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修订)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条文说明目次1总则2堤防工程的级别及设计标准2.1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及级别2.2安全加高值及稳定安全系数3基本资料3.1气象与水文3.2社会经济3.3工程地形3.4工程地质4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4.1堤线布置4.2河堤堤距的确定4.3堤型选择5堤基处理5.1一般规定5.2软弱堤基处理5.3透水堤基处理5.4多层堤基处理5.5岩石堤基的防渗处理6堤身设计6.1一般规定6.2筑堤材料与土堤填筑标准6.3堤顶高程6.4土堤堤顶结构6.5堤坡与戗台6.6护坡与坡面排水6.7防渗与排水设施6.8防洪墙7堤岸防护7.1一般规定7.2坡式护岸7.3坝式护岸7.4墙式护岸7.5其他防护型式8堤防稳定计算8.1渗流及渗透稳定计算8.2抗滑稳定计算8.3沉降计算9堤防与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交叉、连接9.1一般规定9.2穿堤建筑物、构筑物9.3跨堤建筑物、构筑物10堤防工程的加固、改建与扩建10.1加固10.2改建10.3扩建11堤防工程管理设计11.1一般规定11.2观测设施11.3交通与通信设施11.4防汛抢险设施11.5生产管理与生产设施附录A堤基处理计算附录B设计潮位计算附录C波浪计算附录D堤岸防护计算附录E渗流计算附录F抗滑稳定计算21总则1.0.1我国洪、潮灾害十分严重,堤防是抵御洪、潮水危害的重要工程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大规模的堤防建设,全国已建堤防总长20余万公里,在历次抗洪、潮灾害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建、加固、扩建及改建堤防工程的任务将日益繁重,而堤防工程设计几十年来无标准可循,与大量的堤防建设需要极不适应。
由于缺乏反映堤防自身特点和要求的标准,堤防工程设计难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等要求。
因此,制定堤防工程设计的标准,是适应国家堤防建设的需要,也是使堤防工程建设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不断提高堤防工程设计水平的必然要求。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条文说明目次1总则2堤防工程的级别及设计标准2.1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及级别2.2安全加高值及稳定安全系数3基本资料3.1气象与水文3.2社会经济3.3工程地形3.4工程地质4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4.1堤线布置4.2河堤堤距的确定4.3堤型选择5堤基处理5.1一般规定5.2软弱堤基处理5.3透水堤基处理5.4多层堤基处理5.5岩石堤基的防渗处理6堤身设计6.1一般规定6.2筑堤材料与土堤填筑标准6.3堤顶高程6.4土堤堤顶结构6.5堤坡与戗台6.6护坡与坡面排水6.7防渗与排水设施6.8防洪墙7堤岸防护7.1一般规定7.2坡式护岸7.3坝式护岸7.4墙式护岸7.5其他防护型式8堤防稳定计算8.1渗流及渗透稳定计算8.2抗滑稳定计算8.3沉降计算9堤防与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交叉、连接9.1一般规定9.2穿堤建筑物、构筑物9.3跨堤建筑物、构筑物10堤防工程的加固、改建与扩建10.1加固10.2改建10.3扩建11堤防工程管理设计11.1一般规定11.2观测设施11.3交通与通信设施11.4防汛抢险设施11.5生产管理与生产设施附录A堤基处理计算附录B设计潮位计算附录C波浪计算附录D堤岸防护计算附录E渗流计算附录F抗滑稳定计算21总则1.0.1我国洪、潮灾害十分严重,堤防是抵御洪、潮水危害的重要工程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大规模的堤防建设,全国已建堤防总长20余万公里,在历次抗洪、潮灾害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建、加固、扩建及改建堤防工程的任务将日益繁重,而堤防工程设计几十年来无标准可循,与大量的堤防建设需要极不适应。
由于缺乏反映堤防自身特点和要求的标准,堤防工程设计难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等要求。
因此,制定堤防工程设计的标准,是适应国家堤防建设的需要,也是使堤防工程建设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不断提高堤防工程设计水平的必然要求。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一、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堤防设计必须保证稳定且坚固,能够承受预期的洪水水位、压力和外部力量的作用。
2.经济性原则:堤防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材料、结构和方法,以最小的成本达到设计要求。
3.环境友好原则:堤防设计应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对自然河道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可持续性原则:堤防设计应考虑未来变化的影响,如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等,确保堤防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
二、堤防设计要求1.堤防高程:堤防的高程应根据设计洪水水位、地形和土质等因素确定,以充分阻挡洪水、风暴潮和海浪的侵袭。
2.堤防横断面:堤防的横断面应保证坡度适中,稳定性良好,并根据不同的部位和土质选择适当的堤坡坡度和防护措施。
3.堤面护坡:堤防的堤面应采取合理的护坡措施,如草坪、防浪板、护坡石等,以增加堤面的稳定性和抵抗侵蚀的能力。
4.渗透控制:堤防的底部和坡面应采取防渗措施,如铺设防渗帷幕、注浆灌浆等,以防止地下水渗流导致的堤防滑动和变形。
5.排水设计:堤防的水文排水系统应设计合理,包括排水沟、泵站等设施,以确保在洪水时能及时排除内部积水。
6.安全监测:堤防应配备安全监测系统,定期检测和监测堤防的稳定性、渗透性和变形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灾害发生。
三、材料和施工要求1.堤防材料:堤防材料应具有耐水、耐候、抗冲刷和抗渗性能,常用材料包括土壤、石头、混凝土等。
2.施工质量:堤防施工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合格,如合理控制坝体压实度、堤面坡度和防渗层的质量等。
3.施工监管:堤防施工应有专业的监理和监测机构进行监管,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和监督,确保设计要求得到满足。
4.环境保护:堤防施工应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合理处理施工废弃物和污水。
四、维护和管理要求1.巡查和检修:堤防应定期进行巡查和检修,及时发现和处理堤防的病害和缺陷,保持堤防稳定性和可靠性。
2.安全管理:堤防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监管、警示标志、应急预案等,确保堤防发生灾害时能及时应对。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条文说明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条文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384769ad0c22590102029db3.png)
堤防工程是防洪 防潮工程的重要设施 在河流 湖泊的综合规划或防洪专业规划中 为实 现防洪总体目标 作为防洪体系中的水库 堤防 滞洪区 分洪道等工程措施承担不同的任务 堤防 工程设计须按照规划确定的任务和要求进行 城市堤防是城市的基础设施 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 部分 须按总体规划确定的任务和要求进行设计 同时 城市防洪工程又是河流 湖泊 海岸带综合 规划或防洪专业规划的组成部分 且是规划防洪的重点 因此 城市防洪工程应以上述两类规划作 为依据
堤防工程涉及国民经济多个部门和专业 主要涉及水利水电 城建 交通 铁道 地质等部门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
和有关专业 因此 本条作了除满足本规范规定外 还要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堤防工程的级别及设计标准
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及级别
堤防工程是为了保护防护对象的防洪安全而修建的 其自身并无特殊的防洪要求 因此 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主要由防护对象的防洪要求而定 现行国家标准 防洪标准 中 防护对象的 防洪标准见表 如果一个防护区范围较大 当各类防护对象可以分别防护时 按各防护对象的重 要程度 由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分别确定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 如果不能分别防护时 为了保证主 要防护对象的防洪安全 应按本规范规定选取各防护对象中标准较高的防洪标准 确定堤防工程的 防洪标准 堤防工程的级别根据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确定
运 输 设
江河港口
重要性 防洪标准 重现期 年
施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201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替代GB50286—98与原规范相比,本次修订得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增加第2章术语、第12章安全监测设计。
(2)第3章堤防工程得级别及设计标准,补充毕肖普法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3)第6章中增加堤基垂直防渗得内容。
(4)第7章堤身设计中修改了筑堤材料与填筑标准内容。
(4)第7章堤身设计中取消了“1、2级堤防堤顶超高值不应小于2。
0m”得规定、(5)第9章中增加抗倾稳定计算得内容。
(6)第13章中增加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工程管理范围与保护范围、工程运行管理得内容。
(7)附录E中增加堤基得排水减压沟、防洪墙底部渗流计算得内容、E、7双层地基渗流计算E、7。
5堤基排水减压沟得沟半顶宽b≤0。
3T(T为透水层厚度)、沟深S≤0。
3T时,可采用半理论半经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可按下列方法具体计算。
1排水减压沟得正、反对称流态如图E.7.5所示。
E.7。
5排水减压沟这一套半理论半经验得计算式就是由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吴世余专家提供得,全文为《小断面排水减压沟得渗流计算》,刊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2年第4期、排水减压沟得理论计算就就是吴世余专家推导得,见《多层地基与减压沟井得渗流计算理论》(水利出版社,1980年)。
因理论计算太复杂不宜作为规范得附录,特请吴世余专家为本规范推导了一套半理论半经验得计算式,计算简便并有足够得精度,适用于所有常见得各种沟型、这套计算式中得公式(E.7.5/1)附加渗径长度计算为经验得,其余计算式均为理论计算。
公式(E.7、5/1)与理论计算比较,dp得相对误差平均为±2%,最大为±7%,绝对值差最大为0.03T;dn得相对误差为±2%,最大为±9%,绝对值差最大为0.01T、详细比较结果见《小断面排水减压沟得渗流计算》(《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2年第4期)。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为堤防工程正常运用、工程安全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创造条件,促进堤防工程管理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本规范合用于 l、2、3 级新建、改扩建和堤防加固工程的管理设计。
4、5 级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可参照执行。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与堤防主体工程设计同步进行。
工程管理的基本建设费用,纳入工程总概算。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正确处理重点堤段与普通堤段、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按照程工等级标准、运行管理需要进行,应包括以下设计内容:(1)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2)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3)工程观测;(4)交通设施;〔5)通信设施;(6) 生物工程和其他维护管理设施;(7)管理单位生产、生活区建设;(8)工程年运行管理费测算。
改建、扩建堤防工程的管理设计,应根据本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在原有基础上补充、完善。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符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管理方便的原则。
并在管理实践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
本规范应与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配套使用,凡本规范未作规定的,仍须参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堤防工程应实行按水系统一管理和行政区划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按照有关规定确定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
普通应确定以下内容:(1)按照工程隶属关系,确定工作任务和管理职能。
(2)确定管理机构建制和级别。
(3)确定各级管理单位的职能机构。
(4)确定管理人员编制人数。
跨县(市)级行政区划管辖的 1、2、3 级堤防工程,根据工程管理需要,普通可设置地(市)、县、乡三级管理机构,即 1 级、 2 级、 3 级管理机构。
县(市)及以下行政区划管辖的 1、2、3 级堤防工程,工程规模较小,普通只设两级或者一级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应以精简高效为原则,合理设置职能机构或者管理岗位,尽量减少机构层次和非生产人员。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一)铺土碾压填筑施工要按照试验确定的铺土厚度分层填筑,施工作业段长度划分要便于施工或检测报验,一般按每一个或两个单元长度划分为施工作业段;筑堤施工遇到地面不平时,首先要对低洼处分层填筑找平后在全段平行铺土填筑。
土堤填筑采用后推法施工,当自卸汽车卸料后,由推土机向前进占平料,每层铺土厚度为40cm,铺料至堤边时,应超出施工详图设计边线外30cm,如在填筑过程中,土料含水量超过设计要求,应根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措施进行调整至工程师认为合格为止。
碾压方向平行游道轴线,采用进退错距法,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宽度平行游道轴线方向不小于50cm,垂直游道轴线方向不小于30cm,碾压边搭压宽度为10cm,碾压机械时速2Km/H。
机械压不到的部位,拟采用蛙式夯夯实,填筑厚度15-20cm,采用连环套打法,夯压夯1/3,行压行1/3,分段分层夯实,夯迹搭压宽度不小于1/3 夯径。
在新旧结合的坡面上,先清除旧堤坡面的各种杂物,并配合填筑的上升速度,将旧堤坡面挖成宽50cm、高30cm阶梯形,各台阶应与压实后的土坯厚度相同,相邻工段应尽量平衡上土。
两工段接头处要逐层交错压实,不能留有界沟,应控制好结合面土料的含水量。
在土堤坡结合面填筑,应随填筑上升进行削坡,直到每层质量合格后才能继续铺新土进行压实。
(二)合理选择运土机械土方运距在450m 范围内,铲运机是最好的施工运输机械,铲运机上土优点是铺土均匀、平整,铺厚度容易控制,可以边铺土边碾压,铺土后辅以推土机整平碾压,很容易达到设计压实度。
土方运距在500m 以上时,用自卸车运土比较经济合理。
自卸车运土速度快,但铺土厚度不易控制,施工时要有现场管理人员指挥倒土,规矩每车运土数量,计算倒土间距,避免超厚或超薄,辅以160 型推土机推平碾压,施工效率较高。
(三)修坡修坡是堤防施工中的最后一步,修坡的质量好坏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坝顶高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堤防达到应有的防洪能力。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条文说明目次1总则2堤防工程的级别及设计标准2.1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及级别2.2安全加高值及稳定安全系数3基本资料3.1气象与水文3.2社会经济3.3工程地形3.4工程地质4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4.1堤线布置4.2河堤堤距的确定4.3堤型选择5堤基处理5.1一般规定5.2软弱堤基处理5.3透水堤基处理5.4多层堤基处理5.5岩石堤基的防渗处理6堤身设计6.1一般规定6.2筑堤材料与土堤填筑标准6.3堤顶高程6.4土堤堤顶结构6.5堤坡与戗台6.6护坡与坡面排水6.7防渗与排水设施6.8防洪墙7堤岸防护7.1一般规定7.2坡式护岸7.3坝式护岸7.4墙式护岸7.5其他防护型式8堤防稳定计算8.1渗流及渗透稳定计算8.2抗滑稳定计算8.3沉降计算9堤防与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交叉、连接9.1一般规定9.2穿堤建筑物、构筑物9.3跨堤建筑物、构筑物10堤防工程的加固、改建与扩建10.1加固10.2改建10.3扩建11堤防工程管理设计11.1一般规定11.2观测设施11.3交通与通信设施11.4防汛抢险设施11.5生产管理与生产设施附录A堤基处理计算附录B设计潮位计算附录C波浪计算附录D堤岸防护计算附录E渗流计算附录F抗滑稳定计算21总则1.0.1我国洪、潮灾害十分严重,堤防是抵御洪、潮水危害的重要工程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大规模的堤防建设,全国已建堤防总长20余万公里,在历次抗洪、潮灾害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建、加固、扩建及改建堤防工程的任务将日益繁重,而堤防工程设计几十年来无标准可循,与大量的堤防建设需要极不适应。
由于缺乏反映堤防自身特点和要求的标准,堤防工程设计难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等要求。
因此,制定堤防工程设计的标准,是适应国家堤防建设的需要,也是使堤防工程建设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不断提高堤防工程设计水平的必然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 #$%&’—(&)
)总则
!"#"! 为了适应堤防工程建设的需要,统一堤防工程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做到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使堤防工程有效地防御洪、潮水危害,制定本规范。
!"#"$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新建、加固、扩建、改建堤防工程的设计。 !"#"% 堤防工程的设计,应以所在河流、湖泊、海岸带的综合规划或防洪、防潮 专业规划为依据。城市堤防工程的设计,还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 !"#"& 堤防工程的设计,应具备可靠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水系水域、地质及社 会经济等基本资料。堤防加固、扩建设计,还应具备堤防工程现状及运用情况等资料。 !"#"’ 堤防工程设计应满足稳定、渗流、变形等方面要求。 !"#"( 堤防工程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 术、新工艺、新材料。 !"#") 位于地震烈度 ) 度及其以上地区的 ! 级堤防工程,经主管部门批准,应进 行抗震设计。 !"#"* 堤防工程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堤防工程设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堤防工程及堤线上修建工程的地质勘测资 料。并应收集险工地段的历史和现状险情资料,查清历史溃口堤段的范围、地层和堵 口材料等情况。
* 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
*)! 堤线布置
$"%"% 堤线布置应根据防洪规划,地形、地质条件,河流或海岸线变迁,结合现
有及拟建建筑物的位置、施工条件、已有工程状况以及征地拆迁、文物保护、行政区
开各#%% & !%%)
竖向 # $ #%% &
(
(
纵断
# $ *%%
初步设计
面图
横向 # $ #%%%% &
提线长度超过 #%%+) 时,横向比例尺可采
(
# $ ’%%%%
用 # $ ’%%%% & # $ #%%%%%
— *%,, —
第一章 水利防洪防汛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与施工验收相关标准
工作阶段或 图别
!"# 河堤堤距的确定
!"%"# 新建河堤的堤距应根据流域防洪规划分河段确定,上下游、左右岸应统筹 兼顾。
!"%"% 河堤堤距应根据河道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泥沙特性,河床演变特点, 冲淤变化规律,不同堤距的技术经济指标,综合权衡有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后分析 确定。
!"%"$ 在确定河堤堤距时,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现有水文资料系列的局 限性、滩区长期的滞洪、淤积作用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留有余地。
!"#"$ 海堤的乡村防护区,当人口密集、乡镇企业较发达、农作物高产或水产养 殖产值较高时,其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海堤的级别亦相应提高。
!"#"% 蓄、滞洪区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应根据批准的流域防洪规划或区域防洪规 划的要求专门确定。
!"#"& 提防工程上的闸、涵、泵站等建筑物及其他构筑物的设计防洪标准,不应 低于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并应留有适当的安全裕度。
!"%"& 在软粘土堤基上采用连续施工法修筑堤防,当填筑高度达到或超过软土堤 基能承载的高度时,可在堤脚外设置压载。一级压载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两级压载, 压载的高度和宽度应由稳定计算确定。
!"%"! 软粘土堤基可采用排水砂井和塑料排水带等加速固结,排水井应与透水垫 层结合使用。
在软粘土层下有承压水时,应防止排水井穿透软土层。 !"%"’ 在软粘土地基上筑堤可采用控制填土速率方法。填土速率和间歇时间应通 过计算、试验或结合类似工程分析确定。 !"%"( 在软粘土地基上修筑重要的堤防,可采用振冲法或搅拌桩等方法加固堤 基。 !"%") 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修筑堤防,可采用预先浸水法或表面重锤夯实法处 理。在强湿陷性黄土地基上修建较高的或重要的堤防,应专门研究处理措施。 !"%"* 有抗震要求的堤防,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有 关规定执行。 !"%"#+ 对于必须处理的可液化的土层,当挖除有困难或挖除不经济时,可采取 人工加密的措施处理。对于浅层的可液化土层,可采用表面振动压密等措施处理;对 于深层的可液化土层,可采用振冲、强夯、设置砂石桩加强堤基排水等方法处理。 !"%"## 泥炭土如无法避开而又不可能挖除时,应根据泥炭土的压缩性采取相应 的措施,有条件时,应进行室内试验和试验性填筑。 !"%"#% 膨胀土堤基,在查清膨胀土性质和分布范围的基础上,可采用挖除、围 封、压载等方法处理。 !"%"#$ 分散性粘土堤基,在堤身防渗体以下部分应掺入石灰,石灰掺量应根据
第一章 水利防洪防汛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与施工验收相关标准
!"#"$ 对堤基中的暗沟、故河道、塌陷区、动物巢穴、墓坑、窑洞、坑塘、井 窖、房基、杂填土等隐患,应探明并应采取处理措施。
!"# 软弱堤基处理
!"%"# 软粘土、湿陷性黄土、易液化土、膨胀土、泥炭土和分散性粘土等软弱堤 基的物理力学特性和抗渗强度及可能对工程产生的影响,应进行研究。
% 堤基处理
%"& 一般规定
&"#"# 堤基处理应根据堤防工程级别、堤高、堤基条件和渗流控制要求,选择经 济合理的方案。
&"#"% 堤基处理应满足渗流控制、稳定和变形的以下要求。 # 渗流控制应保证堤基及背水侧堤脚外土层的渗透稳定; % 堤基稳定应进行静力稳定计算。按抗震要求设防的堤防,其堤基还应进行动力 稳定计算; $ 竣工后堤基和堤身的总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量应不影响堤防的安全运用。 — #’(’ —
!"$"% 根据筑堤材料,可选择土堤、石堤、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防洪墙、分区填 筑的混合材料堤等;根据堤身断面型式,可选择斜坡式堤、直墙式提或直斜复合式堤 等;根据防渗体设计,可选择均质土堤、斜墙式或心墙式土堤等。
!"$"$ 同一堤线的各堤段可根据具体条件采用不同的堤型。在堤型变换处应做好 连接处理,必要时应设过渡段。
划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分析确定。
$"%"# 堤线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 河堤堤线应与河势流向相适应,并与大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行。一个河段两岸
堤防的间距或一岸高地一岸堤防之间的距离应大致相等,不宜突然放大或缩小;
# 堤线应力求平顺,各堤段平缓连接,不得采用折线或急弯;
! 堤防工程应尽可能利用现有堤防和有利地形,修筑在土质较好、比较稳定的滩
岸上,留有适当宽度的滩地,尽可能避开软弱地基、深水地带、古河道、强透水地基;
$ 堤线应布置在占压耕地、拆迁房屋等建筑物少的地带,避开文物遗址,利于防
汛抢险和工程管理;
& 湖堤、海堤应尽可能避开强风或暴潮正面袭击。
— &#,+ —
第八篇 水利防洪防汛工程组织机构与抢险
!"#"$ 海涂围堤、河口堤防及其他重要堤段的堤线布置应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相协调,并应分析论证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必要时应作模型试验。
表 !"!"!
无粘性土允许坡降
渗透变 形型式 允许坡降
-. / & ("!$ , ("&$
流土型 &!-.!$ ("&$ , ("$(
-. 0 $ ("$( , (")(
过渡型 ("!$ , ("’(
注:#" -.———土的不均匀系数。 !" 表中的数值适用于渗流出口无滤层的情况。
管涌型 级配连续 级配不连续 ("#$ , ("!$ ("#( , ("#$
!"! 工程地形
!"!"$ 堤防工程不同设计阶段的地形测量资料应符合表 !"!"$ 的规定。
表 !"!"#
工作阶段或 图别
设计阶段
堤防工程各设计阶段的测图要求
比例尺
图幅范围及 断面间距
备注
选线 #$#%%%% & #$’%%%%
(
(
地形图
定线
自堤中心线 砂土堤基背水侧应宽些。如临水侧为侵蚀
# $ #%%% & # $ #%%%% 向两 侧 带 状 展 性滩岸,应扩至深泓或侵蚀线外
!"! 安全加高值及稳定安全系数
!"!"# 堤防工程的安全加高值应根据堤防工程的级别和防浪要求,按表 !"!"# 的 规定确定。# 级堤防重要堤段的安全加高值,经过论证可适当加大,但不得大于 #"$%。
表 !"!"#
堤防工程的安全加高值
堤防工程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别
#
!
&
’
$
安全加高值 不允许越浪的堤防工程
#"(
(")
% 堤防工程的级别及设计标准
%*) 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及级别
$"!"! 堤防工程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确定。堤 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应根据防护区内防洪标准较高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确定。堤防工程 的级别应符合表 %*)*) 的规定。
表 %*)*)
防洪标准[重现期(年)] 堤防工程的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