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藩王府结局

合集下载

明朝藩王列表(沈王系)

明朝藩王列表(沈王系)

明朝藩王列表(沈王系)沈王系本页面列出明朝自明太祖分封的沈国藩王。

沈国[编辑]明朝沈国诸王编辑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永乐六年(1409年)封于山西潞州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沈简王朱模朱元璋、庶二十一子1391年─1431年洪武十三年八月初二生,母赵贵妃。

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封,封国选为辽东都司沈阳中卫,因年幼留京。

永乐六年五月初二封于山西潞州。

宣德六年薨,在位四十一年,寿五十二。

葬潞州东兴县。

妃张氏,指挥使张杰之女,永乐四年薨,葬南京聚宝门外石子岗。

沈康王朱佶焞朱模、庶一子1432年─1457年永乐二十二年封武乡王,宣德七年袭封。

天顺元年薨,在位二十六年,寿五十一。

沈庄王朱幼㙾朱佶焞、嫡一子1459年─1516年天顺三年袭封。

正德十一年薨,在位五十八年,寿八十六。

沈恭王朱诠钲朱幼㙾、庶一子1518年─1527年成化十五年封西阳王。

正德三年封世子。

十三年袭封。

嘉靖六年薨,在位十年,寿五十九。

沈靖王朱勋 朱诠钲、庶一子追封嘉靖元年封福山王,四年先薨。

一子未名,卒。

二子未封,卒。

以从侄胤栘嗣封,追封王,谥曰靖。

沈怀王朱胤桤朱勋 、嫡二子追封嘉靖六年管理府事。

九年薨。

无子。

以再从弟胤栘嗣封。

追封王,谥曰怀。

沈安王朱诠鉌朱幼㙾、庶二子追封成化十九年封灵川王。

正德四年薨。

嘉靖十年以孙嗣封沈王,追谥安王。

沈惠王朱勋潪朱诠鉌、嫡一子追封正德八年袭封灵川王。

嘉靖三年薨。

十年以子嗣封沈王,追谥惠王。

沈宪王朱胤栘朱勋潪、嫡一子1531年─1549年嘉靖五年袭封灵川王。

嘉靖九年,以怀王绝嗣,管理府事。

嘉靖十年嗣封。

嘉靖二十八年薨,在位十九年,寿四十二。

沈宣王朱恬烄朱胤栘、嫡二子1552年─1582年嘉靖三十一年袭封。

万历十年薨。

沈定王朱珵尧朱恬烄、嫡一子1584年─1633年嘉靖三十七年封世子。

万历十二年袭封。

崇祯六年薨。

沈裕王朱效镛朱珵尧、嫡一子1636年─1639年万历八年封世孙。

十三年改封世子。

崇祯九年袭。

明朝藩王列表(齐王系)

明朝藩王列表(齐王系)

明朝藩王列表(齐王系)齐王系本页面列出明朝自明太祖分封的齐国藩王。

齐国[编辑]明朝明太祖齐国诸王编辑洪武十五年(1382年)封于山东青州府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齐恭王朱榑朱元璋、庶七子1370年-1399年1403年-1406年丙午年(元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生,母达定妃。

洪武三年四月初七封。

洪武十五年十月二十日就藩山东青州府。

建文二年召至京,废为庶人。

永乐元年复封。

永乐四年夺爵,安置庐州。

宣德三年因嫌与长子并暴卒。

在位三十四年,寿六十二。

幼子朱贤爀废为庶人,移南京,封除。

隆武二年四月追谥。

妃吴氏,安陆侯吴复女,继妃邓氏,卫国公邓愈女。

齐世子朱贤烶朱榑、嫡一子永乐元年封世子。

永乐四年废为庶人,移南京。

宣德三年以嫌暴卒齐宗长朱智墭父不详,齐恭王七世孙南明弘光中已担任齐王家族宗长。

曾受邀请担任齐王继承祖先爵位,但拒绝。

乐安国[编辑]明朝乐安国诸王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八月封。

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乐安悼隐王朱贤 朱榑、庶二子1402年—1404年谥据《弇山堂别集》。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封,永乐二年薨。

长山国[编辑]明朝长山国诸王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八月封。

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长山敏顺王朱贤 朱榑、嫡三子1402年—1413年洪武三十五年八月封。

永乐三年八月,召至京师,并废为庶人,永乐十一年正月卒。

平原国[编辑]明朝平原国诸王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八月封。

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平原王朱贤 朱榑、庶四子1402年—1406年洪武三十五年八月封。

永乐三年八月,召至京师,并废为庶人,宣德三年以嫌与父兄暴卒。

《弇山堂别集》作贤 。

明朝藩王列表(宁王系)

明朝藩王列表(宁王系)

明朝藩王列表(宁王系)宁王系本页面列出明朝自明太祖分封的宁国藩王。

宁国[编辑]明朝宁国诸王编辑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二十七年(1394年)就藩大宁,永乐元年(1403年)移国江西南昌府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宁献王朱权朱元璋、庶十七子1391年─1448年洪武十一年五月初一生,母妃杨氏。

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封。

洪武二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就藩大宁都司大宁卫。

永乐元年三月初二移国江西南昌府。

正统十三年九月十五日薨,在位五十八年,寿七十一。

葬南昌锺陵山。

妃张氏,兵马指挥张泰之女。

宁惠王朱盘烒朱权、嫡一子追封永乐二年封世子。

正统二年薨,寿四十三。

谥庄惠。

以子奠培袭封,追封王,改谥曰惠。

宁靖王朱奠培朱盘烒、嫡一子1449年─1491年正统十四年袭封。

弘治四年薨,在位四十三年,寿七十四。

宁康王朱觐钧朱奠培、嫡一子1492年─1497年天顺八年封上高王,弘治五年袭封。

弘治十年薨,在位六年,寿四十九。

宁王朱宸濠朱觐钧、嫡一子1499年─1519年弘治七年封上高王,弘治十二年袭封。

正德十四年谋反,削爵废为庶人,并诸子皆伏诛。

宁国封除。

在位二十一年,年四十四。

附宁国宗理宁府宗理朱拱樻朱宸 、嫡一子1523年—1551年正德十四年,因宸濠反逆伏诛,嘉靖二年封弋阳王兼暂兼理宁府事。

三十年薨。

宁府宗理朱拱椤朱宸湔、嫡一子1551年—1559年嘉靖二十四年封乐安王,三十年暂兼理宁府事。

三十八年薨。

嘉靖三十八年,建安国、乐安国、弋阳国三王分治八支宁封国。

宁国宗理撤除。

临川国[编辑]明朝临川国诸王编辑宣德元年(1426年)封。

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临川康僖王朱盘煇朱权、庶二子1426年—1461年宣德元年封。

天顺五年,罪降庶人,凤阳居住。

成化二十一年卒。

嘉靖三十五年追复,谥康僖王。

临川恭顺王朱奠 朱盘煇、嫡一子正统七年封长子。

天顺五年,罪降庶人,守西山祖坟。

成化八年卒。

嘉靖二十五年追封谥恭顺王。

子孙不袭,除。

桂林郡志 明代藩王王府后寝制度

桂林郡志 明代藩王王府后寝制度

桂林郡志明代藩王王府后寝制度桂林郡志是一本详细记录明代桂林郡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献,其中记载了明代藩王王府后寝制度。

这一制度在明代藩王的王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桂林郡志中的记载为出发点,探讨明代藩王王府后寝制度的历史背景、实施方式以及意义。

首先,明代藩王王府后寝制度的历史背景需要从明代藩王制度本身说起。

明代设置藩王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维护国家的稳定。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藩王过度扩张势力,明代政府对藩王的权力进行了一定限制。

王府后寝制度的出现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根据桂林郡志的记载,明代藩王王府后寝制度规定了藩王王府的布局和日常使用。

藩王王府通常由大殿、前庭、后苑等区域组成,而王府后寝则是指王府中为藩王及夫人设置的专属居住区域。

这一区域通常包括起居室、卧室、妆室等,以及专门的后宫人员负责照料藩王及夫人的生活起居。

关于实施方式,根据记载可以得知,明代藩王王府后寝制度有着一定的规范和秩序。

首先,藩王王府后寝的布局与皇宫风格类似,体现了皇权的象征和藩王王府的特殊地位。

其次,藩王及夫人在后寝中的居住、起居、穿着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包括着装礼仪、日常作息安排、食品药材供给等。

同时,桂林郡志还记载了藩王王府后寝的规模,如藩王府内后妃人数、仪仗队的规模等,表明了明代政府对藩王的控制和管理。

那么,明代藩王王府后寝制度的意义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这一制度加强了明代政府对藩王统治的控制力度,限制了藩王的权力扩张。

通过规范藩王王府后寝的布局、日常使用和人员配置,明代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藩王的活动范围,维护了国家的政治稳定。

其次,藩王王府后寝制度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体现了明代政府对藩王地位的认可和尊重。

通过打造豪华的王府后寝,明代政府向藩王展示了其特殊地位和地方统治的重要。

总结起来,明代藩王王府后寝制度在桂林郡志中被详细记载,为我们了解明代藩王制度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这一制度在明代政府对藩王统治的控制和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规范藩王王府后寝的布局与使用,加强了政府对藩王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政治稳定。

明末藩王有多少位被李自成张献忠屠杀甚至煮食比李张更狠的是谁

明末藩王有多少位被李自成张献忠屠杀甚至煮食比李张更狠的是谁

明末藩王有多少位被李⾃成张献忠屠杀甚⾄煮⾷⽐李张更狠的是谁明太祖朱元璋坐上皇位没多久,就开始效仿前⼈⼤封藩王。

他想以⾎缘关系作纽带,派⾃⼰的⼉⼦们去镇守全国各地。

指望这些得到分封的藩王在危难时刻拱卫京师安危。

但精明果断的朱元璋,做梦也没想到,他奠基的这个封藩制度,却成为了⼤明朝提前⾛向灭亡的重要因素。

洪武三⼗⼀年(1398年),朱元璋临死留下遗嘱,让其长孙朱允炆接班成为建⽂帝,朱允炆上位伊始,就听从谋⾂建议,为巩固皇权⽽⼤⼒削藩。

结果削藩不顺,惹得其四叔燕王朱棣接竿造反,发动了所谓“靖难之役”,建⽂帝也因此丢了皇帝宝座。

朱棣当上“永乐”皇帝后,先是为了稳定局势⽽安抚各地藩王,随后竟下旨削去了所有藩王的兵权,让他的藩王兄弟们变成⽼⽼实实享受富贵的“地主”。

猪肚的⽤意很明显:藩王可以有钱,不能有兵有势,想要学他那样:“造反”“靖难”,绝不可以。

仔细分析可知,明代的藩王分两个系列:朱元璋分封的⼉⼦们算⼀个系列;朱棣及其后代皇帝分封的是另⼀个系列。

但总的都是朱元璋的⼦孙后代。

有资料统计:朱元璋⼀共分封了25位藩王。

其余都是朱棣及其他的后代皇帝分封的藩王。

除去绝嗣、撤藩和被迎⼊宫中为帝的,⼤明王朝历代皇帝共册封藩王68位,追封20位。

这其中有5位承继⼤统,即燕王朱棣、郕王朱祁钰、沂王朱见深、裕王朱载垕、信王朱由检;被追遵为皇帝的1位是兴王朱祐杬;因惹事⾮被废掉或⽆⼦⽽除封的计有29位。

截⽌⾄崇祯⼗七年(1644年),共有33位藩王。

朱元璋设⽴藩王制度的初衷,是想让藩王们拱卫边疆和京都。

朱棣从侄⼦⼿中夺位后,为防⽌别⼈效仿他,完全将藩王兵权剥夺,不再⽤他们拱卫京都。

虽然藩王没有了兵权,但“世受皇恩”的优宠国策始终都在,朝廷⼀直⽤俸禄养着他们。

“明朝诸藩,列爵不临民,⾷禄不治事,宗室不能参与政治,也不能参与⼠农⼯商四民之业,但每年都能得到⼤量的俸禄。

”这帮藩王爷太们被限制⾃由,未经皇帝允许不能擅离藩地,于是便疯狂繁衍⼈⼝,⼤肆兼并⼟地,就地敛财致富。

明朝藩王列表(韩王系)

明朝藩王列表(韩王系)

明朝藩王列表(韩王系)韩王系本页面列出明朝自明太祖分封的韩国藩王。

韩国[编辑]明朝韩国诸王编辑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就藩陕西平凉府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韩宪王朱松朱元璋、庶二十子1391年─1407年洪武十三年五月二十三日生,母妃周氏。

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封,未就藩。

永乐五年十月二十日薨。

在位十七年,寿二十八。

葬于南京向山之原。

妃冯氏,都督冯诚之女,葬平凉府平凉县鸾凤山。

韩恭王朱冲 朱松、嫡一子1411年─1440年永乐二年封世子,九年袭封。

二十二年之藩平凉府。

正统五年薨。

在位二十九年,寿四十四。

韩怀王朱范圮朱冲 、庶一子1443年─1444年正统二年封开城王,八年袭封,九年薨。

在位两年,寿二十五,无子。

韩靖王朱范朱冲 、庶二子1446年─1450年正统二年封西乡王,十一年进封,景泰元年薨,在位五年,寿三十。

韩惠王朱征钋朱范、庶一子1450年─1469年初封高陵王,景泰元年袭封。

成化五年薨。

在位二十年,寿三十。

韩世子朱偕汸[1]朱征钋、庶一子不知何年封世子。

先卒。

韩悼王朱偕㳘朱征钋、庶二子1469年─1474年成化元年封广安王,成化五年袭封。

成化十年薨,在位六年,寿二十。

无子。

韩康王朱偕灊朱征钋、庶三子1476年─1501年成化五年封彰化王,十二年进封。

弘治十四年薨,在位二十六年,寿四十二。

韩昭王朱旭櫏朱偕灊、庶一子1504年─1534年弘治七年封渭源王,十七年袭封。

嘉靖十三年薨,在位三十一年,寿五十一。

韩定王朱融燧朱旭櫏、嫡二子1536年─1565年正德十年封世子,嘉靖十五年袭封,在位三十年,寿六十二。

嘉靖四十四年薨。

韩安王朱谟㙉朱融燧、嫡一子追封初封世孙,嘉靖十七年改封世子,四十年薨,寿四十二。

谥悼恭。

后子朗锜袭封,追封其为韩王,改谥曰安。

韩端王朱朗锜朱谟㙉、庶二子1569年─1606年初封镇国将军,嘉靖四十五年改封世孙,隆庆三年袭封,万历三十四年薨。

明朝藩王世系列表7554949

明朝藩王世系列表7554949

明朝藩王列表(鲁王系)鲁国明朝鲁国诸王编辑洪武十八年(1385年)就藩兖州府称号国君姓名关系在位年数注记鲁荒王朱檀朱元璋、庶十子1370年—1389年洪武三年封。

十八年就藩兖州府。

二十二年薨。

鲁靖王朱肇煇朱檀、庶一子1403年—1466年永乐元年袭封。

成化二年薨。

鲁惠王朱泰堪朱肇辉、嫡一子1467年—1473年成化三年袭封。

九年薨。

鲁庄王朱阳铸朱泰堪、嫡一子1476年—1523年成化十二年袭封。

嘉靖二年薨。

鲁怀王朱当漎朱阳铸、嫡一子追封成化十九年封世子。

弘治十八年薨。

諡怀简。

以孙观袭封。

追封王,改諡曰怀。

鲁悼王朱健杙朱当漎、嫡一子追封弘治十六年封世孙。

正德十五年薨。

以子观袭封。

追封王,諡曰悼。

鲁端王朱观朱健杙、嫡一子1528年—1549年嘉靖七年袭封。

二十八年薨。

鲁恭王朱颐坦朱观、庶一子1551年—1594年初封宝庆王。

嘉靖三十年袭封。

万历二十二年薨。

鲁温肃世子朱寿朱颐坦、嫡一子不知何年封世子。

隆庆三年卒。

无子。

鲁敬王朱寿鏳朱颐坦、庶六子1596年—1600年初封富平王。

万历二十四年袭封。

二十八年薨。

无子。

鲁宪王朱寿鋐朱颐坦、庶七子1601年—1636年初封常德王。

万历二十九年进封。

崇祯九年薨。

无子。

鲁肃王朱寿镛朱颐坦、庶九子1636年—1639年初封泰兴王。

崇祯九年进封。

十二年薨。

鲁安王(鲁孝王)朱以派朱寿镛、嫡一子1640年—1642年崇祯十三年袭封。

十五年,大清兵破兖州,自缢。

鲁王朱以海朱寿镛、五子1644年—1662年崇祯十七年袭封,寻寄居台州,既监国於绍兴。

清顺治三年六月,王师渡浙,以海航海,依郑成功。

十一年病故於金门。

鲁世子朱弘?朱以海、一子隆武元年八月封世子。

二年六月薨。

鲁世子朱弘枬朱以海、二子永历三年八月封世子。

五年,舟山陷,申人毅挟之,不知所踪。

鲁王朱弘桓朱以海、八子1662年后—1683年永历十七年二月生。

不知何年袭封。

三十七年,降清,内徙於山西。

钜野国明朝钜野国诸王编辑宣德二年(1427年)封。

明朝灭亡之时,为数众多的藩王们都是什么结局?(下篇)

明朝灭亡之时,为数众多的藩王们都是什么结局?(下篇)

明朝灭亡之时,为数众多的藩王们都是什么结局?(下篇)上篇文章说到朱元璋封的藩王后代最终大多死于李自成和张献忠之手,有的甚至是全家被灭门。

今天给大家说一说明朝藩王结局(下篇)。

一、赵王,封地在彰德府(今河南安阳),赵藩的始封祖是明成祖朱棣的儿子朱高燧。

世系为:赵简王(朱高燧)-赵惠王(朱瞻塙)-赵悼王(朱祁镃)-赵靖王(朱见爵)-赵庄王(朱佑棌)-赵康王(朱厚煜)-赵穆王(朱常臾)。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克彰德,末代赵王被俘杀。

二、襄王,封地在襄阳府(今湖北襄阳),襄藩的始封祖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墡。

世系为:襄宪王(朱瞻墡)-襄定王(朱祁镛)-襄简王(朱见淑)-襄怀王(朱佑材)-襄康王(朱佑櫍)-襄庄王(朱厚颎)-襄靖王(朱载尧)-襄王(朱翊铭)-襄王(朱常澄)。

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攻陷襄阳,襄王朱翊铭被杀。

三、荆王,封地在蕲州府(今湖北蕲春),荆藩的始封祖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堈。

世系为:荆宪王(朱瞻堈)-荆靖王(朱祁镐)-荆王(朱见潚)-荆和王(朱佑橺)-荆端王(朱厚烇)-荆恭王(朱翊钜)-荆(朱常氵言)-荆康王(朱常火由)-荆定王(朱由樊)-荆王(朱慈畐)。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张献忠攻陷蕲州,末代荆王被杀死。

张献忠的军队围宫,尽掠而去。

四、崇王,封地在汝宁府(今河南汝南),崇藩的始封祖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泽。

世系为:崇简王(朱见泽)-崇靖王(朱佑樒)-崇恭王(朱厚耀)-崇庄王(朱载境)-崇端王(朱翊钅爵)-崇王(朱由樻)。

崇祯十五年(1643年),李自成攻汝宁,俘虏末代崇王朱由樻,封他做襄阳伯。

崇王不从被杀。

五、瑞王,封地在汉中府(今陕西汉中),瑞藩的始封祖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儿子朱常浩。

世系为:朱常浩(就一代),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攻汉中府,朱常浩被俘杀。

六、惠王,封地在荆州府(今湖北荆州),惠藩的始封祖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儿子朱常润,世系为:朱常润(就一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藩王府结局韦州/银川庆王府明太祖朱元璋封十六子朱栴为庆王,封地宁夏。

但因当时宁夏粮饷不足,朱栴于洪武二十六年(1392年)在韦州城建造。

庆王宫府,次年入住韦州。

1394年又在韦州置宁夏群牧千户所,也称韦州群牧千户所,隶属宁夏卫,有官兵1120名,专为庆王府司牧养羊、马之业,管理庆王府在宁夏各地牧场。

后庆王府迁往宁夏镇城,庆王每年春居韦州,秋返镇城,韦州王府成为庆王避暑行宫。

庆王于正统三年(1438年)病逝,翌年安葬在同心韦州的罗山。

以后,皇帝亲封的9世亲王和庆藩分封的诸王及嫔妃等70多人先后安葬在此,形成了“明庆王陵”。

建文三年(1401),庆王奉命迁王府于宁夏,负责庆阳、宁夏、延安、绥德等地军务,直接管理中护卫。

庆王府建于宁夏镇城南薰门内(今银川市中山南街西),萧墙高4.33米,周长1.5公里,内有王宫、东宫、西宫、承运殿及逸乐园、宜秋楼等。

设仪卫司、长史司、工正所、典膳所典仪所、广济仓等机构。

济南德王府明代的时候,泉城济南的城中之城——德王府,可以说是一座“小泉城”。

德王是明代第六任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次子朱见潾,其兄朱见深继位后,德王享受的各种待遇仅次皇帝一等。

德王府位于济南城区中央,面积占全城三分之一,府内泉水成群,宫城围绕。

朱见潾大兴土木经营他的王府,修了一条玉带河把珍珠泉、溪亭泉、云楼泉等几十处泉水串连起来。

水畔花木掩映着楼台殿阁,河里往来画舫,供德王及其嫔妃在水上游乐。

朱见潾常以府第的泉景、城景自负。

朱诗《白云亭》称赞这些景致:“印月池头正明,主人曾此濯冠缨。

肯夸风景殊人世,却爱源流合圣清。

”明代诗人还为它吟咏:“曲池泉上远通湖,百丈珠帘水面铺。

云影入波天上下,藓痕经雨岸模糊”(边贡);“白云楼下水溶溶,滴滴泉珠映日红。

渊客泣来无觅处,恐随流水入龙宫”(晏璧);“禁城春晓泛晴湖,万象光涵一鉴铺。

七十二泉游览遍,独疑今日在蓬壶”(王羽)。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兵攻占济南,德王府大部被焚于火。

崇祯十二年正月,清兵入关破济南,德王朱由枢被俘,至崇祯十五年正月死于关外。

《聊斋志异-鬼隶》说济南此役扛尸百万”,但德王府竟有人幸存。

明朝重建德藩,至崇祯十七年清朝入关,最后一个德王朱由棷降清。

康熙五至六年(1666—1667)山东巡抚周以德以德王府中心地带为基础,缩建为巡抚衙门,形成现在的规模。

清代的时候,德王府遗址的泉景基本上恢复原状,人称这处胜迹为德藩故宫。

后来,德藩故宫的多处景点散落民间,例如,珍珠泉迤西,今有王府池街,街北的王府池,长30米,宽19米,深1.5米;街南的小王府池,长4米,宽2.6米,深1.2。

民国时期,这里成为都督府,“七七事变”起,省主席韩复榘南逃时,将省府大部建筑破坏。

日本飞机亦曾轰炸此地,遂成废墟。

建国后,对珍珠泉大院重新加以修葺,除了修饰遗留的几座明清建筑外,又添了新的建筑物。

经年修复,始成现在这一美丽的自然景观。

1979年12月,这里成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驻地。

五峰山南观称元都,又名玄都观,是明朝德王府的陵园。

陵内原有明德庄王、德懿王、德怀王、德恭王、德定王的六座坟墓,现仍存有“八字墙”、墓门、石碑等。

青州衡王府衡王府是山东,也是北方最后一个遭受灭顶之灾的亲藩。

它逃过了明末历次劫难,至顺治元年七月,末代衡王朱由木取降清。

顺治三年五月,朱由木取与荆王、潞王等十一位明宗室,以私藏金玉银印,图谋不轨之罪名,遭清政府杀害,衡王府被抄没,方告最后完结。

王府石坊坐落在青州城区玲珑山南路,为明朝衡王府遗迹,俗称“午朝门”。

石坊造型宏伟,刻工精细,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兖州鲁王府鲁,荒王檀,太祖庶十子。

洪武三年封,十八年就藩兖州府。

崇祯十五年,清兵再次入关破兖州,鲁王朱以派及诸郡王宗室千余人被害。

其弟朱以海南奔浙东,清顺治三年,被张国维等推为监国,清兵入浙,朱以海南下投靠郑成功,后病死于台湾。

南昌宁王府宁王府在南昌市星火路。

为明宁献王朱权改封南昌后所营建。

权系朱元璋第十六子《明史》说是第十七子),原封大宁。

朱棣(成祖)约基起兵,夺取建文帝位后,遂被改封南昌,建宁王府。

府第规模宏伟,雕梁画栋,十分华美。

因年代之远,风雨侵蚀,都已倒毁,仅头门尚存。

头门两壁还嵌有明娄妃所写的“屏翰”二大字,高8尺,宽6尺,用青石刻成。

为历人宁王居住之所。

正德年间(1506—1521)宁王宸濠起宾谋取夺武宗帝位,失败后宁王府废。

清代改为藩署。

建国前后,南昌市政府、江西省文艺学院后改革者文艺学校)均曾设于此。

今为江西省京剧、话剧、歌舞三团团址。

长沙潭王府/谷王府/襄王府/吉王府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封第八子梓为潭王,在城的正中建潭王府;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徙封弟穗于长沙,建谷王府;明仁宗封子瞻墡为襄王,建襄王府;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英宗封第七子见俊为吉王,吉王成年后来长沙就藩,以潭王府故址改建吉王府,这就是后来的皇殿坪。

吉王传定王、端王、宣王、由栋。

明末,张献忠领兵入长沙,焚烧吉王府,故明诸王府尽毁于火。

近侧民舍,亦受池鱼之殃。

吉王府有四门,分别为端礼门、体仁门、遵义门、广智门,专门充当仪仗护卫的仪卫司衙门就叫司门口。

右面建有藩城堤以保障王府免受湘江洪水的淹浸。

现在的八角亭、走马楼、藩正街等地名,都在藩王府内,是吉王出巡、驻足的地方。

他为了尽情享乐,在府内营建花园,园内堆有“紫金山”,开浚有万春池,后来民间俗称四方塘。

这在当年都是粉白黛绿曼舞轻歌之所。

笔者曾看过明朝的长沙、善化城图,吉王府确实占了省城的大半,“半城王府”是写实,是足可发千古之长叹的。

及至农民起义军张献忠挥师攻入湖南,第七代吉王狼狈逃窜,接着清兵铁骑南下,明朝覆亡,存在了167年的长沙吉王府也如秋风扫落叶一样土崩瓦解。

当时明朝降将洪承畴不管故主的遗封,首先将藩府拆去,拆得的砖石全部拿去修城墙。

只剩下断壁残垣伫立于黄昏中,仿佛还沉浸在繁华的梦忆。

吉王的后裔遭逢世变,为图隐匿,将“吉”字加“冂”为“周”,潜入民间。

其中有一个周达武,本是宁乡石家湾煤矿工人,后投湘军,受知于骆秉章、左宗棠,以军功先后任四川、贵州、甘肃提督,后来周达武买下长沙城北的蜕园以为休憩之所,这是当时省城首屈一指的苏州式园林。

民国成立,他的次子周家纯呈上家谱,请求湖南督军府批准复姓,改名朱剑凡。

朱剑凡是个醇儒,乐于揽天下之英才而教之,后来将蜕园全部捐赠给周南女中作校舍,至今周南中学中。

还有剑凡堂。

真所谓“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了。

武汉楚王府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

次年开始在江夏高观山(今蛇山)南侧建王府,历时9年竣工。

先后建成宫殿楼阁、亭台水榭等建筑800余间,其城高近10米,壮丽不亚皇城。

崇祯十六年(1643)春,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攻破江夏城,缚楚王朱华奎沉入江中,并放火烧毁楚王府。

改江夏为天授府,建立“大西”政权,自称“大西王”。

安阳赵王府明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第三子朱高燧被封为赵简王,于洪熙元年(1425年)将府署改为赵王府。

现存高阁寺,为明成化六年(1470年)重建。

高阁寺建在梯形的方台上,台高8米,长宽各13米,周围有石板护栏。

阁高10米,重檐九脊,琉璃瓦顶。

正面设台阶32层。

叮登台顶,举日西眺,与文峰塔遥遥相望。

阁壁石雕游龙25尾,形象各界,栩栩如生。

荆州辽王府/惠王府辽王本来就藩于辽东广宁。

靖难之役后,明世祖迁辽藩于江陵(今荆州)。

辽王府的宫殿本来是原来湘王的。

隆庆元年(1567),第八代辽王朱宪(火节)因被告发犯有淫虐僭似诸罪,被废藩,自此国除。

辽王府先是归了张居正,后来又归了新来的神宗第六子惠王朱常润。

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攻克荆州,惠王被杀,王府被毁。

兰州肃王府明肃王府建于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迄今607年,历经清、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7年,一直是甘肃最高行政权力机构所在地。

600余年记录着多少风云往事,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朱门糜烂、官场案牍、兴盛衰落,皆成历史。

今日肃王府故址依然雄姿骄艳,风采不减,正是“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明太祖朱元璋将其庶第十四子朱木英,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由汉王改封为肃王,就藩甘州(今张掖)。

明惠帝建文元年,请求内徙,朱木英将肃王府移藩兰州。

肃王朱木英和其他诸王一样,“冕服、车旗、邸第,天下子一等。

公侯大臣伏西拜谒,不敢钧礼。

”“岁禄万担”。

肃王迁往兰州后,即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室。

府址设在今甘肃省人民政府一带,墙高1丈,周垣3里。

中部为府署,东、西、南三面均有府门,正门朝门,第二南门为棂星门,后有端礼门,再后有承运殿、存心殿、再后即肃王府宫,分东、西二宫。

府署东、西、北三面为王府宫苑。

东苑花园称凝熙,是肃王及妃嫔游憩之地,园内“垒石为山,因泉为池,山下洞壑幽幽远,逶迤数里”,亭台水榭,树木葱郁,北滨黄河,景色优美,俗称大、小山字石。

假山下有洞,洞有塑像。

云洞下可通至城西雷坛,窥之黝然而深黑,莫敢入者。

洞北有斗母宫,层楼高耸,可以远眺。

府署后北就城墙建拂云阁,与北山对峙。

明肃王自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封藩以来,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破兰州,历经252年,共9世,11王。

明肃王府至清初为巡抚府,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改为总督府。

《甘肃新通志》载:“总督府方广二里,中为大堂,堂前东西为官厅,为巡捕厅,后为二堂,堂东为大书院,为‘集益轩’,又后三堂,最后为内宅,为花园。

大堂为宜门,门外为立中居正坊,坊东为土地祠,西为集房,东为大门,又南辕门,辕门外旗杆各二,署东为箭道(新设督练公所于内),署西为笔帖式二署。

晚清衙门前有3个牌坊,正面牌坊高大,上有“宪纲文武”。

东西两牌坊稍低,东曰“控制三边”,西曰“威震西域”。

清嘉庆、道光年间,总督那彦成对明“凝熙园”数加修葺。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林则徐赴新疆伊犁,途经兰州,在日记中写道:“其署中后园甚宽整,连及北城,之上有楼曰‘拂云楼’,登楼望北岸诸山,俯瞰黄河,眼界颇佳。

其下有小碑林,镌刻(怀)素、米(芾)董(其昌)诸帖于壁,皆那文毅公(即那彦成)所留物也。

”。

光绪年间,总督左宗棠重修“凝熙园”,称“节园”。

园北有阁曰“澄清”,引黄河水经其前汇为二池,东行北折。

砌外垣如雉蝶状,曰:三受降城。

河水复南引绕“瑞谷亭”之东,以东南出园。

有巨石矗立,左宗棠题之曰:“砥柱”。

出园外南复为池,名曰“饮和”。

砥柱之西有土山,左宗棠题曰“太华夜月”。

山之西有亭曰“一去”。

其南为贞烈遗阡,阡上有亭。

澄清阁西有“烈妃祠”,旧为“延禄亭”。

“太华夜月”之前旧有屋,曰:“环碧山庄”,左宗棠改为忠义祠。

祀肃藩、僚属及总督杨岳斌(同治三年(1864年)授,次年任,湖南善化人。

)从之死难者。

其东有碑洞,原为那颜成所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