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治疗胃溃疡

合集下载

200例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的探讨

200例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的探讨

血流和防御功能 , 能促进 组织修 复 , 增加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
成等作用 。这种产品长期应用可防止溃疡瘢痕后 的复发 。粘
液合成分泌促进剂能促进 胃粘膜修复因子高分子糖蛋 白和磷 脂 的合成 , 提高 胃粘膜 防御 能力 , 增加 内源性 前列腺 素 的合
成 , 以用于治疗难 治性 溃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可
可临时口服吗丁啉 , 以帮助 胃排 空胀气。全腹胀满 伴大便 可
干燥者可 以口服西沙必利帮助消 化 ; 上腹 剧痛者可 以 口服颠 茄片 ; 暖气者可以口服气滞 胃痛颗粒 等。

般治疗 : 叮嘱患者注意饮食规 律 , 定时进餐 、 避免辛辣 、 少饮
浓茶 、 浓咖啡 ; 消除紧张 、 虑等情绪 ; 焦 同时要改 掉抽 烟、 喝酒 等生活习惯。随着治疗时 间延长 , 患者 的许多症状可以缓 解 ,
剂治疗 中促 胃液 素的反跳 具有抑 制 , H 与 2受 体阻滞 剂并用
可 以达 到更好 的治疗 效果 ; 吡氮平 ( i ne i ) 为选择 哌 pr zpn 作 e e 性毒蕈碱受体阻滞剂的一种 已广泛应用 临床 , 它可选择性地 与壁细胞上 的 M1 受体结合 , 阻断 乙酰胆碱 的作用 , 抑制酸分 泌, 同时还具有改善 胃粘膜微循环 , 增加粘液分泌等 细胞保护 作用 。质子泵阻滞剂被认 为是 目前抑制 胃酸分泌作用最强 的 药物 , 药效持续可达 2 4小时 以上。临床使 用的已经有奥美拉 唑 2 m / 、 托 拉 唑 4 m / 、 索拉 唑 3 m / 、 贝拉 唑 0 g d潘 0 gd 兰 0 gd 雷 1m/ 、 0 gd 埃索美拉 唑 4 m / 0 g d等 药物 。质 子泵 阻滞 剂治 疗 胃

消化性溃疡200例内科临床治疗分析

消化性溃疡200例内科临床治疗分析

消化性溃疡200例内科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经内科临床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消化性溃疡患者96例,随机将其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给予参照组患者法莫替丁,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胶体次枸橼酸铋三药联用。

结果在溃疡愈合率方面,两组并无显著差异;在hp消除率方面,观察组较参照组更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消化性溃疡患者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胶体次枸橼酸铋三药联用,可有效控制细菌产生耐药性,同时可使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得到最大限度的减低,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三联疗法;疗效比较消化性溃疡包括了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溃疡,属消化系统疾病中一种慢性的常见多发病症。

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过程中,合理正确的治疗方案是关键[1]。

基于此,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内科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情资料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期间在院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病情均由纤维胃镜检查得到确诊,均颁发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有患者在接诊前均未接受其他治疗,治疗前均未有质子泵抑制剂(ppl)、h2受体拮抗剂(h2ra)、铋剂以及抗菌药物近期应用史;均未出现恶性肿瘤以及严重肝肾、心脏疾病等合并症;排除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2]。

随机将其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参照组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37.8±2.59)岁,其中12例为胃溃疡、29例为十二指肠溃疡、7例为复合性溃疡;观察组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38.5±2.31)岁,其中14例为胃溃疡、25例为十二指肠溃疡、9例为复合性溃疡。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①参照组:给予参照组患者20mg/d法莫替丁口服,早、晚各1次,持续给药4周;②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20mg吗丁啉、西林、40mg奥美拉唑、480mg胶体次枸橼酸铋,所用药物均分为2份,分别在早、晚就餐前30min口服,持续给药4周。

手术与保守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手术与保守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手术与保守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比较手术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以及复发情况。

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2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分别给予胃部分切除术以及内科保守治疗,治疗完成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出血、梗阻、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1年的复发率。

结果:手术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84.6%、7.7%、7.7%,保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69.2%、23.1%、34.6%。

手术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1.2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组患者给予胃部分切除术:ⅰ型患者给予billrothⅰ式远端胃部分切除术;ⅱ型患者给予billrothⅰ式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切除量≥65%);ⅲ型患者给予billrothⅰ式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进行冰冻切片活检排除恶性溃疡。

保守治疗组患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合并出血患者给予止血、输血、禁食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结果,并采用以下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症状基本得到完全缓解,胃镜检查溃疡分级由ⅰ级、ⅱ级转为0级,或由ⅲ级转为ⅰ级以下;有效,症状部分缓解,胃镜检查溃疡分级降低1个级别;无效,症状无缓解,胃镜检查溃疡分级无变化[1]。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4 随访采用电话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复发情况并计算溃疡复发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手术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6%;保守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9.2%。

100例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的探讨

100例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的探讨
1 疗 效 判 定 痊 愈 I 完 全 消失 , 部 轻 度 充 血 , 明显 . 5 溃疡 局 无 水肿; 效t 显 溃疡 基 本 消 失 , 有 明 显 炎 症 ; 效 : 疡 面 缩 小 仍 有 溃 5 %以上 ; 效 : 疡 面缩 小 不 及 5 %。 0 无 溃 0 1 统 计 分 析 采 用 S S 1. 计 软 件 对 数 据 进 行 录入 和 . 6 P S3 0统 分 析 , p 00 差 异具 有 显 著 性 意 义 。 以 <. 5为
议I 推广 。 临床
【 关键词 】 消化性溃疡 ; 奥关拉唑; 盐酸曰尼替丁 ; 亍 疗效
般 将 胃溃 疡 和 十二 指 肠 溃 疡 总称 为消 化 性 溃 疡 。原 本 消 化食 物 的 胃酸 ( 酸 ) 胃蛋 白酶 ( 的 一种 ) 消 化 了 盐 和 酶 却

22 两组 患 者 的复 发 情况 .
给予奥美拉 唑 2 m / 晨 服 , 0g d 并给予白芨粉 f 由白芨 、 黄芩组 成) 冲剂 3次 ,, dB组给予盐酸雷尼替 丁胶囊 每次 10 g每 5m , 日 2 饭前服用。 次, 所有患者停用其他抗溃疡药物同 时加用 清 除幽 门螺杆菌药物 , 2个月后观察两组 的临床疗精神异常。去除和避免诱 发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因素甚为重要 ,如精神 刺激 、过度劳 累、 生活无规律 、 饮食不调 、 吸烟与酗酒等 。 消化性溃疡经药 物治疗后达到症状缓解 ,溃疡愈合仍需要继续 给予维持量
的药 物 治疗 1 ~2年 , 预 防 溃 疡 复 发有 积 极 意 义 [ 。 对 8 ]
自身 的 胃壁 和 十 二 指肠 壁 , 而损 伤 黏 膜组 织 , 是 引 发 消 从 这 化性 溃 疡 的主 要 原 因[— 1胃溃 疡好 发 于 中老 年 人 , 二指 1 2。 十 肠溃疡则 以中青年人为主 。男 性患消化性溃疡的 比例高于 女 性 f] 年来 , 着强 效 抑 制 胃酸分 泌 的 H 3。近 随 2受 体 阻 断剂 和 胃黏 膜 保 护剂 等 药 物 的 开发 ,消 化 性 溃 疡 的死 亡率 已经 逐年降低了。 但是发病人数确 日趋增多 , 发病时可有上腹疼 痛、 唾液分泌增多 、 心 、 胃、 烧 反 嗳酸 、 嗳气 、 恶心 、 呕吐等 胃 肠道症状。食欲多保持正 常,但偶 可因食后疼痛发作而惧

消化内科科普系列之-胃溃疡

消化内科科普系列之-胃溃疡

消化内科科普系列之-胃溃疡胃溃疡,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一直以来都牵动着人们对健康的关切。

本文将为您深入解析这一疾病,从成因到症状、诊断再到治疗,为您呈现全面的知识体系。

了解胃溃疡,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胃健康,预防不必要的疼痛和并发症。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还是面对疾病时的求医治疗,知识都是最好的武器。

让我们随着科普系列的引导,为自己的健康护航,远离胃溃疡的困扰。

一、揭开胃溃疡的神秘面纱胃溃疡,一个充满谜团的名词,隐藏着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它是如何产生的?为何会引发疼痛?我们应该如何防范?本文将以科普的视角,逐步揭开胃溃疡的神秘面纱,带您深入了解这一常见却又复杂的胃部问题。

胃溃疡,简而言之,是指胃黏膜表面发生的溃疡性损伤。

但其背后的形成机制却远非简单。

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重要的成因之一。

这种细菌生存于胃内,通过其分泌的物质破坏胃黏膜,从而使胃部受损。

此外,非甾体抗炎药的滥用、高盐高脂饮食、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进一步增加患胃溃疡的风险。

因此,了解这些成因,我们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二、疼痛的信号:胃溃疡的症状揭秘胃溃疡的症状并非一成不变,但最常见的信号之一就是疼痛。

这种疼痛通常表现为胃部不适,疼痛的性质可能是隐隐作痛、胀痛、刺痛或灼热感。

有趣的是,这种疼痛往往在饭后或空腹时加剧,也就是说,它与进食有密切关联。

一些患者甚至会出现反复的腹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此外,胃溃疡还可能导致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

了解这些症状不仅有助于准确诊断胃溃疡,还可以帮助患者及早寻求医疗帮助,避免病情恶化。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症状,不妨及时就医,以获取专业的建议和治疗。

三、胃镜下的真相:诊断胃溃疡的奥秘胃溃疡,这个表面上看似神秘的疾病,其实在现代医学的光芒下已不再是秘密。

诊断胃溃疡的奥秘正是通过医学技术的进步得以揭示,其中胃镜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为医生提供了深入了解患者病情的窗口。

胃溃疡合并出血内科治疗的护理

胃溃疡合并出血内科治疗的护理

胃溃疡合并出血内科治疗的护理目的:探讨胃溃疡合并出血的内科治疗的护理方法。

方法:100例胃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相同。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舒适度。

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轻度不适例数、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

但其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胃溃疡合并出血治疗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标签:胃溃疡;出血;内科;护理胃溃疡合并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有起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涉及系统器官多等特点。

临床上要求积极控制出血、治疗原发病、必要时输血及手术治疗。

而护理上更要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护理。

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2月-2012年4月对100例内科治疗的胃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0例胃溃疡合并出血的患者,出血的判定均以呕血或胃内抽出咖啡样胃液,柏油样黑便,潜血试验强阳性为依据。

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28~82岁,平均(51.5±6.4)岁。

初次发病41例,复发患者59例。

其中,出血量1000 ml者16例;72例患者有头晕、乏力、血压下降、脉搏加快、Hb降低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将该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相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静脉滴注和口服或经胃管注入凝血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理舒适护理倾听患者的感受,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宣讲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疾病知识指导患者找出病因放松情绪,安慰体贴患者的疾苦,获得患者的信任,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保持愉快的心情。

消化内科消化性溃疡患者诊治规范

消化内科消化性溃疡患者诊治规范

消化内科消化性溃疡患者诊治规范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

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

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黏膜的Meckel憩室都可发生溃疡。

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

一、病因近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

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

1.胃酸分泌过多盐酸是胃液的主要成分,由壁细胞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

已知壁细胞内含有3种受体,即组胺受体(hirstaminereceptors)、胆碱能受体(cholinergicreceptors)和胃泌素受体(gastrinreceptors),分别接受组胺、乙酰胆碱和胃泌素的激活。

当壁细胞表面受体一旦被相应物质结合后,细胞内第二信使便激活,进而影响胃酸分泌。

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中,胃酸分泌过多起重要作用。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酸基础分泌量(BAO)和最大分泌量(MAO)均明显高于常人;十二指肠溃疡绝不发生于无胃酸分泌或分泌很少的人。

食糜自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在胃酸和食糜的刺激兴奋下,胰腺大量分泌胰液泌素、胰酶泌素、促胆囊收缩素,肠黏膜除分泌黏液外,也释放激素如肠高血糖素、肠抑胃肽(GIP)、血管活性肠肽(VIP),这类激素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刺激胃泌素分泌的作用,故十二指肠黏膜释放这些激素的功能减退时,可引起胃酸分泌增高,促成十二指肠溃疡的形成。

胃溃疡在病程的长期性、反复性,并发症的性质,以及在胃酸减少的条件下溃疡趋向愈合等方面,均提示其发病机制与十二指肠溃疡有相似之处。

但是,胃溃疡患者的BAO和MAO均与正常人相似,甚至低于正常;一些胃黏膜保护药物(非抗酸药)虽无减少胃酸的作用,却可以促进溃疡的愈合;一些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可引起胃溃疡,以及在实验动物不断从胃腔吸去黏液可导致胃溃疡等事实,均提示胃溃疡的发生起因于胃黏膜的局部。

胃溃疡疾病在治疗中的护理分析

胃溃疡疾病在治疗中的护理分析

胃溃疡疾病在治疗中的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消化内科胃溃疡临床护理方法研究分析。

方法对我院的80例胃溃疡患者进行全方面的临床护理,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复发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和治疗前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过全方面的临床护理后,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获得提升,康复效果理想。

结论临床护理能够帮助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快速的恢复,促进预后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护理1.前言消化性胃溃疡是临床中常见内科疾病,患者主要是出现嗳气、反酸、周期疼痛等症状,致病因素可为压力、饮食问题为主。

患者在接受诊断后确诊为消化性胃溃疡,则必须尽快的接受治疗,因为病情拖延容易引发更加严重的疾病,例如胃癌等。

消化内科胃溃疡临床护理是为了让患者尽快的恢复健康,所以在胃溃疡治疗中非常的重要。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先进性如下报道。

2.资料与方法2.1临床资料从我院接受胃溃疡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中选出符合此次研究的80例患者,在80例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中,有26例为hp感染,10例为复发患者。

80例胃溃疡患者均经过电子胃镜检查得以确诊。

2.2护理方法2.2.1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当明确的使患者了解到,消化性胃溃疡是一种慢性疾病,并且有着非常大的复发可能性,如果要先使其完全愈合,那么就离不开长期用药。

所以,在消化内科胃溃疡的临床护理这种,护理人员要切实的嘱咐患者,切勿见到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好转便终止用药,也切勿频繁不断的更换药物。

通常消化性胃溃疡患者一个疗程服药时间为4周至6周,等到患者的病痛症状明显得以缓解后,还需要为期1个月至3个月的巩固,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将患者的用药指导做好。

2.2.2腹痛护理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发病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腹部疼痛感,这是不可以避免的,为了能够缓解患者的这种疼痛感,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腹部护理,以降低疼痛感。

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较为突出的临床症状就是节律性的腹部疼痛,并且还时常伴发反酸、灼热、嘈杂和嗳气等情况,所以,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腹部疼痛特点明确的加以了解后,可以有选择性的采取热敷、针灸和理疗等治疗手段,以此来患者腹部疼痛的情况,与此同时,还应当嘱咐患者避免过度的劳累,尽可能多休息,并且详细的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以避免消化道出血或者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治疗胃溃疡
【摘要】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

其发病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减弱及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有关[1]。

是多种因素导致胃黏膜的侵袭因素与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

【关键词】胃溃疡;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是一种慢性病,易复发,病程长,可并发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恶变等并发症。

无论内科治疗或选择外科治疗都应达到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的目的。

否则治疗将达不到要求甚至是失败的。

临床上随着各种H2 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大部分都可以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

1一般治疗
随着对胃溃疡发病机制的研究,一般治疗已显得日益重要。

其中饮食和生活规律的调节是重要方面。

包括停止吸烟、饮酒、嚼食槟榔等刺激性强的食物,饮食三餐有规律、有节制。

对于生活工作学习紧张的病人,注意休息和劳逸结合甚至卧床休息都是必要的。

2初始治疗
胃溃疡的初始治疗取决于其发病原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

清除幽门螺杆菌通常需要两种抗生素联合铋化合物或者减少胃酸分泌药如质子泵三种联合应用。

消除感染可以加速溃疡的愈合,避免其复发。

一定要遵照医生的处方好好用药这样才可以清除细菌避免复发。

不要中途停止用药直至病情好转。

如果细菌不行得到全面清除,那么之后要清除就会更加困难(出现耐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

如果可以就应该停止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果必须使用,就应该使用一些保护胃的药物。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可以关注关于药物的主题文章。

胃酸分泌过多。

一般由于胃酸分泌过多诱发的溃疡要采用降低胃酸分泌的药物。

同时还要让医生进行检查看是否有其他原因诱导的溃疡。

3药物治疗
根据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及药物作用特点分成:抗酸制剂、壁细胞各种受体阻断剂、黏膜保护剂及抗幽门螺杆菌抗生素4大类。

3.1抗酸剂:主要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以及许多复方制剂如胃得乐、胃舒乐等,这类药物对于缓解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2受体阻断剂:①H2受体阻断剂:包括甲氰咪胍(西咪替丁)、呋喃硝胺(雷尼替丁)、法莫替丁(famotidine)等。

后二者比甲氰咪胍的效果强4~20倍。

此类药物是通过阻滞壁细胞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同时乙酰胆碱受体及胃泌素受体也受到抑制。

甲氰咪胍:0.2~0.3g/次,3次/d,睡前夜间加服1次。

总量不超过1.0~1.2g/d。

4~8周治愈率可达60%~80%。

雷尼替丁:0.15g/次,2次/d,或晚间睡前服0.3g。

法莫替丁:20mg/次,2次/d,或睡前服用40mg,服用8周法莫替丁的治愈率是91%~97%。

②质子泵抑制剂:该类药包括奥美拉唑(losec,洛赛克)20mg,1 次/d,或晚间睡前服用,是迄今为止所知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强药物,几乎能完全抑制胃酸的分泌,4周的治愈率可达95%以上。

③胃泌素受体阻断剂:本类药物有丙谷胺(proglumide),竞争性抑制胃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的作用,从而有利于胃酸分泌和溃疡愈合。

0.4g/次,3次/d,4~8周治愈率为66.9%。

3.3黏膜保护剂:本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增加黏膜厚度促进黏液及HC03-分泌,对胃十二指肠黏膜起保护作用。

包括前列腺素及表面制剂:①前列腺素类:促进胃黏液分泌,抑制胃酸的分泌。

它还能有效地预防应激性溃疡及出血。

②表面制剂:包括以下药物。

硫糖铝(sucralfate):是硫酸化蔗糖的碱性铝盐,它在水中可释放出硫酸化蔗糖和氢氧化铝,分别具有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和中和胃酸的作用。

它的分子在酸性环境中崩解成具有活性的带负电的颗粒,形成一种粘性糊状复合物。

选择性地黏附到溃疡基底构成一层保护性屏障,此外它也有刺激HCO3-和黏液分泌的作用。

三钾二橼络合铋(De-Nol,得乐),是一种胶质枸橼酸铋盐,其作用机制与硫糖铝类似,同时本药是幽门弯曲弧菌的杀菌剂,因此本药临床应用很广。

3.4抗幽门螺杆菌类药:近来研究表明胃炎和胃十二指溃疡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很大关系。

有关资料显示,HP感染发展为消化性溃疡的累积危险率为15%~20%,成功清除幽门螺杆菌(Htelicobacter pylori,Hp)后,胃炎及溃疡亦被治愈,随访1年以上,复发率从80%下降至20%。

常用药物有:①铋剂:如三钾二橼络合铋、胶态果胶铋等。

②四环素:250mg~500mg/次,3次/d,也可用阿莫西林代替四环素,如儿童患者。

③甲硝唑:200~500mg/次,3次/d。

国外主张三药联用,连续2 周,HP清除率可达80%~90%。

此外对于胃溃疡的药物治疗还有如:生长抑制素八肽(sandostatin,善得定),它的作用是普遍地抑制消化系统消化液的分泌。

对胃溃疡出血以及应激性溃疡出血均有一定疗效。

此药还广泛应用于胰腺炎、胰瘘、肠瘘、门脉高压症等疾病的治疗。

4维持治疗
在消化性溃疡病人中,年轻人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而老年人则以胃溃疡多见。

在冬春交替时节,也是该病的高发期[2]。

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畴,乐观的心情、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对防治均很重要。

当溃疡合并出血则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出血量较大时,可引起一系列的全身症状如眩晕、虚脱等;若合并穿孔,则多为饱餐后突然出现的腹部持续剧烈疼痛,出现这些症状需要立即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治疗。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般需要正规治疗4周~6周,胃溃疡需要治疗6周~8周。

在治疗期间一定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

除正规用药治疗外,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和维持治疗很重要。

如果患者通过治疗症状消失后,不注意预防和维持治疗,多数都容易复发。

情绪不良、作息不正常、饮食无规律、抽烟喝酒、滥用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及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皮质激素类药物)是诱发因素,应注意避免。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40.
[2]张莹兰.老年性消化性溃疡92例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2,14(6):262-2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