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中考政治总复习小知识点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整理大全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整理大全一、思想品德1.礼貌与待人接物:-学会向他人问候、道歉、感谢等基本礼貌用语;-遵守礼仪规范,尊重长辈和他人的感受;-端正用语,不说脏话、粗话;-禁止欺负、歧视他人。
2.爱护集体:-尊重集体荣誉,不做违法、违纪、违反社会公共道德的事情;-爱护学校、公共设施,不随地乱扔垃圾。
3.诚实守信:-养成诚实的品德,不撒谎、不作弊;-守信用,言行一致;-尊重他人的隐私。
4.爱劳动,勤俭节约:-热爱劳动,依法参加劳动;-珍惜物质,不浪费、乱花钱;-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5.乐于助人:-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解决困难;-不歧视残疾人,不辱骂或破坏他人财物。
二、社会公德1.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安全第一,不玩火,不拿陌生人的东西。
2.公共场所注意礼貌:-不喧哗、不乱丢垃圾;-不破坏公物,不随地乱涂乱画。
3.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听从老师的教育和指导;-学会爱护同学,关心朋友。
4.维护社会安宁:-不参与斗殴、欺凌等违法行为;-看到危险情况及时报警。
5.社会公益:-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关心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法律基础知识1.宪法和法治:-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国家根本大法;-法治是国家的一种治理方式,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和监督。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人格权利、财产权利等;-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3.刑法和民法:-刑法是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规范和处罚的法律体系;-民法是调整公民间财产权益关系的法律体系。
4.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享有特殊的权益和受到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5.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知和遵循;-法制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四、案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掌握法律常识:-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对于突发的法律问题,能够根据相关法律条文进行分析和判断。
中考政治背诵知识点归纳

中考政治背诵知识点归纳
中考政治课程通常包含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建设、经济与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内容的学习。
以下是一些中
考政治背诵知识点的归纳:
1. 国家基本政策:了解我国的国家基本政策,包括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外交政策等。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
信仰自由等,以及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
全等。
4.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
5. 经济制度: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
6. 政治制度: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
自治制度等。
7. 法律常识: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如刑法、民法、行政法等的基本
概念和原则。
8. 道德规范:学习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
9. 社会和谐: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的和谐。
10. 国际视野:了解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结束语:
通过掌握这些政治知识点,同学们不仅能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更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学习,不断进步,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1.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共同理想是把我国
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
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中考思品背诵精简版本(知识点)(完美版)

知识点:个人与集体: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个体也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体利益才有保障。
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
社会责任:我们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责任。
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民族文化素质,科技水平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不够完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民族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环境:自然坏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教育: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与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教育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文化: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传统美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依法治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安全,公民的个人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有关键性作用。
集体经济: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中考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中考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
在中考政治科目中,知识点的归纳是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和掌握的关键。
以下是中考政治知识点的归纳:
首先,政治科目的复习应以国家教育部门发布的最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
设置和职能等。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包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
3.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如何依法行
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4. 法律常识: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了解
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5. 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学会在日常生
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6. 时事政治: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理解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对个人
生活的影响。
7. 历史知识: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理解历史发展的
脉络。
8. 经济常识:学习基本的经济学原理,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9. 文化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10. 环境保护: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结合教材和辅导资料,通过做题、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要注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通过系统地归纳和复习中考政治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准备考试,同时也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政治答题知识点归纳

中考政治答题知识点归纳中考政治课程通常包括对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常识以及时事政治等内容的学习。
以下是对中考政治答题知识点的归纳:国家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和实施方式,以及它对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掌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践,了解它在推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受教育权等。
- 义务:掌握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律常识- 法律的基本概念:了解法律的定义、功能和作用。
- 法律的分类:区分宪法、民法、刑法等不同类型的法律。
- 法律的遵守与执行: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以及违反法律的后果。
时事政治- 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及其影响。
- 国家政策与方针:掌握国家近期出台的重要政策和方针,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答题技巧- 审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 组织答案:根据题目要求,有条理地组织答案,确保论点清晰,论据充分。
- 注意时效性:在答题时,注意结合最新的时事政治信息。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在中考政治科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政治科目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我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考政治必备的知识点归纳

中考政治必备的知识点归纳中考政治课程主要涵盖了国家的基本政策、法律法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
以下是中考政治必备的知识点归纳:一、国家的基本政策1. 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 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法律法规1. 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 法律: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等,规范公民行为和国家机关的权力。
3. 法律的实施:依法治国,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
三、公民的权利与义务1. 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受教育权、劳动权等。
2. 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纳税等。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五、道德与法治教育1. 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
2. 法治: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六、国家的发展目标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七、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结束语: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到中考政治课程不仅涵盖了国家的基本政策和法律法规,还包括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复习政治知识要点归纳

中考复习政治知识要点归纳中考复习政治知识要点归纳又一年中考来袭,很多学生都开始了自己的复习计划,政治这门科目的复习需要我们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巩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复习政治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中考政治知识重点“集中”、“集中体现”类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直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4.艰苦奋斗的集中表现:创业精神。
8“决定”类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制度”类1.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
2.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教育。
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教育。
3.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核心”、“中心”类1.美好道德的核心:诚实。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中国特殊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5.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关键”类1.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作用:优良的意志品质。
2.挫折和逆境对人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关键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应对。
3.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
4.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关键:尊重理解。
5.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知识点
一、“核心”(中心) 类:
1、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4、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5、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分别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6、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7、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坚持党的领导
8、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是:经济建设
9、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
10、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11、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二、“根本”类:
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
2、我国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呢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7、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8、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9、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1、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和根本的要求是: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2、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公民
14。
、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15、解决和平和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6、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当今世界不太平的根本原因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18、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三、“最”字类:
1、国家处于困难时期,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3、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我国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5、中国改革最早从农村开始,对外开放最早从沿海推行
6、中国迄今为止展开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是: 2001年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7、解决中国资源区域性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跨区域调配
8、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
9、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式度最高的区域性政治、经济集团组织是:欧盟
10、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
11、中国外交活动进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力。
最活跃的时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2、被称为“世界失态工程之最”的是:三北防护林工程
1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14、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15、社会主义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6、现阶段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最大的实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7、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务院
18、我国最高审判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
19、我国最高检察机关是:最高人民检察院
四、“基本”类:
1、我国的最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党的基本路线是:略
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5、党和国家为完成祖国统一制定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6、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多,素质低
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9、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是:自然资源
10、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五、“原则”类:
1、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2、发展区域经济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3、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5、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6、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六、基础类
1、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个中国
3、“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中国
4、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5、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
6、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7、各地区文化传播的基础(动力)是:文化多样性
8、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是:经济发展
9、精神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文明
10、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11、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四项基本原则
13、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环境
七、“重点”“重要”类:
1、做好环境保护的重点在:生态遭到破坏和环境遭到污染之前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3、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结合时代特点,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4、绿色消费的重点:绿色生活环保选购
5、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变化:单一公有制想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提高人口素质
7、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开源节流
8、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9、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八、“起点”(第一、开始、首要):
1、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2、“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
3、小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首先提出的是:邓小平
4、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国际组织
5、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6、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是:经济建设
九、其他
(1)“目的”、类:
1、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目的是:保障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3、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发展两岸关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两岸人民谋福祉
5、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2)“决定”类:
1、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决定的。
3、我国的分配制度是由: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挥着那的基本经济制度决
定的。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由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决定的
(3)、“数字”类:
1、四个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
2、五个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一国两制、对外开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两个治国方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4、四个方面的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
5、四个文明是: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4)、“要求”类:
1、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3、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见课本77
4、实行依法治国的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标志”类: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1956 ,三大改造完成
2、冷战结束的标志: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3、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 200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标志着殖民统治在中国终结的历史事件是1999,澳门回归
5、联合国诞生的标志是1945,联合国宪章生效
(6)、“关键”(转折点)类: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人口素质
3、PRED的关键因素是:人口
4、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发展
5、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必严
(7)“方针”类:
1、中国防治环境污染的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解决台湾问题的总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8)“前提”类
1、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
2、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前提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3、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稳定
4、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前提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9)基本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