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合集下载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分配。

其本质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一种分配关系。

2.财政分配的两个环节和两个方面:环节: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和决算。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入计划,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方面: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3.财政的作用:①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4.国家通过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运行:①经济增长滞缓时,国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拉动经济增长。

②经济发展过热,受供给能力制约时,国家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给经济“降温”。

5.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取得的形式: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6.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因素,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②分配政策(重要因素)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有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7.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8.财政支出的途径:①经济建设支出;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④社会保障支出;⑤债务支出。

9.财政收支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10.税收的含义:人们习惯将税和税的征收合称为税收。

从本质上看,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国就有税,有税必有法)11.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12.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起决定作用
②财政支出的重点是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依据的
③要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④国家的政策可以通过财政支出体现出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①错在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基础性作用不等于决定作用,③我国现在财政政策是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而非“适度从紧。”
结合材料回答:材料反映了国家财政的哪项支出?说明了什么?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做?(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几点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财政支出及作用的理解。
参考答案:(1)投资载人航天事业的支出,属于国家财政的科学事业支出。
(2)说明国家财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财政支持载人航天事业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现实生活
2003年的年初至6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病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抗击“非典”,截至2003年6月底,中国各级财政已安排“非共”防治资金逾100亿元人民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举世瞩目的抗击“非典”斗争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非典”之后,中国政府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公共卫生投入,建立了一个从中央到县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各级财政还投入100多亿元用于医疗体系建设。
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人们为什么喜欢投资国债。现在请同学们站在国家的角度思考:发行国债反映了国家的什么财政政策?国债在国家生活中发挥了什么积极作用?国债发行越多越好吗?
分析:(1)国债发行反映了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或者说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2)总的来说,发行国债可以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人民的生活更有保障。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包括: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基础和保障:可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等等。

《国家收入的分配》课件

《国家收入的分配》课件

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改革与完善的措施
完善税收政策
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 策,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促进就业创业
通过扶持中小企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措 施,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创业发展。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的 保障力度。
强化政府监管
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监管,防止财富积 累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入。
国家收入的种类
初次分配收入
最终分配收入
指国家通过生产活动获取的原始收入 ,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外生产要素 净收入。
指国家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终 形成的可支配收入,包括居民最终消 费支出、政府最终消费支出等。
再分配收入
指国家通过初次分配后的收入再分配 获得的收入,包括预算内收入和预算 外收入。
公平和效率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公平的效率是无源之水,没有效率 的公平是空中楼阁。
相互制约
公平和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过分追求公平可能会导致 效率低下,过分追求效率可能会导致公平缺失。
动态平衡
在国家收入分配中,需要寻求公平和效率的动态平衡,既要保证社会 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又要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02
国家收入的初次分配
初次分配的涵义
01
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 配,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发 展的贡献程度而进行的分配。
02
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 组成部分,其在整个收入分配中 占据主导地位。
初次分配的原则

高一政治教案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doc

高一政治教案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doc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财政收入与支出
【教学目标】通过财政支出教学,使学生增强国家观念,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关心和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国家建设为重,为国家建设多作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个人收入的分配,对于一个家庭,要维持日常的生活,就必须要有收入和支出;同样,对于一个国家,经维持国家的存在与发展,同样需要有收入和支出,那么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呢?这些钱又用到哪里去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国家收入的分配。

同学们知不知道在我们中国,有哪几个城市拥有地铁呢?地铁耗资巨大,能靠个人出资兴建吗?如果个人难以承担,应该由谁来办?修建地铁的资金从哪里来?(地铁作为地市交通的动脉,以其安全可靠、准点高效、方便快捷、环保舒适的优势,成为许多大城市缓解道路拥堵的重要手段。

但地铁建设投入大(平均造价约为6亿元/千米),成本回收周期长,使很多城市望而却步,望“铁”兴叹。


【作业】
【教学反思】。

高一政治教案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高一政治教案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第一框财政收入与支出一、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我国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和财政支出按具体用途的分为哪几类。

2、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如何正确使用财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

3、运用财政图表、数字分析领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能力目标培养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国家观念,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二、重点、难点1、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2、财政支出3、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三、学习提纲1. 财政收入(1)财政①必要性:实现国家对内对外职能②含义:国家的收入与支出③本质: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一种分配关系(2)国家预算与决算的含义(3)财政收入①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即财政收入②筹集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③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2. 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的含义(2)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3)财政收支对比关系①财政收支平衡②财政赤字③财政盈余四、基础知识1. 财政收入(1)财政①必要性:()。

②含义:()就是财政。

③本质:()。

(2)国家预算与决算①国家预算:()。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的含义为了履行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财政本质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因此,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因此,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种类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财政支出的种类: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5、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财政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财政收支是在动态中实现的,这种状态几乎不存在。

财政收支平衡有三种情况:收入等于支出;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6、我国财政的作用国家可以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国家可以通过对财政收支方向、结构的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国家收入的分配

国家收入的分配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1、是什么
(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国家预算,国家决算
(2)财政收入的组成:
(1)税收收入: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最重要来源
(2)利润收入
(3)债务收入
(4)其他收入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印象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2)分配政策
2、为什么(财政的作用)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3.怎么做
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本课设计意图一、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1)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2)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种类。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1)如何正确使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运行。

(2)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因素。

(3)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意义。

(4)财政支出的巨大作用。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1)通过对所给财政图表、数字的分析,领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

(2)能正确认识和简单评价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工作报告。

(3)联系当前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情况,说明财政的巨大作用。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联系地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怎样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综合提炼,得出结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综合、归纳等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正确观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的能力。

1、在预算及其执行过程中,收支相抵是最理想的状态。

收大于支,节余过多,或支大于收,出现赤字,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

但是,在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收支完全相抵是很难做到的。

因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状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不是静止的;预算也不可能在完全实现了收入之后再安排支出,而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预测来编制的。

所以,出现一定的收大于支或支大于收,只要不出现很大规模的节余或赤字,都是正常的。

财政收支平衡只能是大体平衡,不可能收支绝对相等。

通过上述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2、正确认识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说有害还是无害。

一般来说,出现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但在一定条件下,国家通过一定的财政赤字对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实现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我国扩大财政赤字是我国政府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体现。

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利用一定限度的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缓解就业问题、增加税收、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说明我国宏观调控的能力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

通过上述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财政支出教学,使学生增强国家观念,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关心和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国家建设为重,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

2、通过财政作用教学,教育学生明确:财政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点我国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更有成效;我国财政的巨大作用表明,我国财政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利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2.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评议一个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课程标准建议:政府财政支持的项目,如文化教育、公共服务、地方治安、社会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工程、应对突发灾变等。

可评议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大型建设项目,也可评议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的公共设施。

本课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提纲框题:财政收入和支出目题:财政收入1、财政(1)国家的收人和支出。

(2)特点: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

(3)本质:一种分配关系。

2、预算和决算(1)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2)上一年度的财政收文情况即预算执行的结果,称决算。

3、财政收入和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1)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即财政收入。

(2)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目题: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1)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按用途分类: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2、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1)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框题:财政的巨大作用目题:集中力量办大事1、促进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以及高科技研究开发。

2、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3、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目题:人民生活有保障1、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2、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3、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物质保证。

结构分析及教学建议一、逻辑结构本课由引言、情景、两框课文共四个目组成。

引言点出本课要学习的重要知识。

设置修建地铁情景引出财政的概念。

第一框财政收入和支出共设两个目题。

第一目介绍财政的一般知识,先讲财政的含义、特征。

然后讲国家预决算的含义,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影响财政的两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分配政策。

最后又讲了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两种现象,以及如何运用具体的财政政策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第二框财政的巨大作用,课文详细论述了两个方面的作用。

这是本框的重点。

结构图表财政的含义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国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形式家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收入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分配财政的作用人民生活有保障二、教学建议1.财政收入和支出(1)财政的含义。

财政是同国家的产生和存在相联系的。

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挥职能,必须消耗一定的社会产品。

但是,国家本身通常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因而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这种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它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

从这一概念的内容可以看出,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

这就是财政的本质。

在这里,使学生懂得什么是财政,要强调:财政的内容是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分配;财政的特点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设置修建地铁情景,目的是引出财政这个基本概念。

在了解了财政的基本含义之后,教材进一步分析了预算和决算。

经过一定法律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国家预算。

计划执行的结果称决算。

对预算的基本含义的把握,主要在于:是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

教材中的插图反映的是财政部长作上年度的国家决算和下年度的预算的报告,接受代表审议的情景。

经过审批的预算方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所以,财政部长将草案提请审议和人民代表对草案进行审议,都是非常严肃和庄重的。

在这部分内容中,要求了解预算的基本含义即可。

预算体系不作要求,在讲解中,预算与财政的联系要把握好。

这部分内容学生会很陌生,主要应当由教师讲解。

(2)财政收入。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简言之即税、利、债、费。

财政收入的几种形式在相关链接中分别讲了,学生容易理解,老师不必讲解。

这部分内容不要求刻意分析财政收入的含义,而是要求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范围。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财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为了使财政的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增加财政收入,即增加财政资金的总量。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包括经济总规模和生产的技术水平两个方面。

分配政策主要指决定财政集中资金的比例的财政分配政策。

通过分析两个制约因素,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加财政收入,实行正确的财政分配政策,才能更好地行使财政权力,发挥财政作用。

关于这一内容的教学,可组织学生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弄清行使财政权力与客观制约因素的关系,在读讲议练中解决问题,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财政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增强为国家、为人民贡献才智的集体主义思想意识。

(3)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通过这种分配,国家的各项职能才能得以实现。

按用途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例如,财政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就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体现。

财政支出按用途分类,既可以指财政资金是如何分配出去的,也可以指用于哪些方面的资金。

在这里,也不要专门分析财政支出的含义,而应注重了解财政支出的用途或范围。

对于教材中的事例不必全讲,因学生看得懂,可择其中典型予以分析,也可及时补充新事例。

(4)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关于财政收支平衡,难在对“平衡”的理解上,即是一种“相对平衡”,略有节余或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有收支,就必然存在收支关系问题。

教材首先分析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关系的三种状态,说明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

其次说明,收支完全相等难以做到,原因在于:第一,国家的经济状况是运动的、变化的,收入的来源、数量,支出的项目、需求量,都不是固定的;第二,预算是在实现财政收入之前编制、实施的,收入和支出都是在一年中陆续实现的。

在分析了这些内容之后,说明什么是财政收支平衡,什么是赤字。

主要是强调,对财政收支平衡不能绝对地理解。

目前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一些财政赤字来搞建设,只要能确保资金的投向,不搞重复建设,是不会发生通货膨胀的。

这主要是因为:第一,现在银行储蓄存款比重较大,通过财政债券将一部分储蓄转化为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没有过量发行货币。

第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供应充裕,物价比较稳定。

第三,目前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完全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的底线,一般是财政支出的20%,也就是国际公认的财政赤字和累计国债余额分别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3%和60%的警戒线,即被视为在安全线内。

突破这个难点,可使学生以家庭收人和家庭支出为例来理解。

让学生动态地记录一年内(或一段时间内)家庭收人和家庭支出,然后计算一年(或一段时间内)家庭收入总额和支出总额。

在这里,学生应掌握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

2.财政的巨大作用(1)财政的作用。

财政是国家为了行使职能而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而国家的各种职能是以财政资金作为物质条件而实现的,所以,财政的作用或职能体现在国家的各种职能之中。

我国财政的作用,教材列了两大方面。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将在“教学重点与难点”中详细分析。

本框的主要内容是分析财政的巨大作用,分2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论述了国家财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