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高二生物导学案
高二生物学科导学案(学生版)

1.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A)唾液腺、垂体、肠腺(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C)睾丸、汗腺、皮脂腺(D)卵巢、胃腺、肝脏2.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②直接进入血液③激素的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④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起重要的调节作用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3.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
这些细胞位于垂体还是下丘脑中?()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脊髓4.两只小兔作以下处理:甲兔切除甲状腺,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
一段时间后,两只兔子的生长情况是()A、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生长发育停止B、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体温较低.心跳较慢C、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食欲旺盛,但身体消瘦D、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5.对婴幼儿大脑的发育有重要作用的激素是?()A:生长激素。
B:胰岛素。
C:性激素。
D:甲状腺激素6.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
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激素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体内缺乏__________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人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_____________所致。
这种生理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
(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
这是一种___________调节机制。
课后练习1.切除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A)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B)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C)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D)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2.下列激素中,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的是()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性激素C甲状腺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3.右图是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在寒冷的环境中,激素③的分泌增加,但与大脑皮层无关(B)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大,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C)切除甲状腺后,①和②的分泌会增加,但不促进代谢(D)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使①和②的分泌会增加4.摘除子宫的妇女()(A)不能排卵,第二性征正常(B)月经失调,第二性征不正常(C)正常排卵,第二性征正常(D)月经正常,第二性征正常5.右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图中不能反映出反馈调节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6.北京地区青蛙的生殖季节是4—6月,在一年中的其他一些月份,要促进卵的成熟和排放,可用人工方法,向已怀卵雌蛙腹腔内注射垂体悬浮液。
高二生物导学案

2.1.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规律。
2.在进行―活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时,感悟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3.能用遗传学的符号,写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代自交遗传图解。
二、课前预习: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现象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做亲本进行杂交,他发现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
这表明和是显性性状,和是隐性性状。
孟德尔又让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和。
2、实验数据统计及分析孟德尔首先对F2中出现的4种性状类型进行统计,发现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接近于:::。
接下来孟德尔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了。
即:粒形––圆粒:皱粒接近粒色––黄色:绿色接近Ⅱ.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则纯种绿色皱粒豌豆和纯种黄色圆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和,它们产生的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表现为。
孟德尔作出的解释是: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数量比例是。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种:分别是。
性状表现有种:,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
三、课堂展开1. F 1配子 ♀/♂:YR yR Yr yr = 1 :1 :1 :1【分析】F 2中有表现型 种,分别是 ,比例为 ; 基因型有 种,分别为,比例为 。
(1)双显性性状的个体(Y_R_)占总数的 。
(2)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即:纯合子)占总数的 。
(3)与F 1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
(4)与亲本性状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
2、思考:请大家用遗传学符号简单地写出F1代YyRr 自交的遗传图解四、课后小结。
高二生物 体液调节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个体自学 1.激素的发现: (1)沃泰默实验: 实验一: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二: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三: 若先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切断, 只留下血管, 再向小肠内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时, 结果胰腺仍能分泌胰液。 实验分析: 1 在 实 验 一 中 稀 盐 酸 刺 激 的 部 位 是 _____________ , 得 到 的 实 验 现 象 是 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 3 实验三中沃泰默把通向小肠的神经切断, 问题○ 发现胰腺仍然能够分泌胰液, 这一现象说明 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而当时沃泰默所做出的解释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 (2)斯他林、贝利斯实验: 5 通过分析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过程, 问题○ 能够排除胰腺分泌胰液是由于稀盐酸在起 作用吗?我们该如何补充完善上述实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激素调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腺素: 3.归纳由于激素失调造成的相关疾病: 侏儒症: 呆小症: 甲亢: 4.归纳各激素的化学本质:
生物导学案参考答案

生物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认识生物第一章奇妙的生物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二、预习检测(一)1、鹰、蝴蝶、鱼、虎、蘑菇、大树。
2、200多万、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菌。
(二)(1)新陈代谢(2)生长发育(3)繁殖(4)遗传和变异(5)应激性(三):1、有生命的物体教生物,如:小草、狗等。
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如:空气、水、石头、桌椅等。
2、属于植物的有②、○5、○9、○10、○13属于动物的有○1、○3、○6、○8、○12属于真菌的有○7属于细菌的有○11、○14属于病菌的有○4、○153、(1)鲸时常浮出水面呼吸、人体内部分废物随汗液排出、松鼠不断寻找食物这三幅图都说明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黑豆幼苗不断长大、说明生物能生长发育;亲猫养育后代、说明生物能产生新的一代,且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现象;含羞草受到刺激后会合拢叶片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
(2)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能够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不断地排除体内的废物;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由小长大;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通过繁殖产生新的一代;亲代与后代之间表现出既相似又有差异的特征,说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映。
(3)、是、有五:1、C 2、A 3、C 4、D 5、A 6、A 7、D8、朵朵葵花向太阳新陈代谢鸡鸭产卵,猫狗产仔生长发育小狗由小长大繁殖后代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遗传变异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应激性9、答:○1吸收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
○2它还能通过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第二节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二、预习检测1、问题假设计划2、方法步骤材料用具3、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4、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5、自然目的计划感官辅助工具感知考察描述6、器具材料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三、参考教师用书五、拓展练习1、B 2、C 3、D 4、判断正误试说明理由①✗也可能不一致②✓5、a 、影响菊花开放的生态因素是什么?b、菊花开放受日照长短影响c、查阅资料得知菊花开放时每天的光照时间和温度实验组:除光照时间不是资料得到的数据,其他条件均是当时的实际条件。
高中生物导学案

高中生物导学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高中生物导学案”展开,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具体包括:梳理生物学科的基本原理,如细胞理论、遗传与进化等;运用导学案这一工具,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在高中阶段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知识。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因此需要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需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如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遗传与变异、生态系统等;(2)运用导学案,学会整理、归纳和总结生物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3)通过实例分析,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问题解决能力;(4)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5)掌握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文献查阅、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2)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4)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时间管理、学习方法等;(5)鼓励学生参与生物学竞赛、科普活动等,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2)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其生态素养;(4)通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生物学知识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为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高级中学高二生物(选修)导学案

根、芽植物体。
(1)脱分化:是指让已经,经过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的过程。
(2)愈伤组织:外植体通过脱分化形成的处于未分化状态,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的一团无定形的薄壁细胞。
(3)再分化:处于脱分化状态的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就可以
3.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需要注意什么?
[尝试练习]
[知识归纳]
(2)根本原因:细胞内含有。
(3)植物体中细胞全能性不表达的原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从而构成植物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
(4)植物细胞全能性体现的条件
①前提条件:处于状态下。
②培养条件
营养物质:水、蔗糖、矿质元素、维生素等
激素:主要是、。
适合的环境条件:严格的环境,光照、适宜的温度和pH等。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氾水高级中学高二生物(选修)导学案(4)
主备人
陈军
课题§2.2植物细胞工程
完成日期
学习目标:1、描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2、简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生成梳理]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是指具有某种生物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
的潜能,也就是说,每个细胞都具有的特点。
出,形成完整的植株。
3.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操作流程:
。
4.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
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诱导其产生、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学生探疑]
1.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如果不进行脱分化处理,能否培养成完整的植物体?
高中生物导学教案

高中生物导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导学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2. 掌握生物学导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导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相关教材和导学活动设计;
2. 学生准备笔记本、课本和必要的学习工具;
3. 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参与导学活动。
教学步骤:
1. 导入:讲解导学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导学的重要性。
2. 导学活动一:分组讨论生物学中的某一主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资料和资讯进行独立探究。
3. 导学活动二:学生在组内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他们的发现和分析,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总结:让学生总结导学活动的收获和不足,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5.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1. 导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
2. 导学活动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3. 鼓励学生在导学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生物导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他们发展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本文由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整理提供:人类遗传病教学目的1.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A:知道)。
2.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A:知道)。
3遗传病的预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A:知道)。
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1.教学重点:(1)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遗传病的预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2.教学难点:(1) 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3.教学疑点: 怎样判断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教学方法四步导学法教学课时 1课时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人类遗传病和优生(一)人类遗传病概述1.概念:人类遗传病是通常指由于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分类⑴单基因遗传病①概念:指受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②分类:可分成和隐性遗传病。
前者又分为和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后者也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
⑵多基因遗传病①概念:指由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②特点: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
⑶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①概念:人的发生异常所引起的遗传病叫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②分类:分为病和性染色体病。
(二)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三)遗传病的预防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1.优生的措施⑴禁止近亲结婚。
原因是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
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⑵进行遗传咨询。
⑶提倡“适龄生育”。
女子最适于生育的年龄一般是24岁到29岁。
⑷产前诊断。
常用的方法有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绒毛细胞检查、基因诊断等。
合作探究1.先天性疾病是否都是遗传病?2.人类遗传病类型及遗传特征?3.如何判断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4.如何解决两种病的患病概率问题?质疑讲析1.先天性疾病是否都是遗传病?答: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后天的疾病不一定不能遗传。
所谓先天性疾病是指出生前即已形成的畸形或疾病。
当一种畸形或疾病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而且在胎儿出生前,染色体畸变或致病基因就已表达或形成,这种先天性疾病当然是遗传病,例如先天愚型、并指、白化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2.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 (1)细胞中的水
(3)细胞中的水
(4)细胞中的无机盐
【拓展延伸】细胞中水的产生与利用
第 1 页 共 24 页
【正误判断】 (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组成上具有统一性,因此地壳中的元素在生物体内都能找到 (2)Ca、Mg、Fe、Mn、Cu 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 (3)细胞中的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所替代 (4)晒干的种子细胞内不含有水分,导致细胞代谢停止,有利于种子长时间储存 (5)在沙漠植物仙人掌的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6)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6)Mg 参与构成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
【基础回顾】 1.细胞中的糖类
活动二 认识糖类与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2.细胞中的脂质
3.糖类和脂质的比较
比较项目
糖类
脂质
元素 组成
C、H、O
主要是 C、H、O,有的含 N、P
种类
单糖、二糖、多糖等
脂肪、磷脂、固醇等
合成 部位
淀粉:叶绿体 纤维素:高尔基体 糖原:主要是肝脏、肌肉
主要是 内质网
①生物体的储能物质,如 脂肪 ;
【典例分析】 1.下图 1 表示某油料植物的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将种子置 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 的干重,结果如图 2 所示:
(1)据图 1 可知,种子成熟过程中有机物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质的变化
种子类型
非油料作物
油料作物
变化
种子(如小麦)
种子(如大豆)
种子形成时 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
糖类→脂肪
种子萌发时 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 脂肪→甘油、脂肪酸→糖类
第 1 讲 细胞中元素与化合物
【考纲要求】 1.细胞中主要化学元素的种类及重要重要 A 3.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B 5.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B
2.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A 4.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A 6.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B
活动一 【基础回顾】 1.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细胞的元素
认识细胞中的元素、化合物和无机物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2)为了观察种子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
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3)图 2 中在 7 d 之前,导致萌发种子初期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填“C”“N”
或“O”)。7~10 d 干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 11 d 后,如果要使萌发
【正误判断】 (1)具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都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中含有几个肽键就称为几肽 (3)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种类决定蛋白质的功能 (4)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会发生变化 (5)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6)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第 3 页 共 24 页
活动三 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有关计算 【基础回顾】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蛋白质的合成及其结构层次 (1)二肽的形成过程
①过程 a:脱水缩合 ,物质 b:二肽 ,结构 c:肽键 。 ②H2O 中 H 来源于 氨基和羧基 ;O 来源于 羧基 。 (2)蛋白质的结构层次:氨基酸 多肽 1)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由 n 个氨基酸分别形成 1 条链状多肽或 m 条链 状多肽时:
形成肽链数 形成肽键数 脱去水分子数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1
n-1
n-1
na-18(n-1)
m
n-m
n-m
na-18(n-m)
注意:①如肽链上出现一个二硫键(—S—S—)时,要再减去 2(两个氢原子),若无特
①主要的能源物质;②构成
区
②构成细胞膜及多种细胞器膜
生理 细胞结构,如糖被、细胞壁;
别
的重要成分,如磷脂;
作用 ③核酸的组成成分,如核
③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如性激
糖、脱氧核糖
素
相同
质量 物质 分解
耗 O2少,产 H2O 少,释放 耗 O2多,产 H2O 多,释放能量
能量少
多
情况
联系
第 2 页 共 24 页
殊说明,不考虑二硫键。
②若为环状多肽,则可将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公式 na-18(n-m)中的肽链数(m)视为
零,再进行相关计算。
(2)利用原子守恒法计算肽链中的原子数:在一个氨基酸中,若不考虑 R 基,则含有 2 个 碳原子、2 个氧原子、4 个氢原子和 1 个氮原子。在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时,要失去部分氢、 氧原子,但是碳原子、氮原子的数目不会减少。其相关数量关系如下:
【正误判断】 (1)乳糖的水解产物是半乳糖,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2)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分子,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现砖红色 (3)不是具有细胞壁细胞的组成成分都含有纤维素 (4)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5)人体大脑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直接氧化分解 (6)细胞中的糖类不与其他分子结合,脂肪酸和磷脂含有的元素相同
【典例分析】 1.下面是三种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下列有关三种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三种化合物可以用一个结构通式表示 B.三种化合物的共同点之一是都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 C.三种化合物都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三种化合物两两结合形成的物质的游离氨基数相同
第 4 页 共 24 页
【基础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