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生态2班赤岗涌调研
河涌治理与保护

《广州市污水处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调水补水工程〗
北部片区:依托白云湖水利工程、流溪河左干 引水工程,向石井河、新市涌流域共14条河涌进 行补水。
西部片区:实施芳村和大坦沙群闸联控工程,解 决花地河和大坦沙地区的河涌补水。
东中部片区:依托前航道三涌联合补水工程,向 沙河涌、猎德涌、车陂涌进行补水。
在2005年,结合广州的实际情况,广州人 确立了河涌综合整治的一些新理念,对市 区的主要河涌整治工作要截污与堤岸景观 相结合,做到“水变清,岸变绿”的要求, 加强对河涌的综合整治,完成多个河涌节 点的景观工程,如司马涌河柳街景观试验 段、沙河涌空军医院段、沙河涌禺东西段、 马涌等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这就是为何那些曾经把河流滨水区划为道路和工业生产 区的城市,如今都在回收这些地段。归还河涌的生命力,
对城市滨水地区的再开发利用,已成为当代城市复兴 与持续发展的焦点之一。
广州的治涌之路
广州治涌的理念变化
从1999年至今,广州河涌治理大致可分为五个阶 段:
第一阶段主要满足防洪排涝的需要,河道堤岸工程采 用单一的浆砌石或钢筋混凝土直立式挡土墙。
1998-2007 创建环保模范城市
河涌整治工程在广州231条河涌之中受污染 最严重的116条河涌开工。
截止2004年底,基本完成马涌、新河河涌、 荔湾涌、麓湖等24条河涌的截污工作,清 除了引致水体发黑发臭的底泥,水质情况 大大改善,基本达到与珠江同质。
启动了石井河、东濠涌、沙面涌、沙河涌 的堤岸整治、河底硬底化、清淤工程
主要治河涌的典范
新河浦涌:当代的广州人在整治城市污水 的时候,根据河涌周边的自然、人文、生 态地理环境等因素,采取“利用珠江潮位 差的自然循环”和“利用水泵站抽升的机 械循环”相结合的形式,按照“东山湖— 新河浦涌—东濠涌—珠江—东山湖”的闭 合水流路径进行水体循环操作。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全省中小学生环境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征文活动获奖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全省中小学生环境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征文活动获奖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9.12.21•【字号】浙教办体[2009]175号•【施行日期】2009.12.21•【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全省中小学生环境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征文活动获奖名单的通知(浙教办体〔2009〕175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环保健康意识,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积极投身节能减排实践,推动节约型学校建设,我厅组织开展了全省中小学生环境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得到了全省中小学生的热烈响应,有近50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其中,并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调查实践报告。
在学校和市县教育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共评选出全省中小学生环境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20个;征文活动一等奖20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40篇,征文活动优秀指导教师23名。
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继续做好环保教育和宣传工作。
希望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以本次活动为新起点,积极开展校园环保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节能减排、环境健康意识,共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附件:1. 浙江省中小学生环境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名单2. 浙江省中小学生环境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征文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名单3. 浙江省中小学生环境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征文活动获奖名单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附件1浙江省中小学生环境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名单市教育局优秀组织奖杭州市教育局湖州市教育局金华市教育局舟山市教育局宁波市教育局县(市、区)教育局优秀组织奖萧山区教育局德清县教育局海宁市教育局东阳市教育局常山县教育局省绿色学校优秀组织奖杭州市青蓝小学杭州市学军小学杭州市文澜中学余杭区临平第一中学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金华市南苑中学东阳市画水镇中心小学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舟山市定海区舟嵊小学舟山市定海二中教育集团北校区附件2浙江省中小学生环境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征文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名单小学组附件3浙江省中小学生环境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征文活动获奖名单四、中学组二等奖。
广州双塔路赤岗涌桥方案设计

游狭窄, 下游宽阔 , 经过近年来水利部门的综合整治 , 堤岸相对规 针 。2 充分采用新技术 、 ) 新工艺 、 新材料 , 使适 用性和经济性结合
广 州 双 塔 路 赤 岗 涌 桥 方 案 设 计
陈 红 儒
摘 要 : 系赤 岗涌桥 工程概况 , 联 结合相关技术标 准和桥梁结构设计原则 , 对三种不同的桥 型方案进行 了分析 比较 , 讨 探 了每种方案的优点和缺点, 出钢箱梁方案受力 明确、 得 施工周期短、 质量 易控制、 推荐采用的结论 。 关键 词: 桥梁 , 结构设计原则, 方案, 优点 , 缺点
中 图分 类 号 : 4 U4 2 文 献标 识码 : A
1 概 况
观, 工期快的桥梁是本工程的重点。
赤 岗涌桥是双塔路 ( 岗北路一新光快速 路 ) 赤 工程 中的控制 3 桥 梁结构设 计
工程。赤岗涌桥全长 2 2k 位 于赤 岗塔北侧 , . m, 北面 连接 珠江前 3 1 桥 梁 结构设计 原 则 .
2 主要技 术标准
2 1 设 计 标 准 .
1 设计车速 。设计 车速 4 m/ 。2荷 载等级 。桥梁设计 活 ) 0k h ) 载: 机动车道 : 公路一 I ; 级 非机 动车道 : 路一 Ⅱ级 。人群 荷载 : 公 按 40k m2 . N/ 取用 。3 桥梁 安全等级 。二级 , 0 . 。4 桥梁 ) y =1 0 ) 标准宽度 。桥梁标 准宽度 ( 向六车 道) 0 8 m( 双 : . 花池 、 杆 ) 栏 + 5 1m( . 人行道 、 非机动车道 ) . 5m( 非分 隔带 ) 1 7 +0 3 机 +1 . 5m ( 机动车道) . 防撞栏 杆 ) . 中央分 隔带 ) . +0 5m( +3 0m( +0 5m ( 防撞栏杆 ) 17 机动车道) .5m( +1 .5m( +0 3 机非分隔带) . 十5 1m ( 人行道 、 非机动车道 ) . 栏杆 、 +0 8m( 花池 ) 0 0m。5 桥 面纵 =4 . ) 坡与横坡 。桥面纵坡 、 曲线 、 曲线按道路 线型要 求设 置。桥 平 竖
福建某生态堤防标准断面CAD参考图

河涌治理与保护..

广州河涌环境的历史变迁
广州市内的河涌特点
➢ 量多、分布广: 全市共有231条河涌。
➢ 功能多样:防洪、排涝、排水、航运为主
例如麓湖-东濠涌的蓄洪、排洪功能 石井河早期的灌溉、排水、航运的功能
广州市内的河涌特点
➢ “水体循环催生曲港柳岸”:由于构成复杂 的河涌体系,相互连通,从而也应允而生 了广州独特的水乡文化,俗称“曲港柳岸”
主要治河涌的典范
➢ 新河浦涌:当代的广州人在整治城市污水 的时候,根据河涌周边的自然、人文、生 态地理环境等因素,采取“利用珠江潮位 差的自然循环”和“利用水泵站抽升的机 械循环”相结合的形式,按照“东山湖— 新河浦涌—东濠涌—珠江—东山湖”的闭 合水流路径进行水体循环操作。
主要治河涌的典范
➢ 荔湾涌: 生态河涌试点—河岸生态恢复+湿 地
清王瑶湘云:“看月人谁得月多?湾船齐唱浪 花歌,花田一片光如雪,照见卖花人过河。”
清谭敬昭《珠江竹枝词》曾描述到:“珠海珠 江是变居,柳阴停棹晚船初。水头潮长卖花去, 水尾潮来人卖鱼。”
广州河涌的历史人文价值
旧时的广州荔湾附近,“曲港乘潮入,轻舟与岸平。 村童惊容语,江鹤避棋声。柳浪家家似,荷珠叶叶迸。
假如城市能够把治理过的污水通过科学的方式补给河 流,城市河流应该能够在小循环内做到可持续发展。
第一招:起死回生
➢ 点评:循环使用、清洁环保才是硬道理。
➢ 2.污泥回用
如何处理河涌底部以及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一直 是老大难问题。由于农林业生产特性,可以将这些污泥经 技术处理后,就近用于农业区的农业生产,解决污泥的出 路问题。同时,由于污泥是较好的有机肥,可以有效地替 代部分化肥的功用,促进生态型农业的发展。处理污水处 理厂的污泥还可考虑引入厌氧发酵技术,变废为宝地生产 甲烷等能源。
高密度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策略分析

高密度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策略分析发布时间:2021-06-08T14:46:23.75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作者:费知斐[导读] 摘要:在节能环保思想愈加凸显其重要意义的社会背景下,想要从高密度城市的角度出发,助力城区长久稳定发展,就需要结合城区土地布局,科学合理地打造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510000摘要:在节能环保思想愈加凸显其重要意义的社会背景下,想要从高密度城市的角度出发,助力城区长久稳定发展,就需要结合城区土地布局,科学合理地打造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那么在相关工作开展中,就需要先对绿色基础设施及其规划项目等信息进行充分了解,再结合与广州同等城市尺度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成功案例,来对高密度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展开深化研讨。
关键词:高密度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策略引言对于城区基建工程发展来说,城区土地资源规划与建筑工程拓展间的不平衡状态愈加明显,城区各类型建筑也都在向着高密度状态拓展,如果只是在物理空间上进行拓展,已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趋势。
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是有助于区域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的工程修建策略。
从规划生态城市的角度来说,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方案进一步强调了实地空间、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与建筑工程的协调性,需要有多专业领域优势条件的协同助力。
1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是西方国家于20世纪 90 年代基于生态理论,针对公路、燃气管网等“灰色基础设施”和医院、学校等“社会基础设施”等概念所提出的开敞空间和城乡土地保护的规划发展策略。
即把城市开敞空间、森林、公园和其他自然地域形成的绿色网络看作是支撑城市和社区发展的一种必要的基础设施。
之后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受各地区自身发展条件的影响而趋于多元化。
当前对绿色基础设施定义的共同点为:包括城市和乡村的绿色自然区域;联系各个开放绿地空间;为人们提供多种利益。
在比较微观具体的语境中,绿色基础设施可以指代绿地斑块、廊道或雨洪控制体系、水资源净化设施等相关工程设施,甚至是一片次生林或屋顶绿化。
广州市的河涌治理

广州市的河涌治理广州现在每天仍有124万吨污水直排河涌。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表示,痛定思痛之后,有关部门深入剖析了影响河涌治理效果的原因:污水治理系统建设滞后,截污不彻底导致效果大打折扣;老城区长年雨污不分、错接乱排严重。
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提出,计划投入400多亿元进行污水治理与河涌整治,力争在2010年6月底前使广州的水环境实现根本好转,届时不但要游珠江,各区的书记、区长也都要选一条难整治的河涌游泳。
广州市曾经的河涌景象;广州的河涌,总是与浓郁的岭南水乡独有风韵联系在一起。
四通八达的河涌网曾经与广州的生活连得那么紧。
那个年代的岭南生活,总是与河涌有着紧密的联系。
涌边的夏日黄昏,三三两两,成双结群。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那是打发无聊的欢乐小聚;端午时节则迎来大娱乐。
三五村镇相约于大河涌上,在喧天锣鼓和鞭炮声中,竞上几趟龙舟。
临涌的街边,一般是赶墟场所。
墟市交易的货品诸如瓜果花卉、百货商品,多用小船顺着河涌运抵赶墟的街边。
然而,河涌生活不仅仅为城镇与村落所独有。
珠三角的河汊网密布,大小河涌交织,恍若城市经脉一般盘活了整座广州城,既可用作交通,也可防洪排涝。
城内富商的豪宅大院,多筑有水道,引来河涌之水,造成水景花园。
花园边上,备有私家码头,泊有小商船。
每天清晨,富商坐上自家商船,沿着河涌到达上班之所。
广州如今的河涌现状:从1997年开始,广州的河涌整治工作已经搞了10多年,但直到今天,部分河涌的污染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被称为“黑龙江”的河涌黑水横流,臭味冲天,成为广州市民的心头之痛。
“岭南水乡”广州河涌密布,仅市中心城区就有河涌231条,总长913公里。
上世纪末,随着广州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膨胀,养育了千万广州人的河涌大多成为“排污渠”“臭水沟”。
石溪涌、车陂涌、猎德涌、沙河涌等都是广州有名的“臭水沟”。
广州市水务局副局长赵军明说,目前广州中心城区仍有65条河涌还没有截污,水质基本为劣Ⅴ类水,水体发黑发臭,每天约有124万吨生活污水经过这些河涌直排珠江。
河涌整治工程的启示

时保证 线路 圆滑 平顺 。
( 河床清 污 :采 用挖 掘机及 自卸 汽车 进行挖 运 , 2 ) 按 设计挖 至 一 . m的标 高 ( 基高程 ) 08 珠 。 ( 基 槽 开挖 : 据 设计 图纸 及 坐标 点、 程 对基 础 3 ) 根 高 位置进 行施 工放线 ,用竹 子将 基 础边 线位 置标 出来 , 然 后用挖 掘机 开挖至 设计标 高 , 出来 的土将 上部 混杂 土 挖 与下 部 良质土 分 开堆 放 , 以便 回填 用 , 部混 杂 土采 用 上 自卸 汽车进 行运走 。
度 ,市政府在 2 0 0 7年 的第 ~ 天就把 河 涌整 治列 为政府
~
号 工程 , 见水环 境在城 市 发展 建设 中 的重要 性 。根 可
差 问题 , 使整 治后 的赤 岗涌两 岸成 为环 境优 美 的开发 区 和 居住 场所 , 广州 市水利 部 门将赤 岗涌 整治 工程提 上 了
维普资讯
广东建材 20 年第 2 08 期
综合论述
河 涌整 治工程 的启 示
汪高峰 ( 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 限公司) 广
摘 要 :河涌整治得既能达到防洪排涝的功能, 又有生态美观的效果, 这是一个新兴的课题。
关键 词 :防洪排涝; 生态美观; 施工流程
2工程 概 况
长 , 木桩 顶部种 植睡莲 、 在 荷花 等 水生植物 ; 在正 常水位 赤 岗涌 位于广 州市海 珠 区珠江 前航 道 的南侧 , 岗 赤 以下 采 取无 砂混 凝 土 护坡 , 并在 其孔 洞 种植 菖 蒲 、 车 风
塔北 侧 , 呈东 西走 向 , 北 端 出 口靠广 州 大桥 东 南侧流 草 ; 西 正常 水位 以上 采用 马尼 拉 草 护坡 , 坡 面上 种 植各 在 出珠 江前航 道 , 端 出 口与黄埔 涌 相接 , 长 约 2 1m 式花卉 以美 化周边 环境 ,使河 涌和 果树 保护 区 的 自然 、 东 全 .k 。 赤 岗涌河 宽约 1  ̄ 4 m 两岸 原有 堤 防大 部分 为土 堤 、 生态和 景观相 融合 , 6- 8 , - 为广 大市 民提供 休闲 、 娱乐 的场 所 。 部分 为砌 石堤 , 身 结 构差 , 堤 防洪 标准 低 。七十 年代 以 前 , 岗涌两 岸 主要 是 以发 展农 业 生 产 为主 , 赤 大部 分土 地 为果 园和农 田。 革开放 以来 , 改 城市 化程度 不 断加快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海珠区赤岗涌污染成因及其对策的调研报告王亚晨王燕华叶俊龙王敏张书腾夏梦媛二O一五年十月广州市海珠区赤岗涌污染成因及其对策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调研方法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水。
因此,水质的好坏关系到人类的方方面面。
广州市的河涌网道四通八达,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众多的人口给河流的水流、水质、水循环等各个方面带来十分显著的影响。
生产及生活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增加,给各个河道带来严重的污染,水体质量逐年下降,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及身体健康带来诸多不利。
2009年初,广州市政府宣布以治水为开年首件事,投入486.15 亿元巨资,用1 年多时间,至20010年6 月底前,实现水环境根本好转。
此次,全市共有121 条河涌纳入整治范围, 总长388. 52 km 。
为了了解到广州市河涌的污染现状与治水的成效,我们小组此次的环境学调研选取了海珠区内的赤岗涌,对河涌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了调查,了解了赤岗涌的污染状况,分析总结了赤岗涌的污染成因,最后对赤岗涌的治理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旨在为赤岗涌的治理提供一些依据。
二、赤岗涌简介赤岗涌图1 赤岗涌地理方位赤岗涌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珠江前航道的南侧,属于珠江水系之一,赤岗—大塘一带,新港东路以北,呈西北—东南走向,连接珠江前航道与黄埔涌。
该涌西北端涌口(上游)在珠江前航道广州大桥处,东南端涌口(下游)在黄埔涌新港东路桥上游约200 m处,全长2. 1 km。
赤岗涌属感潮河流,流经规划中的广州市新领事馆区,沿岸有赤岗塔等重要历史文物古迹,河涌两岸腹地是房地产开发的热点,目前沿岸腹地已有多处高尚住宅区建成或在建。
三、赤岗涌现状分析赤岗涌中水体虽没有发臭的气味,但水较浑浊。
流入赤岗涌的水、赤岗涌下游的水、赤岗涌下游的水浑浊依次变大,可见水体的浑浊为河涌本身的原因造成的,而且河涌两岸都有污水处理排放口。
河涌两旁生长有许多植物,其中河涌下游两旁的植物以及种类都比上游的植物要多,而对于这些植物,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大,植物生长月茂盛,因此,可以认为赤岗涌水体污染程度比较大,而下游的水污染程度比上游的水污染程度大。
赤岗涌河面中还有许多漂浮物,主要为饭盒、水瓶等生活污染物等。
在调查初,由于河涌没有水流入,水面相对浑浊,而且河水表面有很多的漂浮物,在调查过程中,入水口没放入水之前,入水口的水的浑浊度和漂浮物都比中下游的多,由于上游放入河水,水流动起来,流入的水相对河水本身的较清澈,由此可推测出赤岗涌水污染较重,在一定程度上赤岗涌已经富营养化了。
四、赤岗涌目前主要污染源分析1、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生活污染源主要包括水库周边的居民点、餐饮业排放的污水。
河岸两边都有生活污水口,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合成洗涤剂、氯化物以及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恶臭物质,也容易造成地表水体氨氮、磷、BOD、COD的升高。
河涌旁有许多小区,住有许多居民,并有不少酒店。
每天他们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虽有可能这些污水会经过处理后排放到河涌中,但总存在处理不达标、偷排污水的情况,很多程度上威胁这河涌中水质的安全、干净。
2、工程施工带来的水体流失河涌周围存在许多建筑工程,目前广州地区又经常下大雨,这样会带来大范围的水土流失问题,这与河涌中水比较浑浊有着直接的联系。
流失的水土中带有丰富的养分和有机质,是河涌水体污染物来源的一个重要途径。
3、乱扔垃圾带来的污染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河涌旁到处存许多固体污染物,主要为白色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主要是附近的居民环保意识较差乱扔的结果。
这些污染物看起来会比较少,但范围大了,集中起来,数量还是比较大的。
它们存在于河涌边,其中的有机物质会直接进入到水体中,遇到大风大雨,这些垃圾很大一部分会随着风或雨水进入到河涌中。
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这些物质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河涌中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也有可能增加水体的有机质含量,影响水体的特性。
五、河涌水污染成因[1]1 、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导致了污染物排放量加大。
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用水量大幅增加,随之带来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河道纳污量远大于水环境容量,导致河流水质下降,枯水期甚至出现发黑发臭的现象。
2 、各河涌疏于管理,河涌上随意设置排污。
由于部分地区未包括在市政管网覆盖范围之内,河道沿岸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的企业和市民便就近直接向各河涌排放污水。
在临时居民的集居地,河涌旁设置了许多垃圾堆放点、厕所等污染源,造成进入河涌的污染物成份复杂,在河涌水闸打开排放污水以前,污水只能存于水闸内,天长日久,河涌底泥也受到污染,内源和外源的双重影响加剧河涌水质恶化程度。
3、随城市化程度加快,非点源影响使河涌的有机污染加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河涌沿线的城市化程度也在逐渐加大,由于下垫面改变而导致水土流失等因素进而引起的非点源污染物入河量也随之加大,导致河涌水体中氨氮和总磷等指标逐年上升。
特别在市桥河的上游,新划出若干高新农业经济区,化肥和农药的入河量也有所增加。
4、没有足够的自净时间和空间。
冬春枯水期,由于过境流量小,水环境容量小,水体污染物浓度大,区内本身没有足够的清洁水源,水体交换的出水口直接与监测河道断面相接,自净时间和自净空间不足。
加之涨潮时咸潮入侵,落潮时部分河涌露底,水环境质量较差。
5 、污水收集系统尚不完善。
管网建设滞后,造成大量生活污水无法接入污水厂的局面。
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水体。
老城区原有下水管道为雨污合流式,且下水管道分散零乱,全部就近排入河道又不设控。
且改造难度较大。
六、对河涌综合整治的建议1、截污治污技术污控源是河涌水环境治理的关键, 是改善河涌水质的前提。
针对城区排入河涌的污染源进行大规模的截污治理, 将截留污水通过专门高效的排水管网送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2、底泥疏浚技术由于长期污染且水流缓慢, 导致河涌积累大量淤泥, 为防止底泥因水流作用而起动、泛起, 与净水交流而使水体变质、泛臭, 需要进行必要的清淤工作。
河涌底泥具有明显的层序结构, 表层为流动浮泥, 呈絮凝状, 含水量高和粒径较细, 以粉沙和黏土为主, 置于水中搅动能产生再悬浮, 使清水变黑, 是河涌底泥中最容易污染上覆水体的部分; 中部为黑色污泥层, 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 物质成分复杂, 有明显臭味; 底部污染少,含水量低。
结合调水等工程, 疏浚河涌,减少了水体内源性污染的释放量, 增大河涌输移容量, 有利于河涌的水质改善。
3、引水工程河涌补水工程通过水利调度增加河涌水流量,增大河道输送容量, 加快流速, 调活水体, 提高水体的转换速度, 水体自净能力增强, 有利于水生态环境全面恢复, 是改善河涌水环境的重要手段。
4、管理体制河涌水环境整治总的目标是实现河涌的环境生态功能和水利功能。
其中环境生态功能, 就是要逐步改善河涌水质, 恢复水体原有的生态条件, 最终将河涌建成休闲旅游式的城市景观带。
为有效地实施整治工程措施, 应成立了河涌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 具体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河涌环境综合工作, 根据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协调好水利、市政、环保等部门的工作。
5、修复河涌水生态系统5.1 建设生态河堤改变以直立石驳岸为主的河道形式, 有条件的河涌( 段) 应尽可利用木桩、竹笼、卵石等天然材料来修建河堤, 种植草坪或灌木,重新建立土壤、生物、水体之间的生态关系。
5.2 水流多样化河道在基本满足行洪需求的基础上, 宜宽则宽、宜弯则弯、宜深则深、宜浅则浅,形成河道的多形态, 水流的多样性, 既能满足不同生物在不同阶段对水流的需要, 同时它本身也是水系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3 水中建湿地河涌上游一般为郊区, 应尽可能保留和建设一些湿地; 河涌中下游的湖泊入口处或珠江入口处可选择性地建设人工湿地, 在人工湿地的设计上, 要因地制宜, 可以是本地品种与自然状态为主, 也可引进新品种, 多在治污效果和景观效果上下些功夫。
5.4 种植水生植物水边是水生态系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尽可能构建挺水植物多样性的环境。
一般可以直接栽在河涌边的滩地上、斜坡上, 也可栽在盆、缸及木框之类的容器做成的定床上; 直立式防汛墙的下面, 在不影响河道断面的基础上, 利用涌底淤泥在墙边构筑一定宽度, 形成有斜坡的湿地带,创造挺水植物生长的条件。
水中植物以浮叶植物为主, 根据本地实际种植水葫芦、浮萍、荷花、睡莲等。
有条件的河涌可在水底种植水草, 它能吸收水底和水中的营养成分, 并产生氧气增加水中溶解氧量。
种植水生植物必须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进行合理搭配, 使水生植物的覆盖率始终维持在合理的水平; 另外必须应用生态系统稳定化管理技术, 定期收割水生植物,保持水生植物有稳定的生物量。
5.5 构建水生动物种群从生物链的连接出发,在水流条件较好的河涌放养鱼类和螺蛳、蚌等底栖动物, 可在一定程度控制水中植物和浮游生物的密度, 是恢复和维护健康水生态系统所必需的。
放养时, 要注意食草性、食杂性、食鱼性之间的搭配,如食草性的草鱼, 食杂性的鲫鱼、扁鱼, 食鱼性的乌青、黑鱼, 专门吃浮游生物的鲢鱼、鳙鱼等; 底栖动物应积极投放河蚌、螺蛳、鳖等。
作为城市主要的排洪通道, 雨季时河涌流量很大, 因此在放养水生动物的河涌( 段) , 应采取适当的措施, 防止水生动物随洪水流失, 必要时可在河涌断面上设网格。
参考文献:[1] 焦圆圆,黄奕龙,孙翔.广州市番禺区河涌污染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10):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