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教学构思及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孔乙己》写于1919年三月。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文章篇幅不到三千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

教读课文,应该是以教材为例,传授必要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学中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抓住主要问题以勾联有关内容。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要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必须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为此,教学中运用矛盾分析法,把握人物形象,深层探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为培养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兴趣,可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加以从主题表达、手法运用等方面的对照、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孔乙己履历表》,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3.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对照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构思: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2、速读课文,攻克字词难关,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本环节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而是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场景与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带着明显的目的和一定的速度开始阅读,为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阅读创造条件。阅读的方式可以自由选择。

3、选读填表,创设阅读探究的情境

在老师设计的《孔乙己》履历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并完善表格,填写文中的有关内容。填表的过程是为学生发现问题创设情境,进而引起学生对孔乙己生存环境、社会地位及性格特征的思考。

4、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文中的问题

通过阅读填表,学生会得出一些结论,有小组选择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并引出下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第二课时

5、通过上节课的内容,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本环节的设置是训练学生根据情节概括主人公性格特征的能力,这是初中生的必备能力,并且要能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特征的。

6、以为孔乙己的死寻找元凶为题,全班进行辩论,深刻理解课文主题。

本环节我以死后的孔乙己想丁举人、短衣帮索命为情境,让学生为丁举人、短衣帮辩解,通过讨论不但会锻炼学生的口才,还会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用笔刺醒中国人麻木的灵魂”这一思想内涵。从而认识鲁迅的思想家形象。

7、将本文与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作比较,感受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认识封建社会的本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诵读,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环境。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文题、作者)

二、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1)注音:

阔绰(chuò ) 羼(chàn) 绽出(zhàn) 拭(shì)

(2)释义:

格局:布置的格式。

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2、速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按要求把课文速读一遍:

(1)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速读,可以选读,也可以跳读。

(2)迅速抓取并标注出文中关于几个场景和几类人物的信息。

(3)时间:3——5分钟。

三、检查阅读情况。

教师出示几道抢答题,考查学生阅读情况和获取信息的能力。1、本文为什么以“孔乙己”为题?

2、故事发生的年代

3、故事发生的环境

4、伴随着孔乙己的出场,“店内外总是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你认为孔乙己是个喜剧人物吗?

四、小组合作学习,填写履历表,创设阅读探究的情境。

1、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根据原文相关内容填写孔乙己的履历表。

2、提示填写履历表的说明:

社会关系——是指小说中与孔乙己发生关系的人物,要注明关系。

生活经历——是指小说中孔乙己作过的一些事,表达准确清楚,可根据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自己概括。注意将课文中有关孔乙己的信息都要罗列显示出来。

要想又快又好的填表,小组内一定要讲究分工合作。

3、学生填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活动。

(这个表格没有标准化答案,如果理解得深刻些,应该有更好、更丰富的答案。即使是最后的结果没有答案,那也是有收获的。比如履历表中要求填写孔乙己的“家庭成员”、“主要工作成就”。读遍全文,便知孔乙己连自己都无力养活,更不用谈娶妻生子;他也曾读过书,却没能进学,于是连做私塾先生的资格也没有;他也曾给人抄书,但总是“连人和笔墨纸砚,一齐失踪”。他的一生除了给人增添笑料外,一事无成,因此这两个空格只能填写“无”,但在这个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既训练了思维又读懂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填写参考:

孔乙己履历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