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楚王

合集下载

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历朝历代皇帝列表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第2任姬己挚BC2598年—BC2515年第三代姬蟜极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姬穷蝉生子敬康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第六代姬句望第七代姬桥牛第八代姬瞽叟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共19王立国440年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第2任姒启第3任姒太康第4任姒仲康第5任姒相第6任后羿(妻嫦娥)第7任寒浞第8任姒少康第9任姒杼第10任姒槐第11任姒芒第12任姒泄第13任姒不降第14任姒扃第15任姒廑第16任姒孔甲第17任姒皋第18任姒发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共31王立国662年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第2任子外丙第3任子仲壬第4任伊尹第5任子太甲第6任子沃丁第7任子太庚第8任子小甲第9任子雍己第10任子太戊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第12任子外壬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第15任子祖辛第16任子沃甲第17任子祖丁第18任子南庚第19任子阳甲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第21任子小辛第22任子小乙第23任子武丁第24任子祖庚第25任子祖甲第26任子廪辛第27任子康丁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第29任子太丁(文丁)第30任子帝乙第31任纣帝子受辛大周王朝之西周 BC12世纪—BC771年共37王立国879年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第2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第3任康王姬钊第4任昭王姬瑕第5任穆王姬满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第6任共王姬翳扈第7任懿王姬囏第8任孝王姬辟方第9任夷王姬燮第10任厉王姬胡BC841—BC828(周公召执政BC841年中国历史开始有纪年)第11任宣王姬静BC827—BC782年在位46年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明代楚王世系表介绍

明代楚王世系表介绍

明代楚王世系表介绍
明代楚王世系表具体介绍如下:
第一代楚王朱桢育有十子:楚庄王(孟烷),巴陵王(孟熜),永安王(孟炯),寿昌王(孟焯),崇阳王(孟炜),通山王(孟爚),通城王(孟灿)灿,景陵王(孟炤),岳阳王(孟爟),江夏王(孟炬)炬。

第二代楚王孟烷育有四子:楚宪王(季堄),楚康王(季埱),东安王(季塛),大冶王(季堧)堧。

第三代楚王——宪王、康王均无子。

第四代楚王(均钅化)为东安王庶长子,谥号为“楚靖王”靖,育有二子:楚端王(荣氵戒),缙云王(荣淋)。

第五代楚王(荣氵戒)育有三子:楚愍王(显榕),保康王(显樟),武冈王(显槐)。

第六代楚王显榕育有二子:世子(英燿),楚恭王(英火佥)。

第七代楚王(英火佥)育有三子:楚定王(华奎),宣化王(华壁),新安王(华堞)。

第八代楚王华奎育有二子:汉阳王(蕴钅龙),兴国王(蕴铣)。

从洪武十四年朱桢就藩,至崇祯十六年华奎被害,终明之世,楚藩共历八代九王,享国二百六十二年。

历代楚王

历代楚王

历代xx鬻熊(著有《鬻子》)——熊丽——熊狂——熊绎(鬻熊曾孙,始封楚王)——熊乂——熊黮——熊胜——熊炀——熊渠——熊无康——熊鸷红——熊延红弟——熊勇——熊霜——熊狥——熊鄂——熊仪(若敖)——熊坎(宁敖)——蚡冒——楚武王熊通(?-前690)——楚文王熊赀(?-前677,始都郢)——堵敖——楚成王熊恽(?-前626)——楚穆王商臣(?—前614)——楚庄王熊侣(?-前591)——楚共王熊审(?前560)——楚康王熊招(?-前545)——熊郏敖——楚灵王熊围(又名虔,?-前529,前535年建成章华台)——楚平王弃疾(改名居,?-前516)——楚昭王熊珍(?-前489)——楚惠王熊章(?前432)——楚简王熊仲(?-前408)——楚声王熊当(?-前402,当街被杀)——楚悼王熊类(一曰熊疑,?-前381,吴起到楚,提出封君过了三代没收原有的爵禄,用土地奖励有军功的将士,改革未执行到底。

吴起被射杀于楚悼王的旁边,因此有70多个贵族被杀)——楚肃王熊臧(?-前370)——楚宣王良夫(?-前340)——楚威王熊商(?-前329,有纪南城,人口30万,灭越国)——楚怀王熊槐(?-前296,楚怀王继位时31岁,前319年楚怀王被推为合纵首领,前313年张仪到楚任相,前299年楚怀王前往秦国迎娶秦国公主被扣在秦国,三年后犹豫而死。

)——楚顷襄王熊横(?-前263,前278年,秦夺取楚国的郢都,楚国被迫迁都河南淮阳即陈郢,)——楚考烈王熊元(?-前238)——楚幽王熊悍(?-前228)——楚王负刍(前223年为秦俘虏,楚亡,前224年,秦国王翦带领60万大军,灭楚军于宿州,前223年,秦国攻占寿郢)xx八百年(一)对于3000年前创造了辉煌历史的楚国,今天的人们知之甚少。

它一度是世界第一大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段长城、第一个县、第一支毛笔甚至是第一把铁剑,都出现在楚国大地。

它不仅是华夏大地上文化最灿烂辉煌的诸侯国,也曾经是全世界文明的最高峰。

楚国历代君主

楚国历代君主

楚平王
楚平王(?-公元前516年),春秋时期
楚国国王。芈姓,熊氏,名弃疾,一名 居,楚共王之子(排行老五)。 平王比灵王聪明。他能保持清晰的头脑, 装扮成良好的形象,密切地注视着臣僚, 对危险的征兆颇为敏感,既不能容忍骄 横跋扈的权臣,也不能容忍才高望重的 贤臣,一旦出现了,就必欲除之而后快。 即位之初,除封赏功臣外,积极抚慰民 众、敦睦诸侯。他宣布从他即位起,让 民众休养生息五年,才考虑用兵。并信 守诺言,让蔡人和陈人复国。当初灵王 灭蔡为县后,把许、胡、沈、道、房、 申的公族迁到楚国的腹地,平王即位后, 让他们各回故地。
楚声王被盗而杀,不仅反映了当时
的楚国,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社 会问题,而且从侧面反映了楚声王 的无能错乱和穷兵黩武。所以,他 死后,楚国为其谥号为“声”,称 为“声王”。《史记· 谥法解》云: “不生其国曰声。”
楚悼王
楚悼王 (?—前381) 战国时楚国国君。名
疑,一作类。楚声王之子。声王被“盗”所 杀,他被国人拥立为君。公元前401-前381 年在位。在位期间,曾先后伐周、韩等国。 楚悼王十一年(前391)在大梁(今河南开封)、 榆关(今开封西南)被三晋打败。后任用吴起 为令尹,变法图强,北胜魏国,南收扬越, 取得苍梧(今广西西北角),开拓了楚国疆土。 但变法伤害了楚国故族的利益,故楚之贵戚 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 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 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 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 夷宗者七十余家。 吴起虽然借悼王的尸体为自己报了仇,但楚 国的变法也因二人的死而结束。
楚昭王
历史上有两位“楚昭
王”。一是熊壬,一是 朱桢。 1.楚昭王熊壬(约 西元前523年~前489年), 芈姓,熊氏,又名轸。 楚平王之子。西元前516 年,楚平王死,不满10 岁的太子壬继立,改名 熊轸(珍),是为昭王。

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历朝历代皇帝列表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XX新X)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第2任姬己挚BC2598年—BC2515年第三代姬蟜极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姬穷蝉生子敬康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第六代姬句望第七代姬桥牛第八代姬瞽叟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XX夏县〕共19王立国440年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第2任姒启第3任姒太康第4任姒仲康第5任姒相第6任后羿〔妻嫦娥〕第7任寒浞第8任姒少康第9任姒杼第10任姒槐第11任姒芒第12任姒泄第13任姒不降第14任姒扃第15任姒廑第16任姒孔甲第17任姒皋第18任姒发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XXXX〕共31王立国662年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第2任子外丙第3任子仲壬第4任伊尹第5任子太甲第6任子沃丁第7任子太庚第8任子小甲第9任子雍己第10任子太戊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XX荥阳〕24年第12任子外壬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XXXX〕10年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XX河津〕9年四迁邢邑〔XXXX〕117年第15任子祖辛第16任子沃甲第17任子祖丁第18任子南庚第19任子阳甲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XXXX〕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第21任子小辛第22任子小乙第23任子武丁第24任子祖庚第25任子祖甲第26任子廪辛第27任子康丁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XX淇县〕行都77年第29任子太丁〔文丁〕第30任子帝乙第31任纣帝子受辛大周王朝之西周 BC12世纪—BC771年共37王立国879年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第2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第3任康王姬钊第4任昭王姬瑕第5任穆王姬满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第6任共王姬翳扈第7任懿王姬囏第8任孝王姬辟方第9任夷王姬燮第10任厉王姬胡BC841—BC828〔周公召执政BC841年中国历史开场有纪年〕第11任宣王姬静BC827—BC782年在位46年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完毕。

战国楚国历代国君一览表

战国楚国历代国君一览表

战国楚国历代国君一览表
战国时期楚国的历代国君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1.楚宣王熊良夫(?~公元前340年):楚宣王是楚国在战国时期的一位君主,他继承了楚国的王位,
并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楚国国力逐渐强盛。

2.楚威王熊商(公元前339年~公元前329年):楚威王是楚宣王的儿子,他在位期间继续推行改革,
加强了楚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得楚国成为战国时期的重要大国之一。

3.楚怀王熊槐(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是楚威王的儿子,他在位期间曾经遭受过多
次的挫败和屈辱,最终在秦国的逼迫下客死他乡。

以上是战国时期楚国三位较为著名的国君,他们的在位时间、事迹和影响都各有不同。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战国时期楚国历代国君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或咨询专业的历史学家。

楚王问鼎的典故

楚王问鼎的典故

楚王问鼎的典故楚王问鼎,一事出自《左传·宣公三年》,见于《史记·楚世家》。

你对于知道的有多少呢?下面给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晋楚城濮之战后,楚转而向东发展。

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楚国再次强盛。

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

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王孙满说:“统治天下重在德,而不在鼎。

”楚庄王傲然地对王孙满说:“你不要阻止铸鼎之事,我们楚国只要把折断的钩一种铜兵器尖收集起来,就足够铸造九鼎了。

”楚庄王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

周王使者王孙满态度强硬,楚庄王只好退出周疆。

但是,楚国北上争霸的行为并未中止。

对“楚王问鼎”,学术界存有争论。

古文楚王问鼎: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

其建回昏乱,虽大,轻也。

天祚明德,有所底止。

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左传·宣公三年》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再鼎。

”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史记》注释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

《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楚庄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不得不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而楚庄王竟骄横地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

这个“楚子问鼎”的典故,显示了楚庄王觊觎周室之意。

沐王府历代王爷简介

沐王府历代王爷简介

沐王府历代王爷简介
沐王府是由战国时期的楚国历代国君太王兴建的府邸,距今已有2550多年的历史。

为了展示传奇的楚国历代国君的伟大,沐王谭公指
定了七个楚国传奇的历代王爷,包括历代众多的太王,宰相个人和龙
虎大将。

其中最著名的楚国历代王爷是太王苏古,曾率楚国大军打败齐国,后改建舞阳,尊称楚王。

第二位是宰相伯禽,他不仅是一位智勇双全
的军事家,而且精通谋略和军事斗争,成为楚国最伟大的宰相。

紧接
着是大学士项穆、竹枝词创始人韩世忠、平民英雄田斌、安邑太守老
阳和老子孔子父亲仲尼。

沐王谭公以楚国历代王爷的故事,进一步展示了楚国的历史文化
和繁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代楚王鬻熊(著有《鬻子》)——熊丽——熊狂——熊绎(鬻熊曾孙,始封楚王)——熊乂——熊黮——熊胜——熊炀——熊渠——熊无康——熊鸷红——熊延红弟——熊勇——熊霜——熊狥——熊鄂——熊仪(若敖)——熊坎(宁敖)——蚡冒——楚武王熊通(?-前690)——楚文王熊赀(?-前677,始都郢)——堵敖——楚成王熊恽(?-前626)——楚穆王商臣(?—前614)——楚庄王熊侣(?-前591)——楚共王熊审(?前560)——楚康王熊招(?-前545)——熊郏敖——楚灵王熊围(又名虔,?-前529,前535年建成章华台)——楚平王弃疾(改名居,?-前516)——楚昭王熊珍(?-前489)——楚惠王熊章(?前432)——楚简王熊仲(?-前408)——楚声王熊当(?-前402,当街被杀)——楚悼王熊类(一曰熊疑,?-前381,吴起到楚,提出封君过了三代没收原有的爵禄,用土地奖励有军功的将士,改革未执行到底。

吴起被射杀于楚悼王的旁边,因此有70多个贵族被杀)——楚肃王熊臧(?-前370)——楚宣王良夫(?-前340)——楚威王熊商(?-前329,有纪南城,人口30万,灭越国)——楚怀王熊槐(?-前296,楚怀王继位时31岁,前319年楚怀王被推为合纵首领,前313年张仪到楚任相,前299年楚怀王前往秦国迎娶秦国公主被扣在秦国,三年后犹豫而死。

)——楚顷襄王熊横(?-前263,前278年,秦夺取楚国的郢都,楚国被迫迁都河南淮阳即陈郢,)——楚考烈王熊元(?-前238)——楚幽王熊悍(?-前228)——楚王负刍(前223年为秦俘虏,楚亡,前224年,秦国王翦带领60万大军,灭楚军于宿州,前223年,秦国攻占寿郢)楚国八百年(一)对于3000年前创造了辉煌历史的楚国,今天的人们知之甚少。

它一度是世界第一大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段长城、第一个县、第一支毛笔甚至是第一把铁剑,都出现在楚国大地。

它不仅是华夏大地上文化最灿烂辉煌的诸侯国,也曾经是全世界文明的最高峰。

然而这一切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烧毁了各国的史书文献而沉埋于地下。

楚国的历史,被风干成了《春秋》中的寥寥数语……初生●“楚”之名源于伟大女性3600多年以前的商代初期,一支疲惫不堪的队伍,艰难地向南迁徙,他们就是楚人的祖先。

刚刚崛起的商王朝在中原扩张势力,楚人的祖先因为不属于商王朝的血脉家族而备受冷落,被迫离开故乡。

在今天湖北西北部的荆山一带,楚人的祖先停留了下来。

史书记载,他们在这里筚路蓝缕,开启山林。

相传,楚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来自中原的炎黄子孙。

原本居住在中原的楚人为何得名为楚,有人说,这是因为楚人的居住地生长着许多荆条,这种荆条当时被称为楚。

也有人说,楚字象征着一个人跋涉在灌木丛中。

更多的专家认为,荆楚源于楚国在西周时期被分封于荆山一带。

一篇由2000年前的楚国史官所写的文献《楚居》却提供了另一种解释。

传说火神祝融的后裔传下八姓,意味着这个部落分成了8支。

其中一支传到了鬻熊这一代,娶了一位名为妣厉的女子为妻。

《楚居》记载,妣厉生子时难产死去,孩子存活。

巫师用荆条将妣厉裂开的腹部包裹,之后安葬。

为了纪念这位为生育后代献出生命的伟大母亲,这个部族后来自名为“楚”,也就是“荆条”的意思。

●首领鬻熊认定复兴使命祝融是炎黄集团的重要成员,是炎帝的火师,在上古时代掌握着火的秘密。

也正是这个原因,屈原在《离骚》开篇就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也就是说楚人是华夏民族的后裔。

在祝融的子孙们的内心深处,都强烈地想再次回到中原。

然而,“南乡之夷”是商朝人对“荆楚”的定位,商王武丁甚至教训楚人,要像其他蛮夷一样定期来朝。

楚人的首领鬻熊从接过酋长权杖的那一天起,就把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

在里一间幽暗的小屋中,有着一位和鬻熊一样期待着黎明曙光的中年人,他叫姬昌,本来是商朝的西伯侯,建国于岐山之下,暴虐的商纣王因为一点小事将他囚禁7年,而他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商纣王的荒淫和暴虐,让姬昌决定召集各路人马密谋反商。

周文王的召请,让鬻熊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

这是荆楚摆脱蛮夷身份,获得中原文明承认的绝好机会。

●封“子爵”之日是为建国鬻熊带领着族人跋涉千里去中原辅助周文王,作为火神祝融的后代,他掌握着历代祖先心口相传的夜观天象的秘密。

被委以火师的重任之后,鬻熊恪尽职守,昼夜不休,病死在了火师的职位上。

周人一举推翻了商王朝,胜利后,以血缘为标准的大分封名单上,周王漏掉了遥远南方的楚人。

直到多年后,周成王回顾祖先的创业史,才想起了那位尽职尽责的火师鬻熊,册封鬻熊之孙熊绎为“子爵”。

尽管只被封以诸侯之中最低一等的爵位,所封的土地也只有50里,但是在楚人的史册上,这一天被当成了建国之日。

●熊绎只献上桃木弓和茅草据《左传》记载,楚国建国后不久,周成王要举行诸侯会盟,楚子熊绎也被邀请。

诸侯朝见天子,必须准备朝贡之礼,熊绎却忧心忡忡。

据《楚居》记载,建国之初,楚人好不容易建起一间祭祀大堂,却穷得拿不出祭品,只好跑到邻国偷了一头小牛,在晚上偷偷祭祀。

从此,楚人把祭祀祖先的仪式称为“夕”,必定在夜间举行。

周王朝的国都镐京,四方诸侯络绎前来。

在王宫前的广场上,停着一辆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柴车。

熊绎下车,毕恭毕敬地拜见周成王,献上了从楚国带来的贡品——用来驱鬼的桃木弓和用来敬神的茅草。

岐阳之盟大会举行那天,周成王拒绝了熊绎入殿的请求,命他作为火师,与鲜卑之君一同在殿外看守火堆。

熊绎明白了,虽然被封为子爵,但在周人眼中,自己仍然不过是一个蛮夷之君。

从此,每逢周王朝重大朝会,熊绎都会受邀主持升火仪式,一直到周成王去世。

在周康王即位的朝贺仪式上,康王将给几位功劳卓著的诸侯以赏赐,齐、卫、晋、鲁分获了钟鼎车旗等物,周王朝又一次忘了楚国。

●周昭王伐楚三战而亡熊绎去世之后,对于向周王朝进贡一事,楚人不再那么准时,但是这个疏忽却招致了中原王朝的勃然大怒。

陕西扶风出土了一个巨大的青铜器窖藏,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个精美的墙盘,上有铭文记载:周昭王集中全国兵力,南下攻打楚国。

这场战争的结果出人意料,周昭王亲自带领六师浩荡而来,而楚国只有区区两万兵马。

战争却持续了8年,在第二次战争中,周朝军队在汉江边几乎全军覆没;在第三次战争中,周昭王落水而死。

周昭王的南征,让楚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向中原王朝表示恭顺并不能保护自己,惟有国家强大才能生存。

公元前771年,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诸侯之间开始相互攻伐,历史进入春秋时代。

在多年积蓄力量之后,楚国利用周王室衰落之机,西征庸国,东攻扬越,一直打到湖北东部一带。

楚国第四代国君熊渠干脆把3个儿子都封为王,与周天子相提并论。

这位极具开拓精神的国君干脆向全天下声称:“我蛮夷也。

不与中国之号谥!”觉醒●郑文公返程被拦住公元前642年,郑国君主郑文公前来朝见楚成王,表示臣服。

渴望被中原国家承认的楚成王心花怒放,他当即决定赠与友邦郑国1000斤铜。

会见结束,郑文公离开楚宫,楚成王突然后悔了。

他派使者拦住了郑文公返程的队伍,与郑文公郑重约定:这批铜锭只能用来铸礼器,而不能用来铸兵器。

可见,在先秦时代,铜不仅仅是一种金属,更是决定一个国家命运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在大冶,有一座商周时期最重要的铜矿山,发掘出一座春秋时代的古矿井遗址,通过遗留的40万吨炼铜炉渣,专家推算累计产铜12万吨,可以制造2.4亿件铜戈,或6000万把青铜剑,或40亿枚青铜箭头。

周王朝十分清楚这座矿山的战略地位,因此在汉水流域分封了一系列王室成员,被称为“汉阳诸姬”,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守护金锡之路。

随国是“汉阳诸姬”中最主要的一个诸侯国,历史悠久,血统高贵,位置险要。

多年来,楚国南下的一个主要动力,就是征服随国,控制铜绿山。

●不守规矩的熊通公元前740年,楚国内部发生重大事件,楚君冒的弟弟熊通杀死了侄子,成为楚国的首领。

37年之后,他自称楚武王,一即位就要周王朝晋升自己的爵位。

被拒绝后,熊通大怒,当即自立为王,即位不足3年就讨伐汉江平原西部的权国。

熊通灭权后,没有把权国分封给臣下,而是改权为县,设置了县尹加以管理。

这是春秋时期最早设县的行政体制改革,被史学家称为是“春秋第一县”。

县,就是悬挂的意思,即所有权力悬在中央手中。

●三年不出兵,死不从礼此时,一股“弑君潮”正在中原兴起,各国以下犯上之事层出不穷。

中原国家内部自相残杀,乱成一片,楚国实现对外扩张梦想的时间到了,楚武王很清楚,要实现这个大国梦,必须首先拥有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铜。

在战场上迅速崛起的大国,大多数是边缘型国家,这也正是春秋列国竞争中的一个规律性现象。

秦国地处西北,在与游牧民族旷日持久的竞争中培养起了虎狼之性。

齐国地处东海之滨,在与东夷的长期斗争中保持了不懈的斗志。

不过,在这几个大国中,楚人的尚武精神是最为突出的。

楚王的文献上有一句话:“3年不出兵,死不从礼。

”也就是对楚王的要求是如果任王之内,3年没有打仗,死后尸体进不了宗庙。

●楚武王征战中离世公元前706年,楚武王率领大军,踏上讨伐随国的征途。

随军精良的武器,让第一次攻随战争并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距首次伐随16年后,年已70岁的楚武王再次踏上征途,他发誓要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个关系楚国前途的重任。

出发前,他突然感到心脏一阵不适。

楚武王对王妃邓曼坦承了忧虑,王妃说出了楚国史上一段著名的话:“我也有一种预感,大王的福寿这次可能是要到头了。

不过,您放心地出发吧,即使您捐躯在途中,楚国终将会迎来胜利的。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率领大军,第3次踏上了征伐随国的路途。

行走到汉水东岸时,他心脏病突发去世。

楚军将帅严密封锁国君去世的消息,率领大军直扑随都。

首战失利后,随国臣服于楚国。

楚军终于用一场胜利,告慰了为国捐躯的武王。

这次对随国的征服,意味着当时天下最重要的一座铜矿山纳入了楚国的势力范围。

●战车和改造兵器第3次伐随中,楚国建立了第一支战车部队,车兵首次装备了戈矛合体的戟,楚武王还专门建立了一支负责平整道路、架设桥梁的工兵部队。

楚国人的学习创新能力,还突出表现在对兵器的改造上,江陵楚墓的双矢并射连驽,被认定为是半自动步枪的鼻祖。

拥有了铜绿山之后,楚武王的儿子楚文王继续扩张战略,将楚国的战略重心放到了开阔的江汉平原。

他的孙子楚成王南抚杨越,北收弦、黄,东征徐夷,控制了大别山南北的通道。

慑于楚国兵威,周王室正式承认了楚国对江汉平原一带的统治权力,等于承认长江中游的数座大铜矿成为楚国的囊中之物。

公元前688年,楚国军队一路沿武当山东侧平原北上,直插南阳盆地,征服了权国、罗国、邓国、绞国和申国,楚军另一路则直指大别山。

在迫使随国臣服之后,楚又消灭了中原南端的息国,并挥师北上,攻打了蔡国和郑国,把它的势力插入了中原腹地。

之后,楚国占领了从川东、湖北、河南南部到安徽的千里沃土,形成了新月形的包围。

由鲁国史官书写的史书《左传》,记载的大多数是中原诸侯的大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