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孔乙己-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10篇)《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孔乙己》教学设计篇1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咸亨酒店,今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小说,去认识一位读书人——孔乙己,去听听他的声音,说说他的为人,评评他的人生。

(板书课题:孔乙己)(导入环节使用情境法,把学生先带入情境中,并简单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读读孔乙己的声音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很容易辨认,因为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

”今天我们先来读读孔乙己的语言,听听孔乙己的声音,说说孔乙己的为人。

(《孔乙己》的品读方法很多,许多成功的案例,有从“半”字入手的,也有抓住“手”做文章的,还有抓住“笑”来解读的,这次也是受“一词立骨”的启发,抓住“声音”来拎起全文,品读人物)请大家阅读课文4-11小节。

看看孔乙己都是在什么情境下发出声音的?要求:用——划出孔乙己说出的话或发出的声音,用[ ]划出说话时的神情姿态,外貌动作。

(学生边找边读边小结)生1:在课文第4小节中,别人说他“偷书”时,他辩解了。

师:你能读一读他的辩解吗?生1有模样有样的朗读。

生2:他跟小朋友抢豆时说话了。

师:是“抢”还是?生2:是护!师:你能不能一边做做孔乙己护豆的动作一边读一读他的语言?生2煞有其事地表演读,老师适当指导其动作。

生3:孔乙己还在教小伙计识字时说话了。

师:你能跟你的同桌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对话吗?生3和同桌一起演读生4:孔乙己还在最后一次出现时说话了。

师:大家基本上都找到了孔乙己有内容的声音了,还有一次他被大家说得只能用“之乎者也”这样大家都半懂不懂的语言来掩饰,这是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孔乙己》教案12篇 孔乙己教案教学

《孔乙己》教案12篇 孔乙己教案教学

《孔乙己》教案12篇孔乙己教案教学下面是分享的《孔乙己》教案12篇孔乙己教案教学,以供参考。

《孔乙己》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语言目标:语言目标若干词语的理解与积累。

思维目标: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的脉络;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的脉络;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的脉络;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流程环节预设时间教师学生设计意图导入2分钟导入语见ppt①勾连带入文本整体感知6分钟初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概述初读后对孔乙己的整体认知。

读书思考,总结概括把握内容,理清结构层次8分钟再读课文,整体把握小说内容和结构。

见ppt③思考:划分结构构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把握小说情节内容与结构层次;整体认识孔乙己形象特点18分钟朗读课文有关部分,完整认识孔乙己形象的特点;从孔乙己周围人的态度看社会,看与其命运的关联。

见ppt④⑤思考:具体表述孔乙己有哪些特点;说出孔乙己活动场所的特点,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联。

小组研讨,集体研讨。

对主要人物孔乙己性格特征,以及人物活动主要场所特征,形成整体认知。

总结6分钟①一句话概述文本内容;②一句话概述孔乙己的外貌特征;③一句话概述孔乙己的生活环境。

见ppt⑥小组研讨,集体汇报:发表观点。

把握文本内容重点;提升总结概括能力。

板书《孔乙己》鲁迅一、前三段为第一部分。

(环境)二、第4段到12段是第二部分。

(主体)三、第13段第三部分。

(尾声)孔乙己:悲凉酒客:冷漠不幸掌柜:刻薄丁举人:残酷不争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目标①解析小说语言的内涵,理解小说主题的深刻性。

②解析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提升生动形象塑造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解析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提升生动形象塑造人物的能力。

教学流程环节预设时间教师学生设计意图导入1分钟鲁迅先生运用鬼斧神工之笔精心塑造了孔乙己的形象,这节课继续研讨。

直接进入专题研讨30分钟思考1: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孔乙己性格的言行来品析。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孔乙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

2、欣赏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体味重点的字词对表现__中心的作用。

4、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理解__的主题思想。

2、难点:理解__的语言特色及细节描写的作用。

3、关键、理解__的语言特色,学会分析人物。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这是在绍兴咸亨酒店门前矗立的一尊铜像,他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大家说是谁?孔乙己(板书孔乙己)。

是的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我先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熟悉的鲁迅(只要是鲁迅先生的有关知识点均可)。

同学们讲得非常好。

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__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

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

如果说,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孔乙己,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旧制度所吞噬。

解题__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1906年就废除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旧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孔乙己教案(3篇)

孔乙己教案(3篇)

孔乙己教案(3篇)教学目标: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提醒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育观赏文学作品的力量。

教学重点:1、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2、理解小说主题3、理清小说构造线索,品尝小说的语言特色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回忆之前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2、导语:在鲁迅先生写的33篇小说中,巴金先生曾赞扬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善的艺术典型。

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仔细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答复。

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仆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

那么,鲁迅写孔乙己凄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下面我们就从课文中查找答案。

二、简介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XX 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根底依旧存在,孔孟之道仍旧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挽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呈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学问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比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索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本文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三、简介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

明清两代的科举制根本一样。

清代规定:凡参与正式科举考试之前必需参与童试,童试参与者称儒童或童生(不管年龄大小),经过童试被录用入县学的称秀才,也叫生员、相公,还叫进学等。

《孔乙己》教案优秀6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6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6篇《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教学篇一设计目的:《孔乙己》一文的对话描写在全文中占很大的比重,理解文中有关人物的对话,对把握全文、领会主旨有着特殊的作用。

本设计拟从人物的对话切入,以对话教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去领悟鲁迅先生“画眼睛”“勾灵魂”之白描手法及其作用。

进而引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及当时社会世态之凉薄。

设想及步骤:一.以师生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教师举例阿累的《一面》引发学生回忆文章里面有关鲁迅先生的肖像描写,指导学生得出感受:每处笔墨均极为简省,可描写的人物形态特点却逼真感人。

让学生体会到肖像描写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由此引出鲁迅先生描写人物时常用的“白描手法”(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同时向学生进一步介绍:在鲁迅看来,一位作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还有“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感情,便是连面目身体也表示着(《鲁迅全集》第4卷第466页)”的另一高超手法,从而将话题由外貌描写方面自然过渡到语言描写方面。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入手,去分析其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从而导入对新课《孔乙己》语言描写这一成功范例的探究性学习。

二.明确人物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话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对话的概念广义的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话,主要指两个人之间的口语交流,即“会话”,但也包括一个人有时的“独白”。

“言为心声”,对话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是人物袒露内心世界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2.由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话的段落,并指出其中哪些段落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让学生在文中用序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标出。

三.师生讨论,共同分析文中的对话1.学生找出文中的七个对话段,并明确其中有五个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学生回答,教师必要时加以指点)。

2.师生先就找出的五个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对话,依次展开讨论。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5篇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5篇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5篇孔乙己教案(一):《孔乙己》优秀教学设计回到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育学生珍惜此刻的学习生活2、在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述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孔乙己杯具生活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主题[由整理][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教师提示),鲁迅一生写了33篇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日本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现实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请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孔乙己》。

二、时代背景介绍具体资料见教学用书。

三、检查预习状况:检查预习,正字注音(出示幻灯片先让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注音,然后群众订正)阔绰(chuò)阔气。

绰:宽绰,如绰绰有余羼(chàn)混和,掺杂;绽出(zhàn)突露出来。

比较绽淀字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

注音中间读jian拭(shì)擦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打折(shé)打断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比较:和平he不屑置辩(xiè):认为不值得争辩;颓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戕害(qiāng)伤害。

戕:杀害。

四、学习前三段请一位同学表情朗读课文前3段,要求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⑴努力掌握叙述和描述的中心⑵作者是怎样描述社会风情的。

请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出行引导和评价。

要点提示:⑴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状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孔乙己教案教案8篇

孔乙己教案教案8篇

孔乙己教案教案8篇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应认真准备详细的教案,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在设计教案时,我们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孔乙己教案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孔乙己教案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导语设计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

(板书文题、作者)《孔乙己》拓展练习一、(20XX?江苏省苏州市)阅读《孔乙己》一文的3、4、7、8自然段、完成下列题。

(9分)1、孔乙己的出场总是伴随着各种笑声,然而这些笑声往往是与轻松、欢乐无关的。

请仔细品味选文中的笑,说出你的理解和感悟。

(3分)答:____▲________▲____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性格中包含着柔情和顽强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方面。

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个性也是不止一面的。

请联系上面文字,说出你对此的理解。

(3分)答:________3、下面的句子都用到了总是这个词,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在语境中不同的表达作用。

《孔乙己》优秀教案(精选16篇)

《孔乙己》优秀教案(精选16篇)

《孔乙己》优秀教案(精选16篇)《孔乙己》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致含蓄的布局。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尝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难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亮、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悟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认真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亮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中引导同学结合时代背景,深化分析和思索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3.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对比比较,了解封建末期学问分子的心态。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孔乙己画像“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伴侣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爱《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会它简单的情感内蕴。

(板书文题、)二、资料助读1、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旧存在,孔孟之道仍旧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挽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品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3、悟笑声,了解社会病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吴敬梓老先生的《范进中举》,从中了解到读书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艰辛岁月与辉煌成就。

文中通过对比的手法,描写到范进中举前后的天壤之变,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文章——《孔乙己》。

二、作者及背景
1.作者:鲁迅——(教师提示:名、时、地、评、作)
2.背景:《孔乙己》这篇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

《孔乙己》是一篇声讨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
温馨提示:
①这篇小说写的是什么年代的事?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
②小说写的是什么样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明确:小说描写了晚晴时期,在鲁镇的咸亨酒店里有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孔乙己,在众人的笑谈中了此一生。

2.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划分本小说的结构,你认为如何分层?并说明每
层的内容。

明确:
开端(1——3):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发展(4——9):记叙孔乙己的生活经历。

高潮(10——11):腿被打折。

结局(12——13):大约的确死了。

四、重点研读
1、品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文中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孔乙己?刻画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
教师提示: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属于描写,刻画了孔乙己的性格”的格式来回答问题。

明确:
外貌:死要面子,自命清高,穷困潦倒
语言:迂腐不堪,自欺欺人
侧面:好喝懒做
2、跳读课文,找出第4—11自然段,小说中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明确:
四处,分别在课文的第4、6、8、11自然段,实际是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

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人很开心,可见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贱踏。

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民众的活力,热情和同情心都被扼杀了,变得麻木,变得冷酷。

突出了孔乙己地位的底下。

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这样作品的反封建意义就加深了。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就是孔乙己,这就是孔乙己悲催的一生,孔乙己在笑声中出
场,随后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他是一个可笑之人,笑他的死要面子、自命清高、穷困潦倒、好喝懒做、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民众虽呈现给孔乙己的是一张笑脸,但正是这笑如同无形的利剑,穿刺向孔乙己清高的心灵,流淌出鲜红的热血。

此时的他也便成了是一个可怜、可悲之人。

六、作业布置
以“笑的力量”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死要面子孔好喝懒做
自命清高乙迂腐不堪
穷困潦倒己自欺欺人
笑麻木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