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位等级
宋朝的官位等级排列表

宋朝的官位等级排列表宋朝官位等级排名如下:1. 皇帝(Emperor)2. 皇后(Empress)3. 世子(Crown Prince)4. 太子(Prince)5. 太后(Queen Mother)6. 皇太后(Empress Dowager)7. 宰相(Prime Minister)8. 尚书令(Minister of the Imperial Secretariat)9. 尚书(Chief Secretary)10. 中书令(Minister of the Palace Library)11. 左丞相(Deputy Prime Minister)12. 右丞相(Deputy Prime Minister)13. 太尉(Grand Commander of the Army)14. 大将军(Generalissimo)15. 宪宗(Emperor Xianzong)16. 忠献(Loyal Offering)17. 尊献(Respectful Offering)18. 王(King)19. 郡王(Marquis)20. 侯爵(Duke)21. 子爵(Marquis)22. 男爵(Baron)23. 县主(Countess)24. 进士(Imperial Scholar)25. 翰林学士(Scholar at the Imperial Academy)26. 侍讲学士(Tutor at the Imperial Academy)27. 侍讲翰林学士(Tutor at the Imperial Academy)28. 侍读学士(Reader at the Imperial Academy)29. 文艺(Artistic Excellence)30. 文学(Literary Excellence)31. 文章(Essayist)32. 资善(Virtuous and Meritorious)33. 礼部尚书(Minister of Rites)34. 工部尚书(Minister of Public Works)35. 户部尚书(Minister of Revenue)36. 刑部尚书(Minister of Justice)37. 大理寺卿(Chief Justice of the Supreme Court)38. 中书舍人(Clerk of the Privy Council)39. 大学士(Grand Secretary)40. 庶吉士(Junior Scholar)41. 学士(Scholar)42. 主事(Section Chief)43. 知州(Prefect)44. 知府(Intendant)。
古代官位等级头衔名称

古代官位等级头衔名称古代中国的官位等级头衔多种多样,根据不同朝代和职责不同,官位头衔也不尽相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官位等级头衔名称:1. 皇帝2. 太后3. 太傅4. 太妃5. 太保6. 太子7. 太子太师8. 太子太傅9. 太子太保10. 太子太尉11. 太子少师12. 太子少傅13. 太子少保14. 太子少尉15. 太尉16. 太师17. 太傅18. 太保19. 将军20. 辅国大将军21. 骠骑将军22. 丞相23. 御史大夫24. 尚书大臣25. 兵部尚书26. 吏部尚书27. 秘书省丞相28. 少傅29. 少保30. 少尉31. 少府32. 大理寺卿33. 侍中34. 侍郎35. 丞相36. 武库丞37. 太常卿38. 少府卿39. 门下侍郎40. 文学令41. 刺史42. 大将军43. 元帅44. 司马45. 司空46. 司徒47. 司禄48. 御史49. 谏议大夫50. 刘秀、刘备的光武先古天子称呼为造化之神这只是一部分古代官位等级头衔的名称,具体官位称谓还有很多。
不同朝代和职责的官员会有不同的称谓。
51. 卿52. 大长秋53. 中长秋54. 小长秋55. 左仆射56. 右仆射57. 中书令58. 侍中59. 尚书令60. 太子太师61. 太子太傅62. 太子太保63. 太子太尉64. 太子少师65. 太子少傅66. 太子少保67. 太子少尉68. 中尉69. 少府70. 少卿71. 少冢宰72. 少司马73. 少司徒74. 少司空75. 少司禄76. 少常侍77. 少中大夫78. 太尉参军79. 太尉司马80. 太尉校尉这些是古代官位等级头衔的一部分,是根据古代历史文献和资料汇总的。
由于历史演变和朝代更迭,官位称谓会有差异,因此具体的官员职位还需根据具体的历史时期来确定。
81. 太仆82. 太仆卿83. 太仆封84. 太宗太傅85. 太宗太保86. 太宗太尉87. 太尉太傅88. 太尉太保89. 太尉太尉90. 太尉左长史91. 太尉右长史92. 太尉谒者祭酒93. 少师谒者祭酒94. 太仆尚方95. 太仆尚方令96. 太仆少监97. 太仆丞98. 太仆主簿99. 太常大夫100. 太常卿这些是古代官位等级头衔的进一步补充。
古代官职排名皇上下来是什么

古代官职排名皇上下来是什么古代官位等级即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官职排名吧。
古代官职排名皇上下来是什么秦朝官制; 秦始皇赵政•最高权力者为皇帝,皇帝下设三公(即: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丞相下设中尉,九卿(即: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并管理下属各郡。
•郡设郡尉,郡守,监御史。
•郡守管理下属各县,县设县尉,县令。
•县令管理下属各乡,乡下设游徼,三老,啬夫(管理大乡),有秩(管理小乡)。
•三老管理下属各亭,亭设亭长。
亭长管理下属各里,里设里长。
编辑本段中央官制秦朝中央官制的最大特征是皇权的至高无上。
强大的君权以及对旧公族的特权的不断削弱,也是秦国最后取代在文化上优越的其他各国而统一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后来的汉朝官制也延续了秦朝官制这一特点。
秦王赵政[1][2]称始皇帝后,建立了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等组成的中央政府,辅佐皇帝管理全国军政事务。
丞相丞相是最高的行政官,上承皇帝诏命,下统百官,总揽政务。
(《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秦国丞相之设始于秦武王二年,是年设左、右丞相,秦昭王三十二年,改相邦(汉代讳为“相国”)。
秦王赵政[3][4]未亲政时,以吕不韦为相邦,并置丞相昌平君,期间或左右二相并置、或设独相、或称相邦。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以李斯为左丞相,冯去疾任右丞相。
秦二世诛李斯、冯去疾,以赵高为中丞相。
秦制,出任丞相的人均受封侯爵。
御史大夫秦创置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为副丞相。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通典·职官典二》:「秦无司空,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
」)与战国时列国普遍设置的负责记录与档案管理的御史不同,秦国的御史专掌纠察百官,是中国古代专门监察官制度的发端。
古代文官职位对照表

古代文官职位对照表古代官位等级即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秦汉主要行政区封建时代,官员的级别是九品十八级。
即一品里有正副两级;级与级之间差半级,品与品之间差一级。
古代官员品级与现代官员级别对照表:古代官员正一品:封建时代:丞相;现在:总理(包括政治局常委);军队:无。
从一品:封建时代:内阁的阁僚;现在:副总理(包括政治局委员);军队:中央军委副主席。
正二品:封建时代:各部尚书;现在:政治局候补委员以及国务委员;军队:中央军委委员。
从二品:总督和各部侍郎(资历较深)及各地巡抚(资历较深);现在:各部部长及各省省长;军队:各部部长。
正三品:封建时代:各部侍郎和各地巡抚(资历较浅);现在:各地及各部的副职;军队:各部副职和大军区正职和资历较深的副职以及各大军区兵种正职。
从三品:封建时代:各地诸如学政之类以及各部的郎中(资历较深);现在:各部及各省副职(资历较浅);军队:各大军区副职(资历较浅)以及资历较深的集团军正职。
正四品:封建时代:知府。
;现在:厅长以及地级市的正职;军队:各省军区司令。
现代官员等级划公:超品:政治局常委、主席、总理、委员长、军委主席、政协主席、副主席(应该相当于古代王候)正一品:政治局委员、副总理、书记处书记、副委员长、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最高法院院长、检察长从一品: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的部长、省委书记正二品:省长、国务院部长、人大主任(非书记兼任)从二品:政协主席、省委副书记、正三品:省委常委、中共中央副部长从三品:副省长、国务院的副部长、副主任、副主席正四品:市委书记、省委的部长从四品:市长、人大主任、厅长正五品:市政协主席、市委副书记、从五品:市委常委、省委的副部长正六品:副市长、副主任、副厅长、副主席从六品:县委书记、市委的部长正七品:县长、局长、从七品: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副书记、正八品:县委常委、市委的副部长从八品:副县长、副主任、副局长、副主席正九品:乡党委书记、局长、乡长从九品:副书记、副局长、人大主席、副乡长未入流:乡镇的一些机构、村、居委会等。
图解宋朝官职等级

图解宋朝官职等级展开全文图解宋朝官职等级从北宋名臣司包拯、司马光、李迪三人的官职全称上可以更好地了解北宋官制。
一、司马光(1019-1086)官职全称: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实封一千户赐紫金鱼袋-端明殿学士:职官,正三品官职-翰林侍读学士:皇帝顾问-太中大夫:散官阶,从四品-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兼职-上柱国:勋位级别,正二品-河内郡开国公:爵位等级,正二品-食邑二千六百户:名誉上的特权封赏-食实封一千户:实际上的福利,相当于一千户所纳税收--赐紫金鱼袋:三品以上官员的特殊配饰二、包拯(999-1062)官职全称: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枢密副使:职官,正二品高官-朝散大夫:散官阶,从五品;-给事中:工资等级;-上轻车都尉:勋位等级,属于八等四品-东海郡开国侯:爵位等级,属于九等从三品-食邑一千八百户:名誉上的特权封赏-食实封四百户:实际上的福利补贴,相当于四百户所纳税收-赐紫金鱼袋:三品以上官员的特殊配饰-赠礼部尚书:去世后皇帝的追封三、李迪(971-1047)官职全称: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判尚书都省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五百户食实封七百户-资政殿大学士:官职,殿学士,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文散官阶,正三品)-工部尚书:寄禄官阶,正三品)-判尚书都省:差遣-上柱国:勋位等级,正二品-陇西郡开国公:爵位等级,正二品-食邑二千五百户:名誉上的特权封赏-食实封七百户:实际上的福利补贴,相当于七百户所纳税收。
古代学历及官衔

古代学历及官衔古代学历及官衔现在到底是什么学历白丁、童生、案首、监生、生员、禀生、贡生、举人、解元、进士、二甲、会员、探花、榜眼、状元;对照当前依次可能为:文盲、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院士……官衔级别外县衙门: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训导,从八品;主簿,正九品;典吏,从九品。
对照当前依次可能为:县长、副县长、县长助理、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科员。
外府衙门:知府,正四品;同知,正五品;通判,正六品;教授,正七品;巡检,从七品;经历,从八品。
对照当前依次可能为:市长(行署专员)、副市长(行署副专员)、市府秘书长、处长、副处级巡视员、正科级调研员。
京县衙门:京县,正六品;京丞,正七品;京训,正八品;京典,正八品。
可能为首都郊县,却也比外县衙门高一个级别,对照当前依次可能为:县长、副县长、乡镇长、街道办主任(行政村书记、主任)。
京府衙门:府尹,正三品;府丞,正四品;治中,正五品;京判,正六品;京经,正七品。
可能为首都所在区,由于处于京畿要地,对照当前依次可能为:区委书记(市委常委兼)、区长、区委常委、二委办主任、街道办主任。
六部衙门系统:尚书,正一品;侍郎,正二品;郎中,正五品;员外,从五品;主事,正六品;司库,正七品;司务,从七品。
对照当前依次可能为:部长、副部长、司局长、括号司局级、副司局长、正处长、副处长。
外省衙门:总督,正一品;巡抚,正二品,道台,正四品;对照当前依次可能为:省委书记、省长,副秘书长、厅长。
清朝时,一般总督管二个省的较多,如:二江总督、湖广总督等,和解放初期所设的华东、东北等区的书记略同。
内阁学士:太保;太师;太傅。
对照当前依次可能为:国务委员、副总理、总理。
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大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周朝官位等级及职责

周朝官位等级及职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朝代之一,其官位等级体系也是相当庞大而有趣的。
周朝的官位等级分为九等,从上至下依次为:王、公、侯、伯、子、男、柱国、卿、大夫。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官位等级及其职责。
1.王:周朝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他的职责是统治国家,领导政府,制定政策,掌握决策权。
王位世袭,每位王都要负责维护国家的权威和统一2.公:在周朝,公是王的亲信和臣下,也是重要的政治顾问。
公负责辅佐王进行决策和管理朝政,如国内外事务处理、统计信息等。
公也负责监督下级官员的工作,并向王汇报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
3.侯:是四级世族,比公低一级,也是王的亲信和臣下。
侯的职责是担任大臣,管理中央政府的各项事务。
他们负责制定国家的政策和法律,同时负责监督地方行政,并向上级官员反馈政府政策的执行情况。
4.伯:是五级世族,属于王室的亲属或有关系的贵族。
伯的职责是管理特定的地区或城市,负责地方行政和司法。
他们要负责平衡地方上层与下层的利益,解决地方争端和纠纷,同时领导地方军事事务。
5.子:是六级世族,也是王室的亲属或有关系的贵族。
子的职责主要是担任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负责管理特定的政府机构和部门。
子被视为国家的代表,他们负责处理国际事务,与外国使臣进行外交交涉。
6.男:是七级世族,担任地方政府官员或军事指挥官。
男的职责是管理县级行政单位,负责治理和维护地方秩序。
他们要处理当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并向上级官员报告和请示。
8.卿:是九级世族,负责地方行政和税收。
卿的职责是管理县级行政区域,负责征税和管理财政。
他们要维护地方秩序和安定,同时监督地方官员的工作。
9.大夫:是十级世族,负责地方行政和司法。
大夫的职责是管理乡级行政单位,负责治理和维护乡村秩序。
他们要处理地方政治、经济和司法事务,并向上级官员报告。
需要指出的是,周朝的官职等级体系是根据封建等级和功勋大小来划分的,每个官员的职责和权限不完全相同,具体的职责和权限都是有所区别的。
宋朝官职等级

宋朝官职等级宋朝官职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爵】:王从一品:【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资政/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职官】: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车都尉从四品:【职官】:保和殿/龙图/天章/宝文/显谟/徽猷/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诸卫将军【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勋】:轻车都尉正五品:【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中侍大夫【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从五品:【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中卫/翊卫/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正六品:【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拱卫/左武/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勋】:骁骑尉从六品:【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军器少监、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勋】:飞骑尉正七品:【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勋】:云骑尉从七品:【职官】: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敷文阁、太常/宗正/秘书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閤门宣赞舍人、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勋】:武骑尉正八品:【职官】: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著作佐郎、国子监丞、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修武郎、内常侍、京府判官、京畿县令、赤县丞、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文散官】:给事郎、承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宣节副尉从八品:【职官】: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武学/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閤门祗候、东/西头供奉官、从义/秉义郎、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京畿县丞、诸州县令/丞、赤县尉、防御/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灵台郎/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文散官】:承奉郎、承务郎【武散官】:御武校尉、御武副尉正九品:【职官】: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从九品:【职官】: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文散官】:文林郎、将仕郎【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宋朝官制1、北宋前期的朝廷政制官、职、差遣宋初沿五代旧制,官名与实际职务大体相符,担任与“官名”名称不符的职务,称为“差遣”,但为数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使——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
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中央禁卫军之神策军的最高将领
礼部侍郎——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
京兆尹——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防御使——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
招讨草贼使——专为镇压农民起义或讨伐逆叛而设置的军事长官
监军判官——监军使下的副职
行营都统——为镇压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
侍御史——负责纠察的官员
右卫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左神武大将军——中央禁卫军之军事长官
校书郎——太子东宫所属学馆中校勘典籍的官员
尚书右仆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长官
率府率——太子东宫侍卫长官
金吾大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尚书左右仆射——全面负责行政事务的长官
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折冲都尉——一府之军事长官。统兵两千、一千、八百不等
校尉——一团之军事长官。有兵三百
队正——一队之军事长官。有兵五十
车驾检校官——负责皇帝车驾并开路后保驾安全的安员
转运租庸盐铁使——设置造船厂,保证漕运水上工具(唐,下同)
光禄卿——主管膳食事务的长官
将作大匠——负责营造建筑事务的长官
兵部尚书——主管全国军事政务长官
司农卿——主管农业事务的最高长官
鸿胪卿——负责接待来宾事务的长官
虞部郎中——负责山林绿化的官员
民部尚书——主管财政的最高政务长官
吏部尚书——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务长官
尚辇奉御——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
中郎将——正四品
郎将——从五品,地方府兵将领
子将——从五品下
中书令——即内史,最高辅政官
右拾遗——咨询建议官员
宗正卿——主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右补阙——咨询建议官员
前锋游弈使——前哨巡逻官
左散骑常侍——议政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