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5年各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情况统计
2015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015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5-12-12 13:302015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2 %(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10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58%。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分三大门类看,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3%,制造业增长7.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
分经济类型看,11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集体企业下降0.2%,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2%。
分行业看,11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5%,纺织业增长6.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8.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7.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5%,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2%,汽车制造业增长13.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附注1、指标解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即工业增长速度,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物量增减变动程度的指标。
利用该指标,可以判断短期工业经济的运行走势,判断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是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产品销售率:是销售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用来反映工业产品的产销衔接情况。
出口交货值:是指工业企业交给外贸部门或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用外汇价格结算的产品价值,以及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在计算出口交货值时,要把外汇价格按交易时的汇率折成人民币计算。
日均产品产量:是以当月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量除以该月日历天数计算得到。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大连经济发展、产业规划和布局情况

1.3.1区域布局
2012年,新市区与渤、黄海组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62%,县 域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高于全市2、 13和3.7个百分点。 1.整合成立金州新区、普湾新区,拓展高新区、保税区、长兴岛 临港工业区、花园口经济区发展空间,辽宁沿生态科技创新城、高新区“一带多园”、旅顺绿色 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 3.普湾新区“十大园区”初步形成。 4.金州新区“十大产业园区”载体作用突出 5.保税区汽车物流城产业架构基本形成; 6.长兴岛世界级石化产业园区、花园口新材料和生物产业基地、 瓦房店风电产业基地、庄河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建设加快。
2007年 2009年 2010年
实现突破 5000亿 实现突破 3000亿 实现突破 6000亿
2011年
GDP稳步增长,增长率如下:
33%
20%
34%
100%
过去5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 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9%;固定资 产投资年均增长24.8%。
1.2.2地区生产总值 2011年十五副省级城市主要经济指标
2.1.5装备制造业
发展情况:
——2012年上半年在大连湾临海装备 制造业聚集区,共有27个装备制造业 项目开工建设。完成财政收入4亿2 千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850亿元, 居全省40多个沿海园区前列。 ——总投资35亿元的中国一重石化装 备基地已完成厂房基础,建成后将成 为我国最大的重型石化容器生产基地; 全球锻压行业龙头企业-德国米勒万家 顿二期工程也正在快速推进。
4141
702 51 106 126 228 573 379 173 640 104
19.4
23 16.6 35.2 21 25.9 25.8 53.9 31.2 22.2 40.4
国内生产总值:辽宁(1952年至2016年)

指标名称 单位 频率 来源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辽宁:GDP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41.38 52.85 56.9 59.37 72.04 78.69 105.64 136.69 158.14 75.86 74.06 76.08 87.21 103.15 112.61 93.35 86.89 113.78 136.82 148.6 153.96 171.98 185.14 198.51 203.99 203.77 229.2 244.96 281 288.61 315.07 364.02 438.17 518.59 605.33 719.12 881.02 1003.81 1062.74 1200.1 1472.95 2010.82 2461.78 2793.37 3157.69 3582.46 3881.73 4171.69 4669.06 5033.08 5458.22 6002.54 6672 7860.85 9214.21 11023.49 13668.6 15212.49 18457.27 22226.7 24846.43 27213.22 28626.6 28669.02 22037.88 辽宁:GDP:第一 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12 12.3 14 14.6 16.6 16 16.2 18.4 14.73 14.8 15.8 16.8 18 20.2 22.6 22.6 23.5 22.1 28.5 26.3 24.5 31.4 33.1 36 34.7 34.33 32.4 40.7 46.05 49.13 54.67 72.24 80.4 74.9 92.85 109.52 141.92 141.86 168.57 180.82 194.58 260.8 319 392.2 469.08 474.4 531.5 522.63 497.15 552.99 605.51 665.64 769.9 882.4 976.37 1133.4 1302 1414.9 1631.1 1915.57 2155.82 2321.63 2285.8 2384 2173.04 辽宁:GDP:第二 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20 26.14 29.33 32.18 39.47 46.62 70.82 95.21 119.36 41.6 41.02 42.05 50.5 62.6 69.47 51.65 45.05 70.07 85.31 97.57 103.55 113.6 123.79 132.69 140.28 138.74 162.9 163.36 192.33 187.54 199.71 219.66 268.2 328.11 357.83 416.99 492.49 545.06 540.84 590.1 741.9 1039.3 1259.1 1390 1586.89 1743.9 1855.2 1985.14 2258.09 2442.47 2718.52 3242.06 3278.88 3953.3 4729.5 5853.1 7512.11 7906.3 9976.8 12152.15 13230.49 14269.46 14384.6 13041.97 8504.84 辽宁:GDP:第二 产业:工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18.13 22.77 25.94 29.4 35 42.39 64.38 89.41 112.04 38.97 39.9 40.17 47.44 59.75 66.9 49.66 43.13 67.25 81.66 91.81 97.25 106.89 115.74 123.08 130.99 130.92 155.2 157.96 182.68 174.04 185.58 202.2 243.3 299.21 326.04 375.64 444.37 492.59 482.9 526.81 661.19 920.6 1109.8 1233.4 1379.1 1567.6 1664.1 1795.7 2114.9 2190.12 2331.95 2556.82 2680.41 3489.58 4175.33 5199.89 6735.74 6925.63 8789.27 10696.54 11605.07 12510.27 12656.8 11270.82 辽宁:GDP:第二 产业:建筑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1.87 3.37 3.39 2.78 4.47 4.23 6.44 5.8 7.35 2.63 1.12 1.88 3.06 2.85 2.57 1.99 1.92 2.82 3.65 5.76 6.3 6.71 8.05 9.61 9.29 7.82 7.7 8.4 9.65 13.5 14.13 17.46 24.9 28.9 31.79 41.35 48.12 52.47 57.94 63.29 80.71 118.8 149.2 156.6 158.6 176.3 191.2 205.8 229.5 250.43 277.9 342.07 381.22 463.7 554.17 653.21 776.37 980.71 1187.55 1455.61 1625.42 1759.19 1875.7 1881.3 辽宁:GDP:第三 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9.38 14.41 13.57 12.59 15.97 16.07 18.62 23.08 24.05 19.46 17.24 17.23 18.71 20.35 20.54 19.1 18.34 21.61 23.01 24.73 25.91 26.98 28.25 29.82 29.01 30.7 33.9 37.9 42.62 51.94 60.69 72.12 89.57 115.58 154.65 192.61 246.61 316.89 353.33 429.18 536.47 710.8 883.8 1011.2 1270.84 1364.2 1495.1 1706.96 1891.04 2115.37 2377.56 2652.35 2823.87 3173.3 3545.28 4036.99 4647.46 5891.3 6849.4 8158.98 9460.12 10486.56 11956.2 13243.02 11360 辽宁:人均GDP 元/人 年 国家统计局 218 266 272 272 319 335 437 553 625 299 292 293 324 372 397 323 295 378 447 478 489 538 572 607 619 612 680 717 811 823 884 1012 1203 1413 1633 1917 2285 2574 2698 3027 3693 5015 6103 6880 7730 8725 9415 10086.29 11226.4 12040.86 13000 14270 15835 19074 21914 25729 31739 35149 42355 50760 56649 61996.17 65201.18 65354.41 50314 辽宁:国内生产总 值构成:第一产业 % 年 国家统计局 29 23.3 辽宁:国内生产总 值构成:第二产业 % 年 国家统计局 48.3 49.5 辽宁:国内生产总 值构成:第三产业 % 年 国家统计局 22.7 27.2 辽宁:GDP:第三 产业: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辽宁:GDP:第三 产业:批发和零售 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辽宁:GDP:第三 产业:住宿和餐饮 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辽宁:GDP:第三 产业:金融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辽宁:GDP:第三 产业:房地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辽宁:GDP:第三 产业:其他第三产 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辽宁省42部门投入产出表

352389 35232 90145 14627 111546 871 10092 689 9927 3927 17767 7077 0 11574250 934703 538394 725280 1701179 3899556 15473806
48673 9066 22763 2871 8781 213 58 398 892 248 4766 2033 0 1736133 254254 38185 89652 285203 667295 2403427
食品制造及 烟草加工业 06 6146438 74391 385 33 5049 3680763 6000 13806 8553 149588 21107 239846 49099 3844 41748 18930 15575 6955 5290 2957 2921 0 128830 3281 9610 2325 261470 3100 18068
金属冶炼及 压延加工业 14 103 592308 4894 5534774 20994 631 4005 17367 43435 27089 1280526 440022 311761 10203541 388447 585798 68653 131198 7417 47168 58811 740939 1143302 44131 14460 9414 704427 2215 9810
辽宁2007年投入产出表
(按当年生产者价格计算) 单位:万元 产出 代 码 投入 代码 农林牧渔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工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中 间 投 入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废品废料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农林牧渔业 煤炭开采 和洗选业 02 38377 70785 0 413 1383 0 673 4458 10505 5133 30668 39160 8979 87959 43924 145529 18319 37139 6335 7692 3674 0 119558 111 1350 2917 68799 497 2076
2015年庄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庄河市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01月21日共701次浏览暂无评论「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12月29日在庄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孙宏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以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政府工作回顾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0亿元,公共财政收入3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8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7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69元。
2014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和要素集聚能力明显提升丹大高铁及庄河交通枢纽加快建设。
高铁动迁安置基本结束,预计明年9月建成通车,庄河将由此融入大连、丹东一小时经济圈,为要素快速流动和集聚创造了条件。
积极争取铁路部门与省市支持,全面启动丹大高铁庄河交通枢纽南、北站场及城北商业物流区建设,积极推进庄岫铁路向庄河港及海城连接,进一步扩展庄河的经济腹地,黄渤海大物流通道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二)全力推进产业区功能提升和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产业升级和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兴产业经济区集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区港城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充分显现,成为庄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引擎。
经济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完工。
有15家企业开工建设、3家投产。
家具制造、机械加工等一批存量企业搬迁入园、技改扩建,形成了转型升级的新格局。
以中船重工海上风电装备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等项目签约落地,成为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增长点。
海洋产业经济区产业定位进一步明晰。
立足于庄河电厂可利用资源和东三镇引水工程,全力打造庄河水产及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着力实现传统产业集聚升级。
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大连海青水产深加工等7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5.5亿元。
获得国家交通部LNG [2] 专业码头布局。
国家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模拟试卷2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模拟试卷2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5.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每题所给出的图、表或一段文字均有5个问题要你回答。
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下列题。
2015年,某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48.12亿元,比上年净增加23.69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5%,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335.24亿元,外商经济增加值11.84亿元.港澳台经济增加值1.04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2010年)增长104.3%、:162.9%和147.4%。
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之比由上年的9.5:57.7:32.8调整为9.4:57.9:32.7。
与“十一五”末相比,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了3.9和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7.4个百分点。
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占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为47.3%。
比“十一五”末提高7.8个百分点。
1.2011—2015年,该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量大于2005—2010年平均值的年份有( )个。
A.2B.3C.4D.5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条形图可知,2005——2010年该市增加值平均增长量为=21亿元,简单估算2011——2015年的增长量,均符合题意,答案选D。
知识模块:资料分析2.2015年,该市外商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A.1%B.2%C.4%D.7%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文字材料第一段,该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亿元,外商经济增加值为11.84亿元,则所求为11.84÷≈2%,符合题意的是B项。
知识模块:资料分析3.与2010年相比.2014年该市非公有制经济中第三产业比重:A.上升了3.4个百分点B.上升了3.6个百分点C.下降了3.4个百分点D.下降了3.6个百分点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文字材料第二段可知,2014年非公有制经济中,第三产业占比为32.8%.2015年为32.7%,2014年比2015年高0.1个百分点,2015年比2010年下降3.5个百分点.则2014年比2010年下降了3.5—0.1=3.4个百分点,选C。
2015年上半年重点工业项目指标统计表1

51.370.73
19
君恒皮革
皮革制品
91420
48135
11.581.410.04
12.798.290.26
486.170.63
247.174.9
20
君威皮革
牛皮制品
78641
43094
28.782.313.37
41.802.904.51
1.068.430.92
897.082.71
19.563.765.29
730.190.45
583.748.68
51
常翔皮革
皮革加工
14722
0
12.294.152.81
0
153.676.91
0
52
翔宇皮革
皮革加工
110792
0
6.587.918.71
0
82.348.98
0
53
广庆皮具
皮革加工
9308
0
2.469.806.94
0
12.349.04
52.008.021.57
1.844.943.62
1.213.189.7
9
福旺皮革皮件
手套制品
26800
0
3.484.719.59
0
17.423.6
0
10
福兴制革
牛皮加工
147240
226437
8.568.912.76
20.622.360.75
475.919.91
0
11
恒源通毛皮
毛皮服装
6834
7680
5690.26
22.144.46
48
我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区域布局更加协调,全行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产品品种不断推陈出新,产品花色更加丰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作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食品工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而且在服务三农、扩大就业、出口创汇等方面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当前我国食品工业的经济运行情况(一)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规模以上25462家食品企业统计,今年1—11月全国食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150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同比增长23.2%;食品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3.5%。
全行业实现利税3640亿元,占全国工业利税总额的13.2%,增长22.0%;其中实现利润1390亿元,增长29.6%。
行业亏损面18.8%,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达到近几年的最好水平。
从业人员475万人,增长7.8%。
(二)主要食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今年1-11月份,我国食品工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快速增长,其中小麦粉4500万吨、食用植物油1705万吨、鲜冷藏冻肉975万吨、乳制品1328万吨、啤酒3420万吨、软饮料396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9.5%、18%、31.5%、24%、13.5%和22%。
食品工业的产品结构趋于优化,有效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
精深加工食品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如液体乳产量占到了乳制品总量85%以上,软饮料制造业打破过去一直以碳酸饮料为主的局面,形成了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等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三)产品质量明显改善,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高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各项规章制度的出台和实施,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生产条件和经营环境更加符合食品安全和卫生要求,产品质量稳中有升,各类产品抽检合格率均呈上升趋势,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