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教学设计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2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教材中的第五个基础实验。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以及药品的取用、称量、量取、溶解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是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实验技能。
当然,化学实验的功能不仅仅在于验证和扩展化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为学生走近科学提供一种独特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操作和体验,去感受和领悟科学的理念,这对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个实验活动看似简单易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说,要是在教学上平铺直叙、内容就显得比较单调,课堂气氛受到影响;缺少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指导,现在拿过来就让学生完成一整个实验,在活动中会出现大量的操作错误,纠正这些需要占用很多的课堂时间;现在的学生严重脱离生活、生产活动,难以体会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际应用的意义。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学难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导学多媒体展示:医用生理盐水的标签氯化钠注射液[规格]溶质质量分数为0.9%[注意]使用前发现溶液中有絮状物、瓶身细微裂缝等均不可使用。
[贮存]密封保存议一议:此信息中的0.9%表明的含义有哪些?那同学们想不想亲自配制0.9%的氯化钠溶液呢?引出本节的内容: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活动2【活动】探究学习自学指导: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配制16%的食盐水。
我们先一起来看桌子上的仪器和药品(师生一起: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胶头滴管、水、食盐)。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涉及到溶液配比和溶质质量的计算,同时操作过程需要注意安全和精确性。
下面是一个针对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详细介绍了实验的目的、原理、所需材料和仪器、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
实验目的:1.了解溶液配比和溶质质量的计算方法;2.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仪器;3.学会使用容量瓶准确配制溶液;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实验守则意识。
实验原理:溶液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计算公式如下: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总质量×100%所需材料和仪器:1.氯化钠(NaCl)固体;2.滤纸;3.天平;4.量筒;5.容量瓶;6.活塞移液管;7.干净试管。
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容量瓶和天平,将容量瓶用洗涤液洗净,并充分冲洗。
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记录质量值。
2.准备一只干净的量筒,用洗涤液洗净,并充分冲洗。
3.使用天平称取适量的氯化钠固体,记录质量值。
将称取的氯化钠固体放入量筒中,用滤纸将不粘附于容器的镁条或者滴管,放入量筒中搅拌,直至溶解完全。
4.准备容量瓶,将装有已溶解的氯化钠的量筒的溶液倒入容量瓶中,注意不要将溶液倒满,以免发生溢出。
5.用去离子水将量筒残余的氯化钠溶液冲洗至容量瓶中,直至液面达到瓶口。
盖紧瓶塞,轻轻摇匀,使溶液均匀混合。
6.使用活塞移液管从容量瓶中取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放入干净试管中,称取溶液的质量。
7.记录溶液的质量和容量,并运用计算公式计算质量分数。
8.重复实验2-7,直至真正达到指定的质量分数。
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1.将每次实验的质量和容量记录下来,计算质量分数并绘制出实验数据与质量分数关系的曲线图。
通过该实验设计,学生可以学习到溶液配比和溶质质量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同学们还可以了解到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守则以及安全措施,如避免化学品直接接触皮肤、眼睛等关键部位,避免倒热物体等。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案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学习目标】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学习重点】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学习难点】配制溶液时的误差分析。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溶液的配制(1)固体作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2)液体作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为计算、量取、混匀。
二、新知导学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药匙、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氯化钠、蒸馏水。
实验步骤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3g;水47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注意事项】①检查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则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②托盘上各放大小相同、质量相等的干净的纸;③用药匙取NaCl,用过的药匙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④左物右码,正确放置砝码并调节游码至所需质量,然后添加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⑤称量完毕,把游码移回0处。
(3)量取:用50 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注意事项】①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着量筒口;②接近所需体积刻度时,量筒应放在水平面上,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用胶头滴管添加液体至所需刻度。
(4)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注意事项】①使用玻璃棒在烧杯内搅拌,不得用玻璃棒在烧杯中研磨固体。
2.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mL),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氧化钠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溶液25 g(体积24mL);水25 g;(2)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
九年级化学下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案、教学设计

-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撰写实验报告:
-描述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思考题:
-如果在配制过程中,不小心多加了水,如何调整溶液的质量分数?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步骤,强化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直观认识。
-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策略:
-对于重点内容,通过反复讲解、示范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
-对于难点内容,采取分步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如先让学生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再进行溶液配制的实际操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和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原理及操作步骤;能够正确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并进行分析。
2.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实验结果的准确表达与解释。
(二)教学设想
1.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究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遵守实验室规则。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增强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相关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案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2、练习称量、量取、溶解等操作。
3、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到学有所用的快乐。
教学重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实验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一、配制50g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
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保存
二、配制50g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
计算、量取、混匀、保存。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方法。
2.能力与技能:能够通过高准确度的称量和计算,配制出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子天平、锥形瓶、移液管、滴定管、磁力搅拌器等。
2.实验药品:氯化钠固体。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溶液的概念和配制方法,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实验操作(30分钟)(1)实验步骤:1)称量5g氯化钠固体,加入锥形瓶中。
2)加入适量的纯净水溶解氯化钠固体。
3)用滴定管将溶液加到100ml刻度线。
4)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液,使溶质充分溶解。
(2)实验注意事项:1)称取氯化钠固体时要注意准确度,避免误差。
2)溶解时搅拌均匀,使氯化钠固体充分溶解。
3)切勿将实验所需纯净水与普通水搞混。
3.结果分析(20分钟)(1)计算溶液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2)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得出的质量分数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原因。
4.实验总结(5分钟)总结本次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复习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五、课堂检测(10分钟)出示几道计算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检查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答案。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方法。
同时,学生也在实验操作中培养了做实验的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且通过和理论值的对比分析,加深了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但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逐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化学上册九年级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学设计方案

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
氯化钠、蒸馏水。
合作探究探究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提出问题怎样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了解配制溶液的操作。
探究实验【实验活动】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1)计算:计算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
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水的质量为50g-3g=47g,利用密度公式将水的质量转化为体积47mL。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3g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3)量取:用量筒量取47mL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全部溶解。
2.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6%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50g×3%=m×6%,m=25g,溶液的体积为25g1.04g/cm3≈24mL;水的质量为50g-25g=25g,即25mL。
(2)量取:用量筒量取24mL氯化钠溶液和25mL水,倒入烧杯中。
(3)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3.把配制好的上述两种氯化钠溶液分别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归纳总结(以投影形式展现,可配适当图片或视频。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①计算;②称量或量取;③溶解或混匀;④装瓶贴标签。
问题与交流(1)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称量前天平调平,左物右码,两边各放一张等大的纸,用镊子夹砝码等。
)(2)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注意什么?(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准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重要意义?请举例说明。
(例如在给农作物或树木喷施农药溶液时,农药溶液太稀,即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太小,不能杀死害虫和病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案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方法,了解溶液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器材:容量瓶、量筒、容量瓶塞、移液管、滴定管、试管架、试管夹、烧杯、电子天平、玻璃棒、搅拌棒、滴管等。
•试剂:氯化钠固体、蒸馏水、酚酞指示剂。
实验原理溶液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
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总质量) × 100%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验证质量分数的概念。
通过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溶解于一定体积的蒸馏水中,然后用酚酞指示剂进行滴定,直到显示溶液的颜色出现转变。
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滴定所需滴定液的体积与原始溶液体积之比(以百分数形式表示)。
实验步骤1.准备容量瓶,并用蒸馏水清洗干净。
2.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记录质量。
3.将称取好的氯化钠固体加入容量瓶中。
4.加入一定体积的蒸馏水到容量瓶中,注意不要超过刻度线。
5.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溶液,待氯化钠完全溶解。
6.取一小部分溶液,加入试管中。
7.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溶液会由无色变成粉红色,记录此时的溶液体积。
8.利用酚酞指示剂的色变情况,进行滴定。
9.滴定至溶液的颜色从粉红色变为无色时,说明滴定完成,记录所需滴定液的体积。
10.根据滴定液所需体积与原始溶液体积之比,计算出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数据1.氯化钠固体的质量:10.0g2.原始溶液的体积:100.0mL3.滴定液的体积:10.0mL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得到滴定液的体积为10.0mL。
那么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如下:质量分数 = (滴定液的体积 / 原始溶液的体积) × 100% = (10.0mL / 100.0mL) × 100% = 10%因此,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学生分组实验课,学生在学习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知识以后,再进行溶液的配置实验,学生对溶液配置的过程就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再结合以前学过的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完全有能力完成本实验。
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以后,会对溶液的形成,溶液的配置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可以起到巩固本章知识的目的。
学情分析
对已进入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
形成,在课堂他们厌倦教师的说教灌输的教学方式,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
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学生已经了解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定量配制溶液要求学生做到准确,
在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细节上学生容易忽略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合作学习
法,让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
合作竞争意识。
教学目标
1.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和所需的仪器
2.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3.练习称量、量取、溶解等操作
4.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步骤和所需的仪器
教学难点误差分析
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讨论法、实验法
实验用品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胶头滴管、细口瓶、食
盐、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展示一瓶氯化钠注射液,一瓶葡萄糖注射液,大家知道这两瓶液体干什么
用的吗?大家知道这两瓶液体的什么物质吗?
大家想不想亲自来配制一种溶液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
分数的溶液。
二、投影目标
学生体会、理解目标。
首先我们来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
三、合作探究
(一)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利用提供的药品如何配制呢?
药品有:水、固体氯化钠、20%的氯化钠溶液
【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
我们采用固体与水的方案配制溶液。
想一想,说出你的实验过程,小组内形成
一致意见,然后不同小组展示。
【师学生总结出实验的步骤、仪器】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来熟悉一下桌上的药品和仪器,实验前有一些注意事项。
你认为使用天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示意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使用量筒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注意事项清楚了吗?对照实验报告单,现在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用相机捕捉实验中的问题】
【播放图片,学生自己找问题】
【小组展示成果】
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的步骤、仪器、注意事项。
误差分析:
实验都会产生误差,那么实验中什么样的操作可能造成误差呢?引导学生通过
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来分析什么操作能够产生误差,产生什么样的误差。
【投影以下内容】
误差分析
1.从溶质角度:
2.从溶剂角度
五、交流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和技能,对照学习目标,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达标测试(相信自己一定行!试试吧)
1.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③④①②⑤ D.④⑤①②③2.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3.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托盘天平
B.烧杯
C.量筒
D.玻璃棒
4.欲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步骤应、、、、。
(2)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3)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氯化钠,用规格为的量筒量取
水。
(4)在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俯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会。
(填偏高、相等、或偏低)
板书设计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一、50g 6% 的NaCl溶液(固体配制)二、50g 3% 的NaCl溶液(稀释浓溶液)
1.计算 1.计算
2.称量 2.量取
3.量取 3.混匀
4.溶解 4.装瓶保存
5.装瓶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