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高考生物(课标)二轮复习
新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76张)

(4)若实验植物为营__养__繁殖类如马铃薯、甘薯等,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 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
(5)若要培育原先没有的性状,则可用诱__变__育种。 (6)若要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可利用基__因__工__程__育种。
二、研透教材
1.易误辨明
(1)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
(√ )
— 2020·T32
考素养
1.生命观念:通过对变 异与进化的理论知识的 考查,培养考生的生物 进化与适应观 2.科学思维:通过考 查基因频率的计算,提 高考生的计算和推理能 力 3.科学探究:结合生 物变异类型的判断,考 查实验与探究能力
考点一 生物可遗传变异的类型
一、理清主干 1.辨析生物变异的4类问题
7 _多__倍__体_育种 8 染__色__体__变__异__
植物细胞―G、――H、――I、→J 新品种 9 基__因__工__程__育种 10 基__因__重__组__
2.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育种的方法 (1)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则可用自__交__或__杂__交__,只要出现该性状即 可。 (2)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则最简便的方法是 自__交__。 (3)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则用单__倍__体__育种方法。
(2)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会对生物体造成什么影响? 提示: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 导致性状的改变。
(3)基因突变后,基因结构一定改变吗?性状一定改变吗?为什么? 提示: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 (遗传信息)的改变。基因突变后性状不一定改变。原因是基因突变可能发生 在基因的非编码区,或者基因突变发生后,转录产生的新密码子与原密码 子对应的是同一种氨基酸,或者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中其中一个A 突变为a,或者有些突变改变了蛋白质中的个别氨基酸,但该蛋白质的功能 不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权威课件新课标通用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高
考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真
题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聚 焦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
型有8种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教学ppt
返回目录4
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高
考 [答案] D
真 题
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
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
出分析。
教学ppt
返回目录8
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高
考 真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
题 聚
为________,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________性基因突
焦
变为________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高
考 [答案] (1) 1∶1 隐 显 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
真
题 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
聚 焦
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的结果
(2)1∶1 毛色正常
[解析] (1)根据题干中“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
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且后代产生了新性状(毛
色异常),则只能是由aa突变为Aa才会出现性状的改变。
真 题
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
聚 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
焦 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
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
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7: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附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7: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附解析)考纲指导1.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种类及特点。
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到。
选择题常结合人类遗传病考查染色体变异;非选择题常结合遗传规律进行考查,考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或者考查育种方法及原理。
在命题形式方面,主要以文字题、育种方案设计题的形式呈现,考查学生对各类变异特点的理解和基因频率的计算。
3.2020年备考时应注意: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重点关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复习应注重理解,对育种的复习要联系遗传和变异的原理。
思维导图知识梳理考点一三种可遗传的变异1.观察表中图示区分易位与交叉互换2.突破生物变异的4大问题(1)关于“互换”问题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参与互换的基因为“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参与互换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2)关于“缺失”问题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基因内部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3)关于变异的水平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②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涉及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的改变,这一片段可能含有若干个基因,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故常用分生组织制片观察的方法确认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4)涉及基因“质”与“量”的变化①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质(基因结构改变,成为新基因),不改变基因的量。
②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质,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改变基因间组合搭配方式即改变基因型(注:转基因技术可改变基因的量)。
③染色体变异——不改变基因的质,但会改变基因的量或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
技巧方法应对可遗传变异类试题可运用“三看法”:(1)DNA分子内的变异一看基因种类:即看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是否发生改变,若发生改变则为基因突变,由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所致。
高三二轮复习 变异、育种和进化(第一课时)

(简称抗性,T)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
糯性(g) 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
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诱变处理获得抗
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EM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
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
请回答:
(1)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诱变育种和_________育种
系的优良性状
②杂交育种(简便易操作,但耗时长)
对原品系实施“定向 ”改造(将不同物种 的性状组合在一起)
①基因工程育种 ②植物细胞工程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
让原品系产生原来没 有的新性状
诱变育种
对原品系营养器官“ 多倍体育种
增大”或“加强”
不同育种方法易混点
(1)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运用杂交的 方法进行育种,如细菌的育种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诱变 育种。
过程。
参考答案: (1)单倍体 (2)抗性非糯性 3/16 (3)非抗糯性
高频命题点2
高频命题点2
方法归纳:遗传育种题解题一般思路: (1)明确育种的目标性状或目标基因型; (2)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选择亲本,明确亲本 基因型; (3)依题意确定育种方案。
高频命题点2
错题重做: 《作业本》105页,3、5、6、7
真题寻真 (2013·福建卷,5)某男子表现型正常, 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 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
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
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 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 基因重组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
第8讲 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1课时)
专题8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瑞昌二中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巩固练习专题8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编制:军长1.【2012·九江一模】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2.【2012·石家庄一质检】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正常细胞和染色体加倍的细胞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连续过程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3.【2012·宁波市八校期初测试】下列属于染色体畸变的是①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②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④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⑤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A.①④⑤B. ②④C. ②③④D. ①⑤4.【2012·金华十校期末】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两类B.其基因表达产物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人类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减数分裂过程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间发生自由组合现象5.【2012·安庆一质检】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原因是体内缺少合成黑色素的酶(一种蛋白质)。
有一种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造成,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定期注射胰岛素(另一种蛋白质)。
下列关于白化病和糖尿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母亲患白化病儿子一定患白化病,双亲正常也可能生下患白化病的孩子B.理论上可以像治疗糖尿病一样通过注射合成黑色素所需的有关酶来治疗白化病C.糖尿病也是一种遗传病,但不一定是由于胰岛素的基因异常引起D.一旦尿中含糖就说明体内缺乏胰岛素,可通过定期服用胰岛素胶囊来治疗6.【2012·太原调研】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I、Ⅲ),如右图所示。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变异、育种和进化

3.判断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
(1)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 )
(2)生物抗药性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种群的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
的结果( √ ) (3)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种群的进化( × )
(4)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
用有关( × )
(10)基因重组多指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过程中发生的基
因重新组合过程( × ) (11)单倍体个体都一定没有等位基因和同源染色体( × )
(12)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引起的变异都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 ) (13)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 )
(14)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或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产
4.“两看法”界定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
5.据图弄清“5”种生物育种
(1)“亲本―A―、―D―、―→K 新品种”为杂交育种。 (2)“亲本―B―、―C→新品种”为单倍体育种。 (3)“种子或幼苗――E→新品种”为诱变育种。 (4)“种子或幼苗――F→新品种”为多倍体育种。 (5)“ 植 物 细 胞 ――G→ 新 细 胞 ――H→ 愈 伤 组 织 ――I→ 胚 状 体 ――J→ 人 工 种 子―→新品种”为基因工程育种。
(× )
(5)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
西瓜( × )
(6)诱变育种需要处理大量生物材料,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低频性( √ ) (7)抗病植株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 )
(8)无子番茄的无子性状不可遗传,但无子西瓜的无子性状可以遗传
(2)自然条件下,细菌等原核生物、病毒和真核生物共有的可遗传变异为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新课标):专题八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八)[专题八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时间:40分钟)1.下列有关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发病率比较高B.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一个氨基酸C.每个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中,基因是不断变化的D.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人类疾病中有一种虽然数量较少但却颇有特色的阿帕特综合征,症状是尖头,指、趾呈蹼状。
研究发现,引起阿帕特综合征的突变基因多存在于精子中,从而影响体内Z受体蛋白的结构。
下列关于该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病是一种遗传病B.患病基因突变多发生在有丝分裂C.Z受体蛋白基因突变的概率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D.患者Z受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或空间结构与正常人不同3.一对夫妇,妻子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携带者,丈夫不带该致病基因,孩子出生后表现正常,但长到18岁时,患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这个孩子得病最可能的原因是( )A.孩子的造血干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B.孩子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母亲,属于交叉遗传C.孩子体内的核糖体发生了变异合成了异常的蛋白质D.孩子的mRNA发生变异造成的4.现有一种能生产甲硫氨酸的M菌,但产量很低,而且当培养液中甲硫氨酸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后,继续培养,甲硫氨酸合成量会迅速下降。
这是由于甲硫氨酸的积累反过来抑制了其合成。
用紫外线照射可选育得到能抗甲硫氨酸抑制的高产新菌株。
下列有关选育过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新菌株的选育方法属于用物理因素诱导的诱变育种B.M菌培养液中甲硫氨酸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后又不断减少是反馈调节的结果C.用紫外线照射M菌时,还应在其培养基中添加甲硫氨酸D.该选育过程中采用的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5.科学家发现一类蜣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
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类蜣螂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该类蜣螂与千足虫相互选择共同进化C.如果该类蜣螂能与普通蜣螂交配,说明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D.该类蜣螂出现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6.已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变异、育种和进化相关

化学物质或病毒等。
染色体变异的意义
03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能导致生殖障碍
、遗传疾病和物种形成等。
变异在生物体中的普遍性和意义
变异在生物体中的普遍性
变异是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基因突变还是染 色体变异,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
变异的意义
变异对生物体的适应性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为生物提 供了更多的遗传信息和更强的环境适应性,有助于物种的 生存和繁衍。
02
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遗传材料,使得生物在适应环境
变化时能够产生新的特征和性状。
变异是不定向的,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基因突变是
03
最主要的变异来源。
育种是人工选择的过程
1
育种是通过人工方法选择和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 个体,以获得符合人类需求的品种的过程。
2
人工选择可以加速生物进化过程,通过选择性繁 殖,将有益基因组合传递给下一代,从而改变物 种的遗传特征。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 习课件变异、育种和 进化相关
contents
目录
• 变异 • 育种 • 进化 • 变异、育种和进化的关系
CHAPTER 01
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的概念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偶然变化,通常是由化学物质、辐射或 病毒等外部因素引起的。
基因突变的类型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插入/删除突变,其中点突变是最常见 的类型,涉及到单个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变异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之一,它有助于形成不同的 生物种群和物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
CHAPTER 02
育种
传统育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向一 围绕育种原理与程序,考查理解与科学思维能力
1.(2019湖南长沙调研)离子束诱变育种是将低能重离子注入生物体组织或细 胞内,使相应部位产生变异。该技术有效克服了辐射诱变育种的盲目性。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离子束诱发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B.没有外界因素的诱发,细胞内的基因不能发生突变 C.通过离子束诱变育种能得到具有优良性状的新物种 D.离子束诱变育种可能比辐射诱变育种处理的材料少
突变基因 碱基变化 蛋白质变化
Ⅰ C→T 有一个氨基酸与野生型果蝇的不同
Ⅱ CTT→C 多肽链长度比野生型果蝇的长
A.棒眼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控制眼形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和增添 B.控制眼形的基因Ⅰ、Ⅱ中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对性状无影响 C.棒眼果蝇的出现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D.F2圆眼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6
1.育种方式及原理辨析 (1)诱变育种原理
(2)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关系
(3)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分析
2.准确选取育种方案 (1)依据目标选方案
育种目标
集中双亲优良性状
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变 让原品系产生新性状(无中生有) 使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
育种方案 单倍体 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杂交 育种(耗时较长,但简便易行) 基因工程 及植物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 诱变 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期望获得理想性状) 多倍体 育种
答案 B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基因Ⅰ发生的是碱基对的替换,基因Ⅱ发生的是 碱基对的缺失,A错误;由F2果蝇中圆眼∶棒眼=15∶1,可知基因Ⅰ、Ⅱ分别位于 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只有隐性纯合子才能表现为棒眼,故只 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对性状无影响,B正确;从表中分析可得,基因Ⅰ、Ⅱ突变都 将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但是无法判断这种改变是酶的结构改变导致的, 还是控制眼形的结构蛋白直接改变导致的,C错误;F2圆眼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 例为 3/15,D错误。
考向二 围绕变异类型的实验探究,考查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2.(2019广东深圳高三冲刺)已知豌豆(2n=14)的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B基因淡化花色,两个B基因能淡化红色为白色,一个B
基因淡化红色为粉红色。请据此分析下列问题:
(1)豌豆中粉红花植株基因型有
种,AABb植株的自交后代
2.豌豆茎的高度与花的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D/d、R/r控制,两对等位基 因与染色体位置关系尚不明确,现有基因型为DdRr、DDdRr、DORr(仅考虑 D/d一对基因异常,“O”表示相应基因缺失)的豌豆都能产生配子,但某对等 位基因均缺失时,受精卵不发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 ) A.基因型为DDdRr的植株可能是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 B.基因型为DORr的植株自交,子代染色体异常的植株约占2/3 C.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基因型为DdRr的精原细胞 可能产生4种精子 D.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DDdRr的植株能产生 的正常配子数约占1/3
解析 (1)豌豆中粉红花植株基因型有2种:AABb、AaBb。AABb植株的自交后 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1AABB(白花)∶2AABb(粉红花)∶1AAbb(红花),故可以 出现白花植株。(2)要验证假设一,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或减Ⅰ中 期)的染色体条数是否为13条。若为13条,则假设一正确。纯合红花植株即AAbb 与白花植株(aaBB)杂交,子代基因型应该全为AaBb,均为粉红花,若一个基因发生 突变成为白花,则可能是A→a,则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也可能是b→B,则白 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为了验证假设二、三的正确性,可以让该白花突变株 自交,观察子代花色,若假设二正确,自交后代全为白花;若假设三正确,则该白花 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则自交后代会出现红花、粉红花、白花。
解析 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A错误;没有外界因素的 诱发,细胞内的基因也能发生突变,B错误;通过离子束诱变育种能得到具有优良 性状的新品种,但不是新物种,C错误;离子束诱变育种是将低能重离子注入生物 体组织或细胞内,使相应部位产生变异,有效克服了辐射诱变育种的盲目性,因此 离子束诱变育种可能比辐射诱变育种处理的材料少,D正确。
2.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分生区细胞,则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例会如何? [提示]增加。
3.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整个植株的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会加倍吗?请说明 理由。
[提示]不一定,若多倍体育种时处理的是萌发的种子,则该种子萌发成的整个 植株的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会加倍,若处理的是幼苗的顶芽,则根部细胞 的染色体数目都不加倍。
(填
“能”或“不能”)出现白花植株。
(2)若纯合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aaBB)杂交,子代中出现一株白色植株,科研人
员对其成因做出了三种假设。
假设一:丢失一条染色体所致。
假设二:两对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所致。
假设三:A、a、B、b以外的另一对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所致(三
对基因独立遗传)。
解析 根据题意,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与染色体位置关系不明确,因此产生基因 型为DDdRr的植株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也可能是发生了染色 体数目变异,A正确;无代中DD∶DO∶OO=1∶2∶1,因OO受精卵不发育,子代中无OO的植株,所 以子代染色体异常的植株约占2/3,B正确;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一个基因型为DdRr的精原细胞,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产生 4种精子,C正确;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DDdRr的植 株能产生关于等位基因D和d的配子数为DD∶d∶Dd∶D=1∶1∶2∶2,因此正常 的配子数占1/2,D错误。
1.可遗传变异类型的判断方法 (1)DNA分子内的变异
(2)DNA分子间的变异
2.“二看法”界定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
考向一 结合变异类型和特点,考查识记和理解的科学思维能力 1.(2019山东济南模拟)科学家研究发现突变型棒眼果蝇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 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有关,突变情况如表所示。将突变型棒眼果蝇与野生型圆眼 果蝇杂交,F1均为圆眼果蝇,F1雌雄交配,测得F2中圆眼果蝇有450只,棒眼果蝇有30 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确定假设一是否正确的简便方法是
。
若假设二成立,则发生突变的基因可能是
基因。
若变异来源为基因突变,某同学欲设计实验确定该突变来源为假设二还是假
设三,请写出最简便的实验方案及预期结果。
实验方案:
。
预期结果:若子代
,则假设二成立;
若子代
,则假设三成立。
答案 (1)2 能 (2)显微镜下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或减Ⅰ中期)的染色体条数是否为13条 A或 b 让该白花突变株自交,观察子代花色 全为白花 出现红花和粉红花(或 出现白花、红花和粉红花)
4.(必修二P102本节聚焦)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 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5.(必修二P112旁栏思考题)由于受当时遗传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还没有 认识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不清楚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1.(必修二P98本节聚焦)杂交育种的优点:使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于 一个个体上;不足: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诱变育种的优点:可以提高 变异频率或出现新性状;不足: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 性。 2.(必修二P99思考与讨论)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并不 能创造新的基因。 3.(必修二P100思考与讨论)诱变育种的优点是能够提高突变率,在较短的时 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A.获得的单倍体矮生植株长势弱小,所结的种子比野生型水稻的小 B.可用矮生型突变体植株逐代自交的方法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植株 C.单倍体矮生植株与矮生型突变体植株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D.获得单倍体矮生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发生了整倍性的变化
答案 A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矮生植株高度不育,因此其不能结种 子,A错误;获得的矮生型突变体植株为杂合子,可通过逐代自交淘汰隐性植株 的方法使矮生基因纯合,以获得纯合的矮生植株,B正确;单倍体矮生植株与矮 生型突变体植株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正确;获得单倍体矮生植 株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减少一半,D正确。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答案 C 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突变只有基因突变一种类型,突变体M 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但可在添加氨基酸甲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突变体 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A、B正确;将M与N在同时添加氨基 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形成了另一种大肠杆菌X,说明突 变体M与N共同培养时,二者之间发生了DNA转移(基因重组),形成了大肠杆 菌X,突变体M与N之间的基因重组发生在DNA水平,RNA不能与DNA发生重 组,C错误,D正确。
考点目录
考点一 生物变羿的类型与特点 考点二 变异原理在育种中的应用 考点三 生物的进化
考点一 生物变异的类型与特点
1.(2018课标全国Ⅰ,6,6分)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 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 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 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 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