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学设计(7页)

合集下载

岳麓版必修三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学案

岳麓版必修三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学案

【岳麓版】必修三第12课文艺中兴巨匠的人文风范【教案】第12课文艺中兴巨匠的人文风范编制李文涛审查高二备课组时间2018/2/21[课标要求] 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

2.认识文艺中兴期间人文主义的含义。

课前案——梳理知识?加强双基一、文艺中兴运动的盛行【骨干知识】1.背景:(1)思想:中世纪____________长远垄断西欧的文化教育。

(2)经济: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盛行,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

3)政治:财产阶级追求财产与人生享福,没有成熟的思想系统。

4)天灾:14世纪中叶,黑死病在_________延伸,促进人们反思。

盛行世纪,意大利成为文艺中兴运动的摇篮。

【要点精讲】文艺中兴为何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反封建思想?(1)当时封建神学占绝对统治地位,教会权力强盛,压制其余思想。

(2)封建神学的理论系统大多以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成就为依照。

(3)新兴财产阶级力量微小,没有成熟的思想系统,无力与神学正面矛盾。

【要点精讲】文艺中兴最早出现于意大利的原由(1)社会本源: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阶级本源:新兴财产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急迫要求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铲除保护封建制度的各样传统观点。

(3)历史本源:意大利更直接、更系统地保存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4)直接原由:教会和神学监禁了人们的思想。

(5)引火线:黑死病在乎大利延伸促进人们反思:不仅瘟疫造成死亡,长远以来在宗教约束中麻痹生活,活着也形同死亡。

二、文艺中兴的主要成就【骨干知识】1.薄伽丘(1)历史地位:意大利文艺中兴的前驱之一,与但丁及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_____并称为文艺中兴前三杰。

(2)代表作品:《________》。

以人文主义为旌旗,揭穿教会的腐化与贪心,抨击教士的伪善与丑行,颂扬现实生活,一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倡议生而同等,反对封建等级观点。

2.达·芬奇(1)重申艺术要表现和颂扬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他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之中。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学设计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设计人陶旗震单位甘南县第二中学教材版本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课题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材分析课标要求:①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②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学情分析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但是历史素养还有待提高,所以讲课期间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小故事之类的元素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并且探讨的问题不宜过于深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②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③能够较好地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④能够结合作者经历或作品背景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析文艺复兴的背景,进一步掌握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②通过探究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作品的内涵,初步理解结合作者经历、作品背景理解艺术作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的了解与对文艺复兴作品的感受,认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历史价值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图片,案例,小故事等一些元素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与学生实时互动,调动课堂气氛;在课堂上要及时分析总结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课堂最后的小结要简练升华.教学手段在夯实知识点的基础上,在其间穿插一些小故事和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之与导学案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多媒体展示苏格拉底、中世纪耶稣和达芬奇三人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思考古希腊先哲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突破了神话对自然界的解释,在他们的思想中蕴含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

进入中世纪以来,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被史学界称为“黑暗时代”。

在经历了中世纪漫漫长夜之后,欧洲文明进入了一个狂飙急进的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它从14—17世纪绵延数百年,出现了一批多才多艺、学识渊博、蕴含人文精神的人文巨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案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案名师说课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巨大进步,无一不是从思想解放开始的。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时代的到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

本课内容在世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高考中多有涉及,既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亦可以材料问答题形式出现。

授课中应注意处理好三个环节:为什么?是什么?怎么了?应特别阐述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何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和披着宗教的外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掌握人文主义的概念;记忆“文学三杰”“人文主义之父”和达·芬奇。

2.理解:文艺复兴和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3.运用: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十日谈》和拉斐尔《圣母与圣子》,理解其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1.故事创设情景。

2.图片赏析。

3.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人文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意义。

2.学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的巨人们热爱生活、富有创造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重点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关系;人文主义的概念。

难点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思想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

画中人物优雅,笑容微妙,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这幅作品之所以成为世界名作,最主要是因为画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人文主义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

新课学习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展示图片15世纪的佛罗伦萨文艺复兴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原因:(1)物质前提: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阶级基础:新兴的资产阶级形成。

(3)人才优势: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4)文化传统:古希腊罗马丰富的文化遗产。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学案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学案 岳麓版必修3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薄伽丘和《十日谈》1.背景: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一场新文化运动悄然兴起。

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因此这场运动被称做文艺复兴运动。

2.薄伽丘(1)地位:薄伽丘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与但丁以及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彼特拉克并称为文艺复兴前三杰。

(2)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全书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

薄伽丘以幽默、辛辣的笔调揭露教会的腐化与贪婪,抨击教士的伪善与丑行,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温馨提示] 文艺复兴是新文化的兴起,不是古典文化的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7世纪,当时的欧洲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兴起,所以它代表的必然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而不可能是宗教神学的发展,也不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简单重复。

人文精神是它所宣扬的主要思想,而非它的性质。

二、文艺复兴的艺坛三杰15世纪后期,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开创了现实主义艺术的新时代,是文艺复兴的光辉代表。

1.达·芬奇(1)绘画特点①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②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之中。

③突破“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

(2)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成为欧洲画廊的拱顶之石。

2.米开朗琪罗(1)雕刻特点:他的创作专注人体,塑造的雕像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2)代表作:《大卫》和《摩西》。

3.拉斐尔(1)绘画特点:擅长画圣母像,称为“画圣”,其绘画被视为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

(2)代表作:《西斯廷圣母》。

[易错警示] 文艺复兴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并不是放弃基督教。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学设计(8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学设计(8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学设计(8页)第 12 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学设计执教年级:高二学科:历史执教者:杜敏化【教材分析】本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节课,文艺复兴表面上是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实际上是为资本主义发展、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发展清除思想障碍的一场运动,是资本主义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本课正式解释了“人文主义”的概念,此概念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同时也是高考的难点。

【学情分析】1、已有的知识层面:已初步掌握一些分析历史线索的能力。

2、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人物的作品有比较强烈的兴趣。

3、学生学习困难:文艺复兴在时空方面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点、历史作用,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缺乏深入的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识记:文艺复兴的时间和性质;人文主义;薄伽丘及《十日谈》;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莎士比亚的戏剧。

2、理解: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

3、运用:探究文艺复兴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问题探究 2、情景再现、对比分析、课堂讨论、课堂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文艺复兴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展开了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2、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3、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4、通过引导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人物的事迹以及自主完成书面介绍材料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学习、学会开始干涉世俗事务,阻止其他势力干涉教会事务:如神职人员的任命等。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学案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三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学案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1、2016年高考大纲:文艺复兴2、课程标准: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核心概念:(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的原意为“再生”、“复活”。

这场运动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形成了人文主义社会思潮。

实质上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2).人文精神可称为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广义的人文主义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其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概括而言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人文主义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代表着人类精神的发展方向。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体现为人文主义)的内涵【激情狂背1】: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而不是教会强调的灭人欲,以便死后升入天堂;它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概念运用】1、(2008·山东文综·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C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2、时间概念:中世纪(1).时间:中世纪上限从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下限至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这段时间。

(2).中世纪的特征: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

基督教会政治专制:在强大统一的罗马帝国崩溃以后,基督教更是成为高高凌驾于欧洲各国世俗皇权之上的统治者。

高中历史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学案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学案 岳麓版必修3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考纲课标】一、百年辉煌——文艺复兴的概况【自主学习】1:快速浏览教材,梳理文艺复兴的概括,完成表格:2:赏析名作,体会其中的人文风采。

赏析(1):一位疼儿的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

儿子到了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城,迎面碰上一群年轻貌美的少女。

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小伙子莫名其妙的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赶忙要他低下头去,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

岂料一路上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偏偏爱上“绿鹅”,恳求父亲让他带一只回去。

——《十日谈》以上文字的作者是谁?他想通过这个小故事肯定什么?二、千年沉寂——文艺复兴的背景【合作探究1】材料: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内心反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于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

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中“纱幕”指什么?2、这层纱幕为何在意大利最先消散?3、揭开这层纱幕的直接力量是什么?三、万丈光芒——文艺复兴的影响【合作探究2】材料一与中世纪对比,文艺复兴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带来的最突出的变化是关于人价值观念的转变。

在中世纪,神是中心,“优秀”的人应该是自卑、消极、无所作为的,人在世界上的意义不足称道。

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重视人的价值,要求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性潜力,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提倡积极冒险精神。

材料二人们不再把精神与物质对立起来,赚钱不再被认为是罪恶,大探险家哥伦布公开地表示对金钱的热情,认为这是对他的公平回报······新教和僧侣们开始结婚,独身和禁欲主义的精神枷锁就此被打破,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说:“当天下的父亲为自己的婴儿洗尿布时,上帝和天使都将微笑。

岳麓高二上学期必修三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学设计

岳麓高二上学期必修三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学设计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人文主义的各种表达方式,深刻体会人文主义。

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时期典型作品的人文主义内涵。

【教学思路】本节课重点就是通过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让学生深刻体会人文主义的内涵。

再通过寻找我们身边的人文精神,让学生体会人文精神将永放光芒。

分三部分:回顾,曾经被湮没的日子——中世纪人文精神的失落(主要介绍中世纪神学统治下的欧洲压抑人性)细说,再次被认知的时代——14—16世纪人文精神的复苏(主要介绍文艺复兴代表,人文精神的含义和实质以及人文精神的影响。

)分享,那些感动我们的瞬间——人文精神的价值(主要介绍:人文精神的现实价值。

现实生活中的人文精神:生活层面、自身发展、思想理念等。

【教学设计】图片导入:以2019年中国重大事件为例导入新课,事例鲜活,学生容易产生共鸣。

(以奥运冠军和神九为例,凸显人的伟大。

设问:古希腊时期已揭开人文主义序幕,但在中世纪却衰败湮没,人们从光明走向了黑暗,人们又将如何从黑暗?)回顾,曾经被湮没的日子——中世纪人文精神的缺失(讲述中世纪神学统治下的欧洲压抑人性的状况,以典型图片形式出现,直观明了。

)1 图片:中世纪僧侣教育和教民教育:(教会垄断文化教育)2 图片:被宗教法庭审判的异端:(说明教会控制思想)3 基督教礼仪和规范(说明人从生到死都要受控于教会,教会干涉人们的日常生活)4 结合中世纪表情,总结中世纪人们的精神状况5 用评论家的语言对当时的欧洲加以归纳:例如恩格斯说:在中世纪,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即神学。

神本代替人本,神性压抑人性。

教师归纳:中世纪是一个神学统治下的欧洲,人们处于睡眠状态,人性被压抑,被湮没。

到14世纪中叶,一片灿烂的阳光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冉冉升起,它唤醒了沉睡的人们,开启了一场渴望复苏人性、尊重人性的思想解放运动。

细说,再次被认知的时代——14—16世纪人文精神的复苏(一)文艺复兴的背景:看课本,结合视频,指出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教学设计长安十二中李红【设计思想】高中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解力,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风采也有所了解,无论从文学角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都有所涉及,有的已经达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如艺术巨匠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学生能够从美术专业的角度来进行赏析,却不能从历史的视角进行审视,对作品的理解缺乏时代文化底蕴的深剖。

鉴于此本课教学以对文艺复兴的探究为导线,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作品的赏析,渗透人文主义的表现和内涵,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体会人文主义的价值,体会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大意义。

首先指导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积极搜集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资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整理历史资料,发现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印发本课导学案,方便学生课前预习。

课堂上充分借助多媒体的设备,围绕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这条主线展开探究,将视频、文字、图片资料等信息有机整合,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得地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做到教学直观性、科学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的第二课,是继《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即强调人的价值这一思想之后,如何唤起人们对人的价值的重新思考和定位,毫无疑问,《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以人文主义为旗帜,能更有力的引导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朝着理性科学的方向迈进。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人文主义贯穿始终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人文主义的内涵是本课的重点,文艺复兴时期典型作品所渗透的人文主义内涵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必须通过对作品直观展示和深入分析,让学生切实体会人文精神。

【学情分析】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增强,学生对积累的知识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思考,但可能缺少对历史现象深层的分析,需要在学习中加深对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文艺复兴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及实质2)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3)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莎士比亚的文艺成就、特点和历史地位;4)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探究法、比较法通过探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感受文艺复兴巨匠的风采,培养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透过文学美术作品的历史视角分析归纳历史发展特征,感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时代价值,体会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文艺复兴巨匠作品的人文主义内涵教学难点:理解文艺复兴时期典型作品的人文主义内涵【教学策略与手段】教学策略:合作探究、启发引导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前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并整理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资料;对本课进行预习。

教师的教学准备:搜集文艺复兴时期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撰写教案和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欧洲人文主义者一般把欧洲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时期,第二个时期为中世纪“黑暗”时期,第三个时期为文艺复兴时期,并认为第一和第三个时期是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时期。

前者创造了古代文化,后者复兴了古典文化。

同学们看到的这幅《蒙娜丽莎》(多媒体展示)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之一。

那么,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有没有值得我们关注的主题?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二)【突出重点设计】:教学互动、合作探究【设计思路】引导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有效形式,通过课堂互动,及时反馈学生的学情,通过合作探究分享学生的智慧。

故此在教学重点设计中,我采用教学互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其积极性。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依据《合作探究一:文艺复兴知识梳理导引》,对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一、文艺复兴(学生探究)(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一:文艺复兴知识梳理导引1)文艺复兴的背景(提示:从经济、政治、文化、现实等角度思考。

)2)文艺复兴的含义(什么是文艺复兴?)3)文艺复兴的核心(关注点是什么?)4)文艺复兴的兴起(时间、地点、涉及领域)5)文艺复兴的实质(宣传谁的思想)6)文艺复兴的影响(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参考:1)背景:(1)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中世纪,教会垄断文化教育,新生的资产阶级力求冲破教会的思想束缚。

(3)意大利特殊的人才结构(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大批学者流亡到意大利)。

(4) 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流行.2)文艺复兴的含义:新生的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借助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来反对封建神学的,历史上称这场新兴的文化运动为“文艺复兴”。

3)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humanism)内容: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4)文艺复兴的兴起:时间:14——16世纪地点:前期在意大利,后扩展至欧洲涉及领域:文学、艺术和科学等领域5)文艺复兴的实质:14-16世纪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6)文艺复兴的影响:积极: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消极:过分推崇个人意志,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过渡)经过对文艺复兴系统的学习,我们可以明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那么它和古希腊的人文精神有什么区别?合作探究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与古希腊的人文精神有何异同?(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相同: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异同:追求享受、发展个性)(过渡)文艺复兴巨匠们是怎样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人文主义”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文艺复兴巨匠代表作品,体会人文风采二、欣赏文艺复兴巨匠风采,领会人文精神(多媒体展示)1、文艺复兴前三杰:文学家,14C,意大利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多媒体展示)(过渡)让我们从薄伽丘的作品中来体会它所表达的人文精神合作探究三(多媒体展示)阅读教材p48有关《十日谈》的内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①《十日谈》的写作背景是什么?②杨诺劝教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什么?③《十日谈》为什么被称之为“人曲”?(参考答案:1黑死病引发人们心理恐慌,促使人们对现实的反省。

2、揭露教会的腐化与贪婪,抨击教士的伪善与丑行。

3《十日谈》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其关注点是人。

)(过渡)除了上述资料外,还有这样一则材料值得我们探讨:合作探究四(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

儿子到了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上一群健康、美丽的少女。

小伙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

岂料儿子恳求父亲“您让我带一只绿鹅吧”。

老头儿这时才明白,“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诫要强得多”。

_____薄伽丘问题探究:1、父亲将女人形容为“祸水”“‘绿鹅”是受到什么观念的束缚?2、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又独独看中了“绿鹅”(女人),这说明什么问题?3、通过这则故事,理解《十日谈》多次被列为禁书的原因?(参考答案:1、中世纪禁欲观念2、人的本性喜欢美好的事物,人的欲望3、薄伽丘以幽默、辛辣的笔调揭露教会的腐化,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反对等级观念)2、文艺复兴后三杰:美术家,15C,意大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多媒体展示)1)达·芬奇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多媒体展示)艺术特点: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将解剖学、透视法、明暗转移法运用在绘画中,突破“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美。

2)米开朗琪罗代表作:《摩西》和《大卫》(多媒体展示)艺术特点:表现人体的美,体现人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勇气,体现人的觉醒,人的情感、自尊和不可屈辱的意志与信念。

其雕像很好的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3)拉斐尔代表作:《西斯廷圣母》(多媒体展示)艺术特点:用现实生活中的母亲作为圣母形象,优雅、和谐、完美,更具人性的灵动感,是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

过渡现在我有这样一个疑问:(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五1、意大利文艺复兴后三杰在艺术题材,思想主题以及艺术特色三方面各有什么共性?2、为什么“艺坛三杰”的作品多取材于《圣经》?(参考答案:1、①题材:都以宗教为题材②思想主题:提倡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③艺术特色: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2、①新兴资产阶级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②取材于《圣经》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容易表现和宣扬人文主义精神)3、文艺复兴的扩展(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多媒体展示)莎士比亚代表作: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威尼斯商人》等和一百多首十四行诗文学地位:莎士比亚的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过渡)下面让我们从莎士比亚的经典独白中领会他的思想(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六:材料:《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场哈姆雷特: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想!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象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问题:从上述台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段独白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什么思想?(参考答案:人的价值、尊严和伟大,即人文主义精神。

)三、本课小结:文艺复兴的伟大在于人的精神觉醒,它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这种人文精神泽被后世。

(多媒体展示)四、练习:1、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这里的“人”和“世界”的被发现指的是:()A、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B、殖民掠夺和新航路的开辟C、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2、文艺复兴的直接原因是:()A、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B、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C、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D、意大利特殊的人才结构3、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具有的相同特点是:()①以《圣经》为题材②突破传统“圣像图”画法,将宗教题材融入世俗的绘画③反映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④追求画面主题的戏剧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4、文艺复兴的核心是()A 复兴希腊罗马的文化B 揭露教会的腐化与贪婪C 反对封建等级观念D 倡导人文主义5、《十日谈》和《哈姆雷特》的作者分别是()A、莎士比亚、薄伽丘、 B 薄伽丘、莎士比亚C 彼特拉克、莎士比亚D 薄伽丘、但丁6、文艺复兴前三杰是()A 薄伽丘、但丁、莎士比亚B 薄伽丘、彼特拉克、莎士比亚C 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D 但丁、彼特拉克、莎士比亚7、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 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