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消毒湿巾杀菌效果试验观察_邱静
清清爽牌湿巾的杀菌效果

( . hn a g X nh o u d ei m .& E p o t . S ey n 1 0 1 1 S ey n i u y eMe .D v e p z cI x .C .Ld , h n a g l0 2 ;
金 黄 色 葡 萄球 菌 、 大肠 埃 希 茵和 白假 丝 酵 母 茵 作 用 2mi, 茵 率 分别 达 到 9 .8 、97 % 和 9 .0 。模 拟 n杀 99 % 9 .6 92%
现 场 试 验 , 清爽 牌 湿 巾对 手 自然 茵 杀 茵 率 达 到 9 .9 , 到 了显 著 地 杀 菌 消毒 效 果 。 清 99 % 起
2 V c t l Tc .Sh , h n a g P am.U i ,S ey n 0 6 . oa ’ & eh c . S ey n h r n. h n a g 10 2 ) 1
Ab ta t G r c a e c c f i q gh a g B a d( Q )w t i u a e c dw t c r e u ni t eg r sr c emi d l f a y n i s u n rn Q S e t sew s t t i ar r at a v e i i oQ g n s d ee h i q ti —
关 键 词 湿 巾 ; 体 定 量 杀 茵试 验 ; 黄 色 葡 萄球 茵 ; 肠埃 希 茵 ; 栽 金 大 白假 丝 酵母 茵
中图 分 类 号
Q l 85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7 2 ( 0 1 0 0 9 O 0 5— 0 1 2 1 ) 2— 0 9一 2
卓氏消毒湿巾消毒效果监测方法探讨

卓氏消毒湿巾消毒效果监测方法探讨消毒湿巾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消毒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家庭、办公等场所。
为保证消毒湿巾的消毒效果,需要对其进行监测。
本文将探讨卓氏消毒湿巾的消毒效果监测方法。
1.主要成分检测法卓氏消毒湿巾的主要成分包括消毒剂、助溶剂、残留盐和配方添加剂等。
通过检测主要成分的含量,可以初步判断消毒湿巾的消毒效果。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等。
2.微生物测定法消毒湿巾的主要功能是杀灭细菌和病毒。
通过检测消毒湿巾上的细菌和病毒的数量,可以直接评估其消毒效果。
常用的微生物测定法包括菌落计数法、PCR法和流式细胞术等。
菌落计数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通过培养细菌和病毒,然后计算菌落或细胞的数量,来判断消毒湿巾的杀菌效果。
3.消毒指标测定法消毒指标是衡量消毒湿巾消毒效果的重要指标,包括细菌杀灭率、病毒灭活率和真菌抑制率等。
通过测定这些指标,可以客观评估消毒湿巾的消毒效果。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摩擦法、渗透法和残存法等。
4.实际应用监测法消毒湿巾的实际应用管理也是监测消毒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消毒湿巾在使用中的效果。
观察消毒湿巾是否湿润、具有刺激性气味等,以及用户对消毒湿巾的满意度和使用体验等。
卓氏消毒湿巾的消毒效果监测方法包括主要成分检测法、微生物测定法、消毒指标测定法和实际应用监测法等。
通过综合使用这些方法,可以全面评估卓氏消毒湿巾的消毒效果,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可靠的产品。
卓氏消毒湿巾消毒效果监测方法探讨

卓氏消毒湿巾消毒效果监测方法探讨
消毒湿巾是一种常用的卫生用品,具有很强的杀菌消毒效果。
为了确保消毒湿巾的消
毒效果,需要进行监测。
本文将探讨卓氏消毒湿巾消毒效果监测方法。
我们需要明确消毒湿巾的消毒目标。
消毒湿巾的主要目标是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
避免交叉感染。
监测方法应能准确评估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灭菌率。
对于细菌的监测,可以采用菌落计数法。
将消毒湿巾样品分别涂抹在含有营养物质的
琼脂平板上,并进行培养。
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菌落的形成情况,并进行计数。
通过比
较消毒前后的细菌菌落数,可以评估消毒效果。
对于病毒的监测,可以采用PCR法。
从消毒湿巾样品中提取病毒的核酸。
然后,利用
特定引物和酶的作用,对病毒核酸进行扩增和检测。
通过比较消毒前后的病毒核酸扩增情况,可以评估消毒效果。
还可以采用生物指标监测方法。
生物指标是指对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敏感性,当消毒效
果达到一定标准时,这种微生物应被完全杀死。
生物指标通常是一种易于培养和检测的微
生物,如大肠杆菌。
将消毒湿巾样品与生物指标接触一定时间后,进行培养和检测。
通过
检测生物指标的存活情况,可以评估消毒湿巾的消毒效果。
卓氏消毒湿巾的消毒效果监测方法可以采用菌落计数法、PCR法、涂抹法和生物指标
监测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的组合应用,可以对消毒湿巾的消毒效果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确保其高效杀菌消毒的能力。
消毒湿巾杀灭微生物指标

消毒湿巾杀灭微生物指标
消毒湿巾的杀灭微生物指标主要参照T/WSJD 001-2019《载体消毒剂卫生要求》中的产品灭杀微生物指标要求。
具体的杀灭微生物指标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消毒湿巾品牌和类型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消毒湿巾应能够杀灭大部分常见的细菌和病毒,包括但不限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
请注意,对于特定的微生物,消毒湿巾的杀灭率应达到一定的标准。
例如,根据相关标准,卫生湿巾应能够杀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且杀灭率应达到90%以上。
如果消毒湿巾标明对真菌有杀菌作用,那么应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也应达到90%以上。
对于其他微生物,如果消毒湿巾标明对其有杀灭作用,那么相应的微生物杀灭率也应达到90%以上。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消毒湿巾并不能代替专业的医疗处理。
对于某些特定的感染,如破伤风、炭疽病等,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而不是仅仅依赖消毒湿巾。
总之,选择和使用消毒湿巾时,应仔细查看产品说明,了解其杀灭微生物的指标,以确保其有效性。
同时,也应注意不要过度依赖消毒湿巾,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全面的卫生措施,预防感染。
卓氏消毒湿巾消毒效果监测方法探讨

卓氏消毒湿巾消毒效果监测方法探讨一、卓氏消毒湿巾的制作原理及主要成分卓氏消毒湿巾是一种非织造布材料,由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混合物质构成。
它的主要成分为四种:水杨酸、氯甲酸、对苯二酚和乙醇。
其中,水杨酸和氯甲酸为消毒剂,对苯二酚和乙醇则为防腐剂和抗氧化剂。
卓氏消毒湿巾的制作原理是将上述成分混合后,通过激光切割形成多个大小不一的消毒湿巾,然后将消毒湿巾浸泡于甘油水溶液中,使湿巾充分吸收甘油,并增强其保湿效果。
最后,将消毒湿巾放入密封袋中,运用无菌技术制成。
二、消毒效果评价标准卓氏消毒湿巾的消毒效果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杀菌率、清洁度和残留度三个方面。
1、杀菌率卓氏消毒湿巾的主要功效为杀菌,因此杀菌率是评价其消毒效果的重要指标。
目前,通常采用细菌杀灭试验来评估消毒湿巾的杀菌率。
试验中,将常见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接种在不同类型的消毒湿巾上,然后通过设定不同浸泡时间和温度,来检测湿巾对细菌的杀灭作用。
根据所杀灭菌的总数与最初接种菌的数量之比计算杀菌率。
2、清洁度卓氏消毒湿巾不仅具有消毒作用,还可以用于表面清洁。
因此,清洁度也是其消毒效果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通常通过使用高灰度白色毛绒、窄宽带和红色水墨笔来评估消毒湿巾的清洁效果。
试验方法是将窄宽带和红色水墨笔在毛绒上污染,然后将湿巾用于清洁污染区域,最后通过检测毛绒的灰度、痕迹清洁度等指标来评估清洁效果。
3、残留度卓氏消毒湿巾的主要成分为有机化合物,而有机化合物的残留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评估消毒湿巾的残留要求非常严格。
通常通过检测有机化合物的残留量来评估湿巾的残留度。
检测方法一般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消毒湿巾的消毒效果检测可以通过载体繁殖法(carrier test)或模拟使用法(simulated use test)进行。
1、载体繁殖法载体繁殖法主要是将细菌等微生物接种在载体上,如玻璃、钢板等,然后浸泡在消毒液或消毒纸巾里,通过试验后检测细菌数量的增长或降低,来判断消毒的效果如何。
消毒湿巾对多重耐药菌病房高频接触表面消毒效果研究

消毒湿巾对多重耐药菌病房高频接触表面消毒效果研究作者:刘晖朱雪慧陈焕红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8年第16期【摘要】目的:探讨消毒湿巾对多重耐药菌高频接触表面消毒的效果、消毒执行情况依从性、患者对消毒产品的满意度,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房高频接触表面消毒方法和消毒频次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本院内二科、外二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房的床头柜、患者右侧床栏、门把手、呼叫器四种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实验组采用消毒湿巾在单日上午8时擦拭消毒,对照组采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在双日上午8时擦拭消毒,16时均由保洁员进行擦拭消毒,分别在擦拭消毒后2、4、6、7、8 h对四种物体表面进行微生物采样及细菌培养,每种物体表面各取50份标本,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在五个时刻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比较保洁员使用两种消毒产品消毒执行的依从性,患者对两种消毒产品的满意度。
结果:两组消毒产品在消毒后2、4 h 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消毒后6、7、8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消毒湿巾;含氯消毒剂;高频接触表面消毒;多重耐药菌;依从性Disinfection Effect of Disinfectant Wet Towel on High Frequency Contact Surface of Multidrug Resistant/LIU Hui,ZHU Xuehui,CHEN Huanho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8,15(16):-143【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sinfection wet wipes on high frequency contact surface disinfec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compliance of disinfection implementation,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disinfection products, and provide basis for disinfection method and frequency of high frequency contact surface of 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ward.Method:Four kinds of high frequency contact surfaces in the hospital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on the right bed bar,door handle and call device were selected.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wiped and sterilize at 8 a.m.on the single day.The control group wiped and sterilize with 500 mg/L chlorine containing disinfectant at 8 a.m. and 16 p.m.The cleaning workers were cleaned and sterilized by the cleaning staff.The surface of the four objects was sampled and cultur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2,4,6,7 and 8 h after wiping and sterilizing.50 samples were taken on the surface of each 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t five time,the rate of qualified bacteria culture was compared with the two disinfectants used by the cleaning pliance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wo kinds of disinfection products.Resul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qualified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2 and 4 hours after disinfection(P>0.05),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6,7 and 8 hours after disinfection(P【Key words】 Gamma disinfectant wipes; Chlorine disinfectant; High frequency contact surface;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ComplianceFirst-author’s address:Jun’an Hospital of Shunde,Foshan 528329,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16.042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有效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和难点,而做好高频接触表面的清洁消毒,可阻断多重耐药菌的传播[1]。
观察三种消毒方法对医院物体表面消毒效果

观察三种消毒方法对医院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一次性季铵盐卫生湿巾、含氯消毒剂、75%乙醇应用于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的临床效果。
方法使用一次性季铵盐卫生湿巾和含氯消毒剂、75%乙醇对医院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于消毒后 3 min、4 h、6 h 进行细菌学采样,检测合格情况,评价3种消毒方法的操作依从性。
结果 3组消毒方法在消毒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消毒剂组与乙醇组比较,湿巾组的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一次性季铵盐卫生湿巾消毒效果良好,并可提高操作依从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方法。
【关键词】:表面消毒;重症监护病房;双链季铵盐;卫生湿巾医院环境表面是一个相关性感染潜在的重要途径,通过日常诊疗、康复生活中不断会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
因此,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对于控制医院相关性感染至关重要。
传统的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方法是使用抹布浸润含氯消毒剂或75%乙醇等消毒液进行擦拭,存在效果不稳定、操作繁琐并且有刺激性等缺点,需要探索更为高效、便捷的方法替代[1]。
本文观察比较了一次性季铵盐卫生湿巾、含氯消毒剂、75%乙醇应用于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一次性季铵盐卫生湿巾、500 mg/L含氯消毒剂和75%乙醇均为国内市售产品。
卫生湿巾有效成分为0.36~0.44%单双链复合季铵盐。
RODAC营养琼脂表面接触皿,直径55 mm,培养基高出平皿口1~2 mm,加入测试消毒剂的中和剂,由合肥康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制备。
1.2 方法1.2.1消毒效果评价 2019年1-7月某医院ICU和EICU进行现场试验。
消毒方法分为传统消毒法和一次性卫生湿巾消毒法。
传统消毒法为普通物体表面采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仪器屏幕和导线使用浸泡过 75%乙醇的纱布擦拭;湿巾组则采用一次性季铵盐卫生湿巾擦拭。
消毒湿巾对多重耐药菌病房高频接触表面消毒效果研究

消毒湿巾对多重耐药菌病房高频接触表面消毒效果研究目的:探討消毒湿巾对多重耐药菌高频接触表面消毒的效果、消毒执行情况依从性、患者对消毒产品的满意度,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病房高频接触表面消毒方法和消毒频次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本院内二科、外二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房的床头柜、患者右侧床栏、门把手、呼叫器四种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实验组采用消毒湿巾在单日上午8时擦拭消毒,对照组采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在双日上午8时擦拭消毒,16时均由保洁员进行擦拭消毒,分别在擦拭消毒后2、4、6、7、8 h对四种物体表面进行微生物采样及细菌培养,每种物体表面各取50份标本,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在五个时刻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比较保洁员使用两种消毒产品消毒执行的依从性,患者对两种消毒产品的满意度。
结果:两组消毒产品在消毒后2、4 h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消毒后6、7、8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保洁员使用实验组的产品消毒执行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实验组的产品接受程度高。
结论:消毒湿巾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房高频接触表面消毒效果好,保洁员依从性高,患者的满意度高。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有效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和难点,而做好高频接触表面的清洁消毒,可阻断多重耐药菌的传播[1]。
医务人员不仅仅通过与患者直接接触传播致病菌,还可以通过间接接触感染患者的物体表面传播给他人[2]。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对物体表面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而含氯消毒剂属于高水平消毒剂,不推荐采用高水平消毒剂对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常规消毒[3]。
美国、欧洲国家基本不选用含氯消毒剂,而广泛使用清洁、消毒一步完成的消毒湿巾对物体表面的消毒[4]。
伽玛消毒湿巾是由多种杀菌剂组合而成,每种杀菌剂协同作用以不同方式杀菌,确保无耐药性产生[5],可以快速持久杀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1 广东省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19002;2 鞍山市千山区卫生防疫站作者简介:邱静(1963-),女,辽宁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消毒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1001 0580(2003)11 1345 02 中图分类号:R187+ 2 文献标识码:B实验研究多功能消毒湿巾杀菌效果试验观察邱静1,张静涛1,苏丽2近年来,消毒湿巾已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但大多消毒湿巾作用单一,易色、质变,发霉,存放时间短,使用效果不稳定。
为此,我们对含有锦葵、金雀花、芦荟植物加防腐剂配制的复方氯已定消毒湿巾的稳定性及微生物的杀菌效果在实验室和模拟现场进行了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悬液的制备 用含1%(g/L)蛋白胨的0 03mol/L 磷酸盐缓冲液(PBS),将试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 T CC6538)、大肠埃希菌(AT CC8099)、白色念珠菌(A T CC10231)菌苔洗下,再用PBS 稀释成含菌量符合规定菌悬液浓度,分别吸100 l 滴于对照样片上,回收菌数为(3 104~9 104)cfu/片。
1 2 中和剂选择试验试验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 CC6538)。
试验设8组:(1)染菌样片+5ml PBS;(2)染菌样片+5ml 中和剂;(3)染菌对照片+5ml 中和剂;(4)样片+5ml 中和剂+染菌对照片;(5)染菌对照片+5ml P BS;(6)同批次PBS;(7)同批次中和剂;(8)同批次培养基试验结果,当第6,7、8组不长菌,第3、4、5组组间菌数相差不超过10%,第1组不长菌或菌数远少于第2组,第2组菌数超过100cfu/片时,为所选中和剂及其浓度适宜。
试验重复3次。
试验环境温度20~23 。
1 3 载体定量杀菌试验 取被试样片(2 0cm3 0cm)和对照样片(与试样同质材料,同等大小,但不含抗菌材料,且经灭菌处理)各4片,每个试验菌分2组置于2个灭菌平皿内。
取制备好的菌悬液,分别在每个被试样片和对照样片上滴加100 l 均匀涂布,开始计时,作用至预定时间,用无菌镊子分别将样片投入含5ml 选择好中和剂的试管内,中和作用10min 充分混匀,作适当稀释,取该液或其中2~3个稀释度,分别吸取0 5ml,(细菌置于37 培养48h,白色念珠菌置于32 培养72h)作活菌计数,试验重复3次,计算杀灭率。
1 4模拟现场消毒试验试验菌采用大肠杆菌(AT CC8099)、白色念珠菌(A T CC10231),将制备好的菌悬液吸取100 l,滴于标出染菌区内(5cm 5cm)并涂匀,待干燥后,用放置3个月内一张复方氯已定消毒湿巾擦拭数次,待作用2min 后用灭菌的棉签涂抹采样(横竖往返8次),投入含5ml 选择好中和剂的试管内,中和作用10min 充分混匀,作适当稀释,取该液或其中2~3个稀释度,分别吸取0 5ml,作活菌培养计数。
细菌置于37 培养48h,白色念珠菌置于32 培养72h,重复试验5次,计算杀灭率。
对照组以同时间、同质量、同材料的己灭菌不含天然植物复方氯已定消毒液巾加PBS 采样液中振荡80次,置于同条件下试验,作活菌培养计数。
对手的采样,将一只手用灭菌过的棉签涂抹采样,置于PBS 采样液中振荡80次,作活菌培养计数,视为消毒前。
另一只手用含植物提取精华复方氯已定消毒湿巾擦拭数次,待1min 后用灭菌过的棉签涂抹采样,放入含有相应中和剂PBS 采样液中振荡80次,作活菌培养计数,视为消毒后。
计算手上自然菌的杀灭率。
1 5 产品稳定性杀菌试验 将密封包装好的消毒湿巾放置室温19~30 ,自然留样放置,对6个月、一年、过期(18个月),观察有无气味、颜色、霉变等变化。
对留样产品分别取样,用GB15979 2002方法检测细菌、真菌、致病菌。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观察其杀菌效果。
试验过程同1 3方法。
2 结果2 1 中和剂试验结果 试验表明,染菌样片+5ml P BS 平均生长菌数为4cfu/片;染菌样片+5ml 中和剂为187cfu/片;染菌对照片+5ml 中和剂为44600cfu/片;样片+5ml 中和剂+染菌对照片为46400cfu/片;染菌对照片+5ml PBS 为36800cfu/片;同批次P BS 、中和剂,培养基没有细菌生长。
可见用含0 5%(g /L )卵磷子、0 3%(g /L )硫代硫酸钠、2%(ml/L )吐温-80的PBS 缓冲液中和含天然植物复方氯已定消毒湿巾,可达到合格中和剂要求。
2 2 载体定量杀菌结果 消毒湿巾放置3个月内杀菌试验结果表明,作用2min 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菌群分别为99 91%,99 98%;作用5min 杀灭率分别为99 93%和100%;杀灭白色念珠菌98 15%。
2 3 模拟现场消毒效果(表1) 对照组同时间、以同质量、同材料的已灭菌不含天然植物及复方氯已定消毒湿巾加PBS,活菌计数,擦拭桌面和手的消毒结果为87 65%,56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杀菌率有显著性差异(P <0 05)。
表1 放置3个月内的消毒湿巾对物表擦拭2min 、对手1min 消毒效果菌 种组别消毒前平均菌落数(cfu/cm 2)平均杀灭率(%)大肠埃希菌物表3 60 10496 50白色念珠菌物表4 20 10493 81手上自然菌手面消毒前(cfu/只)消毒后(cfu/只)1 78 1031 4 1099 38注:以上试验环境温度20~23 ,结果为5次试验平均值2 4 稳定性杀菌效果观察(表2) 该消毒湿巾放置室温19~30 ,自然留样放置6个月、1年、过期(18个月)产品,经观察无霉斑,气味、颜色等无异常变化,经检测,细菌48h 、真菌7d 培养无菌生长,未检出致病菌。
表2 消毒湿巾放置不同时间杀菌试验结果菌 种6个月1年18个月对照平均生长菌数(cfu/片)金黄色葡萄球菌99 8290 4384 433 40 104大肠菌群99 9392 8586 234 56 104白色念珠菌93 8084 6070 513 98 104注:试验温度20~23 ,阴性对照:稀释液PBS 、中和剂、培养基均无生长;结果为3次试验平均值3 讨论结果表明,该消毒湿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2min 杀灭率均>90 00%,有较好杀菌作用。
在室温放置6个月、杀菌作用无明显下降,放置1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2min 杀灭率均>90 00%,仍有杀菌作用。
从实验室和现场模拟杀菌试验观察,杀灭率均>90 00%。
该产品中氯已定是广谱消毒剂,能迅速吸附于细胞表面,破坏细胞膜,使胞桨成分渗漏,抑制细菌脱氢酶的活性。
经试验杀菌速度快、效果较稳定、无刺激性,含锦葵、金雀花、芦荟植物提取精华,使产品气味芳香宜人,手感舒适,擦拭性能好,除用于预防肠道传染病外,还可应用于皮肤伤口的消毒,适于旅行、餐具、家居等生活必备消毒。
对白色念珠菌杀菌作用随时间延长消毒效果增强,该消毒湿巾对其它菌的杀灭作用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
收稿日期:2003 07 02(蔡天德编辑 李溪莹校对)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卫生防疫站,225400作者简介:戴云山(1970-),男,江苏省泰兴市人,主管医师,学士,主要从事计划免疫与传染防制工作。
文章编号:1001 0580(2003)11 1346 01 中图分类号:R186+ 3 文献标识码:B基层公共卫生出血热纯化疫苗免疫安全性与免疫学效果评价戴云山,印军文2002年12月,我站与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进行了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V ero 细胞)的免疫安全性与免疫学效果临床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疫苗: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V ero 细胞)由长春百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所用毒株为SD 9805株和HB 9908株,经浓缩、灭活、纯化制成。
观察疫苗批号为20010502,有效期内使用。
(2)观察对象:本市常住人口,15~60岁健康男女志愿者,无出血热病史、出血热疫苗接种史及疫苗禁忌症。
签订知情同意书。
(3)免疫程序及接种要求:按0,14d 2针免疫程序接种。
每针于上臂三角肌内注射1 0ml 疫苗。
(4)反应观察: 期临床观察:20名志愿者上臂三角肌内注射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于接种后的即时,6,24和48h 详细观察全身、局部反应及异常反应情况。
并于第2针注射前询问首针注射后的时间内有无异常。
注射第2针时的观察要求同第1针,第14d 的情况采用电话询问或自动报告方式获得资料。
期临床观察:在 期临床观察人群接种安全性的基础上,开展 期临床副反应观察。
随机选择328名志愿者,由专人负责,对每个接种者于接种后3d 内逐个访问观察全身、局部反应及异常反应情况;其余700名志愿者接种该疫苗后由其主动反映接种反应情况并进行记录。
观察方法与判断标准参考文献 1 。
(5)免疫学效果观察:在有效接种详细观察接种反应的人群中,随机选择126名志愿者采集免前、全程免后3周时双份静脉血清进行荧光抗体及中和抗体检测。
荧光抗体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完成,阳性界值1 10;中和抗体测定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完成,阳性界值1 10。
结 果 (1)安全性: 期共有效接种并系统观察20名志愿者,平均年龄38 7岁。
其中男性18名,女性2名。
无全身反应发生;1人发生局部红肿反应(直径1 0cm),于第1针接种后24h 内出现,48h 即消退。
期共有效接种并系统观察328名志愿者,平均年龄28 5岁。
其中男性214人,女性114人。
全身反应均为弱反应,局部反应主要是轻度红肿以及局部疼痛与瘙痒。
系统观察与面上观察共计1028人,均无中强全身反应发生,也未发现异常反应、偶合反应和迟发反应。
328名接种者中有16人出现体温升高,其中男性8人,女性8人,体温最高为37 4 。
全身反应总发生率为4 87%,均为弱反应。
第1针后的全身反应发生率为2 13%,第2针后的全身反应发生率为2 74%,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2=0 28,P >0 05)。
共有7人发生局部反应,其中男性4人,女性3人。
反应主要以轻度红肿及局部疼痛为主,硬结直径最大为2 2cm,无中强反应发生,4人伴有接种部位瘙痒。
2针后局部反应总发生率为2 13%,第1针、2针接种后局部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0 14,P >0 05)。
(2)血清学效果: 荧光抗体检测:126名接种者免疫前HFRS 荧光抗体全部阴性,2针免疫后荧光抗体检测阳性121人,阳转率为96 03%。
中和抗体检测:81名接种者免疫前中和抗体全部阴性,2针免疫后抗 型、抗 型病毒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0 1%(73/81)、91 4%(74/81),抗 型、抗 型病毒中和抗体同时阳转率为8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