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通信接入网建设与展望
业扩工程接入方案中网架和设备优化细则

浦东供电公司10千伏非居民电力用户业扩工程接入方案中网架和设备优化细则(试行)1范围(1)本细则规定了10千伏非居民业扩工程接入方案制定过程中网架和设备优化所应遵循的主要技术和管理原则。
相关工作除应符合本细则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上海市电力公司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2)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浦东供电公司10千伏非居民业扩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1)配电网技术导则(修订)(2)上海2010年架空线入地规划(3)上海电网若干技术原则的规定(第四版)(4)上海市电力公司非居民电力用户业扩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上海市电力公司10千伏非居民电力用户业扩工程接入方案管理规定(试行)(6)上海市电力公司10千伏非居民电力用户业扩工程接入方案作业指导书3 网架优化细则新申请用户的业扩接入方案应根据网架和变电站出线的现状,新用户接入时,如变电站没有有足够的出线备用仓位(或拼仓仓位),必须通过新建K、P型站、架空网架割接等方式实现优化网架和降低变电站拼仓率的目标。
(1)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需新建K型站1)800kVA<用户申请容量≤3000kVA,新建K型站,K型站出线送用户;2)用户申请容量>3000kVA,附近变电站无备用仓位,新建K 型站,优化网架,将变电站中装接容量≤3000kVA的出线割入K型站,原出线仓位送用户;3)用户申请容量≤800kVA,附近K、P型站均无备用仓位,新建K型站,暂时由K型站出线送用户,待附近P型站建成后再割入P型站;(2)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需新建P型站用户申请容量≤800kVA,附近P型站均无备用仓位,新建P 型站,P型站出线送用户;(3)符合以下条的需增大导线(架空线和电缆)线径用户申请容量≤800kVA,待接入线路导线线径不满足《配电网技术导则》要求的,需更换为大截面导线;(4)符合以下条件的需更换架空线熔丝具用户申请容量≤800kVA,均选用柱上断路器接入,待接入线路支线的上级熔丝具需更换为柱上断路器。
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展望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行业对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产生活对于电力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众所周知,在电力行业中,电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基于此,在发展电力行业的过程中,需要对电网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提升。
本文以电力行业为背景,阐述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技术;发展;展望引言: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对于电力行业的发展而言,电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地把电网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相融合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要向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而言,在电网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信息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为我国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目前电力通信技术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也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情况,各种新发明和新技术在电力通信领域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和推广。
比如,光纤技术、数字控制技术以及互联网信息在电力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电力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
在发展电力通信技术的过程中,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的保障工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有效地保证了电力通信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目前而言,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对于电力行业来讲也不例外,随着各种新技术在电力通信行业中的应用和推广,同时还受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上也出现了一些显著的变化,电力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不断的展开了新的融合,有效地推动了电力通信以及电力传输技术的发展,为电力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力技术与通信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显著的区别。
我们从电力通讯行业角度来讲,目前,已经从传统的单一调动为工作中心的方式转变为以网络为工作中心,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电力通信技术也随之水涨船高,有效地保证了电力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上海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第36卷 第12期2008年12月Vol.36 No.12 Dec. 2008上海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回顾与展望李超群,包海龙,陈文升(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25)摘 要:介绍了上海电网继电保护的发展,内容包括上海电网继电保护原则的形成、保护装置的应用、纵联保护及通道的发展等。
指出目前上海电网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存在的问题,即,继电保护与电网结构及一次设备协调的问题,保护装置与新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道建设等。
认为上海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将呈现如下发展方向:强化主保护、简化后备保护,保护配置不断优化;微机保护将全面取代传统保护;变电站数字化将给保护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光纤通道将全面取代高频通道,光纤通道双重化将真正实现。
关键词:继电保护;数字化变电站;变电站自动化;光纤通道作者简介:李超群(19722),男,硕士,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从事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专业设计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T 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529(2008)1220046204The rev i ew and outlook on the develop m en t of rel ay protecti on technology i n Shangha i power gr i dL I Chao2qun,BAO Hai2long,CHEN W en2sheng(Shanghai Electric Power Design I nstitute co.,L td,Shanghai200025,China)Abstract:The contents of the relay p r otecti on devel opment in Shanghai power grid are intr oduced,including the f or2 mati on of relay p r otecti on p rinci p les,the app licati on of p r otecti on devices and devel opment of l ongitudinal p r otecti on and its p r otecti on channel in Shanghai grid.The p r oble m s in the relay p r otecti on and its aut omatic safety device in p resent Shanghai grid is pointed out,such as the coordinati on p r oble m s bet w een relay p r otecti on and power grid struc2 ture or p ri m ary equi pments,the p r oble m s in the app licati on of relay p r otecti on and ne w technol ogies and the construc2 ti on of p r otecti on channels etc.Considering that the devel opment of relay p r otecti on technol ogy in Shanghai grid will p resent the f oll owing directi ons,strengthen the main p r otecti on,si m p lify the back2up p r otecti on,op ti m ize the p r otec2 ti on sche me,the traditi onal p r otecti on will be substituted by the m icr op r ocess or2based p r otecti on,revoluti onary i m2 pacts will be intr oduced by the substati on digitizati on,the high2frequency p r otecti on channels will be substituted by the op tical channels,the dualizati on of op tical channel will be truly actualized.Key words:relay p r otecti on;digitized substati on;substati on aut omatizati on;op tical channel[3]唐 蕾,陈维荣.电力系统负荷建模中的小波神经网络新技术[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3,23(3):72277.[4]贺仁睦.电力系统精确仿真与负荷模型实用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16):427.[5]何大愚.柔性交流输配电系统技术的发展要求其定义更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24(10):79282.[6]孙元章,曹 明.F ACTS对多机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1,21(1):6210.[7]张少雄.紧凑型输电技术在南方电网的应用[J].广东电力,2006,19(12):21223.[8]黄爱华,郑 旭,钱广忠.同杆并架多回路技术的应用[J].华东电力,2006,34(8):60263.[9]张云都,易 辉,喻剑辉.我国大截面与耐热导线输电技术的现状及展望[J].高电压技术,2005,31(8):24226.[10]张学哲,王计朝.北京电网中耐热导线的应用与探讨[J].电力设备,2005,6(5):52255.[11]王锡凡,曹成军,周志超.分频输电系统的试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12):6211.收稿日期:2007206221本文编辑:王志胜1 10余年来上海电网继电保护的发展回顾1.1 继电保护配置原则的形成上海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一直位于全国的前列,早在20个世纪80年代,上海电网220k V线路就率先实现了主保护双重化配置。
电力线通信中继技术的最新进展

电力线通信中继技术的最新进展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PLC)是一种利用现有的电力线基础设施传输数据的技术,近年来在智能家居、智能电网、工业控制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
中继技术作为提升电力线通信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的关键环节,其最新进展尤为引人注目。
以下是电力线通信中继技术六个方面的最新进展概述:一、高频带宽利用技术的优化随着电力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高频带宽的高效利用成为提升数据传输速率的关键。
最新的中继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调制解调算法,如OFDM(正交频分复用)、GMSK(高斯最小移频键控)等,有效扩展了可用的通信带宽,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同时,智能动态频谱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线路条件下自动调整工作频率,避免了信号干扰,确保了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噪声抑制与信号增强技术的进步电力线作为一种天然的通信媒介,其固有的电磁噪声和阻抗不匹配问题一直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主要障碍。
最新的中继技术通过集成高级的噪声过滤器和自适应均衡算法,能够实时监测并消除背景噪声,同时增强信号强度,确保数据在长距离传输中的完整性。
此外,智能中继器的部署,能够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整增益,进一步提高了通信链路的稳定性和效率。
三、智能化中继节点的研发智能化是电力线通信中继技术发展的另一大趋势。
新一代中继节点集成了高级处理单元,能够实现自我配置、自我优化和自我修复功能,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
这些智能中继器不仅能够根据网络流量自动调整数据路由,还能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故障并采取预防措施,确保了电力线通信网络的持续稳定运行。
四、多跳中继技术的创新传统的单跳中继方式在面对复杂网络环境时可能遇到传输瓶颈。
最新的多跳中继技术通过在电力线上部署多个中继节点,形成一个灵活的网格状网络结构,有效解决了信号衰减和覆盖盲区的问题。
多跳中继不仅提高了网络的鲁棒性,还通过路径多样性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速度,尤其是在远程和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电力线通信应用中显示出巨大优势。
上海电网新技术应用展望

省力可 *屏与汽拿 寿 1 必掌纷2戈袭 甘 一
4 4
是 2 0 V 电网 ,还是 5 0 V 电网 ,这 些技 术的 2 k 0 k 应 用 将 日趋 普 遍 ,且 导 线 截 面 可 能 进 一 步 增 大 。 而 同杆 共 架 多 回线 路 在 上 海 尚 未 得 到 应 用 。 2 0 2 k V及 以下 的 同杆 双 回线在 国内应 用较普 遍 , 5 0 0 k 同杆双 回线 在 国内 的应 用 却较 少 。在 出线 走 廊 V 越 来越 困 难 的情 况 下 ,同杆 多 回 线 路 特 别 是 2 2 0 k 的 同杆 多 回线 和 不 同 电 压 等 级 之 间 的 同杆 共 V 架 多 回线 路 将 在 上 海 电 网 中 得 到 应 用 。 在直流输 电技 术 中 ,金沙江送 上海 ( 南汇 )的 直流工程 有望采用 1 0 k 直流技 术 ,这将有助 6 0 V 于 提 高 上 海 电 网 的受 电 能 力 。 另 外 ,新 一 代 直 流 输 电技 术一 一 一 轻 型 直 流输 电需 要 引起 重 视 ,其 经 济 应 用 功 率 范 围 已降 低 到 几 十 兆 瓦 ,它 具 有 换 流 过程 不 受 受 端 系 统 短 路 容 量 影 响 , 不 会 出现 换 相 失败 和 多 条直 流线 路 密集落 点 时发 生相 互 影 响 等特 点 【 。所 以应 加 强 其在 负荷 中心 配 电 系统 、 2〕 崇 明 三 岛 、 上 海 沿 海 风 力 发 电场 等 场 合 的 应 用 研
电力 可 持
( 华东电网公司,上海 2 0 0 ) 002
摘 要:随着上海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建 设,用户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电网目前的 输电走廊和变电站选址已经非常困难,电网建设也常因此 受到影响;在厂网分离的条件下,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也 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临这些挑战,对上海电网的技术要 求也就更高了。在介绍上海电网的现状、分析电网的特点 和所 面临的问题基础上 ,从上海 电网的实际和需求 出发 , 对大容量交直流输电技术、灵活交流输电技术、信息管理 技术、全寿命周期管理等新技术在上海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作了展望,这些技术涵盖 了电力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 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对上海电网发展和新技术应用有指导
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展望电力通信技术是指运用电子传输技术进行信息传输操作。
许多大规模智能电网已经建设完成,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目前电力通信网结构性进行了浅析,对电力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未来进行了展望。
Abstract: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fers to the use of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operations. Many large-scale smart grids have been built and widely used. The structure of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network is analyzed,and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prospected.最近几年,电力通信技術呈现出迅速发展更新的情景之下,多种全新的电力通信设备获得了大范围的运用及推广,譬如,光纤环路技术、数字程控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有效运用,这针对促使整个电力通信技术智能化发展水平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同时电力通信技术的保障性能上得到逐渐提升,同时,通信技术设备水平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目前的大背景下,随着各种新技术的研发及新产品的推广与使用,同时受到经济及管理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显著升高的状态。
在新通信技术的大范围推广情况下,电力通信技术在工作理念及未来发展商产生了不断的变化,电力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相互促进及融合,这对于电力通信网的传输及交换发展有了巨大的推动力,网络交换及ATM设备的增加,为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在信息化程度得到广泛提升的基础上,电力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已经不存在特别明显的区域划分,从电力通信结构方面来浅析,起初单一的服务于调度中心的方式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展现出多中心网状的网络格局,随着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变化,很好的促使电力系统稳定及安全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及环境。
面向电力物联网新业务的电力通信网需求及发展趋势

面向电力物联网新业务的电力通信网需求及发展趋势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电力物联网;电力通信网;发展趋势;电力物联网是智能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关键环节,承载电力物联网新业务的电力通信网是沟通整个能源互联网生态圈的桥梁。
为了适应电力物联网新业务的发展,对电力通信网的需求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一、电力物联网新业务的通信网需求分析1.通信网架构需求。
随着电力物联网新业务的开展,一方面,网络通信流量激增,若所有新业务都通过现有电力通信网进行传输,将导致网络不堪重负,需要大规模的网络基础设施投资;另一方面,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生态圈企业进行业务及信息交互的需求日趋频繁,增大了电力通信网受到网络攻击的可能性。
因此从带宽承载及安全性两方面考虑,若不对现有电力通信网进行调整,将会阻碍电力物联网的发展。
当前电网通信系统的形态将会发生较大改变:电力通信网新增互联网大区作为连接电力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缓冲区,与传统的生产控制大区、管理信息大区联合形成电力通信网新架构。
三个大区两两之间实现物理隔离,大区内部纵向贯通到底,从云、管、边、端等多层次进行分区。
2.通信网性能需求。
电力物联网的业务涉及国网云和数据中台建设、统一物联管理平台建设、网上国网、新能源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能源互联网产业链等复杂场景,对通信网性能的需求体现在带宽、时延、安全性、可靠性等多个方面。
综合分析,电力物联网新业务对电力通信网提出了新的需求,可以总结为:通信网络架构分区优化,公网与专网可进行一体化跨区灵活调度,通信网性能满足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等需求。
二、面向电力物联网新业务的通信网关键技术及应用1.通信网技术特性对比。
面向电力物联网新业务的电力通信网技术可以划分为通信网接入技术、通信网传输技术和通信网控制技术几种类型,(1)通信网接入技术。
在支撑电力物联网新业务的通信网接入技术中,光纤接入由于速率高、时延低、可靠性高,目前被广泛应用。
但是光纤的铺设成本较高,尤其是对于城区光缆进行增建和改造的成本很高,扩展性差,不宜进行光纤的新增建设,对现有光纤的接入网持续进行维护,而对于新建的城市或者郊区,可以考虑新建光纤接入。
接入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光缆(optical fiber cabl e)主要是由光导纤维(细如头发的玻璃丝)和塑料保护套管及塑料外皮构成,光缆内没有金、银、铜铝等金属,一般无回收价值。
光缆是一定数量的光纤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缆心,外包有护套,有的还包覆外护层,用以实现光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线路。
通信光缆是一定数量的光纤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缆心,外包有护套,有的还包覆外护层,用以实现光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线路。
通信光缆比铜线电缆具有更大的传输容量,中继段距离长、体积小,重量轻,无电磁干扰,自1976年以后已发展成长途干线、市内中继、近海及跨洋海底通信、以及局域网、专用网等的有线传输线路骨干,并开始向市内用户环路配线网的领域发展,为光纤到户、宽代综合业务数字网提供传输线路。
光缆历史1976年,美国贝尔研究所在亚特兰大建成第一条光纤通信实验系统,采用了西方电气公司制造的含有144根光纤的光缆。
1980年,由多模光纤制成的商用光缆开始在市内局间中继线和少数长途线路上采用。
单模光纤制成的商用光缆于1983年开始在长途线路上采用。
1988年,连接美国与英法之间的第一条横跨大西洋海底光缆敷设成功,不久又建成了第一条横跨太平洋的海底光缆。
中国于1978年自行研制出通信光缆,采用的是多模光纤,缆心结构为层绞式。
曾先后在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开展了现场试验。
后不久便在市内电话网内作为局间中继线试用,1984年以后,逐渐用于长途线路,并开始采用单模光纤。
通信光缆比铜线电缆具有更大的传输容量,中继段距离长、体积小,重量轻,无电磁干扰,自1976年以后已发展成长途干线、市内中继、近海及跨洋海底通信、以及局域网、专用网等的有线传输线路骨干,并开始向市内用户环路配线网的领域发展,为光纤到户、宽代综合业务数字网提供传输线路。
光缆网是信息高速路的基石光缆是当今信息社会各种信息网的主要传输工具。
如果把“互联网”称作“信息高速公路”的话,那么,光缆网就是信息高速路的基石---光缆网是互联网的物理路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
自动化
光纤
分光器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主站
OLT
低压线 损比对 智能
采集器 (光纤通信模式)
ONU
集抄
低压台区 日期
平丁 (箱变)
售电量 供电量 (千瓦时) (千瓦时) 8月3日 1177.2 1133.74 8月4日 1040.42 1087 8月5日 962.65 1016 8月6日 1226.2 1173.5 8月7日 903.16 938.4 8月8日 954.91 998.8
中压配电网范围:低时延、高可靠性 – 配电自动化 – 分布式能源集成 低压配电网范围:大量终端点接入 – 用电信息采集 – 双向互动 – 电动汽车充电 – 三网融合
提升业务网支撑能力,建立统一的配用电通信业务平台。
根据智能电网建设的整体推进,按照智能电网配用电环节的发展需要,通过接入网建设全面满足 支撑配电自动化接入层通信、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通信、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网络通信、配电服务和 用电营业场所通信以及为电力光纤到户提供上联通道五个方面的通信需求。通过自建光纤为主、其他 手段(电力线载波、专用无线、公网移动通信等)为辅的方式,满足10kV配电网自动化的需要(其中 需要具备控制功能的站点全部实现光纤化);满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器以上的远程通信需要,支 撑营销系统“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目标;满足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需要,新建充换电站全 部实现光纤覆盖。
接入网建设工作展望
10
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技术分为光通信、无线通信及电力线通信
光通信:XPON/工业以太网
通信接入网技术
无线通信:LTE/Wimax/Mcwill/WiFi/Zigbee
电力线通信:宽带/窄带
接入网技术 ——技术优缺点及应用领域
优点
• 通信网络可靠性高,维护简单 • 传输容量大、距离远、时延小 • 用户信息保密性好 • 使用年限长、稳定性高
• 配电业务通信网 • 用电信息采集远程信道 • 智能小区上联通道
通信接入网是电力系统骨干通信网络的延伸, 建设目标是满足智能电网配用电环节的通信需 求,包括10kV通信接入网和0.4kV通信接入网, 其分层结构如左图
10kV通信接入网主要覆盖配电网开关站、配电室、 环网柜、柱上开关、配电变压器、分布式能源点、 配电线路等,主要承载配电自动化接入层、用电信息 采集系统远程信道、智能小区上联通道的信息通信 业务。
总损耗 43.46 46.58 50.35 52.7 35.24 43.89
实际线损 理论线损 率% 率% 3.69 3.34 4.29 5.25 4.30 3.76 4.39
15
接入网建设情况 ——向社会开放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服务满足社会不同需求
在支撑智能电网相关业务发展之外,利用富余通信资源,为社会提供开放 式光纤网络平台,分摊智能电网建设部分成本
建设原则: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应统筹考虑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智能小区等应用需求,在满 足网络带宽和安全性的基础上,降低整体建设成本,并实现与电力骨干通信网间的互联互通。在通信 技术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光纤通信、电力线通信及无线专网通信等方式组网,公网可作为通信方式的 补充。具备“三遥”功能的配电自动化站点,及智能小区的 “三网融合”、分布式发电及储能等应以 光纤通信方式为主 。
8
接入网建设现状 ——接入网建设的业务需求分析
至四级骨干网 供电公 司 10kV线路 10kV线路 220/110/35kV变电站
Y
10kV 线路
10kV线路
终端通信接入网的业务需求分析 开关站
环网单元
电缆分支箱 配电 变压器
柱上开关
10kV 0.4kV 配电 变压器 10kV 0.4kV 配电 变压器 10kV 0.4kV
成熟小区 进行光纤到户 改造覆盖20万户
2012年:
新建小区 全面开展光纤到户
结合实施 •用电信息采集 •配电自动化
浦东:65% 宝山35%
浦东13万户 宝山7万户
小区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 预留通信配套排管
全部实现光纤覆盖
14
接入网建设情况 ——电力光纤到户解决集中抄表、配电自动化、负荷测录、电能量采集通信需求
19
目录
接入网建设背景 接入网建设现状 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建设情况
接入网建设工作展望
20
接入网建设工作展望 ——建设基础、建设重点及解决方案
建设基础
• 通信接入网建设依托骨干 通信网和配电网线路资源, 建设以电力光纤通信为主, 中低压电力线通信为辅, 无线公网等其他方式为补 充和延伸的终端通信接入 网 • 通信接入网支撑坚强智能 电网配电和用电环节建设 需求,与骨干通信网统一 规划,与电网用户分布和 规模协调发展。通信接入 网与骨干通信网纵向贯通、 协同管理
• 10kV通信接入网上端与四级通信骨干网相 连,向下承载配电自动化、配变监测、用 电信息采集、分布式电源、智能小区等业 务
• 10kV出线的变电站接入网络的流量包括变 电站自身接入信息网的流量和配用电信息 点经变电站汇集后接入网络的流量。 • 按照营业站、配用电信息采集点通过就近 的变电站接入地区网络,每个变电站接入 的流量包括: –变电站自身的业务流量 –营业站业务流量 –配电信息采集点业务流量 –用电信息采集点的业务流量
10kV 通信 接入网 0.4kV 通信 接入网
10kV配变
Y
• 用电信息采集本地信道 • 智能小区本地通道
表计
用户室内 0.4kV电力线
交互终端
交互机顶盒
IP电话
电脑
家电
0.4 kV通信接入网主要覆盖0.4kV配电变压器至用户 智能电能表、电动汽车充电桩、分布式能源站点等, 并延伸至用户室内,用于实现双向互动用电服务、 智能家电控制及增值业务服务,主要承载用电信息 采集本地信道、智能小区等业务。电力光纤到户是 0.4kV通信接入网建设的重要内容。
智能电网综合应用光纤网络平台 智能电网建设方 光纤网络平台建设方 出租富余光纤资源 上海电力 提供开放式光纤网络 平台
光纤网络平台使用方
运营商
…… 提供业务服务
企业及居民用户
16
接入网建设情况 ——强强联合提供增值服务的同时,探索商业运营模式
上海公司与中国联通上海公司及上海东方传媒集团(SMG)建立了长期 合作关系,试点推出增值服务。 高速上网、专享宽带:20-50 Mbps上 网速率;7*24小时服务热线 视听震撼、影院享受:14路高清频道, 97路标清频道,10000小时海量在线 片源
无线 技术
• 应用灵活 • 无需架设通信线路
• 受环境及干扰影响较大 • 在配用电通信网中适合支撑不宜 • 可靠性不高 敷设通信线路和通信需求带宽较 • 通信速率低 低情况
12
目录
接入网建设背景 接入网建设现状 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建设情况
接入网建设工作展望
13
接入网建设情况 ——上海通过电力光纤到户满足了智能电网用户侧各项业务的需要
9
Y
Y
Y
居民楼 家庭网关
水气表 抄收
居民电表
电力光纤到户 (PFTTH) 水气表 抄收
居民楼
宽带 PLC 智能交互 机顶盒 互联网
ONU
智能交互 机顶盒 互联网
智能交互终端
智能家电 IP电话
智能交互终端
智能家电 IP电话
家庭安防
家庭安防
目录
接入网建设背景 接入网建设现状 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建设情况
分布电源 测控业务
电动汽车充 电站测控业 务
•电动汽车充电站信息带宽配电及变电站监控通信速率要求。带宽需求: 300bit/s 。
5
目录
接入网建设背景 接入网建设现状 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建设情况
接入网建设工作展望
6
接入网建设现状 ——接入网现状介绍
上海市
配电自动化业务通信方式 – 目前实施的配电自动化项目中,主 要采用光纤专网、中压电力线通信、 无线公用通信(GPRS)等通信方式。 用电信息采集业务通信方式 – 用电信息采集业务按网络结构分为 远程信道和本地信道。远程信道采 用无线公用通信(GPRS)、光纤专 网等通信方式。本地信道采用低压 电力线载波方式、RS485总线方式、 短距离无线方式。
缺点
• 建设周期长 • 一次投资大
应用领域
• 在公网业务中负担最后一公里接 入 • 适合点到多点的数据业务承载 • 在配用电通信网中适合支撑配电 自动化业务和三网融合接入等
xPON
工业以 太网
• 具有可靠性高 • 设备成本较高 • 在配用电通信网中适合支撑配电 • 实时性好的特点 • 有源光网络潜在维护困难 自动化业务 • 在工业控制网络中具有大规模应用 • 适合承载实时监视、控制业务
3
电力线
光纤
接入网建设背景 ——接入网建设是各级领导的殷切期望,也是上海公司电网持续发展的业务需求
栾总:公司通信网已迈入全程全网服务型 网络发展阶段。大力推进通信网建设,形 成具有多种通信方式的完整网络,为公司 和电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优化 现有网络并向配电网直至终端用户延伸; 统筹通信接入网建设,建立通信接入公共 平台,支撑配网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电力光纤到户等业务 应用。
……
接入网建设情况 ——实现社会、电网和用户多方共赢 政府和社会 用户
• 为城市的节能减排,
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助推智慧城市发展 • 打造能源服务产业链, 促进经济发展
• 树立“绿色环保、低碳
智慧”的公共形象 • 用户享受到高效、舒适、 便利、绿色的服务
电网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