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畜牧渔业论文

合集下载

奶牛口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防治 - 奶牛养殖

奶牛口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防治 - 奶牛养殖

奶牛口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防治-奶牛养殖奶牛口炎是一类消化道初始端发生水疱性或者溃疡性病变的内科疾病,即口腔内齿龈、舌头、腭等部位黏膜发生炎症,主要特征是局部出现疼痛,口温升高,大量流涎,减少采食等。

病牛还伴有蹄叉和蹄冠溃破,跛行,走动不稳,神情淡漠,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治疗,会混合感染其他病菌、病毒而发生死亡。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奶牛口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防治。

1、病因分析非传染性因素。

奶牛通常是由于采食大量过于粗硬的饲料,食入谷类芒刺或者尖锐异物,以及自身牙齿磨合不正而引起发病。

另外,奶牛误食具有刺激性的物质,如高浓度刺激性的药物、氨水和生石灰,采食有毒植物和缺乏维生素等,也能够引起该病。

此外,奶牛采食发生霉变的饲草,会发生霉菌性口炎等。

传染性因素。

奶牛感染病原微生物,如水泡性口炎、牛黏膜病、口蹄疫、牛流行热、牛恶性卡他热以及坏死杆菌等,都会引起该病。

2、临床症状卡他性口炎。

病牛表现出小心采食,缓慢咀嚼,有时会吐出混杂泡沫的草团。

口腔黏膜潮红并发生肿胀,口腔温度较高,并散发臭味,舌苔呈灰白色,有泡沫样黏液从口角流出,但精神、体温没有发生任何明显变化。

水泡性口炎。

通常具有3~7天的潜伏期。

发病初期,病牛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0~41℃,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反刍次数减少,但饮水量增加,鼻镜及口腔黏膜干燥,耳根发热。

在唇黏膜、舌上形成米粒大小的水泡,且小水泡往往会相互融合形成大水泡,含有黄色的透明液体。

经过1~2天,水泡发生破裂,水泡皮发生脱落后就会出现边缘不齐且浅表的鲜红色烂斑。

病牛大量流涎,并导致采食困难。

部分病牛甚至在乳头和蹄部也会出现水泡。

病程通常持续1~2星期,转归后恢复良好,基本不会发生死亡。

溃疡性口炎。

病牛通常是口腔黏膜发生溃烂和坏死,并存在针尖到黄豆大小不等的腐烂坏死斑点,还有污浊的灰色黏液流出,并散发恶臭味,有时混杂少许血丝。

3、鉴别诊断奶牛由于缺乏营养,如缺乏维生素B2或者维生素C,以及摄取微量元素锌不足,都能够出现口炎症状,但通常不会出现体温升高、蹄冠溃破、脚跛等症状。

牛口炎与口蹄疫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炎与口蹄疫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炎与口蹄疫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摘要:牛口炎和口蹄疫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疾病,牛口炎属于非传染性疾病,而口蹄疫则具备极强的传染性,属于一种特殊性动物传染病。

在牛患上牛口炎和口蹄疫两种疾病之后,均有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水泡症状,牛口炎和口蹄疫在症状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进而导致许多兽医工作人员混淆了二者的细节差异,影响了兽医工作人员的正常诊断。

鉴于此,本文主要对牛口炎和口蹄疫的具体症状以及诊断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深层次研究牛口炎和口蹄疫的治疗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为广大兽医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工作指导与技术帮助。

关键词:牛口炎;口蹄疫;鉴别;诊断;防治引言:在养殖场日常饲养与管理环节中,由于工作人员的不正当操作,可能会导致牛群出现大规模动物疫病,或者是导致牛遭受细菌与病毒的侵袭,进而出现比较复杂的传染病。

一旦在养殖场内部出现大规模动物疫病,则有可能随时威胁牛群的生命安全,一部分特殊病毒可能会传染人体,对养殖场内部全体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因此,畜牧兽医以及养殖场内部工作人员必须要有效防范牛口炎和口蹄疫,注重日常监督与管理,有效保障养殖场日常经营秩序。

一、牛口炎和口蹄疫发病原因首先,在养殖场内部如果出现牛口炎疾病,则有可能与养殖场的日常经营模式与管理模式有关,在养殖场内部开展日常饲养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牛群的生长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饲养方式。

如果养殖场内部工作人员并未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开展专业化养殖工作,所使用的牛群饲料品质较差,饲料较为坚硬,秸秆粉碎质量较差,在牛群进食的过程中,大量秸秆碎渣可能会对牛群的口腔黏膜造成一定损伤,牛口腔黏膜遭受损伤之后可能会轻微出血,随后遭受细菌与病毒的感染,较大面积的口腔粘膜损伤可能会引发大面积出血,牛由于过度疼痛无法正常进食,可能会导致牛身体素质逐渐变差,一旦牛口腔黏膜遭受病毒侵袭之后,导致口腔发炎,有可能会诱发牛口炎。

此外,一部分牛由于营养不良,体内缺乏抗坏血酸、核黄素等各类营养物质,也有可能会引发牛口炎。

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毒工 作 。 同时 . 日常饲 养 过程 中要重 视 营养 干 预 , 及
时 为 肉牛补 充营养 . 避 免 出现 营 养不 良状 况 , 进 而减
少 1 5 1 炎发 生率
症 状 颜 色
病 程
丘疹: 分 布位 置 : 口唇 、 牙齿 、 牙 龈、 颊 内面 、 口角 、 鼻 L 周 围 微黑色、 鲜 红 色
1 . 2 临 床 症状分 析 牛 口炎 主要 临床 症 状 :牛 口炎 临 床症 状 主要 表
分 布 位 置 瞩口 偶 见 。 乳 灞 房 鼻 茎 镜 等 部 位 靴置
水 疱 破 裂 发病 l ~ 2 d后 . 导 致表 皮 脱 落
颜 色
继 发 细 菌 感 染
7 ~ I Od
( 2 ) 治疗措施 : ① 口腔消毒 : 牛 口炎症状发生后 ,
首先 要及 时采 取 口腔 消毒 、 消炎 治疗 。 针对 疫情 严重 的病 牛 . 可采 用强 心补 液 由于病 牛食 欲未 受 到严重
轻 度 表 现 恶 化 表 现
高热、 轻 度 口涎 、 口臭 舌 黏膜 脱 落 、 食欲下降、 消瘦
牛 口炎 是 口腔 黏膜 的表 层炎 症 .偶 尔 也发 生 水 泡 性或 溃疡 性 口炎 。 口蹄疫 是 由 口蹄疫 病 毒 引起 的
的病 牛 , 在 其 口腔 中可 发 现 明显 泡沫 状 流涎 , 牛开 1 3 后 可伴 随 吸 吮声音 。 患病 后病 牛体 重 、 泌乳 量 明显 下 降, 严 重 时甚 至停 止泌 乳 , 且无 法 恢 复正 常 。 1 3蹄疫
皮 肤 浅 表 处 出现 红 色糜 烂 . 糜 烂 处 边缘 比 较 整 齐
无法进食 、 站 立 困难 , 病 程 被 延 长

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研究

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研究
三、 鉴 别诊 断
种疾病混淆,下面介绍鉴别牛口 豆粒般大小地扁平丘疹产生上皮
牛口炎和口蹄疫都是高热型
炎 以及 口 蹄疫 这 两 种 病 的鉴 别 手 的缺 损 。 在病 灶 的 表 面 表现 出 黑 十分强的传染性疾病,其最高体
段。

色或者是微黑色 的。 当病牛上皮 温 可 以达 到 4 l 摄 氏度 , 通 常表 现
危 险 的传 染源 。患 病 牲 畜 的乳 汁 二、 两种 疾病 的临床 症状
( 一) 牛 口炎

样大小 ,并且 口腔 内部存有透明
液体 。该 病主 要 发 生 在 颊 部黏 膜 和 舌 面 以及 齿龈 和 蹄 冠 , 还有 口
和尿液 以及唾液还有 ;泪液以及
旦牛群患上牛口炎,其 口 唇以及蹄踵的皮肤 ,甚至有 时还
淡黄色或者是灰 白色的斑点与条 免疫 的血清,这样 能够起到预防 扩散。
纹, 一 旦牛 患 有这 种 疾 病 , 且 没 有 的作 用 。 同 时还 要做 好 日常 免 疫
及 时 的治 疗 , 则很 有 可 能导 致 大 接种 的工 作 ,需 要 保证 圈舍 的 温
结束语 :
通过 本 文对 牛 口炎 以及 口蹄
均会导致牛感染牛 口炎病症。传
染 性 的病 因主 要包 含 口蹄 疫 和 坏
( 二) 口蹄 疫
及 胃黏膜 部位均有 溃疡与烂 斑。
患有 口 蹄 疫 的病 牛 通 常 提 问 在 小 肠 与大 肠 黏 膜 处 出现 出血 性
8 0
茸 戳 詈 医
2 0 1 5年 3月 ・ 下
的炎 症 。 同 时在 心 急 表现 会 出 现 于 那 些 亚健 康 的牛 要采 取 注射 高 进 而 方丈 室 认 为感 染 以及疫 情 的

奶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

奶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

奶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1 病因分析口炎多是由于饲喂不当,采食粗糙和尖锐的饲料,饲料中混有木片、玻璃或麦芒等杂物造成;牙齿磨灭不正或各种坚硬机械刺激;或服用高浓度刺激性药物;采食有毒植物,误饮氨水,维生素缺乏等,都可引起该病。

还继发于某些传染病。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是口腔黏膜、乳房和蹄部出现水泡。

2 临床症状口炎口腔,唇内面、齿龈舌上下面、口角、颊内面、硬颚甚至鼻孔周围有胡椒粒至扁豆大的扁平丘疹产生的上皮缺损,病灶呈鲜红色或者微黑色,上皮脱落后形成一个圆形凹陷常如被虫蛀蚀,常常可以见到帽徽状或月牙状的丘疹和烂斑。

病程一般7~10d。

通常没有全身症状,很少发热也不影响饮食欲,大都取良性经过。

只有严重病例可能引起舌黏膜大部或全部脱落,食欲和反刍扰乱,身体消瘦。

一般都有轻度的泡沫样口涎,口臭和少量的脓性眼垢。

口涎。

一般不危及生命,也不会呈蔓延流行。

口蹄疫牛体温40~41℃,口腔有明显牵缕状流涎并带有泡沫,开口时有吸吮声。

口蹄疫病毒侵入奶牛体内后,经过2~3日,有的则可达7~21日的潜伏期,才出现症状。

症状表现为口腔、鼻、舌、乳房和蹄等部位出现水泡,12~36h后出现破溃,局部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脉搏和呼吸加快;流涎呈泡沫状;乳头上水泡破溃,挤乳时疼痛不安;蹄水泡破溃,蹄痛跛行,蹄壳边缘溃裂,重者蹄壳脱落。

犊牛常因心肌麻痹死亡,剖检可见心肌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带状或点状条纹,似如虎皮,故称“虎斑心”。

有的牛还会发生乳房炎、流产症状。

3 鉴别诊断口蹄疫属高热型,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已被感染的奶牛能长期带毒和排毒。

病毒主要存在于食道、咽部及软腭部。

羊带毒6~9个月,非洲野牛个体带毒可达5年。

带毒奶牛成为传播者,可通过其唾液、乳汁、粪、尿、病畜的毛、皮、肉及内脏将病毒散播。

被污染的圈舍、场地、草地、水源等为重要的疫源地。

牛羊口蹄疫临床症状鉴别及诊断防治措施

牛羊口蹄疫临床症状鉴别及诊断防治措施

伴随着当下我国牛羊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其饲养过程中,发现口蹄疫病是一种常见病毒性传染病,严重影响了牛羊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本文通过对牛羊口蹄疫病毒的研究,归纳出了牛羊口蹄疫病的临床症状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出了几项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希望借此能使牛羊口蹄疫病毒获得合理地控制,避免养殖户的财产损失,保障牛羊的健康养殖以及市场需求供应。

一、牛羊口蹄疫的临床诊断1、口蹄疫的主要症状口蹄疫病毒是引起牛羊口蹄疫的病原微生物的一种名称,这种病毒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在我国当前的养殖牛羊中传播很广泛。

口蹄疫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潜伏期短的特点。

一旦有牛羊感染很容易造成大面积扩散。

养殖牛羊常年生活在圈地中,运动量大大缩短,造就牛羊的抵抗力下降,极易感染口蹄疫病毒,口蹄疫病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发作时间为春秋两季,在病毒感染初期牛羊体温会高达40℃,精神状况变差,出现抑郁现象,进食状态不佳,反刍现象停止,口腔中的流涎会增多,涎水呈现丝状或纤维状的泡沫状。

随着病毒感染进度的不断加深,牛羊的口腔黏膜开始发炎,在舌面和口腔内壁会出现水泡,蹄部和乳房部分也会发生水泡和溃烂现象,溃烂部位会形成斑块。

通常情况下,口蹄疫病症会在一周内自行痊愈,但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医治,口蹄疫病毒进一步恶化就会加大对牛羊的致死效果。

口蹄疫病毒对牛羊的显性特征并不完全相同,牛类感染口蹄疫病毒后致死率会高于羊类,临床症状也更为严重。

牛类感染口蹄疫后的潜伏期大约在7-30天左右,患病初期会体温升高,结膜变得潮红,随着感染的加深,口腔会出现病变产生水泡,并且牛在感染口蹄疫病毒后大约有90%都出现过典型的蹄部真皮炎和跛行症状。

如果发生了细菌感染,那病牛的患处将会出现化脓现象,病足不能触地,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蹄壳脱落。

羊类在感染口蹄疫病毒后,症状较牛类轻很多,其会在口腔、蹄部、乳房部位出现小型水泡或斑块,严重时出现溃烂现象,在前胃黏膜和大小肠黏膜上出现出血性炎症,甚至引发心肌炎。

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腔会 出现 明 的泡 沫 当牛开 口时还 会有 吮吸 声 。 患 牛 口腔黏 膜发 炎 . 舌 头 中的水疱 如蚕 豆瓣 大小 . 口腔
内含有透 明的液体。 口 蹄疫主要发生在舌面 、 颊部黏
酸以及烟酸或者缺乏营养都会引发牛 口炎疾病 而 膜 、 蹄冠 、 齿龈 、 E l 唇和蹄踵和趾问的皮肤 , 有时还会 传 染性病 凶则 主要 包 含 口蹄疫 、坏 死杆 菌病 以及 牛 出现在 阴唇 、 鼻镜 和乳房 等部位 。
准确 、 安全 、 高效等优 势, 能够更好地促进动物疫病 防控工作的开展 , 具有一定的临床诊 断价值。
关键词 : 牛口炎; 口蹄疫 ; 鉴别诊 断; 防治措施
中图 分 类 号 : ¥ 8 5 8 . 2 3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7 — 2 7 3 X( 2 0 1 4 ) 0 6 — 0 0 3 0 - 0 1
牛 口炎 与 口蹄疫 主要是 由 口蹄 疫病 毒 引发 的偶
蹄类动物共患的接触性 、 热性 、 急性传染病I 1 1 。 该病具
下面 、 颊 内面 、 鼻 孔周 围 、 口角 以 及硬 颚周 围就 会 出 现胡 椒粒 至扁 豆大 的扁平 丘疹 产生 的上皮缺 损【 2 I 病
有传播广 、 流行快 、 危害大等特点 , 病畜和潜伏期 的 动 物是 最危 险 的传 染源 , 病畜 的乳 汁 、 尿液 、 唾液 、 泪
2 牛 口炎与 口蹄疫的临床症状
2 . 1 牛 口炎 的临床 症状
牛 群一旦 患有 牛 口炎 口腔 内唇 内侧 、 牙龈 、 舌 上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5 — 1 3
作者简介 : 万稳李( 1 9 7 l 一) , 男, 贵州盘县 人, 兽 医师, 主要从事动物疫病 防控 I 一 作。

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关 键 调 :牛 口 炎 ;口蹄 疫 ;鉴 别 诊 断 :防 治 措 施
引 言 牛 口 炎 主 要 是 指 牛 的 口腔 黏 膜 的 表 层 出 现 炎 症 .并 且 还 会 逐 渐 的演 变 成 为 水 泡 性 或 者 是 溃 疡 性 口炎 。而 口 蹄 疫 则 是 则 有 口蹄 疫病 毒 所 引 起 的 急 性 的 且 具 有 高 接 触 性 传 染 的 疾 病 ,患 病 的 牛 的 口腔 黏 膜 以 及 蹄 部 和 乳 头 皮 肤 会 出 现 水 泡 或 者 是 烂 斑 。本 文 主 要 对 这 两 种 牛 群 中 常 出 现 的 疾 病 的病 因 以及 临 床 症 状 进 行 了 分 析 ,然 后 结 合 临 床 实 践 提 出 了相 应 的 防 治 措 施 ,进 而 有 效 的 降 低 牛 口炎 以 及 口蹄 疫 的 发 病 率 ,提 高 养 殖 户 的 经 济 效 率 。 1牛 口炎 和 口蹄 疫 的病 因 牛 口炎 病 因主 要 可 以 分 为 非 传 染 性 以及 传 染 性 这 两 种 。在 这 之 中 ,非 传 染 性 的病 因 主 要 就 是 由 外 界 因 素 所 引 起 ,例 如 牛 在 进 食 的 过 程 中 ,误 食 了一 些 比 较 尖 锐 的 饲 料 以 及 粗 糙 的 饲 料 , 又 或 者饲 料 中混 入 了 一 些 石 子 以及 木 屑 等 物 质 。除 此 之 外 ,牛 缺 乏 抗 坏 血 酸 、核 黄 素 等 营 养 元 素 都 是 引 起 牛 口 炎 病 的 重 要 原 因 。 而传 染 性 病 因 主 要 就 是 由 牛 黏 膜 以 及 口蹄 疫 等 引 起 的 , 此 外 .还 有 可 能 是 因 为 水 泡 性 口炎 以 及 流 行 热 所 引 起 。 口蹄 疫 是 一 种 传 染 性 极 高 的 接 触 性 疾 病 ,并 且 其 还 具 备 这 热 性 以 及 急 性 这 两 种 特 征 ,该 疾 病 主要 是 由 口蹄 疫 病 毒 所 引 起 的 。 2牛 口炎 和 口蹄 疫 的 临床 症 状 2.1牛 口炎 的 主要 症 状 。牛 一 旦 患 上 牛 口炎 疾病 ,在 病 牛 的 口腔 内唇 、牙 龈 和 舌 头 以及 鼻 孔 的 四 周 等 部 位 都 会 出现 像 胡 椒 粒 以及 扁 豆 大 小 的 丘 疹 l1l。 在 病 灶 表 面 的丘 疹 的 颜 色 则 是 黑 色 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畜牧渔业论文
————————————————————————————————作者:————————————————————————————————日期:
奶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畜牧渔业论文
奶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
陈阳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150030 )
作者简介:陈阳(1980-),女,兽医师,本科。

1 病因分析
口炎多是由于饲喂不当,采食粗糙和尖锐的饲料,饲料中混有木片、玻璃或麦芒等杂物造成;牙齿磨灭不正或各种坚硬机械刺激;或服用高浓度刺激性药物;采食有毒植物,误饮氨水,维生素缺乏等,都可引起该病。

还继发于某些传染病。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是口腔黏膜、乳房和蹄部出现水泡。

2 临床症状
口炎口腔,唇内面、齿龈舌上下面、口角、颊内面、硬颚甚至鼻孔周围有胡椒粒至扁豆大的扁平丘疹产生的上皮缺损,病灶呈鲜红色或者微黑色,上皮脱落后形成一个圆形凹陷常如被虫蛀蚀,常常可以见到帽徽状或月牙状的丘疹和烂斑。

病程一般7~10d。

通常没有全身症状,很少发热也不影响饮食欲,大都取良性经过。

只有严重病例可能引起舌黏膜大部或全部脱落,食欲和反刍扰乱,身体消瘦。

一般都有轻度的泡沫样口涎,口臭和少量的脓性眼垢。

口涎。

一般不危及生命,也不会呈蔓延流行。

口蹄疫牛体温40~41℃,口腔有明显牵缕状流涎并带有泡沫,开口时有吸吮声。

口蹄疫病毒侵入奶牛体内后,经过2~3日,有的则可达7~21日的潜伏期,
才出现症状。

症状表现为口腔、鼻、舌、乳房和蹄等部位出现水泡,12~36h后出现破溃,局部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脉搏和呼吸加快;流涎呈泡沫状;乳头上水泡破溃,挤乳时疼痛不安;蹄水泡破溃,蹄痛跛行,蹄壳边缘溃裂,重者蹄壳脱落。

犊牛常因心肌麻痹死亡,剖检可见心肌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带状或点状条纹,似如虎皮,故称“虎斑心”。

有的牛还会发生乳房炎、流产症状。

3 鉴别诊断
口蹄疫属高热型,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已被感染的奶牛能长期带毒和排毒。

病毒主要存在于食道、咽部及软腭部。

羊带毒6~9个月,非洲野牛个体带毒可达5年。

带毒奶牛成为传播者,可通过其唾液、乳汁、粪、尿、病畜的毛、皮、肉及内脏将病毒散播。

被污染的圈舍、场地、草地、水源等为重要的疫源地。

病毒可通过接触、饮水和空气传播。

鸟类、鼠类、猫、犬和昆虫均可传播此病。

4 防治措施
对于牛的口炎,要及时发现病牛,并给予合理的治疗与护理,补糖补钙,改善饲养条件,注意消毒与杀菌,均可治愈。

发病养殖场的兽医及饲养人员进出饲养场要更换衣服和鞋,做好个人防护,并禁止不同养殖场之间互相走动,防止人为感染和疫情扩散。

口炎的治疗措施主要是口腔消毒,消炎,个别严重的强心补液。

一般的牛都有食欲,可在饮食后用0.1%的高锰酸钾液冲洗口腔,创面涂碘甘油之后洒布牛羊口蹄疮速愈散,个别严重的体质瘦弱的牛,静脉注射5%葡萄糖500~1000mL,维生素C20mL,CNB10mL,所有的病牛均需隔离治疗。

一般经5~7d治疗即可治愈。

发生传染性口炎时,要求在治疗的同时还应对畜舍和饲养场消毒。

禁止外人进入牛场,可在养殖场进门处铺草帘喷洒2%的苛性钠液,
对进出人员及车辆进行消毒,每天两次,控制疫情的蔓延。

病程稍长的牛可肌肉注射自家血30~50mL,以增加抵抗力加速治愈。

在冲洗口腔的同时,发现有的牛鼻孔周围有脓性结痴,影响呼吸亦用0.1%的高锰酸钾液洗涤。

有的牛有脓性眼垢,用0.9%的盐水棉球擦洗。

未发生口蹄疫时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保持牛床、牛舍的清洁、卫生;粪便及时清除;定期对全场及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

此外要加强检疫制度,保证牛群健康。

不从病区引购牛只,不把病牛引进入场。

为防严禁羊、猪、猫、犬混养。

定期接种口蹄疫疫苗。

对于口蹄疫患牛要尽快确诊,并及时上报兽医和监督机关,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和报告网络,按国家有关法规,对口蹄疫进行防制。

及时扑杀病畜和同群牛只,在兽医人员的严格监督下,对病畜扑杀和尸体无害化处理。

严格封锁疫点疫区,消灭疫源,杜绝疫病向外散播。

场内应定期的、全面进行消毒。

疫区内最后1头病畜扑杀后,经一个潜伏期的观察,再未发现新病畜时,经彻底消毒,报有关单位批准,才能解除封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