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多分支水平井开发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世界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技术现状与展望

世界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技术现状与展望

第16卷第4期2009年8月特种油气藏Special O il and Gas Reservoirs Vol 116No 14Aug 12009 收稿日期:2008-09-12;改回日期:2009-05-06 基金项目:本文受“中国石油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资助(2008D -5004) 作者简介:江怀友(1965-),男,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现从事世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1006-6535(2009)04-0013-05世界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技术现状与展望江怀友1,李治平2,钟太贤3,齐仁理4,李 勇2(11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11;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31中国石油科技管理部,北京 100011;41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1)摘要: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成熟技术有注水、压裂、注气等,储层精细描述和保护油气层是开发关键。

多分支井技术、地震裂缝成像和裂缝诊断技术、新型压裂技术、注气提高采收率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

通过对世界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现状进行研究,可实现低渗透油气资源优化利用,改善勘探开发效果,为低渗透油气田的高水平、高效益勘探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关键词:低渗透油气田;勘探技术;开发技术;现状分析;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E321 文献标识码:A引 言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低丰度、低压、低产“三低”特点,其有效开发难度很大。

低渗储层中油气富集区,特别是裂缝发育带和相对高产区带的识别评价、开发方案优化、钻采工艺、储层改造、油井产量、开采成本、已开发油田的综合调整等技术经济问题,制约着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和高效开发。

低渗透油田数量很多,储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产油国都发现了大量的低渗透油田。

如美国的文图拉油田可采储量达到1×108t,加拿大的帕宾那油田石油地质储量为11×108t,可采储量为3×108t 。

不同类型油藏注水开发状况分析及下步开发措施

不同类型油藏注水开发状况分析及下步开发措施

优化采油生产工艺
01
采用高效采油生产工艺和技术,降低采油过程中的能耗和成本。
集中处理和回收利用
02
对采出水进行集中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处理费用和资源浪费。
强化油藏监测和管理
03
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调整开发方案,减少无效投入
和成本浪费。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01
注水开发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低渗透油藏和水敏 性油藏。
需要加强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在注水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以提高油藏 开发的效率和效益。
THANKS
感谢观看
岩性油藏注水开发状况分析
总结词
岩性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岩性 变化多样,注水开发效果受岩性特征影 响较大。
VS
详细描述
岩性油藏的储层岩性变化大,如砾岩、砂 岩、石灰岩等,导致吸水能力和水驱效果 差异较大。在分析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储 层岩性、裂缝发育情况、地层压力等因素 ,以及不同岩性区域注水井和采油井的分 布和连通情况。
不同类型油藏注水开 发状况分析及下步开
发措施
目录
• 引言 • 油藏类型概述 • 不同类型油藏注水开发状况分析 • 下步开发措施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 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占据着举 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需求量逐年攀 升,而石油资源的储量却日益减少,因此提高石油采收率成为 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注水开发是油田开发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之一,通过向油层注水,可以有效地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原油 采收率。然而,不同类型油藏的注水开发状况存在差异,需要 针对不同油藏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开发措施。
02

我国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我国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浅谈我国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关键词:钻井水平井发展一、引言近年来,水平井钻完井总数几乎成指数增长,全世界的水平井井数为4.5万口左右,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69个国家,其中美国和加拿大占88.4%。

在国内,水平井钻井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在多个油田得以迅速发展,其油藏有低压低渗透砂岩油藏、稠油油藏、火山喷发岩油藏、不整合屋脊式砂岩油藏等多种类型,石油剩余资源和低渗、超薄、稠油和超稠油等特殊经济边际油藏开发的低本高效,是水平井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智能化钻井系统是自动化钻井的核心,是多种高新技术和产品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其微型化的发展趋势,可望在21世纪前半叶实现,随着钻井过程中工具位置、状态、流体水力参数、地层特征参数的实时测试、传输、分析和控制指令的反馈、执行再修正、钻井信息日益数字化,越来越脱离了人的经验性影响和控制,钻进过程逐步变成一个可用数字描述的确定性过程。

当前出现和正在发展的三维成像技术就是钻井信息数字化的一个典型例证。

自水平井技术获得进展以来,出现了明显的专业分工和作业中的合作,现在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测试工具开发和应用,多分支井完井管柱系统开发,都体现了专业服务公司和作业者之间的专业分工和作业合作趋势。

这种趋势有利于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

总的来说,21世纪水平井钻井技术发展的趋势是向自动化、智能化、轻便化和经济化方向发展。

定向井技术是当今世界石油勘探开发领域最先进的钻井技术之一。

采用定向井技术可以使地面和地下条件受到限制的油气资源得到经济、有效的开发,能够大幅度提高油气产量和降低开发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具有显著的综合经济效益。

近年来,定向井已成为常规技术而得到普遍应用。

二、我国水平井钻井技术现状和趋势中国是发展水平井钻井技术较早的国家之一,60年代中期在四川打成磨3井和巴24井,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这2口水平井未取得应有的效益。

“八五”和“九五”期间开展了对水平井各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在不同类型油藏进行了先导试验或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多成果。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浅析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浅析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浅析摘要: 由于我国煤层气储层具有渗透率低压力低的特点,直井煤层控制面积小,产量低,钻单支水平井不利于后期的排水降压作业,所以现在煤层气开发多采用羽状水平井,羽状水平井需要工艺井与排采井之间的连通,两井连通需要对两井距离方位偏差新的靶点坐标、南北坐标、东西坐标等进行精确测量,找出新的靶点,然后对定向井进行定向指导,确保成功连通。

可以提高单井的产量、降低钻井的综合成本。

本文主要介绍了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的主要特点以及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的几种主要技术。

关键词: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一、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的主要特点煤层气水平井主要借鉴的是常规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技术,但是,其工作的对象与煤层气的储藏性质和排采方式不相同,所以,在设计及施工的工艺等方面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1、开发目的层比较单一,而且是水平面多分支。

运用多分支的水平井钻井技术来开发煤层气,当前通常是选择某个主力煤层进行开发,在某个单一层相似的水平面上会钻出很多分支,这和油井在两个以上的层位钻出的多分支也不相同。

2、目的层段的分支和进尺比较多。

因煤储层的地层压力及渗透率相对来说比较低,因此,如果要提高煤层气的产量,就要比常规的油气井有更加多的渗滤面积和排气通道,这就会使煤层段所钻的分支变得更多,通常有l到2个主分支,在主分支的两侧需要钻出多个,通常是6到8个分支,而累计煤层段的进尺通常需要达到4000米以上。

3、运用裸眼完井的方式。

煤层气的多分支水平井通常会运用裸眼完井的方式,这主要是因为:(1)煤层气的开发区一般也是煤炭的开采区,比如山西的沁水盆地。

按国家先采气、后采煤、采气和采煤一体化的政策要求,在采完气之后还需要采煤,然而采煤的禁忌是在煤层里有金属套管;(2)因为受到完井技术的限制,当前很多的分支井还较难下入完井的套管或者筛管。

4、主井眼和分支井眼的尺寸比较小。

由于煤层的强度和胶结的程度比较差,容易发生垮塌。

浅析低渗透油藏采油技术

浅析低渗透油藏采油技术

多分支 井技术 多 分支 井钻井 完井 系统 可 通过 机械方 式将 分 支井 与主井 眼连 接起


低渗油气藏注水开发中必须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储 层免受 污染 。 对 于低 渗 、特低 渗油气 藏 ,普遍 存在 着 的储层 损害 ,一 种是 水相 的侵 入造 成的伤 害 ,如水敏 性 、盐敏 性 、碱敏 性损 害和 无机 结垢 、有


领 域 的经济发展 具有 经济效 益 。原 因是 , 许多分井 技术 可 以进 一 步提高 水库泄 流面 积 , 提高 原 油采 收率 ; 进 一 步减 少大 量的开 发井 , 相 应 的减 少 了开发 井钻井进 尺 , 大大提 高单井产 量, 并 有助 于减少环 境污染 的一种 。
二 、 注 水 技 术
浊 墨 黧
Ch i n a Ch e mi c a l T r a d e
中国化工贸易

浅析低 渗透油藏采油技术
夏豫川
( 长江 大学工程 技术学 院 石 油资 源系 。湖北 荆州 摘 4 3 4 0 2 0 )
要 :渗透是根据水库的概念, 一般 指的是低渗透储层致密储 层, 外国一般称为低渗储层。但进一步的扩展和概 念发展 , 低渗 透率和包含 词的低 渗
低渗 透性油 气 田储 量广泛 ,在油气 田开发 中起着举 足轻 重的作 用 。 注水 开采是 目前 普遍 采用 的油 气开 采方 式 ,它对保 持 油层压 力 ,实现 油 田高产稳 产 、高效 开发发 挥 着重 要的 作用 。注水 过程 中, 由于 注入 水 向地层 推进 ,在储 层 内会 发 生物 理 的或化 学的 反应 ,从而 导致 储层 中流体 渗流 阻力增 加和渗透 率下 降 ,造成地 层污染 。 注 水过程 中储层 损害机理 注 水开 发是 一种 常见 的 、经济 的开 发方 式 。但 是 ,低渗 、特 低 渗 油藏 具有 油藏 渗透率 低 、孔 隙喉道 小 、储集 层物 性差 、敏感 性 矿物含 量 高 、敏 感 性强 等特 点 ,容 易造 成油 气 层损 害 【 2 ] 。因此 ,在 低渗 、特

特殊工艺井开采特殊油气藏技术进展

特殊工艺井开采特殊油气藏技术进展

等特殊 工艺 井技 术提 高储 层 裂 隙钻遇 率 和泄 油面 积 ,
形成 纵 向分层 段 、平 面跨 断块 的 布井方 式 。
22 特 殊 工 艺 井 井 身 剖 面 优 化 设 计 技 术 _
遇率相对较低 ,投产初期有一定产能 ,但递减较快 ,累
计产量较低 。此外 ,注水开发时往往收效差 ,油井见水
在一个 主井 眼中钻 出若 干分 支井眼深入 油气藏 ,实现 多个 目标层位 同时开 发 ,进 而从一 口井 中获得最 大 的 总水平 位移 ,在相 同或不 同方 向上钻 穿不 同深 度的 多 套 油气层 ,有 效降低 油 田开发 成本 。
D :1 .9 9 i n1 0 - 0 x2 1 . .0 OI 03 6  ̄.s . 2 3 2 . 1 20 5 s 0 0 0
随 着 我 国现 有 大部 分 油 气 田陆续 进 入 中后 期 开 采 ,产量 自然递 减和综合 递减加 快 ,易 开采储量 日益
枯竭 ,潜 山 、稠 油 、低 渗透 、深 层 、滩海 、小断 块等 特殊油气 藏 已成 为今后油 气开发 的接替 主力 区块 。采 用常规直 井 、定 向井 、水 平井技 术开采这 些难采 区块
后含水率上升快, 常规 的直井 、定 向井 、水平井开发效 率低下 ,有效 动用程度不高 ,开采速度和采收率低 。
2 特殊工 艺 井钻 完井 综合配 套技术研 究
针 对特殊油气 藏 的开 发难点 ,我们深 入开展 了地
质精 细描述 和优化 布井研究 ,优化 特殊工 艺井的井身
1 特殊 油气藏 开发 难点
开发的 目的 , 显著增加储层裸露 面积 , 高油气采 收率和储层的动用程度 。文章在 简要列举 了特殊油气藏开发 的难点之后 , 提

关于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研究及应用

关于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研究及应用

关于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研究及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油田领域发展也得到了推动。

在低渗透油田开采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技术难点及其他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了我国近年来低渗透油田开采情况来探讨如何帮助提高油田采收率问题。

文中介绍了在低渗透油田开采已有经验的前提下,指出了可操作性、用于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新型技术措施。

【关键词】采收率低渗透油田技术研究国内低渗透油田石油储量相关比较大,而以中渗透层和高渗透层油田开采不断转变为中高含水期开采作业,因此更加凸显出了低渗透油藏具有的重要性[1]。

因此,提高对低渗透油田开采的认识及了解,对于国内石油工业的不但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开采低渗透油田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点及其主要矛盾在开采低渗透油田中,裂缝问题是一个技术难点,体现在裂缝处出现严重水淹以及水窜情况,并且离裂缝位置较远的生产井,其实际注水作业较差。

其中问题较突出的是采油工艺很难与实际情况相互对应。

当前,我国大部分油田还是使用杆式抽油泵,这种工艺比较落后,因此容易出现抽油效率低,泵效差、地层供液不佳等问题。

因此,开采低渗透油田时容易发生低产油井现象。

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体现在平面与层内以及层与层间等方面,如果是考虑开采技术放慢,矛盾表现为吸水能力降低、产油量及采收率比较低下,并且生产能力较低等。

2 探究低渗透油田开采相关技术及其现状分析2.1 开发油田之前进行技术评价分析开始开采低渗透油田之前都需要实行油藏评价,通俗来讲就是在油田预探环节帮助计算油田储量,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及工艺将其化成能有效开发并使用这些储量的一个工作过程。

我国对于低渗透油田进行油藏评价方式有区域储层以及单井、开发等方式,选择对应的评价方法及标准来开展评价工作。

区域储层评价:帮助探寻储油多的区域,从而实现探井少但是储量高、效益高的石油开采目标,帮助提高石油企业经济效益。

单井评价方式:这种方式是从沉积相分析、含油性评价、成岩作用以及储集空间评价等来开展研究工作。

多分支井完井技术概况

多分支井完井技术概况

五、TAML的多分支井分类
1级:裸眼侧钻或无支撑连接; 2级:主井眼下套管且胶结并有裸眼分
支井; 3级:主井眼下套管胶结,分支井也下
套管但没有胶结; 4级:主井眼和分支井均下套管并胶结; 5级:压力的完整性可在主、之井的交
汇处通过完井设备获得; 6级:压力的完整性可通过下套管取得,
不依靠完井设备; 6S级:下入井下分流器,成为井下双
三、多分支井技术应用的优势
钻多分支井就是要通过改善油藏泄油特性来提高投 资利用率。 主要目的是:
1、强化采油 2、提高钻井效率 3、提高采收率(特别针对枯竭油藏) 4、转移开采层位。
三、多分支井技术应用的优势
多分支井技术应用的优势是:
1、增加油藏的区域连通性,提高驱油效果,加强高粘稠油的重力泄流 能力,提高泄油面积,从而大幅提高油田采收率;
四、多分支井技术的发展历程
多分支井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世界 上首先开展多分支井技术研究的是50年代初 期的前苏联。 前苏联工程师格里高扬提出并发展了“生产 层中的井眼分叉能够扩大表面裸露,如同一 颗树的根露于土壤一样”的理论,著名科学 家查偌维奇在格里高扬的启发下认为“带有 均匀岩石渗透率的生产层中的分支井可以提 高石油产量,并与分支井的数量成正比”。
八、多分支井的发展方向
能否应用多分支井技术的决定因素是油蒇工程,但钻井、完井工程技术人 员有责任协调各个项目,对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评估主、支井交汇处 的稳定性,包括如套管开窗作业的铁屑清洗设计,是否要求重返井眼进行 修井作业等等。多分支井项目,与其它任何钻井项目一样,须由完井方案 设计开始从钻井到完井反复考虑设计。
分支井可以是直井到水平井 主

之间的任何斜井,可以钻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渗透油藏多分支水平井开发技术研究
摘要:包22块为低渗透油藏,区块内部断层发育,构造复杂,从录测井资料与生产动态资料上分析结论与已落实的构造不符,构造认识不清,并且通过直井的压裂生产并不能有效的动用该块的产能。

2006年之后该块的研究一直处于停滞阶段,2012年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介入重新落实区块构造,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寻找可部署井位,并且通过对近几年多分支水平在低渗透油藏上的成功经验,分析该块部署多分支水平井的利弊,预测对比部署直井与多分支水平井的经济效益。

寻找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新途径,为油田增长稳产指明方向。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多分支水平井压裂三维地震技术包22断块
前言
茨榆坨采油厂科尔沁油田包22块属于低渗透油藏,从1993年该块部署的包21井开始进行天然能量开发,相继部署了包22、包22-26-36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3年以后该块由于地质构造认识不清很难继续部署井位,并且通过单一的油井压裂生产不能使该块的产能得到有效的动用。

近今年各大油田多分支水平井在低渗透油藏的应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我们找到了新的部署契机。

本次对该块重新认识,利用录测井资料、历史原始资料、和地震资料相结合落实构造,通过部署多分支水平井来打破该块产能利用的瓶颈,计算预测实施后的效果,为下部的产能开发提供依据。

一、油藏概况
二、生产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构造认识不清,下步开发困难
包22块早期认识为四条断层遮挡的半背斜构造。

图中包22-26-36井为该块的构造高点,产油量却只有是包22井的一半。

从录测井资料的对比中看出包22-26-36井为该块构造高点与包22井对比油气层有明显缺失,我们认为该块还发育很多复杂的小断层并未发现,构造复杂认识不清。

2.低渗透油藏,通过直井压裂生产并不能有有效动用产能
该块为低渗透油藏,直井常规投产有一定产能,后期压裂生产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稳定生产能力差,2009年该块油井低产转为捞油井。

从历史资料生产动态初步分析该块主要产能集中在包22、包22-26-36井附近,按照正常的井网井距部署局限很大,单一的部署直井压裂生产不能有效的开采剩余油,因此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提高产能利用率。

三、通过三维地震资料重新认识落实构造分析剩余油分布
1.绘制构造图
针对区块目前存在的问题,收集该块基础地质资料,录测井资料,主要应用三维地震技术,重新落实构造绘制构造图。

从新的认识中可以看出该块是由两条断层遮挡的断层复杂化的半背斜。

构造高点在包22-26-36井高点埋深为935m,并向两翼逐渐变低。

2.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
四、多分支水平井在低渗透油藏上的应用
本次研究区块为低渗透油藏,并且按照正常的井网井距部署局限很大,单一的部署直井压裂生产不能有效的开采剩余油,部署多分支水平井是实现产能合理利用的有效和手段。

通过近年来各大油田多分支水平井的成功部署经验,按照区块实际情况,预计在该块剩余油富集区域部署一口多分支水平井。

设计井水平段长310m,间隔70m一个分支,分支与主井眼的角度15°,每个分支100m,共3个分支。

五、预计成功部署多分支水平井与直井经济效益对比
1.可部署直井一口
预计持续生产产油5000t。

根据经济效益公式计算,可创效921.45万元。

2.可部署多分支水平井一口
预计持续生产产油12000t。

根据经济效益公式计算,可创效2051.48万元。

从经济效益预测分析可得出结论,该块部署多分支水平井更有利于剩余油的挖潜提高产能利用率,对该块油田的稳产增产指明的方向。

六、结论及建议
1.应用多分支井技术,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增大一口井的泄油面积,发挥井少高产的突出优点,有利于井位少的低渗透油藏,进而大幅度的提高产能,是解决开发低渗透油气藏经济效益问题的最佳技术途径。

2.该块目前没有注水井为天然能量开采,下步根据部署井投产情况,考虑包22井转注,补充地层能量,保证多分支水平井后期产量稳定。

参考文献:
[1] 金建忠.多分支井技术在低渗透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勘探工
程,2008,(07):96~98.
[2] 李道品.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方式[J].低渗透油气田,1997,2(1).
作者介绍:高鑫(1987.10-),男,助理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物理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现从事油田开发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