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社会道德成为压垮民族脊梁的巨石
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共5则)

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共5则)第一篇: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卫生部公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这条消息被各大媒体以“跌倒老人扶不扶要看情况”“跌倒老人不应立刻扶起”等方式解读后,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屡屡发生的案例让人们面对跌倒的老人,在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之后,选择了逃避。
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南通公交车司机那么幸运能自证清白,在救人的紧急时刻也不可能使用电子设备固定证据。
在自己本身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时候,趋利避害的心理迫使大多数人选择了冷漠。
遇见老人摔倒受伤,出于人道主义和一种助人为乐的传统价值观,我会把她扶起。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对于社会弱势群体,难免会遇到生活和其他方方面面各种压力和困难,如果没有人去帮扶他们,势必会造成一种社会秩序的紊乱。
然而就像材料中存在的棘手问题,在世风日下的这个年代里,真要是碰到蛮不讲理的老人,被反咬一口,那实在是不值得,在法律的角度我们需要有证据为自己说话。
然而从道德的角度,我们需要而且应该把他扶起来,所以这就需要在发起老人之前找到能够证明是自己助人为乐而不是自己把他推到的充分证据。
我不是从一个很宽泛的角度,说道德怎么怎么珍贵,我们需要多么多么崇高的品质。
而是在社会现实中,这样的问题是实际存在的,为了正义我们需要保证不被别人反咬一口;为了道义我们又不应该见死不救。
所以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保证自身正当合理利益的前提下再去帮助别人。
创造使民众能够安心“扶老人”的制度固然重要,但愿不愿意在当今时代还保留一份爱心,仍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宣誓:“遇到老人跌倒,我一定扶起来,视情况通知家人、打急救电话或报警。
”你,愿意加入吗?101409116 沈宸宇第二篇: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在传统道德氛围里,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
然而,在今天却成为一个道德选择难题。
但自南京“彭宇”案后,发生了连续几起老人跌倒有人扶了却连带一系列争议性的不明不了后续事件,或者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窒息死亡的事件。
别让文明道德与我们渐行渐远

别让文明道德与我们渐行渐远前段时间网上疯传着一段视频,两名90后的少年在老年活动中心辱骂殴打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我想所有看过这段视频的人都会愤怒不已。
终于今天又在网上看这两位少年也遭到了相应的“报应”,被很多人组队群殴。
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但这又充分说明了大部分人还是充满正义感的。
从“我爸是李刚”事件,到“药家鑫”事件,再到“安徽少女遭毁容”事件等等,这一系列令人悲愤又发指的事件都会让我们思索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变成了这样,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年纪小小的少年变得如此丧心病狂?我想是文明和道德的沦丧!雷锋同志被人记住并传颂了30多年是因为他乐于助人,有强烈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而上面这些人则是因为他们已经腐朽了的心灵和沦丧了的道德而被我们铭记。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
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
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
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道德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
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人,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
道德是最美丽的花儿,最圣洁的心灵,它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
有时道德是一种感恩。
道德有时是一种爱心。
道德,是春天的花儿,是植物的肥料。
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智慧。
做人要讲道德,有道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高尚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细节决定成败!作为尹家沟煤业的一份子,我倡议我们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在思想上积极追求上进,明辨是非;在学习上刻苦努力,精益求精;在生活上勤俭节约,节约水电。
在行动上坚决反对有损公司形象的丑恶行为,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司的规章制度。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册期中考试题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考试范围:必修3 命题人:樟树中学兰爱平考试时间:100分钟考试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
中华文化史上,汉代的文化思想特点是A.隋唐时期的全盛发展时代B.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C.儒家学说至尊地位的确立D.宋明理学的产生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共同的消极作用是A.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B.扩展了文化视野,活跃了文化思想C.通过科学文化教育难以改造或剔除D.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3.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话题时,说道:“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 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4.有人认为,只有以创造性文化为血液,一个国家才能拥有把握外在世界的能力,才能被其他国家认可和尊重。
这一观点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一定的文化总是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的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③国家之间在综合国力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④文化建设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2014年3月20日至2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应邀来华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到访北京、西安和成都三地,与当地大学和高中的年轻人探讨教育的力量。
此次访问聚焦文化交流与教育,以增强中美之间的信任。
材料表明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B.旅游在文化传播中具有决定性影响C.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D.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6.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中国中央档案馆陆续公布了一些受审日本侵华战犯的亲笔供词,包括笔供的中英文内容提要、笔供原文和译文等。
守住底线800字议论文

守住底线800字议论文人一生要经历无数的诱惑,让自己去做违背道德,违背良心的事。
只有那些在诱惑面前,仍然坚守自己的良心的底线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底线的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关于底线的作文篇1在几千年“礼貌古国、礼义之邦”的中国搞市场经济,才搞了十几年整个经济秩序就陷于混乱。
毒大米、黑心棉、劣质奶粉……假货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其坑害百姓之烈,可谓触目惊心。
经营者没有道德底线,没有守法意识,唯利是图,见钱眼开。
时代呼唤我们遗失已久的“坚守”,呼唤我们坚守住已被物欲之流冲击得残破的道德之堤!坚守道德底线,首先要做到坚守高尚的品格,司马光在《交趾献奇兽赋》中有言“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可见自古以来,修炼正直的高尚的品格就被视为安身立命的基石。
周恩来同志,一生严于自律,为世人所景仰,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养的结果。
他年轻时代,贴手书警句于大立镜旁,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旬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纵观周恩来一生,不论局势如何动荡、严峻,他都照镜自勉、坚守高尚的品格,赢得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尊敬。
周总理的事迹,为我们树立了坚守高尚品格的榜样。
坚守道德底线,更要做到坚守道义。
正义是道德的核心,是一切社会准则的灵魂。
作为真正的.人,在应对强暴、威逼、利诱之时,务必毫不动摇地为正义而战!南宋末年,宋都临安被元军攻破,文天祥应对元军高官厚禄的诱惑,毫不动心。
元军没办法,只得把他囚禁起来,折磨他,但为了民族大义,他始终没有屈服,反而写下了令人感佩的《正气歌》,最后英勇就义。
文天祥以自我的生命为代价,捍卫民族大义。
坚守道德底线,最关键的是坚守个人和民族的尊严。
尊严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最崇高的信物,也是一个国家得以高昂头颅,不被侮辱的脊梁。
天津有两个计算机系的高材生,刚毕业就被日本某软件开发公司邀为程序员,开发一个以日本二战为题材的大型游戏,公司答应给予他们丰富报酬。
人民日报时评文

人民日报时评文人民日报时评文★时评文章:《一句"咱不讹人'融化多少市井冷漠》适用话题:社会道德片段节选★"咱不讹人'并不需要太高的精神境界,他本就是人性最基本的和善,只是由于经济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熏染,人们都把这种最基本的和善本质包裹起来,转而以戒备之心提防四周,导致本来正常的彼此信任反成了奢望。
"咱不讹人'是老人被救出后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么一句朴实的谦让,不仅让一场小小的意外成就了一个暖和的故事,更让人看到人性和善的本质。
平心而论,走在街头,除了极个别"为老不尊'者为个人私利乘机讹诈和善之外,信任更多的老人都是像这位陈姓老伯一样,"都不是那种喜爱讹人的人'。
其实,在国人的传统意识中,一直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越是谦让越能赢得人们的敬重和理解,反过来,越是得理不让人、越是"斤斤计较',对方也会"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
老人的宽厚和善不但赢得了车主的真诚敬重和四周人的感动赞誉,更在一瞬间融化了市井冷漠。
试想想,假如每一位老人对待年轻人都能像互相理解彼此的"不简单',社会何以不四季春暖。
陈老伯一句"咱不讹人'不但瞬间"激活'了人性本来的朴实和善,更给我们许多人的一个温馨提示:当你主动谦恭真诚,社会无处不是"六尺巷'。
人民日报时评文★时评文章:《洛杉矶机场掌掴事件是国人的一面镜子》适用话题:法治意识片段节选★这些年,游客走出国门在外国出丑的事不少,无论是因为太冲动,还是出于对自己金钱地位的优越感,那种"撒泼动粗'的现象都反射出一个人平常的素养和行为习惯。
遇到纠纷和不满就掌掴他人,这于外在表现上可能是"把人丢到国外去了';但它其实更是一面镜子,从中折射出一些人在公民素养上的短板,在敬重规则、敬重权利上的法治意识的缺失。
高考作文素材:德育

高考作文素材:德育(一)德育主题的名言1.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管仲)释读:真正有道德的人,不会为外物所迷惑。
2.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
(章炳麟)3.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林肯)4.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5.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德谟克里特)6.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
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
(嵇康)释读:面对再多的金银财宝,古人也可以安居于陋室,不为之心动。
如果以道德来作为自己的的朋友,就能够使自己的的精神永远不朽。
7.真正的道德,跟一颗大钻石或珍奇的宝物一样受人欣赏。
(巴尔扎克)8.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苏霍姆林斯基)9.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资治通鉴》)10.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
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
(宣永光)(二)德育主题的典例1.德育应该动“真格”临近毕业,贵州贸易经济学校有近百名学生,因德育考核不及格被延期毕业。
对于学校的这项措施,不少学生及家长表示过于严苛,“推迟拿证,耽误找工作。
”校方称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德行,学校会坚持将这项考核推行下去。
2.德育需要“正向能量”一所大学举办学生辩论会,一方因老师拖延课时迟到,评委给准时到场的另一方加了3分。
对于德育,这有启示意义:奖励中有鼓励,惩罚中却没有伤害。
只有更多地传递出“正向能量”,易于接受、形成触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反思自己、改进行为,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3.南风效应:温暖胜于严寒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
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德育方面,温暖胜于严寒。
高一记叙文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
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扞卫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会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会收获一个品格。
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中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而万万不要把文明行为看作小事。
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举手之劳的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花草。
也许,许多人想必都让“道德”二字成为重点,就如同道理一样,人只有尽力做而不可不为。
道德,每个人心底里都有,只是每人用处不同,可是道德也是在不同环境下造成的,有些人会在恶劣的环境下改变了做人的根本,但有些人在恶劣的环境下,不管受尽怎样的折磨,他都会坚守原则,不会改变方向。
这就是一个人的本性,你心底里是好的,你道德就是好的;你心底里是坏的,无论你怎么伪装,却不从变成好人。
一个人,只要遵守了这些,无论是在社交或在事业上,他都遵守着一个人做事的本能,所以,他的朋友会遍布大江南北,困难也会迎仞而解!灾难无情人有情。
电视上曾一幕幕救援队救援的情景;捐款箱前的一条条队伍;一个个在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的病人……每每看到这些,总有一股暖流流入心田,眼睛也不觉得湿润了。
可有“正面”就有“反面”。
一些没有道德的人趁四川危难之时,发起了国难财,一桶水卖50元。
看,更令人气愤的是有些人居然打起救灾物资的主意……这些人的行为是可耻的,但毕竟是少数,我从地震中看到更多的是让我感动的画面。
全国人民为灾区捐款、捐物,我们学校也进行了募捐活动,师生们纷纷向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如果德是民族的装饰作文

如果德是民族的装饰作文咱要是把“德”当成一个民族的装饰,那这装饰可真是太重要啦!
想象一下,一个民族就像一个要去参加盛大派对的人。
如果这个人身上穿的是绫罗绸缎,戴的是金银珠宝,可一开口就是脏话,一做事就是缺德事儿,那您觉得这人能好看吗?就算外表再光鲜亮丽,也让人觉得不舒服,对不对?
一个民族要是没了德,就好比那房子没了大梁,外表再好看也迟早得塌。
德就像是民族的内在气质,有了它,这个民族才能真正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比如说,在困难面前,大家互相帮助,不自私自利,这就是德的体现。
一个充满德的民族,遇到灾难时不会只顾自己逃命,而是会手拉手一起面对。
大家都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那这个民族走到哪儿都能挺直腰板,让人竖起大拇指。
相反,如果一个民族把缺德当本事,到处坑蒙拐骗、尔虞我诈,那就算他们暂时有点小成就,也会被人戳脊梁骨,让人看不起。
就像一个浑身名牌却行为粗俗的人,只会让人觉得可笑又可悲。
所以说呀,如果德是民族的装饰,那它可不是可有可无的小挂件,而是像心脏一样重要的存在。
有了德这个装饰,民族才能焕发出真正的光彩,才能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昂首挺胸,赢得尊重和掌声!
咱们都得努力,让德这朵花儿在咱们民族的大花园里开得越来越美,越来越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让社会道德成为压垮民族脊梁的巨石
-----思修结课论文
087131 裴予菲
20131000938
通过观看小悦悦事件、《离开雷锋的日子》,我再一次陷入关于社会责任和道德的沉思。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从小被教育着要尊老爱幼、见义勇为,而如今老人跌倒无人敢扶;幼儿被撞,肇事车辆逃逸,路人眼睁睁看孩子倒在血泊中被二次碾压,却无人施以援手。
孔夫子曾孜孜不倦地教导我们如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而这个朴素的信念,千百年来,也引领着国人道德自律,并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但它们却在21世纪的今天显得如此苍白。
曾经的轰动一时的彭宇案引发了社会舆论对于摔倒老人该不该扶的激烈讨论。
其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许多老人有样学样的假跌倒,以此讹诈好心路人,使得越来越多的路人有行善之心,但又怕讨来不必要的麻烦,因而对见义勇为的行为望而却步。
虽然这引来了社会对讹诈老人的谴责,可当老人真的跌倒时,许多路人却早被做好事不一定有好报的思想洗脑,他们眼看着跌倒老人在路边溘然长逝,也不愿意拨打120,怕到追究责任时说不清。
在这样的现状面前,我们不能轻易指责其中的一方,也不能假装鸵鸟漠视这样的社会变化。
我们能做的是正视连“扶老携幼”这样的基本公德都无法立足的社会现状;承认这样的改变是当下的中国在社会变革和转型阶段所出现的功利化的世界观、信仰重塑的失败所导致的信任危机和道德水准大幅滑坡。
也许你在得知小悦悦事件或是其他反应社会冷漠现状的案件后拍案而起,大声的咒骂着冷漠行人的道德沦丧。
可当你迫不及待地发表道德演说之后,你又是否真正愿意追随这种信念,在你真正遇到跌倒老人或者需要帮助的人身边时向他们伸出援手,为你口中亟待拯救的‘社会道德’略尽绵力吗?就算我们为小悦悦逝去的生命而惋惜,对见死不救的路人感到愤恨,因社会的现状而痛心疾首,但是这些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止这个社会道德的日趋下滑。
挽救社会道德是每一个普
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良知,敢于去伸出那双助人的手。
诚然每一名公民个体的力量渺小,一个人的改变犹如蚍蜉撼树,可当我们汇聚了每个人的力量,整个民族灵魂深处的疮疤才会得到抚愈,社会公德才有可能重建。
2002年起,中央电视台开始了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
自此之后,感动中国人物为国人树立了一个又一个的精神榜样。
成为了呼唤民族道德回归的一座里程碑,营造着向善的舆论氛围,希望国人能重建信仰,并不断向社会传递着正义和能量。
郭明义是他们中的一员。
郭明义是一个平凡的铁路工人,但他做的却是不平凡的事: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以做到“最好”履行着自己的承诺。
工作之余,他累计献血15万毫升,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为帮助困难学生和工友,他不仅把多年来评选先进的奖金和补贴一分未留地捐了,而且把献血获得的慰问品也捐了出去。
于他而言,帮助别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一种纯然、天性地善良本能。
他用行动一次次证明了自己的良心,一次次的证明了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个社会,并不是完全的冷漠。
就在不久前,在杭州景点卖红薯的一位八旬老人忽然倒地,两位年轻女孩立刻上前嘘寒问暖,给老人捂手捂脚。
旁边饭店的师傅送来了热水。
为了让老人早点回家,大家还买光了他的几十个红薯。
而这些例子,都无一例外的体现了每个公民个体对良知发自内心的呼唤,对整个民族的社会道德重建的信心。
倘若每个人面临类似情况时,都能首先要求“我”多一份热诚,多一点关心,那么即使社会风气不能就此得到根本扭转,体制弊端不能因此得到根本改变,也仍然会让遗憾和悲剧少一点。
而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担起民族脊梁的接班人。
因此,在面对这个世风日下的时代,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学会坦诚待人,信任他人;更重要的是保有本心,拒绝冷漠,敢于在别人遭遇危难时伸出援手,不要吝惜自己这看似绵薄的力量和爱心。
如今的我们,责任在胸,使命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