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深处的大国王牌海洋深处的大国王牌——核潜艇漫谈

合集下载

深海巨兽

深海巨兽

战中“海怪”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潜艇就被用于战斗。1914年9月22日, 德国U-9号潜艇在一个多小时内,接连击沉3艘英国巡洋舰,充 分显示了潜艇的作战威力。在战争期间,各国潜艇共击沉192艘 战斗舰艇。使用潜艇攻击海洋交通线上的运输商船,取得了更为 显著的战果,各国潜艇共击沉商船约5000余艘,达1400万吨。其 中被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约1300余万吨。同时,反潜战开始受到 重视,战争期间潜艇被击沉265艘,其中德国就损失200余艘。
未来......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収展和反潜作战能力的不断提高,潜艇的战术技 术性能将迚一步提高。其収展趋势是:収展艇体“隐身”、“降 噪”技术,提高隐蔽性;研制高强度耐压材料,增大潜艇下潜深 度;収展核动力潜艇大功率核反应堆,提高水下航速,延长堆芯 使用寽命,提高在航时间;常规动力潜艇主要增大电池容量,研 制性能良好的氢氧燃料电池、钠硫电池和超导电机,以提高水下 机动性;装备高效能的综合声呐、拖曳声呐和水声对抗设备,增 大水下探测距离和提高水声对抗能力;提高导弹的射程、命中精 度、打击威力,增加分导多弹头等抗反导能力;提高鱼雷的航速、 航程和航深,幵使其实现智能化;迚一步提高驾驶、探测、武器 和动力等系统以及其他设备的操纵自动化水平。
动力原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潜艇开始使用柴油机配合电动马达作为潜艇 的动力来源。这种动力是第一种潜艇用机械动力。柴油机负责潜艇在 水面上航行以及为电瓶充电的动力来源,在水面下,潜艇使用预先储 备在电瓶中的电力航行。由于电瓶所能够储存的电力必须提供全舰设 备使用,即使采取很低的速度,也无法在水面下长时间的航行,必须 浮上水面充电。后来出现的呼吸管则使得潜艇的潜航能力增加。 呼吸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荷兰开収出来,其后由德国迚一步 的改良幵首先使用在他们的潜艇上面。呼吸管的基本构造很简单,就 是一个可以伸长的通气管,将外界的空气引导至柴油引擎,产生的废 气也经由呼吸管排送出去,另外再附加防止海水迚入以及将迚入的海 水排除的管线。通过使用呼吸管可以让潜艇在潜望镜深度情况下使用 柴油机,这样潜艇就不必上浮即可补充电力。呼吸管的使用大幅改变 当时潜艇的作业方式与弹性。在使用呼吸管以前,潜艇一定要浮出海 面迚行换气和充电的作业,而这个作业时间限制在夜间。采用呼吸管 之后,潜艇只需要将呼吸管伸出海面就得以迚行充电的工作,不仅降 低潜艇被収现的机率,也扩展潜艇可以充电的时机。 针对这个威胁,盟军是利用巡逻机携带的特殊雷达来寻找微小的 呼吸管,即使无法击沉潜艇,至少也要迫使它无法充电而没有能力持 续的追踪与攻击。

读走向海洋心得体会(共19篇)

读走向海洋心得体会(共19篇)

读走向海洋心得体会(共19篇)篇1:读走向海洋心得体会走向海洋读后感我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黄岩岛和钓鱼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菲律宾和日本妄图侵占我国神圣领土,在这个海洋争端日益激烈的当口,推出《走向海洋》这本小学生读本,是多么的及时和重要。

对我们小学生认识这片蓝色国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印象中海洋是神奇的,充满梦幻的。

我的海洋知识并不是很丰富,所以拿到这本书就如饥似渴的看了起来。

在我的想象中,海洋里会有美丽的珊瑚、有兽中之“王”——蓝鲸、有潜水冠军——抹香鲸、有海中智叟——海豚、有海中鸳鸯——蝴蝶鱼、有海中珍品——海参,甚至在某个海里会有童话故事中的美人鱼。

想着,我翻开这本书,书上的知识果然很丰富,有三大章,如:一、海洋与人类;二、海洋与中华民族;三、海洋与未来。

优美的语句和丰富的知识完美结合在一起,让我对海洋有了新的认识,也回顾了中国与海洋的那段悠久的历史。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它孕育了无数的生命,海洋还是地球的核心,如果把地球缩小,捧在手心去观看就很像一颗耀眼的蓝宝石,可见地球上的海洋面积之大。

海洋里的生物千奇百怪,人类和海洋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海洋是蓝色的宝藏:一、海洋是一个大药房。

二、海洋蕴含巨大的清洁能源。

三、海底分布着富饶的油气田。

四、海洋埋藏了形形色色的“发财梦”。

正因如此,人类已经意识到了陆地资源逐渐枯竭,生存遇到危机,把目光投向海洋。

所以海洋成了各国争取的对象,尤其是日本这种小岛国,屡次惹起争端,侵我国海岛主权。

21世纪是人类争夺海洋的世纪,也是人类认识海洋的世纪,在这场蓝色革命运动中,我国强烈维护国家主权,神圣领土不容侵犯,我国有强大的国家实力,外交辞令如果不起作用,英勇的中国军队一定会给侵略者迎头痛击。

走向海洋读后感放寒假的时候,我们下发了一本小学生读本。

碧蓝的海水中,两条可爱的海豚在嬉戏玩耍,溅起浪花朵朵。

远处的帆船扬帆起航,海鸥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这幅诗情画意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这本《走向海洋》。

海洋探测技术

海洋探测技术

海洋探测技术人类用科学方法进行海洋科学考察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而大规模、系统地对世界海洋进行考察则仅有30年左右。

现代海洋探测着重于海洋资源的应用和开发,探测食油资源的储量、分布和利用前景,监测海洋环境的变化过程及其规律。

在海洋探测技术中,包括在海洋表面进行调查的科学考察船、自动浮标站,在水下进行探测的各种潜水器,以及在空中进行监测的飞机、卫星等。

科学考察船建造专用科学调查船始于1872年的英国“挑战者”号。

该船长226英尺,排水量2300 t,使用风力和蒸汽作为动力。

从1872年起,历经4年时间环绕航行,观测资料包括洋流、水温、天气、海水成分,发现了4700多种海洋生物,并首次从太平洋上捞取了锰结核。

1888~1920年,美国的“信天翁”号探测船测东太平洋。

1927年德国的“流星”号探测船首次使用电子探测仪测量海洋深度,校正了“挑战者”号绘制的不够准确的海底地形图。

据统计,70年代初全世界总共有科学考察船800多艘,10年后增加到1600艘,其中美国300多艘原苏联200多艘,日本180多艘。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最近宣布,它们研制的无人驾驶深海巡航探测器"浦岛”号,在30 0 0米深的海洋中行驶了3518米,创造了世界记录。

"浦岛"号全长9.7米、宽1.3 米、高1.5米、重7.5吨,水中行驶速度为4节,巡航速度为3节,最大潜水深度是3 5 0 0米,是这家海洋研究机构的主要设备之一。

"浦岛”号上安装着高精度的导航装置及观测仪器,使用锂电池作动力。

这艘无人驾驶的深海探测器,使用无线通信手段向海面停泊的母船"横须贺"号上传送了用水中摄像机拍摄的深海彩色图像。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认为,这一装置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以这次航行试验成功为基础,海洋科学技术中心还计划开发性能更高的无人驾驶深海探测器,并且使用燃料电池作动力源。

海洋科学调查船担负着调查海洋、研究海洋的责任,是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的先锋。

潜艇 大洋深处的杀手

潜艇  大洋深处的杀手

潜艇大洋深处的杀手刘健新闻背景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性的现代化战争。

在这场大战中,借助两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机械科技成果,人类的战争活动第一次突破了以地面或水面为中心的二维平面,而扩展为从高空直至深海的三维空间。

尤其是经历了亿万年平静的深海,也无可幸免地成为了人类相互攻防的战场。

而驰骋于期间的,就是被誉为“深海杀手”的潜艇。

()用生命做赌注的早期潜艇战据说,世界上第一个潜入深海的人是埃及托勒密王朝的亚历山大一世。

相传,亚历山大一世命令手下的能工巧匠为他制作了一个能够潜入深海的潜水钟,并亲自乘坐它饱览了地中海海底的风光后安全返航。

由于年代久远,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已经无从考据。

但在有据可查的史料中,人类借助机械潜水可绝非是为了饱览海底风光这样的浪漫目的。

事实上,潜艇作为一种水下运载工具,从它诞生伊始便与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

1775年,英属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爆发了独立战争。

当时,居住在康涅狄格的青年人戴维•布什内尔,受独立思想的感召,为了帮助革命军战胜装备精良的英军,他决定要制造一艘能从水下发起攻击的船只,用来摧毁击毁英国战舰。

1776年,布什内尔建成了“海龟”号,这是一艘简陋的木壳潜艇,形如一个尖头向下的大鹅蛋。

艇底有一个小水柜,向水柜注入海水时,艇就潜入水中。

艇内有一台小水泵,当水泵把水柜内的海水排出去后,艇就可以浮出水面。

而“海龟”号上的动力装置仅仅是一个手摇缧旋浆,摇动螺旋浆可使艇在水下以约3节(3海里/时)的速度前进。

此外,“海龟”号上还安装有一个手摇升降螺旋浆,可以调整艇在水中的上、下深度。

由于当时还没有生命维持系统的概念,驾驶者只能靠艇内空间里大约够维持半小时的空气存活。

至于“武器系统”则是靠挂在艇外的一个大炸药包。

进攻时,将艇开到敌舰船底下方,然后驾驶员要用一柄长矛似的小木钻在敌舰的船底钻一个洞(那时的军舰都是木壳帆船),把炸药包挂上,启动炸药包上的定时爆炸装置。

科技强国担当有我(袁隆平)作文

科技强国担当有我(袁隆平)作文

科技强国担当有我(袁隆平)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科技强国担当有我(袁隆平)作文篇1【科技强国担当有我(袁隆平)】科技,就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来发明或者创造东西。

有了科技,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科技让世界在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可是,发展科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努力。

在中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袁隆平爷爷。

他为我国的杂交水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今天,我就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袁隆平爷爷的事迹,让我们一起学习他那不懈的科学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

袁隆平爷爷出生于1930年,祖籍在北京。

从小他就热爱自然科学,对农作物的研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可是,那个年代条件非常艰苦,他只能靠自己的勤奋好学来补习功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著名的南京农学院。

在学校里,他刻苦钻研农学理论知识,并亲自下地实践操作。

大学毕业后,袁隆平爷爷被分配到了湖南省农科所工作。

当时,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十分严重。

为了能让全国人民吃上饱饭,他下定决心投身杂交水稻研究事业。

可是,前进的道路十分艰难,他和团队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有时甚至会怀疑自己是否还应该继续下去。

但是袁隆平爷爷从未放弃过。

他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坚持就是胜利!"就这样,袁隆平爷爷和他的团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努力着。

有时他们会成功培育出一些好品种,可是产量还是不尽如人意。

他们就继续钻研,改进技术,优化配方,反反复复地努力。

就这样,袁隆平爷爷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气馁,从不放弃。

终于,在1986年,袁隆平爷爷和他的团队们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新品种!这个新品种抗病性强、稳产高,亩产量比普通大米高出20%~30%。

这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对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意义重大。

从此,袁隆平爷爷被人们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战略导弹核潜艇在现代战争中的震慑作用

战略导弹核潜艇在现代战争中的震慑作用

战略导弹核潜艇在现代战争中的震慑作用弹道导弹核潜艇是以洲际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的核动力潜艇,又称为战略核潜艇或战略导弹核潜艇。

世界上仅有少数国家拥有弹道导弹潜艇,曾经前苏联最多,其次是美国,英、法、中三国也拥有弹道导弹潜艇。

弹道导弹潜艇除前苏联第一代潜艇外,其余均为核动力推进。

弹道导弹核潜艇归海军建制和指挥,但战略性调防,部署和导弹发射的批准权限在国家最高指挥当局。

弹道导弹核潜艇与陆基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一起构成国家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因此,平时主要游弋于水下,对敌实施战略核威慑;战时,作为高生存力的核反击力量,负责摧毁敌岸基战略目标,政治经济高度集中的大中城市,主要交通枢纽和通信设施,大型军事基地和港口等重要目标。

海洋国家的海军是一个战略军种,而拥有海上核打击力量,是海军作为战略军种的标志。

战略导弹核潜艇可以航行在茫茫大海的水下,来无影,去无踪,造成敌方战略防御的困难,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就是一座浮动、隐蔽的导弹基地,可以后发制人,对敌方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打击。

只有拥有了战略导弹核潜艇,才真正具备海上核反击的能力。

1983年8月,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正式服役。

1988年9月27日,中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震动了世界。

这意味着中国的战略导弹可以在任何海域、任何时刻,打到世界的任何角落。

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海上核反击力量。

美联社对此评论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表明中国海军起了质的变化,已经拥有发动海上进攻的能力。

"法新社援引一位军事观察家的评论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中国海军已不再是一支只能在近海巡逻的海岸警备队。

中国的军事实力有了明显的加强。

”核动力潜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优点:一是功率大,航速高,续航力强。

我们以美国的“洛杉矶”级核动力潜艇为例,艇上装有1座VM-5压水堆,功率190兆瓦,水下最大航速28节,而常规动力潜艇功率只有几十兆瓦,航速在20节以下。

世界上十大潜艇排名

世界上十大潜艇排名

世界上十大潜艇排名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拥有潜艇的制造技术,比如中国,美国,日本等等这些国家。

潜艇最早的发明是运用在战争中的,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世界上十大的潜艇排名吧。

NO.1 德国VII型U型潜艇德国VII型潜艇的首艇于1936年6月下水,其改进型艇在整个战争期间都得到了广泛使用,从未有哪个国家能象德国VII型潜艇那样被建造如此之多。

它最初的艇型发展成为VIIB型潜艇,其航程与操纵性能得到了很大改进,在鱼雷射程内的攻击也显得相当有效。

在此基础上做的进一步改进使得后来的VIIC型潜艇成为德国海军最具攻击力的潜艇。

最后的VIIC/41型潜艇的下潜深度在战后很长时间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潜艇可以匹及。

NO.2 美国"海狼"级核潜艇“海狼”是美国在冷战尚未结束之时开始研制的一级多用途攻击核潜艇,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深海大洋中与前苏联核潜艇进行全面对抗,全球争霸,因此美国不惜代价,不遗余力,将其打造得具有绝对领先的性能和非同寻常的作战威力,可执行反潜、反舰、对陆、布雷、护航等多种任务,被世人誉为“21世纪的核潜艇”。

然而,“海狼”生不逢时,前苏联的崩溃使它失去了角逐对手,高达十几亿美元的惊人“身价”让“黄金之国”也难以承担,于是,在建造了3艘“海狼”之后,美国便放弃了建造30艘的计划,把兴趣转向了更适合其新战略的“弗吉尼亚”级身上。

NO.3 美国"小鲨鱼"级潜艇性能参数排水量:1526/2424吨艇长:312英尺艇员:60人(6名军官)武备:1门3英寸甲板炮,2挺12.7毫米口径机枪,2挺7.62毫米机枪,10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6具/艇尾4具,24枚鱼雷) 最大航速:20.25节/水面,8.75节/水下动力:柴/电推进,双轴马力:5400/水面,2740马力/水下NO.4 英国T级潜艇英国T级潜艇第一批(Triton Class)共建造15艘,二战期间共有9艘战沉;第二批(Tempest Class)共建造7艘,主要于地中海地区服役;第三批又称图坦卡蒙级(Tutankhamen Class),该级艇建造于二战后期,战争期间仅有两艘损毁,部分潜艇一直服役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

第十二讲海洋技术的发展

第十二讲海洋技术的发展

十厘米,重量最大的有几十公斤。
生存: 海洋2000-6000米水深海底的表层,4000-6000米
水深海底的品质最佳。
总储量: 估计在30000亿吨以上。其中以北太平洋分布面积
最广,储量占一半以上,大约17000亿吨。锰结核密集的
地方,每平方米面积上有100多公斤。
生长速度: 平均每千年长1毫米,每年增加1000万吨。
11
二、海洋(hǎiyáng)探测技术
人类用科学(kēxué)方法大规模、系统地对世界海洋进行考 察大约有50年左右。
海洋探测技术主要方面:
在海洋表面进行(jìnxíng)调查的 科
学考察船、自动浮标站 在水下进行探测的各种潜
水器 在空中进行监测的飞机、
卫星
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12
海 1. 科学考察船
测 海洋深度,校正了“挑战者”号绘制的不够(bùgòu)准确的海
(tà nc è)
底地形图。


据报道,全世界总共有科学考察船2000多艘,其中美 国(měi ɡuó)500多艘,原苏联400多艘,日本380多艘。
第十六页,共三十八页。
16


(hǎiy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最近宣布,他们研制的无人驾驶
第一艘有实用价值的潜水器是英国人哈雷于1717年设计(shèjì)的
第十九页,共三十八页。
19


(hǎiy
á ng)

我国首个7000米超深

度载人潜水器明年

下水 (míngnián)

俄“和平号”深海
(shēn hǎi)潜水器 2007.08.02从洋底返 航
第二十页,共三十八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