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看大众媒体的社会道德责任

合集下载

论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论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 政 治 教 育 创 造 了一 个 广 阔 交 流 的 平 台 ,促 进 了 思 想 政
合 。 然 体 现 思 它 必
想政 治 教 育 的本 质 。
二 、大 众 传 媒 在 实 现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实 效 性 中 应 当注 意 的 问题
的一 个 概 念 . 传 播 主 体联 系广 大 受 众 的 桥梁 和纽 带 。 指 是 它 在 大 众 传 播 过 程 中 。 括 用 以 复 制 、 递 信 息 符 号 的 机 械 设 包 传 备 和有 采 编 人 员 的报 刊 、 台 、 电 电视 台这 类 传 播 组 织 在 内 的 传 播 渠 道 。 [同时 也 可 以 理 解 为 : 指 多 种 形 式 的 通 讯 手 1 】 是
革 开 放 以来 呈 现 出 迅 猛 发 展 的态 势,它 在 满 足 受 众 日益 增
媒介 ( 播 、 广 电影 、 视 )J 众 传 媒 大 体 经 过 了报 刊 、 电 。大 广 播 、 视 和第 四媒 介 ( 影 网络 技 术 、 字 技 术 ) 四个 阶 段 。 数 等
关 于 大 众 传媒 的功 能 。 合 国 教科 文 组织 “ 联 国际 交 流 委
社 会 中 , 众 传 媒 作 为 思想 政 治 教育 载体 的具 体 形 式 , 用 大 利 报 刊、 志 、 籍 、 播、 视 、 杂 书 广 影 电脑 等 工 具 向教 育 对 象 进 行 教 育 的作 用 越来 越 明显 。

38 . 4亿 , 带 网民 3 6亿 , 机 网 民 23 亿 , 村 网 民 1 7 宽 . 4 手 -3 农 . 0 亿 , 客 作 者 22 亿 , 络域 名 18 博 .1 网 6 2万 。 当前 , 众 传 媒 为 大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初探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

在学校教育中,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树立勤劳、诚信、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同时,鼓励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公益事业、参加志愿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大学校园应该成为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基地之一,让学生在校园里习得科学文化和人文素养,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担当。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校园中,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激励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传统。

同时,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政治课、读书会、讲座等教育形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锤炼理论素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发现和认识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加强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对接,创造更多宣传大学行动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机会,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发展当中。

企业应该通过招聘、实习、培训等方式支持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鼓励大学生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总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大学生担当起更多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浅析大众传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浅析大众传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3 对 民众 思 想 道 德观 念和 人生 价 值 观 的 引 导 功 能 .
“ 思想政治 工作 是经济工作 和其 他一切工作 的生命 线 ” 这句话充分显 示了思想政 治教育 的重要性 。当今 , 借助大众 传播 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 是思想 政治工作与时俱 进 、 顺
应时代发 展的客观要求 。
育功能。
1 思想 政治 教 育与大 众传 媒
大众传媒是 由人所 发 明 、 制造 、 制 、 控 运用 的 , 是承 载 、 传递 社会信息 , 交流思想感情 的一种 载体和工具 。当前 , 它
能够以跨越 时空 的能量 , 使人类 生活空 间缩小 , 带来 “ 信息 爆 炸” 以强 有力 的渗透机 制改变着 人类 的生活 方式 , ; 使人
2 大众 传媒 的思 想政 治教 育功 能
21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功能 .
关 键 词 大 众传 媒 思想 政 治教 育
On t e I e l g c l n P l c l Ed c to n to o h d o o i a a d o i a u a i n Fu c n f i t i
b l i g g ne a ubl s uaiis i i oo i a a l i l uid n e r lp i q lt n de lg c l nd poi ca c’ e t
离不开大众传媒 。新 闻、 纸 、 报 网络都是实现大众传媒 的思 想政治教育 功能有效途径 。
类走 向“ 同”形成 “ 趋 , 流行 ”它 以特有 的方式传播 着人类 文 ; 化 与思想 ,改变 了人类 的思维 方式 ,重构 了人们 的价值观 念 , 整了世界 文化结构 , 重 推动 了教育 事业 的发展 , 大地 极 丰 富了人 们大众的文化生活 。大众 传媒 的特 点和功能决定

大众传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

大众传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

在 现代 化社 会 中 . 大众 传媒 凭
信 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 以手 机 、 博 客 、 数字 电视 为代 表 的 新 媒 体 , 以 迅 猛 的 势 头 颠 覆 传 统 的 信 息 传 播 形式 . 掀 起 了 大众 传 媒 新 的革 命 . 实 现 了 新 的 飞 跃 。 目前 . 大众 传媒

为社会 文 化最 主 要 、最佳 的载体 。
大众传 媒 能够 将 各方 信息 、情感 、 意见 汇 总之后 进 行传 达 . 实 现 信 息
共享、 交 流 。因 此 , 大 众 传 媒 已经 成 为除 学校 、 家 庭 之 外 的 又 一 个 进 行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阵 地 它 为 思 想 政
思 想政 治 教 育 中 发挥 着 越 来 越 大 的作 用 。但 是 它在 推 进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同 时 , 也 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带
来 了挑 战 。本 文通 过 系 统 分 析 大 众 传 媒 在 思 想 政治 教 育 工 作 的优 势 和 挑 战 , 阐 明 了发 挥 好 大 众 传 媒 的正 面 作 用 , 思 想政 治 教 育 工 作 将 会 事 半 功 倍 。 关键词 : 大众传媒 ; 思想政治教育 ; 舆 论 工 具
已经 深 入 社 会 生 活 的 各 个 层 面 .
纸 的作用 并不 限于传 播 思想 . 进 行政 治教 育和 吸引政 治 同盟 军 。 报 纸 不 仅 是 集 体 的 宣 传 员 和 集 体 的 鼓 励 员 .而 且 还 是 集 体 的 组 织 者 。” ② 因此 . 必 须 重 视 大 众 传 媒 在 思想 政治 教育 中的导 向作用 . 利 用 大 众 传 媒 营 造 正 确 的 舆 论 环 境 . 引 导 大 众 形 成 正 确 的世 界 观 、 人生观、 价 值 观 和 道 德 规 范 文化 栽 4 # - 作 用 大 众 传 媒 的

抵制大众传媒中“三俗”现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

抵制大众传媒中“三俗”现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
大众传媒领域中三俗??现象的危害性不容忽视因此一定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以引导大众文化的前进方向抵制大众传媒中三俗对人们思想的侵蚀
ZhengZhi YanJi u
☆ 政 治 研 究 ☆
抵制大众传媒 “ 中 三俗’ ’ 现象
充分发挥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 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 众 传媒 中“ 俗 ” 象 分 析 三 现
信仰 、 信念、 理想等 。但在此大众文化成 为了兜售 的商 品,
“ 三俗 ” 即庸俗、 低俗 、 媚俗 。 庸俗” 即平庸鄙俗 , “ , 追逐 这 导致大众文化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转 向功利化取 向, 轻视 蝇利, 拜金 尚物 ;低俗” “ 即趣味低级, 言语猥琐 , 精神格调低 “ 自我实现”文化的审美属性 、 尚性被挤 占得 失去了生存 , 高
意识形态功能 。

方 向的文化。 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要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为精神, 发挥之保证、 引导、 育人 的功能, 引领大众文化前 进方 向, 让大众文化 由通俗到脱俗 , 而不是走向“ 三俗” 。
二、 大众传媒 中“ 三俗” 现象产生 的原 因分析 大众传媒中“ 三俗” 现象 的产生与大众文化本身的先天
收稿 日期 :0 1 61 2 1- .0 0
17
作者简介: 张雪琴( 98 )女, 18-, 山西 吕梁入 ,0 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 究生, 21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 究。
The y or Re e r h s ac
学 ★ ★ 理 ★ ★ 论
民族 精 神 和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共 同 理想 大众文化 的平面性 、 无深度性意味着其取消 内在与外

大众传媒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大众传媒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大众传媒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摘要】在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教育方法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有效提升教育效果,我们需要创新教育方法。

本文从创新教育内容、提升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渠道、推进教育理念革新以及学生参与式教育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大众传媒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这些创新不仅可以提升教育效果,还能引领教育理念的革新。

最终,本文强调了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呼吁持续关注大众传媒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渠道、教育理念、学生参与式教育、教育效果、应用。

1. 引言1.1 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大众传媒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能够有效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理念。

通过各种形式的传媒媒体,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广大受众,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同。

大众传媒除了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外,还能够引导公众的思想意识形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

通过各类新闻报道、电视节目、网络平台等方式,可以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大众传媒也可以帮助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传播和传承。

1.2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临的挑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多以灌输式教育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参与性,导致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受度不高,学习效果有限。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媒体多元化的发展,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和习惯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育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寻找更适合时代潮流的教育方式。

试论大众传媒视野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大众传媒视野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下几个特点 :

是信息传 递的快捷性 。这是 当今时代大 众传媒
的最 明显 的特点。巨大 的速度优势 , 是信息 网络最重要 的特征。广播 、 电视的现场直播 , 网络的实时播 报等则 使 新闻报道与新 闻事件 同步而行 。二是信息受 众与 内 容的广泛性 。由于大众传媒突破 了地域上 的限制 , 使得 接受面 即受众增加 , 使不 同文化层次的人都 可以通过一 定 的媒体获得大量 的、 各种各样的信 息。三是大众媒介 形 态多元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 传媒形态发生 了深刻的变化 , 中体现为新媒介的涌现和传统媒介的 集
第三 , 创造 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思想政 治教育 的
环境可分为 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 包括经济 、 政治 、 文化 、 家庭 、 学校和社 区环境等 )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技术 的 。 出现和发展 , 使人 们的环 境发生 了改变 , 虚拟环境 的影
响越来越 大。用现代科 技元器件组织起来的世界 , 不仅
社会现实 , 并逐 渐 内化为 自己的世界观 、 价值观和道德
传递着形形 色色 的内容 , 组成强大 的信息 网络 , 覆盖在
人们 的周 围 , 尤其是 网络世界的虚拟方式 , 吸引人们尤 其是青 少年受众更多地介入和接受大众传媒。
二、 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 响
品质 , 使他们 往往在不知不觉 中 , 就潜移 默化地形成或
传 媒 时代 , 少年 学 生几 乎 成 长 在 一 个被 信 息传 媒 所 包 围的 环 境 中 , 速 发 展 的现 代 传 媒 对 学 生道 德 价 值 观 的 形 青 迅 成 、 变产 生着 “ 刃 ” 应 , 加 强 当代 青 少年 学生 思 想政 治教 育带 来 了机 遇 与挑 战 。 嬗 双 效 给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取向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取向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取向【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取向的背景源于教育改革的呼吁和实践需求。

这种取向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施途径包括结合学科特点教育、课程设置,搭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等。

实践案例有校园文化建设、志愿服务项目等。

面临的挑战包括学生接受度不高、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

结论指出要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制度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取向不断深化和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取向、背景、意义、实施途径、实践案例、挑战、结论1. 引言1.1 引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大众化取向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取向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取向的背景、意义、实施途径、实践案例以及挑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教育界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2. 正文2.1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取向的背景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取向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教育体制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人才培养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取向得以提出和重视。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注重灌输理论知识和意识形态,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挑战。

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取向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之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样化和碎片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取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空间。

通过对背景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需要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取向,以及如何更好地实施和落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响人们 的思维 习惯、 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均发 生 了重大改变。 因此, 媒体所承担 的社会责任和道德 自守就 变得越来越
重要 。本文从思想政 治教育者的角度 , 分别从大众媒体 的道德责任缺 失现 象、 原 因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
以期促进媒体 社会道德 的重立 , 不在市场洪流 中迷 失。 关键词 媒体 社会责任 从业者 道德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G 2 0 6 - 3
由于媒体在公共事务 中具有二重性 , 即责任性和逐利性。 丑闻和煽情 的消息驱逐严肃新 闻的倾 向,人们参与公共事务 客观 、 公正、 及 时、 准确 , 是社会公众对媒体的基本期望 , 也是
的热情降低。 第四, 无法正确呈现社会各阶层的真实状态。 这 媒体应当恪守的基本准则。就媒体的第一重身份来说, 是应
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指新 闻媒介和 新闻从业人员在 新闻活 行为 , 主要表现为道德 良知的缺失和社会责任的淡化 。 动 中对社会安定 、 国家安全和公众心智健康所承担 的法律、 道 道德 良知对个体行 为的约束和指 导有 着很重要 的作用 , 德责任和社会义务 。大众传媒对人们 的思维方式、现代生活 媒体从业者在做事件报道中, 在行为传播前、 传播中和传播后 , 方式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日益扩大 。媒体在为构建和谐社会过 更是要充分发挥 良知 的道德评估作用,自觉 自愿 以不损害国 程 中起到了 日益重要的作用 , 同时, 它既要承担经济责任和法 家和他人利益 为准绳 ,选择 以最有利 的方式 以最广大人民和 律责任, 又绝对不能忽视其社会责任。 受众的切身利益为导 向。道德 良知的丧 失造成部分从业人员 1 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现象 的新闻报道 随意现象, 在判断传 播内容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 现代社会 中, 媒体 同社会各事务之间紧密联系 。一方面 , 不能理性、有节制地把握 自身利益和应付社会责任的关系和 媒体广泛的覆盖率增加 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便捷 性,使得事件 尺度 。 或者新闻信 息的不 良影响面不断扩大 ,为其扩散和传播提供 社会 责任意识是媒体从业人员道德修养 的基本诉求,也 了契机。另一方面 , 大众媒体在部分特殊事件发生的背景下 , 是其职业精神 的重要体现。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就意味着媒 对其治理有着不可或缺 的“ 协理” 作用 , 有时候甚至还具有“ 第 体从业人 员缺乏传播行为的使命感和 目的性 ,不但难 以对 社 二决策者” 的作用 。从总体上说, “ 媒体对于社会 的影 响具有 会做出应有 的贡献 ,也无法体现 出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 ‘ 二重性 ’ , 既有积极 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有可能会加速不 和人格尊严 , 尤其会对社会风气和群众心理造成错误 的引导 。 良事件的恶化和潜藏危机 的发生, 也有可能通过 良好的导向, 我国的大众传媒就是要承担起有利于推进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 使公众形成 良好 的价值观念 。媒体有可能成为社会道德防线 会主义生产力 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 崩溃的推手 , 也有可 能帮助社会合理价值判断标准的形成。 ” 民主法制建设 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 民群众为民族 复 媒体社会责任缺失表现在 以下几方面: 第一 , 片面、 同质 兴而艰苦创业 、 发奋图强的舆论 , 有利 于人们分清是非、 坚持 化的内容 ,无法进行全 面的报道 。现媒体在进行信息筛选时 真善美、 抵制假恶丑 的舆论, 有利于国家统一 、 民族 团结 、 维护 受经济利益 的驱使往往选择娱乐性的、迎合广告商和主流意 社会 主义政治稳定 的舆论, 这样 的社会责任 。但是 , 仍有少数 识形态的内容 。第二, 封 闭的信 息渠道 , 无法 构建一个交流和 媒体从业人员无视 自身的社会责任, 长此 以往, 媒体的社会作 批评的论坛 。传媒不仅不能促进意见的流通 ,反而利用 自己 用和 社会责任便会逐渐跌落 , 侵害大众传媒的公信力 , 最终丧 拥有 的渠道资源来限制 民众表达想法 。第三 , 传媒庸俗化 , 无 失其服务 公众利益 的职能。 法阐明社会价值和 目标 。作为企业的大众传媒往往会在对经 2 . 2 媒 体 组 织 的 市场 迷 失 济利益 的追逐 中迷失社会 目标和社会价值 ,从而导致诽谤性
从思想政治教 育视 角 看 大众媒体 的社会道德责任
姚 漪n 邓 中燕乜
重庆 4 0 0 0 4 4 ) ( [ 1 ] 云南 大学马 克思 主义 学院 云 南 ・昆明 6 5 0 5 0 0 [ 2 ] 重庆 大 学公 共 管介形态的多样化 , 大众媒体 以其独特的方式广泛渗透 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影

点主要表现在弱势群体 的利益显然不能得到 同等 的表达。
当对社会负责 的。现代社会 中, 媒体的监督 、 导向等功 能的发
总体说来 ,媒体不仅利用 民众赋予其的 自由压制 民众的声音 挥 , 能够 有效保障社会的 良 性运行和发展, 能够保证人 民的各 并谋取私利, 而且还在 日益光怪陆离的社会 中随波逐流 , 不能 项权益 的伸张和实现, 维护社会的稳 定, 促进文明的进步 。于 与时俱进地促进公共利益 。 是, 现代 的新 闻媒体被赋予 了前所未有的 自由权 , 以便它们 的 然而 , 由于它第二重身份 的存在, 对于媒体 自身来说 , “ 新 媒体社会 责任很大程度上是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媒 闻价值是众媒体竞相追逐的 目标 , 在商业化 的冲击下 , 最具新 体职业道德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我 国大众媒体的发展及其社 闻价值的新闻, 同时往往又意味着更为现实和具体 的 ‘ 价值 ’ 会功能的发挥 。部分人在具体对待事务 中有违反职业道德 的 高收视、 收听率, 高点击率, 及其带来的高( 下转 第 5 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