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一导学案

合集下载

生物选修1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导学案(高三复习).docx

生物选修1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导学案(高三复习).docx

课题:生物选修1专题1基因工程导学案I 编写人: 审核组长: 审核主任:I 温馨寄语: I 【学习目标】11.对科学实验设计进行严谨分析,体验发现生长索的过程、领会其中的科学方法 |2.说出胚芽鞘的生长索的产生部位、运输部位、作用部位 13.槪述植物生长索的产生、运输方式和分布;植物激索的槪念 |4.概述植物生长索的生理作用,通过实例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5. 了解生长累及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6.尝试设讣实验探索生长索类似物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

|7.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8.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I 【知识梳理】|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结论1、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_______C2、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 _______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可以透过琼脂片向下传递。

结论:胚芽鞘弯曲的原因是|拜尔结论: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造 成胚芽鞘弯曲的化学物质是厂产生生长素部位:自变量①与②结果达尔文③与④詹森n …U③F f ①感光部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胚芽鞘生长索作用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弯曲牛长部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长素的成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丄光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因:生长素分布:________________ —►结果:生长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向光弯曲生长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激素的概念: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位运输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位, 并且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物,统称为植物激素。

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册学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册学案

选修一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第60学案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复习目标】1.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2.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知识扫描】1.果酒制作的原理(1)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该过程用到的微生物是.它的代谢类型是,与异化作用有关的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4)现在工厂化生产果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果醋的制作原理(1)果酒进一步发酵能获得果醋,酒变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 (2)果醋发酵时将温度控制在℃,原因是- (3)醋酸菌与酵母菌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3.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1)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_________ 消毒。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导学案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习目标:1、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2、设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

3、尝试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4、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发酵需要的条件。

学习重难点:1、说明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2、果酒和果醋制作中发酵需要的条件自主学习:一、果酒制作的原理1、酵母菌的生物学特征⑴属于生物。

⑵新陈代谢类型:异氧兼性厌氧型。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反应式为:。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反应式为:。

⑶繁殖方式:酵母菌可以通过出芽进行无性生殖,也可以通过形成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但多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即在环境条件适合时,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芽,逐渐长到成熟大小后与母体分离。

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菌会形成孢子(一般是四个),进入休眠状态,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

3、果酒制作时需控制温度在。

4、红色葡萄果酒的颜色成因:在发酵过程中,随着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一、果醋制作的原理1、醋酸菌的生物学特性⑴属于生物。

⑵新陈代谢类型:异氧需氧型。

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膜。

好氧细菌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

⑶繁殖方式:二分裂细菌没有核膜,只有一个大型的环状DNA分子,细菌细胞分裂时,DNA分子附着在细胞膜上并复制为二,然后随着细胞膜的延长,复制而成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开;同时,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向内生长,形成隔膜,将细胞质分成两半,形成两个子细胞,这个过程就被称为细菌的二分裂。

2、果醋制作的原理⑴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

⑵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再变为。

反应式为:。

3、果醋制作时需控制的条件⑴环境条件:充足。

⑵温度: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4、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溶液内部能形成菌膜吗?三、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挑选葡萄→冲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酒果醋四、发酵装置的设计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示意图1、设计思路⑴因为果酒制作初期需要氧,果醋整个制作过程都需氧,所以需要带开关的充气口,以调控对气体的需求。

(共16套)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套)导学案汇总

(共16套)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套)导学案汇总

(共16套)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套)导学案汇总专题1课题1 果酒和果醋和制作【补充知识】发酵1、概念: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细胞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繁殖或积累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2、类型:(1)根据是否需要氧气分为:和。

(2)根据产生的产物可分为:、、等。

一、基础知识(一)果酒制作的原理1.菌种是,属于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有氧时,进行,大量繁殖,反应式为;无氧时,能进行,反应式为。

2.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左右,且为有氧条件;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缺氧酸性条件。

(原因:)3.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附着于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也可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4.葡萄酒呈深红色的原因:(二)果醋制作的原理1.菌种是,属于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

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

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2.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分解成,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变为,再将乙醛变为,反应简式为。

3.醋酸菌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

4.菌种来源:到或购买,或从中分离醋酸菌。

二、实验设计1、流程图葡萄→→→发酵→发酵↓↓2、制作实例实验材料葡萄、榨汁机、纱布、醋酸菌(或醋曲)、发酵瓶(如右图)、气泵、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等。

实验步骤1.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

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取葡萄500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3.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

(注意。

)4.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

(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用500mL的__________替代。

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_____。

)5.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________℃)下发酵。

6.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多,因此需要及时______,以防止发酵瓶爆裂。

(如果是简易发酵装置,每天______瓶盖2~4次。

生物选修一第四章导学案1

生物选修一第四章导学案1

生物选修一第四章导学案1课时:主编人:王富娇审核人:赵长敏审批人:刘伟日期班组:姓名:组评:师评:学习目标:1、尝试从血液中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2、了解色谱法、电泳法等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原理学习重、难点:1、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2、样品的预处理;色谱柱填料的处理和色谱柱的装填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预习不看不讲& 基础知识梳理(系统形象化)知识回顾:血液由和组成,其中红细胞最多。

红细胞具有的特点。

红细胞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其作用是,血红蛋白有个肽链组成,包括,其中每条肽链环绕一个,磁基团可携带。

血红蛋白因含有呈现红色。

思考1:你认为鸟类血液和哺乳动物血液中,最好哪种血液来提取血红蛋白?为什么?思考2:与其它真核细胞相比,红细胞有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对你进行蛋白质的分离有什么意义?基础知识一、实验原理蛋白质的物化理性质:形状、大小、电荷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亲和力等千差万别,由此提取和分离各种蛋白质。

2、实验步骤可分为四大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

1、样品处理(1)红细胞的洗涤①目的:去除杂质蛋白②方法:低速短时间离心(速度越高和时间越长会使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等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然后用胶头吸管吸出上层透明的黄色血浆,将下层暗红色的的红细胞液体倒入烧杯再加入用五倍的体积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洗涤。

⑤低速离心(低速短时间)⑥重复4、5步骤三次,直至上清液中已没有黄色,表明洗涤干净。

利于后续血红蛋白的分离纯化,不可洗涤次数过少。

(2)血红蛋白的释放在蒸馏水和40%甲苯作用下,搅拌10min,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注:加入蒸馏水后红细胞液体积与原血液体积要相同。

加入甲苯的目的是溶解细胞膜,有利于血红蛋白的释放和分离。

细胞结构不同,破碎的方法不同,常用有: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将搅拌好的混合溶液离心后,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

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沉淀物(暗红色)。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教案胡萝卜素的提取导学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学教案胡萝卜素的提取导学案

3.1 菊花的组织培养导学案杜祖新2010.3.14【学习目标】1.说明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进行菊花或其它植物组织培养。

2.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

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

【自主学习】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1•细胞分化: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上都会出现____________ 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过程总结:、去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 ------- 试管苗发育•完整的植物体生芽、根(注意:脱分化、再分化、愈伤组织三个概念)(1)愈伤组织(callus),原指植物在受伤之后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在组织培养中,则是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组织的增生细胞产生的一团排列___________ 而无__________ ,高度__________ 化的呈__________ 状态的___________ 细胞。

阅读材料:①植物细胞可以摆脱原来的遗传控制和生理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回复变化,从而失去分化状态,变为分生细胞,实现脱分化过程。

②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可以脱分化之后再次分化为完整的植株,几乎所有高等植物的各种器官离体后都可以脱分化。

③脱分化后的细胞经过连续的有丝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2 )脱分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再分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1.材料①不同的植物组织,培养的难度差别较大。

②对于同一种植物材料,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高中生物选修1教案苏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教案苏教版

高中生物选修1教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和研究对象,掌握基本的生物学术语。

教学重点:生物学的定义和内容
教学难点: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教学准备:教材《生物选修1》,多媒体教学设备,课堂小测验题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生物学的概念,并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二、呈现(15分钟)
1. 生物学的定义及内容
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生物学的定义和内容,让学生了解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规律的科学。

2.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讲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生命的起源、发展和演化等内容。

三、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学的意义,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并与全班进行互动讨论。

四、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课堂小测验(5分钟)
学生完成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学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有了基本认识。

但是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意义还存在一定的模糊,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专题六 生物选修1导学案

专题六 生物选修1导学案

精油的提取方法等,具体采用的方难溶于水,易溶1920(1)根据材料中介绍的玫瑰精油的性质,要提取玫瑰精油可以用水中蒸馏 法,但一般采用水中蒸馏的方法,其原因是该法具有 的优点。

(2)某同学在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提取玫瑰精油,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并予以改正。

①错误1: 。

改正: 。

②错误2: 。

改正: 。

(3)对用上述装置接收到的乳浊液进行如图处理:试剂A 是 ,试剂C 是 ,装置B 是 ,试剂C 的作用是 。

2.回答下列问题:(1)水蒸气蒸馏装置,包括 、 、 三部分。

(2)蒸馏过程中,要控制好 、 来提高产品质量,如果提取的是高沸点成分的芳香油,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得油率,可采取 。

(3)写出粗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步骤:①在开花的 (时期)采收玫瑰花瓣,与清水以 的比例进行混合。

②在 装置中进行蒸馏,在锥形瓶中收集到 (颜色)的乳浊液。

③向乳浊液中加入 ,增加盐的浓度, ,出现 。

④用 将其两层分开,得到 。

⑤向油层中加入一些 吸水,静置约 , 。

3.根据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 再次过滤 橘皮油。

① ② ③ ④ ⑤ ⑥(1)①步之前对橘皮的处理是 。

①处理的作用是 。

(2)新鲜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 、 和 ,如果直接压榨,出油率较低。

(3)压榨是个机械加压过程,要求是 。

(4)为了使橘皮油易与水分离,还要分别加入 ,并调节pH 至 。

(5)④步用______ __过滤,目的是除去___ _____。

(6)⑤步要求是______ __,目的是_______ _。

(7)⑥步用________过滤。

(8)提取橘皮精油,常采用________法而不用蒸馏法,原因是_____ __。

1.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请回答:(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________ _ _____________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其他条件控制:洗涤方式有半自动和全自动,相比之下采用 全自动 方式比较好,并且应 尽量使用同一型号小容量的洗衣机,其机械搅拌作用 相同 ;洗涤材料以(衣物、布料)作为 实验材料比较可行,做对照实验时可以控制布料的 大小 、 颜色 以及 污物的量 (可用滴管 控制)使其相同,同时也便于洗涤效果的比较;水量和洗衣粉用量与布料的大小是成 正比 的。
(1)能说明加酶洗衣粉效果好的组合方式是

(2)能说明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实验是

(3)如果想进一步验证该酶与另一种加酶洗衣粉对血渍的洗涤效果,至少还应该设置
组实验,这时的实验变量是
,而其他的变量都应

【课后巩固】
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碱性蛋白酶可以催化蛋白质及其多肽的水解
B.蛋白酶、纤维素酶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1.下列不属于洗衣服中的酶制剂的是 ( )
A.蛋白酶 B.脂肪酶
C.淀粉酶 D.麦芽糖酶
2.科学家生产出了能够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的酶是通过哪一种技术手段( )
A.细胞工程 B.基因工程
C.发酵工程 D.酶工程
3.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加酶洗衣粉是指仅加入蛋白酶的洗政粉 B.加酶洗衣粉里的酶制剂对人体有毒害作用
即墨实验高中高二生物课堂导学案
编号:10
名师精编
备课组
高二生物 设计人 高会菊
审核人 高二教师 时间 2013-3-19
课题
课题 2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教学目标
1.说出加酶洗衣粉的洗涤原理.2.探讨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的影响. 3.探讨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和不同污物洗涤效果的区别
重点难 点分析
活动 3:探究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和不同污物洗涤效果的比较
在活动 1 中,
是变量,其他因素在实验中保持不变;而在活动 2 中,水温则应保持不
变。在实施活动 2 时,通常应采用当地的常温,如果是冬季水温过低,就应采用 的方法,
使温度达到 25 ℃~35 ℃。
不同种类的洗衣粉对同一污渍或不同污渍洗涤效果的列表比较:
〖思考 4〗为什么说加酶洗衣粉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实验设计 活动 2:阅读“[资料一]有效地控制变量”,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不同: 2.1 分析:A 同学的实验方案存在问题吗?若有问题,请说明存在的问题。 〖思考 5〗你同意 B 同学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思考 6〗影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A.加酶洗衣粉中的酶能够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
B.加酶洗衣粉能够有效去除油渍、汗渍及血渍
C.衣服的洗涤只考虑洗涤效果就可以
D.科学探究中,研究变量的思路是一致的,只是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下,具体做法不同
4.酶制剂中含有蛋白酶,不含有肽酶的原因是( )
A.蛋白酶把蛋白质全水解成可溶性氨基酸 B.肽酶会影响蛋白酶活性
2.2 设计:你认为应该控制的单一变量是 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 的区别,其他条件(如洗 衣粉用量、水温、水质、水量、布料的大小和颜色、洗涤方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洗涤时间等)完全性同。
活动 3:阅读“[资料二]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况”,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效果的影响:
2.3 水温的控制:通常情况下春、夏、秋、冬四季可分别选取 5℃ 、 15℃ 、 25℃ 、 35℃ 。
1.区别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和不同污物的洗涤效果。 2.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的控制。
【课前自主梳理】
一、基础知识
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
;酶具有生物
作用;酶具



性特点,但易受

、表面活性
剂等因素的影响。
1、概念、加酶洗衣粉是指含 的洗衣粉,目前常用



四类。
2 作用原理、⑴脂肪酶可以将脂肪分解成
教师寄语:幸运之神总是眷顾那些不放弃努力的人
优秀教案 〖思考 1〗碱性蛋白酶为什么具有如此强的功效?它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请写出作用示意图。
〖思考 2〗你能写出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作用示意图吗?
1.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 、


〖思考 3〗酶能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吗?为什么?科学家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C.加酶洗衣粉里的酶制剂会污染环境
D.加酶洗衣粉是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
4.下列不能影响加酶洗衣粉活性的因素是( )
A.温度 B.酸碱度
C.表面活性剂 D.水的数量
5.酶制剂中的酶化学本质是( )
A 蛋白质 B.有机物 C.RNA D.核酸
6.下面是有关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洗涤物效果是否相同的探究实验。请据表回答:
等含有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

,是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
6 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因素: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


为此科学家通过
生产出了能够




的酶,并制成酶制剂,使其与洗衣粉的其他成分隔离。
【课内探究】
活动 1:阅读“课题背景”及“基础知识”,讨论并完成学案 1.1 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 、 脂肪酶 、淀粉 酶 、 纤维素酶 。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 碱性蛋白酶 和 碱性脂肪酶 。
C.衣物上的大分子蛋白质变为多肽后已很容易脱落 D.肽酶制备成本太高
C.酶的催化作用不受温度的影响 D.果胶酶可以催化彻底水解掉细胞壁
2.加酶洗衣粉的酶不易失活,原因不可能是(

A.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的特殊酶 B.用特殊化学物质将酶包裹,使其与洗涤剂隔离
C.加酶洗衣粉的酶是直接从筛选出的耐性强的微生物中获得的
D.加酶洗衣粉的酶不是自然界常见的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污染物
蛋白酶洗衣粉
复合酶洗衣粉
普通洗衣粉
油渍
血渍
奶渍
果汁渍
[思考 7]请列表比较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的不同
比较项
普通洗衣粉
加酶洗衣粉
不同点
相同点
[思考 8]有位同学打算用丝绸做实验材料,探讨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你认为他 这样做合适吗?为什么?
(三)课堂总结、点评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课堂巩固】


⑵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最终水解为

⑶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最终水解为

⑷纤维素酶可以将纤维素最终水解为
3、与环境的关系、加酶洗衣粉降低了

的用量,使洗涤剂朝
的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普通洗衣粉中含有磷,含磷污水的排放可能导致

的大量繁殖,造成
水体污染。
5、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
酶和
酶。
酶能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