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基地的运作、盈利模式及其困境与对策.

合集下载

影视基地的运作盈利模式及其困境与对策

影视基地的运作盈利模式及其困境与对策

影视基地的运作盈利模式及其困境与对策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最近国内大兴建设影视基地之风,仅2009年11月份就有唐山、大鹏所城、锦河、潍坊、兴国、湘西里耶等多个地区宣布将建设大型影视基地。

自1987年起,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数量已达上百个。

一些影视基地不仅为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影视作品的辐射力量,大大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在众多影视基地中真正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多。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做一个全景式的考察,冷静对待近两年来这股大建影视基地的热潮。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都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拍摄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场所往往都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剧组服务,因此需要斥资修建不同拍摄场景。

早年人们并没有影视基地的概念,往往戏拍完了就把场景拆除。

后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场景其实并非“一次性”的,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运作将其转变为“耐用消费品”,提供给今后的影视剧组。

这样就形成了影视基地,即由拍摄影视作品时所搭建的一些场景所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场地。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

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内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

1987年中央电视台规划建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这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

当时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的开放引发了旅游高潮,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游客最多、效益最好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

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影视基地的生财之道——影视基地怎么赚钱?如何赚更多的钱?

影视基地的生财之道——影视基地怎么赚钱?如何赚更多的钱?

影视基地的生财之道影视基地怎么赚钱?如何赚更多的钱?影视基地承担着拉动当地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担,不仅仅致力为影视剧作品生产制作提供全面服务,更集合观光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度假、后期制作、金融服务、人才培育等多种综合功能。

而影视基地在整个影视产业链条下游,一个几千亩的影视基地的营收只占一个剧组成本的10%,所以更多的是扮演着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

旅游和服务配套成营收主力事实上,周边各种配套设施的开发是影视基地的营收主力之一,而不是场地租赁。

摄影棚每平米每天租金少则一两块多则三四块,如果是特种室内实景像医院、机场、水下、监狱等等会更贵,但是这些真不赚钱,所有影视基地的核心利润都在配套上。

围绕剧组拍摄,各大影视基地也是平台式的吸纳各个板块的供应商,如器材租赁、群演组织,以及酒店、饭店等一系列配套服务设施,俨然一条产业链。

同样是一亿元的投资,剧组上述这些支出项的数额一定几倍于场租。

还有不得不提的旅游开发,包括发展影视主题公园等模式。

通过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场地建设吸引剧组,打造知名影视制作,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追星族、群众演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

尤其是横店率先免场租的经营方式出台以来,“外景拍摄地”几乎成为招揽游客赚取门票的招牌和旗帜,借影视之名,行旅游之实,横店影视城的旅游业收入约占整个基地收入的80%左右。

襄阳唐城影视基地自2015年开园到2018年年初,其门票收入便占据着整体营收的90%,影视拍摄与商业街租金则不到10%。

但这种模式没有常建常新的旅游景点和强大的影视作品的支撑,游客未必肯买账。

而更高阶的盈利模式则主要来源于形成影视产业的集聚,包括项目策划、广告宣发、衍生品开发等收入。

再高端一些的,如投融资服务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交易的服务回报,影视基地作价入股,参与影视作品的投资,获得分账,不过这种盈利对影视基地的要求比较高,案例还非常少。

80%的影视基地面临难以盈利问题影视基地数量众多,但整体盈利能力较差。

论中国影视产业盈利模式的创新

论中国影视产业盈利模式的创新

论中国影视产业盈利模式的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影视产业已成为人们娱乐文化演化的重要方面。

中国影视产业也经历了从一开始的小而散,到如今的成熟发展。

然而,与这一过程相伴随的是盈利模式逐渐单一化的趋势。

本文就如何创新中国影视产业的盈利模式进行探讨。

一、传统盈利模式的单一规律当前中国影视产业盈利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电影院线和广告流量变现。

其中,前者主要通过票房收入实现盈利,后者通过一定时间的内容传播,慢慢达成广告商目的并获得收益。

可以说,这两种盈利模式在中国影视产业中已经得到了最全面的运用。

但是这种模式的存在也普遍带来了三个问题。

1. 市场规模有限。

目前,中国影视产业演化虽然发展迅速,但整个市场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市场基数还很薄弱。

2. 影视续拍的精力不充沛,一部分与盈利有关。

纵观目前中国影视圈,演员、导演等人的精力往往集中在票房上,而忽略了影片的整体品质和是否值得续拍。

归根到底,这与盈利内部规律有关。

3. 盈利模式的单一化,导致了大量的市场垄断和政策扶植,社会上出现了“一部好的电影往往与票房无关”的思潮。

二、新盈利模式的探究和创新面对当前的形势,创新影视产业盈利模式成为发展更健康的重要手段。

例如,优酷、爱奇艺等网络视频平台,成功借助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的成熟应用,形成了用户量和盈利的美好突破。

网络视频平台除了与众多影视标杆合作之外,也通过创新剧本和将“小生活”的主题引入影视领域,拓展影视内容的边界。

其次,动漫和游戏产业的整合有助于影视产业的盈利和拓展。

随着动漫、游戏产业的成熟,两者结合的情形渐渐得到了“复兴”。

除了影视衍生品以外,动漫、游戏产业斩获的成果也引起了各大影视公司的关注。

以《权力的游戏》为例,其基于同名小说和游戏的背景,优良剧本得以获得了不少流量而取得不菲盈利。

再次,硬件领域和硬件性赋能将创造全新的盈利空间。

近年来的VR设备、无人机、激光投影等硬件的快速发展为影视产业带来了广阔的经济空间。

中国影视基地的运作、盈利模式及其困境与对策.

中国影视基地的运作、盈利模式及其困境与对策.

最近国大兴建设影视基地之风,仅2009年11月份就有、大鹏所城、锦河、潍坊、兴国、湘西里耶等多个地区宣布将建设大型影视基地。

自1987年起,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数量已达上百个。

一些影视基地不仅为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影视作品的辐射力量,大大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在众多影视基地中真正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多。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做一个全景式的考察,冷静对待近两年来这股大建影视基地的热潮。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都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拍摄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场所往往都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剧组服务,因此需要斥资修建不同拍摄场景。

早年人们并没有影视基地的概念,往往戏拍完了就把场景拆除。

后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场景其实并非“一次性”的,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运作将其转变为“耐用消费品”,提供给今后的影视剧组。

这样就形成了影视基地,即由拍摄影视作品时所搭建的一些场景所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场地。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等地已见雏形。

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

1987年中央电视台规划建设中视影视基地,这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

当时中视影视基地的开放引发了旅游高潮,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游客最多、效益最好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

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到上世纪末,这轮建设之风逐渐平息下来,原因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建设属于盲目跟风型,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完整的运营模式,很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新时代中国影视产业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

新时代中国影视产业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

新时代中国影视产业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影视产业也在不断壮大,成为了全球影视市场的重要一员。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新时代,中国影视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解决。

本文将对新时代中国影视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问题分析1.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中国影视产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传统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和播放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如何抓住市场机会,提高作品质量,是影视产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2.内容创作水平有待提高目前,中国影视作品的内容创作水平参差不齐,大量作品缺乏深度和内涵,内容质量不高。

这也导致了影视市场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需求越来越高。

3.行业监管不严当前,中国影视市场监管不严,存在偷逃税、圈钱等违法现象。

这不仅损害了影视从业者的利益,也给整个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4.人才短缺中国影视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包括编剧、导演、演员等。

但现实情况是,许多优秀人才都被国外的高薪吸引而出国发展,导致了国内的人才空缺问题。

5.投资不足影视作品的制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目前中国的影视投资仍然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影视作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同时也限制了产业的长期发展。

二、解决对策1. 提高内容创作水平要解决内容创作水平低的问题,首先需要提高创作者的素质。

这就需要加强对编剧、导演等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鼓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也应该加大对优秀作品的奖励力度,让更多的人投身到影视创作中来。

2. 完善市场监管要解决市场监管不严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影视市场的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建立健全的市场规则,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维护行业的正常秩序。

也要加强对投资和税收的监管,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3. 加强人才培养要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影视从业者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增加人才的储备。

我国民营影视业的赢利模式分析

我国民营影视业的赢利模式分析

我国民营影视业的赢利模式分析中国民营影视业是一个新兴的、快速发展的产业,在这个行业中,有着很多的企业,其赢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电影制作电影制作是影视业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环节,制作出好的电影是影视公司最核心的产业。

近年来,中国影视市场不断扩大,许多影视公司开始凭借自身实力进行电影制作,电影票房收入成为他们的最大收入来源。

2. 合作制作合作制作可以帮助影视公司把自身资源最大化地利用起来,同时也可以提高电影的质量和知名度。

合作制作的方式有很多种,企业可以和其他行业企业合作制作电影,也可以和国际上的电影公司联手制作。

3. 投资影视这是影视业中最为受欢迎的投资方式之一。

企业通过投资电影或者电视剧,一方面可以参与到电影制作中,并从中获取利润,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投资之前,企业需要对电影制作方的人才、制作费用、市场预期等进行深入了解。

4. 广告营销广告营销是传统影视业收入来源之一,各大品牌企业通过投放广告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影视公司可以通过广告赚取一定的费用。

同时也可以通过彩蛋植入等方式,将广告自然地融入影视内容中,提高用户观影体验。

5. 衍生品开发衍生品开发是目前影视公司中最热门的经营之一,通过对电影、电视剧中人物、场景、剧情等进行有创意的设计,并进行开发销售,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

这些衍生品可以包括游戏、手办、动画、音乐等多种形式。

在以上几个赢利模式中,电影制作是影视公司最核心的产业,其他模式都是围绕电影制作而展开的。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影视行业越来越成熟,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变化和创新。

只有不断地提高制作水平,打造个性化、高品质、有看点和深度的电影,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赢得更长久的生命力。

我国民营影视业的赢利模式分析

我国民营影视业的赢利模式分析

我国民营影视业的赢利模式分析【摘要】我国民营影视业在如今数字化时代已经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其盈利模式也逐渐多样化。

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民营影视公司的盈利来源,包括内容制作、广告与品牌合作、网络平台传播、IP开发等。

文章也对我国民营影视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指出创新模式为该行业带来了挑战,合作与发展是关键因素。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民营影视业的赢利模式,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民营影视业、赢利模式、盈利来源、内容制作、广告与品牌合作、网络平台、IP开发、衍生品牌、发展前景、创新模式、挑战、合作与发展、关键因素。

1. 引言1.1 我国民营影视业的赢利模式分析我国民营影视业的赢利模式在近年来变得越发多样化和复杂化。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消费观念的逐渐升级,影视公司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盈利来源,而是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收入。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我国民营影视业的赢利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民营影视公司的盈利来源主要包括内容制作、广告与品牌合作、网络平台传播、IP开发与衍生品牌等几个方面。

内容制作是影视公司的核心盈利模式,通过精心策划和制作各类影视作品来吸引观众,实现票房和广告收入。

影视公司还可以与广告商和品牌进行合作,将产品植入影视作品中,获取额外的广告收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影视公司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影视作品,实现变现的同时拓展观众群体。

影视作品的IP开发和衍生品牌也成为了影视公司获取收入的重要途径。

我国民营影视业的赢利模式逐渐走向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通过不断创新和合作,影视公司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民营影视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 正文2.1 民营影视公司的盈利来源1. 影视作品的发行和票房收入:民营影视公司通过制作优质的影视作品,并将其在各大影院进行发行,通过票房收入获得利润。

关于国内院线——影院盈利模式

关于国内院线——影院盈利模式

关于国内“院线——影院”盈利模式的一点思考一、国内电影业发展现状(一)广受资本青睐,投资增长迅速2006-2010年国内银幕保持500-700块/年的增速。

2006-2010年国内新增影院数保持逐年上升势头,其中2006-2009年增速在80-140家/年;受09年下半年发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影响,2010年全年新增影院313家。

(二)票房总额连年加速增长2006-2010年国内票房总额爆发式增长:其中2008-2010年连续三年增长率超过30%;2010年国内票房突破1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超过60%。

二、国内电影业产业链(主干环节)(一)制作商(内容提供商)完成电影的投资、拍摄和后期制作的环节。

(二)发行商发行商从制作商手中取得电影发行权,然后以票房买断或分账或协议的方式与院线合作(一般为分账),将电影在合作院线的电影院放映。

在当前国内电影发行实务中,电影的制作和发行很多时候都是由同一家公司操作,且发行商往往需承担影片宣传的主要责任。

(三)院线院线制是我国电影发行放映的主要机制1。

一条院线以资本或供片为纽带结合起若干个影院,这些影院由院线统一管理,统一排片,以票房分账的方式拿到影片拷贝。

1《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四)影院电影产业链的重要终端,影片放映的场所和票房回收的环节(五)衍生产品开发衍生产品开发主要是与电影相关的广告、音像、软件、旅游、娱乐、玩具、服装等行业利润开发。

目前在好莱坞完整的产业链条中,与影院相关的银幕层面价值实际远远不如衍生产品。

中国的电影产业还处在产业化的初级阶段,初步形成了从制片、发行到放映的基本链条,相关衍生行业的开发刚刚走上轨道。

三、“院线——影院”发展模式(一)供片联结模式(加盟模式)影院加盟某一院线,按照该院线要求进行设备采购及装修,并由该院线提供统一供片、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管理。

代表:早期的中影院线旗下多数影院为该模式。

(二)资产联结模式院线直接投资影院,拥有对影院的绝对控制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国内大兴建设影视基地之风,仅2009年11月份就有唐山、大鹏所城、锦河、潍坊、兴国、湘西里耶等多个地区宣布将建设大型影视基地。

自1987年起,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数量已达上百个。

一些影视基地不仅为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影视作品的辐射力量,大大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在众多影视基地中真正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多。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做一个全景式的考察,冷静对待近两年来这股大建影视基地的热潮。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都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拍摄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场所往往都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剧组服务,因此需要斥资修建不同拍摄场景。

早年人们并没有影视基地的概念,往往戏拍完了就把场景拆除。

后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场景其实并非“一次性”的,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运作将其转变为“耐用消费品”,提供给今后的影视剧组。

这样就形成了影视基地,即由拍摄影视作品时所搭建的一些场景所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场地。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

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内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

1987年中央电视台规划建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这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

当时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的开放引发了旅游高潮,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游客最多、效益最好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

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到上世纪末,这轮建设之风逐渐平息下来,原因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建设属于盲目跟风型,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完整的运营模式,很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调整文化政策和影视市场的成熟,影视基地建设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广电总局发布《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放宽外资进入影视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

影视领域对民资、外资的部分放开刺激了资本的投资热情,各种资本背景的影视基地纷纷成立。

在这轮新的投资风暴中,全国规划建设20余个投资上亿元的影视基地。

有学者指出,这一轮影视基地建设的高潮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资本来源由单一转向多元;影视基地的服务对象由捆绑转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影视基地的功能由初期的提供一个拍摄的场景拓展为提供一个影视制作平台。

[1]但无论如何,我国影视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批影视基地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其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措施,既降低了影视拍摄的制作成本,推动着中国影视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

[2]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影视基地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数量众多,并形成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影视基地。

全国有上百个影视基地,其中投资上亿元的就有30多个,如横店影视城号称“东方好莱坞”,总投资30亿元,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象山影视城占地1091亩,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

二是影视基地以搭建仿古建筑为主。

古装剧影视片是我国影视作品中主力军,剧组对仿古建筑需求较大,这使众多影视基地都走人造仿古建筑的道路。

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评选的“2006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影视城)”中,就有横店影视基、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北普陀影视城、象山影视城、涿州影视城等多家以古装戏为主的影视基地。

三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影视城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只有少数知名影视城处于温饱和盈利状态。

二、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分析影视基地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日本的京都电影文化村都是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影视基地。

与国外影视基地以影视后期制作或影视文化为主少有实景基地不同,我国影视基地具有一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影视主题设计上以影视文化为特色,具有鲜明的主题和衍生的特殊文化内涵;二是项目设计上以模拟和再现为特色,拥有影视文化的实际载体;三是兼具影视外景基地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影视与旅游双业协同共生。

[3]中国影视基地的特点决定了其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特殊性。

(一)形成模式在影视基地的两次建设高潮中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影视基地,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国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按照影视基地的主题分,我国影视基地主要可分为三类,即自然景观类、民俗文化类和历史题材类。

1.自然景观类这类影视基地主要利用当地的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而成,一般集中在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如西塘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和象山影视基地等。

在2007年6月18日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特色影视基地的评选活动中,古镇西塘被评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

西塘镇2003年时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中国西塘影视摄制基地”,在这里相继拍摄了《画魂》、《天一生水》、《别爱我》、《五星饭店》等影视作品,西塘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天然摄影棚”,深受国内外电影公司的推崇。

云南的束河古镇影视基地是云南十大影视基地之一,景区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海拔244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气候温润,四季如春。

古镇坐西朝东、背风向阳,北瞰玉龙、南眺文笔、东临象山,被称为“丹凤含书”之地,享有“雪山下的世外桃源”、“神秘的纳西原生古村落”、“千年清泉之乡”等美誉。

历经岁月沧桑,古貌依然,村落与原野浑然一体,生态优美,形成“古道、泉水、人家”的独特景观。

这里曾先后拍摄过《摩梭女儿国》、《一米阳光》、《茶马古道》、《千里走单骑》、《铁色高原》、《天使的翅膀》等多部影视剧。

2.民俗文化类民俗文化类影视基地以当地的风俗文化为主,突出展现民族文化。

这类影视基地的典型代表是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镇北堡,上世纪90年代初由作家张贤亮创办。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吸引着众多影视剧组和游客,成为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

西部影城被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代西北小镇,通过再现先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娱乐方式吸引展现当地的风俗文化;对荒凉的地貌和残留的古堡中的文化包装和艺术内涵,提升了荒凉和废墟的文化价值。

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内明城堡的街道两侧有各式中国传统手工艺:捏面人、做木雕、剪纸、现场画像、书写春联、椴木烙画等。

许多在全国各地“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扎下了根。

从2007开始,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影城的明城内都会变成真正的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集市,艺人们为游客免费表演。

3.历史题材类历史题材类影视基地以经典著作为蓝本,再现历史建筑、古代风貌等。

目前我国大部分影视基地都属于此类,比较著名的有央视四大影视基地(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南海影视城、威海影视城、涿州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基地等。

横店影视基地现在已经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横店老街”、“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居民博览城”等13个景区,这些景区大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成,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汇聚了南北地域不同的建筑风格,远至秦汉、唐宋,近至明清、民国,两千年不同历史阶段的影视题材均可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景;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民居、老街,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题材均可在这里入镜;从历代的重大历史变革,到百姓的起居冷暖均可在此展现,宫廷、市井、言情、武侠、枪战等多种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影视作品均可在此拍摄。

按照影视基地形成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以戏带建类和以剧带景两类:1.以剧带建类此类影视基地一般是现有剧本再有拍摄场景,按照剧本要求建造特定的拍摄场景。

随着影视剧的走红,拍摄场景成为旅游热点,从而形成影视基地。

但是一部剧的播出时间和流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以戏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不断开发出新的景点吸引其他剧组和众多游客。

央视打造的四大影视基地基本都属于此类。

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1991年10月,央视决定拍摄《唐明皇》,随即在大孚山麓苍翠清幽的群峰环抱中修建唐城,包括唐宫、唐街、御花园、华清池、骊山图阁等。

之后有《杨贵妃》、《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影视剧在此取景。

受影视剧热播的影响,当时游客最多时1天达5万人。

1992年,为拍摄《三国演义》,三国城开始建设,主要景点有桃园、甘露寺、七星台、点将台、古战船、曹营水寨等。

1995年水浒城启动建设,主要景点有京城区、梁山、州县区、水泊区、清明上河街、紫石街等。

但是,以景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主要服务于参与投资的影视集团的拍摄行为,这种运作方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影视基地只是某个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的片场,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运作。

[5]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的涌起,此类影视基地逐渐减少。

2.以景带剧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景带剧类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受到剧组的欢迎。

近年来,国内建设的影视基地大多属于以景带剧类,有利于拓宽产业空间,提高影视基地的效能。

以景带剧类影视基地的“景”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工建筑。

前者如自然景色: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等,后者如中山影视基地、北普陀影视城、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

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它是“中国毛竹产业化示范基地”、“毛竹科技现代园区”,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生态影视基地”。

安吉影视基地以万顷竹海为背景,以亘古奇石为点缀,有山的雄伟,有水的灵秀。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安吉深得剧组的青睐,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使安吉声名远播,周润发和章子怡在安吉竹海里打斗那场戏十分精彩。

李安在获奥斯卡奖之后说过:“是安吉的秀丽山水让《卧虎藏龙》走上奥斯卡领奖台”。

[6]以景带剧类基地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影视基地发展的需要,较多考虑贴近时代背景、贴近地域特色,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年代环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以使各种剧组能够各取所需。

按照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将我国影视基地分为三大类:公有资本投资型、民营资本投资型和中外合资型。

在影视基地出现的早期,投资主体是单一、固定的,而随着新世纪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影视业,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