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天津

合集下载

【高考试卷】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卷)

【高考试卷】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卷)

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卷)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3分)(2012秋•连江县校级期末)下列关于原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18O与19F具有相同的中子数B.16O与17O具有相同的电子数C.12C与13C具有相同的质量数D.15N与14N具有相同的质子数2.(3分)(2006•南通一模)使用含铅汽油能使空气中的铅含量增多,引起铅中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铅B.CO气体有毒,在生有炉火的居室中多放几盆水,可吸收COC.臭氧层的破坏对人类健康有害D.绿色食品是指使用过化肥和农药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3.(3分)(2013春•永顺县校级期中)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化合物的水溶液,按pH减小顺序排列提()A.NaHSO4,CH2COONa,NH4Cl,NaNO3B.NaNO3,CH3COONa,NaHSO4,NH4ClC.CH3COONa,NaNO3,NH4Cl,NaHSO4D.NaNO3,CH3COONa,NH4Cl,NaHSO44.(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蔗糖不是淀粉水解的产物B.蔗糖的水解产物可能发生银镜反应C.蔗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D.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5.(3分)(2013•湖南模拟)已知KMnO4与浓HCl在常温下反应就能产生Cl2.若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错误的是()A.只有①和②处B.只有②处C.只有②和③处D.只有②、③、④处6.(3分)(2010•湘潭一模)下列5个有机化合物中,能够发生酯化、加成和氧化3种反应的是()①CH2═CHCOOH②CH2═CHCOOCH3③CH2═CHCH2OH④CH3CH2CH2OH⑤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7.(3分)若用x代表一个中性原子中核外的电子数,y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 代表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90234Th的原子来说()A.x=90y=90z=234 B.x=90y=90z=144C.x=144y=144z=90 D.x=234y=234z=324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8分)8.(10分)(2011春•荥阳市校级期末)乙烯是石油裂解的主要产物之一,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其反应方程式为.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产物的名称是;乙烯对水果具有功能.9.(2分)请将石油产品汽油、柴油、煤油、沥青、液化石油气按其组成物质分子中碳原子数递增的顺序排列.10.(6分)(2013春•福州校级期中)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氮养分,除了可用人工固氮方法(合成氮)获得氨态氯外,自然界雷电现象也是一种固氮途经,经由雷电固定的氮是硝态氮(硝酸或硝酸盐形式),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3分)(2012秋•连江县校级期末)下列关于原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18O与19F具有相同的中子数B.16O与17O具有相同的电子数121315142.(3分)(2006•南通一模)使用含铅汽油能使空气中的铅含量增多,引起铅中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铅B.CO气体有毒,在生有炉火的居室中多放几盆水,可吸收COC.臭氧层的破坏对人类健康有害3.(3分)(2013春•永顺县校级期中)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化合物的水溶液,按pH减小顺序排列提()A.NaHSO4,CH2COONa,NH4Cl,NaNO3B.NaNO3,CH3COONa,NaHSO4,NH4ClC.CH3COONa,NaNO3,NH4Cl,NaHSO44.(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蔗糖不是淀粉水解的产物B.蔗糖的水解产物可能发生银镜反应C.蔗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5.(3分)(2013•湖南模拟)已知KMnO4与浓HCl在常温下反应就能产生Cl2.若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错误的是()6.(3分)(2010•湘潭一模)下列5个有机化合物中,能够发生酯化、加成和氧化3种反应的是()①CH2═CHCOOH②CH2═CHCOOCH3③CH2═CHCH2OH④CH3CH2CH2OH⑤7.(3分)若用x代表一个中性原子中核外的电子数,y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 代表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90234Th的原子来说()A.x=90y=90z=234 B.x=90y=90z=144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8分)8.(10分)(2011春•荥阳市校级期末)乙烯是石油裂解的主要产物之一,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溴的红棕色褪去;其反应方程式为Br2+CH2=CH2→BrCH2﹣CH2Br.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CH2═CH2[﹣CH2﹣CH2﹣]n,其产物的名称是聚乙烯;乙烯对水果具有催熟功能.229.(2分)请将石油产品汽油、柴油、煤油、沥青、液化石油气按其组成物质分子中碳原子数递增的顺序排列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沥青.10.(6分)(2013春•福州校级期中)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氮养分,除了可用人工固氮方法(合成氮)获得氨态氯外,自然界雷电现象也是一种固氮途经,经由雷电固定的氮是硝态氮(硝酸或硝酸盐形式),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N2+O2 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2NO。

2004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化学试题和参考答案

2004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化学试题和参考答案

2004年高考理综全国I卷化学试题和参考答案(适合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江西、福建)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6.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气体是A.氯气B.氮气C.一氧化碳D.甲烷7.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A.Al3+B.Mg2+C.Be2+D.H+8.2003年,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推荐原子序数为110的元素的符号为Ds,以纪念该元素的发现地(Darmstadt,德国)。

下列关于D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Ds原子的电子层数为7B.Ds是超铀元素C.Ds原子的质量数为110D.Ds为金属元素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磷酸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B.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C.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体积是11.2L10.常温时,以下4种溶液pH最小的是A.0.01mol ·L-1醋酸溶液B.0.02mol ·L-1醋酸与0.02mol ·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C.0.03mol ·L-1醋酸与0.01mol ·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D.pH = 2的盐酸与pH = 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 + 2H+ === Ca2+ + 2H2OB.钠与水的反应Na + 2H2O === Na+ +2OH-+ H2↑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 Cu2+ + AgD.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CaCO3 + 2CH3COOH === Ca2+ + 2CH3COO- +CO2↑+ H2O 12.取a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 g。

天津市200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

天津市200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

天津市2004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1卷(选择题共2大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入括号内。

1.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从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氢气B.天然气C.石油D.煤2.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3.下列物质中,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是()A.CaCO3B.Al2(SO4)3C.Al(NO3)3D.Fe(OH)34.现有氢气、甲烷、二氧化碳三种气体,如果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除用一盒火柴外,你至少还需要下列试剂中的()A.浓硫酸B.蒸馏水C.酚酞试液D.澄清的石灰水5.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质子数为()A.115B.49C.66D.1646.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了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在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使其导电能力增加107倍,具有金属般的导电能力。

碘(I2)属于()A.非金属单质B.混合物C.化合物D.金属单质7.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是合成纳米氮化镓(化学式为CaN)。

已知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若在氮化镓中Ca的化合价为+3价,则N的化合价为()A.+3B.+5C.-3D.+18.下列各组内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SO42-、Ba2+、NO3-B.Ca2+、H+、NO3-、Cl-C.Mg2+、K+、NO3-、Cl-D.K+、Na+、Mg2+、SO42-9.根据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推断甲物质是()甲−−−→+盐酸乙3AgNO−−−−−→+溶液丙Fe−−→+丁2O−−−→+甲A.CuB.CuOC.MgOD.Mg10.某气体的成分可能含有H2、CO、N2、CH4中的一种或两种。

2004高考化学真题

2004高考化学真题

2004高考化学真题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如下:1. 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Cl,它的物质的性质及溶解度与下列哪一个物质相似?A. NaOHB. CaCl2C. Na2CO3D. HCl2. 化合物甲是一种气体,化学式为CaOCl2,它的制备方法中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应是:A. Ca(OH)2 + 2C - CaC2 + 2H2OB. HCl + NaOH - NaCl + H2OC. 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ClD. NaN3 - Na + 1½N2↑3. 含超滑垫材料主要由碳原子组成,其中原子种类为:A. CB. ClC. NaD. S4. 模型解释化合物中分子运动和在溶液中成分的显示方式时,其中的“键”表示:A. 键构成分子的基本部分B. 键决定分子的分子量和结构C. 键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D. 键决定物质的物理性质5. 下列测定H2SO4浓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 酸度计测定B. 银盐比色法C. 滴定法D. 研究结晶形态6. 葡萄糖(-)浸泡于优质含铁的红瓷系器皿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器皿中液体变红,理人应该下列哪一种材料中出现杂质:A. 啤酒B. 纯净水C. 酒精D. 原味豆奶7. 为获得高纯的硫酸,我们可以按以下哪项操作:A. 氧化硫酸甲烷B. 电解氢氧化钠浓溶液C. 电解铝矾溶液D. 氧化过量的二氧化硫8. 下列不同物质的阳离子一般是:A. 硝酸盐B. 烧碱C. 硫酸铵D. 碳酸钠9. 碳酸钠和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的原因是:A. CO2是氧化剂B. SO32-是氧化剂C. H2SO3是氧化剂D. CO32-是还原剂10. 下列反应中,还原剂是:A. HClB. FeCl3C. 二甲基苯胺D. H2SO411. 下列化合物中,不是配位化合物的是:A. [Fe(H2O)6]3+B. K4[Fe(CN)6]C. [Cu(NH3)4]SO4D. [Ni(CO)4]12. 气体氨是由钢瓶中从化学实验室制取时,溶于烧碱溶液中,否认时发出刺鼻气味,这是事项是由于周围烧碱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A. CO2是氧化剂B. Ca3(PO43)2是氧化剂C. NH2OH是氧化剂D. HCl是氧化剂13. 某人在工斯特恆开放空间Ql中食用原汁橙汁,会使汁中出现大量气泡的实物是:A. 轻质B. 碘C. 布鲁斯蓝D. 酸铬酸钠14. 四硫化碳沸点为46.4℃在室温下的沸点可传递是:A. 四硫化碳是C-H键的具体范围B. 四硫化碳时常室温下凝聚流动物体C. 四硫化碳除外它是固态物质,还包含气态物质D. 四硫化碳是固态物质,不可能存在气态物质15. 对化合物X3Y8制取试验中,其中的反应可能用下列哪项代替:A. 灰水减少金属以获得X是值得的B. 石膏浓度较高C. 二氧化硫直接分解D. 小麦直接应选折叠聚焦技术16. 25 mL 0. 100mol / L 的硫酸钠溶液需要多少硫酸氢钠滴定液到配平:S2O3\(^{2-}\) + 2H+ → S(\O\)-3 + S所用的滴定液的浓度为0.100M。

2004 天津高考政策

2004 天津高考政策

2004年天津高考政策一、背景与概述2004年,天津市的高考政策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改革。

这一改革旨在提高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更好地选拔优秀人才,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2004年天津高考政策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

二、政策内容1. 考试科目与形式2004年天津高考实行“3+X”模式,其中“3”为统一的高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

"X"为考生可以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中选择2门作为高考科目。

2. 考试时间与分值高考时间为每年6月份的7、8、9三天。

语文、数学和外语每门科目的分值均为150分,而“X”科目的分值为100分。

3. 录取方式录取时,根据考生的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录取。

同时,对于“X”科目的成绩,高校也可根据自身需求设定最低录取分数线。

三、政策特点1. 多元化选择“3+X”模式给予考生更多的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

这有助于激发考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2. 公平性统一的高考科目和录取方式确保了高考的公平性。

所有考生都面临相同的考试科目和难度,避免了因地区、学校等因素造成的录取不公现象。

3. 科学性高考政策的制定充分考虑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和人才选拔的需求。

通过合理的科目设置和分值分配,能够全面考察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四、影响与效果1. 促进教育公平2004年天津高考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统一的高考科目和录取方式使得所有考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避免了因地区、学校等因素造成的录取不公现象。

这有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社会认可度。

2.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3+X”模式给予考生更多的选择权,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同时,高考政策的改革也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创新,使得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律。

【高考试卷】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老课程)

【高考试卷】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老课程)

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老课程)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3分)(2011春•姜堰市期中)下列分子含有的电子数目与HF相同,且只有两个极性共价键的是()A.CO2B.N2O C.H2O D.CH42.(3分)(2014•长宁区一模)久置空气中会发生颜色变化,但颜色变化不是由于跟氧气反应引起的物质是()A.过氧化钠固体 B.亚硫酸钠固体 C.硫酸亚铁晶体 D.苯酚晶体3.(3分)(2012秋•昆明校级期末)若1.8g某金属跟足量盐酸充分反应,放出2.24L(标准状况)氢气,则该金属是()A.Al B.Mg C.Fe D.Zn4.(3分)(2014•瓦房店市校级二模)有一种白色粉末由等质量的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分别取适量该白色粉末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1)逐滴加入6mol•L﹣1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2)加热试管中的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水滴凝结(3)逐滴加入6mol•L﹣1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试管中还有白色不溶物下列混合物中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是()A.NaHCO3、AgNO3B.BaCl2、MgCO3C.NH4HCO3、MgCl2 D.CaCl2•6H2O、Na2CO35.(3分)(2015•巴南区模拟)心炯胺是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它具有如图结构简式.下列关于心炯胺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以在催化剂作用下和溴反应B.可以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C.可以和氢溴酸反应D.可以和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反应6.(3分)(2015•衡阳校级模拟)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是该碱溶液的pH等于()A.9.0 B.9.5 C.10.5 D.11.07.(3分)(2013•辽宁校级学业考试)反应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A.0.1s B.2.5s C.0.5s D.10s8.(3分)(2011秋•攀枝花期末)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M(g)+N(g)⇌2E(g)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E(g),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M和1molN的混合气体,达平衡时M的转化率为()A.20% B.40% C.60% D.80%9.(3分)(2015春•东城区期中)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的是()A.BeCl2B.H2S C.NCl3 D.SF310.(3分)以m D、m P、m N分别表示氘核、质子、中子的质量,则()A.m D=m P+m N B.m D=m P+2m N C.m D>m P+m N D.m D<m P+m N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6分)11.(18分)下面图表示制备无水盐E的主要步骤:已知B是石灰石,D盐含有约49%的结晶水,无水盐E可用作干燥剂.取少量E溶于水,向其中滴加硝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F生成.填写以下空白(写出化学式或名称):A,C,D,E,F.12.(18分)芳香化合物A、B互为同分异构体,B的结构筒式是.A 经①、②两步反应得C、D和E.B经①、②两步反应得E、F和H.上述反应过程、产物性质及相互关系如图所示.(提示:)(1)写出E的结构简式.(2)A有2种可能的结构,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3)F和小粒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现象是,反应类型是.(4)写出F在浓H2SO4作用下在17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是,反应类型是.(5)写出F与H在加热和浓H2SO4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是,反应类型是.(6)在B、C、D、F、G、I化合物中,互为同系物的是.13.(14分)(2011春•福建校级月考)根据下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2)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14.(16分)(2010春•黄州区校级期中)A、B、C、D、E分别代表5种微粒,每种微粒中都含有18个电子,其中A和C都是由单原子形成的阴离子,B、D和E都是分子;又知在水溶液中A跟B反应可生成C和D;E具有强氧化性.请回答:(1)用化学符号表示上述5种微粒:A,B,C,D,E.(2)在水溶液中A跟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004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老课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3分)(2011春•姜堰市期中)下列分子含有的电子数目与HF相同,且只有两个极性共价键的是()2.(3分)(2014•长宁区一模)久置空气中会发生颜色变化,但颜色变化不是由于跟氧气反应引起的物质是()3.(3分)(2012秋•昆明校级期末)若1.8g某金属跟足量盐酸充分反应,放出2.24L(标准状况)氢气,则该金属是()由电子守恒可知,4.(3分)(2014•瓦房店市校级二模)有一种白色粉末由等质量的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分别取适量该白色粉末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1)逐滴加入6mol•L﹣1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2)加热试管中的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水滴凝结(3)逐滴加入6mol•L﹣1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试管中还有白色不溶物下列混合物中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是()A.NaHCO3、AgNO3B.BaCl2、MgCO35.(3分)(2015•巴南区模拟)心炯胺是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它具有如图结构简式.下列关于心炯胺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以在催化剂作用下和溴反应B.可以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C.可以和氢溴酸反应6.(3分)(2015•衡阳校级模拟)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是该碱溶液的pH等于()7.(3分)(2013•辽宁校级学业考试)反应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8.(3分)(2011秋•攀枝花期末)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M(g)+N(g)⇌2E(g)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E(g),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M和1molN的混合气体,达平衡时M的转化率为()2E,9.(3分)(2015春•东城区期中)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的是()10.(3分)以m D、m P、m N分别表示氘核、质子、中子的质量,则()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6分)11.(18分)下面图表示制备无水盐E的主要步骤:已知B是石灰石,D盐含有约49%的结晶水,无水盐E可用作干燥剂.取少量E溶于水,向其中滴加硝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F生成.填写以下空白(写出化学式或名称):A HCl(盐酸),C Ca(OH)2(石灰乳),D CaCl2•6H2O,E CaCl2,F AgCl.12.(18分)芳香化合物A、B互为同分异构体,B的结构筒式是.A 经①、②两步反应得C、D和E.B经①、②两步反应得E、F和H.上述反应过程、产物性质及相互关系如图所示.(提示:)(1)写出E的结构简式.(2)A有2种可能的结构,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3)F和小粒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实验现象是有气体产生,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4)写出F在浓H2SO4作用下在17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 CH2═CH2↑+H2O实验现象是有气体产生,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5)写出F与H在加热和浓H2SO4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实验现象是有香味产生,反应类型是酯化反应.(6)在B、C、D、F、G、I化合物中,互为同系物的是C和F.CHOHCOOHCH13.(14分)(2011春•福建校级月考)根据下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不漏气,判断理由:由于不漏气,加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出试管内的水面..(2)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无法确定,判断理由:由于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中液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烧瓶..14.(16分)(2010春•黄州区校级期中)A、B、C、D、E分别代表5种微粒,每种微粒中都含有18个电子,其中A和C都是由单原子形成的阴离子,B、D和E都是分子;又知在水溶液中A跟B反应可生成C和D;E具有强氧化性.请回答:(1)用化学符号表示上述5种微粒:A S2﹣,B HCl,C Cl﹣,D H2S,E F2.(2)在水溶液中A跟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2﹣+2H+=H2S↑.。

天津市高考真题化学2004年

天津市高考真题化学2004年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第I 卷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Cu 641.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9g 重水所含有的电子数为5N AB .1molMgCl2中含有离子数为N AC .7.1g 氯气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 .1molC10H20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13N A2.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

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NMR 现象。

试判断下列哪组原子均可产生NMR 现象A .18O 31P 119SnB .27Al 19F 12CC .元素周期表中VA 族所有元素的原子D .元素周期表中第1周期所有元素的原子3.仅用一种试剂鉴别如下物质:苯、CCl 4、NaI 溶液、NaCl 溶液、Na 2SO 3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选用的是A . 溴水B . FeCl 3溶液C . 酸性KMnO 4溶液D . AgNO 3溶液4.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 . L mol mL /1.010氨水与L mol mL /1.010盐酸混合,)()()()(4+-+->>>H c OH c NH c Cl c B . L mol mL /1.010Cl NH 4溶液与L mol mL /2.05NaOH 溶液混合,)()()()(+--+>>=H c OH c Cl c Na cC . COOH LCH mol mL 3/1.010溶液与LNaOH mol mL /2.05溶液混合,)()()()(3+--+>>=H c OH c COO CH c Na cD .COONa LCH mol mL 3/5.010溶液与L mol mL /16盐酸混合,)()()()(+-+->>>H c OH c Na c Cl c5.在一定温度下,某无水盐R 在水中溶解度为23g ,向R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Bg 该无水盐,保持温度不变,析出R 的结晶水合物Wg ,从原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R 的质量为A . gB W 12323)(-B . g B W 7723)(-C . g B W 10023)(-D . g B W )2377(-6.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 电极是负极B .b 电极的电极反应为:===---e OH 44↑+222O O HC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第Ⅱ卷7. 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O2,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A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 SO2(g)B .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SO3(g)C .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O2(g)D .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Ar(g)8.(14分)锌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其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

2004年理综高考真题 天津卷教程

2004年理综高考真题 天津卷教程

2004年天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1至5页,第II 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注意事项: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Cu 641. 下列技术依据DNA分子杂交原理的是A. ②③B. ①③C. ③④D. ①④①用DNA分子探针诊断疾病②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杂交③快速灵敏地检测饮用水中病毒的含量④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分子2. 粗糙脉孢菌的单倍体细胞中具有7条染色体。

两个不同类型的粗糙脉孢菌A 和a融合后成为二倍体,随即发生典型的减数分裂,紧接着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

此过程最终形成的子细胞数及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为A. 8个、7条B. 8个、14条C. 4个、7条D. 4个、14条3. 某个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的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

试推断A. 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B. 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C. 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D.4.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 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5. 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①③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6. 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天津)
相对原子质量:H 2 C 12 N 14 O 16 Cl 35.5 Cu 64
7.N A 代表阿伏加得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9 g 重水所含有的电子数为5 N A
B .1 mol MgCl 2中含有离子数为 N A
C .7.1 g 氯气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
D .1 mol C 10H 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 N A
8.核磁共振(NMR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

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NMR 现象。

试判断下列哪组原子均可产生NMR 现象
A .18O 31P 119Sn
B .27Al 19F 12C
C .元素周期表中ⅤA 所有元素的原子
D .元素周期表中第1周期所有元素的原子
9.仅用一种试剂鉴别如下物质:苯、CCl 4、NaI 溶液、NaCl 溶液、Na 2SO 3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选用的是
A .溴水
B .FeCl 3溶液
C .酸性KMnO 4溶液
D .AgNO 3溶液
10.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 .10 mL 0.1 mol / L 氨水与10 mL 0.1 mol / L 盐酸混合。

c (Cl -)> c (NH +
4)> c (OH -)> c (H +)
B .10 mL 0.1 mol / L NH 4Cl 溶液与5 mL 0.2 mol / L NaOH 溶液混合。

c (Na +)== c (Cl -)> c (OH -)> c (H +)
C .10 mL 0.1 mol / L CH 3COOH 溶液与5 mL 0.2 mol / L NaOH 溶液混合。

c (Na +)== c (CH 3COO -)> c (OH -)> c (H +)
D .10 mL 0.5 mol / L CH 3COONa 溶液与6 mL 1 mol / L 盐酸混合。

c (Cl -)> c (Na +)> c (OH -)> c (H +)
11.在一定温度下,某无水盐R 在水中溶解度为23 g ,向R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B g 该无水盐。

保持温度不变,析出R 的结晶水合物W g ,从原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R 的质量为
A .(W ―B)12323g
B .(W ―B)7723g
C .(W ―B)10023g
D .(W ―23
77B)g 12.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
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a 电极是负极
B .b 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4 OH -―4e -== 2 H 2O + O 2↑
C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
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13.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下列反应:2 SO2(g)+ O2(g)≒2 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
...的是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SO2(g)
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SO3(g)
C.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O2(g)
D.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Ar(g)
26.锌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其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

但是氢氧化铝不溶于
氨水,而氢氧化锌能溶于氨水,生成Zn(NH3) 2
4
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用化学式表示)。

(2)写出锌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滴加的实验方法即可鉴别的是。

①硫酸铝和氢氧化钠②硫酸铝和氨水③硫酸锌和氢氧化钠④硫酸锌和氨水
(4)写出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试解释在实验室不适宜用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锌的原因。

27.烯烃通过臭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得到醛或酮。

例如:
Ⅰ.已知丙醛的燃烧热为1815 kJ / mol,丙酮的燃烧热为1789 kJ / mol,试写出丙醛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Ⅱ.上述反应可用来推断烯烃的结构。

一种链状单烯烃A通过臭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得到B 和C。

化合物B含碳69.8%,含氢11.6%,B无银镜反应,催化加氢生成D。

D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可得到能使溴水褪色且只有一种结构的物质E。

反应图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C→F的反应类型为;D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

(2)D + F→G的化学方程式是:。

(3)A的结构简式为。

(4)化合物A的某种同分异构体通过臭氧化并经锌和水处理只得到一种产物,符合该条件
的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有种。

28.Ⅰ.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写出氨的两种重要用途。

Ⅱ.实验室制备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宜选用的是。

①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②固态氢氧化钠中滴加浓氨水
③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④固态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
Ⅲ.为了在实验室利用工业原料制备少量氨气,有人设计了如下装置(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实验操作]
①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关闭弹簧夹a、b、c、d、e,在A中加入锌粒,向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稀硫酸。

打开弹簧夹c、d、e,则A中有氢气发生。

在F的出口处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
②关闭弹簧夹e,取下截去底部的细口瓶C,打开弹簧夹a,将氢气经导管B验纯后点燃,然后立即罩上无底细口瓶C,塞紧瓶塞,如图所示。

氢气继续在瓶内燃烧,几分钟后火焰熄灭。

③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E,继续通氢气,待无底细口瓶C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打开弹簧夹b,无底细口瓶C内气体经D进入反应管E,片刻后F中的溶液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氢气纯度的目的是。

(2)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内发生的现象是。

防止了实验装置中压强过大,此时再打开弹簧夹b的原因是。

C瓶内气体的成份是。

(3)在步骤③中,先加热铁触媒的原因是,反应管E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29.将32.64 g铜与14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L,NO2的体积为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 mL a mol / 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 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mol / L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至少需要30%的双氧水g。

参考答案:
26.(1)AlO -2、Al(OH)-4
(2)Zn + 2 NaOH == Na 2ZnO 2 + H 2↑
(3)①③④
(4)Al +3+ 3 NH 3•H 2O == Al(OH)3↓+ 3 NH +4,可溶性锌盐和氨水反应产生的Zn(OH)2
可溶于过量的氨水,生成Zn(NH 3)+24,氨水的用量不易控制。

27.Ⅰ.CH 3CH 2CHO (l )+ 4 O 2(g )== 3 CO 2(g )+ 3 H 2O (l );△H == ―1815 kJ/mol Ⅱ.(1)86 氧化反应 羟基
(2)CH 3CH 2COOH + (C 2H 5)2CHOH −−−−→−浓硫酸,加热
CH 3CH 2COOCH(C 2H 5)2 + H 2O (3)(CH 3CH 2)2C==CHCH 2CH 3
(4)3
28.Ⅰ.制化肥,制硝酸
Ⅱ.②④
Ⅲ.(1)排除空气,保证安全
(2)锌粒与酸脱离;尽量增大氢气的浓度以提高氮气的转化率;N 2,H 2
(3)铁触媒在较高温度时活性增大,加快氨合成的反应速率;
N 2 + 3 H 2
2 NH 3
29.(1)5.8 5.4
(2)( aV •103-+ 0.5) / 0.14
(3)5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