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福建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7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7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7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历史答案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七千年左右的长江流域,主要种植水稻,已经能够建造干栏式房屋,故A项符合题意。

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司母戊鼎铸造于商朝,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排除B、C、D三项。

故选A。

2.【答案】B【解析】图中文字“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是春秋晚期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张;道家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能够相互转化,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只有B项符合题意。

3.【答案】A【解析】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只有A项符合题意。

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交子出现于北宋;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是银铸币的通称,大约在16世纪,银元流入我国。

故选A。

4.【答案】B【解析】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

表1所示内容,是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即在文化上,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进而推动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北魏的政权。

据“直接作用”可排除A、C两项。

北魏后来走向分裂,没有实现南北统一,故可排除D项。

本题选B项。

5.【答案】D【解析】“金榜题名”指科举得中。

科举时代,人们称中状元为“独占鳌头”,据说皇宫殿前石阶上刻有巨鳌,只有状元及第才可以踏之迎榜。

“三元及第”表示在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第一名。

故选D。

6.【答案】B【解析】“唐宋时期”“刊印成集”,反映了印刷技术的进步。

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故选B项。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排除A项;中国古代印刷技术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是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与国家政策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对外交流的发展,D项因果倒置。

2017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附详细答案)

2017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卷(附详细答案)

历史试卷 第1页(共20页)历史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福建省2017年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历 史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河姆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A .建造干栏式房屋B .种植粟C .铸造司母戊鼎D .使用甲骨文 2.图1所示讲学者传授的是( )图1A .道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 3.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 )A .圆形方孔半两钱B .五铢钱C .交子D .银元4.表1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表1序号 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1 禁胡语、胡服2 改鲜卑姓为汉姓 3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A .推动经济发展 B .促进民族交融 C .加强中央集权D .实现南北统一5.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 ( )A .世袭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科举制 6.唐宋时期,众多诗词作品得以刊印成集,主要得益于( )A .造纸技术的改进B .印刷技术的进步C .国家政策的支持D .对外交流的发展7.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回族开始形成于( )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8.图2所示对联反映的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当属( )A .史学B .农学C .建筑学D .医药学9.1684年,清政府设立一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该机构是( )A .辽东郡B .伊犁将军C .军机处D .台湾府图2 10.他是虎门销烟的英雄、八闽人民的骄傲。

“他”是( )A .林则徐B .左宗棠C .康有为D .严复11.“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A .背景B .目的C .性质D .作用12.19世纪末,日本通过发动侵华战争,获取巨额赔款和在华设厂特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B .《瑷珲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 13.图3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图3-------------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公元1912年B.公元1918年C.公元1919年D.公元1920年14.1937年,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

2017年全国卷1(历史)含答案

2017年全国卷1(历史)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C】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3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C】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4.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B】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5.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A】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6.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2017级高中学生福建省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历史考试说明

2017级高中学生福建省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考试历史考试说明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说明(适用于2017级高中学生)一、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本考试说明,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1.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

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

测查的内容及评定标准与本说明中的内容标准和学业质量要求相对应;其评价目标在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基础上,根据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与本考试的考查功能、目标定位作适当的调适。

2.以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为目的。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参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列“学业质量标准”1、2确定。

命制试题要注意:一是选取对评价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二是既注重对某一核心素养的评价,更注重对各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三是测试目标能反映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要求;四是试题在立意、设问、答案和评分标准等方面做到科学、合理、可操作;五是题型设置和题型分数比例要满足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3.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

有层次、多维度创设试题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初步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有利于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三、考试目标要求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提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 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3.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初步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会考试卷】福建省2017年6月历史会考试卷

【会考试卷】福建省2017年6月历史会考试卷

机密★2017年6月17日启用前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会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会考号、姓名”与考生本人会考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1卷 (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的举措是A.创立三公九卿制B.完善三省六部制C.废丞相,设内阁D .设置军机处2.据图1信息判断,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图中文字注释:x 1894 重要战场及年代)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

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

”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国民大革命D .土地革命4.了解历史事件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要素。

据图2判断,它记录的历史事件直是A .兴中会成立B .中国同盟会成立C .湖北军政府成立D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5.“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功绩。

其中与“日出东方”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C.遵义会议召开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6.根据教育部要求,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教材中全面“十四年抗战”始于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7.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

2017届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2017届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24.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谧法被追封为庄襄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谧法。

秦始皇此举意在A.维护皇权尊严B.弘扬三纲五常C.废除宗法制度D.取消分封制度25.南北朝时期,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

隋唐时期,城煌职掌又增加了雨早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

这说明A.儒教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B.城隍崇拜扩大了部分行政职的C.官府借助城隍信仰加强统治D.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信仰空间26.唐前期长期由1名宰相主持众宰相议政,并将议政记录奏请皇帝决策后再发尚书省执行;唐后期则改为每10天轮换1人主持,后又改为每天轮换.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保证议政公允B.防范个人擅权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权力制衡27.元朝通过南北大运河漕运江南米粮供应都城官民;明太祖时期则基本不再依靠大运河进行漕运;明成祖以后又全面恢复大运河漕运.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北方地区局势持续动荡B.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海路漕运其有明显优势D.政治中心的变迁影响运河漕运25.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清朝饮差大臣伊里布等人认为,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

这一认识反映了他们A.践行“夷师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C.曲解“最惠国待遇”的规则D.缺乏近代国家主权的意识29.1911年11月,清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

皇帝继承顺序,于宪法规定之。

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之。

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

该规定A.意在化解革命危机以维护皇权B.顺应维新派施行新政的呼声C.具有西方分权制衡的本质特征D.开启了晚清预备立宪的进程30.中央红军长征期间曾经先后设想在湘西、云贵高原、川西、新疆等地建立新的根据地,最后选定在陕北。

这表明A.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周密B.西部地区群众基础薄弱C.敌强我弱形势没有改变D.北上抗日成为全民共识31.1950年,美方声称美军进入台湾是为了保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属于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临时措施。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2017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的举措是A.创立三公九卿制B.完善三省六部制C.废丞相,设内阁D.设置军机处2.据图1信息判断,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图中文字注释:1894 重要战场及年代)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

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

”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国民大革命D.土地革命4.了解历史事件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要素。

据资料判断,它记录的历史事件直是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人物:孙中山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A.兴中会成立B.中国同盟会成立C.湖北军政府成立D.南京临时政府成立5.“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功绩。

其中与“日出东方”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成立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C.遵义会议召开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6.根据教育部要求,从2017年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教材中全面“十四年抗战”始于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7.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

图3所示的历史事件发生于图3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A.1949年B.1992年C.1997年D.1999年8.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其中,推动10多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中苏建交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 D. 尼克松访华9.2001年,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成立。

它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该组织是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上海合作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东南亚国家联盟l0.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是通过一系列改革逐步实现的。

2017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

2017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 及答案

2013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图书体裁,记录了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和家族重要人物事迹,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下列制度中,与家族的出现关系最密切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科举制D 、郡县制2、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记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的发动者是:A 、英国B 、法国C 、日本D 、德国3、与图1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天京事变B 、黄海海域C 、武昌起义D 、台湾保卫战4、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

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A 、淞沪会战B 、太原会战C 、徐州会战D 、“致远号”撞向敌武汉会战5、俗话说,历史一条线,地理一张图,掌握历史的时序性是学好历史的基础。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经历了:A、30年B、40年C、79年D、109年6、图2是高中历史必修一某课中的知识结构。

据此判断该课的主题是:A、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B、新时期外交政策与成就C、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7、在1955年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的地点是:A、中国北京B、埃及开罗C、印度新德里D、印度尼西亚万隆8、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A、中日邦交正常化B、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9、罗马法是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所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万民法D、《王位继承法》10、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会考模拟卷(三)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图1所示的分封形势出现于()A.商朝B.西周C.西汉D.东汉2.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A.建立三公九卿制B.实行三省六部制C.废丞相设内阁D.设立军机处3.“条约有四项,赔款和通商;口岸有五处,广厦福宁上”是小明同学编写的记忆图1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歌诀,该条约的影响是()A.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B.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

”歌谣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华北事变5.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A.瑞金B.遵义C.会宁D.吴起镇6.图2是某教师讲授“祖国统一大业”时设计的板书,其中方框的内容应是()A.和平共处B.“九二共识”C.平等互利D.“一国两制”7.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针对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A.“另起炉灶”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8.图3(跨洋握手)记录了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瞬间。

该事件表明()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美国彻底改变了遏制中国的立场C.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9.公元前6世纪初,废除债务奴隶制的雅典著名改革家是()10.《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它的制定标志着()A.古罗马习惯法的形成B.古罗马成文法的诞生C.罗马万民法的形成D.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11.将社会主义理论从理想变为现实,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历史事件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第一国际的成立C.巴黎公社的建立D.十月革命的胜利12.“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发表“铁幕”演说B.提出杜鲁门主义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华沙条约组织13.下列描述中,符合宋代商业活动特征的是()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B.京城和大商埠等地出现会馆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江南地区兴起一批工商业市镇14.图4是我国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

它反映了当时()A.人民公社的巨大成就B.脱离实际的浮夸之风C.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D.畜牧业生产的真实情况1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其影响是()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图4B.完善了合作社的组织形式C.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D.彻底解决了农村贫困问题16.《申报》报道民国时期的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A.大众传媒的普及B.男女平等的实现C.西方文明的影响D.封建思想的根除17.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人类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文中“地理大发现”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B.宗教改革C.工业革命D.殖民扩张18.“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对该民谣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经济出现永久性衰退B.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得到解决C.资本主义制度彻底崩溃D.1929~1933年经济政治危机爆发19.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离不开中国,开放的中国离不开世界。

1991年中国加入的经济区域合作组织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上海合作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20.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其中“第三种”东西指的是()21.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之一。

下列书法作品可供某同学想练习楷书临摹的是()22.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过程。

其中主张从文化层面学习西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23.1919年,李大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4.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中国革命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问题,其中的“领导阶级”是()A.农民阶级B.地主阶级C.无产阶级D.资产阶级25.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26.1977年,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是()A.开展扫盲和识字教育B.恢复高考制度C.制定《义务教育法》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7.古希腊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其代表人物普罗塔戈(哥)拉的名言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认识你自己”C.“知识即美德”D.“人生而平等”28.主张“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制约权力”的启蒙思想家是()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29.“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瓦特的贡献是()A.改良蒸汽机B.研制火车机车C.研制发电机D.发明电灯30.列夫·托尔斯泰描写俄国人民反抗法国侵略战争的文学作品是()A.《十日谈》B.《唐璜》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1.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某校举办辛亥革命纪念展。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5 同盟会16字纲领图6 十八星旗飘扬于湖北军政府图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⑴图5中的宗旨被孙中山阐释为什么思想?据此指出同盟会的性质。

(2分)⑵图6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分析图7中法律条文制定的直接目的。

(3分)⑶根据以上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分)32.近代以来,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二美国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分参、众两院)、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又互相制约……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

——摘自1787年宪法⑴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为建立该制度,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哪一部法律文献?(3分)⑵材料二体现了1787年宪法的哪些原则?该宪法有何积极作用?(4分)⑶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两国政体的核心特征。

(1分)3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现代企业,使中国经济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

从时间上说,洋务企业虽比外国在华企业迟,但比私人资本主义现代企业早。

……洋务企业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

这批企业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二图8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4分)⑵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是在图8中的______阶段。

(1分)⑶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分)34.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

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

——瞿秋白1920年12月到1922年12月在苏俄考察的记载材料二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材料三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生生产情况年份项目1913年1920年1925年1925年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农业总产值(%)100 67 112 112 畜牧业(%)100 72 121 121⑴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

(2分)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

(2分)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影响。

(4分)35.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影响社会生活各方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材料二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皆格物之谓也。

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

——《朱子语类》材料三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⑴材料一的思想主张是谁提出的?其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治学的方法。

(2分)⑶材料三中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被后人传习和引用时概括成什么警句?(2分)⑷综合上述材料,举一例说明儒家思想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的借鉴价值。

(2分)高二历史会考模拟卷(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BCAAC6~10:DDCAB11~15:DBCBA16~20:CADCC21~25:BDDDC26~30:BABA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

)31.⑴三民主义。

(1分)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分)⑵内容:武昌起义。

(1分)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

(2分)⑶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任答三点,3分)32.⑴君主立宪制。

(2分)《权利法案》。

(1分)⑵原则:三权分立,主权在民。

(2分)积极作用:实行联邦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维护国家统一;三权分立,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一定程度上调和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