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苏教版必修
2018学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22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二)(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关于N 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通常情况下N 2性质很稳定,所以N 2可在电焊时作保护气B .N 2+O 2=====高温2NO ,该反应是汽车尾气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C .N 2在空气中约占总质量的78%D .在反应:3Mg +N 2=====点燃Mg 3N 2中,N 2作氧化剂【解析】 N 2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约为78%。
【答案】 C2.NO 对环境的危害在于( ) 【导学号:16380262】①破坏臭氧层 ②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被氧化 ③造成酸雨 ④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A .仅①③B .仅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解析】 NO 在高温下不能氧化金属,②错误,④不属于对环境的危害,①③正确。
【答案】 A3.将充满NO 2的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的现象如图所示。
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 3NO 2+H 2O===2HNO 3+NO ,故气体体积减少23。
【答案】 B4.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列名词中与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导学号:16380263】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烟雾⑤臭氧空洞⑥潮汐⑦富营养化⑧白色污染A.②⑥⑦B.⑥C.①③⑤D.⑥⑦⑧【解析】凡是在环境中产生的能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都属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中有一部分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或不正确地使用化肥、农药,城市人口迅速膨胀而造成的垃圾、污水、噪音、汽车尾气、大型工程建设不当等。
其中赤潮是由于大量排放生活污水使海岸附近水域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水生动物缺氧死亡;潮汐是一种地理现象;富营养化是水中含有大量N、P,使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水中缺氧。
【答案】 B5.NO2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或在一定条件下用氨气与其反应使之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2NO2+2NaOH===M+NaNO3+H2O,8NH3+6NO2===7X+12H2O。
-高中化学全程学习方略课件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苏教版必修)

4.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是主要污染源,为了治理污染, 工业上常通入NH3,发生NOx+NH3→N2+H2O反应来治理污染。 现有NO、NO2混合气体3 L,用同温同压下3.5 L NH3使其 恰好完全转化为N2,则混合气体中NO、NO2的物质的量之
比为(不考虑NO2的聚合)(
A.1∶1 B.2∶1 C.1∶3
所选择装置中盛放的物质按先后顺序分别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两种方法所测得的氮气密度数值不同,你认为测
定较为准确的方法是(填“方法一”或“方法二”)
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利用氨气得到的氮气为纯净的氮气。空气中除 了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外,还含有稀有 气体。利用空气得到的氮气中还含有稀有气体等,所以 其密度与纯净氮气的密度不同。
以反应物参与反应,又在第二个反应中以生成物出现, 总反应中NO的质量及性质都没有改变,符合催化剂的 定义,所以NO是催化剂。但是在第一个反应中,NO被 氧化成NO2,作还原剂。
(2)NH3中氮元素显-3价,具有还原性,NO中氮元
素显+2价,具有氧化性,从理论上说,二者能够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发生化合价“归中”反应,都变成无毒的 N2,NH3中的氢元素和NO中的氧元素结合成水。
成红棕色,该混合气体的组成是(
A.N2、NO、NH3 C.NH3、CO2、NO
)
B.NH3、CO2、N2 D.NH3、N2、NO2
【解析】选C。NO2是红棕色气体,排除D选项;混合 气体通过浓硫酸时,气体体积减少,说明气体中含有
NH3。最后气体变成红棕色,说明有NO2生成,即原气
测控设计高一化学苏教必修浙江专用同步测试: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含解析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一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NO的叙述正确的是()A.NO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B.常温、常压下,NO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含等质量氧元素的NO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D.NO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解析:NO是一种无色、微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常温、常压下,NO容易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NO2。
答案:C2.下列现象的产生与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有关的是()A.温室效应B.光化学烟雾C.白色污染D.闪电答案:B3.汽车尾气在光照下,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它的形成过程可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NO2NO+O,2NO+O22NO2,O+O2O3。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此过程中,NO2是催化剂B.在此过程中,NO是反应的中间产物C.该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33O2D.光化学烟雾能引起人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解析:催化剂先参加,后生成,中间产物先生成,后消失,A、B正确;该反应的总反应先将第一个反应两边乘2,然后三式相加,C不正确;光化学烟雾有大量的有害气体生成,D正确。
答案:C4.如右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与水充分作用后,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可能是()A.N2与NO2的混合气体B.NO2与O2按4∶1体积比混合的气体C.NO与NO2的混合气体D.NO与O2按4∶3体积比混合的气体解析:有氮气就不可能完全被水吸收,A不正确;NO2与O2按4∶1或NO与O2按4∶3体积比混合的气体,起始就会被水完全吸收,不合题意。
答案:C5.在NO2与水的反应中,NO2的作用是()A.还原剂B.氧化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解析:该题考查NO2与水的反应,该反应中,NO2一部分作氧化剂,一部分作还原剂,属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苏教版必修1课时练习-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1.下列氮的氧化物中, 属于酸酐的是()A.NO2B.N2O5C.NOD.N2O32.在氮的氧化物中, 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7:12, 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 +2B. +3C. +4D. +53.下列粒子:①F2②N02③H202④I-,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不属于氮的固定的变化是()A.根瘤菌把氮气转化为氨B.氮气和氢气在适宜条件下合成氨C.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合成NOD.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5.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 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 其质量比为()A.3:1B.1:3C.1:2D.2:16.在体积为V升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 和b mol O2, 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之比为()A.a/bB.a/2bC.a/(a+2b)D.a/2(a+b)7.常温常压下, 某容器真空时质量为201.0g,当它盛满甲烷时质量为203.4g. 而盛满某气体Y时质量为205.5g. 则Y气体可能是()A..氧气B.氮气C.一氧化氮D.二氧化氮8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 将装有N2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 最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3/5, 则混合气体中N2与NO2的体积比是()A.2:3B.3:2C.3:5D.5:39.若无色混合气体, 依次通过浓硫酸和过氧化钠, 气体体积不断减少, 最终气体的颜色变深, 则该混合气体的组成为()A.H2O(气)、NO、N2B.H2S、C2H2、H2C.NH3、CO、SO2D.NH3、NO、CO210..向盛有12mL NO气体并倒立于水槽中的试管里,通入一定量的O2,充分反应后,试管内还剩余4mL无色气体,则通人O2的体积可能为 ( )①6mL ②10mL ③13mL ④16mL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1. 机动车尾气、火力发电站和其他工业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NO和NO2,下列污染与NO、NO2有关的是:()A. 臭氧空洞B.水体营养化C.光化学烟雾D.温室效应12.在相同状况下,分别将等物质的量混合的NO和NO2、NO2和O2、NO和O2、NO2 和N2四组气体,分别通入相同规格的试管中,并倒立于水槽中,水面上升高度的关系是(依次编号)() A.h1=h2=h3=h4 B.h3>h2>h1>h4 C.h3>h2>h1=h4 D.h1>h2>h3>h413.收集NO和NO2的方法是() A.都用排水法 B.NO用向上排气法,NO2用排水法C.都用向上排气法 D.NO用排水法,NO2用向上排气法14.在标准状况下,将O2与NO按3:4体积比充满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单位:mol·L-1)()A.0.045B.0.036C.0.026D.0.01815.室温下,将等体积的NO和O2混合,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31 B.41.3 C.62 D.3916.用化学方法区别溴蒸气和二氧化氮的试剂是()A.淀粉碘化钾试纸B.碘水C.硝酸银溶液D.氯水17.将等体积的NO2和N2的混合气体置于试管中, 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 充分反应后, 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总体积的()A.1/6B.1/3C.2/3D.1/218.将充有m mL NO和n mL NO2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然后通入m mL O2,若m<n,则充分反应后,量筒内气体体积为。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每课一练: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苏教必修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2011·福建高考)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CO 2、CH 4、N 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B .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C .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D .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解析:N 2不属于温室气体,A 项错误;清洁能源使用中不会产生SO 2、NO x 等气体,B 项正确;可燃冰是一种能源,D 项正确。
答案:A2.实验室收集NO 、NO 2两种气体( )A .均可用排水法B .均可用向上排空气法C .NO 用向上排空气法,NO 2用排水法D .NO 用排水法,NO 2用向上排空气法解析:NO 易与O 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 2易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只有D 项正确。
答案:D3.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 和O 2的混合气体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总体积的( )A.14B.34C.18D.38解析:利用NO 与O 2和H 2O 反应的方程式4NO +3O 2+2H 2O===4HNO 3进行计算,等体积的NO 和O 2反应,O 2剩余1/4体积,原混合气体为2体积,故剩余O 2为原总体积的1/8。
答案:C4.C 、N 、S 的氧化物中许多是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但是当它们分散到空气中时,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
下列有关这些元素的氧化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将有利于减少这些氧化物的产生B .这些氧化物使雨水的pH <7,我们把pH <7的雨水称之为酸雨C.N与S的氧化物还能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D.“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着直接的关系解析:正常雨水为CO2的饱和溶液,其pH为5.6,pH小于5.6的雨水才为酸雨。
答案:B5.现有等体积混合而成的四组气体:①NO2+NO;②NO2+O2;③HCl+N2;④NO +N2,将其分别通入体积相同的试管,并立即倒立于水槽中,试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h3,h4,其中高度关系是()A.h2>h3>h1>h4B.h3>h2>h1>h4C.h1=h2=h3=h4D.h1>h2>h3>h4解析:①中水面上升的高度为试管的1/3;②水面上升的高度为试管的5/8;③中水面上升的高度为试管的1/2;④中水不能进入试管。
新编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练习:4.2.1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训练24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1.以下非金属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解析:破坏臭氧层的是氟利昂;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CO2、CH4;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气体是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CO有毒,能使人中毒,故选C。
答案:C2.关于N2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常状况下,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N2可以在O2中燃烧,生成NO气体C.通常条件下,N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D.在一定条件下,与H2化合时,N2是氧化剂解析:B项需是放电条件。
答案:B3.Mru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了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
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N物质氧化的产物B.NO不是亚硝酸对应的酸性氧化物C.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N物质还原的产物D.NO是红棕色气体解析:氮元素的化合价有-3、+1、+2、+3、+4、+5等价态,而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NO既可由含低价氮元素的物质氧化得到,也可由含高价氮元素的物质还原得到,HNO2对应的酸性氧化物为N2O3,NO气体为无色。
答案:D4.最新研究表明:NO吸收治疗法可快速改善SARS重症患者的缺氧状况,缓解病情。
病毒学研究同时证实,NO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下列关于NO的叙述正确的是()A.NO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B.含等质量的氧元素的NO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C.常温常压下,NO不能与空气中的O2直接化合D.NO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答案:B5.在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和b mol O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与氧原子个数之比为()A. B.C. D.解析:原子守恒:n(N)=a mol,n(O)=(a+2b)mol。
答案:C6.实验室收集NO、NO2两种气体()A.均可用排水法B.均可用向上排气法C.NO用向上排气法,NO2用排水法D.NO用排水法,NO2用向上排气法答案:D7.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大发现。
高中化学课时训练(二十二)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苏教版必修1(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苏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1.能用排水法收集,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A.NOﻩB.CO2C.H2D.Cl2解析:选A一氧化氮不溶于水,且密度和空气相近,用排水法收集。
2.最新的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解析:选C NO是无色的气体,微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可由N2与O2直接化合而得到,NO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反应而生成NO2,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3.下列关于二氧化氮的描述正确的是()A.无色气体B.常温下能与氧气化合C.与水反应生成硝酸D.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解析:选C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常温下与氧气不反应,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而不是二氧化氮。
4.NO对环境的危害在于( )①破坏臭氧层②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被氧化③造成酸雨④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A.仅①③B.仅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选A NO在高温下不能氧化金属,②错误,④不属于对环境的危害,①③正确.5.常温常压下,下列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A.SO2与O2ﻩ B.NO2与NOC.O2与N2D.NO与O2解析:选D SO2与O2反应需要的条件是催化剂和加热,NO2与NO不反应;O2与N2反应需要的条件是放电或高温.6.实验室收集NO、NO2两种气体( )A.均可用排水法B.均可用向上排气法C.NO用向上排气法,NO2用排水法D.NO用排水法,NO2用向上排气法解析:选D NO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NO2与水反应,故前者不能用排气法收集,后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化学·①课时作业:4.2.1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含解析

4.2.1 课时作业[对点训练]知识点1 N2、NO、NO2的主要性质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2既可以和O2反应,又可以和H2反应,因此N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B.在NO2和H2O的反应中,NO2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C.雷雨时,发生氮的固定变化可增加土壤中硝酸盐类氮肥的含量D.NO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解析】在通常情况下,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3NO2+H2O===2HNO3+NO反应中,NO2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NO用排水法收集.【答案】C2.下列关于实验室收集NO和NO2气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都是排水法B.都用向上排空气法C.NO用向上排空气法,NO2用排水法D.NO用排水法,NO2用向上排空气法【解析】NO易与O2反应,所以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NO2可与H2O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答案】D3.据估计,高空大气中的O2吸收紫外线可生成臭氧,臭氧可分解:OO2+O。
臭氧与大气污染物之一的NO发生反应:NO+O 3NO2+O2,NO2+O===NO+O2,纵观这些反应可以看出NO 是作()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干燥剂【解析】分析题给两个反应,发现NO在反应前后不变,所以NO是催化剂.【答案】C4.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
下列关于NO说法错误的是( ) A.NO是具有刺激性的红棕色气体B.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C.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D.NO能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解析】NO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它有扩张血管、提高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而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被称为“明星分子”。
NO为无色气体,NO2才是红棕色气体。
【答案】A5.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为( )A.3:1 B.1:3C.1:2 D.2:1【解析】3NO2+H2O===2HNO3+NO,3 mol NO2中,有2 mol 氮的价态升高,1 mol氮的价态降低,所以发生还原反应的NO2与发生氧化反应的NO2的物质的质量比为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1.能用排水法收集,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A.NO B.CO2C.H2 D.Cl2解析:选A 一氧化氮不溶于水,且密度和空气相近,用排水法收集。
2.最新的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解析:选C NO是无色的气体,微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可由N2与O2直接化合而得到,NO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反应而生成NO2,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3.下列关于二氧化氮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色气体B.常温下能与氧气化合C.与水反应生成硝酸D.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解析:选C 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常温下与氧气不反应,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而不是二氧化氮。
4.NO对环境的危害在于( )①破坏臭氧层②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被氧化③造成酸雨④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A.仅①③ B.仅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选A NO在高温下不能氧化金属,②错误,④不属于对环境的危害,①③正确。
5.常温常压下,下列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A.SO2与O2 B.NO2与NOC.O2与N2 D.NO与O2解析:选D SO2与O2反应需要的条件是催化剂和加热,NO2与NO不反应;O2与N2反应需要的条件是放电或高温。
6.实验室收集NO、NO2两种气体( )A .均可用排水法B .均可用向上排气法C .NO 用向上排气法,NO 2用排水法D .NO 用排水法,NO 2用向上排气法解析:选D NO 易与空气中的O 2反应,NO 2与水反应,故前者不能用排气法收集,后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7.将盛有N 2和NO 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 2和NO 2的体积比是( )A .1∶1B .1∶2C .1∶3D .3∶1解析:选 C 设NO 2的体积为x ,N 2的体积为(1-x ),由题意结合化学方程式3NO 2+H 2O===2HNO 3+NO↑,可得13x +(1-x )=12,x =34,1-x =14,N 2和NO 2的体积比为1∶3。
8.某无色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 2、O 2、SO 2、NO 、NO 2中的两种或多种。
现将此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然后向剩余气体中通入空气,很快变为红棕色。
则下列对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肯定含有SO 2和NOB .肯定没有Cl 2、O 2和NOC .可能含有Cl 2和O 2D .肯定含有Cl 2和NO解析:选A 混合气体无色,排除红棕色的NO 2和黄绿色的Cl 2;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SO 2;向剩余气体中通入空气,很快变为红棕色,说明存在NO ,则可推知一定不存在O 2。
故原混合气体中肯定含有SO 2和NO ,肯定没有O 2、NO 2和Cl 2。
9.A 、B 、C 三种气体,A 为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单质,在一定条件下,A 与O 2反应生成B ,B 无色且难溶于水,它也能与O 2反应生成C ,C 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B ,反应后所得溶液呈酸性,则:(1)三种气体的化学式为A______,B______,C__________。
(2)除去A 气体中的少量O 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B 中的少量C 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 为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单质,A 可能是H 2、N 2、O 2,A 与O 2反应生成B ,B 无色难溶于水,则A 为N 2,B 为NO ,C 为NO 2。
答案:(1)N 2 NO NO 2 (2)通过灼热的铜丝网(3)通过盛水的洗气瓶后干燥10.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
因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O 2+NO +2NaOH===2NaNO 2+H 2O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
(2)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经过排气管中的催化转化器转化为对大气无污染的物质。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氨气(NH 3)亦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
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该反应中,NO 2中的氮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NO 中的氮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题目信息可知,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的对大气无污染的物质应为氮气和二氧化碳。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题目信息可知,氨气和二氧化氮反应后生成的无污染的物质为氮气和水。
答案:(1)NO 2 NO(2)2NO +2CO =====催化剂N 2+2CO 2 (3)6NO 2+8NH 3=====一定条件7N 2+12H 2O1.光化学烟雾是一次污染物(如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发生光化学反应后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主要含有臭氧、过氧硝酸酯等。
下列有关光化学烟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浅蓝色有刺激性气味B .汽车尾气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之一C .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没有危害D .光化学烟雾一般出现在强日照条件下解析:选C 光化学污染对人体有危害。
2.在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加入适当的催化剂,能发生反应:4CO +2NO 2===4CO 2+N 2。
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 .该反应中氧化剂是NO 2、还原剂是COC .该反应生成28 g N 2时,转移4 mol 电子D .该反应不能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解析:选B 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在反应中,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一氧化碳作还原剂;生成28 g 氮气时,转移8 mol 电子;该反应生成的是CO 2与N 2,能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3.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置于试管并将该试管倒置于水槽中至液面不再上升时,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体积的( )A.14B.34C.18D.38解析:选D 根据4NO 2+O 2+2H 2O===4HNO 3可知,O 2过量。
设NO 2和O 2的体积各1 L ,则1 L NO 2消耗O 214 L ,剩余O 234 L ,所以34×12=38。
4.按如图进行实验,试管内装有12 mL NO ,然后间歇而缓慢地通入8 mLO 2,下面有关实验最终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B .试管内气体为无色的NOC .试管内气体为无色的O 2D .试管内充满了液体解析:选B 据题意在装有NO 的试管内通入O 2时依次发生反应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二者相加得总反应为4NO +3O 2+2H 2O===4HNO 3,由于V NO V O 2 =12 mL 8 mL =32>43,即NO 过量,试管内剩余气体为无色的NO ,液体未充满试管。
5.盛有O 2和NO 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过一段时间后,量筒内的气体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则原混合气体中O 2和NO 2的体积比是( )A .3∶1B .3∶2C .2∶1D .1∶2 解析:选B 设NO 2体积为x ,O 2体积为(1-x ),若剩余气体为O 2,由4NO 2+O 2+2H 2O===4HNO 3知,1-x -14x =12,x =25,1-x =35,两者体积之比为3∶2;若剩余气体为NO ,由3NO 2+H 2O===2HNO 3+NO 知NO 2为原来总体积的1.5倍,这种情况不存在。
6.关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种气体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且都可用水吸收以消除对空气的污染B .二氧化硫与过量的二氧化氮混合后通入水中能得到两种常用的强酸C .两种气体都具有强氧化性,因此都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D .两种气体溶于水都可以与水反应,且只生成相应的酸解析:选B A 中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B 中二氧化氮跟水反应,生成了硝酸,硝酸氧化亚硫酸生成硫酸,能得到两种常用的强酸;C 中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不是利用强氧化性,二氧化硫也不具有强氧化性;D 中二氧化氮跟水反应,还生成了一氧化氮,故选项B 符合题意。
7.在标准状况下,将O 2和NO 2按1∶4的体积比充满干燥的烧瓶,把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体逐渐上升,假设烧瓶内溶液不扩散,最终烧瓶内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14 mol·L -1 B.45 mol·L -1 C.128 mol·L -1 D.142mol·L -1 解析:选C 根据化学方程式4NO 2+O 2+2H 2O===4HNO 3,设烧瓶的容积为V L ,则NO 2的体积为45V L 。
又因NO 2与O 2的体积比为4∶1,所以最终液体充满烧瓶,溶液的体积为V L 。
NO 2的物质的量为45V L/22.4 L·mol -1,HNO 3的物质的量也为45V L/22.4 L·mol -1,烧瓶内HN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HNO 3)=45V L÷22.4 L·mol -1V L =128mol·L -1。
8.某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在一定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下,该氧化物与氨气(NH 3)反应只生成氮气和水,若生成的氮气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 .NOB .N 2O 3C .NO 2D .N 2O 5解析:选A 由题意知:NH 3+ ―→N 2+H 2O , 内表示氮的氧化物,配平后应为4NH 3+ ===5N 2+6H 2O , 中为6个N 原子和6个O 原子,即6NO ,该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O 。
9.如图所示,室温下向盛有3.0 mL NO 的试管中缓缓通入1.5 mLO 2(所有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可不写满,也可补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