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诊治体会(附10报告)

合集下载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2例分析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2例分析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2例分析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甲状腺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多变,若不及时诊断及治疗可迅速导致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该文详细介绍2例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诊治经过,以使临床医生重视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诊疗对策。

标签: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脓肿1 临床资料1.1病例1 患者男,22岁。

因”反复颈前区疼痛伴发热19d,加重伴寒战1d”于2013年1月19日入院。

患者入院前19d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颈前区疼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9.0℃。

患者于当地诊所拟”咽炎”治疗,效果欠佳。

1月15日患者至我院核医学科门诊就诊,查FT3 3.3 nmol/L(正常参考范围:3.67~10.43nmol/L,下同),FT4 18.75 nmol/L(7.5~21.1 nmol/L),TSH 0.04mIU/L(0.34~5.6),甲状腺锝扫描考虑亚急性甲状腺炎;血常规示WBC2.59×1012/L,血红蛋白44g/L;门诊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予泼尼松30mg qd口服治疗。

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1月18日患者复诊时门诊改予甲强龙40mg qd静滴2d。

19日下午17时患者仍有发热,伴寒战;遂来我院急诊求治。

急诊查血常规示WBC3.78×109/L,RBC 3.58×109/L,血红蛋白65g/L。

肝肾功能、电解质、黄疸常规、尿沉渣未见异常。

19时收入内分泌科病房。

患者无既往甲状腺相关病史,无颈部外伤史,无颈部创伤性手术操作史。

体格检查:体温39.3℃,呼吸24次/min,心率148次/min,血压114/32mmHg。

体型消瘦,中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全身皮肤无瘀点瘀斑,皮肤湿润多汗,无突眼。

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双侧甲状腺Ⅱ°大,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

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率148次/min,心律整。

腹平软,肠鸣音正常。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怎样治疗?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怎样治疗?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治疗方法,治疗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应该吃什么药。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怎么治疗?*一、西医1、亚急性甲状腺炎在早期很难鉴别,甲状腺部位逐渐或突然疼痛肿胀,常有病毒感染史,发热,严重病例表面皮肤有红斑和热,轻到中度甲状腺肿大(常常不对称),不侵及邻近组织。

甲状腺明显触痛,急性期血沉加快,甲状腺功能升高,吸碘率降低,有甲状腺毒症表现,白细胞升高不常见,阿司匹林常常能缓解症状,类固醇激素效果更好,常常是自限性,持续数周至数月,不需要外科治疗,可有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发热、白细胞增加、核左移、甲状腺功能正常提示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超声和CT 的应用有助于早期发现脓肿以明确诊断。

2、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感染性甲状舌管或鳃裂囊肿、喉软骨炎、前颈部蜂窝织炎或脓肿、路德维希咽峡炎(脓性颌下腺炎)、咽后间隙脓肿、甲状软骨膜炎。

3、恶性肿瘤迅速增长的未分化甲状腺癌与AST有类似的临床表现,颈前区疼痛、触痛、发热、呼吸困难。

诊断时年龄较大、甲状腺右叶受累、病变范围大、贫血、甲状腺穿刺液的无菌培养、抗生素不能改善症状应怀疑恶性肿瘤。

甲状腺活检组织学检查能明确诊断。

转移癌、未分化甲状腺癌和食管癌因为肿瘤坏死或有瘘管通向甲状腺部位、喉癌伴软骨侵袭可有类似AST的表现。

4、甲状腺腺瘤、囊肿或甲状腺癌急性出血。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怎么治疗,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诊治体会

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诊治体会

备简单 、 术前 准备时间短 、 床边操作 、 减少 患者搬动 , 争取 了抢 救 时间。硬通道 固定 于颅 板上 , 稳定性 和密封 性好 , 粉碎针射
出的液 流呈雾状 , 使液体作用于血肿最大 层面 , 液化和引 流效 果好 , 为高血压脑 出血 治疗开拓 了好途 径 。而微 创颅 内血肿 清除术 是非 机械式破碎 , 在治疗过程 中始 终保持颅 内压平衡 , 尤 其是 老 年人 和不 能 耐受 全身麻 醉患 者 , 扩 大 了手 术适 应
证 J 。而且费用低 , 大大缩短住 院时 间, 从而提高 了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 减轻 了患者 和家庭 的负担 。而外科 手术治疗 虽 然可在直视下最 大限度清除血肿 , 但是需要全 身麻 醉 , 手术时 问长 、 失血 多 、 创伤 大 、 术 后水肿 明显 、 意识 障碍 时间长 , 对 全 身脏器干扰大 、 费用高 、 住院时问长。 手术适应 证 : 脑 叶出血 >3 0 m l ; 基底节 区脑 出血 >3 0 m l ; 丘脑出血 >1 0 m l ; 小脑 出血 >1 0 m l ; 或颅 内出血未 达到上 述 标准, 但是 出现严重 神经 功能障碍 , 且家属 积极要 求手 术 J 。
吉林 医 学 2 0 1 3年 8月 第 3 4卷 第 2 3期

4 7 4 7・
首次血肿清除率 2 0 %一 4 0 %, 血肿基本或清除时问 3—6 d , 穿 刺针留置时 间 3二 5 d , 平均 4 d , 意识 障碍患者 平均 6 . 3 d清
醒, 平均住 院 2 1 d , 治愈好转率 9 5 %, 死亡率 5 %, 死亡 2例 , 均 为术后 再出血。重度 昏迷 5例 中 , 2例 因患慢性支 气管 炎、 肺 部严重感染行 气及血管畸形 ; 患者家属不 同意手术 。 目 前年手术年龄 意见不统 一。 3 . 1 手术时机选 择 : 高血压脑 出血手 术时机分 为超早期 ( 6 h 内) 、 早期 ( 发病 4 8 h内 ) 、 延 期手术( 4 8 h以后 ) 。关 于手术 时 机选择 目前 国内外学者意见 不统一 。发病 6 h内手术再 出血 或继续 出血几率高 , 故手术选择在发 病 6~1 2 h适 宜 , 过晚影 响技能恢复。本组手术均选择在 6~1 2 h内。 3 . 2 术后注意事项 : ① 防止再 出血 : 避免过度抽 吸 , 抽 吸不宜 过快, 抽 吸时负压切忌过大 ; 不宜过早手术 ; 冲洗时进 出平衡 ; 让 患者保持 良好心 态 , 避免烦 躁 , 适 当镇静 ; 血压控制不理 想 , 达 到术后 血压要求 ; 拔 针时 动作轻柔 , 不左 右摆 动, 缓慢 分段 拔除; 若 考 虑 血 管病 变 , 严格手术指征, 必要 时 先 行 D S A。 ② 防止颅内积气 : 避免 抽 吸过 多 , 长时 间低 位 引流 之颅 内负 压; 冲洗过程 中尽可能保持 引流管密 闭 , 排 除引流管 内残存气 体 。③ 防止低颅 压 : 避 免抽 吸过 多 、 引流过度 、 长 时间 低位 引 流、 大量脑脊液丢 失。④ 防止脑脊液漏 : 将头皮刺入点与颅骨 定位钻 孔 点 错 开 ; 拔 针 后 局 部 加 压 包 扎 必 要 时 伤 口缝 合 。 ⑤避免颅 内碎骨屑残 留 : 锥颅时尽可能快 速锥透颅骨板 , 拔针 时避免左右 晃 动 、 旋转 。⑥ 术 后拔 针 时 间选择 : 血肿 基 本清 除, 闭管 2 4 h病 情稳定 , 无 高压症 状 ; 复查颅 脑 C T扫描无 明 显 中线移位和脑受压表现 。⑦血肿破入 脑室防止梗 阻性脑积 水: 可行脑室 引流 或腰椎穿 刺术脑 脊液置换 。⑧ 适 当减 少脱 水 剂剂量利于血 肿引流 , 减 少甘 露醇等 引发 的不 良反应。⑨ 术 后加强护理 , 及 时处理或 防止其他 系统并发症发生 。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12例报告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12例报告

2 . )X1’L 6 5 / 。B超 均发现 患侧 叶甲状 腺肿 大 , 0 边界 不
清 , 叶甲状腺 内散在性细小无 回声 区改变 , 双 呈蜂窝样 , 其 中 5例提示囊 性肿 物 , 穿刺 吸 出脓液 、 菌培养 阳性 9例 。 细 蜘 T 核素甲状腺扫描表 现为患侧 叶 甲状腺 凉一冷结 节。血 c
占据患叶大部分时 , 应彻底清除脓液 、 、 肉芽组 织并 脓渣 坏死
切除受 累甲状腺 , 甲状腺 部分 、 行 大部分切 除术 或患叶全 切
浆 T、4促 甲 3T、 状腺激 素(S ) 甲状腺抗体水平正常。 TH 及 治疗方法及结果 : 1 均行抗感 染及 手术 治疗。手术 2例 分离粘连 , 清除脓液 、 彻底 坏死肉芽组织 , 除部分受累 甲状 切 腺 。术 中见 甲状腺 脓肿 位于左 叶 6例 、 右叶 4例 , 另有 2例 波及两叶者 行两 叶部 分 切除 术。1 0例行 一侧 腺 叶部 分切
参考文献 :
[ 】李凤呜. 1 中华眼科学[ . M】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 0 : 2 人 2 58 . 0 3 [ 】范伟杰 . 2 鲍宁 。 陶黎 明, 等.手法小切 口白内障术中后 囊破裂原
26 后囊浑浊 ①发生原因: . 与手术性刨伤、 组织 碎片残留及患者年龄有关 。② 防治措施 : 仔细清除 残 留皮质 , 减轻 术后 炎症反应 ; 将人 工 晶状 体植入 其
山东医药 2 1 00年第 5 0卷第 l 期 4 少不必要的操作 , 保持前房深度 , 选用无损伤的平衡 液 和黏 弹剂 , 良手术器 械 。 改 术后眼内炎症反应。②防治措施 : 中将残 留的黏 术 弹剂冲洗干净 , 术后给予局部或全身降眼压药物 , 糖 皮质激 素 眼液点眼 。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治。

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2~2014年收治的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患者20例进行调查和分析,讨论20例患者的诊断过程、治疗手段。

结果:20例患者均出现发热以及甲状腺肿胀的现象,有5例患者通过抗生素抗感染的治疗后得到好转,其余15例患者都采取手术治疗痊愈。

结论: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发病率低,主要多发于儿童,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非常容易误诊,通过B超和穿刺的检查能够加大诊断的精准度,在治疗方面,不仅要为患者进行抗感染的治疗,同时还要及时尽早的进行手术。

标签: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临床诊治急性化脓性甲状腺是甲状腺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因为化脓性的细菌感染了甲状腺从而导致的化脓性炎症。

急性甲状腺炎发病率较低,但是多发于儿童,只要在早期及时的诊断治疗,预后较好,从而不会引起甲状腺功能损失的情况。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在临床上极为少见,因此,医生对治疗和诊断这类疾病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诊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误诊,从而耽误疾病的治疗,导致患者的病情严重,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病情加重会出现呼吸困难,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2~2014年收治的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患者20例进行调查和分析,20例患者中,有男性11例,女性9例。

男性成人1例,女性成人1例,年龄在20~3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9±1.6)岁。

其余患者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为(3.4±1.3)岁,病程2~15天,平均病程为(8.3±1.7)天。

20例患者中,有6例误诊为亚甲炎,用激素治疗了一段时间。

1.2方法1.2.1小儿治疗1.2.1.1常规检查小儿病例中均出现甲状腺红肿和发热,患儿体温在38.1~39.3℃,超过39℃的患儿有12例,18例小儿患者均出现甲状腺重大,左侧肿痛,甲状腺压痛[1]。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简称急性甲状腺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感染所引起的甲状腺的急性炎症,在甲状腺炎中最为罕见。

由于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除局部有炎症体征外,尚有一般炎症的全身表现,往往由于抗生素的普遍使用,致使部分病例在尚未确诊前便好转治愈,其实发病率并不低。

【病因】多数由腔或颈部其他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直接扩展到甲状腺;少数是败血症、细菌经由血液播散到甲状腺;也有的是由于对甲状腺进行穿刺检查或注射治疗并发的感染;也有找不出感染灶或尤法明确感染来源者。

【病理】本病分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

如发病前甲状腺是正常者,则多为弥漫型;如有甲状腺瘤或结节者,则多为局限型。

病变早期,有典型的多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以后炎症逐渐消退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或者组织发生坏死形成甲状腺脓肿。

脓肿形成后,先局限在腺体内,未经及时治疗者,脓肿可以向周围组织穿破而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管、食管瘘;脓肿如向前方穿破颈前肌群至皮下,可形成皮下脓肿。

【临床表现】本病具有化脓性感染的共同特点,全身表现为寒战、高热、心率加快、乏力、全身不适等急性炎症感染的全身症状。

局部则表现为甲状腺表面皮肤红肿、热、痛、腺体增大等。

患者颈部往往前屈、偏向患侧,头颈转动困难。

在头后仰或吞咽时出现“喉痛”,有时伴有耳、下颌或头枕部放射痛。

严重者出现相应的压迫症状。

可以形成脓肿,因位置较深,其浅表组织常有浸润硬结现象,脓肿的波动感不明显。

实验窒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颈部正侧位有时可发现感染灶。

颈部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炎症性改变,甚或发现脓肿;SPECT检查甲状腺放射线分布普遍稀疏,失去甲状腺正常轮廓。

【诊断与鉴别诊断】如果临床医师对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有所认识,根据其临床表现及有关检查,对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并不困难。

但因本病罕见,有症状易致误诊,如误诊为中耳炎、下颌骨髓炎等,故有时诊断比较困难,般自起病之日至确诊往往需要10余天,也有迟达1-2个月后才作出准确诊断者。

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甲状腺急性化脓性炎症。

近年来,由于发病机制研究及检测方法的进展,检出率日见增高。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在儿科较为少见,可能与甲状腺有完整包膜、含碘量高和有丰富血供及淋巴,利于细菌侵入及生长有关。

二病因大部分由颈部直接感染波及甲状腺,或由败血症血行播散到腺体所致,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偶可见大肠埃希杆菌或产气杆菌。

三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全身症状可有发热,一般在38℃~40℃,恶寒,喉痛,颈前甲状腺可有肿块。

红,肿,热,可为一叶或两叶,多侵袭左叶。

当头后仰或转动以及吞咽时,均可使疼痛加剧,可放射至耳后、枕部,有时可影响呼吸,若为脓肿,则触之有波动感,甲状腺功能一般正常,当伴有甲状腺滤泡破坏时可有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

四检查1.血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核左移及中毒颗粒;血沉增快。

2.甲状腺功能检查3.病原及病理学检查经皮下穿刺活检,局部穿刺可为脓性,可发现病原菌。

4.甲状腺B超和扫描检查显示甲状腺肿大,炎性改变。

放射性核素显像若提示甲状腺实质损害,尤见左叶受累。

5.食管吞钡检查对所有患儿应做食管吞钡检查,仔细观察有否LPSF存在。

因急性期局部水肿,常不易发现该瘘管,建议起病8周后,做该检查。

五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细胞学病理及细菌培养检查,可以确诊。

六治疗1.病因治疗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在没有细菌培养和药敏缺乏的条件下,可先用青霉素,红霉素,必要可选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急性期应予抗菌治疗,因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可有多种病原菌感染,宜采用足量抗生素全身治疗。

2.局部处理疾病初期,可局部冷敷;后期可热敷,同时可外敷中药。

3.外科处理若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

甲状腺化脓宜采用切开引流术。

一般术后2~4周可痊愈。

病变侵袭一叶,可考虑手术治疗。

急性期后,对证实有LPSF瘘管者,必须做瘘管根除术,防止复发。

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诊治体会

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诊治体会
状腺 区的结节增 大 , 4 c × m, 约 m 2 c 局部皮 肤发 热 、 红肿 , 质 地变硬 , 触痛 明显 , 白细胞 4 . 0/ 中性粒细胞 0 8 血 18×1 L, .4,
部肿痛并 向耳 、 下颌 : 头枕部 放射 , 表面皮 肤发红 。感 染严重
时头后仰或吞咽 时患部 疼痛 加重 , 部前 屈偏 向患侧 , 颈 头颈 转动 困难 。小儿 A T发病初期误诊率很 高 , S 可能与 以下 因素 有关 : 由于甲状腺 解 剖位 置较 深 , S ① A T早期 局部 皮肤 可无
13. 0 6 ( 稿 日期 :0 71-3 收 20 —12 )
经 验 交流 ・
小 儿 急性 化 脓性 甲状腺 炎 的诊 治 体会
陈鲁媛 。 丕水 。 盛隆 亓 杜 ( 山东省 荣军 总 医院 , 东济 南 2 0 1 ) 山 50 3
小儿 急性化脓 性甲状 腺 ( S ) 临床上少见疾 病 , AT 是 早期 症状不典 型 , 易误诊 。19 2 0 98~ 0 5年 笔者 治疗 2例 , 告如 报
得临床 医生对小儿 A T认 识不 足。小儿 A T发病早期 容易 S S 被误诊为 “ 上感 ” “ 、 咽炎 ” “ 、 颈部 淋 巴结 炎 ” 而且也 容易与 ,
亚急性 甲状腺炎 ( 亚甲炎 ) 混 淆。尤其 是要 注意与 亚 甲炎 相
的 区别 , 因为这两种疾 病 的病原 和诊 治完 全不 同, 甲炎用 亚
在 A T 期脓肿未形 成之前 , S早 经过休 息 、 理疗 、 抗生素的 广谱
应用 , 炎症多可消退 。对 于已经形成 的脓肿应 及时行穿 刺术
吸 出脓液或做切开 引流术 , 后 有条 件要 做 细菌培 养、 术 药敏 试验 , 以便选择 和使用更 有效 的抗生素 , 直至痊愈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诊治体会(附10报告)
【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例急性化脓性甲腺炎临床资料。

结果:8例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

均有咽部疼痛,发热,不同程度憋气。

入院后即给予抗生素静脉注射,行脓肿切开引流,其中1例1个月后复发,形成瘘,经再次手术切除腺叶治愈。

全部病人随访0.7~9年无复发。

结论:一经诊断即应给予足量、高效抗生素治疗,对有喉状水肿,呼吸困难的病人应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关键词】化脓性甲状腺炎;诊断与治疗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st)临床少见,有些症状不典型,常与颈前其他感染性疾病或肿块混淆,易被忽略。

成年人急性化脓性甲腺炎多继发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儿童由梨状窝瘘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甲腺炎在病因,治疗等多方面均有所不同[1]。

笔者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例急性化脓性甲腺炎,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共收治10例急性化脓性甲腺腺炎,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6~46岁,平均30岁,左叶6例,右叶4例。

1.2 临床表现 8例有5~10年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

2例颈部肿痛后10 d就诊,3例7 d就诊,5例2 d就诊。

10例病人均有咽部
疼痛,发热,不同程度憋气;2例有喉头水肿,存在比较严重的呼吸困难。

8例表现为颈部弥慢性肿胀,指凹性水肿压痛。

其中6例触之有囊性感,波动不明显,其余2例表现为单发压痛结节,边界不甚清楚。

除1例微红外,无急性化脓性炎症所具有的皮肤红肿,体温38.5~41.2℃。

均行甲状腺穿刺抽出脓液,,5例穿刺抽出黄色脓汁,4例抽出灰白色稠脓,1例抽出粉褐色液体,10例涂片细菌检查分别为革兰阴性双球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其中2例无菌生长,8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wbc(13.2~21.2)×109/l,甲功检查正常,b超在患病初期显示甲状腺明显肿大,回声不均匀,呈蜂窝样。

动态b超观察显示甲状腺进行性肿大,有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或大面积液性暗区。

2 治疗和结果
入院后即给予抗生素静脉注射,请口颈外科会诊,行脓肿切开引流,其中1例1个月后复发,形成瘘,经再次手术切除腺叶治愈。

全部病人随访0.7~9年无复发。

3 讨论
3.1 ast是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并发感染的结果。

通常甲状腺有完整的包膜,丰富的血液供应和淋巴以及局部高浓度的碘离子,使其极难发生化脓性感染。

文献报道[1]曾将活细菌注入狗的甲状腺动脉内,而狗甲状腺极少发生感染。

目前已证实,ast的发生主要与两种因素有关,一是胚胎腮弓闭合不全等先天性畸形,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梨状窝瘘,瘘管自梨状窝底部,经甲状软骨下缘外侧斜
行从咽下缩肌突出,经喉返神经外侧沿气管下行,终止于甲状腺上极。

形成的内瘘常引起甲状腺反复化脓性感染,本组中2例口腔内细菌通过瘘管进入甲状腺周围或甲状腺内而发生急性化脓性病变;二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囊性变,它破坏了甲状腺生理特性,细菌通过邻近器官侵入使其感染。

本组有甲状腺肿病史8例,甲状腺发生囊肿或钙化时,其周围形成大量纤维化,使微血管及淋巴管减少,碘离子浓度下降,细菌侵入囊内容易滞留和繁殖形成感染,年老体弱、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时更易患ast。

3.2 诊断本病发病率极低,多数医生对本病不了解,甲状腺化脓病灶确切定位时有困难,甲状腺位置深,初期即使甲状腺化脓性炎症较重,但皮肤也可无颜色改变,与甲状腺出血或桥本病难以鉴别。

我们认为对一侧甲状腺区域出现肿痛或原有肿物迅速增大伴有疼痛、发热、白细胞明显增加者,应高度警惕本病可能,并结合甲状腺b超检查及局部穿刺,穿刺液涂片有细菌和脓细胞可明确诊断。

对年青的患者和复发患者须作食管吞钡造影确定梨状窝瘘管。

这对本病的治疗和防止复发有重要意义[2]。

本病与桥本病均可在患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剧烈的颈部疼痛,其鉴别点有:①本病有高热,白细胞明显增高等细菌性感染症状。

②甲状腺功能正常。

③穿刺可抽出脓汁。

3.3 治疗本病一经诊断即应给予足量、高效抗生素治疗,对有喉状水肿,呼吸困难的病人应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3]。

颈部弥漫性肿胀的病人行单纯脓肿引流效果较
好,不易复发。

发生于一叶的脓肿尽可能做腺叶切除,至少应将钙化或囊性变的组织一并切除。

对复发或年青患者在术中注意寻找梨状窝瘘管,并予切除以防复发。

参考文献:
[1] 陈贵林.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5例误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23(3):112-113.
[2] 都起祥.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附4例报道[j].陕西医
学.2012,64(3):109-110.
[3] 姚正元.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3例[j].江苏医药,2011,20(9):5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