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化学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糖类学案鲁科版选修5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糖类同步备课课件鲁科版选修5

高中化学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糖类同步备课课件鲁科版选修5

答案
(二)双糖——蔗糖和麦芽糖 1.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为 C12H22O11,它们互为 同分异构体 3.性质 (1)蔗糖为 无 色晶体,麦芽糖为 白色晶体,两者都易溶于水,都有甜味。 (2)银镜反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麦芽糖 。 (3)水解反应:蔗糖在硫酸催化下会水解生成 葡萄糖 和 果糖 , 麦 芽 糖 水解后只得到 葡萄糖 。
答案
(2) 糖类的分子组成都可以用 Cn(H2O)m 来表示,组成符合 Cn(H2O)m 的有机
物一定属于糖类。 答案 不正确。大多数糖类的组成可以用通式 Cn(H2O)m 表示,其中m和n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式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度,少数糖类不符合此
通式,如脱氧核糖 (C5H10O4) 、鼠李糖 (C6H12O5) ;少数符合糖类通式的物
相关视频 答案
2.果糖 分子式: C6H12O6 ,是六碳酮糖,与葡萄糖互为 同分异构体 。 3.核糖和脱氧核糖 核糖的分子式: C5H10O5 ,结构简式: CH2OH(CHOH)3CHO ,脱氧核糖 的分子式: C5H10O4,结构简式: CH2OH(CHOH)2CH2CHO, 是 单 糖 中 重要的五碳醛糖。
H+ ― → ②水解反应:(C6H10O5)n+nH2O ― △
nC6H12O6(葡萄糖) 。
③酯化反应:纤维素中的葡萄糖单元中含有 醇羟基 , 可 与 含 氧 酸 发 生
酯化反应。与HNO3发生酯化反应制得 硝酸纤维 ,与乙酸发生反应制得
醋酸纤维 。
答案
3.糖类和命活动
(1)糖类为人类提供 能量 。
答案
3.分类
(1)单糖:不能水解为更小糖分子的糖类,如 葡萄糖 、 果糖 、核
糖、脱氧核糖等。
(2)低聚糖: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2~10 mol单糖的糖类化合物,以 双糖 是最为常见。 (3)多糖:1 mol糖水解后能生成n mol(n>10)单糖的糖类。纤维素和 淀粉 是最常见的多糖。

高中化学 第2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第3节 醛和酮糖类学案 鲁科版选修5(2021

高中化学 第2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第3节 醛和酮糖类学案 鲁科版选修5(2021

高中化学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3节醛和酮糖类学案鲁科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3节醛和酮糖类学案鲁科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3节醛和酮糖类学案鲁科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第3节醛和酮糖类答案:氢原子烃基(或氢原子) 烃基互为同分异构体砖红色银镜醇C6H12O6同分异构体葡萄糖C12H22O11同分异构体麦芽糖(C6H10O5)n碘酒淀粉遇碘变蓝色1.常见的醛、酮及结构特点(甲醛乙醛苯甲醛丙酮结构简式颜色状态气味无色气态强烈刺激性无色液态刺激性气味无色液态杏仁气味无色液态特殊气味溶解性易溶于水易溶于水难溶于水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应用制造酚醛树脂等—染料、香料的中间体溶剂、有机合成原料维生素A在人体中被氧化生成的视黄醛都是常见的醛或酮。

(2)醛、酮的结构特点醛和酮分子中都含有羰基()。

醛的官能团,称为醛基;酮分子中羰基连的是烃基,一元酮的结构简式通式为,两个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酮分子中的羰基称为酮羰基,也称酮基.饱和一元醛、酮的通式为C n H2n O(饱和一元醛的碳原子数≥1,饱和一元酮的碳原子数≥3),因此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相同的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如:丙酮分子式都为C3H6O,互为同分异构体。

(3)醛、酮的命名步骤:①选主链,原则:选含醛基或羰基且最长的碳链做主链。

②编位号: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③写名称:醛基碳是一号碳,支链以取代基的形式标明位号写在名称前面。

高中化学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3节醛和酮糖类学案鲁科版选修520170622211

高中化学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3节醛和酮糖类学案鲁科版选修520170622211

第3节醛和酮糖类答案:氢原子烃基(或氢原子) 烃基互为同分异构体砖红色银镜醇C6H12O6同分异构体葡萄糖C12H22O11同分异构体麦芽糖(C6H10O5)n碘酒淀粉遇碘变蓝色1.常见的醛、酮及结构特点维生素A在人体中被氧化生成的视黄醛都是常见的醛或酮。

(2)醛、酮的结构特点醛和酮分子中都含有羰基()。

醛的官能团,称为醛基;酮分子中羰基连的是烃基,一元酮的结构简式通式为,两个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酮分子中的羰基称为酮羰基,也称酮基。

饱和一元醛、酮的通式为C n H2n O(饱和一元醛的碳原子数≥1,饱和一元酮的碳原子数≥3),因此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相同的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如:丙酮分子式都为C3H6O,互为同分异构体。

(3)醛、酮的命名步骤:①选主链,原则:选含醛基或羰基且最长的碳链做主链。

②编位号: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③写名称:醛基碳是一号碳,支链以取代基的形式标明位号写在名称前面。

酮分子中的羰基碳必须标明其位号。

如:3–甲基丁醛2-戊酮析规律醛和酮形成同分异构体的规律根据醛和酮的组成通式可知,饱和的一元脂肪醛和一元脂肪酮分子式的通式相同,那么它们在C原子数相同时,相互之间可形成同分异构体。

醛和酮之间形成的同分异构现象称为官能团种类异构,也称为跨类异构。

另外,含有4个以上碳的醛,可以出现醛基位置异构;5个碳以上的醛,可以出现碳链异构。

【例1】以下属于醛的有______,属于酮的有______,请命名C、D两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

A.CH3CHO B.HCHOC.D.解析:醛的官能团是醛基(),酮的官能团是酮羰基(),醛基上碳原子至少要与一个氢原子相连,酮羰基碳原子上不能连氢原子。

因此,A、B结构式中有醛基,属于醛类;C、D的结构式中有酮羰基,属于酮类。

答案:AB CD丙酮2–甲基–3–戊酮2.醛、酮的加成反应(1)醛、酮的加成反应原理醛和酮分子中都存在着官能团——羰基,官能团中碳原子没有饱和。

高中化学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糖类课件鲁科选修5

高中化学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糖类课件鲁科选修5
【答案】 B
6.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形成银镜 C.可以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解析】 葡萄糖为六碳醛糖,其分子式为C6H12O6,而核糖为五碳醛糖,其 分子式为C5H10O5,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A错误;核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发生 银镜反应,B正确;核糖分子中没有“酚羟基”的结构,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 色反应,C错误;核糖分子中不含羧基,其中的羟基也不活泼,不能电离出H+, 故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错误。
2.单糖 (1)葡萄糖 ①化学式:C6H12O6。 ②结构简式: CH2OH—(CHOH)4—CHO 。 ③官能团: —CHO 、 —OH 。 ④物理性质:白色晶体, 易 溶于水,有甜味。
⑤化学性质
(2)果糖 ①分子式: C6H12O6
,与葡萄糖互为 同分异构体 。
②结构简式:

③甜度:自然界中甜度最大的单糖。
(3)核糖
①分子式: C5H10O5 。 ②结构简式: CH2OH—(CHOH)3—CHO 。
(4)脱氧核糖
①分子式: C5H10O4 。
②结构简式: CH2OH—(CHOH)2—CH2—CHO

(1)葡萄糖属于电解质。( ) (2)果糖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 (3)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 (4)核糖和脱氧核糖分子式均符合通式Cn(H2O)m。( ) 【提示】 (1)× (2)× (3)√ (4)×
淀粉与碘作用呈蓝 色
在淀粉酶作用下水 解成麦芽糖,在无 机酸作用下水解成 葡萄糖
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纤维素与碘不作用, 不变蓝

高中化学 第2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第3节 醛和酮糖类学案 鲁科版选修5

高中化学 第2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第3节 醛和酮糖类学案 鲁科版选修5

第3节醛和酮糖类答案:氢原子烃基(或氢原子) 烃基互为同分异构体砖红色银镜醇C6H12O6同分异构体葡萄糖C12H22O11同分异构体麦芽糖(C6H10O5)n碘酒淀粉遇碘变蓝色1.常见的醛、酮及结构特点维生素A在人体中被氧化生成的视黄醛都是常见的醛或酮。

(2)醛、酮的结构特点醛和酮分子中都含有羰基()。

醛的官能团,称为醛基;酮分子中羰基连的是烃基,一元酮的结构简式通式为,两个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酮分子中的羰基称为酮羰基,也称酮基。

饱和一元醛、酮的通式为C n H2n O(饱和一元醛的碳原子数≥1,饱和一元酮的碳原子数≥3),因此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相同的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如:丙酮分子式都为C3H6O,互为同分异构体。

(3)醛、酮的命名步骤:①选主链,原则:选含醛基或羰基且最长的碳链做主链。

②编位号: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③写名称:醛基碳是一号碳,支链以取代基的形式标明位号写在名称前面。

酮分子中的羰基碳必须标明其位号。

如:3–甲基丁醛2-戊酮析规律醛和酮形成同分异构体的规律根据醛和酮的组成通式可知,饱和的一元脂肪醛和一元脂肪酮分子式的通式相同,那么它们在C原子数相同时,相互之间可形成同分异构体。

醛和酮之间形成的同分异构现象称为官能团种类异构,也称为跨类异构。

另外,含有4个以上碳的醛,可以出现醛基位置异构;5个碳以上的醛,可以出现碳链异构。

【例1】以下属于醛的有______,属于酮的有______,请命名C、D两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

A.CH3CHO B.HCHOC.D.解析:醛的官能团是醛基(),酮的官能团是酮羰基(),醛基上碳原子至少要与一个氢原子相连,酮羰基碳原子上不能连氢原子。

因此,A、B结构式中有醛基,属于醛类;C、D的结构式中有酮羰基,属于酮类。

答案:AB CD丙酮2–甲基–3–戊酮2.醛、酮的加成反应(1)醛、酮的加成反应原理醛和酮分子中都存在着官能团——羰基,官能团中碳原子没有饱和。

2018届高中化学 第二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2.3 醛和酮 糖类(第2课时)糖类课

2018届高中化学 第二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2.3 醛和酮 糖类(第2课时)糖类课
结论: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上述三种方案的设计与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两点: (1)银镜反应的发生需要碱性环境。 (2)用I2检验淀粉存在时,不能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淀粉在酸的作用下能够发生水解最终生成 葡萄糖,反应物淀粉遇I2能够变蓝色,但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产物葡萄糖遇碘不能变蓝色,但能发生银镜反应。由于催化剂 稀硫酸的存在,使淀粉水解后的溶液呈酸性,这时可直接取水 解液滴加碘水检验淀粉的存在。另取水解液加NaOH溶液至溶 液呈碱性,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以检验葡萄糖的存 在。
二、单糖
1.葡萄糖 (1)组成和结构
[填一填]
分子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_C_6_H__12_O__6 _C__H_2_O__H_(_C_H__O_H__)_4C__H_O___ _—__O_H__、__—__C_H__O_
(2)化学性质(决定于分子中的官能团)
2.果糖 (1)分子式:_C__6H__12_O__6_,与葡萄糖互为_同__分__异__构__体____。
答案: B
巩固训练区
1.下列物质中,属于糖类的是(双选)( )
解析: 糖类均为多羟基的醛或酮,而A为丙醛。 答案: BC
2.对于下列反应,其中葡萄糖不能发生的是( )
A.酯化
B.氧化
C.加成
D.水解
解析: 葡萄糖含有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有醛基可发
生加成、氧化,属于单糖,不能水解。
答案: D
3.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袋中,扎好后 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取出袋内的液体, 分别与碘水、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和浓硝酸(微热)作 用,其现象依次是( )
答案: (1)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3NH3+2Ag↓+H2O (2)CH2OH(CHOH)4CHO+2Cu(OH)2―△―→ CH2OH(CHOH)4COOH+Cu2O↓+2H2O

高中化学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糖类课件鲁科版

高中化学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糖类课件鲁科版

淀粉与碘作用呈蓝 色 在淀粉酶作用下水 解成麦芽糖,在无 机酸作用下水解成 葡萄糖
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纤维素与碘不作用, 不变蓝
在无机酸催化作用 下水解,最后生成 葡萄糖,比淀粉水 解困难
生成火棉、胶棉和 醋酸纤维
2.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吗?
【提示】 不是。淀粉和纤维素是由几百到几千个葡萄糖单元构成的高分子 化合物,它们的组成通式都是(C6H10O5)n,但因为n值不固定,因此不属于同分异 构体。
【答案】 B
6.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形成银镜 C.可以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解析】 葡萄糖为六碳醛糖,其分子式为C6H12O6,而核糖为五碳醛糖,其 分子式为C5H10O5,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A错误;核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发生 银镜反应,B正确;核糖分子中没有“酚羟基”的结构,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 色反应,C错误;核糖分子中不含羧基,其中的羟基也不活泼,不能电离出H+, 故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错误。
2.多糖 名称 存在 通式
结构特点
物理性质
淀粉
纤维素
植物种子、块根等 棉花、木材等
(C6H10O5)n
由几百个到几千个 单糖单元构成的高 分子化合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6H10O5)n
由几千个单糖单元 构成的高分子化合 物
白色粉末、无气味, 不溶于冷水,无甜 味
白色、无气味,不 溶于水,无甜味
加碘水 化学性质
水解 酯化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官能团为 —OH 、—CHO或

高中化学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学案鲁科版选修5(2021年整理)

高中化学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学案鲁科版选修5(2021年整理)

2018-2019版高中化学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学案鲁科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版高中化学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学案鲁科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版高中化学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学案鲁科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醛、酮的化学性质[学习目标定位] 1。

能根据醛、酮的结构推测其分子发生反应的部位及反应类型,会写醛、酮发生加成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学会鉴别醛、酮的实验方法.一、羰基的加成反应1.醛、酮的加成反应原理醛、酮加成反应的通式为+错误!—错误!错误!。

2.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醛、酮与氢氰酸加成①CH3CHO+H—CN错误!;②+H—CN错误!。

(2)醛、酮与氨及氨的衍生物加成①CH3CHO+H—NH2错误!;②+H—NH—R错误!。

(3)醛、酮与醇类加成CH3CHO+CH3—OH错误!.(4)醛、酮除能与含极性键的物质发生加成反应外,还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醇,反应通式如下:RCHO+H2错误!RCH2OH+H2错误!1醛和酮的还原反应,醛和酮能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醇.2在有机合成中可利用醛和酮的加成反应增长碳链。

例12-庚酮()是蜜蜂传递警戒信息的激素,是昆虫之间进行通讯的高活性微量化学信息物质之一。

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饱和一元酮,分子中仅含一种官能团B.该物质与HCN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为C.该物质与HCN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为D.该物质中与氧相连接的碳原子的化合价为+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加成反应的机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9新高中化学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第3节醛和酮糖类第2课时糖类学案鲁科版选修5

1.知道糖的分类,能够列举出常见的单糖、双糖和多糖的实例。 2.了解糖类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3.了解葡萄糖、麦芽糖具有还原性,双糖能水解成单糖,多糖能水解成葡萄糖。(重点) 4.结合糖类物质之间的转化说明糖类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糖 类 概 述 单 糖 [基础·初探] 1.糖类概述 (1)概念 分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的醛或酮以及水解后可以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有机化合物。 (2)糖类的组成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官能团为—OH、—CHO或。 (3)分类

糖类 单糖:不能水解的糖类,如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双糖:1 mol 能水解成2 mol 单糖的糖类,如蔗糖、麦芽糖等多糖:1 mol 能水解成n n单糖的糖类,如淀粉、纤维素等

糖类物质都有甜味吗? 【提示】 糖类物质不都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均无甜味。 2.单糖 (1)葡萄糖 ①化学式:C6H12O6。 2 / 9

②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 ③官能团:—CHO、—OH。 ④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⑤化学性质

(2)果糖 ①分子式:C6H12O6,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结构简式:。 ③甜度:自然界中甜度最大的单糖。 (3)核糖 ①分子式:C5H10O5。 ②结构简式:CH2OH—(CHOH)3—CHO。 (4)脱氧核糖 ①分子式:C5H10O4。 ②结构简式:CH2OH—(CHOH)2—CH2—CHO。

(1)葡萄糖属于电解质。( ) (2)果糖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 (3)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 (4)核糖和脱氧核糖分子式均符合通式Cn(H2O)m。( ) 【提示】 (1)× (2)× (3)√ (4)×

[核心·突破] 3 / 9

葡萄糖和果糖的比较 [题组·冲关] 题组1 糖类概述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04290039】 A.凡符合Cn(H2O)m通式的化合物一定属于糖类,不符合此通式的不属于糖类 B.凡能溶于水且有甜味的化合物都属于糖类 C.葡萄糖是一种单糖的主要原因是它是一种多羟基糖 D.葡萄糖和乙醛的分子式中都含有醛基,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4 / 9

【解析】 有些符合通式Cn(H2O)m的物质不属于糖类,如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有些不符合通式Cn(H2O)m的物质属于糖类,如鼠李糖(C6H12O5)。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如淀粉;有甜味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糖类,如甘油。葡萄糖是单糖的主要原因是它不能水解为更小的糖分子。 【答案】 D 2.下列物质不属于单糖的是( ) A.葡萄糖 B.麦芽糖 C.果糖 D.核糖 【答案】 B 3.下列物质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葡萄糖 B.丙醇 C.蔗糖 D.乙醛 【解析】 常见的能发生水解的有机物有:卤代烃、双糖、多糖、酯类化合物、蛋白质等。 【答案】 C 题组2 单糖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4.下列有关葡萄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加氢生成六元醇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D.能被氧化为CO2和H2O 【答案】 C 5.下列反应中能用于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的是( ) A.加金属钠看是否有氢气放出 B.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共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C.与醋酸和浓硫酸共热,观察是否有果香味物质生成 D.加入酸性KMnO4溶液,看溶液是否退色 【解析】 检验葡萄糖可利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将其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混合后共热,看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来判定,当然也可借助银镜反应来检验葡萄糖。 【答案】 B 6.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5 / 9

B.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形成银镜 C.可以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解析】 葡萄糖为六碳醛糖,其分子式为C6H12O6,而核糖为五碳醛糖,其分子式为C5H10O5,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A错误;核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B正确;核糖分子中没有“酚羟基”的结构,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C错误;核糖分子中不含羧基,其中的羟基也不活泼,不能电离出H+,故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错误。 【答案】 B

双糖和多糖 [基础·初探] 1.双糖 名称 蔗糖 麦芽糖

相似点 ①组成相同,化学式均为C12H22O11,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都属于双糖,每摩尔水解后生成两摩尔单糖 ③水解产物都能发生银镜反应,都能被新制的Cu(OH)2悬浊液氧化 ④都具有甜味(蔗糖更甜)

不同点 官能团 不含醛基 (非还原性糖) 含有醛基 (还原性糖)

化学 性质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被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 能发生银镜反应,能被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

水解 产物 葡萄糖和果糖 葡萄糖

用途 制甜味食物、红糖、白糖等 制甜味食物、饴糖等

1.如何鉴别蔗糖和麦芽糖? 【提示】 蔗糖分子结构中没有醛基,所以没有还原性,麦芽糖结构中含有醛基,是一种还原性糖,可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来鉴别蔗糖和麦芽糖。 2.多糖 名称 淀粉 纤维素 6 / 9

存在 植物种子、块根等 棉花、木材等 通式 (C6H10O5)n (C6H10O5)n 结构特点 由几百个到几千个单糖单元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由几千个单糖单元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物理性质 白色粉末、无气味,不溶于冷水,无甜味 白色、无气味,不溶于水,无甜味 化学性质 加碘水 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 纤维素与碘不作用,不变蓝

水解 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在无机酸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 在无机酸催化作用下水解,最后生成葡萄糖,比淀粉水解困难 酯化 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生成火棉、胶棉和醋酸纤维

2.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吗? 【提示】 不是。淀粉和纤维素是由几百到几千个葡萄糖单元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的组成通式都是(C6H10O5)n,但因为n值不固定,因此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核心·突破] 1.糖类还原性的检验 糖类还原性是指糖类中的醛基被氧化的性质。糖类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若糖类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不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则该糖不具有还原性,为非还原性糖,如蔗糖。 2.水解产物中葡萄糖的检验 (1)水解条件 ①蔗糖:稀硫酸(1∶5)作催化剂,水浴加热。 ②纤维素:90%的浓硫酸作催化剂,小火微热。 ③淀粉:稀酸或酶催化,水浴加热。 (2)水解产物中葡萄糖的检验:欲要检验糖类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必须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其中的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进行检验。 3.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1)实验原理 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和碘水来检验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发生了水解及水解是否已进行完全。 (2)实验步骤

淀粉溶液――→稀硫酸微热水解液――→NaOH溶液中和液――→银氨溶液水浴加热现象A 7 / 9

↓碘水 现象B (3)实验现象及结论 现象A 现象B 结论 1 未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淀粉尚未水解 2 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淀粉部分水解 3 出现银镜 溶液不变蓝色 淀粉完全水解 [题组·冲关] 题组1 蔗糖和麦芽糖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蔗糖不是淀粉水解的产物 B.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蔗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 D.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 淀粉水解先得到麦芽糖,然后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成葡萄糖,A正确;蔗糖水解的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葡萄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B正确;蔗糖是一种多羟基酮,而不是多羟基醛,C不正确;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但结构不同,所以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答案】 C 2.下列实验操作和结论错误的是( ) A.用新制Cu(OH)2悬浊液可鉴别麦芽糖和蔗糖 B.用银镜反应可证明蔗糖是否转化为葡萄糖,但不能证明是否完全转化 C.浓H2SO4可使蔗糖脱水变黑,证明蔗糖含C、H、O三种元素 D.蔗糖溶液中滴加几滴稀H2SO4,加热几分钟,加入到银氨溶液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证明蔗糖不水解 【解析】 麦芽糖是还原性糖,蔗糖是非还原性糖,故A正确;用银镜反应可以证明有葡萄糖生成,但不能证明蔗糖是否有剩余,故B正确;浓H2SO4与蔗糖作用使蔗糖炭化,脱去了水,剩余了炭,故C正确;欲检验蔗糖水解产物葡萄糖的生成,必须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做催化剂的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进行检验,故D错误。 【答案】 D 3.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乙酸甲酯 B.蔗糖 C.葡萄糖 D.麦芽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