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八课国家收入分配教案
3经济生活第3单元教学案

《经济生活》必修 1 第三单元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结论 (2)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 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 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 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 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 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 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也有重要的意义。 框架案 知识框架 整理本课题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略) 检测案 【实例探究】 [例 1] 下列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是(B ) A. 经营风险收入 B. 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C.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D. 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例 2]实行按劳分配之所以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因为 A A. 它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B. 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 它消除了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 D. 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例 3]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的直接原因是( B ) A.生产力水平 B.所有制结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我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 [例 4]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人通过向企业 或个人提供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一定的收入,这 种收入属于 ( C ) A. 按劳分配 B.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 作业布置 《金太阳导学案》课程达标检测 反思案
- 65 -
课 课
型 时
新课 第 1、2 课时
经济生活第八课学案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高考考点:1、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构成(2)税收与财政的关系(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2、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的构成(2)财政收支平衡3、财政的作用(1)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2)财政与宏观调控(3)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基础知识一、财政收入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和就是财政。
2、国家预算与国家决算:(1)国家预算:由提出并经过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
(2)国家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称作国家决算。
3、财政收入的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就是财政收入。
4、财政收入的构成:财政收入分为、、以及。
其中,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5、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和。
其中,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二、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的含义: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资金进行的过程。
2、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支出按其具体的用途可以分为:、、、、、。
目前在我国支出居于财政支出的首位。
3、财政收入和支出关系的三种情况:(1),有结余。
(2),有赤字。
(3)。
其中,在国家预算与决算中,是最理想的状态。
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4)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支出,或收入略有结余,或支出收入略有赤字。
(5)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三、财政的巨大作用1、集中力量办大事(1)财政具有促进资源配置的作用。
、、、等基础设施工程,是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结构有重大促进作用。
国家财政支持这些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2)、国家可以通过对的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①通过对、的调整和控制,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②通过调整,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技教育等事业。
2、人民生活有保障(1)、财政是巩固的物质保证。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教学案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教学案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教学案基础知识结构一、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一)财政收入、财政:(1)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实现形式:通过国家预算实现的。
①国家预算含义: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②国家决算含义: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2、财政收入:(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形式(渠道):①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②利润收入(包括: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的股金分红收入);③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②分配政策:(二)财政支出、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分类(按具体用途分):(1)经济建设支出(居于财政支出的首位);(2)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3)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4)社会保障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5)债务支出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1)收大于支,有节余;(2)支大于收,有赤字;(3)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4、财政收支平衡(相对平衡)包括三种情形:(1)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2)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3)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5、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二、财政的巨大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1)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集中力量办大事。
(2)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①国家通过财政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②国家通过财政支出数量、方向、结构的控制和调整,能够促进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经济结构的优化,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二)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框
财政收入 和支出 财政支出 财政 有什 么作 用? 财政的巨 大作用 集中力量 办大事 人民生活 有保障
目
财政收入
逻辑顺序
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包括收入与 支出—来源与渠道—影响因素
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分类—财政收入 与支出的对比关系 资源配置职能—稳定经济职能—经 济社会发展职能 财政是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公共 服务体系的保障—是实现公平分配、 健全社保体系的物质保证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本单元地位
《经济生活》教材体系的构建逻辑:
从消费出发,依次分析生产、交换、分配,进而给 出进行这些经济活动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生活与消费 生产、劳 动与经营 收入与分配 面向市 场经济
为何生产 (消费)
是谁生产 (生产)
为谁生产 (分配)
(2)关于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关系 新增加①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关系;②处理公平 与效率关系的原则。 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社会主义 教 初级阶段,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 材 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效率、公平的含义。 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 教 一致性,又存在矛盾。 材 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 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 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 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对财政赤字的理解
(4)关于财政的作用
老 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科 教 教文卫事业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材 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经济平衡发展、调整经 新 济结构、促进科教事业发展。 教 人民生活有保障: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材 建立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实现 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 生活的物质保障。
初中政治收入分配方式教案

初中政治收入分配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方式,包括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
2. 使学生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意义和实施前提。
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方式2. 按劳分配的含义、意义和实施前提3.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方式,按劳分配的含义、意义和实施前提。
2. 难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方式。
2. 教学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方式讲解按劳分配的含义、意义和实施前提,以及其他分配方式,如按生产要素分配等。
3. 讲解按劳分配的含义、意义和实施前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分配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 讲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按照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
这表明你拿出来用于生产的东西不一样,所获得的好处也不一样。
例如,拿出土地的好处便是地租;如果你拿出来的是劳动,那么给你带来的好处就是工资;如果你拿出来的是一笔数目不小的钞票,那么给你带来的好处便是利润。
5. 巩固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我国收入分配方式的理解。
6. 拓展延伸讨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观念。
7. 总结课堂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对我国收入分配方式的理解和正确对待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观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
财政的作用

《财政的作用》教案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中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第二课时的内容。
与旧版教材相比,这一课时的内容有了较大的调整,将财政的作用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充分体现了财政为国为民的特点。
财政是一个国家的收入和支出问题,财政作用的发挥实质上体现为财政支出的合理化、有效化。
只有财政的作用得以发挥,才能保证国家的快速、稳定发展,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
此外,国家收入的合理分配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
学情分析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不断增强,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国家大事有所关注,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往往将课本学习与现实生活脱离开来,对经济现象与理论知识之间联系的把握有欠缺,知识的连贯性不强。
虽然我们都在国家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得益,但是对于财政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知之甚少。
设计思路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教学理念,本课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借助刚刚发生的或者曾经备受关注的实例,通过分析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自主的探究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获得体验。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财政的作用。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如联系当前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和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情况,说明财政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2、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3、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社会主义优越感,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2、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我校高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复习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教材修订情况注意:财政的作用有重大修改:(见下面考点分析)一、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重点讲解】1、国家预算:_____________;国家决算:_______________;2、财政:_______________。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国家_____________的两个方面。
3、财政收入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重点讲解】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2、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财政收入与国家分配政策的关系:4、怎样增加财政收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财政工作基本是围绕生财、聚财、用财三者进行的。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财政收入的基础,“三财”之道,生财为根本,聚财要有度,用财要讲效益。
例题:1、“生财”之道根本在于()A. 强化税收管理B. 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C. 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发展D. 调整分配政策,提高财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2、“聚财有度”在于()A. 避免财政赤字的出现B. 财政收入的增幅与国民收入同步C. 财政收入的增幅应高于国民收入的增幅D. 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企业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三、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在种类【重点讲解】1、财政支出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了解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重点讲解】1、财政收支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财政赤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
(★)【重点讲解】1、财政的作用:(新教材)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高中政治 第八课国民收入的分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税收的固定性是就税法不变的情况而言。税收的对象、范围、比例经批准后可以变化,但任何变化都必须以税法固定下来,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其中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请阅读70页,完成下列表格。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征税对象
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个人所得额
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威胁、围攻、殴打
3、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国家税收?
①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
②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③批评检举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不当行为;
④维护人民何国家的利益。
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5分钟
5分钟
8分钟
课堂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税收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了解了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懂得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及如何区分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以及如何同税收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特点
避免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作用
促进生产专业化,体现公平竞争;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八课国家收入分配教案Unit 3 Lesson 8 n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teaching plan
编订:JinTai College
第三单元第八课国家收入分配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内容标准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
支平衡、财政赤字理解:正确运用使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因素;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意义;财政支出的巨大作用。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通过对所给财政图表、数字的分析,领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简单评价政府报告中财政工作报告;联系当前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情况,说明财政的巨大作用。
分组讨论探究学习财政收入与支出。
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可评议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大型建设项目,也可评议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的公共设施),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财政支出教学,使学生增强国家观念,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关心和支持财政工
作,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国家建设为重,为国家建设多作贡献。
通过财政作用的教学,教育学生明确:财政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点我国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更有成效;我国财政的巨大作用表明,我国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利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知识纵横:
(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掌握财
政的概念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财政的内容、财政的特点和财政的本质。
概括地说,财政的内容是国家对社会产品的分配,财政的特点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财政预算与决算。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
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财政实际执行情况,称作国家决算。
(3)财政收入。
①财政收入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一个方面。
②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就是财政收入
③财政收入的形式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种形式。
税收收入是国家安全按税法的规定而取得的.财政收入。
它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形式。
(4)制约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根本的原因,而分配政策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它涉及到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所以必须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是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制约作用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决定”,后者用“影响”;同时,要注意分析经济是如何影响财政收入的。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