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耕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工作范文]
耕地保护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耕地保护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耕地保护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问题描述耕地是国家重要的农业资源,保护耕地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我国的耕地保护监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监管责任不到位。
耕地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但监管责任划分不明确,各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导致监管工作的效果不佳。
2. 执法力度不够强劲。
目前的耕地保护执法存在执行不力、违法成本低等问题,导致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耕地流失现象严重。
3. 监测手段不足。
目前的耕地监测主要依靠卫星遥感和人工抽样调查等手段,但由于监测手段有限,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不高。
4. 对耕地保护意识不足。
一些地方和农民对耕地保护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保护意识和行动,容易忽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改进耕地保护监管工作:1. 确立明确的监管责任。
由相关部门明确耕地保护的监管责任,并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确保监管工作的顺利运行。
2. 加强执法力度。
完善耕地保护的执法制度和法律法规,提高执法部门的处罚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遏制耕地流失的现象。
3. 提升监测手段。
增加投入,加强对耕地的监测手段的研究与发展,引入先进的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新技术手段,提高耕地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 加强教育宣传。
通过开展耕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耕地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增强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耕地保护中来。
以上是针对当前耕地保护监管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决策者的重视,为加强我国的耕地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改进监管工作,提高耕地保护的效果,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三、对策建议的实施1. 确立明确的监管责任为确保耕地保护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应由相关部门明确耕地保护的监管责任,并建立协调机制。
关于耕地保护的调研报告

关于耕地保护的调研报告第一篇:关于耕地保护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国耕地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我国耕地问题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议题,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已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十五”期间我国的GDP年均增速达8.8%,人均GDP达1000美元。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的迅速扩张、产业结构的剧烈调整以及政府的决策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方面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却造成了耕地资源的大量损失,引起了食物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恶化,使有限的耕地资源所受的压力日益剧增,从而导致人地矛盾的日益尖锐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末端治理”和以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高速经济发展已经不适应未来的发展,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战略。
因此,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倡导人地系统和谐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如何持续保证有限耕地资源的数量、地力以及环境保护与管理,使其得到永续利用无疑更倍受关注。
作为21世纪的新型大学生,我们不应该仅仅从书本、网络中获取知识,更应该投身社会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成为实事求是的创新型人才。
我们利用暑假这段空闲时间,到湖北通山县的一个农村村进行实地调查,收益颇丰。
总结此次调研活动,我结合文献综述将成果、经验教训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耕地现状分析我国耕地的绝对数量是很大的,约占世界耕地总数的10%,但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巨大的人口数目使得人均占有耕地数十分少,约为世界平均数的1/10,且耕地抛荒滥占耕地仍很严重,耕地资源形势不容乐观。
从1996年12月31日的19.51亿亩,到2001年的19.14亿亩,再到2007年的18.26亿亩,耕地一年年地减少,已经迫近18亿亩红线,也迫近我们的心理防线。
土地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土地违纪违法的纪录居高难下,2007年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查处违规违法案件3.1万件,涉及土地330万亩,全年违法案件查处9.24万件。
耕地保护整改情况调研报告

耕地保护整改情况调研报告耕地保护整改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耕地保护整改情况,促进农田持续利用,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我组织了一次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耕地保护整改的基本情况,包括政府承诺的政策落实情况、耕地占用情况、耕地保护的措施和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某县作为研究对象。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政府承诺与政策落实情况调研结果表明,政府对耕地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耕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建立了土地资源监测与评价机制。
但是,政策的执行和落实还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为政策宣传不到位、落实力度不够等。
2. 耕地占用情况据我们了解,研究县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度,以及城镇扩张对农田的影响。
同时,部分地区存在非法征地、闲置土地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耕地占用情况。
3. 耕地保护措施和效果研究发现,县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包括加强土地管理、推进土地整治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等。
同时,利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农民采取耕地轮作、休耕和精耕细作等措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耕地保护意识培养不到位、措施具体操作不够明晰等问题。
4.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调研发现,耕地保护工作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政策执行不到位、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手段不完善、耕地占用问题突出、耕地保护意识薄弱等。
这些问题给耕地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四、建议基于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政府加大对耕地保护工作的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执行力度。
2. 完善耕地保护法律制度,加强监管手段和措施。
3. 加强对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培养,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经济激励措施,引导农民保护耕地。
耕地保护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耕地保护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范文保护耕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条件和必要手段。
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深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有效保障粮食供给,构建保护有力、集约高效、监管严格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守牢耕地安全红线,既是顺应当前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亟需关注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耕地保护意识有待提升,监管举措亟待跟进。
农民作为耕地的使用者和所有者缺乏相关的农业生产知识,耕地保护意识淡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比较突出。
农业管理部门缺乏对农民耕地保护意识的宣传和培养,致使农民对耕地保护和耕地荒芜现象的严重性后果认识不足,耕地“非粮化”、撂荒等耕地隐性损失问题比较突出。
土地监管部门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耕地保护中只看重耕地数量的保护,对质量监管的认识不够,导致“占优补次”、用养失调、疏堵失调等诸多问题逐渐显现。
同时,由于缺少合理的村庄规划指导,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缺乏有效管控。
二是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耕地保护压力加大。
随着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大批重大基础设施、线性工程建设等项目的全面推进和相继落地,占用了大量耕地和基本农田,导致耕地数量减少。
以xx市粮食安全耕地需求量测算为例,预计到2035年xx市耕地面积为xx公顷,“三调”中的耕地面积为xx公顷,可新增耕地面积为xx公顷,小于基于粮食安全预测的耕地需求量。
加之预计到2035年全市因建设占用耕地xx公顷,矿产资源开发占用耕地xx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将占用耕地xx公顷,耕地预计减少xx公顷,全市耕地供需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是耕地质量持续下降,耕地利用生态风险加剧。
一方面,城镇化建设占用了城市周边大量优质耕地资源,但补充的耕地受水资源短缺及生态系统脆弱等因素制约质量相对较低。
落实耕地保护调研报告

落实耕地保护调研报告落实耕地保护调研报告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也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
为了加强对耕地的保护,我们对当前耕地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现状分析1.耕地减少的现象仍然存在。
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耕地被用于建设工程、工业用地和居住区,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尤其是黄金种植地区的耕地减少更加明显。
2.农业现代化对耕地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需要提高耕地质量,但目前许多耕地仍然存在土地退化、污染等问题,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3.耕地流失问题突出。
农村土地流转、拆迁等问题导致大量良田流失,这对粮食安全和乡村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1.政策执法不到位。
耕地保护的政策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完善,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等问题,导致耕地保护效果不明显。
2.农民对耕地保护的意识有待提高。
部分农民缺乏对耕地保护的意识,随意破坏耕地环境,这不仅加剧了耕地的退化,也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3.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保护耕地的有关政策不完善、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导致耕地流失现象严重。
三、解决思路1.加强政策执法。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并加强对耕地保护政策的宣传和执行,提高执法力度,确保政策得以有效落实。
2.加强农民的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农民对耕地保护的意识,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
3.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研究和改进,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减少耕地流失现象。
4.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大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确保耕地质量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四、落实情况近年来,政府已经意识到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并加大了对耕地的保护力度。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农民对耕地保护的意识也有所提高。
关于耕地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耕地保护工作调研报告耕地保护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农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解耕地保护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探讨耕地保护的必要性和有效手段,为实施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共向农民、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农业技术专家等多个调研对象进行了深入访谈和观察。
三、调研结果1.耕地流转问题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农村地区大量耕地被非农业用地和建设项目占用,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一方面,农民缺乏地力保护意识,更愿意将土地转为非农业用地以获取更高收益;另一方面,现有法律法规对耕地流转的限制不够明确,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管理中存在不规范和利益输送现象。
因此,加强对耕地流转的监管,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的土地保护意识是当务之急。
2.农业施肥与土壤污染传统农业施肥模式存在肥料过量、施肥不均衡等问题,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民在施肥过程中没有科学指导,盲目施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影响农产品质量和土壤生态功能。
因此,推广有机农业、科学施肥与土壤修复技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施肥技术水平,是保护耕地的关键。
3.农田环境污染农业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调研结果显示,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以及非法使用禁用农药现象较为普遍,农田用水和农产品中农药超标情况屡见不鲜。
因此,加强农田环境监测与管理,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广农田生态修复技术,是减少农田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加强耕地保护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耕地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土地保护意识,倡导绿色发展的理念。
2.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对耕地流转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行为,同时鼓励农民组织农业生产,保护好生产能力优良的土地。
3.推行科学施肥与耕地生态修复技术。
耕地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耕地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耕地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耕地保护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的基础。
为了解我国耕地保护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我们发现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动下,大量的耕地被用于建设工业园区、城市住宅区等,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对耕地保护不够重视,导致一些耕地被非法占用或者破坏。
我们发现耕地质量不断下降。
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耕地产出的农产品质量也随之下降。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将污染企业建在耕地附近,导致耕地受到污染,无法正常使用。
我们发现耕地保护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有《土地管理法》、《耕地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耕地保护法律法规不够重视,导致一些耕地被非法占用或者破坏。
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我国的耕地资源,我们需要加强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耕地保护的宣传力度,同时加强对耕地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耕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我国的耕地资源,为我国的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耕地保有量调研报告

耕地保有量调研报告耕地保有量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耕地的保有量逐渐减少,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为了解目前我国耕地保有量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旨在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以确保我国耕地保有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民和农村干部进行,目的是了解耕地保有量的变化以及相关的原因;实地走访主要针对农田地块进行,在考察现有耕地面积的基础上,还重点关注了耕地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措施。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耕地保有量的变化: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民反映近年来他们的耕地面积在逐渐减少。
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大规模城市化等因素导致的。
同时也有农田面积由于土地流转等措施而有所增加。
2. 耕地利用效率:根据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结果,耕地利用效率普遍不高。
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陈旧,耕地利用率偏低,种植结构单调,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另一方面,存在耕地闲置、荒漠化等问题,造成了耕地资源的浪费。
3. 耕地保护措施:在调研中发现,耕地保护措施尚未得到充分落实。
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政策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了耕地保护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此外,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力以及农民对土地权益的知情度不高,也是制约耕地保护的因素之一。
四、建议措施1. 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加强耕地审批和管理,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提高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明确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和保护责任,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2. 引导农民增加耕地利用效率:加大新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鼓励农民采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耕地的综合利用效益,改变以往的粗放型种植方式。
3. 加强耕地保护宣传和教育:加强耕地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土地知识水平,增强农民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增强其参与土地资源保护的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耕地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
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耕地红线必须严防死守。
随着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占用耕地日益增多,耕地数量逐渐减少,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如何加强全县耕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严守耕地红线,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远安县土地与耕地利用现状
1 、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远安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分析得出,截止20XX年底,全县土地总面积173959.15公顷。
其中耕地21544.24公顷(水田13141.7公顷,水浇地1046.13公顷,旱地7356.41公顷),占总面积12.38%.园地3767.06公顷(果园1214.44公顷,茶园584.58公顷,其他园地1968.04公顷),占总面积2.17%.林地134151.5公顷(有林地131236.31公顷,灌木林934.64公顷,其他林地1980.55公顷),占总面积77.12%.草地353.35公顷(天然牧草地0.72公顷,其他草地352.63公顷),占总面积0.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426.68公顷(建制镇951.62公顷,村庄3330.5公顷,采矿用地352.08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792.48公顷),占总面积3.12%.交通运输用地1414.89公顷(公路用地446.18公顷,农村道路968.71公顷),占总面积0.8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155.65公顷(河流水面1937.1公顷,水
库水面656.91公顷,坑塘水面916.3公顷,内陆滩涂373.86公顷,沟渠1221.12公顷,水工建筑用地50.36公顷),占总面积2.96%.其他土地1748.76公顷(设施农用地3.22公顷,田坎1589.6公顷,裸地155.94公顷),占总面积1.01%.
2、耕地利用现状。
根据远安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分析得出,截止20XX年底,远安县耕地总量达21544.24公顷,占二次调查面积的12.38%.其中,水田13141.7公顷,占耕地总量的61%;水浇地1046.13公顷,占耕地总量的4.86%;旱地7356.41公顷,占耕地总量的34.15%.
3、耕地保护现状。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21544.24公顷,20XX年重新调整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4246块,基本农田保护块区总面积15365.41公顷,比原保护面积15328公顷多37.41公顷。
二、耕地保护存在问题
(一)撂荒现象严重。
通过高清图发现,许多土地片块面积小、分散,部分片块交通也不便,大型机械耕作困难。
加上农产品价格不乐观,农业靠天收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种地效益比较低,很多青壮年外出经商务工,或到就近的企业务工,农用物资如肥料、种子、农药、农膜的涨价,致使本来就收益不大的传统农业更无利可图,目前在家直接从事传统农业的多数人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和妇女,没有机会和能力应用新技术、采用良种良育良法。
有的家庭劳动力不足,耕
种难度大的地块就放弃了,从而造成了部分耕地荒芜。
虽然国家实施了免征农业税、发放种粮补贴等措施,仍不能调动部分群众种田的积极性,仍然存在耕地撂荒现象。
(二)法律意识淡薄。
近年来,国家和省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了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但是,在具体的耕地保护工作中,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认为土地是自己的,想搭就搭,想建就建,造成违法用地多发;少数地方为引进招商引资企业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存在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
我国一直以来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已深入人心。
但是在以往的耕地保护工作中,只是看重耕地数量的保护,对质量的认识还不够,直接导致了“占优补次”、用养失调等诸多耕地质量问题的出现。
(三)职能未能发挥。
我县信息员制度虽已建立,但功效不明显。
目前,绝大部分信息员都是由村两委或社区居委干部兼职,行政事务比较多,不愿得罪人,导致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责任心、主动性不强。
(四)保护标志不全。
在调查走访中发现,部分乡镇基本农田保护牌成了随意张贴小广告的宣传牌,保护标志不全,界桩遭人为破坏,导致基本农田实际界线不明显。
(五)管理手段滞后。
现有的耕地保护管理手段还不够健
全,影响了保护工作的效果,由于经济实力有限,远安县在耕地保护管理中尚未引入科技含量比较高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工作效率比较低下,这使得耕地保护违法现象难以及时发现,执法工作比较难开展。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开展深入持久的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保护耕地的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国国情国策、国土资源部关于基本农田“五不准”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开展立体的、全方位的政策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确实增强人民群众保护基本农田的自觉性、主动性。
重点做好“6.25”土地日宣传工作,增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保护耕地法律意识。
(二)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机制,严防耕地流失。
一是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