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块卵石》
4课 做一块卵石

4课、做一块卵石
一:填空
1、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2、卵石的相同点是:形状(近似球形),表面(光滑)。
3、卵石的不同点:(大小)不同,(圆度)不同,(色彩)不同。
4、卵石经过大自然中的(风化)作用、(搬运)作用、(磨圆)作用,会逐渐变成(细沙)。
二、实验。
做“卵石”形成的模拟实验
1.实验中我们用到的材料有:碎砖头、水、塑料瓶等;其中砖头代表(岩石),塑料瓶代表(河道)。
2.把装有碎砖头、水的塑料瓶使劲晃动5分钟以后,看到的现象是
水变(浑浊),砖头变的(失去棱角成了圆形)。
3.根据做“卵石”的实验,我认为卵石是这样形成的: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在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来到了上游的河道中。
流水又将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
在河水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下)失去棱角,变成卵石。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第二单元《10. 做一块卵石》 青岛版

《做一块卵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不同河段岩石的特征,并能根据特征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设计模拟实验,并按要求完成实验。
3、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并记录,最终证实鹅卵石形成的原因。
4、能说出沙尘暴的危害和防治办法,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能够参与小组活动并与大家讨论交流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鹅卵石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设计并探究鹅卵石形成的原因的实验。
三、教学过程1、游戏激趣,导入新课(1)游戏导入教师谈话: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玩个小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疯狂猜猜猜”。
出示游戏规则。
学生根据提示猜物品。
最后出示鹅卵石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疯狂猜猜猜”的形式导入本课,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学生听提示过程中,能了解鹅卵石的特征,为下面的活动奠定基础。
(2)提出问题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提出关于鹅卵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爱因斯坦的名言告诉学生要善于提出问题,同时使学生自比,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
(3)教师小结老师发现大家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和鹅卵石的形成有关,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鹅卵石的形成。
2、模拟实验,探究新知(1)观察图片,推测原因观察河流上游、中游、下游岩石的图片,说一说这些岩石在外形上有什么特征,结合他们的特征推断一下,鹅卵石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小组讨论写到实验记录单上。
学生展示推断。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使学生在叙述特征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模拟实验,获取新知师生讨论: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示:河流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河段,摇玻璃瓶摇几次?)教师提示:实验不只是动手操作,还需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学生观察小砖块的外形特征,记录并汇报。
教师计时,学生实验。
学生上台展示实验现象和结论,师生点评,总结鹅卵石的形成原因。
教师提问:河流中的岩石从哪里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山上岩石风化落入水中。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做一块卵石》课件

位于地壳表面或者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 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 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 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 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下一页
美丽的卵石
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块卵石
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块卵石吧!
实验提示:
1.用镊子夹住石块进行加热。 2.加热一分钟左右,将石块放在水里冷却, 然后再加热一分钟左右,再冷却,反复加热 冷却3次或4次,注意观察石块的变化。最后 再用手掰一掰石块试试。 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和人身安全。
下一页
下一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第2课火山)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注意事项:1、土豆泥尽量摊得薄一些。
2、加热时间需要10多分钟,引导学生耐心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第3课地震)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注意事项:使用的筷子韧劲不要太大,注意安全。
实验3 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第4课做一块卵石)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注意事项:1、砖块尽量要小一些,棱角鲜明一点。
2、要用比较长的时间。
做一块卵石

(一)知识目标
了解地震现象;知道地震的利与弊。
(二)能力目标
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合理的解释。
(三)情感目标
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意识地震既可以带给人类好处,也会给人类造成负面影响。
由于时间的问题,咱们就先活动到这里。
四、探究地震的形成原因。
A、学生交流,从理论上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
哪个小组解决了“地震的形成原因”这个问题?(在交流这个问题的之前,教师在巡视小组整理资料时候,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先找答案比较简单的小组回答;然后提问:“还有没有意见不一样的小组?或者:哪个小组要补充?。”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重点词语进行板书。有以下重点词语:岩层、压力、变形、褶皱、断裂、产生地震波、地表、引起振动)
三、探究地震的有关知识
师:关于地震,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根据情况板书出2—3个重点问题:地震的形成原因;地震的危害;地震来的时候如何自救。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的问题,也一一列出。)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让同学们搜集有关地震资料的任务,大家搜集资料了吗?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看看我们能不能利用搜集到的资料来解决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教师巡视各个小组对资料的整理、归纳情况。并有重点地了解“地震的成因”、“地震来的时候如何自救”、“地震的危害”三个问题的解答情况。这个活动的时间安排在10—15分钟之间)
(二)能力目标
运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煤等能源矿主的形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初步学习用简单的方法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做一块卵石_青岛版(六年制)

《做一块卵石》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做卵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一块棱角分明的大石块变小、变圆的过程,从而推想大自然中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现象。
本课探究活动中,主要让学生根据实践经验对不易观察到的卵石形成现象进行推想,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类比推理得出卵石形成的原因;初步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
2. 掌握风化的科学概念,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并能进行类比推理,得出科学结论。
3. 体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愿意合作交流,能从欣赏卵石中获得美的体验。
教学准备:课件、岩石、酒精灯、镊子、水槽、水桶、玻璃片、锤子、水、火柴和塑料瓶等。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卵石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够用推理的方法得出卵石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我们了解了火山、地震的成因,知道了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是不停的变化的,那除了地球内部的原因,还有哪些自然的力量一直在改变着我们的地表的呢?这是我们今天探究的主要问题。
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想?(课件展示光滑漂亮的卵石图片)这些是什么图片?卵石(板书:卵石)说一说它给你什么感受?(大小、形状、颜色等)同学们也带来了卵石,请在小组内欣赏一下,用手摸一摸你的卵石,说说你的感受?(表面光滑)【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使学生感知卵石的多种多样,通过欣赏卵石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卵石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使学生感受的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对于卵石,你们想知道什么?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根据学生的问题板书)同学们想研究的很多,那今天我们先来尝试做一块卵石,了解一下它是怎样形成的(板书:做一块)。
二、探究实验(一)猜想:我们经常在哪里见到卵石?卵石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请说明理由。
(二)交流:卵石一般集中在什么地方?(河里,海边)学生猜测:它们的形成可能与水有关。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猜测,发散学生思维,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做一块卵石》

卵石的形成
你见过卵石吗?它们是什 么样子的呢?观察图片和 实物,说说卵石的特点。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卵石的特点:
卵石不分大小,都是形 似鸟卵、光滑圆润的。
高山上的岩石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大海边的岩石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视频:自然界中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v_show/id_XMTUyNTYwMDA=.
html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此幻灯片可以复制多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 个性动态修改建议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常识学科教学资源—科学学科 课题:五年级上册第4课《做一块卵石》
教学课件
主备教师:李桂贞 联系电话:13406651647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卵石欣赏
卵石特点 《做一块卵石》
卵石实验
生活中的卵石
视频资料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实验材料: 碎砖块、水、透明塑 料瓶
注意事项: 认真观察,作好记录 注意安全,不要伤着手
依传统文化立校 靠求实创新发展
思考:大自然中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 由于河流上游两边高山上的岩石受风化作 用,形成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石块。这些石 块经流水的冲刷,缓慢的向下游移动,并 不断被水流磨圆。经过长时间的作用,逐 渐变成卵石。
常识学科教学资源—****学科 课题:*年级*册第*课《***************》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基础训练答案

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
井水、泉水异常,有发浑、冒泡、变味、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现象;动物 异常表现 为惊慌不安、不进食、乱闹乱叫、挣断缰绳逃跑等;天气主要有震前闷热,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
4 做一块卵石我想研究的问题1、卵石是怎样形成的?2、卵石从哪里来?3、卵石在生活中的作用。
4、温度会对岩石造成破坏吗?观察实验※做一块卵石。
我的方案:将砖块敲碎,把一些棱角分明的碎砖块同水一起放在一个大的广口瓶里,盖上瓶盖,使劲摇晃,进行磨圆。
我的记录:材料 实验前实验后 碎砖块、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 砖块上有尖锐的棱角。
碎砖块的棱角没有了,有的碎砖块变成了球形。
矿物名称颜色光泽硬度矿产类别石膏白色非金属光泽较硬非金属矿产黄铁矿铜黄色金属光泽较硬金属矿产金刚石透明、浅蓝金刚光泽硬非金属矿产刚玉透明、各种红、玻璃光泽硬非金属矿产蓝、绿(8)火山喷发之前一定会发生地震。
(错)3.我会选。
(1)下列现象中,(C)不是自然因素对地表影响的结果。
A、地震B、火山爆发C、修路架桥(2)自然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形式有(A)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3)岩浆是(B)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A、靠自己的力量B、靠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C、靠地球的引力作用(4)地幔的下面是(B),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A、地壳B、地核C、地心(5)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B)。
A、岩层弯曲B、岩层断裂C、山洪爆发(6)渗入岩缝的水结冰时体积会(A),从而对岩石产生很大的破坏力。
A、胀大B、缩小C、不变二、生活中的科学。
1.假如上课时发生了地震,我们应该怎样做?答: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人要立即离开房屋,到室外空旷的地方,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伤。
如果来不及,最好在离开房屋前,拉断电闸,熄灭炉火,以免造成火灾;若来不及跑出房屋,则应该躲在机构最小的房间里,或降低重心躲在桌下,保护头部等。
2.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底某些地方,发布着古代森林遗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安全,不要伤着手
思考:大自然中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 由于河流上游两边高山上的岩石受风化作 用,形成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石块。这些石 块经流水的冲刷,缓慢的向下游移动,并 不断被水流磨圆。经过长时间的作用,逐 渐变成卵石。
资料卡: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温 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 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 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 称为风化作用。
卵石的形成(二):
形成卵石的原料我们已 经找到了。但是一块块 形状各异,棱角分明的 石块是怎样变成光滑圆 溜的卵石呢?
看一看河流的上游
再看一看河流的中游和下游
实验二:模拟石块在流水冲刷下所产生的 变化。
对比想一想,卵石的形成过程。 实验材料:
碎砖块、水、透明塑 料瓶
注意事项: 认真观察,作好记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
卵石欣赏
卵石特点
卵石实验
《做一块卵石》
生活中的卵石
视频资料
卵石的形成
你见过卵石吗?它们是什 么样子的呢?观察图片和 实物,说说卵石的特点。
卵石的特点:
卵石不分大小,都是形 似鸟卵、光滑圆润的。
思考:
• 1、卵石应该出现在什么地方? • 2、请你估计、猜测一下卵石是怎 样形成的?
高山上的岩石
大海边的岩石
视频:自然界中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v_show/id_XMTUyNTYwMDA=. htm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岩石的风化:
组成高山的岩石是多么坚 硬呀,为什么它们会碎裂 成一块块的呢?
原因之一:热胀冷缩
实验一:模拟岩石的热胀冷缩
• 怎样给岩石加热升温? • 怎样快速给岩石降温? • 岩石发生变化了吗?
原因二:植物的作用
其他原因:
• 山体松动:地震、泥石流、 山体滑坡等。 • 水的作用:石缝中的水结冰 时,体积变大涨裂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