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中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对照分析

合集下载

全麻和单侧重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

全麻和单侧重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

·临床麻醉·2012年12月第50卷第36期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手术范围广,出血较多,手术时需要放置骨水泥,并发症发生率高。

而且髋关节疾病患者多为老年病人,常合并多种内科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并且重要器官功能低下。

加大了麻醉的要求,增加了麻醉的选择难度[1]。

近来,全髋关节置换术到底选择全麻还是腰硬联合麻醉,研究者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本研究通过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选择全麻和单侧重比重腰硬联合麻醉进行研究,分析两种麻醉方式对手术的影响,以保障患者在安全的状态下完成手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7年5月~2012年4月的106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男56例,女50例,年龄62~86岁,平均(71.2±8.7)岁,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Ⅲ级,髋骨性关节炎43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45例,外伤性股骨颈骨折18例;随机分为两组A、B两组,A组(n=53)行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B组(n=53)行腰硬联合麻醉。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40例,糖尿病46例,慢性肺部疾病36例,心电图异常62例,如心室肥大、室性早搏、冠状动脉血供不足、束支传导阻滞等。

排除标准:或有麻醉禁忌,或血压高于160/100mm Hg,或血糖大于10mmol/L者。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内科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1.2麻醉方法1.2.1全麻组(A组)采用静脉复合全麻,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3mg/kg,维库溴铵2倍ED95剂量,舒芬太尼0.4μg/kg,丙泊酚(1~1.5)mg/kg顺序诱导,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

麻醉维持为丙泊酚(8~10)mg/(kg.h)泵注,维库溴铵每次1倍ED95剂量、舒芬太尼每次5μg间断推注,术后镇痛,术毕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2]。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HR)的临床效果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HR)的临床效果
的血压 、麻 醉 药用量 以及 患者 清醒 时 间。结 果 血 液 动 力学 :观 察组 患者 其血 液 动 力学较 为 稳 定 ,对 照组 患者 血压 降低 ;麻 醉 药 用量 :观
察 组患 者麻 醉 药 用量 明显 少 于对 照 组 , 两组 间具有 统 计 学差 ( < 0O ) P . ;患者 清 醒时 间 :观 察组 患者 清 醒 时间 比对 照组 明显 缩短 ,两组 5
杂志 , 0 , :32. 2 42 2 -5 0 0)
称 ,效 果满 意 {同 时在满 足美 容 的前提 下 ,大大 提 高 了患者生 活 质 量 ,消除 了心理 障碍 ,是一种较好理想治疗 方法。
参 考文 献 ,
[】 王磊, 4 肖公正. 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及临床评价[] J. 实用医学杂
问具 有统 计 学差 异
< 0 5 。结论 腰 硬联 合麻 醉 对 于髋 关 节置换 术 惠者具 有很 好 的疗 效 ,其血 液 动力 学较 为稳 定 ,同时其麻 醉 药 用量 .) 0
较 少, 惠者 清醒 时间较 短 ,其 临床疗 效 较好 ,具 有很 好 的应 用价值 。 【 键 词】 全髋 置换 术 ;腰硬 联 合麻 醉 ;全麻 ;临床疗 效 关
E G C 等进 行常规 监测 。
全髋 置换术主要 适用于年 满5岁 以上 的具有 类风湿性 关节炎 ,股 0
骨 头坏死等疾病 的患者 , 由于其手术 过程创伤 较大 ,出血量 较多 ,而
且一 般手术对 象都是老 年人 ,老年 人 由于其生 理机能 的改变 ,其对 于
麻醉 的要求 比一 般人都要严 格 ,因此 ,对于老 年全髋置换 术的患者 采 取 何种麻醉方 式显得尤 为重要 ,本 文对8例髋 关节置 换术患者分别 采 4 用 全麻和腰硬 联合麻醉 的方法 ,观 察其治疗效 果 ,为 以后 选取合适 的

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HR)的临床效果分析

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HR)的临床效果分析

功能 纠正 低 氧血症 ,正压 通气可 减少 患 者呼 吸肌 做功 ,使 气道 压 力及 肺 泡 内压力 增加 ,防止 肺泡 萎馅 增加 功 能残 气量 ,同时使 肺 泡 内液 体渗 出减 少 ,肺 淤血 减轻 ,达 到 改善通 气 和换 气功 能 ,从 而 纠正 低 氧血症 ;③ 通 过纠 正低 氧血 症及 降低 心 室充盈 压 使容 量 感 受器 的传 人刺 激减 少 ,交 感神 经释 放激 素减 少 ,血 压及 心率 下 降 ,降低 心肌 氧耗 ,改 善 心功 能 ;④ 可 辅助 呼 吸肌做 功 ,避 免呼
创 、安 全 、见 效 快 、抢 救 成 功率 高 、严 重并 发 症 少 ,值 得 急诊 临床 推 广应 用 。
4 参 考文 献
[】 大一 , 生 . 病 学实 践2 0 年新 进展 与 临床病 案 【 . 1胡 马长 心脏 05 M】 北
京 : 民卫 生 出版社 , 0 :1. 人 2 555 0
应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医科 大学 学报 , 0 , () 6 . J 广西 ] 2 92 5: 9 0 6 7
心率 下 降治疗 组 较对 照组 好 ,说 明无创 正压 通气 是 治疗 急性 左心 衰竭 的快 速 有效 方法 。治 疗组 无效 病例 治疗 后 一般 情况 和血 气分 析无 好转 但无 进 一步 恶化 ,因治疗 时 间短 ,继续 无 创通 气 ,本组 病例 在 急诊 无 一例 由无创 通气 改 为有创 通气 。
进行N P 治疗 ,提 高患者 的耐受性 是关键 。常 因患者恐惧 , Pv
烦躁 不安而 出现人机对抗 ,加重病 情 ,因此 要想避免 人机对抗 ,治
无创 正压 通气 改善 心功 能 的机制 如下 :①通 过增 加 气道 内正 压 和 胸腔 内正 压 ,减少 静脉 回流 ,使 左 心室 后负 荷 ( 跨壁 压 )降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HR)的临床效果分析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HR)的临床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 1 ] 常 才. 妇 产 科超声 学 [ M] . 5 版. 北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 2 0 1 0 : 6 3 7 .
[ 2 】 符俊娟. 彩 色 多 普勒 超 声 对 胎盘 早 剥 的 诊 断价 值 [ J ] . 现代 预 防
学, 2 0 0 8 , 3 5 ( 1 6 ) : 3 0 7 5 — 3 0 7 6 .
[ 3 ] 刘 春 城. 胎 盘 早 ̄ J w 3 6 例 临床 分析 [ J ] . 南方 医 科大 学学 报 , 2 0 0 6 , 2 6
( 6 ) : 8 7 6 .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 节置换术 ( H R )的 临床效果分析
李 红 明
( 四川威远县 中医院麻醉科 ,四川 内江 6 4 2 4 5 0 )
e x p e r i me n t a l g r o u p u s e d t o h a r d c o mb i n e d a n e s t h e s i a , h e mo d y na mi c s a n d t h e e fe c t o f a n e s t h e s i a i n p a t i e n t s wi h t t wo g r o u p s o f c o mpa r i s o n s . Re s ul t s T he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0 3 - 0 0 1 0 - 0 2
Cl i n i c a l E fe c t An a l y s i s o f An e s t h e s i a a n d L u ma f o r Hi p Ar t h r o p l a s t y( HR)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统 计学 意 义 ( 尸 > O . 0 5 ) ; 观察 组 与对 照 组 相 比 , 麻醉 起效 时 间 和阻 滞完 全 时 问更 短 , 并 发症 更 少 ,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P < 0 . 0 5 ) 。 结 论 在髋 关 节置 换 术 中 , 全 麻 和腰 硬 联 合麻 醉 的镇 痛效 果 无 明显 差 异 , 但 腰 硬联 合 麻 醉起 效 时 间和 阻滞 完全 时 间短 , 并 发症 少 , 应 用安 全 可靠 。
hi p r e p l a c e me nt s ur g e r y
SUO Gu a n g - h u i L I U T a o
1 . T h e S e c o n d P 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o f B o x i n g C o u n t y o f S h a n d o n g Pr o v i n c e , B o x i n g 2 5 6 5 0 4 2 , Ch i n a ; 2 .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Ho s p i t a l o f Bo x i n g Co u n t y o f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Bo x i n g 2 5 6 5 0 4 , C h i n a
r e p l a c e me n t s u r g e r y . M e t h o d s 8 0 p a t i e n t s wi t h h i p r e p l a c e me n t s u r g e y r we r e s e l e c t e d a n d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ro g u p a c c o r d i n g t o a n e s t h e s i a a p p r o a c h . 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ro g u p we r e g i v e n s p i n l- a e p i d u r a l a n e s t h e s i a wh i l e 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ro g u p we r e g i v e n g e n e r a l a n e s t h e s i a . Na r c o t i c a n a l g e s i c e f i f c a c y a n d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we r e c o mp a r e d b e t we e n t h e t wo g r o u p s .Re s ul t s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o f a n a e s t h e s i a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比较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比较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比较【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硬膜外麻醉组(e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全省麻醉组(ga组),每组各16例。

分别观察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比较麻醉前、麻醉后5min、15min、30min、60min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ea组和csea组、ga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sea 组和ga组麻醉效果优于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ea组和csea组术后并发症少于ga组。

三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各时间点相比显著发生变化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安全可靠,起效迅速,阻滞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及医疗水平和人们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

然而老年患者的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储备已发生了显著的退行性改变,且多伴有心肺脑疾病,心血管调节功能差,麻醉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和预后,所以麻醉必须要做到起效快,血流动力学稳定及良好的术后镇痛[1]。

现将我院收治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所采用的麻醉方法做一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60-85岁。

asa分级ⅱ-ⅲ级,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心病9例,高血压病2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2例,糖尿病6例,脑梗死后遗症7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例,三组在性别、年龄、asa分级构成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全麻以及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2种麻醉方法的各个参数。

方法以我院2010年11月01日到2012年11月01日收治的16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随机分为2组,每组83例患者,分别称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吸复合全麻,实验组则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比较2组的各个参数(患者麻醉所需时间、麻醉所用的麻药的剂量、气管拔管时间以及清醒需要的时间)。

结果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时患者的血管应力比常规的静吸复合全麻稳定,患者的血压在术前和静吸复合全麻相比显著降低,p0.05)。

1.2 治疗方法以我院2010年11月01日到2012年11月01日收治的16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随机分为2组,每组83例患者,分别称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吸复合全麻,实验组则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对照组:米达唑仑、丙泊酚以及维库溴铵用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进行麻醉。

实验组:腰麻联合麻醉,葡萄糖对布比卡因进行麻醉。

比较2组的各个参数(患者麻醉所需时间、麻醉所用的麻药的剂量、气管拔管时间以及清醒需要的时间)。

1.3 统计学的方法患者的麻醉数据均使用spss18.0软件来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x2来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时患者的血管应力比常规的静吸复合全麻稳有统计学意义;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时患者的麻药使用剂量比常规的静吸复合全麻明显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时患者的清醒时间比常规的静吸复合全麻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老年化),人体的各个器官的功能在不断下降,机体的机能显著下降,对于外在环境的抵御能力在不断的下降。

而当处于疾病状态时,患者对于环境的变化变的更加敏感,手术带来的并发症也就比较多。

对于此类患者,要更加注意麻醉的方法,这样才能避免意外的出现[3]。

全麻方式和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体会

全麻方式和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体会
M 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 0 1 3 J u n 2 4 ( 7 )
・1 5 8 1・
全 麻方 式 和腰 硬联 合 麻 醉 方 式在 髋关 节 置 换术 中的临 床体 会
卢 玲( 樟树市例民医院, 江西 樟树 3 3 1 2 0 0 )
用 药后 牵拉患者肌肉 , 有强烈反应 , 手术无法完成 。 1 . 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 据采用 S P S S 1 2 . 0软件进 行
统计 学分析 , 其 中计量 资料对 比采用 t 检验 , 计数 资料对 比 采用 卡方检验 , 以 P<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统计学 意义 。
表 l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 n ( %) ]
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的临床疗 效 以及 并发症 等相 关进行 方面 进行 了解 , 为以后髋 关节 置换术 的治疗 提供依 据 , 保 障患者
手术期间的安全 。
1 基 本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临 床资料
摘要: 随机抽取 6 8例接受髋关 节置换术 的患者 , 在 患者及其家属 同意 的情况下 , 分为治疗组与对 照组 各 3 4例 , 在手
术 中接 受不同方式的麻醉 即腰硬联合麻 醉和全麻方式 , 并观察 临床疗 效 。结果 在两组患者 接受麻醉后 进行 比较 , 治 疗组在麻 醉效果上无 明显 的优势 , 但是在并发 症方 面具 有 明显 优势 。髋 关节 置换术 中的采用 腰硬联合 麻醉 的方式
麻醉 。
1 . 3 效果 判定
联 合麻 醉在是髋 关节置换 术前 进行麻醉 , 效果 可靠 , 在 围术 期 出现肺部感染 、 深静 脉栓塞 、 术后 认知功 能障碍 等并发 症 机会更 小 , 对患者 的生命 安全更 有保证 , 也值 得在 临床 中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关节置换术中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对照分析王学峰 (桓台县人民医院,山东 淄博 256400)[摘 要] 目的:关于患者施行髋关节置换术期间应用不同麻醉方案的价值探究㊂方法:选取80例髋关节疾病的患者进行研究,确定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分组制定并应用全身麻醉(对照组)㊁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两种麻醉方案,记录及对比患者麻醉期间的数据㊂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临床给予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期间,可采用应用价值高的腰-硬联合麻醉方案㊂[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价值;对照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器官功能及免疫能力会不断下降,有着较高的风险发生髋关节疾病,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患者的此种疾病,患者的手术风险较高,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㊂结合诸多学者对高龄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术预后疗效所做出的研究,发现麻醉方式的不同对于患者手术效果㊁康复时间具有一定影响,所以本文研究期间选择确定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疾病的老年患者,制定两种麻醉方案进行分组应用,对照研究两组患者手术麻醉结果,评价适用于高龄患者手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最佳麻醉方式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经检查属髋关节疾病的80例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㊁对照组)㊂80例患者中男53例,女27例;患者年龄60~85岁,平均为(72.4±3.7)岁㊂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1.2 方法:80例患者均符合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并于手术室行手术治疗㊂严密观察患者体征变化情况,建立静脉通道,应用丙泊酚㊁维库溴铵㊁瑞芬太尼给予患者麻醉诱导处理,剂量分别为2mg/kg㊁80μg/kg㊁1μg/kg;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采用全身麻醉处理,麻醉期间先进行异氟醚吸入麻醉,之后于术中进行丙泊酚㊁芬太尼及维库溴铵药物注射;观察组患者麻醉时,在患者腰腹部左侧位置确定穿刺点,之后选取适量罗哌卡因(0.75%)㊁葡萄糖溶液在患者腰椎L3~4位置进行蛛网膜间隙的穿刺输注,剂量分别为2ml㊁1ml,按照0.2ml/s的速度输注,硬膜外导管留置后,继续进行相同流速㊁剂量的布比卡因及葡萄糖溶液的输注㊂1.3 评判标准:对于患者手术麻醉期间的麻醉效果应用优㊁良㊁差三个等级评价㊂其中优表示为患者麻醉后身体无任何疼痛,未在术中注射其他麻醉药;良表示患者术中有程度较轻的痛感;差为患者术中痛感强烈,牵引脏器时伴有较强痛感,存在恶心㊁呕吐感;麻醉效果;对于患者麻醉后发生恶心呕吐与头晕等不良反应的例数㊁麻醉见效时间㊁麻醉药剂量使用数据进行准确记录㊂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5.0软件统计学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 观察组的大部分患者麻醉效果好,未见有患者发生麻醉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差的人数相对较多,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同时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的观察组患者应用麻醉药后,见效快,药物使用量少,该组患者术毕苏醒时间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1㊂表1 两组患者麻醉结果对比组别例数总有效[例(%)]麻醉不良反应[例(%)]见效时间(x±s,s)用药量(x±s,mg)观察组4039(97.50)045.6±7.414.7±3.0对照组4034(85.00)5(12.50)196.3±10.996.4±4.1χ2/t值3.91395.333372.34461.7087 P值<0.05<0.05<0.05<0.05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患者期间,容易出现患者机体耐受性差影响之下的手术预后质量不良问题,尤其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后,术毕昏迷时间较长,待患者苏醒后不利于创口良好恢复,并且此种麻醉方式操作期间应用的麻醉药量大,易引发患者皮肤过敏等麻醉不良事件,所以髋关节置换术中要求医生尽量避免对老年患者应用全身麻醉方式来麻醉[1]㊂腰-硬联合麻醉为一种临床应用效果好㊁安全性高的麻醉方式,作用于高龄患者手术期间,主要通过蛛网膜下腔阻滞㊁硬膜外麻醉的椎管内麻醉方式向患者身体输注麻醉药物,与常规使用的全身麻醉方式进行对比,可以了解到腰-硬联合麻醉应用时使用的药量较少,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挥麻醉效果,麻醉以后患者身体肌肉松弛度较好,医生术中操作时手术视野清晰,不会因为患者肌肉僵硬而出现暴力操作的行为㊂所以患者手术时的疼痛少,病灶附近的脏器不会出现损伤问题,术中出血量少,较少的用药量在患者身体内的留存时间短,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可尽快苏醒,促使患者在成功施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尽快进行身体康复练习,所以两种麻醉方式的应用价值对比可知腰-硬联合麻醉的使用效果理想,需要县级医疗机构的骨科医生㊁麻醉医师对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与了解,以此在高龄患者接受手术期间,可以选用此种麻醉方式开展手术[2]㊂在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联合麻醉法,获得了较好的麻醉结果,各项数据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综上所述,县级医院治疗患者的髋关节疾病时,不仅需要有效掌握髋关节置换术的操作要点及手术注意事项,而且还需要对不同麻醉方式加以了解,以此在患者手术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能够结合患者患病基本情况与身体素质,选择最适合患者手术进行的麻醉方式,从而保证患者手术后有着非常理想的预后质量,针对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疾病的老年患者,临床主张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手术麻醉㊂4 参考文献[1] 于素丽,张智勇,张立涛.腰丛-坐骨神经阻滞㊁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2):2460. [2] 郭 青.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8, 15(32):51.[收稿日期:2018-12-23 编校:王丽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分析孙 睿1,林晓燕2,高利红3 (1.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2.广东省中山市南区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3.广东省中山市三乡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摘 要] 目的:探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㊂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㊂对照组的诊断方法为常规MR,观察组的诊断方法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和不同序列的检出率㊂结果:观察组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1WI㊁T2WI㊁水抑制序列(FLAIR)上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区ADC明显低于组织正常区,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准确率高,可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㊂[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诊断价值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㊂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不断提高㊂从临床治疗的角度上来看,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残疾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早诊断㊁早治疗㊂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CT㊁常规MR进行检查和诊断,但诊断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总体疗效较差[1-2]㊂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上有较高的准确率,是诊断敏感性较高的技术㊂为进一步探究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2017年4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主要对象,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17年4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㊂纳入标准[3]:①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入组前均确诊;②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完整,检查依从性良好;③本着患者知情㊁自愿参与的原则,分组方法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要求㊂排除标准[4]:①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②合并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③患有恶性肿瘤;④对本研究存在异议者㊂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42~78岁,平均为(59.36±2.12)岁;急性脑梗死37例,超急性脑梗死3例㊂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1~78岁,平均为(59.54±2.03)岁;急性脑梗死36例,超急性脑梗死4例㊂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1.2 研究方法:常规MR检查(对照组):行常规T1WI㊁T2WI 与DWI检查,扫描轴位和矢状位,扫描SE序列T1WI的参数如下:TR/TE=500/11ms,FSE序列T2WI的扫描层厚为6mm,间隔为2mm,TR/TE=3000/102ms,矩阵为256×192,FOV 20cm×20cm,激励次数为2NXT㊂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观察组):检查使用GE3T磁共振检测仪,TR/TE=10000/100ms,b值为1000s/mm2,层厚为6mm,间隔为2mm,矩阵为128×18,FOV22cm×22cm,分别在X㊁Y㊁Z三个轴向的轴位采集成像㊂1.3 观察指标:①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常规MR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上的检出情况,计算两组的检出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㊂②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常规MR 在T1WI㊁T2WI㊁水抑制序列(FLAIR)上的检出情况进行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