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5. 孔 乙 己 教案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孔乙己》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1、理解__思想;2、体会精巧含蓄的布局;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难点:__思想的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导入新课鲁迅的小说中,哪一篇最好?学生讨论,老师提供鲁迅本人意见:鲁迅先生有一位好朋友孙伏园,他也向鲁迅提过这个问题。
鲁迅回答,他最喜欢《孔乙己》。
原因是,“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作风。
”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最喜欢的小说──《孔乙己》。
(板书课题)这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请先看“预习提示”(指名朗读)。
预习质疑1、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2、借助字词典和课文注释,自学生字词。
3、孔乙己失踪了,鲁镇派出所要填写一份“失踪人口档案”(印发),请你帮助填写:鲁镇派出所失踪人口档案姓名曾用名或绰号照片性别年龄籍贯现住外貌特征身材面容衣着语言特征性格行为特征职业及工作单位最后露面时的情况时间地点事由当时衣着及外貌特征见证人推测下落联系人姓名地址档案填写人年月日4、提出你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
课文阅读与研讨一、指名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研讨以下问题。
1、__题为“孔乙己”,前两段却不提孔乙己,是否离题?为什么?不写这一段可以吗?为什么?答案:不是离题。
这是交代社会环境(板书)。
小说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缺一不可。
人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交代环境,是塑造人物之必需。
2、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写这些有什么作用?答案:一种是“短衣帮”,他们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喝。
另一种是“穿长衫的”,他们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
这里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贫一富,对比鲜明。
用短衣和长衫区别两种人,具体形象,又为孔乙己的不伦不类埋下伏笔。
板书:短衣──站,外,贫;长衫──坐,里,富。
《孔乙己》教案12篇 孔乙己教案教学

《孔乙己》教案12篇孔乙己教案教学下面是分享的《孔乙己》教案12篇孔乙己教案教学,以供参考。
《孔乙己》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语言目标:语言目标若干词语的理解与积累。
思维目标: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的脉络;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的脉络;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的脉络;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流程环节预设时间教师学生设计意图导入2分钟导入语见ppt①勾连带入文本整体感知6分钟初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概述初读后对孔乙己的整体认知。
读书思考,总结概括把握内容,理清结构层次8分钟再读课文,整体把握小说内容和结构。
见ppt③思考:划分结构构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把握小说情节内容与结构层次;整体认识孔乙己形象特点18分钟朗读课文有关部分,完整认识孔乙己形象的特点;从孔乙己周围人的态度看社会,看与其命运的关联。
见ppt④⑤思考:具体表述孔乙己有哪些特点;说出孔乙己活动场所的特点,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联。
小组研讨,集体研讨。
对主要人物孔乙己性格特征,以及人物活动主要场所特征,形成整体认知。
总结6分钟①一句话概述文本内容;②一句话概述孔乙己的外貌特征;③一句话概述孔乙己的生活环境。
见ppt⑥小组研讨,集体汇报:发表观点。
把握文本内容重点;提升总结概括能力。
板书《孔乙己》鲁迅一、前三段为第一部分。
(环境)二、第4段到12段是第二部分。
(主体)三、第13段第三部分。
(尾声)孔乙己:悲凉酒客:冷漠不幸掌柜:刻薄丁举人:残酷不争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目标①解析小说语言的内涵,理解小说主题的深刻性。
②解析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提升生动形象塑造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解析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提升生动形象塑造人物的能力。
教学流程环节预设时间教师学生设计意图导入1分钟鲁迅先生运用鬼斧神工之笔精心塑造了孔乙己的形象,这节课继续研讨。
直接进入专题研讨30分钟思考1: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孔乙己性格的言行来品析。
《孔乙己》教案12篇(孔乙己精品教案)

《孔乙己》教案12篇(孔乙己精品教案)下面是整理的《孔乙己》教案12篇(孔乙己精品教案),以供借鉴。
《孔乙己》教案1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特征、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了解写作背景和封建科举制度,理清小说的情节;第二课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从多角度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第三课时,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交流法、点拨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二、感悟可笑形象1.本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
讨论、明确:(1)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3)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性。
(4)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5)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揭示孔乙己虚荣穷酸、穷困潦倒和迂腐可笑。
2. 品析众人眼中的孔乙己提示:小说除了描写孔乙己外,还写了哪些人物?明确:酒客,小伙计,小孩,丁举人,掌柜等。
设问:那在众人眼中的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分四个小组讨论:(1)酒客眼中的孔乙己(2)小伙计眼中的孔乙己(3)小孩眼中的孔乙己(4)掌柜眼中的孔乙己3.“我”眼中的孔乙己PPT展示:“名人眼中的孔乙己”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有关孔乙己教案4篇

有关孔乙己教案4篇孔乙己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孔乙己性格特征。
3.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探究性学习重点】1.掌握__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探究孔乙己性格的复杂性,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教学方法】质疑,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记录质疑。
二、新课导入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当时社会冷遇的苦人儿的形象。
大作家巴金说,《孔乙己》写得好啊!日本一位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据鲁迅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
三、学习字词咸亨酒店附和不屑置辩阔绰羼水蘸着打折腿间或颓唐戕害四、问题讨论1.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
2.咸亨酒店里几种类型的人是如何对待孔乙己的?在等级森严、贫富悬殊的社会里,从酒客、掌柜和“我”对待孔乙己的态度中感受遭受凉薄的孔乙己。
孔乙己的命运让世人唏嘘。
叶圣陶说:“孔乙己是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北大教授)说:“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掌柜对长衫客:极力逢迎,恭敬侍候,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对小伙计:凶狠无情。
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
鲁迅塑造的中国社会里这一群看客的形象让人觉得面目可憎,鲁迅说中国的群众都是“戏剧的看客”。
五、作业:1.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2.熟读课文,勾画描写孔乙己的句子,分析孔乙己的典型性格。
第二课时一、听写字词并注音咸亨酒店附和不屑置辩阔绰羼水蘸着打折腿间或颓唐戕害二、试从课文中勾画出反映以下内容的语句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孔乙己》优秀教案(精选16篇)

《孔乙己》优秀教案(精选16篇)《孔乙己》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致含蓄的布局。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尝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难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亮、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悟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认真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亮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中引导同学结合时代背景,深化分析和思索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3.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对比比较,了解封建末期学问分子的心态。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孔乙己画像“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伴侣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爱《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会它简单的情感内蕴。
(板书文题、)二、资料助读1、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旧存在,孔孟之道仍旧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挽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孔乙己》教案(精选15篇)

《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乙己》教案(精选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乙己》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认识孔已己的悲剧命运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为什么作者在小说的结尾说“大约孔乙已的确是死了”?既是“大约”却又是“的确”,这好像是矛盾的。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那么为什么孔乙己这个曾经的读书人成为了人们的笑柄?在人们的笑声中走来,又在人们的笑声中走去?孔乙己个人的命运最终将怎么样?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好,同学们,一个人的命运走向取决于那些因素?明确:性格特征、社会环境等。
二、人物形象请同学们速读11自然段有关描写,结合全文看看孔乙己在身材、语言、脸色等方面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明确:脸色: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青白)身材:盘着两腿(高大)衣着:破夹袄(长衫)语言:“颓唐”“声音极低”“低声说道”“恳求”(之乎者也高声嚷争辩)动作:“摸”(排)遭遇: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被人打断了腿)老师:这里啊,我们要重点抓住掌柜和孔乙己的对话描写,仔细品读,我想,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我们来赏析这段经典的语言描写: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请阅读掌柜的语言,回归到课文中吧。
“孔乙己,你还欠十九个钱呢!”——把“还”字删掉,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把“又”字删掉,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孔乙己》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孔乙己》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乙己》教学设计(精选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乙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多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来塑造人物的艺术。
2、人物形象的分析。
3、体会作品精巧含蓄的构思。
(主要是文中安排几处笑的巧妙之处)4、由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重点】1、多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来塑造人物的艺术。
2、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1、体会作品精巧含蓄的构思。
2、由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设想】1、由学生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切入所讨论的问题;课堂多放给学生,以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深入的方式来完成课堂内容。
2、课时:1课时。
【教学材料】学生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孔乙己》片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学生讨论“窃”、“偷”二字的意义的区别导入。
(大家认为“窃”和“偷”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呢?……但有一个人却认为“窃”不是“偷”,他就是孔乙己,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性格异常的人物。
)二、看自己班同学表演的“孔乙己”(附学生课前的表演录相)1、看完后对同学的表演进行评价。
2、指出你认为同学表演中不足之处。
三、分析人物1、分析主要人物孔乙己:⑴孔乙己的扮演者谈感受。
⑵其他同学批评指正(教师深入引导并整理)。
(此步的目的是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分析人物)2、短衣帮:⑴短衣帮的扮演者谈感受。
⑵其他同学批评指正(在此过程中教师深入引导,抓住笑来分析)。
(此步目的是学习体会文章的巧妙构思)3、掌柜的:(据时间来定,如时间不足,可先不讨论。
)⑴掌柜的扮演者谈感受。
⑵其他同学批评指正(教师深入引导并整理)。
四、讨论主题分两步:1、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
《孔乙己》教案(通用9篇)

《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通用9篇)教师根据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将师生活动和教学资源事先加以计划,以便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乙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乙己》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2、理解小说主题3、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回忆之前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2、导语:在鲁迅先生写的33篇小说中,巴金先生曾称赞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
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
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下面我们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简介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本文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三、简介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孔乙己教学目标(一) 整体感受,初步领略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对作品中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
(三)激发学生对鲁迅小说的研读兴趣。
教学重点: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教学难点:人物描写方法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请同学阅读全文,找到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课后注释,能做到正音释例如:舀蘸荤菜阔绰笔砚颓唐附和惋惜不屑置辩2.查阅作品《呐喊》中的《孔乙己》《药》《一件小事》《故乡》《阿Q 正传》《社戏》等。
3.与同学讨论《孔乙己》的阅读心得,思考问题,每人针对文本提出2~3 个问题。
4.利用书刊网络查阅资料,准备撰写主题研究报告的资料,设计研究客观评分表一份。
1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5 孔乙己导入新课: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这个文学形象的,也无不被这个苦人儿的形象所撼动。
据鲁迅的朋友回忆,鲁迅在世的时候,对他创作的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
鲁迅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命人的形象的呢?二、自我检测,自学纠错与互学1.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和同桌说说阅读鲁迅作品《孔乙己》的真实感受(可读性、乐趣、困惑、疑问等),教师也可介绍当初接触鲁迅作品时的“心路历程”。
2.请同学在文中圈画出人物的肖像、语言以及动作描写的有关语句。
同桌为一组,互相交流。
三、展示本课任务1.这篇小说篇幅不长,结构紧凑,故事发生的场景集中在鲁镇的咸亨酒店。
2.本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
文中的“我”是咸亨酒店里的小伙计。
这个观察者的身份,便于从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角度来展现孔乙己的性格。
四、讨论与展示1~3 段:主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典型环境。
4~9 段:情节的开端与发展。
10~11 段:情节的高潮12~13 段:小说的结局。
4.请同学们从五个角度去认识孔乙己,要求全部用原文回答。
(孔乙己的独特打扮、经典语录、经典动作、特长本领、地位价值)五、点评、精讲与小结独特打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2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5 孔乙己经典语录:“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君子固穷”“多乎哉?不多也。
”“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等。
经典动作:“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等。
特长本领:写得一笔好字。
地位价值: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提问:①通过以上五个角度,我们可以分别看出孔乙己怎样的个性特点呢?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5 孔乙己②除了以上五个角度,还有谁对孔乙己的为人有独特的认识呢?③现在我们可以综合评价一下,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5.同学提出阅读中思考的问题。
六、当堂检测同学们,这堂课我们认识了孔乙己这个个性人物,也了解了本文的故事情节,大家表现得真是不错,读得细,找得准,讲得棒。
法国文学大师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可见小说除了同学们喜欢看的个性人物和生动情节以外,还有更为隐秘的东西,特别是经典名著。
那我们就相约下堂课,共同挖掘文本背后的故事。
七、课后作业1.在书刊及互联网上查阅有关的评论以及关于作者鲁迅的资料。
(可附图、文)2.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鲁迅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第二课时一、课前预习请同学介绍自己了解的鲁迅及其创作历程或特点。
(可附图片或课件辅助说明)导入课文:人们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鲁迅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一般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5 孔乙己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5 孔乙己是催人泪下的,而我们读了《孔乙己》之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是内心感到一阵阵的痛楚。
这究竟是命运的悲剧,主人公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二、自我检测、自学纠错与互学1.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学生速读课文,圈画出用词精当传神的语句,诵读,品味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
2.教师辅助策略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并将文中内容进行概括。
重点品味、思考,例如:①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②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③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三、展示本课任务学生活动要求:能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典型人物的身上读出作者的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5 孔乙己态度,读出人情的冷暖,读出世态的炎凉。
教师辅助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1.鲁迅文章惜墨如金,语言朴实精练,小说前两自然段与叙述孔乙己直接关系不大,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2. 作者为什么选择小伙计的角度叙述故事?试述不同人称叙事特点和效果。
3.上堂课我们认识了孔乙己这个中心人物,我也想评价一下他,归根到底4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5 孔乙己孔乙己是个不幸者,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孔乙己已经失去了一个“人”的独立价值,在人们心目中他是可有可无的,他的生命的唯一价值,就是成为人们无聊生活中的笑料,甚至他的不幸也只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正是鲁迅对孔乙己的悲剧的独特认识与把握。
鲁迅先生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那么作者通过孔乙己的故事揭示了什么呢?4.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这是历来为人们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5 孔乙己所赞同的一个主题,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反封建的主题自然是有的。
老师的疑问是,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仅仅凭这一点还不足以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吧。
封建制度的罪恶和传统文化的毒害并不是鲁迅最先发现的,我想在《孔乙己》这篇小说里,鲁迅先生肯定还揭示了更为重要的主题,同学们发现了吗?我提醒同学们关注一下小说里的其他人物。
文章除了孔乙己外,还写了哪些人物呢?小说的次要人物其实很重要,我们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千万别忽略了他们,他们对小说主旨的揭示起着让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请同学们再仔细比较一下: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或者说他们对孔乙己的共同态度是什么?(笑、嘲笑)5.“笑”字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字,孔乙己就是在笑声中出场,最后又在笑声中死去的。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关于对孔乙己“笑”的句子,想一想:在这笑声里,同学们听到了什么,或者感受到了什么?6.孔乙己是迂腐麻木的悲剧性人物,而这些看客们也是麻木愚昧的。
那么,鲁迅先生所揭示的悲剧仅仅指孔乙己一个人吗?为什么?7.文中有一处细节,我觉得和我们刚才探讨的话题似乎有点矛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5 孔乙己盾,有两个人好像很关心孔乙己。
同学们知道是哪个地方吗?第十段的这一细节。
这一段通过掌柜和酒客的对话,交代了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双腿的经过。
这里是真的关心孔乙己吗?同学们如何评价他们的对话?我想请两位男同学模拟一下当年的这段对话。
四、讨论与展示①想采访一下两位同学,你们是真的关心孔乙己吗?“掌柜”先说。
怎么5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5 孔乙己看出来?原文有吗?②我再问一下这位“酒客”,你眉飞色舞,唾沫横飞地谈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这件事,你是关心孔乙己吗?你对丁举人的暴行感到愤慨吗?③既然你对孔乙己毫不关心,对丁举人的暴行也毫无愤慨之情,你却讲得如此有滋有味的,又是为什么呢?或者说你把孔乙己被打折了腿这件事当作什么呢?原来是这样,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酒客和掌柜的对话。
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残酷的事实:人们是把孔乙己被打折了腿这件悲惨的事当作一出戏来欣赏的,也就是把欣赏别人的痛苦与不幸当作自己无聊生活的调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5 孔乙己味品,孔乙己的悲剧的血腥味就在看客们的谈笑中被消解了。
可见,如果我们把这段对话当作一般的侧面描写,那就太小看鲁迅了。
鲁迅作为思想独特、创作风格迥异的作家,不在于追求侧面描写之类的写作技巧,其中肯定别有一番用意。
五、点评、精讲与小结8.鲁迅在描写的时候把其他修饰的成分都省略了,用白描的语言形式,形象地勾画出人物的灵魂。
难怪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安忆这样评价鲁迅的语言风格——瘦,虽然血肉不丰满,但骨骼硬朗。
同学们觉得这样的对话情形在现实生活中遇见过吗?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吗?9.悲剧是人类的必然宿命。
看来,问题的关键不是如何摆脱悲剧,而是如何看待悲剧。
北大教授钱理群在谈到《孔乙己》这篇文章时说:“鲁迅所关注的不仅是孔乙己横遭迫害的不幸,他更为重视的是人们对孔乙己的不幸的态度和反映。
”读完《孔乙己》,你觉得谁是不幸者?10.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不幸的成分。
看来不幸和悲剧虽然不是人生的主旋律,但是是人生的重大主题呀。
我们永远都无法摆脱悲剧,因为潘多拉之盒打开了,贪婪、杀戮、恐惧、痛苦、疾病、欲望,这些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5 孔乙己悲剧的根源降临了人间。
那么,我们该如何拯救自己呢?11.潘多拉的第七个儿子叫希望。
虽然人们受困于贪婪、杀戮、恐惧、痛苦、疾病、欲望,但是人们没有退缩,因为他们还有希望!虽然悲剧永远挥之不去,幸好还有爱,有希望,人性中还有真善美等许多美好的东西。
6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5 孔乙己鲁迅就是这样一个深刻揭露人性中丑陋的东西,唤醒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改变国民的精神的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就是一个反抗绝望的精神界战士,让我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同学们能举一举这方面的例子吗?六、当堂检测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鲁迅作品。
组织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体会读书要用心,要能够读出真心、真人、真情以至创造真我。
七、课后作业撰写《孔乙己》研究报告。
(书面论文及口头报告提纲)研究报告题目、范围示例:①研究过程报告②鲁迅生平③有哪些问题还不懂④孔乙己的悲剧根源⑤《_____________》的写作特色及艺术风格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5 孔乙己⑥《_____________》赏析⑦我最欣赏的小说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⑧重读《______________》的收获第三课时一、课前预习导入新课:毛泽东评价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同时期的著名作家、好朋友郁达夫说:“鲁迅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