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量测系统分析培训讲义

合集下载

MSA测量系统分析-MSA培训讲义new 精品

MSA测量系统分析-MSA培训讲义new 精品

有关术语
基准 用于校准过程的参考标准,也被称为参考标准或校准 标准。
• 基准值-同意作为比较基准的一个数值。 √人为规定的可接受值 √需要一个可操作的定义 √作为真值的替代 基准值可能是: 1. 一个理论值或基于科学原理而确定的值。 2. 基于一些国家或国际组织的一个指定值。 3. 基于某科学或工程组织主持的合作试验工作的,一致
Number of data classification
有效分辨力
2~4个数据分级
• 左图:只能粗略估计 过程。
• 不能用于计量控制。
有效分辨力
左图:可用于计量控制图
达到5个以上分级数建议
5个或更多个个数据分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使用
有效分辨力区分(example)
4个分级数
-10
+10

10个分级数
术语介绍
• 分辨力(续)
• 由于经济和物理上的限制,测量系统不能识别 过程分布中所有零件的独立的或不同的被测特 性。被测特性将测量值划分为不同的数据组。 在同样的数据组里的各个零件将有同样的被测 特性值。
• 如果测量系统缺乏分辨力,对于识别过程变差 或量化单个零件特性而言,这个系统也许不是 一个合适的系统,应使用更好的测量技术。
主要内容
1 测量系统术语介绍 2 统计学知识补充 3 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 4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术语介绍
参考标准


传传递递标标准准

验 设
校准标准

传递标准
工作标准
检查标准
不同标准之间的联系
基准 基准
数据
• 一组条件下观察结果的集 合,既可以是连续的(一个 量值和测量单位)又可以是 离散的(属性数据或计数数 据如成功/失败、好/坏、 过/不通过等统计数据)。

MSA培训(完整版)

MSA培训(完整版)

将各个评价指标进行组合,形成全面、客观 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 性。
数据收集与分析
结果反馈与持续改进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相关 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 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和组织管理层,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持续改进,推动 组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
02
测量设备选择与校准
设备类型及选择依据
根据测量需求确定设备类型
01
例如,长度测量、角度测量、温度测量等。
设备精度与测量要求匹配
02
确保所选设备的精度等级满足测量需求。
设备稳定性与可靠性评估
03
选择经过验证且稳定的设备品牌和型号。
校准方法与周期确定
校准方法选择
依据设备类型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 的校准方法,如比较法、直接测量法 等。
3
医疗器械与生命科学
医疗器械和生命科学领域对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和 准确性要求极高,MSA的应用将有助于提升产品 质量和患者安全。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01
持续学习与实践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阅读专业书籍、参与实际项目等方式,不断提高自
己在MSA领域的专业素养。
02
关注行业动态与新技术发展
关注相关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新技术发展,了解MSA的最新应用趋势和
再现性评估
使用同一测量设备,由不同操作人员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 测对象进行测量,分析操作人员之间的差异对测量结果的影 响。
稳定性评估
在长时间内使用同一测量设备对同一被测对象进行定期测量, 分析测量结果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偏倚评估
通过与已知准确值的比较,分析测量设备的系统误差大小和 方向。

MSA培训讲义

MSA培训讲义

得到好的测量结果。我们的测试环境,测试方法,测试者,甚至测量对象都
会对我们的测量结果带来变差和不准确。因此必须对这一集合进行分析,使 我们的测量结果准确无误,而减少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的困扰、问题、投诉、
抱怨,以及各种成本的增加。
1.MSA简介
SPC手册中规定: 测量系统分析(MSA)是控制图必需的准备工作内容之一。
量具概念 测量系统概念
准确度 线性
偏倚 线性
精密度 稳定性
重复性/再现性 稳定性
量具 分辨力
有效解析度
1.MSA简介
1.4 好的测量系统应具备的特征
1)应有足够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仪器的分辨率应能够将公差分成十份或更多, 即十分之一法则。 2)测量系统处于稳定受控状态。这意味着在可重复条件下,测量系统的变差 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特殊原因造成。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且最好由控 制图法评价。 3)对于产品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差必须小于规范限值,以特性的公差评估测 量系统。 4)对于过程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差应该能证明具有有效的解析度,并且小于 制造过程的变差。6σ过程变差和/或MSA研究的总变差可用来评价测量系统。
重复性任一变化,均可视为再现性。
1.MSA简介
GRR: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联合估 计值。 零件变差:与测量系统分析有关,对于一个稳定过程零件变差 (PV)代表预期的不同零件和不同时间的变差。
ndc:分级数,即:1.41(PV/GRR)。
1.MSA简介
量具概念与测量系统分析概念对照
1.MSA简介
1.2为什么要实施MSA?
很多企业内都有测量上的困扰,比如说我们会跟客户之间对同一个产品的 测量、判断不一致,与客户有差异,就会导致质量上的投诉、抱怨。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我们加严了产品的公差,我们发出去的产品就不会因 为与客户之间产生的差异而遭到客户的投诉和抱怨。但是加严了产品的公差, 也加严对生产线的要求,这就增加了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在常见的管理办法就是校准。但量具好,不一定

测量系统分析MSA培训课件

测量系统分析MSA培训课件
➢ 测量的零件在目标外,就要调整过程;然后 ➢ 再测量另一个零件并且可能再次调整过程。
戴明博士把这种类型的测量和所做的决策称为 干预。
示例:有一零件的涂层的重量控制目标为 5.00±0.20克
➢ 作业指导书要求:以一个样件为基础在作业准备时和每小时 对重量进行验证,如超过5.00±0.10克,再次设定过程。
15
1
➢1.2.3.3 对过程决策的影响
对于过程控制,需要确定以下要求:
➢ 统计受控;
➢ 对准目标(零偏倚);
➢ 可接受的变异性。
测量误差对过程决策的影响:
➢ 把普通原因报告为特殊原因;
➢ 把特殊原因报告为普通原因。
测量系统变异性可能影响过程的稳定性、目标和变差的决定。
实际和观测的过程变差之间的基本关系是:
➢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测量系统 GRR=30%且实际过程CP=2, 则观测过程CP=1.71;
➢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测量系统
GRR=60%,则观测过程
CP=1.20。
观测过程CP在1.96与1.20之间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的测
量系统造成的。
18
1 ▪1.2.3.5 过程作业准备/控制(漏斗试验
)
首件检验目的是验证过程是否对准目标。如:
▪1.2.3 测量系统变异性的影响
测量系统误差:所有变差源的累积影响构成了 测量系统的输出值,有时称为“误差”。
测量系统的变异性影响被测对象的测量结果,因此 相同零件的重复读数产生不同或相同的结果。
➢ 读数之间不同是由于普通和特殊原因造成的。
对不同变差源的影响应经过短期和长期评估:
➢ 测量系统的能力是短期时间的测量系统(随机)误差。 由线性、一致性、重复性和再现性误差合成的定量值;

MSA(测量系统分析)讲义

MSA(测量系统分析)讲义
MSA讲义
第三章 测量系统研究程序
1. 准备工作: 4)样品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其整 个工作范围; 5)仪器的分辨力应允许至少直接读取 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 6)确保测量方法(即评价人和仪器) 在按照规定的测量步骤测量特征尺寸。
MSA讲义
第三章 测量系统研究程序
2. 测量顺序: 1) 测量应按照随机顺序; 2) 评价人不应知道正在检查零件的 编号; 3)研究人应知道正在检查零件的编 号,并相应记下数据; 即:评价人A,零件1,第一次试验; 评价人B,零件2,第二次试验等;
MSA讲义
第二章 分析/评定方法
偏 倚: 确定方法: 1) 在工具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上对一 个基准件进行精密测量; 2) 让一位评价人用正被评价的量具测 量同一零件至少10次; 3) 计算读数的平均值。
MSA讲义
第二章 分析/评定方法
偏 倚: 偏倚原因: 1) 基准的误差; 2) 磨损的零件; 3) 制造的仪器尺寸不对; 4) 仪器测量非代表性的特性; 5) 仪器没有正确校准; 6) 评价人员使用仪器不正确。
MSA讲义
第二章 分析/评定方法
线性例图(二)
观测的平均值 有偏移 无偏移
基准值
MSA讲义
第二章 分析/评定方法
线 性 定义: 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 的差值。 注: l 在量程范围内,偏倚不是基准值的线 性函数。 l不具备线性的测量系统不是合格的, 需要校正。
MSA讲义
第二章 分析/评定方法
第四章 R&R
零件变差 PV= RP*K3 RP 为零件间极差 K3 为系数
MSA讲义
第四章 R&R
总变差
TV= (R&R2+PV2)

测量系统分析MSA培训讲座

测量系统分析MSA培训讲座

2024/1/2
27
四、计量型Gage R&R研究方法
2024/1/2
28
平均值极差法:
分解成重复性及再现性,但是两者无交互作用 推荐的方法如下:
取多于5个样品(例如,n=10)代表了实际或预期的过程变差范围; 选取3个测评人,给样品编号,该编号测评人并不知道; 让测评人A随机测量N个样品并做好记录; 让测评人B和C测量N个样品并做好记录,彼此之间不知另一个人的 测量结果; 打乱样品的顺序,再次分别由三位测评人测量并记录;
Xdiff max(Xa, Xb, Xc) min(X a, Xb, Xc)
-0,46
1。77
-0。56 -0。49
1。45 1。87
(0。503) 1。697
0。10
0。4)
-1。77
(0。256)
-2。16
(0。284)
Xc (1。807)
0。67
-0。67 -0。49
0。01 0。21
(0。073) (1。157) 0。880 0。150 (1。327) (0。483) 0。080
0。19
0。42
0。42
0。09
0。39
0。38
0。20
0。169 -0。851 1。099 0。367 -1。064 -0。186 0。454
R RaRbRc/3
6 0.02 -0.11 -0.21 -0。100
0。12 -0。56 -1。20 -1。28 -1。013
0。23 -0。20 0。22 0。06 0。027
0。72
0。42
7 0.59
8 -0.31
0.75
-0.2
0.66

测量系统分析(MSA)培训课件

测量系统分析(MSA)培训课件
• 作为测量活动的结果,我们产生一个数值,以此表示 这个轴承孔的内径
第六版
MSA
6
什么是测量系统分析
• 测量系统分析(MSA)
–MSA用于分析测量系统对测量值的影响 –强调仪器和人的影响
• 我们对测量系统作分析,以确定测量系统的统计 特性的量化值,并与认可的标准相比较
第六版
MSA
7
MSA总目标
• 测量的不确定度
a.仪器是否具有足够的分辨力?
b. 系统具有有效的分辨率?
–是否具备不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稳定性? –统计特性是否在期望范围内具备一致性,并为过程
分析或过程控制的接受?(满足测量的目的?)
第六版
MSA
15
测量系统变差源
测量过程的构成因子(S、W、I、P、E)及其相 互作用,产生了测量结果或数值的变差。
第六版
MSA
17
测量仪器如何影响测量结果
• 测量仪器的精度必须小于规范值 • 测量仪器的种类,如尺,卡尺 • 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 偏倚和线性 • 重复性和再现性 • 稳定性
第六版
MSA
18
材料、方法、人员如何影响测量结果
• 材料:
• 方法(程序): • 人员:
第六版
MSA
19
测量值并不总是精确的
测量系统的影响 –确保搬运、保护和储存 –对测试用的硬件和软件作保护,以防止调整不当
第六版
MSA
25
检验、测量和测试仪器的控制-4.11
检验、测量和测试仪器- 4.11.3
–记录必须包括员工自备量具 –在检查量具时,必须记录其条件和实际读数 –如果有可疑的材料已被装运,应通知顾客 –确认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被顾客所批准。

MSA-测量系统分析讲义

MSA-测量系统分析讲义

计量型测量系统-GRR(重复性和再现性)
分析目的:确定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MSA方法:平均值和极差法(X&R) 数据采集方法: 1.取得一个能代表过程变差实际或预期范围的样本,为n>5. 2.给评价人编号为A,B,C等,并将零件从1到n进行编号,但零件编号不要让评价人看到. 3.让评价人A以随机顺序测量n个零件,并将结果记录在第1行. 4.让评价人B和C依次测量这些一样的零件,不要让他们知道别人的读值.然后将结果 分别的记录在第6行和第11行. 5.用不同的随机测量顺序重复以上循环,并将数据记录在第2,7和12行;注意将数据记录 在适当的栏位中,例如:如果首先被测量的是零件7,然后将数据记录在标有零件7的栏 位中.如果需要进行三次测量,则重复以上循环,并将数据记录在第3,8和13行中. 6.如果评价人处于不同的班次,可以使用一个替代的方法.让评价人A测量所有10个零件, 并将读值记录在第1行;然后让评价人A按照不同的顺序重新测量,并把读值记录在第2 行和第3行.评价人B和评价人C也同样做.
计量型测量系统-GRR(重复性和再现性)
*当测量大型零件或不可能同时获得数个零件时,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取得一个能代表过程变差实际或预期范围的样本,为n>5. 2.给评价人编号为A,B,C等,并将零件从1到n进行编号,但零件编号不要让评价人看到. 3.让评价人 第一个零件并将读值记录在第1 评价人B 让评价人A 3.让评价人A第一个零件并将读值记录在第1行;评价人B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将读值 记录在第6 让评价人C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将读值记录在第11 记录在第6行;让评价人C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将读值记录在第11行. 11行 4.让评价人 重新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将读值记录在第2 评价人B 让评价人A 4.让评价人A重新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将读值记录在第2行;评价人B重新测量第一个 零件并将读值记录在第7 评价人C重复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将读值记录在第12 12行 零件并将读值记录在第7行;评价人C重复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将读值记录在第12行. 如果需要进行三次测量,则重复以上循环,并将数值记录在第3,8 13行中 3,8和 行中. 如果需要进行三次测量,则重复以上循环,并将数值记录在第3,8和13行中. 5.如果评价人处于不同的班次,可以使用一个替代的方法.让评价人A测量所有10个零件, 并将读值记录在第1行;然后让评价人A按照不同的顺序重新测量,并把读值记录在第2 行和第3行.评价人B和评价人C也同样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ISO/TS16949: 目的是为评估测量系统的质量提供指南。尽管这指南一般而言可用于任何测量系统, 但主要意图是用于工业界的测量系统。
3
为什么要进行MSA? ➢我(你、他)的测量数据是可靠的吗? ➢测量系统有足够的分辨力吗? ➢两年内量具的结果能否保持一致? ➢为什么不同的测量人员得到的结果不同,我应该相信谁? ➢量具重复测量时结果也不尽相同,应该如何取值? ➢什么是高质量的数据呢? ➢***何谓分辨力 ➢分辨力是指一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 的能力(对最小示值的辨别能力)
2)让一个评价人,以通常方法测量样本10次以上,
16
偏倚介绍
结果分析-作图法 3)相对于基准值将数据画出直方图。评审直方图,用专业知识确 定是否存在特殊原因或出现异常。如果没有,继续分析,(对于 n<30时的解释或分析,应当特别谨慎。)
结果分析-数据法 4)计算n个读数的均值。
n
xi
x i1 n
MSA与SPC的关系
2
前言
在产品质量管理中,数据的使用是极其频繁和相当广 泛的,所有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都是以数据为基础建立起 来的;另现在数据还用来确定影响过程几个变量之间的关 系;如果数据的失真或误差很大,将会导致分析失效、对 产品过程的决策无效;为此必须对获得数据的测量系统进 行评价,是否能达到应用的要求。
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
人员、环境及假设的集合;也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标准
量 系
工件

仪器
示 意
人/程序

环境
赋值
数据 (测量结果)
8
什么是MSA
“黑盒子”: 传统测量和分析活动时,将设备作为主要的关注点,质量特性越
“重要”,相应的量具就越昂贵,缺少评价量具的有效性、与过程和 环境的相容性。设备只是测量系统的一部分。
求为制程过程变差6σ或规格限两者中较窄者的1/10;(可视分 辨率); 4)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被测物改变时(即量程变化)也就满足上述 要求
10
什么是MSA
•测量系统的分辨力的意义: –如果测量系统没有足够的分辨力,它不能识别过程变差以及 – 定量表示单个零件的特性值; –不适合的分辨力可以通过极差图方便地显示出。 – 请看下页的极差图
6
为什么要进行MSA?
MSA系统可以让你获得什么? 接受新测量设备的准则; 一种测量设备与另一种测量设备的比较; 评价怀疑有缺陷的量具的依据; 维修前后测量设备的比较; 计算过程变差所需的方法,以及生产过程的可接 受性水平; 想知道什么是MSA了吧?
7
什么是MSA
术语:
测量(Measurement):被定义为“对某具体事物赋予数字(或数值),以表
影响测量系统的6个基本要素: 通常用五个字母.P.E表示,分别代表标准、工件、仪器、人/程
序、及环境,这6个基本要素构成了测量系统的误差 。
9
什么是MSA
量测系统应满足以下规则:
1)依照统计观点,量测系统应在控制状态,即测量系统中所产生 的变异只由普通原因造成;
2),量测系统的变异应小于制程变差和制程的规格; 3)量具的最小刻度增量(分辨力)应比制程或产品规格小,通常要
4
为什么要进行MSA?
测量记录,如:产品
LSL
检验记录、过程工艺 记录…等
USL
测量对象, 如:产品 真值、过 程工艺条 件…等
SPC
过程变差
总过程变差
测量系统,如:量具 精度、不同人取值、 环境影响 …等
测量系统变差
MSA
Sigm 2t aSigm 2paSigm 2ma 5
为什么要进行MSA? 因此我们需要: 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方法——确保具有合适分辨力、稳定 和小的测量系统误差的测&GTS)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 Gauge Tracking
System
2013年11月13日(周三)
量测系统分析G及MMC计办量公楼1F培训室
器具跟踪管理系统
2020/1/13
1
1
前言 为什么要进行MSA? 什么是计量型MSA •偏性、稳定性、线性介绍 •重复性与再现性介绍 •GR&R实例分析 计数型MSA MSA流程图 什么时候进行MSA
示它们对于特定特性之间的关系”。这定义由C.Eisenhart(1963)首次提
出。赋予数字的过程被定义为测量过程,而数值的指定被定义为测量值。
量具(Gauge):是指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的装置。经常是特别用在工厂现场
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通/止规(go/no go device)。
测量系统(Measurement system):是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
14
偏倚 介绍
•偏倚: 对同样的零件的同样的特性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真值:
(更高精度测量 仪测试结果)
基 准

偏倚
测试平均值
15
偏倚介绍
—独立样本法
通常指更高精度测 量仪器所赋的值
1)获取一个样本并建立相对于可溯源标准的基准值。如果得不到,选择 一个落在生产测量的中程数据的生产零件,指定其为偏倚分析的标准 样本。在工具室测量这个零件n≥10次,并计算这n个读数的均值。把 均值作为“基准值”。可能需要具备预期测量值的最低值、最高值及中 程数的标准样本是理想的。
建议: 可接受的分辨力应小于总过程的6σ(标准偏差)和公差范围两
者较小的十分之一)。
13
什么是MSA
测量系统变差的分布特征: 反映测量值相对于标准值的位置变差评价: 偏倚(Bias) 稳定性(Stability) 线性(Linearity) 反映测量值的宽度变差—方差的评价,也即R&R: 重复性(Repeatability)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11
什么是MSA
如何判断测量系统的分辨力是否足够?
足够分辨力
分辨力不足
极 差 图
12
什么是MSA
如何判断测量系统的分辨力是否足够?
判断准则: 当极差图显示可能只有一、二或三个极差值在控制限值内时,
或可能4个极差值在控制限值内且超过四分之一以上的极差为零时, 都反映了测量系统没有足够的分辨力/力。
17
偏倚介绍
5)计算重复性标准偏差(参考量具研究,极差法,如下):
重复 m 性 axid x 2 mixin (样本标准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