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安徽高考复习-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一级导学,夯实基础
1.1 杂交育种 (1)定义:_____将__两_个__或__多_个__品_种__的__优_良__性__状_通__过__交_配__集__中_在__一_______ ______起_,__再__经_过__选__择_和__培__育_,__获__得_新__品__种_的__方_法__。_____。(P99)
1.5 基因工程育种 (1)方法:将一种生物的特定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细 胞内。 (2)原理:____________ (3)优点:_______ 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克服了远源 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4)缺点:操作技术复杂,可能引起生态危机。 (5)实例:抗虫棉、能合成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1.5 基因工程育种 (1)方法:将一种生物的特定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细 胞内。 (2)原理:__基__因__重__组____ (3)优点:_定__向____ 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克服了远源 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4)缺点:操作技术复杂,可能引起生态危机。 (5)实例:抗虫棉、能合成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2.方法规律
2.1育种的类 型、原理及 优缺点比较:
3.基础过关
(1)抗虫小麦与矮秆抗倒伏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可获得抗虫
矮秆抗倒伏小麦
(√ )
(2)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基因
(× )
(3)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抗锈病高产小麦新品种
( ×)
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往往高度不育,需要秋水仙素处理诱导使其染色体加倍。
(2)原理:__基__因_重__组__(P98)
(3)过程: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__杂__交____→获得
F1→F1__自__交____→获得F2→鉴别、选择需要的类型→优良品种。 (4)优点:①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_优__良__性_状__集中在一起;
第25讲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第25讲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课标内容阐明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杂交育种(以培育显性纯合子植物品种为例)提醒若培育隐性纯合品种则无需连续自交筛选,F2中出现相关表型即为纯种,可推广应用。
2.诱变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两个过程3.单倍体育种4.多倍体育种①两次传粉⎩⎨⎧第一次传粉:杂交获得三倍体种子第二次传粉: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②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后,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茎、叶、花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未经处理部分(如根部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
③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三倍体西瓜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联会紊乱,一般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④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若操作对象是单倍体植株,属于单倍体育种;若操作对象为正常植株,则属于多倍体育种。
不能看到“染色体数目加倍”就认为是多倍体育种。
⑤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需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单倍体育种在幼苗期处理,多倍体育种在种子萌发期或幼苗期处理。
【情境推理·探究】必修2 P87“问题探讨”1.为什么平时吃的香蕉是没有种子的?提示平时吃的香蕉是栽培品种,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2.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时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二倍体西瓜的芽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西瓜幼苗的芽尖是有丝分裂旺盛的地方,用秋水仙素处理有利于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从而形成四倍体西瓜植株3.已知普通青椒的果实肉薄且不抗病,基因型为ddtt,而现有果实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的基因型为DdTt。
若要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纯合的果实肉厚且抗病的太空椒,育种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本专题主要学习可遗传的变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包括:杂交育种、人工诱变与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既需要可遗传的变异的原理的支撑,又需要实际操作方法。
对缺乏生产实践经历的学习者来讲难度较大,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更是是各类考试命题的焦点之一。
1. 杂交育种运用的变异原理是()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化 D.染色体数目变化【难度】易2. 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方法是()A.单倍体育种B.多倍体育种C.杂交育种 D.诱变育种【难度】易3. 科学家将一些作物种子搭载神舟五号飞船进人太空,经过宇宙射线等的作用,可能使作物种子内的DNA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
这种育种方法属于()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难度】易(一)育种的基本思路原有生物材料?↓方法?变异个体↓选择新品种例1: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 、a 和B 、b 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是( ) A .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B .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C .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D .⑤与②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难度】难例2:现有某种农作物的两个品种:不抗寒(AA )抗倒伏(bb )高蛋白(DD )和抗寒(aa )不抗倒伏(BB )低蛋白(dd )。
在杂合子中,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如果要获得抗寒、抗倒伏、高蛋白的优质品种,通过杂交育种在F 2中符合育种要求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 )A .1/64 和3/64B .3/64和1/64C .9/64和1/32D .27/64和3/64 【难度】中例3: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升空和返回,极大地鼓舞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飞船环绕地球飞行时,科学家们利用太空特定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生物搭载试验。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一)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一)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单的方法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育种方法。
利用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实现基因重组,可在子二代中直接筛选出aabb类型,因此只需二年就可选育出。
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一般也需二年,但技术复杂。
杂交育种选材及技术较为简单。
人工诱变不能实现基因重组,且有很强的盲目性。
在诱变育种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才有可能筛选出有用的品种。
D细胞工程一般是指细胞融合或者细胞拆分,本题中都不需要2,现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要育出黑色长毛兔.理论上可采用的技术是()①杂交育种②基因工程③诱变育种④克隆技术.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答:解:现有黑色短毛兔和白色长毛兔,要育出黑色长毛兔,可以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通过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获得黑色长毛兔,也可以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对黑色短毛兔或白色长毛兔进行辐射诱变,获得黑色长毛兔;但不能采用克隆技术,因为克隆技术不会改变后的性状.因此①②③④中理论上可以采用①②③育出黑色长毛兔.故选:D.3,太空育种()A,产生的突变都是有益的B,都会产生突变C,产生的突变都是定向的D,与其它诱变方法本质都是一样。
试题分析: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故A错误;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具有不定向性,故C错误;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与其他诱变育种原理相同,故D正确。
4,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A.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中信息“缺乏某种抗病性”可知该水稻品种缺乏相应的抗病基因。
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单位:千人桥中学授课人:王正龙时间:2015年元月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一、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 简述各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各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各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情感目标:通过育种的复习,让学生们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并认识到总结是让知识更好的应用的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复习遗传与变异的知识,过度到遗传与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使学生轻松复习各种育种方法。
二、重难点: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难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三、课时安排:1课时复习+1课时练习四、学情分析前面生物复习课中已经把遗传变异原理内容总结了,使学生对遗传与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有了初步的回忆。
在本书前几章的复习中,学生又复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复习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
2.复习课教学基本环节:复习检查、总结疑惑→复习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作业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复习准备:完成复习学案,把握各种育种的原理、方法、优点、缺点及应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教学设计:(一) 复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复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薄弱之处,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复习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提问的方式复习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问题1:同学们想一想,前面我们复习的可遗传的变异方式有哪些?(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问题2:这些变异原理都广泛应用于育种领域,那么哪种育种应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呢?(诱变育种)基因重组应用于哪种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染色体变异呢?(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专题九考点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例 3】(多选)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解题关键]杂交育种只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会形成新的 基因;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受精卵可发育成三倍体植物; 诱变育种一般多害少利。选 BCD。
6.(多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多倍体育种原理培养无籽番茄 B.根据多倍体育种原理培育无子西瓜 C.利用基因突变培养青霉素高产菌株 D.利用杂交育种原理培养“多莉羊” 解析:无籽番茄是利用生长素刺激果实的发育;“多莉羊” 是克隆产生的,属于无性生殖。 答案:BC
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选 A。
【例 2】人们想把两个小麦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育种 上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杂交育种,当中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 A.染色体数目增加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减少 D.基因突变 [解题关键]杂交育种是改良作物品质和提高作物产量的常用
方法,它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选 B。
专题九考点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LOGO
续表
名称杂交 育种Βιβλιοθήκη 诱变 育种单倍体 育种
多倍体 育种
基因工 程育种
优点
不同个体的 优良性状集 中在同一个 体上
③__提__高____ 突变频率
明显⑤_缩__短___ 育种年限
器官大,提高 产量和营养 成分
目的 性强
育种时间 缺点 ①__长____
多害少利
技术复杂
技术复 技术复杂
杂
实例 家畜育种
高产青霉菌 高产抗倒伏水 无子西瓜的 转基因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终稿)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本卷整理:【闽】心悦(沈晓红 福建省罗源二中)
(2012天津) 2.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油菜有两对独立遗 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下图是获得低 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 (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组分的细胞都具有全能
【解析】 (2)这里的育种运用了射线,导致植株的基因型发生改变, 这种育种方式为诱变育种;后面的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加倍 ,属于单倍体育种;利用不同表现型的植株杂交得到优良性状的 后代为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基因发生 重组,所以其原理为基因重组。花药离体培养所利用的技术手段 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种技术手段的途径有二:①通过愈伤组 织分化出芽和根,形成再生植株;②通过诱导分化成胚状体,获 得再生植株。
【解析】(1)利用多倍体育种技术培育无子西瓜时,在二部体西瓜的幼 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植株,以其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 本,两者杂交,把得到的种子种下去会长出三倍体植株,由于三倍体植物 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无法形成正常配子,所以在其开花后用二倍体的 花粉涂抹其雌蕊或柱头,即可利用花粉产生的生长素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 由于没有受精,所以果实里没有种子,即为无子西瓜。四倍体植株由二倍 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而来,体细胞中含有22×2=44条染色体,减数分裂 产生的雌配子所含的染色体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442 =22),二倍体 植株产生的雄配子含222 =11条染色体,两者结合形成含有33条染色体的 受精卵。 (2)三倍体植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会发 生联会的紊乱而无法形成正常的配子。 (3)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大量繁殖植物植株。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1)讲考点3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2、多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 (2)方法: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 (3)处理材料: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过程:
分裂的细胞
秋水仙素或 低温处理
抑制纺锤体形成
导致
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 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5)实例: 三倍体无籽西瓜
秋水仙素 二倍体
第
授粉
一
年
四倍体
(母本)
二倍体
的是( C )
A.如果要获得rrYY植株,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杂交育种技术,其过程不需要 选育 B.如果要获得rrYY植株,最快捷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技术,其原理是基因重 组 C.如果采用诱变育种技术,也可能获得rrYY植株,不过存在一定的随机性 D.如果育种过程中需要筛选出rrYY和rrYy的植株,最简便的方法是通过自交 判断
将控制两个优良性状 的基因组合在一起
AB
Ab
aB
ab
花药(花粉)离体培养
利用细胞的全能性
AB
Ab
aB
a b 单倍体植株
AA BB
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AA bb aa BB aa bb 二倍体纯合体
筛选所需植株
1、单倍体育种
(4)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原因:子代全是纯合子,不发生性状分离。
(5)缺点:技术复杂,要求较高,常与杂交技术及诱导染色体加倍 技术结合使用。
【概念辨析】 1.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可获得抗虫矮秆小麦。
(√) 2.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抗锈病高产小麦新品种。( × )
3.单倍体育种中,通过花药离体培养所得的植株均为纯合的二倍体。
(×) 4.诱变育种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达到育种目的。(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07广东)15.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07山东)26.(17分)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队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
(2)Ⅰ、Ⅱ、Ⅲ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 _______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____ 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
(4)通过矮杆抗病Ⅱ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__________。
获得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_______ 。
(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
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07上海)14.一杂合体植株(二倍体)的下列部分,经组织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获得纯合体的是A.根B.茎C.叶D.花粉(07重庆)30(21分)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培育成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1)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怀纯合子杂交,F1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请写出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一对基因在叶绿体DNA上,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的个体作母本,该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________代。
(3)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__变异,如果将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交,得到的F1代自交,请分别分析F2代中出现染色体数目正常与不正常个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交。
①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配子形成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②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和1,则黑麦属于________倍体植物;③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F1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由此F1代可进一步育成小黑麦。
(08广东)8.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A.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08全国Ⅱ)31.某植物块根的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共同决定。
只要基因R 存在,块根必为红色,rrYY 或rrYy 为黄色,rryy 为白色;基因M 存在时果实为复果型,mm 为单果型。
现要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
(1)请写出以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为原始材料,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的主要步骤。
(2)如果原始材料为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你能否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为三倍体种子?为什么?(09福建)27.(15分)某种牧草体内形成氰的途径为:前体物质→产氰糖苷→氰。
基因A控制前体物质生成产氰糖苷,基因B控制产氰糖苷生成氰。
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表现型有氰有产氰糖苷、无氰无产氰苷、无氰基因型A_B_(A和B同时存在)A_bb(A存在,B不存在)aaB_或aabb(A不存在)(1)在有氰牧草(AABB)后代中出现的突变那个体(AAbb)因缺乏相应的酶而表现无氰性状,如果基因b与B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的该位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或者是。
(2)与氰形成有关的二对基因自由组合。
若两个无氰的亲本杂交,F1均表现为氰,则F1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高茎与矮茎分别由基因E、e控制。
亲本甲(AABBEE)和亲本乙(aabbee)杂交,F1均表现为氰、高茎。
假设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F2中能稳定遗传的无氰、高茎个体占。
(4)以有氰、高茎与无氰、矮茎两个能稳定遗传的牧草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可能无法获得既无氰也无产氰糖苷的高茎牧草。
请以遗传图解简要说明。
(09海南)21.(14分)填空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杂交育种是通过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类型而德育新品种的方法。
其特点是将两个纯合亲本的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
(2)若这两个杂交亲本各具有期望的优点,则杂交后,F1自交能产生多种非亲本类型,其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位于基因通过自由组合,或者位于基因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进行重新组合。
(3)假设杂交涉及到n对相对性状,每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彼此间各自独立遗传。
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讲,F2表现型共有种,其中纯合基因型共有种,杂合基因型共有种。
(4)从F2代起,一般还要进行多代自交和选择,自交的目的是;选择的作用是。
(09江苏)26.(7分)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 A—T对。
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这种变异为突变。
(2)用EMS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
(3)EMS 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变化,而染色体的不变。
(4)经EMS诱变处理后表现型优良的水稻植株也可能携带有害基因,为了确定是否携带有害基因,除基因工程方法外,可采用的方法有、。
(5)诱变选育出的变异水稻植株还可通过PCR方法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
(09上海)21.下列技术中不能获得抗锈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是A. 诱变育种B. 细胞融合C. 花粉离体培养D. 转基因(09四川)31.(20分)大豆是两性花植物。
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1)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合母本父本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一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二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子叶浅绿抗病108株;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①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②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_____ ,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
③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
④将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将这些植株的叶肉细胞制成不同的原生质体。
如要得到子叶深绿抗病植株,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
⑤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
(10安徽)31.(24分)1.(15分)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1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
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性状,低粉是性状。
(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
(3)棕色棉抗虫能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是将诱变1代中棕色,高粉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
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
再从诱变1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设计一方案,尽快选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
(10浙江)30.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毒蛋白能使螟虫死亡。
研究人员将表达这种毒蛋白的抗螟虫基因转入非糯性抗稻瘟病水稻的核基因组中,培育出一批转基因抗螟水稻。
请回答:(1)染色体主要由组成,若要确定抗螟基因是否已整合到水稻的某一染色体上,方法之一是测定该染色体的。
(2)选用上述抗螟非糯性水稻与不抗螟糯性水稻杂交得到F1,从F1中选取一株进行自交得到F2,F2的结果如下表:表现型抗螟非糯性抗螟糯性不抗螟非糯性不抗螟糯性个体数142 48 50 16[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选F1植株的表现型为。
亲本中抗螟非糯性水稻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种。
(3)现欲试种这种抗螟水稻,需检验其是否为纯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检验过程(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并作简要说明。
(4)上表中的抗螟水稻均能抗稻瘟病(抗稻瘟病为显性性状),请简要分析可能的原因。
①。
②。
(12浙江)32.(18分)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杆和矮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
现有不抗病矮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杆1株(乙)和不抗病高杆1株(丙)。
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杆、抗病矮杆、不抗病高杆、不抗病矮杆。
选F中的抗病高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杆植株1(丁)。
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杆。
请回答:(1)对上述1株白化苗的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因此该基因不能正常,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表明该白化苗的变异具有的特点,该变异类型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