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交通运输布局
高中地理课件高中地理课件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56423.pptx

时间的要求
数量的多少
货运方式需要考虑
运价的高低 货物本身的特性
距离的远近
货物种类
起点至终点
2吨黄金
乌鲁木齐—上海
3吨活虾
郊区水库—市区
10000吨海盐 天津—上海
100000吨原油 克拉玛依—兰州
2500吨煤炭 大同—南昌
5000吨小麦 上海—重庆
公路 铁路 航空 河运 海运 管道
√ √
√ √
√ √
人们为什么要“走”?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 成了路。
——鲁迅
自然资源分布 社会经济发展 地域性
不平衡
人的联系 物的联系 信息联系
交通运输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 布局
什么是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就是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 个地方的过程
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
_______旅__游__业__、__水__果__加__工__业__,__矿__产__开__采__及__加__工__业__、__水__能__开__发__等___。
(3)若以航空运输代替南昆铁路,作为当地地域联系与经济发 展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否可行?为什么? 不可行。因当地聚落较密集、物资运量大,而航空运输成本太高,
=
不同形式和 层次的交通
运输网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和点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P80 南昆铁路的建设
南昆铁路西起 昆明 ,东至 南宁 。穿越 云南 、 贵州 、 广西 三省。
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
南昆铁路经过的地区是 我国 贫困人口 较多,经济 相对 落后 ,所以南昆铁 路对发展沿线地区经济有很 大的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二--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 交通网的变化特点应从线路长度、
站点的数量、运输方式及分布区域变 化(运输网的形式和 布局),运输网 的层次等角度分析。
(1)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 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 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 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 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
运费低;
2.受自然因素影响 小、连续性好。
缺点 1.造价高,金属材
料多;
2.占地广,短途成 本高。
公路运输
优点 机动灵活, 周转速度快, 装卸方便, 对各种自然条 件适应性强;
缺点 运量小,耗能 多,成本高。
水路运输
优点 运量大,投资少, 成本低。
缺点 速度慢,灵活性差、 连续性差; 受航道水文状况、 气 候等自然条件影响
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
B
D
A A
5、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
高速化 —提高速度,缩
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
磁悬浮列车
●高速化:日本新干线
高速铁路: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第一条最 高时速达210千米的新干线。
法国高 速火车
高速铁路:1983年法国巴黎-里昂的高速列车最高时速达 到270千米。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第一条准高速的铁路 是广州-深圳。
生产效率
由大到小为:海运—河运—铁路—航空—公路
按连续性
由好到差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河运
按稳定性
由大到小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河运
思考: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考虑了哪些因素?
运距
运量
运费
出行目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知识点和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知识点和记忆点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 交通运输方式:主要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
每种运输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如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适应性强,适合短程、量小的货物;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适合大宗、笨重、长途运输;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速度慢、连续性差,适合大宗、笨重、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航空运输速度快、效率高,但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适合急需、贵重、量小的物品;管道运输连续性强、安全、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适合原油、天然气等液体状货物。
2. 交通运输网:是由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形成的。
按照不同的形式和层次,交通运输网可以分为单一运输网和综合运输网,以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二、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
经济因素如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等;社会因素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等;技术因素如科学技术的进步等;自然因素如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三、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经济格局、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区域间的交流和联系,但同时也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四、记忆点1.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记住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便在实际问题中能够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2. 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和发展趋势:需要理解交通运输网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包括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3. 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需要掌握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并理解它们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机制。
4.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需要了解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经济格局、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便能够全面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高中地理:交通布局及其影响

夯实基础
1、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他们的优缺点?
2、如何进行交通交通运输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水源、矿产 社会因素:政策、民族团结 经济因素: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技术因素:科技水平的提高
4、新产生的交通运输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历年会考回顾、分析及预测
总结
本部分内容在会考中难度较大,交通近五年来每 年都在考察,是高频考点。主要考察交通方式的选 择、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交通运输的影响三个方 面。
考察方式上,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可能。
五种主要的运输方式
五种主要的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的影响因素
交通运输的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有利影响 1)对交通网的影响:完善了交通运输网;节约了运输时间 2)对经济的影响: 加大了两地的信息交流;
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旅游、矿产) 3)对社会的影响: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民族的团结
不利影响 1)占用耕地 2)破坏当地环境
4、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会对城市形态和商业网点产生哪些影响
城市形态:城市会沿交通线分布
商业网点:交通影响商业布局、密度、规模
特别是一些大型综合商场、超级市场等商业网点, 多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知识框架的构建
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
和布局 交通布局的影响因素
交通运输布局 及其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总复习第25讲第十单元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第25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1.通过对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值、时效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的分析,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
(综合思维) 2.运用交通区位理论分析某一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通过对交通运输点、线区位的分析,建立人地协调观,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1.以区域交通建设典型案例为背景,考查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考查频度一般。
2.分析典型交通线建设的影响及意义,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形式主要为综合题,考查频度中等。
[梳 理 知 识 体 系]2[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方式 优点 缺点 适合运输的货物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较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大宗、笨重、长途运输的货物,如矿石、金属、木材、牲畜等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短程、量小的货物水路河运历史悠久、运量大,投速度慢,灵活性、大宗、远程、时间运输海运资少,成本低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等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最快捷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急需、贵重、运量不大的物品管道运输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运量大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气体或液体状货物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易错辨析1】高铁的建设对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影响最大?提示高铁速度较快,运输量较大,安全性能高,对航空运输影响最大。
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3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
高中地理 必修2课件 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共42张PPT)

A.航空线 B.铁路线 C.公路线 D.管道运输
A 11.图中公路有A、B两处弯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合理,公路在陡坡上成“之”字形理,到大城市应该弯曲,增加运量 D.B处不合理,到大城市应走环线,而不应只是弯曲
(4)战略意义 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交通运输线建设的意义答题模式
共性:1.完善交通运输网 2.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区别:1.经过少数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团结 2.到达边境—巩固国防
3.经过贫困地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 4.经过发达地区—减轻交通运输压力,激活交通 运输网 5.沿线有旅游资源—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6. 资源丰富的地区——促进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 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甲城镇计划修建一港口,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为合理的
B 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我国铁路网的分布特点:
东部地区铁路网稠密, 西部稀疏。
原因:东部地区地形以 平原为主,有利于铁路 的建设,东部地区经济 比西部地区发达。
中国主要铁路干线
一、南北干线
记
1、 京哈-京广线
忆
2、 京九线
口
3、 京沪线
诀
4、 太焦-焦柳线
:
5、宝成-成昆-南昆线
三
二、东西干线
横
1、 京包-包兰线
五
2、 陇海-兰新线
纵
3、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哈尔滨
乌鲁木齐 吐鲁番
包头
北京
京包线
库尔勒 喀什
格尔木
兰州
宝鸡 陇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56课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56课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1.结合材料,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依据材料,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必备知识梳理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主要表现(1)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_。
(2)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_,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_其他区域。
(3)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2.典例二、影响聚落发展1.交通枢纽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2.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1)原因(2)典例3.为促进农村的发展,使新建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公路【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经济效益2.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形态变化的影响3.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速度及形态的影响[典例][2021·全国乙卷]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
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
据此完成(1)~(3)题。
(1)建设陆港使海港()①扩大承载规模②缓解用地紧张③增加用地成本④提高设备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A.缓解交通拥堵B.提高通关效率C.拓展腹地范围D.减少环境污染(3)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A.服务外包产业B.高科技产业C.资源加工产业D.前瞻性产业[解题能力培养][答案](1)(2)(3)[2023·新课标卷]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件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调整方案制定过程和实施效果评估
调研分析
通过对区域交通状况进行深入调 研,了解交通拥堵、运输效率低 下等问题的根本原因,为制定调
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案制定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 经济发展需求和交通运输实际情 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运输布
局调整方案。
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对调整方案实施前后的交通 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调整方 案的实际效果,为今后的交通运
输布局调整提供经验借鉴。
经验教训总结和未来展望
经验总结
在交通运输布局调整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需 求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科学规划道路布局和交通信号灯 设置,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教训反思
在调整方案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方案 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监督管理,确 保调整方案得到有效落实。
优化运输结构
根据区域内运输需求和特 点,优化运输结构,提高 综合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
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各 种交通方式之间的信息共 享和互联互通,提高运输 智能化水平。
04 案例分析:某地 区交通运输布局 调整实践
调整前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交通拥堵严重
运输效率低下
由于道路规划不合理、交通信号灯设置不 科学等原因,导致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影 响了市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02 交通运输方式对 区域发展影响
铁路运输对区域发展影响
铁路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01
铁路建设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
。
铁路运输优化资源配置
02
铁路运输具有大运量、长距离、低成本等优势,有利于优化资
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小高考真题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km, 预计2010年年底全线贯通。图 17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简述京沪高速铁路建设 的重要意义?
提高运输能力(加强运输速 度)(1分) 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或促进 沿线发展、或促进区域合作) 1分)
合作探究3:
1、该地区计划修建B 镇到A镇的公路。① 与②两个方案中_②___ 较合理。理由是 _地_形__平__坦__,__施_工__容__易__
2、A城市比C城市规模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_A_城__市__位__于__山__区__,且距海远;C位于平原,且距海近
3、由于在山区的E地发现煤田,准备在F镇建钢铁厂, 则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交__通__问__题___
上海港区分布图
①位置: 长江入 海口, 河港兼 作海港, 港区沿 黄浦江 分布。
自主学习2:
上海港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1)陆域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有利 于上海港的规划和建设。
(2)水域条件: ①有利条件:长江、黄浦江江面宽阔,为船舶出 入和抛锚提供了空间 ②不利条件:三角洲坡度平缓,水流分叉多,泥 沙容易淤塞航道。需经常挖泥作业,以保证港道畅 通
(1)图示南北地区可实现自然
资源的优势互补。北调的资源
主要是 水资源
,可
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实现;大量南
运的资源是 煤炭 ,
主要利用的运输方式是铁路 海运
和
。
材料一 京沪铁路长度仅为全国铁路运营线的2%,却 承担着全国10.2%的铁路客运量 和7.2%的货运量, 其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但目前运能缺 口仍高达50%以上。严重制约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城市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 且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 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 个有机组成部分。
此图反映了城市交通的什么特点?容易发 生什么问题?
行人与车辆,车辆与车辆 交叉,形成典型的混合交通。容 易出现交通安全问题
此图反映了城市交通的什么特点?
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 常变化。城市交通运输的重点是客运, 早晚上下班时间是城市客运高峰。
民族地区)
• 《江苏省轨道交通“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近日获省政 府批复;连淮扬镇铁路为近期(2015年前)实施项目,是联系沿 海、苏北腹地、苏中及苏南地区的快速干线,起点连云港,终 点镇江,途经淮安、扬州,全长约300公里,双线I级铁路,设 计速度200公里/小时。
完善江苏交通网,满足 运输需求;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自山 形区
然 水文
因 地质
首选公路。线路尽量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 盆地和河谷地带,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 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 少桥洞总长度。
注意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 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穿越。
素 气候
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 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 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的强度来设计。
4.如果要在韶关与赣州之间修建一条铁路,合理的线路
是
C.
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
5.为了把区域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水口山和
赣州可重点发展 D
A.钢铁工业 B.汽车制造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
D.有色冶金工业
当堂练习: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km, 预计2010年年底全线贯通。图 17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京广高铁于2012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从广州到北 京的运行时间缩短至8小时左右 3关于京广高铁建设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促进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B. 缓解华中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C. 增加南煤北运的运输能力 D. 减少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决定该高速铁路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经济 C.科技 D.地形
(1)从港口建设的影响因素考虑: ③CD相比较而言,选择_____D________方案比较合理, 原因是______航__道__较__深__,__有__利__于__船__只__航_ 行。;
位于港湾内风浪较小 ; 陆上地形平坦开阔,利于筑港
航【空典港例】建读下设图要,某求海港:城地市要形建一平港坦口,开有阔A、B;、C并、D具、E 有五适种当港区坡方案度,、回答保下列证问排题。水;地质条件好, 多晴少雾;与城市有一定距离
(2)若准备建一飞机场,在①与②两地中确定了①处,原因
是( )
A
A.①处离城区较远
B.②处降水较多
C.①处坡度适当
D.②处地形不够开阔
三、城市交通网
城市往往是区域交通的中心,又是多种 交通运输方式交会的地点。
各种主次干道和支路等相互联系,相互交 织,形成网络——城市交通网
此图反映了城市交通的什么特点?
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方式,选择该 方式有何意义?
节约土地资源,保护耕地;
减少对其他交通线路的影响。
1.修建城市轻轨铁路的最主要目的
A.改善交通状况
B.改善居民生活
C.改善城市环境
D.改善城市结构
2.图中轻轨采用高架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A.节约建设成本
B.保证行车安全
C.消除噪声污染
D.控制列车尾气排放
__单__一_____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 __综__合____交通枢纽,如上海、南京等
概念
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水域条件 陆域条件 城市依托 经济腹地
案例
上海港
自主学习2
概念 --港口
具有一定 面积的水 域和陆域, 供船舶出 入和停泊、 货物和旅 客集散的 场所。
陆域 供旅客和货 物集散(良 好的陆域: 地形平坦开 阔)
A 2.京广高铁的运营 A.加快了沿线城市间客运速率 B.增加了沿线城市间货运总量 C.促进了沿线资源跨区域调配 D.实现了沿线地区间产业转移
二、交通运输
机场
港口
交通运输站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等,
是客货流的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
环节。港 口
车站
自主学习1
类型
与
特征
交
通
运
输 区位选择
【归纳小结】
1、交通线路设计的基线本路原短则
多联系居民点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我们要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
主要遵从造价_低____,经过地区客货流量__大____,运
输效率_高____,施工比较容__易____等原平原则地。区(注意
2、交通线建设的意义
要少占用耕地)
促进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范围和产品销售市场的 扩大
基础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越来越重要
决定性因素
技术因素一直重要
保障性因素
3、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区位选择的步骤:
要不要建?
A、科学预测运输需求与分布
建什么?
B、选择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和路线等级标准
C、根据自然条件上有利、技术上可行、经怎济样上建? 合理的原则,确定线路的路径和走向。
4、基本原则: 自然条件上有利;技术上可行;经 济上合理;
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
交通运输线
交通运输点
城市交通网
交通运输
邮电通信
人类活动地域联 系的主要方式
商业贸易
一、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有哪些类型?
铁路
公路
航线
管道
一、交通运输线
1、基本的交通运输线路 铁路、公路、水运航道、航空线、管道。
2、影响因素
长期以来,自然因素是最重要 因素,现在影响已经减弱
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世界 上海拔最高、通过冻土最长的高原铁路,
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 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 土区550公里以上
• 2005年10月全线贯通,2006年7月1日9:00全 线通车。
合作探究1
(1)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里程最短,沿途地势平坦(施工难度低), 桥隧长度最短;
5与京广铁路相比,京广高速铁路 ①投资更少 ②客运能力更大 ③运输速快 ④占地较少 ⑤运价较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图7为“京广高铁线路示意图”。
A 1.高铁沿线城市某些路段的两侧,常架起近两 米高屏障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噪声污染 B.保证行驶安全 C.净化城市空气 D.美化沿线环境
3沿线有非常丰富的 旅游 资源、 矿产 资源、 地热 资源、 太阳能 资源等。 4、目前的主要运输方式是什么?
公路运输
资源、草场
(2)青藏铁路起点是_西__宁__市,终点_拉__萨__市,面临 的世界性难题是:
高原多年冻土 高原缺氧
生态脆弱
青藏铁路的区位因素分析 青藏铁路选线的意义
A、完善全国铁路网
合作探究2:分析欧洲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所以流量 稳定,利于航行
平原地形,河流落差小,所以河床平 坦,利于航行
欧洲经济发达,货物运输量大
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制较少,选线时尽量少占耕 原 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建设发展的关系
读“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网分布图”,从全国
看,我国什么地区交通最落后?(西部地区)
西藏原来的交通运输体系是以公路运输 为主,航空和管道运输为辅的格局。
思考:目前的主要运输方式是什么?为什 么还要修建青藏铁路?
公路运输 因为铁路运输运量大,运费较 低,连续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