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内涵的意见

关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内涵的意见
关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内涵的意见

关于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意见

各系(部)、实训中心: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手段,实训基地建设,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律,服务专业(群)建设,满足实习实训教学及能力培养要求;要创新实训基地模式,积极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校内之间的合作,实施“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创建重点专业、重点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推动专业实训教学建设与改革,全面提升实习实训教学质量和层次。为加强我院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是指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注重营造企业氛围,制定教学基本文件和管理制度、建立真实企业环境、创设实景教学氛围。

二、按专业设置规划实训基地,实现真仿结合。

根据专业设置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专业的发展方向与企业的实用性。本着高职教育与高新技术同步发展,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建立先进的教学实践环节,有利于为取得“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证书”提供场地的原则, 在规划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循三个原则:

(1)高职实训基地应该成为学生深化基础理论、拓宽专业知识、创新思维方法的基地。

(2)高职实训基地应该为学生基本技能、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及综

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服务。

(3)高职实训基地应该成为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基地。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应该“真”与“仿”相结合,仿真是分析、研究、设计、控制系统及其调优不可少的手段。

三、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高职特色

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始终要坚持技术含量高、建设起点高、技术先进的原则。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满足与适应行业需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与要求,机电类各专业的实训基地在实训项目的设计上及仪器设备的配置上都与行业生产实际一致,使学生在完成实训内容的同时,能够接受工程实践能力训练。

实训基地建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先进性。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要求实训基地既要适应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又要体现技术含量高、技术起点高、技术先进的特色。

二是工位性。实训基地的工位性体现在实训项目内容设计与实训工位数量配置两个方面。在实训内容设计上,实训项目要做到贴近行业技术领域的实际;在实训工位配置上,应以创造工程环境为宗旨,在数量配置和场地安排上,应尽量使学生能够独立操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是可视性。采用解剖产品模型、模拟教版、模拟教具等设备,既可进行现场模拟,又可进行各个系统动态联系的演示。

三、采取多种方式建设实训基地

在学院经费不足、教学设备不可能与实际生产现场的设备完全一致的情况下,系(部)、实训中心要采取多种方法和多种途径积极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 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努力营造职业氛围,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到本行业的新技术,使高职教育能更及时、更准确地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学生的就业起到指导作用。

四、实训基地文化建设要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实际

(1)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包括实训用房的建筑、装饰与布置等方面。实训基地室内设备布置和合理选型,要体现着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刻划人才培养的理念,设备布局要利于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室外墙壁、走廊、门厅等场所布置实训室的名称与标牌、实训项目介绍、名人名言与肖像、学校或基地变迁的历史图片、领导与名流的题词、校友风采、师生的工作成就、先进事迹介绍、师生创作作品的陈列等内容,展现基地成就;在室内,恰如其分地布置学生实训(验)守则、操作规程、安全警示、励志用语和安全设施等,营造浓厚的生产场景、教学环境、职业文化氛围。合理装饰与协调布置,具有美化室内环境、丰富基地文化氛围和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2)管理文化

管理文化包括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等内容。管理制度要科学有效的反映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为应用型、创新型、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制定规章制度要客观、可行,具有针对性,应树立为人才培养、师生学习服务的思想,制订的内容要一致不矛盾。制度应具有人性化、严肃性和权威性,不能成为流于形式的空泛口号。

(3)精神文化

实训基地的精神文化是由室风、学风、教风和人际关系体现出来的师生共享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观、文化观和认同意识,凝聚着师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是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实训基地全体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学习、教学、科研、生产、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经过共同努力而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风貌,是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学习风尚、创新精神和工作态度的综合效应,各实训基地应积极引导,努力建好精神文化。

五、结合专业发展,加强“校、企、研”合作,依托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不断研发生产第一线应用的“高、精、尖”专业教学研究和实验实训仪器设施建设

六、强化实验室内涵建设,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室。

各实验室要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核心,积极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手段改革,各实验室积极探索和开设特色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实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七、利用企业生产现场,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提供一定的岗位接收学生实习实训,配备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将实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做到车间(科室)与教室合一、理论与实

践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

(二)职工培训、学生实训一体化模式。利用企业现有职工培训基地,在搞好职工培训的同时,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将学生实习实训与企业职工教育结合起来,把企业培训中心(技能训练中心)建成集职工培训与学生实习实训为一体的新型企业实训基地。

五、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强化实训基础建设

(一)完善实训条件。企业是实训基地建设的主体,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要积极建立实训基地,主动接纳学生实习实训。要提供必要的实习实训场所和设备,保证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完成。企业要根据岗位职业要求,配合院校共同制定实训计划;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必要的指导;要在管理理念、运作机制、实习实训手段上不断创新,确保实习实训质量。

(二)加强制度化、标准化建设。实训基地要加快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要积极推进岗位能力实习实训标准化工作,不断总结、提炼、规范实习实训标准(包括基本要求、能力标准、实习实训时间等),省里将以行业优势龙头企业实习实训标准为基础,分期分批适时推出行业实习实训标准。企业实训基地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实习实训管理、考核、评估等工作。实训基地要与院校签署《企校联合协议》,与学生签订《实习实训协议书》、《保密协议书》和《遵章守纪承诺书》等有关协议文件,从法律和制度上明确企业、院校与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三)保障学生权益。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向实习实训学生特别是顶岗实习实训的学生支付一定的实习报酬;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时间,每天不超过8小时;要制定实习实训劳动保护管理规定、安全操作管理规程和文明生产措施,切实做好学生实习实训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工作;要为学生顶岗实习实训期间购买意外伤害等相关保险,具体办法由企业与院校协商;招聘新员工,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录用在本单位实习实训的学生。

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实训保障机制

(一)加快教育教学改革。院校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深化改革,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应企业的需要,制定实训规划,确定实训内容,按照企业岗位标准编写实训教材和实习指导书。

(二)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实习实训工作需要,院校要选派优秀教师为指导教师,并聘请实习单位业务骨干为兼职指导教师。建立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和引导专业课教师参加生产实践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三)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活动。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开设安全工程专业,所有院校要将安全生产教育纳入公共课范畴,确保一定课时,切实加强学生人身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岗位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企业实训基地要加强现场实训安全教育,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醒,规范实习学生的操作行为,确保实训学生的安全,维护企业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

(四)开展知识产权、职业道德等专项教育。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院校对实习实训带队教师和学生要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教育、保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操守,培养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保守商业秘密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好企业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确保实习实训过程中企业的权益不受侵害。

七、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实训优惠政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有条件的设区市、县(市、区)要设立专项资金,对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实训给予相应补贴。企业用于学生实习实训费用,可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院校要在学生的学费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学生实习实训。

(二)落实优惠政策。企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执行。企业支付给学生的实习实训报酬、意外伤害保险费等费用,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按有关税收规定处理。

八、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企业实训基地建设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把企业实训基地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各级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加强与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帮助企业落实好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共同促进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强化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协调作用。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作用,从实际出发,制定发布本行业企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研究制定相应政策,健全协调机制,统筹行业资源,积极引导和整合行业内企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协助政府落实促进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划和政策,维护行业内企业实训基地的利益,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健康发展。

(三)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进企业实训基地信息平台建设,做好实训信息服务工作。建立企业岗位、用工需求信息库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需求信息库,逐步完善信息发布平台,定期调查和公布企校双方实习实训供求信息,促进学生、院校和实训单位之间的对接。进一步完善山东企校合作联盟网和山东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及实训基地统计分析系统,提升实习实训信息服务能力,推动企业与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四)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对在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要及时予以表彰奖励;要把企业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情况作为企业选优评优的重要条件,调动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

(五)加大宣传力度。要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方针政策,及时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企业实训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欢迎阅读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十二五”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实习实训基地(室)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为进一步做好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室)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现有实习实训基地(室)条件的基础上, 6个 出了 宏兴实业有限公司、唐山新宝泰钢铁有限公司、唐山达意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大重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唐山隆达骨质瓷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5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出了200多个实训项目,较好地满足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的实习需要。学

院制定了有关实习实训的14项规章制度,加强实习实训管理,明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保证了实习实训工作顺利进行。 学院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按照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校内的实习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实际教学需要尚有一定的差距;由于专业性质决定了个别专业如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较少,利用率较低。 1. 2.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各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以实践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与目前现场生产实际或近期生产技术发展的装备水平相匹配;避免各专业之间重复建设,提高设备和场地的利用率。 3.仿真原则

充分利用现代高技术手段,创造相应专业岗位的真实情境,保证学生能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在模拟的岗位环境中完成实训教学要求。 4.自主研发原则 鼓励教师自行设计、安装、调试实训教学设备,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5. 开放原则 充分考虑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对实习实训基地(室)的功能要求,提高设备的 万元兴建 。在 校企合作、共同经营和管理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还面向社会开放,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通过组织职业技能鉴定,使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 (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家具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及功能简介

家具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及功能简介 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始建于2005年,为了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三2008年改、扩建,总占地面积约4600平方米,总投资达800万元,其中家具制造工艺专用实训车间2800多平方米,主要为家具制造工艺课程的实训教学而配套建设的,现已成为一个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家具实训基地建设以家具产品设计及生产过程为导向,建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家具设计工作室”、“实木家具实训车间”、“板式家具实训车间”、“家具涂饰实训车间”等8个实训室,如下图所示。其中,家具设计工作室配置有40多台套多媒体电脑与软件;生产实训车间配有家具CNC加工中心、电脑裁板机、六轴四面刨、高频拼框机等生产设备;涂饰实训车间建有无尘喷房、水帘机、电子秤、高速分散机、色差仪及各类喷枪等设备。开展家具产品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产品机械加工、家具涂饰等40多个项目的生产实训教学任务和顶岗实训。

一.实训基地总体简介 编号 实训室 名称实训项目 面向 专业 合作企业 1 家具设计实 训室1) 家具制图; 2) 家具造型设计; 3) 家具结构设计; 4) 室内效果图制作; 家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群 温州家具商会 2 家具生产实 训基地1) 实木部件备料; 2) 板式部件备料; 家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群 温州家具商会

3) 薄片及拼花备料; 4) 弯曲部件制作; 5) 车制作制作; 6) 家具雕刻件制作; 7) 实木细作加工; 8) 板式细作加工; 9) 家具组装; 3 家具涂饰实 训基地1) 油漆调色实训; 2) 透明涂饰实训; 3) 不透明涂饰实训; 4) 半开放涂饰实训; 5) 全开放涂饰实训; 6) 仿古涂饰实训; 7) 全封闭涂饰实训; 家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群 温州家具商会 4 家具CNC实 训基地待建 家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群 温州家具商会 以上各实训基地,除CNC外,其它基地相关实训设备及工具已全部配套到位,可以进行相关教学和实训项目的开展! 二.家具设计实训室功能简介 名称家具设计工作室面向专业 家具设计与制 造

关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内涵的意见

关于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意见 各系(部)、实训中心: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手段,实训基地建设,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律,服务专业(群)建设,满足实习实训教学及能力培养要求;要创新实训基地模式,积极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校内之间的合作,实施“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创建重点专业、重点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推动专业实训教学建设与改革,全面提升实习实训教学质量和层次。为加强我院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是指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注重营造企业氛围,制定教学基本文件和管理制度、建立真实企业环境、创设实景教学氛围。 二、按专业设置规划实训基地,实现真仿结合。 根据专业设置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专业的发展方向与企业的实用性。本着高职教育与高新技术同步发展,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建立先进的教学实践环节,有利于为取得“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证书”提供场地的原则, 在规划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循三个原则: (1)高职实训基地应该成为学生深化基础理论、拓宽专业知识、创新思维方法的基地。 (2)高职实训基地应该为学生基本技能、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及综

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服务。 (3)高职实训基地应该成为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基地。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应该“真”与“仿”相结合,仿真是分析、研究、设计、控制系统及其调优不可少的手段。 三、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高职特色 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始终要坚持技术含量高、建设起点高、技术先进的原则。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满足与适应行业需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与要求,机电类各专业的实训基地在实训项目的设计上及仪器设备的配置上都与行业生产实际一致,使学生在完成实训内容的同时,能够接受工程实践能力训练。 实训基地建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先进性。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要求实训基地既要适应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又要体现技术含量高、技术起点高、技术先进的特色。 二是工位性。实训基地的工位性体现在实训项目内容设计与实训工位数量配置两个方面。在实训内容设计上,实训项目要做到贴近行业技术领域的实际;在实训工位配置上,应以创造工程环境为宗旨,在数量配置和场地安排上,应尽量使学生能够独立操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是可视性。采用解剖产品模型、模拟教版、模拟教具等设备,既可进行现场模拟,又可进行各个系统动态联系的演示。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验实训部 2005年2月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围绕着培养学生具备高素质 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使之主要成为高职教育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其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使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具有先进性,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示范性,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具有规范性,与理论教学和技术发展同步的结合具有紧密性。 1.基地建设的特点、功能与作用:努力建设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使之具备以下功能、特点与作用: (1).使基地成为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基地。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就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训练,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成为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场所,还应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与设计,提供一个与实际职业岗位相贴近的技能训练空间,让学生在有目标的实践训练前提下,通过一些设计性、探索性、开发性、

工艺性和综合性等的模拟训练,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后,不会对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工艺、技术、设备、生产组织管理等问题感到陌生,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同时培养并逐步使学生形成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良好的工作品质和职业道德的个人能力以及与人协作、交往的社会能力,使之具备实践性强和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 (2).使基地成为科研项目开发的基地。 依据专业教学要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科研的要求,投入必要的教学仪器与设备,并根据科技发展和技术工艺的更新,适时添置和更新仪器设备,注重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同时发挥学院科研人员和先进实验设备优势,鼓励教师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和技术转化,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科研,教师也让学生早接触先进的仪器设备,早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基地全天开放,教师积极参与与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形成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使之具备技术含量高新的特点。(3).使基地成为行业技术、信息资源和培训的中心。 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及时把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反馈到实践基地,使实践教育能及时体现出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同时充分发挥基地高新设备的功能,开拓为社会提供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考核、材料检验检测、劳务培训、课题研究、产品开发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使之具备开放性特点。 (4).使基地成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基地。

工程实训中心内涵建设思路

工程实训中心内涵建设思考 1. 工程实训中心的功能定位 高职院校的“工程实训中心”是顺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现代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客观需要,通过整合校内公共教学资源而建设和发展起来的。纵观国内众多高职院校“工程训练教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共性,主要表现在: 所有院校的工程实训中心都将教学功能作为其存在的核心要素,强调在认知基础上加强动手能力和现代制造技术的训练,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训练内容实现从传统的“金工实习”模式向现代工程实践训练模式转变,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大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工程综合素质;大都重视大学生工程创新训练,创建科技创新工作室,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作为学校的公共实践教学平台,“工程实训中心”一般都配备了比较齐全而先进的实验实训教学设施与设备, 它可承担各种层次的教学和社会服务功能。依据学校实际,工程实训中心的定位有多维度的选择空间,如下表所示。 类 别类 型 功能定位① 教学型 ② 教学、生产(服务)型 ③ 教学、科研型 ④ 教学、科研、生产(服务)型 服务面向定位校内:机械制造类专业 电子类专业 文管类专业 职业技能鉴定 校外:企业员工培训 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 我院工程实训中心的功能定位是“教学+服务”型,服务面向定位是兼顾校内和校外。根据这样的定位,工程实训中心的发展目标当是: ① 成为相关专业工程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平台; ② 成为学院基础工程训练项目的开发和训练中心; ③ 成为大学生科技作品的创新中心; ④ 成为面向社会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

2. 现代工程训练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现代工程训练是指根据工程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在特定的工程实践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机械、电子、信息及其系统等高度综合的融工程设计、制造、管理、创新等环节为一体的“全程”工程技术训练。作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现代工程训练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① 训练目标的先进性,即以培养“宽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具有综合工程素养和创造性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工程素养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② 训练内容的综合性,工程训练不再仅仅是常规制造技术基础训练,而应将机械、电子、信息及其系统各方面内容相结合。 ③ 训练安排的层次性,即以基础工程体验和为起点,以现代工程技术训练为核心,以工程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训练为重点,进行分层次的渐进性训练。 ④ 训练方法的现代性,即将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体验、积极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在训练基本工程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现代工程训练的发展趋势是: 要求拥有大的工程背景,即既要有机械制造又有电工电子、信息和测控等综合知识体系的训练;既要有常规机械加工技术,又要有数控加工及特种加工技术的训练;在工程训练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工程实训中心的发展愿景 为适应和满足现代工程训练的要求,工程实训中心必须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征。 3-1 工程训练体系“系统化、模块化、梯度化” 系统化是指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和工程素养与技能训练的需要,构 建“工程体验与认识、基础工程训练、综合创新技能训练”等几个层次的训练平台。每个平台的结构应该是开放化的,可根据未来工程发展需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 一、总则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院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它承担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和专业研究及技术开发、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考核、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功能,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重要基地。为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保障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彰显办学特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创新建设机制,校企合作,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使所有开设的专业都能够满足实训要求。针对学校原有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本着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双方共同自愿的前提下,共同行使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 三、建设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先进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要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实训基地的设计和建设的方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实验实训设备要注重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符合科技发展的趋势。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核心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 2.生产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环境、场地、布局以及设备配置要仿照企业典型产品或典型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学生能够按照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在保证实践性教学有效进行的同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综合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要以骨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并覆盖相关专业群;实训基地要将专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实训基地要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创业就业训练和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 4.开放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技能训练、竞赛、考核鉴定服务,还要为教师培训提高服务;不仅要为本校服务,而且要为其他院校服务;不仅要为教育系统服务,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使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桥梁,社会服务的基地,达到互惠共赢。 四、建设标准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以系统集成、搭建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平台为重点,充分体现基础性、多功能性和共享性,因此应符合以下标准: 1.生产性基地必须配备符合本校学科设置足够数量的、比较先进的仪器设施。 2.生产性基地必须配备符合本校学科设置足够数量的、精通业

信息技术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典型案例

信息技术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典型案例 (案例一)产教融合 (1)探索出基地建设实施以“学校训练,工厂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典型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岗位能力进行的专业技能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下,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实现“学校训练,工厂实践”的教学模式,而工学结合是学校校企双方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下共同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构建全新的面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 (2)探索出基地建设布局成功经验: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和基地功能要求按照企业工艺、岗位要求、场地面积建成了贴片技术(SMT)实训车间1、贴片技术(SMT)实训车间2、线路板制作实训室、计算机硬件检测维修实训室、微课录播室5个实训室。 (3)探索出基地建设运行成功经验:通过与珠海因尔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广西美普达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基地运行流程、建立合作办公室来保障基地运行机制、规范基地运行成效、公司按照SMT生产技术、电子产品研发、专业教学与培训、技能鉴定四位一体的企业化信息技术实训基地来按照所需产品来进行预研-研发-小试-生产样机(板)-调试-论证评估,通过产品进入过线路板制作室核定PCB及工艺 —1—

要求保障环节正常有序,最后进入贴片技术(SMT)实训车间进行自动上板---自动锡膏---贴片---无铅回流焊机---AOI光学检测---自动贴片流水线和手动插件线---返修---质检---出货。 (4)探索出基地建设师资培训成功经验:1.利用基地提升师资培训,服务于基地建设,利用贴片技术(SMT)实训车间1、贴片技术(SMT)实训车间2、线路板制作实训室、计算机硬件检测维修实训室、微课录播室进行PCB制作工艺培训服务、SMT工程师培训服务、THT焊接工艺培训服务、现代电子产品组装、调试培训服务、工业机器人应用培训服务和微课录播技术培训达27人次,通过培训大大的提升了师资建设的知识技能水平,使其掌握PCB制作工艺、SMT生产工艺、THT焊接工艺、现代电子产品组装、调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与维护的新技术,2016年组织全区计算机检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的30人培训,示范效果明显,代表全区的4位国赛选手均获得国赛“三等奖”的好成绩,我校在整个全国比赛名列49名,在全区四个学校排名第1。 (5)探索出基地建设师资成果显著:针对基地建设聘请国家示范校专家团队指导《电脑主板维修技术》、《电脑主板维修技术》2两门课程建设,包括特色课程体系、校本11本教材编写及产学一体化内涵建设。微课录播教室的使用,微课的导播、上课、录制、编辑等,完成整个制作过程,并 —2—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实验实训基地 建设方案 实验实训部 2005年2月 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围绕着培养学生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使之主要成为高职教育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其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使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具有先进性,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示范性,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具有规范性,与理论教学和技术发展同步的结合具有紧密性。 1.基地建设的特点、功能与作用: 努力建设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使之具备以下功能、特点与作用: (1).使基地成为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基地。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就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能力训练,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成为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场所,还应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与设计,提供一个与实际职业岗位相贴近的技能训练空间,让学生在有目标的实践训练前提下,通过一些设计性、探索性、开发性、工艺性和综合性等的模拟训练,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后,不会对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工艺、技术、设备、生产组织管理等问题感到陌生,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同时培养并逐步使学生形成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良好的工作品质和职业道德的个人能力以及与人协作、交往的社会能力,使之具备实践性强和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特点。 (2).使基地成为科研项目开发的基地。

依据专业教学要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科研的要求,投入必要的教学仪器与设备,并根据科技发展和技术工艺的更新,适时添置和更新仪器设备,注重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同时发挥学院科研人员和先进实验设备优势,鼓励教师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和技术转化,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科研,教师也让学生早接触先进的仪器设备,早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基地全天开放,教师积极参与与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形成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使之具备技术含量高新的特点。 (3).使基地成为行业技术、信息资源和培训的中心。 加强与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及时把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反馈到实践基地,使实践教育能及时体现出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同时充分发挥基地高新设备的功能,开拓为社会提供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考核、材料检验检测、劳务培训、课题研究、产品开发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使之具备开放性特点。 (4).使基地成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基地。 充分发挥人、财、物优势,通过面向社会开放、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新产品的开发与检测、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对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研究、开发和解决等途径,使基地逐步形成在建设类行业中具有教学、科研、项目开发与产品生产的条件,使之具备产、学、研为一体的特点。 2、基地的实践教学、科研及生产的相互促进与开发 职业教育突出职业性特点,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培养高技术应用性人才特点,而作为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高新设备、科技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把应用科技推向市场,把项目、产品的开发来引导市场。使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相互促进,是每一高职院校在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建设中所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实践证明,产、学、研结合的途径,能使得教学、科研与生产相互联动与促进。有利于推进全面素质教育,有利于突出能力培养,有利于创新精神、科研意识的养成,有利于提高办学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地产、学、研为一体开发的指导思想: (1).提高设备利用率,变纯教育投入为产出化投入。 充分利用基地的检验检测设备,开展对行业和社会的技术服务,使基地的材料检验检测中心成为行业区域性材料检测中心;其次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趋势,投入相对超前的高、新、精、尖设备,既服务于教学,又通过对外开展技术服务、产品生产加工,把纯教育的投入为

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1. 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生了显著变化,发展的进程逐步加快。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374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实训,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当前一线所需要具备关键技术和职业技能,畅通就业通道,就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基础性建设。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靠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治校策略外,还需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达到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与生产实际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的目的。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大家已越来越认识到在目前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1.1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实训基地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高教[2002]2号)文件指出:高职高专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有较强实际动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电子商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讲课教案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随着网络普及而迅速崛起的新兴行业,正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从目前全球的发展情况来看,电子商务的兴起,不仅将彻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还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和贸易体制,许多国家都在大规模地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以此取代或改造传统的商务活动方式,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电子商务能重组业务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加速流通过程,将成为新世纪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一些电子商务的专门人才将成为人才市场的新亮点。电子商务专业也将成为一个热门专业,并且各校都将这个专业作为重点宣传与建设的专业。在师资引进、培训到校内实训设施的建设上都加大投入。 一、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知道”与“会做”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职业教育课程要实现其最终目标,不仅要通过讲授形式让学生获得相关的技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直接“操练”的机会,培养他们娴熟的技术实践能力。可见,实训基地建设对于职教课程实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内实训基地虽然没有企业实训基地的真实性,但是它具有工作现场实训难以替代的功能,并且有非 常大的教育价值。目前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发挥着初步技能训练、特殊技能训练、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整合等方面的功能。 二、具体方案 (一模块式实践教学方案垒起“电子商务师”阶梯 模块式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建成为联结课堂理论与计算机网络行业的桥梁。在时间上,分三个阶段。第一学年的基本知识形成,第二学年的基本技能实践,第三学年的走进校内外专业技能实践和综合实训。阶段的划分体现了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遵循由易到难,由认识到应用,步步推进的原则。在空间上分成基本操作实验实习,实训室技能

实验室文化建设方案

实验室文化建设方案 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实验室文化建设,而实验室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整体育人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文化建设包括实验室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需要。实验室文化建设体现科学、和谐的环境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养。为达到上述目标,特制定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实验室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实验室环境文化建设项目 1.门牌和房屋功能标识。包括实验房间准确的中、英文名称及安全责任人等信息。 2.宣传橱窗。以承担较多实验教学任务和管理较多实验室的实验室(中心)为主,相对集中建立一个比较大的宣传橱窗。主要介绍实验(中心)室的整体情况,如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实验室面积、设备总值、台套数、专兼职人员情况、分室情况,实验室为教学科研服务情况,实验教学及科研成果,实验室开放和为社会服务情况,学生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情况,以及体现专业学科内涵特点的介绍等。要求橱窗整体与周围环境协调相宜,设计美观,大小合适。 3.室内文化氛围营造。在实验室的适当位置张贴与本实验室相关的科学家头像、名言等,也可以制作实验教学挂图或挂画等。 4.实物展示。既可展示实验室和学生所取得的成果,包括获奖证书、实验教材及课件、学生课外开放实验和科技活动制作出的实物等;也可展

示实验教学用的标本、模型等。 5.实验大楼门厅环境布局。实验大楼门厅环境项目主要涉及科技实训大楼和实验室相对集中的楼宇,包括楼宇平面图、楼宇实验室分布介绍、适当的人文景观布置等。 二、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项目 1.实验室制度牌。各主要实验室室内基本制度上墙,包括学生实验守则、安全卫生制度、实验教学人员职责、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材料低值品易耗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管理制度等,各实验室根据本实验室特点制定相应的制度具体内容,并制作出制度牌安装上墙。基本制度由学校统一提供,体现本实验室特点的制度由各实验室制定。根据不同的实验室功能选择其中的2-4幅上墙即可。 2.特色实验项目展板。有特色实验项目的实验室可制作1-2幅展板,内容包括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学时、所属课程、适用专业、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照片、图形以及流程图等。展板既可固定在实验房间内,也可挂在室外走廊上。 3.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牌。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室或成套设备实验室,要求根据本设备特点制定相应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并负责安装上墙。 4.实验室简介牌。各主要实验室或分室门口,制作一块展板,简单介绍本实验室名称、服务对象、能开设的实验项目,本实验室管理者姓名,联系电话、网址、电子邮箱等内容。 5.实验室通知及开放信息张贴栏。

实训基地和实训场所建设计划

2017年实训基地和实训场所建设计划 一、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项目实践教学为主线”,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更新完善了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和建筑装饰等专业实训设施。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条件 山西省城乡建设学校成立于1986年,隶属于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中等专业示范学校,是山西建筑职业教育集团核心成员单位。学校占地111.81亩,开设有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工程测量、建筑装饰、园林技术等10个专业。实训基地是学校教学的保障和支撑,学校拥有3000平米综合实训车间,设备总值1437.72万元。学校在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根据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要求,先后建设有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安装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有工程造价、园林技术、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工程测量4个省级实训基地,目前正在建设的有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和建筑装饰3个山西省省级实训基地,实训实习工位数有2860个,建设完善了35个“教、学、做、评”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基本保证了学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开展实训教学项目。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

四、实训基地建设预期效益 适度增加校内外实训基地个数与面积,满足学生学习实习需求,以“共建双赢”为发展方向,充分利用我校的人才、文化、信息、设备等资源优势,建立适合我校专业发展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我校学生深入社会、顶岗实习等需求。基地建成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效益:第一、扩大社会服务功能。第二、提升学校各专业的实习实训应用能力。 五、实训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1.人力保障 学校将调配专业技术较强的教师成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小组,并在学校领导组统一协调下,全力配合实施小组工作。 2.制度保证 建设项目确定以后,按照《山西省城乡建设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严格遵照执行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其指导下,按项目建设的各阶段的建设任务、建设进度和建设目标等认真实施,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3. 资金监管 按照《山西省城乡建设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项目资金的使用在学校统一管理下,根据项目内容、进度、计划、开支额度以及使用范围等,由使用者提出申请,逐级审批,经项目办公室同意后方可使用,尤其在资金开支额度和用途方面严格按照项目办公室的规定执行,并接受学校有关部门项目办公室的监察审计。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与途径

摘要: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具有延续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可从建设理念、规章制度、环境文化、创新氛围、国际化水平五个方面开展建设工作。 关键词:实验室文化建设内涵途径 实验室作为大学的心脏,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协同创新、服务地方的重任,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基石。以往,高校实验室建设重点倾向于硬件投入,呈现体量发展模式,自从国家将“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文化建设命题后,高校开始逐渐重视和发展实验室文化建设,并不断凝练实验室文化品质和特色。 一、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持续增长,大多用于采购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保障,有效提升了教学科研水平。但是,实验室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发展理念不清晰、发展目标不明确、资源购置重复浪费、协同合作意识淡薄、实验环境脏乱等,严重影响到实验室整体形象和师生认同感。文化建设的功能恰恰是解决精、气、神的问题,通过不断挖掘治学传统,培育符合时代精神和现代科学发展规律的实验室文化,树立科学严谨的实验室精神;破除陈旧制度,坚持合理制度,不断创新制度的措施、方法和条件,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优化环境建设,集中展示实验室的发展历程、文化底蕴、研究成果及人才培养质量等内容,体现实验室特色,增强软实力的感召力,从而吸引汇聚社会多方资源,推动实验室跨越式发展。 二、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实验室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种延伸,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灵魂,集中表现在实验室的治学理念、发展战略和价值观念,它是一种追求科学真理、崇尚学术、求真务实的文化;制度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保障,集中表现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它是约束和规范成员的行为准则;环境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气质,集中表现在工作环境、建筑风格和学术氛围,它是展现综合实力和物质形态的标志。 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一,它具有延续性,实验室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往往通过几代人的坚持与发展,形成历史积淀,并不断影响着新成员的思想与行为;第二,它具有全面性,实验室文化是多维度的集合体,体现在建设过程的方方面面,涵盖范围广泛;第三,它具有发展性,技术的革新必定会带来变化,实验室文化在保持传统和主流的基础上,要不断进行开拓创新,丰富文化体系内容。 三、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明确建设理念和目标,形成实验室品牌与特色。 建设理念是主线,工作目标是方向,实验室只有按照既定思路建设和发展,才能避免出现方向混乱、人员分流、经费分散的现象,坚持发展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建设理念和目标,不能急功近利,为追求短期效应而改弦更张,导致工作没有积累和延续,更不能因人事变动而改变建设思路,导致发展方向不集中,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任何实验室建设都不可能涵盖所有内容,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整合资源,集中突破若干方向,形成品牌和特色。国家提出“双一流”发展战略,将大力推进实验室品牌与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2.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必要保障,是监督和约束成员行为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依据。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保证实验室良好运转并健康发展,才能保证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当前,大部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内容陈旧、流于形式、不易操作,已无法适

实习基地建设方案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劳动观念、练就实践能力、实现角色转换、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规范基地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校外实习基地的类型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教学实习要求的各家企业,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其类型可分为: (一)专业教学需要的开发岗位实习基地; (二)专业教学需要的实施维护实习基地; 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基本条件 (一)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应有利于促进学校与基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领导应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具备实习条件和管理环境;能帮助解决实习学生所需的食宿、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条件。 (三)校外实习基地能够选派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指导教师(或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实践活动,顺利完成教学实习计划。(四)校外实习基地要求相对稳定,每学期或每学年有固定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原则

(一)、满足教学需要的原则。实习基地建设要从满足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针对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二)、坚持互惠互利,双方受益原则。学校在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提前感受准职业人的素质要求,基地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动态合作发展的原则。由于行(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行(企)业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因此,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将实行动态的合作与发展。对于一些条件好、发展稳定并具有积极合作意向的行(企)业可以建立相对固定的基地,有的实习基地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实习基地使用效果。 四、校外实习基地组织管理 (一)、成立实习基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双方有关领导、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由实习基地方任组长,学校方任副组长,定期研究基地建设事宜。(二)、成立由校主管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学校校外生产实习领导小组,负责对校外生产实习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有关实习方面的重要事项。(三)、学校委派实训处和实习班主任具体负责学生校外生产实习的管理工作。实训处主要负责与实习基地的联系、沟通、协调及生产实习过程的检查、督促。实习班主任是实习的第一责任人,直接负责管理该班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一切事务。 (四)、学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后,由实习基地领导,实习指导教师和技术指导教师等组成实习指导小组,帮助实习生制定实习计划,指导学生实习,组织管理实习过程,负责学生实习成绩的鉴定。 五、学校与实习基地职责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同时在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学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确保学生顶岗实习落到实处,全面规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特制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 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学校和基地双方要按照统筹规划、互惠互利、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来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尽可能选择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企业领导重视校企合作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原则上每个实习基地应能同时容纳10人以上集中实习,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 3.全面规划、协调发展,避免各专业之间重复,提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各学部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要求每个专业必须建立能满足本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稳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条件的学部和专业,还要建立自己相对独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4.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均安排专人负责,在基地建设与管理方面应在合作协议中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义务与权利。 5.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原则上由校企合作中心和各学部负责管理与协调。 二、学校职责 (一)就业科职责 1.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由学校一级领导,由就业科对全校各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进行统筹和协调。 2.协助各学部联系实习实训基地,督促各学部和专业建立相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协助学校领导审查已经联系的实习实训基地和有关的合作协议。 4.协助各学部做好有关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聘用等方面的工作。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 实习实训是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亦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我院为了能够培养合格的操作技能型人才,除了加大对校内教学实习、实验设备建设的投入,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必要的实验、实习外,校外实习、实训方面的训练也加大力度投入。大力发展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训练,使教学更加贴近媒体实际,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措施。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发挥其多种功能,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 一、实习、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与主要任务 (一)实习、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 1.能完成所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包括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能力训练,按照我院“实践”的理念要求进行技术技能训练;按照贵州民族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有各种健全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管理等);是正式的法人单位或职能齐全的二级单位。 2.在本地区和外地区本行业有一定知名度,社会形象较好,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训条件和相应的业务指导。所包含的业务和承担的职能与相应专业对口。 3.具有组织机构健全,领导和工作人员素质高,管理规范,有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研究人才。 4.具有专业设计、研究开发及新媒体操作技术推广应用的能力。 5.实训基地要不断充实与改进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技术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习、实训基地的主要任务 1.根据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教学大纲,组织编写实训教材。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着重学习先进的企事业单位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管理文件。 2.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方案。3.按照专业岗位的实际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实施模拟专业岗位技术培训。

基础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策略王英辉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186期2013年第4期Serial No.186 No.4,2013基础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完成以后,如何巩固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基础实验室育人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基础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更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基础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科学的实验室发展观,其核心是优化基础实验室软环境、提高硬件设施使用效率,其目标是立足当前,实现基础实验室建设持续、整体、 协调发展。(一)持续性 在通识教育的新人才培养理念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因此,基础实验课程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完成好三个转变:一是深化现有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变革,完成基础实验教学单纯服务于基础理论教学向提高学生实践素养的转变;二是依托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发展和实验仪器设备资源的优化,完成实验教学内容侧重于对基本原理的检验、对理论知识点的验证向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实践素质培养的转变;三是加快仿真实验和演示实验项目的开发应用,完成学生对理论真伪性的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事物的科学发展规律上转变。 (二)整体性 院校教学工作评价对基础实验项目和内容的规范,为基础实验室育人功能整体优化提供了良性互动空间。基础实验室可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统一对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场地进行协调,充分发挥基础实验室的整体功能,实现不同学科实验仪器设备共享,从而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的利用率。提高实验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基础实验室也可以发挥自身人员结构优势,统一对实验室人员进行选拔和协调,优化实验教员队伍结构,培养学术带头人,为实验教员继续深造创造条件,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多 层次的实验教员队伍,为基础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三)协调性 基础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是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等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一人一组”是基础实验室发展的首要指标,属于“数量”;实验项目中“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是“结构”,这些可以通过硬件设施建设达标。但是,基础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质量”和“效益”。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思维、创新意识、 工程素养和动手能力,全面更新教学内容,把原来过多的验证性、演示性实验更新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把定时定位定项实验更新为开放性实验;把必做实验更新为必做与选做相结合实验,还要把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管理模式引入基础实验室建设中,从而实现基础实验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综合平衡。 二、基础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应树立 的理念 (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基础实验作为人才培养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实验项目的设计、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设施的装备全都是为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生成服务。基础实验室建设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加强实验教学设计,丰富实验教学资源,除了基本实验知识、技能、方法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效益最大化的理念 实验室是为教学、科学研究提供实践支撑的平台,实验室先进的设备和优良的环境必须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教学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基础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真 收稿日期:2012-12-08 作者简介:王英辉(1964-),女,辽宁大连人,副教授,从事基础实验教学研究。基础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策略 王英辉 (大连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18) 摘要:通过分析基础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出基础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可持续发展需树立的理念,指出促进基础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对于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实验室;可持续发展;内涵;理念;策略;标准化建设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310-02 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