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6课《紫藤萝瀑布》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紫藤萝瀑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紫藤萝瀑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紫藤萝瀑布》【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2、品读揣摩语言,进行圈点批注,学习运用修辞生动细致描会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循环导入新课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

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

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去世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所产生的感想。

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感情2.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体会生命的顽强美好,正确对待生命中的坎坷,把握生活。

第一环节:自学质疑1.出示知识链接的内容,学生快速识记作者作者宗璞:宗璞,1928年生,原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

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铁箫人语》《西湖漫笔》《东藏记》《丁香记》《南渡记》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2.出示知识链接的内容,学生识记本文的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铁箫人语·哭小弟》)。

宗璞一家,在文革中深受迫害。

而写作此文时他的小弟——一位娴科技、娴文艺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贡献了血汗、才华的正当盛年的工作者却身患绝症。

作者悲痛中徘徊于庭院,见一树如瀑的藤萝花,睹物释怀,写下了这篇让人在绚丽的色彩、奔腾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义的优美散文3.学生自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词标记出来第二环节:合作释疑小组内合作解决所标记出来的疑难生字词,然后相互提问,准备展示。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

16《紫藤萝瀑布》教学重点:1、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2、内容理解上,以感悟人生为重点;3、写作学习上,以托物言志为重点。

教学难点:对人生的感悟教法学法:1、教法:互动式,启发式,情感教学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教学构思: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作者、解决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学生自由赏读,重点研读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见过紫藤萝吗?没有啊,老师也没见过,那我们先打开课本的插图,看看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吧?它有什么样的特点?你要是写它会按什么顺序写?学生讨论,老师归纳总结:(1)花多(课文中是“繁盛”)。

(2)由“株”“穗”“朵”组成。

(3)每一穗花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是“上浅下深”。

好,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中如何写紫藤萝的?二、整体感知1、播放朗诵带,学生听读并思考:文中对紫藤萝的描写与我们对紫藤萝图片的观察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文中写了紫藤萝的花瓣和花蒂,图片上看不清;(2)文中写的是一大棵紫藤萝树,而图片上仅有一枝;(3)文中写了花的香味,从图片上看不出;(4)文中的藤萝是立体的,动态的,而图片上的则是静止的,平面的;(5)文中还写了从前的藤萝,并与眼前的进行了对比,带动了作者感情的变化。

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文字的表现力,感染力比颜色、线条、声音等更全面、更丰富、也更准确、更深刻、更有利于智慧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好读书、读好书。

本文的作者宗璞就是这方面的榜样。

2、作者简介:宗璞,现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哲学大师冯友兰之女。

1928年生于,现年82岁。

她自幼生长在清华园,吸取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其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1957年发表也是其成名作)后来曾经受到不应有的批判。

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儿童文学奖)《东藏记》(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3、检查字词预习:找同学来展示下自己的字词积累:(1)注音:迸溅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2)词语解释:迸溅:向四处溅。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紫藤萝瀑布》一、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这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情不自禁的停住脚步。

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并由此领悟了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这一永恒的哲理,促使作者不由加快了生活的脚步。

文章赞美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鼓励人们要热爱、珍爱生命。

二、针对教学的基本内容,确定了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目标1、多形式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如何状物,这是一个能力目标,即本课的重点。

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2、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从而掌握文章主旨。

3、品味一些含义深长的句子,让学生做到正确认识生活,面对生活,热爱生活。

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2、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和对比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程序: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

为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以下6个环节:四、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

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去细心体会,都会从中得到许多启示,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

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他所见所想到的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文中去领略一下。

(二)纠正读音齐读课文,注意读准下列加粗字的音。

迸溅(bèng jiàn)伶仃(líng 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三)分析第一段看第1自然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二、合作交流,生生对话
1、走进作者:宗璞:(璞:pú 含玉的石头,也指没有雕琢的玉)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生于北京。当代女作家,乃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她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她所特有的知识女性的才情、儒雅的气质,以及柔中带刚的恪守,均得益于她得天独厚的文化生活背景。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她的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丁香结》、《西湖漫笔》等,笔调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背景简介: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 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写成此文。
学生此时的疑问已经豁然开朗。
睹物释怀,失去小弟,使作者感到焦虑和悲伤,但看到蓬勃盛开的紫藤萝花,想到以前也零落过,感悟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从而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教法: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突破重点词句,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且能节约课堂时间;重点词句的理解对文章情感把握很关键,图文对比,丰富学生视野,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学法:与教法相配合,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写”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通过写,训练本文的写作方法,达到对课文的巩固。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

著名女作家宗璞于1982年所作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

因为学生对文章所写的紫藤萝花比较陌生,与作者所经历过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也非常遥远,所以他们对课文主旨的把握有一定难度。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合,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在短短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朗读和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使重点和难点得以突破,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1、作为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自主运用网络搜集有用的资料来帮助学习。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尝试在小组内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3、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匮乏,对“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够。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语。

2、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来品味语言。

3、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揣摩、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方法:1、评析欣赏法。

2、美读感知法。

3、多媒体演示法。

四、教学策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五、教学准备1、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轻音乐《神思者》及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插入教学课件。

2、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各种花的图片及“汶川地震”相关图片,运用于教学课件。

3、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关于作者宗璞的资料,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点出幻灯片1:图片展示:百花齐放;文字显示:“语文课堂欢迎你”)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美丽的花朵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花朵的图片,看看大家能不能把它们认出来呢?学生自由回答。

(点出幻灯片2—7:图片展示:向日葵、荷花、蒲公英、康乃馨、菊花、紫藤萝)师:谁来描述一下你所见到的紫藤萝花?请2名学生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紫藤萝瀑布教育意图:1.堆集与本课有关的根底常识。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爱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本文借景抒发的特征。

3.探求课文,感悟生命的永久。

教育时刻:2课时第1课时教育意图1.了解作者2.了解课文粗心教育内容与过程情形激趣: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闻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成长于清华园,吸取了我国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之精粹,学养深沉,气韵共同。

1951年结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

曾在我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作业。

1960年调《国际文学》编辑部。

基代表作有:《红豆》《三生石》等。

其小说,故意求新,言语明媚而宛转,流通而有余韵,颇具特征;其课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一树怒放的紫藤萝花招引作者停步赏识,原先的沉痛和焦虑化为安静和高兴。

今日咱们学习《紫藤萝瀑布》,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呢?又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探求生趣榜首步,泛读课文。

辅导学生阅览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目标,用横线标出文章的头绪、文眼等,用序号标出含义段,用波涛线标出抒发或谈论的文字,用括号标出描绘紫藤萝的内容,在此根底上了解课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辅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学法辅导:了解文章全体结构,要注意经过文章的结构特征、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了解。

了解结构要从抓头绪或文眼下手。

1.区分阶段,归纳粗心:榜首部分(从最初到“想摘一朵”):作者偶见怒放的紫藤萝。

第二部分(从“可是我没有摘”到“流向人的心底”):作者睹物放心。

第三部分(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不幸”到完):感悟到生命的永久。

2.本文的结构对咱们的写作有何启示?二、了解课文表达的中心学法辅导: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要点和文章中对全体内容进行抒发或谈论的部分;辅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依据作者的写作布景、意图等归纳出文章的中心,并了解含义;了解这个中心的深化或新颖之处,并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辅导学生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6课《紫藤萝瀑布》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16课《紫藤萝瀑布》教案新人教版

《紫藤萝瀑布》【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品味人生,感悟生命。

一、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

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集《知音》,散文集《丁香结》。

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2.师生接力朗读课文。

3.思考:文章围绕紫藤萝写了哪些内容?学生思考明确:赏花,忆花,悟花。

二、内容探讨请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并思考:1.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语言优美生动的美文更需要通过吟诵来传递语情,请同学们再次自由诵读,进行美的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在组内分享,说说这样处理的理由,可结合语句所写的内容、运用的修辞手法、字词的内涵作用等来谈,并在文中批注好。

示例: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运用视觉描写,“紫色”写出了花的色彩,“银光”写出了花的色泽,“水花”写出了花的形状,“挑逗”写出了花的动态。

后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挑逗”一词将花瀑拟人化,仿佛盛装的少女在欢歌笑语,细腻地写出了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2.当紫藤萝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我”的心情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思考,在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心情变化的语句。

3. 紫藤萝是一直都这样盛开吗?它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课件出示文章写作背景。

学生在文中找出十年前家门外紫藤萝的生存状态的相关语段,自由朗读,体验。

思考作者融入其中的情感。

3.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说说作者从紫藤萝花中悟到了什么?本文通过回忆紫藤萝的败落,隐喻家庭遭受的不幸以及小弟病症带来的焦虑、悲痛;借写紫藤萝开放时的美景,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托用花儿抒发我的人生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原文及教案(7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原文及教案(7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紫藤萝瀑布》原文及教案(7篇)《紫藤萝瀑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3、感悟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4、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的挫折,热爱生命,珍惜时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和中心思想,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教学难点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以及其主旨的显现2、理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采用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法教学教学准备1、让学生先自行预习,了解文章大意和写作背景2、准备几幅紫藤萝花的挂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展示大挂图紫藤萝,让学生具体感知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傲雪的青松,斗霜的秋菊,迎风的翠竹,石缝间不屈的小草,草丛里无名的野花……这些自然界植物无不蕴涵深刻的哲理,那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同样具有深刻含义的紫藤萝,打开课文《紫藤萝瀑布》,我们来学习新课,看看作者在看看盛开的紫藤萝形成的瀑布流有怎样的感悟?紫藤萝又带给了作者怎么样的人生启迪,给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启迪?2、快速默读课文,给各自然段标上段号,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主旨,给课文分段,看看各段的主要内容?讨论并归纳文章共十一自然段分成三大段:第一段:第一至第六自然段写作者偶见一树茂盛的紫藤萝第二段:第七至第九自然段写作者睹物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第三段:第十至第十一自然段写作者由此感悟到生命的永恒3、听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边听边体验作品情感,并思考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让学生回答思考题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写:(1)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再提问学生如何理解“迸溅”一词?(2)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
2、品味文中优美语句,感知藤萝形象;
3、通过对紫藤萝花的解读,感悟人生哲理。

2学情分析
本文的景物描写丰富细腻,能够吸引学生阅读,但是内容富有哲理,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

所以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交流的形式,赏析文中写景的妙处,由浅入深,由形象感知到理性思考,从而达到理解文章主旨的目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品析文中优美句子,感知紫藤萝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对紫藤萝花的解读,感悟人生哲理。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弦在一首诗里写到,他说:“我觉得生命是一项奇迹,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对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乐曲……是啊,盈盈春水,萋萋芳草,大自然总能带给我们太多的启迪与感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宗璞的脚步走近一片紫藤萝,一起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教师配乐,激情导入)
活动2【讲授】自主感知,解读藤萝
一、自主感知,解读藤萝
(一)赏藤萝
1、播放紫藤萝图片,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欣赏倾听,谈初次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读的过程中画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描写藤萝花的句子,并体会其妙处。

3、班内交流,教师点拨、归纳。

(此环节引导学生感受紫藤萝花的茂盛,勃勃生机,富有生命活力)
(二)忆藤萝
1、紫藤萝花一直都是这样茂盛吗?它有过怎样的变迁?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2、从紫藤萝的由衰到盛,解读到了什么?
(此环节引导学生感悟紫藤萝顽强不屈的精神)
活动3【讲授】合作交流,感悟藤萝
二、合作交流,感悟藤萝
1、作者由此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出示文章主旨句)
2、作者为什么会由花想到人?二者有什么相同点?
(出示本文写作背景)
3、如何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小组合作,班内交流)
活动4【活动】教师小结
一片紫藤萝花给了我们美的享受,也给了我们人生的启迪。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坎坷,当风雨袭来时,我想用几句话来慰藉我们的心灵。

我们的生命或许渺小,或许卑微,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朵小小的紫藤萝花,努力张满自己人生的风帆,绽放自己生命的异彩,那么,我们一样能点缀出人类生命长河的辉煌!
活动5【作业】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优美句子;
2、为紫藤萝花谱写花语
活动6【练习】习题配置
1、给划线的字注音
迸溅( ) 伶仃( ) 盘虬卧龙( ) 仙露琼浆( )
酒酿( ) 伫立()挑逗()凝望()忍俊不禁()
2、解释下列词语
进溅:
挑逗:
忍俊不禁:
伫立:
仙露琼浆:伶仃:
察言观色:盘虬卧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