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4、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2、通过对“文献资料”、插图的鉴赏,培养审美能力,了解相关历史并理解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通过《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成就,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学习难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文化现象【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学生阅读77-81页“导入框”和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例的书籍?它所记叙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可组内讨论完成)2、宋朝的杰出词人是哪三位?说出他们的代表作及风格?3、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其写作风格怎样?4、宋朝《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这幅画描绘哪里的风光景象?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谁?当时人怎样称颂他的画?书法方面,被称作“宋四家”的是哪些人?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1)你知道《资治通鉴》书名的涵义吗?(2)根据72页“动脑筋”:历史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处?(3)现代词人里还有豪放风格的吗?试举一例。
拓展延伸案1.、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宋代文学美在何处?2、怎样才能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系统总结】1、宋词:人物、作品、风格2、元曲:人物、作品、风格3、绘画和书法【巩固训练】1、宋朝文学最主要的成就是()A、诗B、散文C、词D、小说2、两宋绘画的特色是()A、山水画开始出现B、宗教画占主导地位C、人物、花鸟画占主导地位D、风俗画的出现日益增多3、下列宋朝词人中,风格豪放的是①苏轼②辛弃疾③李清照④柳永()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A、张择端B、吴道子C、苏轼D米芾5、阅读下列材料: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将近300卷。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27张)

得霹 十吹 赋
生雳 前弦
身惊 后。
弦角 翻连
塞营 外。
壮 词 以
名
声
辛寄
,
,
弃之
疾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毛泽东,《沁园春·雪》
人故羽遥江乱故大
生 如
国 神
扇 纶
想 公
山 如
石 穿
垒 西
江 东
念
梦游巾谨画空边去奴
,,,当,,,,娇
一多谈年一惊人浪
·
樽 还
酹情 应笑笑 间 Nhomakorabea,
, 小
乔
时 多
少
涛 拍
岸
道 是
,
淘 尽
,
赤 壁
江我樯初豪,三千怀
月,橹嫁杰卷国古古
。早灰了!起周风
生飞,
千郎流
华烟雄 发灭姿
堆赤人苏 雪壁物东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阶段示意简图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文明勃兴 昌盛文化
魏晋南北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承上启下 辉煌高峰 灿烂繁荣
• 历史在延续 文化在传承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 有堪称“史学双璧”的两部史书 大放光彩,一部是被鲁迅先生称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的司马迁著的《史记》,另一部 是什么呢?作者又是谁呢?
“宋 四 家”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赵孟頫的书法
项目 史学
文 宋词
小 学 元曲
结
绘画
书法
人物 司马光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关汉卿
张择端 赵孟頫 苏轼 蔡襄 米芾 黄庭坚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考点1:《资治通鉴》1、(2010·湘潭中考)2009年,青年历史学者袁腾飞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主讲《两宋风云》。
下列有关两宋历史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宋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并立B.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C.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答案】选C。
2、(2009·恩施中考)全书网络“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A.《史记》B.《资治通鉴》C.《金刚经》 D.《窦娥冤》【答案】选B。
3、(2009·烟台中考)《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
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从图中可以看出从战国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4、(2007·淄博中考)小明从历史网站的《历史辨析》栏目中看到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A.秦朝,文学家用小篆在纸上写文章B.西汉,活字排版印刷的《伤寒杂病论》面世C.宋朝,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D.明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西汉时发明了纸;活字排版印刷最早是在北宋时期;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在清朝。
●考点2:宋词1、(2010·青岛学业考试)辛弃疾(如右图)是两宋时期“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初中历史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教案)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灿烂的宋元文化的第二课。
侧重介绍北宋时期的史学成就及文学艺术成就。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通过多种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学了一学期的历史,基本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2)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图片资料音响材料等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增长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宋元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司马光对工作的执著和严谨的精神。
四、重点和难点1、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元曲”2、难点:本课头绪多,应突出重点,繁简适度。
五、教学准备搜集历史典故和著名词人作品。
六、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答疑法、讨论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导入,提问:你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他后来有什么成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4课宋元时期的文化。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三个板块:发人深省的史学意境悠远的词曲风格多样的艺术板块一:发人深省的史学(一)司马光:课件展示司马光名人档案。
教师补充:编年体是以年、月、日等时间顺序编写,就像我们的历史课本编写体例一样。
《资治通鉴》是一部继《史记》以后我国著名的史学巨著。
师:为什么在北宋时期出现这一部巨著呢?师:北宋在与少数民族长期的冲突中,多数处于劣势。
加之北宋国内出现的一系列财政困难,促使北宋的政治家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历史,通过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供当朝统治者引以借鉴。
这是《资治通鉴》问世的根本原因。
师:你们还知道司马光的哪些小故事呢?生:讲述司马光的“警枕”的故事。
人教版历史七下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年级:七年级下课题: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师:陈允成一、【课标与教材】1、【解读课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2、【教材分析】本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侧重于介绍背诵时期的史学成就及文学艺术成就。
宋元时期是中华古文明最灿烂的发展阶段,宋元文明的总体成就超越了唐文明,其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表现在科技方面,同样显示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
3、【教学重难点】: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难点:元曲和绘画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宋元时期的经济的发展,上一课已经学习了关于宋元时期的科技方面的文化,所以学习本课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加上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学习能力,学生学习应该有一定的能力,并且可以结合一些图片、视频从而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掌握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图片资料音响材料等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增长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宋元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司马光对工作的执著和严谨的精神。
4、思维目标:通过对宋元时期文化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本课可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与讨论法、讲述法、图示法等相结合。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讨论对比,分析归纳,初步掌握归纳、分析、比较、判断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师:首先请看大屏幕,(播放邓丽君版的《但愿人长久》部分歌曲)。
生:欣赏歌曲,将思绪拉回到宋元文化时期。
师:一段优美的宋词,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了灿烂的宋元文化时期,那么这首宋词的作者是谁?与之同一时期还有哪些文化名人?他们共同创造了哪些灿烂的成就?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第十四课灿烂的宋元文化【学习新课】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取名的由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第14课_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__________ 关汉卿 ,元朝时最 优秀的剧作家,代表作 有悲剧____________ 《窦娥冤》 。
幻灯片
张择端绘画了 南宋时期,画家 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 《清明上河图 ( )描绘了北宋 东京 》 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元代画家赵孟頫 ,他的山 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无不传神富有情趣后人 神品 ”元朝时 颂为“
项 史 文 学 绘
目 学 宋 词 元 曲 画
人 物 司马光 苏 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关汉卿 张择端 赵孟頫 苏 轼
著作及作品 《资治通鉴》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小 结
《窦娥冤》 《清明上河图》
《秋郊饮马图》
书
法
蔡 襄 米 芾 黄庭坚
赵孟頫
幻
清新自然。
惊 起 一 滩 鸥 鹭 。
争 渡 , 争 渡 ,
误 入 藕 花 深 处 。
兴 尽 晚 回 舟 ,
沉 醉 不 知 归 路 。
常 记 溪 亭 日 暮 ,
如 梦 令
辛弃疾 南宋
词人,把 豪放风格 词的( 发扬光大) 在他的词里
经常倾吐对 山 河分裂的悲痛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2
元曲由 杂剧和散曲组成 _______________, 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 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 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北宋
幻
苏轼,北宋文学家。
他扩展了词的内容,他的 词,( 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 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 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来自2、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
(1)扩展了词的内容
(2)对后世影响很大
李清照
生 活在两宋之 交的女词人, 她的词, 风格委婉, ( 感情真挚 ) 善于运用口 语显得格外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20140312

——
动脑筋P79 想想看,在现代人的诗词里,有苏轼、辛弃疾 这种豪放的风格吗?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答:有。毛泽东的诗词,风格豪放,气魄 宏伟。像他的《沁园春 .雪》《水调歌头 . 游泳》等,都是这种风格的作品。
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 画,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 一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 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 怀。她作品的风格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动脑筋P78 你能从历史上找到一两件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事吗?他们说的例子 对吗? 楚汉之争中刘邦获胜的经验和项羽失败的教训,就值得我们今天借 鉴。 西汉文帝、景帝倡导节俭,重视“以德化民”,是社会安定,国家 富裕,也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答:他们举得例子很好。楚汉之争中刘邦获胜的经验和项羽 失败的教训中非常明显的同类项就是:对人的态度。当今的社 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发现人才并大胆使用人才是成功的关 键;嫉贤妒能最终失败。文帝、景帝“以德化民”促成“文景 之治”,这是统治者认识到百姓的生活稳定与否,决定着民心 所向,决定着统治能否长治久安,因此他们注重节俭。这对于 我们今天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历史上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事例数不胜数,例如唐太宗、武 则天等。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学习目标
1、了解宋元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
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2、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 本质。 4、领略文人风采,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司马光: ( 1019 ~ 1083 )北宋著 名政治家、史学家、散 文家 。字君实,陕州夏 县(今山西省闻喜县) 涑水乡人,世称“涑水 先生”。宋仁宗宝元元 年(1038)进士。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书名
成书 作者 时间
内容
体例
《资 治通 鉴》
《史 记》
司马 北宋 叙述从战国到 编年体 五代的历史 通史 光
司马 西汉 叙述从黄帝到 纪传体 迁 汉武帝的历史 通史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①什么是词,词的特点
②宋代杰出的词人有哪几位?
③他们的代表作及风格特点是什么?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 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唐朝 时已出现,宋代得到很大 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 学形式。著名的词人有: 苏轼(shi )、李清照、辛 ; 弃疾等。
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志》
宋神宗: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书中所记载的历史,好像一面镜子,可以 常常对照借鉴,检查自己的得失。
《资治通鉴》
资治:帮助统治; 鉴:镜子,引申为警戒和教举例说明。
商纣王、秦始皇的暴政; 隋炀帝骄奢淫逸;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任用贤才,虚 心纳谏等。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阶段示意简图
春秋战国 文明勃兴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
昌盛文化
承上启下 辉煌高峰 灿烂繁荣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学习目标:
1、了解宋元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 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2、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李清照 两宋之交 《如梦令》 元代 《窦娥冤》 元曲 关汉卿 北宋 《清明上河图》 艺 绘画 张择端 元代 赵孟頫 术 《秋郊饮马图》
书法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人称“宋四家”) 赵孟頫 (元代)
一、选择题
1 .著名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A 纪传体通史 C 纪传体断代史 B 编年体通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2)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图片资料音响材料等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增长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宋元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司马光对工作的执著和严谨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灿烂的宋元文化的第二课。
侧重介绍北宋时期的史学成就及文学艺术成就。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元曲”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难点是本课头绪多,应突出重点,繁简适度。
三、教学准备
搜集历史典故著名词人作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或听或唱或读一首词,。
教师讲解:词是宋代最主要的文学样式,就如唐诗一样,宋词为我国古代文学史这幅长卷书写了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不仅如此,宋元时期的史学艺术也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二、授新课
(一)宋词和元曲师: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词的产生是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出现的。
唐中期以后,音乐发展较快,句式整齐的诗较难配乐,为了便于歌唱,人们便按乐曲节拍来填写歌词,出现了长短不一的句式,这就是词。
它在唐出现,到宋时达到顶峰。
这一时期主要词人有哪些?生: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显示苏李辛三人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梦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要求学生跟着大声朗读,并体会他们的风格特征,得出苏辛词豪迈奔放,李词特点风格委婉。
要求学生制表归纳三人主要作品及风格。
师;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生:(略)师:从《窦娥冤》里,可以看到关汉卿的写作风格怎样?生: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反映社会现实,鞭鞑黑暗势力。
(二)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师:中国古代史学著作很多,请大家说说看都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用幻灯打出《资治通鉴》,
接着提问:这部书的作者是谁?你能讲讲与他有关的历史故事吗?生:(略)师:司马光从小就是一个聪明勤奋的孩子,长大后致力于史学的研究。
元丰七年,著成《资治通鉴》一书,前后共19年。
同学们知道书名的来历吗?(参阅课本77面小字内容)生:(略)师:同学们,你知道《资治通鉴》这部书的体例吗?它和《史记》有何不同呢?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多媒体显示表格(对纪传体和编年体进行比较)师:北宋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孱弱的王朝,为什么出现了《资治通鉴》这样一部通史巨著?生:学生可直抒己见,从多角度回答问题。
师:从根本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归纳。
根本原因是宋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冲突处于劣势,加上阶级矛盾尖锐,使北宋政治家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他们把目标转向历史总结,以为当世统治者的借鉴。
客观原因是书院制度完备,学习风气活跃,北宋文化普及较高,为《资治通鉴》的编写提供了大量人才。
同时印刷术的进步,使书籍得以大量印刷。
加上司马光等人的严谨治学精神。
除文学史学之外,宋元时期的绘画书法等艺术也成就斐然。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师:我国绘画有悠久的历史。
从东晋的顾恺之到唐代的吴道子,风格各异。
到宋元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表现大众生活的风俗画。
它的代表作就是《清明上河图》,指导学生看书。
展示《清》图,向同学介绍该图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画卷表现了城乡百姓的社会生活,展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时代风貌,折射出北宋经济发展状况。
该图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精湛的笔墨
及淳朴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突出成就。
师:宋元时期出现了许多画家,你能列举几个吗?生:(略)师:书法在宋元时期成为文人的一种爱好,涌现出很多的书法家,被称为宋四家的是谁?:生:(略)师:元朝的赵孟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展示书法家的作品,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增强艺术鉴赏力。
活动探究:请你从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中选择一种字体,写一句你最欣赏的哲理名言。
自由书写成果展示教师评价
三、教师总结:
宋元时期不仅科技领先,而且文化灿烂。
我们祖先为我们奉献了一份丰厚的文化大餐,面对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在自豪的同时,更应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与重担,为中华民族腾飞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