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复习与思考1、解释下列概念稀缺:稀缺性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

稀缺具有绝对性,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稀缺具有相对性,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总是稀缺。

自由物品:是自然界存在,人类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

经济物品: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即必须耗费一定资源、借助生产工具通过劳动加工生产出来的物品。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量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国民经济中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2、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性质?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存在与社会主义思想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有对社会主义有用的经验总结和管理方法的另一面。

(具体可展开阐述)即使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部分而论,它是否真正有用还要看它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

由于国情的差异,对西方有用的东西未必在我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3、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资源稀缺状况下,如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和需求的无止境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分析与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就是经济学的基本任务。

经济学实质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以使有限的资源能更好的满足人类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状况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4、现代西方经济学试图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有哪些?现代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b.采用什么生产方法,即怎样生产的问题c.为谁生产,即收入分配问题(2)宏观经济试图解决的问题:a.总体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

《经济学基础》课后题答案

1复习思考题1.答: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经济单位(即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一个社会的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2.答:稀缺是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因为相对于人的欲望,资源总是不够的。

3.略。

4.答:(一)资源配置问题(二)资源利用问题(三)经济体制问题。

5.实证经济学是利用实证分析,指排除任何价值判断,首先明确规定所研究的变量的含义,然后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提出假说并依此预测未来,最后用经验和事实来验证预测的经济学。

规范分析经济学是利用规范分析,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经济现象的标准,作为确立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理论和政策的经济学。

6.略。

2复习思考题1.答: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政府的经济政策、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2.答: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3.答: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和政府的政策等。

4.答: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知识拓展训练参考答案项目一 揭开经济学的面纱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2.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二、单项选择题1-5 CDCAB 6-10 BADDA 三、判断题1-5 √√×√× 6-10 ×√×××。

五、技能题项目二 感悟价格的魅力一、名词解释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2.需求定理:在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面包(百万条)公寓(千套)10 20 30··ABCDEF····生产可能性边界3020 103.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动。

二、单项选择题1.B2.C3.BD4.C5.B6.A7.A8.A9.B 10.D 三、判断题1-5 √×××× 6-10 ×√√×√ 五、计算题1.解:已知E d =2.0,ΔP/P=-10%,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P P QQE d ∆∆-=需求量会增加:ΔQ/Q=E d ·(-ΔP/P)=2.0×10%=20%。

2.解: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25.155-44040-50-==∆∆-=P P QQ E d 3.解:(1)已知P 1=1,Q 1=1000,E d =2.4,P 2=0.8代入公式112112--P P P Q Q Q E d -=,求得Q 2=1480,即如果降价为0.8元,此时的销售量是1480。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思考练习一、名词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花费既定代价使自己得到的效用最大化,或者说消费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效用量而使自己所花费的代价最小的一种状态。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消费预算线:又称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曲线。

恩格尔定律:恩格尔认为,收入少的家庭用于食物消费的比例大于其他消费支出;收入多的家庭,用于食物消费的比例小于其他消费支出。

换言之,越是贫穷的家庭或国家,收入或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比例越大。

随着消费者家庭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在全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这就是恩格尔定律。

替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其他商品相对价格反方向变动,从而引起较便宜商品的购买对较昂贵商品的购买的替代。

收入效应:是指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反方向变动,从而引起商品购买量反方向变动。

总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二、选择题1. C2. C3. B4. B5. B6. B三、计算题1. 解:(1)因为:M=P A A+P B B M=120 P A=40,P B=20所以:120=40X+20Y当A=0时,B=6;当A=1时,B=4;当A=2时,B=2;当A=3时,B=0;如上所示,A和B商品共有4种组合。

《经济学基础(第三版)》课后参考答案1-6章

《经济学基础(第三版)》课后参考答案1-6章

经济学基础(第三版)课后参考答案第一章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如何分配资源,如何决定价格,如何确定收入,如何影响和调节供求关系,以及如何分析和评估政府的经济政策。

2.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1) 供求原理:当价格上升时,供应量减少,需求量增加;当价格下降时,供应量增加,需求量减少。

(2) 收入效应:当收入增加时,需求量增加;当收入减少时,需求量减少。

(3) 同质性效应:当价格上升时,对于同一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当价格下降时,对于同一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4) 替代性效应:当价格上升时,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而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当价格下降时,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而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3. 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是:(1) 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

(2) 如何决定价格。

4. 经济学的三个基本方法是:(1) 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差异来研究经济问题。

(2) 实证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实证数据来衡量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此来研究经济问题。

(3) 模型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说明经济问题的本质。

5. 经济学的三个主要分支是:(1) 微观经济学:这是一门关于个体或小团体如何分配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

它包括如何决定价格、如何影响供求关系、如何影响市场竞争、如何决定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企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等。

(2) 宏观经济学:这是一门关于整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分配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

它包括如何影响国民总收入、如何影响国民总产出、如何影响通货膨胀、如何影响失业率、以及如何分析和评估政府的经济政策等。

(3) 社会经济学:这是一门关于整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分配有限资源来促进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它包括如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如何促进包容性发展、如何保障人权、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贫困问题、人口问题等。

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1、描写下列每种情况所面临的权衡取舍:A.一个家庭决定是否买一辆新车。

答:如果买新车就要减少家庭其他方面的开支,如:外出旅行,购置新家具;如果不买新车就享受不到驾驶新车外出的方便和舒适。

B.国会议员决定对国家公园支出多少。

答:对国家公园的支出数额大,国家公园的条件可以得到改善,环境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但同时,政府可用于交通、邮电等其他公共事业的支出就会减少。

C.一个公司总裁决定是否新开一家工厂。

答:开一家新厂可以扩大企业规模,生产更多的产品。

但可能用于企业研发的资金就少了。

这样,企业开发新产品、利用新技术的进度可能会减慢。

D.一个教授决定用多少时间备课。

答:教授如果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自己搞研究,可能会出更多的成果,但备课时间的减少会影响给学生授课的质量。

E.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决定是否去读研究生。

答:毕业后参加工作,可即刻获取工资收入;但继续读研究生,却能接受更多的知识和未来更高的收益。

3.你正计划用星期六去从事业余工作,但一个朋友请你去滑雪。

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什么?现在假设你已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这种情况下去滑雪的成本是什么?请解释之。

答: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周六打工所能赚到的工资,我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工作。

如果我本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那么去滑雪的成本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获得的知识。

5.你管理的公司在开发一种新产品过程中已经投资500 万美元,但开发工作还远远没有完成。

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你的销售人员报告说,竞争性产品的进入使你们新产品的预期销售额减少为300 万美元。

如果完成这项开发还要花费100 万美元,你还应该继续进行这项开发吗?为了完成这项开发,你的最高花费应该是多少?答:还应该继续这项开发。

因为现在它的边际收益是300 万美元,而边际成本是100 万美元。

为了完成这项开发我最多能再花300 万美元。

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有利可图。

7.社会保障制度为65 岁以上的人提供收入。

如果一个社会保障的领取者决定去工作并赚一些钱,他(或她)所领到的社会保障津贴通常会减少。

《经济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经济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四、问答题1.什么是资源的稀缺性?为什么说资源的稀缺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答:人类生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总是超过人们所能得到的东西。

我们很难想象存在一个所有的需要都被满足的社会,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的欲望的经济物品和资源又是有限的,这对矛盾是永远无法解决的,这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资源的稀缺性。

这种稀缺性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1)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和一切社会之中。

无论是古老的原始社会还是今天的发达社会,无论是贫穷的非洲还是富裕的欧美地区,无论是富可敌国的比尔·盖茨还是一贫如洗的阿富汗难民,都要面对稀缺性,只是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

稀缺性是人类面对的永恒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2)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相对性,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再多的资源也总是不足的。

因此,资源的稀缺性就是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的,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所需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这就是稀缺性既绝对又相对的理论。

正是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才使经济学的诞生成为必要和可能。

2.什么是经济学所谓的“选择”?它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答: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必要性,人类社会必须决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需要,这就是经济学所谓的“选择”。

选择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如下:(1)生产什么(What)物品和劳务,生产多少?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人类社会不可能完全满足自身的全部需要。

因此,它必须对生产什么物品和劳务及其生产多少做出必要的选择。

(2)如何(How)生产?确定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后,就存在如何生产的问题。

如何生产就是要解决生产方式、生产效率问题,如用石油发电,还是用煤炭发电,或是用水力发电?而同样的产品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

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课后答案

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课后答案

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课后答案1、下列各项中,不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的是( )。

[单选题] *A.招待费B.矿产资源补偿费(正确答案)C.咨询费D.公司经费2、由投资者投资转入的无形资产,应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借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在注册资本所占的份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按其差额记入()科目。

[单选题] *A.“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正确答案)B.“营业外收入”C.“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D.“营业外支出”3、企业在转销已经确认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时,应贷记的会计科目是()。

[单选题] *A.其他业务收入B.营业外收入(正确答案)C.盈余公积D.资本公积4、小规模纳税企业购入原材料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货款20 000元。

增值税2 600元,在购入材料的过程中另支付包装费500元。

则该企业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元。

[单选题] *A.19 500B.20 500C.22 600D.23 100(正确答案)5、.(年浙江省第三次联考)下列不属于企业事前核算主要形式的是()[单选题] *A进行预测B参与计划C、进行控制(正确答案)D参与决策6、.(年浙江省第一次联考)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的是()[单选题] *A持续经营B货币计量C权责发生制(正确答案)D会计主体7、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应计入()科目。

[单选题] *A.在建工程B.财务费用(正确答案)C.开办费D.长期待摊费用8、企业在使用固定过程中发生更新改造支出应计入()。

[单选题] *A.长期待摊费用B. 固定资产清理C.营业外收入D. 在建工程(正确答案)9、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职工薪酬的是()。

[单选题] *A.职工工资B.职工福利费C.医疗保险费D.职工出差报销的差旅费(正确答案)10、股份有限公司为核算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应当设置()科目。

[单选题] *A.“实收资本”B.“股东权益”C.“股本”(正确答案)D.“所有者权益”11、.(年嘉兴三模考)()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固有的、内在的客观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某投资项目其主要经济参数的估计值为:初始投资15000元,寿命为10年,残值为0,年收为3500元,年支出为1000元,投资收益为15%,(1)当年收入变化时,试对内部收益率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
解: 我们以年收入作为不确定因素,内部收益率为评价指标,对项目进行敏感性分析。

(1)当年收入为3500元时,运营期每年的净现金流量为3500-1000=2500元
(2)当年收入减少20%时,则每年的净现金流量为3500×80%-1000=1800元
(3)当年收入减少10%时,则每年的净现金流量为3500×90%-1000=2150元
(4)当年收入增加10%时,则每年的净现金流量为3500×(1+10%)-1000=2850元
%
58.10)(5
.8746502.5250015000%125.3611446.6250015000%100)10,,/(250015000)(12211
12211=-++=-=⨯+-===⨯+-===+-=i i NPV NPV NPV i IRR NPV i NPV i IRR A P IRR NPV 时,当时,当由%47.3)(38.4001109.8180015000%465.1168%)21%(21%)21(180015000%2%4%2333.8)10,,/(0)10,,/(180015000)(122
11
1
22101011=-++=-=⨯+-===+-+⨯+-==⇒==+-=i i NPV NPV NPV i IRR NPV i NPV i IRR IRR A P IRR A P IRR NPV 时,当时,当可得由ππ%18.7)(285.5737101.6215015000%8215.8243601.7215015000%6%8%69767.6)10,,/(0
)10,,/(215015000)(12211
1
2211=-++=-=⨯+-===⨯+-==⇒==+-=i i NPV NPV NPV i IRR NPV i NPV i IRR IRR A P IRR A P IRR NPV 时,当时,当可得由ππ%
84.13)(42.6960188.5285015000%1507.11036502.5285015000%12%15%122632.5)10,,/(0)10,,/(285015000)(122
11
12211=-++
=-=⨯+-===⨯+-==⇒==+-=i i NPV NPV NPV
i IRR NPV i NPV i IRR IRR A P IRR A P IRR NPV 时,当时,当可得由ππ
(5)当年收入增加20%时,则每年的净现金流量为3500×(1+20%)-1000=3200元
综上所述,可把数据整理后的年收入变化对内部收益率的影响表
8.某方案需投资25000元,预期寿命5年,残值为0,每年净现金流量为随机变量,其可能发生的三种状态的概率及变量值如下:5000(P=0.3);10000元(P=0.5);12000元(P=0.2);若利率为12%,试计算净现值的期望值与标准差。

解: 根据题意,不同状态下的净现金流量及发生概率如下表所示。

(1)各状态下,净现值NPV 的计算过程如下:
(2)计算净现值的期望值和标准差
%17)(15841925.4320015000%2016.10600188.5320015000%15%20%156875.4)10,,/(0
)10,,/(320015000)(122
11
12211=-++=-=⨯+-===⨯+-==⇒==+-=i i NPV NPV NPV i IRR NPV i NPV i IRR IRR A P IRR A P IRR NPV 时,当时,当可得由ππ()1971
.3%4058.1047.317=÷-=
年收入平均敏感度6.182576048.31200025000)5%,12,/(120002500011048
6048.31000025000)5%,12,/(100002500069766048.3500025000)5%,12,/(50002500032
1=⨯+-=+-==⨯+-=+-=-=⨯+-=+-=A P NPV A P NPV A P NPV [
]
52.9598)()(75.92131593)72.70826.18257(2.0)72.708211048(5.0)72.70286976(3.0)()(72.70822.06.182575.0110483.0)6976()(2
2
221)
(1)(===-⨯+-⨯+--⨯=⨯-==⨯+⨯+⨯-=⨯=∑∑
==NPV D NPV P VPV E NPV NPV D P NPV NPV E j k
j j j k j j 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