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冷战”的形成》教案

合集下载

岳麓版选修3获奖精致课件:4.15《“冷战”的形成》ppt课件

岳麓版选修3获奖精致课件:4.15《“冷战”的形成》ppt课件

(1)主要目的:苏联为马了歇对尔抗计__划_________。
(2)成员国: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
亚、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3)评价:有利于促进东苏欧联国和家_________的经大济国发地展位,
但苏联利用_________进行不平等的交易,损害了其他
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拓展1 2005年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同时在头 版登出一张照片,报道了一个人去世的消息。两家报纸 的标题为死者的一生作了简单的总结:“冷战时代的顶 级战略家。”这个人是谁?为什么这两家报纸会有这样 的总结?
答案 乔治·凯南。1946年初,当时任美国驻苏代办的乔 治·凯南向国内发回一份长达8 000字的电报,通过分析苏 联的对外政策,提出了美国应实行“遏制”苏联的政策,后 来美国依据这一理论发动了对苏联的“冷战”。
成员国的利益。

经互会是一个以苏联为首的政治经济组织,有
利于打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但是,它在实际上把
苏东国家变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为主导的封闭的经济体系。
四、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1.柏林危机 (1)原因:美国竭力德分国裂_____,企图把西德拉入苏西联方阵
营,加强遏制_____的力量。 (2)爆发:1948年美6国月, _____在西占区单独发行柏新林货
_____
西欧
_____、降低关税税率等。
(5)实质:马歇尔计划是___________的延续和扩大。
(6)作用: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实力增强;拉动了美国
经济,强化了_____对美国的依赖。

马歇尔计划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了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同时,把西欧纳入了“冷战”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5课“冷战”的形成教学教案岳麓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5课“冷战”的形成教学教案岳麓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分别将材料中积极与消极影响的关键词画出来
教师微课形式总结
探究四
搁置争议共发展谈对峙之思
同学们,通过学习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在当前和未来的国际关系中,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你能给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吗?
1当今世界,还有哪些因素在困扰着人们?
1、局部战争连绵不断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先是解决了向东开放的问题,然后是解决了向北开放的问题,现在“一带一路”既要解决向西开放的问题(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又要解决向南开放的问题(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构成了中国东南西北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也标志着中国开放型经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G20峰会某某开幕式,讲话
•材料二: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右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5冷战之下军事对抗
德国分裂 柏林危机 朝鲜分裂
北约华约对峙
探究三
紧X缓和交相映评对峙之果
二十国集团承载着世界各国期待,使命重大。我们要努力把二十国集团建设好,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把握好大方向。
第一,与时俱进,发挥引领作用。
第二,第二,知行合一,采取务实行动。
第三,共建共享,打造合作平台。
第四,同舟共济,发扬伙伴精神。
教师小结
冷战对抗不是问题的出路
合作 对话 尊重 理解 包容
求同存异 和平共处 互利共赢
2、恐怖主义威胁人类
3、饥饿灾荒
4、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5、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
2 学生讨论

“冷战”局面的形成优秀教案

“冷战”局面的形成优秀教案

“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的内涵、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知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知道北约与华约的建立与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和素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美、苏从盟友到敌手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关于冷战,目前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表述:一种认为冷战是美国和苏联之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冲突和对抗状态;另外一种认为冷战是二战后初期开始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两种对立制度——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首先是美国和苏联之间,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经济的以及包括局部军事冲突在内的对抗。

九年级历史下册 4.1《“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 川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4.1《“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 川教版

第1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与难点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

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异同点。

美苏冷战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美苏争霸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过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

美苏冷战和争霸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在实质和结果上是一致的。

导入1、回顾二战中美国、苏联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

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2、悬挂《二战形势图》,指出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苏联控制的领土。

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3、引用一个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

战后,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九年级历史下册-4.1《“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川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4.1《“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川教版

第1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与难点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

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异同点。

美苏冷战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美苏争霸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过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

美苏冷战和争霸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在实质和结果上是一致的。

导入1、回顾二战中美国、苏联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

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2、悬挂《二战形势图》,指出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苏联控制的领土。

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3、引用一个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

战后,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 川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 川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川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川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川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运用对“冷战”局面形成的总体认识,客观评价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平坦的和平之路,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形成,并主宰了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你知道“冷战’是怎样形成的吗?它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一、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教师:1、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意义?学生:①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枷锁,开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极大地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教学设计】《“冷战”的形成》(岳麓版)

【教学设计】《“冷战”的形成》(岳麓版)

《“冷战”的形成》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热情接待,在杜鲁门的陪同下,丘吉尔前往富尔敦市发表了一篇精心准备的演说。

丘吉尔所说的“铁幕”,实际上是指苏联对东欧各国实行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选用“铁幕”这个词语,反映出他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敌视。

丘吉尔的这篇“铁幕演说”,实际上是美国借丘吉尔之口发出的第一个明白无误的“冷战”信号。

随着这个信号的发出,一系列具体的“冷战”措施也就相继出台了。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铁幕演说”的时间,人物,主要内容及影响;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出台经过及具体内容;记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时间及影响;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概括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初步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实质的探讨,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对《马歇尔计划的宣传画》和《二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观察,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片、地图,提取有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对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表现,原因,影响的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二战后两大阵营形成过程的整体和初步认识,使学生初步懂得从整体、全局的视角观察历史,从而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通过对两极格局的国际经济政治影响的学习,认识少数大国控制世界,争夺霸权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一步树立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的意识。

【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

【教学难点】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了解这一时期的世界局势,了解什么是遏制理论,杜鲁门主义,北约、华约等内涵。

教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

新课导入“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

我相信,我们必须帮助自由民族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命运。

《冷战》教学设计

《冷战》教学设计

冷战课标要求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字、图片、地图等史料,知道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德国分裂、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分析史料,初步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提升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2.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冷战的原因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随堂练习1.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在美国人看来……反苏军事联盟是马歇尔计划的必要补充。

为此,1949年,美国( C )A.成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B.提出了杜鲁门主义C.组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制造了德国的分裂2. 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要求,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D )A.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B.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C.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D.冷战是一种非战争非和平的对峙状态3. 观察如图漫画,它讽刺的是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哪一举措?( B )A.罗斯福新政B.马歇尔计划C.杜鲁门主义D.法西斯主义4.1947年7月,美国《外交》杂志刊登了战略学家乔治•凯南的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

文中明确提出,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不会也不能减弱苏联推翻西方政府的决心,为此美国必须遏制苏联。

该文章的发表( D )A.稳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B.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贏得了和平人士普遍支持D.助推了美苏之间冷战对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2001年—2005年在任)曾经说过:“冷战期间,几乎没有一件事是孤立的。

都得放进东西方对抗的基本框架中去考虑。

”回忆中国史所学,想一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历史有哪些事情是受到冷战影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 “冷战”的形成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
原因和特点。
一、“冷战”政策的提出
㈠原因
1、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对立
2、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㈡提出
1、1946年,凯南八千字电报
2、1946年,邱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冷战”第一枪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的富尔敦发表演说,称
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
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
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二、美苏展开冷战
㈠美国“冷战”政策
1、“冷战”的含义:
冷战是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
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
识形态各个领域。
2、“冷战”政策的表现
⑴政治方面:杜鲁门主义出台
①背景:英国无力承担对土耳其、希腊的援助,希望美国接管
②内容:
③影响:美国发动冷战的标志
阅读并回答:
材料一:“在目前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择一种”
材料二“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反对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
征服企图”
材料三:“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
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咨文(节选)
问题一:材料一二中“两种生活方式”、“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是指什
么?
两种生活方式: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少数武装分子、外来压力:来自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威胁
问题二:材料三当中“转折”是指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转折”?
转折:美国外交政策从原来的孤立主义,转变为称霸世界的外交战略。
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力量急剧膨胀,及战后美国面临的经济转型的问题。
问题三:杜鲁门咨文出台的目的是什么?其有何影响?
目的:宣告美国在全世界的扩张,目的把苏联势力遏制在其本土和东欧范围,不
准苏联干涉其他地区的事务,干涉美国的扩张行动。
影响: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⑵经济方面: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⑴背景:
①西欧各国的经济困难
②无产阶级革命威胁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⑵内容:P71
⑶影响:P71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毕业典礼
并接受名誉学位的机会,提出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建议,即“马歇尔
计划”。讨论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会议于7月12日至15日在巴黎举行,
除苏联及其东欧盟国以及西班牙外的16个欧洲国家参加了会议。
马歇尔计划决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它是实际上是以“复
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的阵脚,控制西欧,达到
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3)军事方面:北约组织的建立(冷战政策的支柱)
⑴背景:
①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威胁的阴影挥之不去和“恐苏症”而寻求美国
的支持
②第一次柏林危机
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苏联
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陆交通,并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
“柏林危机”。
⑵内容:
1949年4月美国联合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成立
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成北约
NATO)设在布鲁塞尔的北约盟军总部。
任何一个缔约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
国应共同协商。“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
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可以“采取视
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⑶影响:p72
㈡苏联的对抗措施
⒈政治:建立九国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反击冷战政策,加强对东欧
的控制。
⒉经济:建立经互会
建立目的:反击马歇尔计划,发展经济,巩固东欧。
建立概况:为了与西方咄咄逼人的经济封锁和遏制政策相抗衡,1949
年1月,苏、保、匈、波、罗、捷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的经济会议
上协议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1949年4月,该组织正
式宣布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
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
建立作用:对促进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一定作用,但苏联的
一些不平等交易损害了其他成员国的利益。
3、军事: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苏联的目的:加强与东欧各国的合作,与美国抗衡。
1955年5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8国在华沙签
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组织,总部
设于莫斯科。
(三)北约和华约建立的影响
标志着二战后欧洲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以美国的资本主
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
形成。
三、冷战政策特点:
以美苏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意识形
态,至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对峙和竞争,这种对峙和竞争不是直接的武
力对抗,而是除此之外的一切方式。

四、冷战局面的评价
㈠冷战局面是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政策的结果;
㈡美国发起冷战和苏联的回应使之不断升级,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大
军事集团;
㈢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不可避免;
㈣愈演愈烈的对抗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动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