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00002语文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8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题点3语言连贯题_理清语脉找准接榫课件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8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题点3语言连贯题_理清语脉找准接榫课件

-14-
热点题型
即学即练
解题思路
通观整个文段,谈论的中心话题是“戏曲的创新”问题。 A 看话题 项和 B 项的陈述对象是“当代戏曲的发展”,明显置换了 是否一致 话题。 看句式 比较 C 项和 D 项看,C 项是常式句,简洁自然。 D 项采用 是否一致 的是变式句,有些啰唆。 看前后 C 项和前面的叙述主体一致,上下文衔接更顺畅。 是否照应 比较 A、B、D 三项要么换了陈述对象,要么用被动句或添加 四个选项 不必要的介词结构,破坏了句子的简明性和连贯性。
语言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 句之间,在内容上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合 乎逻辑、事理,词句前后照应,搭配得当;在形式上,前后呼应、脉络 清晰,文气顺畅,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对语言连贯题 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全国卷的热点,它既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也考 查逻辑思维能力。直接命题有以下四种类型:选词式连贯、选句式 连贯、排序式连贯、补写式连贯。2018年高考试题采用语段选句 式连贯题型。
解析 答案
-9-





四、看情景(境)是否一致 状物抒情的文字,往往蕴含着情感,或喜或悲,或爱或憎,或褒或贬, 或激昂或沉郁;文字所描写的景象或繁盛或凄凉,或热烈或肃杀。 这就要求上下文在整体上做到情感、意境保持一致,也就是对于描 写或抒情类的文字,要考虑前后语句的情调保持一致,即前边是热 烈的,与之衔接的句子就不能是凄凉的;前边是壮阔的,后边就不能 是柔婉的;前边是悠远的,后边就不能是热切的。
答案 C
-15-
热点题型
即学即练
特别注意不同的句式在强调的重点、语意的轻重或适用的语境 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为了突出表达某种意思的需要,要选用一定 的句式。句式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下列是几种常见的分 类方式: 根据表达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主 谓关系可分为主动句、被动句,根据结构的繁简可分为长句、短句, 根据判断的性质可分为肯定句、否定句,根据句子成分或成分的位 置可分为常式句、变式句、“把”字句、兼语句,根据句子式样可 分为整句、散句,根据句子结构可分为单句、复句。

2019年高考语文选择题满分攻略专题15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技巧之衔接连贯(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选择题满分攻略专题15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技巧之衔接连贯(含解析)

专题15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技巧之衔接连贯一、专题概说考情分析语言连贯作为一个重要考点,每年均单独设置题目考查,一般设置两类题型,一是句子选择型,以客观题形式呈现。

二是语句补写型,以主观题形式呈现。

句子选择型在2015年以前基本上是采用语句排序考查形式,2015年开始采用语句复位考查形式,难度上有所降低。

2018回归在语段中考察语句的衔接、连贯。

二、满分技巧●抓前后句式一组在统一话题下的句子,对多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进行叙述时,它们各自的内部语法结构往往有组合上的一致性。

也就是说,在备选句中,与前后句结构相同的句子,往往是能保持语言连贯的句子。

●抓词语照应语脉的前后相承,必定有显性或隐性的词语与之相应。

前面或后面出现了某一词语,再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词语,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确定其先后顺序,使语脉的链条相承并衔接恰当。

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是语言连贯的重要条件。

出题者也经常利用这点设置问题来考查。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通过对语意的把握和对关键词语的分析,把握语句间的前后联系,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句相呼应的题肢。

●抓逻辑顺序一段话,不论什么内容,几个短语或句子先说哪一个,后说哪一个,都有着某种合理的逻辑顺序或意义归类。

出题者经常利用这点来设置题目。

常见的顺序有三种:时间(先后)、空间(高低、上下、前后、左右、内外、远近)、逻辑(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由少到多等)。

此外,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必须符合其内在的逻辑。

复句中分句或语段中句子之间常常有递进、顺承、转折、因果、条件、总分等逻辑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顺进则层层上升,逆进则层层下降;如果是因果关系,或一因一果,或多因一果;等等。

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判定文段按照哪种逻辑顺序展开,确定句子间存在的内在关系,然后就可以把握句子的顺序了。

●抓陈述对象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

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变得不连贯了。

2019高考地理复习把握因果联系语文

2019高考地理复习把握因果联系语文

高考地理复习把握因果联系高考地理复习时,有的考生面面俱到,卷子写得密密麻麻,却不得分。

有的考生,寥寥数语,却总能拿高分。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面面俱到,如战场上没瞄准目标,盲目射击。

军师提醒考生,地理复习把握因果联系,考场答题不能拖泥带水,要争取弹无虚发,一语中的。

考场答题有策略高考中,地理试题类型分五类:特征描述(或简述)、成因分析、区位分析、意义罗列、建议罗列。

在答特征描述题时,首先要明确该题问的是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与状态特征,或者是分布特征及变化特征描述。

其次,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试题设问形式通常为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等。

在答此类题时,学生首先要明确区域位置和图文信息,抓住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的典型特征,并运用地理术语表述出来。

根据变化要素,预测未知区位分析既要说明某地理事物的位置,又要说明其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联系即是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三大因素。

其中自然条件是基础,技术条件是保障,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答区位分析坚持四个原则:一要点全,如分析影响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对比分析既要找出两者的相同也要找出不同。

二是主导因素突出,避免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三是回答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

四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区位因素。

注意根据变化的要素,推知变化的方向。

分析区位因素的思路一般是:在何处(即经纬度位置或相对邻位置)有什么(即有哪些地理事物)为什么(即影响地理事物的因素有哪些,主导因素是什么) 怎么样(即怎么变,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把握因与果的联系成因分析类试题,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指出形成的影响因素,简述理由,说明原因等。

答题的基本思路是:在哪里(位置)为什么形成结果。

即第一步说明位置,以明确讲述的是哪里,第二步根据要回答的内容解释原因,第三步得出结果。

在回答原因类试题时,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地理各要素之间联系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专题1.地形与气候(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

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地形与河流(1)地形影响河流走向、水系形状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状水系: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水系: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地势高,形成树枝状水系。

(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著。

3.河流与气候(1)气候要素中的降水.气温直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冰期。

雨季长、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

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反之.河流有结冰期,而且气温越低,冰期越长。

(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啊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迟早。

4.气候与动值物、土壤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大气环流的形势不一样.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高考语文语句连贯知识点

高考语文语句连贯知识点

高考语文语句连贯知识点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语句的连贯性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不仅在平时写作中需要注意,更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分值。

下面将从语句间的衔接、词句间的关系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详细介绍语句连贯的知识点。

首先,语句间的衔接是语句连贯的基础。

一个好的句子要能够与上下文相互衔接,使整篇文章流畅。

一种常用的衔接方式是使用过渡词或词组。

比如,而且、另外、然而等词语可以用来连接两个相似或对比的观点,使文章逻辑更加清晰。

此外,使用句子衔接手段也十分重要。

例如,通过使用代词、指示词或者名词重复等手法可以使句子之间产生一种自然的衔接感,使文章更具连贯性。

除了句子间的衔接,词句间的关系也是语句连贯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表达词句关系的方法有并列、对比、因果、转折等。

并列关系指的是两个词句在表达上属于同一水平,如“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对比关系则是指两个词句在表达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如“白天欣赏花开,夜晚静观星辰”;因果关系则是指前一个词句是后一个词句的原因或结果,如“由于天气变冷,人们纷纷穿上了秋冬装”;转折关系则是指前一词句与后一词句在意义上产生了截然相反的转折,如“他从来都是一个有原则的人,然而这次却破了例”。

此外,修辞手法也是语句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

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笔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比如,使用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象化,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使用拟人可以使非生物或抽象事物具备人的行为特征,让文章更加生动活泼;使用排比可以使句子的韵律感更强,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当然,修辞手法的使用需要适度,过多而过分夸张的修辞容易造成语言的虚华和歧义。

总之,语句连贯是一项重要的语文知识点,不仅关系到平时写作的质量,也影响到高考作文的得分。

通过合理的语句衔接、准确的词句关系以及恰当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们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增加读者的阅读流畅感,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

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锻炼语句连贯的能力,通过多读优秀作文、多积累写作经验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在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2019年国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大纲版)Microsoft_Word_文档word资料8页

2019年国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大纲版)Microsoft_Word_文档word资料8页

2019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大纲版)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真题及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试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b. 人寰(huán)攫取(jué)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è)C.抵牾(y ǔ)横亘(gèn)造福桑梓(zǐ)筋疲力尽(jīn)D.鞭挞(tà)骨骼(gé)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ēi)答案B解析:A悚然C牾D辗注意错误均排除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答案D解析: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

专题15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技巧之衔接连贯-2019年高考语文选择题满分攻略 Word版含解析

专题15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技巧之衔接连贯-2019年高考语文选择题满分攻略 Word版含解析

专题15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技巧之衔接连贯一、专题概说考情分析语言连贯作为一个重要考点,每年均单独设置题目考查,一般设置两类题型,一是句子选择型,以客观题形式呈现。

二是语句补写型,以主观题形式呈现。

句子选择型在2015年以前基本上是采用语句排序考查形式,2015年开始采用语句复位考查形式,难度上有所降低。

2018回归在语段中考察语句的衔接、连贯。

二、满分技巧●抓前后句式一组在统一话题下的句子,对多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进行叙述时,它们各自的内部语法结构往往有组合上的一致性。

也就是说,在备选句中,与前后句结构相同的句子,往往是能保持语言连贯的句子。

●抓词语照应语脉的前后相承,必定有显性或隐性的词语与之相应。

前面或后面出现了某一词语,再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词语,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确定其先后顺序,使语脉的链条相承并衔接恰当。

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是语言连贯的重要条件。

出题者也经常利用这点设置问题来考查。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通过对语意的把握和对关键词语的分析,把握语句间的前后联系,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句相呼应的题肢。

●抓逻辑顺序一段话,不论什么内容,几个短语或句子先说哪一个,后说哪一个,都有着某种合理的逻辑顺序或意义归类。

出题者经常利用这点来设置题目。

常见的顺序有三种:时间(先后)、空间(高低、上下、前后、左右、内外、远近)、逻辑(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由少到多等)。

此外,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必须符合其内在的逻辑。

复句中分句或语段中句子之间常常有递进、顺承、转折、因果、条件、总分等逻辑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顺进则层层上升,逆进则层层下降;如果是因果关系,或一因一果,或多因一果;等等。

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判定文段按照哪种逻辑顺序展开,确定句子间存在的内在关系,然后就可以把握句子的顺序了。

●抓陈述对象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

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变得不连贯了。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之连贯专题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之连贯专题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之连贯专题(2019全国Ⅰ卷)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①。

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

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②,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防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

可见,③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增加。

20. 【答案】示例:①压力与肥胖有联系②本来应该是低谷时③压力产生的时间【解析】(1)空,分析句子,前后是因果关系,关键词是压力大—糖皮质激素增多----脂肪细胞增多,很容易得出答案。

(2)空,打破节律,就是夜晚加班,夜晚糖皮质激素水平相对低,加班压力增大,会变高,结合后面句子,可知答案为糖皮质激素水平低时。

(3)空,找关键词。

前面提到“打破节律”“顺应节律”及对应的结果,人们基本都不想变胖,所以就要保持有节律的生活。

【考点】: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

首先要阅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最后结合文体,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①,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花又开花的枝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地理-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2019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1.地形与气候(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

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地形与河流(1)地形影响河流走向、水系形状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德国地势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状水系: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水系:亚马孙平原南北两侧地势高,形成树枝状水系。

(2)地形影响河流落差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河流价值体现不同: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大。

(3)河流对地形的影响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著。

3.河流与气候(1)气候要素中的降水.气温直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冰期。

雨季长、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

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反之.河流有结冰期,而且气温越低,冰期越长。

(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3)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啊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迟早。

4.气候与动值物、土壤由于各个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大气环流的形势不一样.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不同.植被就不一样.林中生活的动物和林下发育的土壤也就存在很大差别。

5.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生产(1)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类型—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业山区:耕作不便,不利于水土保持林业、牧业、副业○2地形类型影响农业现代化平原实现水利化、现代化山地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种植业,但不易集中连片,水利化机械困难陡坡:不能修梯田,易植树种草③坡度大小--影响投入、产出比陡坡--修梯田的工程量增加.梯田面积小.耕作的难度加大。

投人大于产出。

○4海拔不同.热量不同.生长期不同。

农作物的品种不同。

(2)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是不同的。

因此需要灌溉。

显然.河流的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重要。

世界农业发达区.多分布在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上.显然与灌溉条件有关:(3)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①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特别是光照条件.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不同地区、气候资源条件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如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耕作制度就存在着明显差异:②气候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农业生产常具有不稳定性:③大风、暴雨、冰雹、寒潮、霜冻等灾害性天气也常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6.地形、河流、气候与聚落(1)乡村:从已发现的村落遗址或现代乡村来看,它们多位于河流两岸的阶地上,或者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比较高爽平坦的地方。

这些地方地势较高.没有洪水浸淹之患,且土地肥沃.靠近河流,有利于农耕、畜牧和渔猎.用水和交通也比较方便。

(2)城市:我国城市分布在地势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67%,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都位于平原地区。

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高原山区也有城市分布,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地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3)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沿河分布。

因为河运是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因此河流对城址的选择影响较大。

同时,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大型聚落.又是工业加工活动集中的地方.每天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河流是城市的主要水源,吸引城市临河分布。

(4)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日照资源。

在南北回归线以南、以北地区,由于没有太阳光直射,因此必须考虑日照与街道方位的关系。

为了保证居住区街道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方位为东北--西南方向或西北--东南方向。

7.地形、气候与工业(1)从地形条件看,工业一般布置在地势平坦、开阔,水源近便,对外联系方便的平原地区。

(2)从气候条件看,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布局工业,工业区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居住区则布局在上风方向。

在冬夏季风向相反的地区布局工业.工业区应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居住区则布局在下风方向。

8.地形、气候、河流与交通-----考虑造价(1)修筑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

平原地区的地形对线路限制较小,造线时,要求距离较短.弯道较少,少占农田,少建桥梁;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对铁路、公路选线限制较大。

山区中的道路避开陡坡。

如无法避免,在陡坡上修筑成“之”字形弯道;修隧道在背斜处.考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

(2)海陆空交通运输常需要穿越不同的气候区.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气候资源,并尽量避开气象灾害.才能保证运行的安全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例如.飞机场不宜建在多云雾、多暴雨、风速大、能见度差的地方。

9.资源与工业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了解各种资源的分布,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它们的分布状况.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这种分布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利弊.从而懂得应该如何对待不同的资源。

比如.我们了解各种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分布。

就可以更加合理地进行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1)世界、中国主要工业区的资源种类与工业部门工业区名称资源部门英格兰中部工业区煤,铁钢铁、汽车,飞机北海沿岸工业区石油石油化工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石油、铁矿石进口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乌拉尔工业区多种有色金属矿产、煤、铁、石油钢铁、机械工业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煤、有色金属重工业、军事工业五大湖工业区煤、铁钢铁、汽车美国南部工业区石油石油工业、飞机、宇航,电子美国西部工业区矿产资源丰富、环境资源优美、人才集中宇航、电子、飞机制造京津唐工业区煤、铁、石油钢铁、化工,机械辽中南重工业区煤、铁,石油钢铁,造船、化工(2)因地制宜.利用本国资源发展工业以法国为例.法国的矿产资源中铁、铝土、铀的储量居欧洲前列。

石油和煤严重不足。

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洛林高原.煤田主要位于巴黎盆地以北.因此.法国在有煤铁资源的东北部布局了传统的钢铁工业区。

在地中海沿岸。

利用丰富的铝土矿和水力资源.发展了炼铝工业。

20世纪60年代以来。

由于进口原料日益增多,沿海一些港口的钢铁、机械制造工业迅速兴起。

由于作为能源的石油和煤炭严重不足.法国大力发展了水电和核电.目前.核发电量已占全国发电量的70%以上。

(3)用发展的眼光看自然资源与工业布局的关系自然资源对于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由于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能够大幅度地减少运费、降低成本,从国外运进各种工业原料.制成工业品再输往海外.这就为临海地区建立大型工业联合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时至今日.这种靠资源决定工业布局的重要性。

在某些新兴工业部门有所降低.小型,轻量的电子元件主要靠飞机运输。

空运被认为尖端技术产品工厂传送带的延伸。

这类工业的布局越来越取决于人才和交通;(4)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不一定是工业发达的地区(发展中国家表现明显)。

例如.中东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但工业并不发达。

中东各国自己的石油消费量不大.所产石油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

中东地区的工业为何不发达?因为中东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除石油资源丰富外,其他工业原料贫乏;气候干旱,工业用水缺乏;劳动力较少,技术力量较弱;中东地区以石油出口为主的国家.每年每人收入很高。

不需要靠发展工业来增加经济收入。

(5)工业发达的地区不一定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例如.日本是个矿产资源贫乏的国家.工业生产中需要的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铜矿石等原料。

需要从国外进口。

但是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料学技术水平,以及岛国多港湾等有利条件.可以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因此.日本的冶金、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造船等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地带.主要是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