善的审计机制,并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培训,从而减少内部威胁对系统的影响。

3. 物理威胁物理威胁是指来自自然灾害、事故等不可控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威胁,如火灾、水灾、硬件故障等。

防范物理威胁需要采用灾备方案和设备,确保系统及时备份和恢复,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硬件设备,防止由于硬件故障引发的信息丢失。

二、关键技术与方法1.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信息系统安全与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常见的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

2. 认证与授权技术认证与授权技术是确认用户身份和授予用户相应权限的关键技术。

常见的认证与授权技术包括口令认证、数字证书、双因素认证等。

通过合理选用认证与授权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 审计与监控技术审计与监控技术是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进行监控和日志记录,并对异常行为进行检测与分析的技术手段。

通过合理配置审计与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并应对系统的异常行为或攻击行为,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信息系统中的网络安全风险及应对策略

信息系统中的网络安全风险及应对策略

信息系统中的网络安全风险及应对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针对信息系统中的网络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信息系统中的网络安全风险1.恶意软件攻击恶意软件是指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和攻击的恶意程序,如病毒、木马、蠕虫等。

它们可以在未经用户授权的情况下,获取和篡改敏感数据,威胁信息系统的安全。

2.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指攻击者通过伪装成可信任的实体,诱骗用户透露敏感信息,如账号、密码、信用卡信息等。

这种方式常常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途径进行,给用户和企业带来不小的风险。

3.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敏感数据被泄露给未授权的人或组织。

这可能是由于系统漏洞、内部员工行为不慎或外部攻击等原因造成的。

数据泄露对企业和个人的声誉和经济利益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4.拒绝服务攻击拒绝服务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发送大量的请求,耗尽目标系统的资源从而使其无法正常为合法用户提供服务。

这种攻击可能导致系统瘫痪,影响正常的业务运营。

5.无线网络攻击无线网络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无线网络窃取数据、监听通信、伪造无线接入点等行为,对无线网络进行非法侵入和操作。

这种攻击方式对企业内部的无线网络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二、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应对策略1.建立完善的安全策略与管理机制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策略,包括制定安全政策、规范用户行为、加强网络设备设施的管理等。

此外,企业还应配备专门的网络安全团队,负责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应急响应等工作。

2.加强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安全防护企业应确保网络设备和系统的安全配置,定期更新安全补丁,开启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

同时,系统管理员需要对网络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与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漏洞。

3.加强用户教育与培训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警惕性。

员工需要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遵守公司的安全政策,不随意泄露敏感信息,以减少内部安全漏洞的发生。

信息安全不合格的原因

信息安全不合格的原因

信息安全不合格的原因
信息安全不合格的原因是指导致信息安全系统或措施未能达到预期安全标准或要求的原因。

这些原因可能涉及技术、管理、人员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信息安全不合格的一些常见原因:
1.技术缺陷:指信息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漏洞或缺陷,例如软件漏洞、不安
全的通信协议等。

2.缺乏安全策略和措施:组织可能没有制定适当的安全政策和措施,或者没
有实施足够的安全控制措施。

3.人员因素:包括缺乏安全意识、误操作、恶意行为等。

员工可能不遵守安
全规定,或者利用系统漏洞进行非法活动。

4.管理不善:组织的安全管理可能存在缺陷,例如缺乏有效的安全培训、监
管不力等。

5.外部威胁:包括黑客攻击、病毒、恶意软件等,这些威胁可能导致数据泄
露、系统瘫痪等安全事件。

6.合规性问题:组织可能未能遵守相关的信息安全法规和标准,导致不合规
风险。

7.物理环境因素:例如设备损坏、自然灾害等可能导致信息安全事件。

8.配置错误或不当:例如错误的权限配置、不恰当的安全参数设置等。

9.供应链风险:与组织相关的第三方供应商可能存在安全漏洞或不良行为,
导致供应链中的安全风险。

10.信息控制不当:例如不恰当的数据共享、缺乏数据保护措施等,可能导致
敏感信息的泄露。

总结来说,信息安全不合格的原因涉及多个层面和维度,可能由技术问题、管理问题、人员问题或其他外部因素所引发。

组织应全面评估其信息安全状况,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信息安全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安全
与对抗技术
信息系统的不安全因素
❖信息处理各环节中的安全缺陷
•采集:不全面、不明确、不确定
(二维码扫描)•传输:窃听、干扰、物理破坏

处理:恶意破坏
(网上各种手机应用软件)•存储:破坏、窃取•控制:干扰、破坏•
输出
(打印机、复印机)
•……
❖信息系统结构上的安全缺陷
•软件漏洞(手机操作系统系统)
✴陷门与防范:逻辑炸弹、遥控旁路✴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与防范
✴数据库的安全漏洞与防范
✴TCP/IP协议的安全漏洞与防范
✴网络软件与网络服务的漏洞
✴口令设置的漏洞(复杂性)
❖信息系统结构上的安全缺陷
•硬件结构隐患
✴网络拓扑结构的安全缺陷
✴网络硬件的安全缺陷(集线器、交换机)
❖其他方面的安全缺陷
•存储密度高(如U盘、磁盘等)•数据可访问性(远程注入)•信息聚生性
•介质的剩磁效应(数据恢复)•电磁泄漏性、光泄露性
•保密困难性
•……
❖中国特色的安全缺陷
•由技术被动性引起的安全缺陷(无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人员素质问题引起的安全缺陷,法律靠人去执行(人情、素质低下、社会矛盾等) (破窗效应)
•缺乏系统的安全标准所引起的安全缺陷国际电联和国际标准化组织都在安全标准体系的制定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
❖对实体的威胁和攻击
•对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和网络的威胁和攻击。

❖对信息的威胁和攻击
•信息泄漏:偶然地或故意地获得目标系统中信息,特别是敏感信息。

•信息破坏:偶然事故或人为破坏,使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受到破坏,使得系统的信息被修改、删除、添加、伪造或非法复制,造成大量信息的破坏、修改或丢失。

❖被动攻击:指窃密的攻击。

❖主动攻击:指篡改信息的攻击。


被动攻击:指窃密的攻击。


主动攻击:指篡改信息的攻击。


主要方法:直接侦收、截获信息、合法窃取(冒充合法用户、利用合法用户身份)、破译分析、从遗弃的媒体中分析获取信息。

•主要方法:窃取并干扰通信线中的信息、线间插入、非法冒充、系统人员的窃密和毁坏系统数据、信息的活动等。

❖其他方面的威胁与攻击•自然灾害构成的威胁•人为或偶然事故构成的威胁•计算机犯罪的威胁
•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信息战的威胁
❖系统脆弱性滥用。

其核心特点是系统自身所存在的隐患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被激活,从而导致系统出现不可预计的崩溃现象。

❖有害信息的传播。

其核心特点是以广泛传播有害言论的方式,来控制、影响社会的舆论等。

❖垃圾信息的泛滥。

其核心特点是以广播的方式鲸吞网络资源,影响网络用户的正常生活等。

❖恶意软件的扩散。

其核心特点是针对特定的操作系统但没有明确的攻击目标,攻击发生后攻击者就无法控制。

❖黑客行为的攻击。

其核心特点是利用网络用户的失误或系统的脆弱性因素,针对特定目标进行攻击或侵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