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和麻风病知识教案

合集下载

预防艾滋病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案标题:预防艾滋病教案引言概述:艾滋病是一种严重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预防艾滋病的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份预防艾滋病的教案,匡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如何预防艾滋病。

一、认识艾滋病1.1 艾滋病的病因: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通过血液、性传播等途径传播。

1.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需要引起重视。

1.3 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会伤害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其他疾病,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二、预防艾滋病的措施2.1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正确使用卫生用品,避免与感染者共用洗漱用品等,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传播。

2.2 避免高危行为: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注射毒品等高危行为,减少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2.3 定期检测:定期进行HIV检测,及时发现感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传播给他人。

三、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3.1 教育宣传活动: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2 学校教育:在学校开展相关课程,向学生普及艾滋病知识,引导他们正确预防。

3.3 社区服务:通过社区服务机构,向居民提供艾滋病防治知识,匡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艾滋病。

四、支持感染者的心理和生活4.1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匡助感染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4.2 生活指导:提供生活指导,匡助感染者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保持身心健康。

4.3 社会支持:建立支持网络,让感染者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更好地融入社会。

五、加强政府监管和支持5.1 政府政策: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支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5.2 资金投入:增加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保障预防工作的顺利进行。

5.3 协调合作:加强政府、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等各方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结语: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预防艾滋病的教案是多方合作的结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预防麻风病教案

预防麻风病教案

预防麻风病教案麻风病,又称为麻疯病或者汉森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它主要影响皮肤和神经系统,导致感觉和运动功能的丧失。

为了预防麻风病的传播和控制其流行,制定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和教育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预防麻风病的教案,包括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症状和治疗等相关内容。

一、预防措施1.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麻风病是一种通过近距离接触传播的疾病,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教育人们要时常洗手,保持身体清洁,不与患者共用毛巾、衣物等。

2. 推广麻风病疫苗接种:目前已有麻风病疫苗可供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麻风病的有效手段。

教育人们要了解疫苗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及时接种。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麻风病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患者的鼻腔和呼吸道分泌物中,因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环境是预防传播的重要措施。

4. 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麻风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教育人们要关注身体的异常症状,如麻木、皮肤溃疡等,并及时就医。

二、传播途径麻风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者说话时,病原体味随着飞沫进入空气中,并被他人吸入。

此外,与患者长期密切接触、共用生活用品等也可能导致传播。

因此,教育人们要了解麻风病的传播途径,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感染。

三、症状和治疗麻风病的症状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皮肤症状:患者可能浮现皮肤麻木、色素沉着、皮肤溃疡等症状。

2. 神经系统症状:麻风病可以导致感觉和运动功能的丧失,患者可能浮现手指和脚指的萎缩、肌肉无力等症状。

3. 其他症状:患者可能浮现发热、乏力、关节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治疗麻风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药联合治疗:麻风病的治疗需要长期进行,通常采用多种抗麻风病药物的联合治疗。

2. 康复治疗:麻风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浮现各种并发症,如溃疡、畸形等,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3. 心理支持:麻风病对患者的心理影响较大,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通用9篇)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通用9篇)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通用9篇)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篇1教材分析:“艾滋病知识读本”是小学《健康与安全》课程中的内容,其具体要求是:了解艾滋病的国内外流行趋势;理解艾滋病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积极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整理、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以及防治艾滋病的紧迫性;通过学习熟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手段。

(2)技能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日常行为,预防艾滋病的侵袭,并能够力所能及的指导帮助身边的人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能够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互相帮助、紧密团结,为社会预防艾滋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教学重点:艾滋病传播途径与预防。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指导日常行为。

教学程序:本节课教学的主脉络是:复习第一课时艾滋病的相关概念——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和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紧迫性——学习、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并能够用来指导日常行为——引导学生关注并投入全社会的预防艾滋病工作。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艾滋病病毒图片引出课题——艾滋病2.复习复习艾滋病名称来历、艾滋病毒、潜伏期窗口期等相关概念。

3.内容深化通过有关艾滋病患者的真实照片对学生产生强烈震撼,结合相关图表、事例以说明艾滋病的巨大危害性和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紧迫性。

4.重点内容学习、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并通过分析日常行为具体事例进一步加强、巩固相关知识的落实。

5.学习延伸通过引导使学生主动投入防治艾滋的实际行动中,以国际艾滋病日和“红丝带”为引线,进一步促进学生关注、参与防治艾滋的社会公益活动。

6.学习拓展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预防艾滋病教案三(精选5篇)

预防艾滋病教案三(精选5篇)

预防艾滋病教案三(精选5篇)第一篇:预防艾滋病教案三游戏之中得理解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2、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方式:学生活动,师生交流和教师讲解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教学重点: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刻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卡片、烧杯、注射器,纯水、氢氧化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第一张图片,标语内容是联合国发布的公告: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恐怖。

艾滋病如今对世界造成的威胁并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第二张图片:国家主席胡锦涛看望艾滋病人,与他们亲切握手交谈。

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色变。

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

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

关于艾滋病,我们在平时的宣传中以及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对它已经有了一点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看我们掌握的怎么样?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游戏:红灯、绿灯游戏目的: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感染上艾滋病步骤:1、给每个学生三张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每张画上一个圆圈,分别涂上红色、黄色和绿色。

红色圆圈代表“高风险”行为----亦即“停止你正在做的事!” 黄色圆圈代表“低风险”行为----亦即“放慢速度,多加小心!”1、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绿色圆圈代表“无风险”行为----亦即游戏中的行为是安全的!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2、将游戏规则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明白每种卡片颜色的象征意义。

3、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游戏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绿色卡片;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请举起黄色卡片;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红色卡片;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行为使用安全套接吻一位感染了艾滋病的母亲给孩子哺乳无防护的性行为献血清洗溅在衣服上的血液时不戴手套用消毒液清洗重复使用的针头用水清洗针头后重复使用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坐式马桶与吸毒者共用针头给予或接受按摩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成你面前咳嗽或打喷嚏小结:一个人一旦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就没有机会回到过去,这是严峻的事实。

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通用6篇)

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通用6篇)

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1一、教学目的: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3、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了解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二、教学对象:大班三、教学方式:幼儿交流和教师讲解。

四、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五、教学准备:幼儿:课前布置幼儿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六、教学过程:1、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AIDS(艾滋病的英文缩写)。

什么是HIV(艾滋病病毒Human的略称)?HIV这种病毒有哪些生物特性?等。

3、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可重点介绍两方面。

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

(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xx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介绍目的是让幼儿认识: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4、艾滋病的严重危害可侧重于以下内容:(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

(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

(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

(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

预防麻风病教案

预防麻风病教案

预防麻风病教案麻风病,又称为麻疯病或麻风症,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麻风病会导致皮肤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预防麻风病的传播和控制其发病率,制定了以下预防麻风病教案。

一、麻风病的基本知识1. 麻风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麻风病由麻风杆菌引起,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2. 麻风病的症状和诊断:麻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损害、神经损害和眼部损害。

诊断麻风病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3. 麻风病的治疗和康复:麻风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抗菌治疗和康复治疗,早期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和残疾。

二、预防麻风病的措施1. 提高公众的认识和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对麻风病的预防和控制的意识。

2. 加强麻风病的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麻风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分析。

3. 加强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医务人员对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确保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

4. 加强麻风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高发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麻风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5. 推广麻风病疫苗的使用:研发和推广麻风病疫苗,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减少麻风病的发病率。

6. 加强麻风病的卫生教育:通过卫生教育活动,普及麻风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

三、预防麻风病的个人措施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2.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避免与患者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在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

3. 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在接触患者时,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加强自我观察:对于有可能接触到麻风病患者的人群,要加强自我观察,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四、预防麻风病的社区措施1. 加强社区卫生宣传:通过社区宣传栏、宣传单张等方式,向居民普及麻风病的预防知识。

《预防艾滋病》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案引言概述: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为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并预防其传播,制定一份《预防艾滋病》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预防艾滋病的相关内容。

一、认识艾滋病1.1 艾滋病的定义: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

1.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1.3 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包括有多个性伴侣的人、注射毒品者、没有使用安全措施的医务人员等。

二、性行为安全措施2.1 使用安全套: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的有效措施。

2.2 保持忠诚:与一个未感染HIV的伴侣建立稳定的性关系,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2.3 定期检测: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及早发现感染,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三、注射毒品的预防3.1 戒毒:住手使用毒品是预防艾滋病的最佳方式。

3.2 不共用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等注射工具,避免血液传播。

3.3 提供安全注射设施:政府应提供安全注射设施,如针头交换计划,以减少注射毒品者之间的传播。

四、血液传播的防范4.1 安全输血:确保输血源的安全性,采用无菌注射器和无菌输血器材。

4.2 避免血液直接接触:避免与他人的血液直接接触,如避免接触他人的开放性伤口。

4.3 废弃物处理: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避免无菌注射器等被他人利用。

五、母婴传播的预防5.1 孕前检测:孕前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及早发现感染,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5.2 安全分娩:通过剖腹产等方式,避免母婴传播的风险。

5.3 母乳喂养决策: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母乳传播,感染的母亲应避免母乳喂养。

结论:预防艾滋病是每一个人的责任,通过加强对艾滋病的认识,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政府、医疗机构和个人都应积极参预到艾滋病的预防工作中,共同为构建健康社会而努力。

艾滋病预防教案

艾滋病预防教案

艾滋病预防教案【艾滋病预防教案】一、背景介绍: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目前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着较高的感染率。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制定一份艾滋病预防教案,对泛博群众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案目标:1. 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毒的传播途径、症状和治疗方法等;2. 掌握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等;3. 增强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尊重和理解,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和偏见。

三、教案内容:1.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感染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感染者可能浮现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愈艾滋病,但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延缓病情发展。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性传播:不安全的性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性交、口交和肛交等。

-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输血、器官移植等可能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 母婴传播:感染的孕妇可以通过妊娠、分娩和母乳喂养将病毒传给婴儿。

3.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性传播的有效方法,避免与未知感染状况的人发生性行为。

- 避免共用注射器:注射器的共用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 定期检测:及时进行艾滋病的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母婴传播防治:孕妇应接受艾滋病病毒筛查,如果感染应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避免母婴传播。

4. 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尊重和理解:- 消除歧视和偏见:艾滋病感染者也是社会的一员,应尊重他们的权益,避免歧视和偏见的存在。

- 提供支持和匡助:艾滋病感染者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关心,提供心理和物质上的支持。

四、教案实施:1. 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艾滋病和麻风病知识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小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和麻风病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艾滋病和麻风病有那些危害,确保学生在身心上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完成学业,并为国家预防艾滋病和麻风病行动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内容】一、什么是艾滋病和什么是麻风?二、知道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三、怎样预防麻风病?四、艾滋病的传播途经五、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六、如何预防艾滋病七、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径的顾虑【教学过程】一、点入话题师述:请同学们想一下你们见过的艾滋病人会出现的症状和在社会中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谈谈你自身是怎样解决这件事的。

(请一至三个学生描述)生答(略)二、授新课(一)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

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

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

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1、性接触传染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

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

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

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子,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出生时通过产道)和产后(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

(三)、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请同学们展开探讨这一话题。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

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

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

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

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

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

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四)、艾滋病的预防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

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

1、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国外人士交往日趋频繁,随之入境的人数也急剧上升,这就要求卫生检疫部门,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对艾滋病抗体阳性者,坚决不允许入境。

2、加强治安管理。

严格取缔卖淫和嫖娼活动,对与外国人及外籍人员发生性接触的妇女应做艾滋病抗体的检查。

坚决杜绝与艾滋病抗体阳性或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患有艾滋病的妇女应避免怀孕。

3、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特别是静脉药瘾,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和药物。

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4、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对所有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抗体检测、凡抗体阳性者应坚决禁止供血、血浆、器官、其他组织或精液。

特别要加强对进口血液制品的检测,禁止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入库。

5、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在接触艾滋病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防止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和医疗器机刺伤皮肤。

避免直接和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直接触。

病人的衣物及物品可用1:10漂白粉或1:10氯酸钠液消毒。

病人收尸体需用料袋封包后火化。

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废弃物品都需要装入密封塑料袋内处理或烧毁。

6、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彩集血清进行检测我国目前重点检测对象是;①应用过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的病人,特别是1981年至1984年期间应用过进口的第Ⅷ因子的血友病病人;②与来华的外国旅游观光者或国外留学生有过性关系者;③长期驻华的外宾、留学生来华的旅游观光者(尤其是从艾滋病高发国家来的);④我国长期驻外人员、劳工(特别是输过外国人血液及血液制品者)以及外交人员;⑤某些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⑥对艾滋病病人及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接触者。

7、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四)、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经的顾虑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过唾液、泪液、汗液、握手、拥抱等接触或昆虫传播的,说明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

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饮水、食品、以及未消费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而传染。

一般也不必担心与艾滋病病人握手、轻吻或共用电话、马桶、桌椅等而被感染。

旅游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

各种家养动物不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病也不能通过动物的咬伤,抓伤而传播。

三、课堂讨论中学生怎样才能真正预防艾滋病?结论:懂得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每个人做到洁身自好最为重要1、什么是麻风?麻风病又叫"癞子"或"大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在我国流行已 2000 多年。

麻风杆菌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

麻风杆菌侵犯皮肤黏膜,在临床上表现为斑疹、丘疹、浸润、溃疡等,麻风杆菌侵犯周围神经,使周围神经发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表现为皮肤损害处感觉丧失、失汗、干燥、毛发脱落,局部组织吸收、萎缩,甚至产生严重的畸残。

2、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

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

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

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

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四、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做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似兔眼。

麻风病特征概括为:1、生疮生癣,不痛不痒;2、红斑白斑,麻木闭汗;3、虎口无肉,手指弯曲;4、吊脚跛行,歪嘴兔眼;5、眉手脱落,面如酒醉;6、手足起泡,不知痛痒;7、四肢筋痛(神经)、疼痛难忍;8、足底溃烂,久治不愈;9、面部结节,耳垂肥大。

10、长期接触,勿忘检查。

五、麻风病能治好吗?麻风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麻风病联合化疗方案免费治疗,加快了治愈速度,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

六、怎样预防麻风病1、麻风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有麻风可疑症状,请尽快到当地地防所、疾控中心就诊;2、大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使广大群众都懂得麻风病的防治知识。

正确对待和善待麻风病人,使病人不因讳疾忌医而延误病情和治疗,以至于增加社会上的传染病,造成对健康人的威胁。

3、搞好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体质,减少发病。

七、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一般来说有直接和间接接触两种传染方式。

直接接触传染是指与麻风病人长期密切接触,如同吃、同住而被感染的,这种传染的可能性较大;间接接触传染是指健康人使用过麻风病人用过的毛巾、手帕、食具、生产工具等而被感染,但这种传染的可能性很小。

麻风病均采取社会防治措施,即在门诊、家庭接受治疗,不需要隔离。

八、麻风病会遗传吗?不会传染。

什么是麻风反应?在麻风病的慢性过程中,麻风病人可突发症状活跃,出现新皮损,伴恶寒、发热等急性或亚急性症状,这种变态反应性现象称为麻风反应。

九、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学会了保护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