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感应:超越距离心灵共振培训

合集下载

人与人之间感应的动作

人与人之间感应的动作

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应
一、“心灵感应”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是1882年英国“心灵调查协会”的专家弗雷德里克迈雅斯提出的,它被认为是一种不通过感官,而以某种不可见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能力,是一种超感官知觉,又称心电感应。

心灵感应常和透视,预知,意念力,转世等类似现象被归为一类,统称为超心理学。

二、举例:
1、你和你弟弟一起偷偷去网吧,玩着玩着你弟看着门口,表情一脸慌张,那么你会感应到是你妈拿着两根棍子来找你们了。

2、情绪的感应,感同身受,对方笑了,你也笑了,对方伤心了,你也伤心了。

3、超越空间,感受对方情绪。

比如,半夜突然醒来,身心清明,但是感觉有一股悲伤,而这悲伤不是自己的,然后检索悲伤的来源,检索几个人之后,到某个人发现感觉是契合的,发个短信过去“你哭了?”,对方十几秒后回复“没事,只是想到些事情”。

4、心有灵犀的感应。

之前某个时间我毫无征兆的忽然想起中学一个好朋友,没想到过两天她就主动在微信里面加好友联系我了!真的好神奇。

5、有时候,你会突然心紧一下。

因为你爱的人,在难过。

心灵感应的句子

心灵感应的句子

心灵感应的句子人类的心灵是一种神秘而又不可思议的存在,它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他人的心灵相互沟通。

这种心灵感应的现象,让我们相信世界上还存在着一些我们无法解释的力量,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共鸣。

下面是一些关于心灵感应的句子,它们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神秘的现象。

1. “有时候,我们无需用语言说话,我们的眼神就足以传递信息。

”这句话告诉我们,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还包括了身体语言和眼神交流。

有时候,我们的眼神就能够传递出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想法,这就是心灵感应的一种表现。

2. “当我们与他人产生共鸣时,我们的心灵就会相互联系。

”这句话告诉我们,共鸣是心灵感应的一种表现。

当我们与他人产生共鸣时,我们的心灵就会相互联系,仿佛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已经融为一体。

这种感觉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安慰,让我们更加相信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3. “有时候,我们的心灵会在某个时刻与他人的心灵产生共振。

”这句话告诉我们,心灵感应并不是一种常态,它只会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出现。

当我们的心灵产生共振时,我们能够感受到对方的情感和想法,仿佛我们能够穿透时间和空间,与他人进行心灵交流。

4. “有时候,我们能够预感到某些事情的发生,这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与宇宙产生了联系。

”这句话告诉我们,心灵感应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包括了人与宇宙之间的联系。

有时候,我们能够预感到某些事情的发生,这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与宇宙产生了联系,我们能够感受到宇宙中的能量和信息。

5. “信任是心灵感应的基础。

”这句话告诉我们,信任是心灵感应的基础。

只有当我们相信他人的存在和内心的情感时,我们才能够与他人进行心灵交流。

如果我们对他人抱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那么我们的心灵感应就会受到阻碍。

6. “心灵感应是一种神秘而又美妙的现象,它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共鸣。

”这句话告诉我们,心灵感应是一种神秘而又美妙的现象,它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共鸣。

超感官潜能培训课程内容介绍

超感官潜能培训课程内容介绍

∙超感官培训--瞬间进入@心智中∙提升你的创造力、学习力、预知力∙开启你的健康疗愈通道、开发超感官能力∙【心想事成】【梦想成真】的核心技术∙接通高层智慧、找到人生的使命∙开发您与生俱来的直觉潜能∙学会高效地管理时间∙学会全脑思维∙学会放松身心,动态冥想,减轻压力∙学会心灵沟通,改善人际关系∙摆脱失眠困扰,改善睡眠质量升级课程还包括【能量探测技术】课程∙改善不和谐人际关系∙调整财富频率∙打散疾病的频率∙提升康复能量∙驱除建筑物的负向存在体及附身∙改善不良运气∙化解恶性诅咒∙提升身体的生命力、能量场,提升身体频率、饮用水与地球宇宙频率和谐一致你将收获:几天时间帮您开发超感官能力,掌握能量探测技术,改变人生,驾驭命运你将学到:1:五大投射训练(熟悉环境投射、金属投射、动物投射、人体意识投射)2:实战远距离投射训练3:内在技术运用(疗愈技术、商业技术、磁化环境和人事物技术、能量水技术、光谱治疗技术、智囊团技术、梦境设定技术......)4:能量探测技术程序植入,及运用培训师介绍:超感官潜能训练导师能量探测术培训导师中国能量探测术培训第一人!郑重申明:●【西瓦超感官潜能训练课程】从未授权给除本中心之外的任何中心或是个人授课!●对于超感官技术和能力的开发,光靠市面上出售的昂贵CD,MP3音频是无法办到的!因为音频和CD都没有意念,只有人才有!课程特色:●【西瓦超感官潜能培训课程】是人类心智开发和技术运用的完美体现!●它具有实用性强,简单易学、易操作、一次投入终身受益等特点的有效技术!●借用荷西西瓦博士的一句话来说:【西瓦超感官潜能训练课程】简直就是一套完备的“自助解答”系统。

●通过我们几天的训练,你就可以掌握并终身拥有这套技术!从此,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你都可以运用这套技术去解决问题!是的,你不再需要去请求他人,你自己就可以寻找到适合你的最佳答案!课程内容:一,荷西西瓦【长程放松技术】进入α心智中心:达到身心和谐的超感官@脑波投射状态二,荷西西瓦世界闻名的【精神屏幕】开启训练:包括五种内在感官激活训练(内在视觉,内在听觉,内在味觉,内在嗅觉,内在触觉)以及精神屏幕位置及颜色变换训练!三,荷西西瓦世界闻名的【五大投射训练】(1)333-222-111渐进加快进入阿尔法大脑中心训练!(2)五大投射训练:(熟悉环境投射,植物投射,金属投射,动物投射,人体内脏和意识投射)---彻底开启并激活你的内在观想力!四,荷西西瓦世界闻名的【三幕技术】实战运用训练:利用三幕技术来影响外在的事物发展方向(1)如何对商务活动产生强效影响力。

同频共振 类似

同频共振 类似

同频共振类似
类似于“同频共振”,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类似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例子:
心灵感应:指的是两个人之间无需言语或动作,就能够相互感知对方的思想和情感。

虽然这个概念还没有被科学证实,但在文学、电影和心理学等领域中经常被用来描述两个人之间的默契和心灵相通。

价值观共鸣:指的是两个人或组织之间的共同价值观和理念,可以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行动上的协同。

这种共鸣可以使人们更加理解和接纳对方,从而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关系。

集体意识:指的是一群人或一个社群中的共同认知和情感体验,可以让他们产生共鸣和协同行动。

这种集体意识可以促进人们的团结和协作,增强社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互吸引:指的是两个人或两个事物之间自然而然地相互靠近和融合,通常是由于他们之间的相似性或互补性。

这种相互吸引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加深彼此的关系。

以上这些概念和表达方式都与“同频共振”类似,它们都描述了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由于某种共通点或相似性而产生的相互影响和协同效应。

这种共通点和相似性可以是物理上的频率、心理上的情感、价值观上的理念、集体意识上的认知等等。

心性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心性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往往忽视了心灵的修养和成长。

为了提升自己的心性,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心性教育培训。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心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认识心性在培训初期,我对心性这个概念感到陌生。

经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明白了心性是指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的总和,是人的内在品质。

心性决定了一个人的品行、修养和人生观。

一个拥有良好心性的人,不仅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而且在生活中也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心性修养的重要性1. 提升自我修养:心性修养是提升自我修养的关键。

一个拥有良好心性的人,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对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进步。

2.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心性修养有助于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一个心性良好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倾听,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3. 促进身心健康:心性修养对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心性良好的人,能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从而拥有健康的身心。

4. 提升生活质量:心性修养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

一个心性良好的人,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追求内心的满足,从而拥有幸福的生活。

三、心性修养的方法1. 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是心性修养的基础。

我们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心性修养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工作和生活。

3. 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心性修养的关键。

我们要定期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改进。

4. 持续学习:学习是心性修养的途径。

我们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培训心得体会1. 增强了自我认知:通过培训,我更加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白了提升心性的重要性。

2. 学会了情绪管理:在培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

参加心理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参加心理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参加心理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参加心理培训心得体会18月19—20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论坛,论坛专门邀请了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特邀主持人杨凤池,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科刘松怀两位知名专家,分别做了《分析体验式心理咨询技术》与《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的专题讲座,两位专家与现场的参会教师进行了积极互动交流。

讲座非常的精彩,气氛特别的高涨,收获也特别的丰富。

杨老师的讲座风趣幽默,他能把如此深奥抽象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讲得那么的通俗易懂,真不愧是心理学界的大咖。

我们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以前不曾学到的很多东西。

“分析体验式心理咨询技术”是他自己发明创造的一套咨询技术,实用耐用且好用,专业的`讲解加之以具体的案例视频播放,让学员们一下子容易领会他的精神。

“我不想做‘暴君’”,“爱你恨你我的父亲”,“逃跑的留学生”等等心理访谈节目重现荧屏,让我们重新回到了访谈现场,一起跟专家体验这“心与心的交流”……一幕幕,一场场,一句句,一个个,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专家的风采,更让大家也体验到了以前从没有体验过的各种真实咨询场面,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并解析了“分析体验式心理咨询技术”。

具体操作思路:一、假设与评估;二、分析与修通;三、体验与结束。

只希望我们能首先好好消化杨大师的这种咨询技术,其次再说尝试应用。

刘松怀老师具体跟我们分享了“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他主要从九个方面分析讲述了这些技术的应用跟技巧。

刘老师分享的九大技术分别是: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技巧;二、身心语言贯注的技巧;三、选择咨询内容的技巧;四、询问对方的技巧;五、倾听的技巧;六、理解接纳对方情绪的技巧;七、觉察和洞察的技巧;八、镜映对方的技巧;九、达成一致沟通目标的技巧。

刘老师对每种技巧需要把握的侧重点都一一做了讲解和演示,这样就使得学员们对技巧的运用更加直观。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老师讲的第六种技巧,即理解接纳对方情绪的技巧,此种技巧也叫“共情四部曲”:先放下自己的标准;认真倾听对方内心的感受和情绪;体验对方的感受和情绪;反馈给对方感受和情绪。

内心深处的情感共振:探索心灵共鸣的深度体验

内心深处的情感共振:探索心灵共鸣的深度体验

内心深处的情感共振:探索心灵共鸣的深度体验Introduction:In the depths of our being, emotions have the power to connect us on a profound level. This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concept of emotional resonance and explores the depth of experiences that arise when our souls connect with others.Body:1. Understanding Emotional Resonance:Emotional resonance refers to the ability to feel and understand the emotions of others on a deep level. It is a profound sense of connection that transcends language and cultural barriers. When we experience emotional resonance, we are able to empathize with others and share in their joys, sorrows, and struggles.了解情感共振:情感共振指的是在深层次上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这是一种超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深刻联系。

当我们经历情感共振时,我们能够与他人产生共情,分享他们的喜悦、悲伤和挣扎。

2. The Power of Empathy:Empathy is at the core of emotional resonance. It allows us to step into someone else's shoes and experience their emotions as if they were our own. Through empathy, we forge a connection that goes beyond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creating a profound bond based on shared emotions and experiences.共情的力量:共情是情感共振的核心。

身体知道答案(珍藏版)

身体知道答案(珍藏版)
超乎想象的好,仿佛帮我打通了另一个通道……居然可以通过自己身体的感受,读懂对方的感受,而且可以 识别我们不同的情绪,是身体不同的部位发出的,通过感受不同的身体部位,就能调节情绪。
精彩摘录
“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 都是次要的。”
8分!这是一本很实在也很实用的心理学类书籍,娓娓道来,通俗易懂,但又不妨碍作者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王阳明哲学的一个核心内容是“知行合一”,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原因是他内心中没有矛盾。 >>更 主要的原因是,当我们努力向外面寻找答案时,我们通常切断了与自己内在的联系,也就失去了自己的重心,令 自己的心像浮萍一样处于飘忽状态,这时无论怎么做都是消除不了焦虑的。
一、当你的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时,觉察它,只是觉察它,而不做任何分析和想象。二、每天早上起床前, 花15分钟,细细觉察你的身体,从脚到头,再从头到脚,不用急,要试着去觉察每一个细微的部位。一开始,很 多部位你只能想象而觉察不到,但这个练习做到最后,你就可以觉察身体每一个细微的部位。
其实,我们惧怕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带给我们的感觉。并且,我们之所以惧怕一件事情给自己带来的 感觉,经常是因为,这件事和以前的某件事很像,唤起了我们以前的某种感觉。
18.借天才的策略唤 醒你的心灵
19.问问你的疾病想 说什么话
20.修炼你的第六感
21.心灵感应: 超越距离的 心灵共振
22.流产的胎 儿还在怨恨 吗?
23.聆听你内在的声 音
24.寻找属于你自己 的真理
25.找回失去的自我 26.不含敌意的坚决
27.每天给心灵片刻 宁静
28.清空心灵深处的 噪音
抱怨是针对别人的,我们之所以向别人发出负面的信息,其实是在逃避自己内在的痛苦,而内在的痛苦总是 会先表现为身体上的不舒服,假若我们觉知到了身体的这种不舒服,我们就与自己的内在建立了一定程度的链接, 那时我们就不必再向外寻求链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灵感应:超越距离的心灵共振 (转自百度文库) 两天前的晚上,一个噩梦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梦中我一度泪流满面,并发出了呐喊:“这个世界为什么如此可怕!” 约一分钟后,尚在睡梦中的女友发出了“啊”的一声。显然,她是被噩梦给缠住了。 我赶紧将她摇醒,问她梦到了什么。结果发现,我们两人的梦展现了同样的含义。 这就是一种心灵感应吧。这种感应,在我们刚认识不久时就开始了。那时我们还不曾谋面,并且身处两地,只是通过网络和电话聊过天,一天早上,她从一个可怕的噩梦中惊醒,随即陷入焦虑和恐惧之中不能入睡了,我则是在快醒来时做了一个梦。 当天中午,我们聊到了各自的梦,发现我们的梦境丝丝入扣,我的心仿佛是跨越了一百多公里的距离,捕捉到了她的不安感。我们两人做梦的时间也是紧密相连,她是6点半时醒来的,而我是在醒来前的最后一个梦,还不到7点钟。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数年前,可能会引起我的震惊,但现在不会了,因我从2006年到现在已做过很多个有心灵感应的梦。 第一次比较清晰的这种梦是2006年4月。也是在一个早上,我打开电子邮箱,收到了许久没联系过的初恋女友的电子邮件。她的电子邮件向来简单,看着她的寥寥数语,我有一种奇特的熟悉感,好像邮件中的句子我早读过似的,随即我想起,昨天晚上我梦到过她。 5月,我们简单见过一次,然后再次断了联系。 到了10月,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也是我在晚上梦见她,第二天早上打开电子邮箱便看到了她的邮件。 不过,我们再次断了联系。 2006年底,又发生了一些事情,过去的感情经历都被挖出来了一遍,仿佛过去12年的人生又重新经历了一次,这让我感到很痛苦。于是,我决定借一个简单的仪式与过去的所有感情纠葛告别。 仪式很简单,就是准备两个酒杯和一个盆子。一杯酒是给自己的,另一杯酒是给前女友的。先斟满两杯酒,想象她就在我眼前,然后回忆从相识到分手的每一个印象深刻的细节,等回忆结束后,我将属于她的那杯酒倒在盆中,将属于我自己的那杯酒喝下。 做这个仪式的日期是2007年1月1日。仪式很简单,但很有用。以前,每当孤独在夜晚中袭来时,我会忍不住思念以前爱过的女子,那样就不会那么孤独了。但是,做了这个仪式后,我就不能再思念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了,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墙一般的力量挡在了中间。 1月5日晚,我做了一个印象很深的梦,梦见了我一个高中女同学。我们是好朋友,但这是我唯一一次梦见她。6日早上醒来后,我稍有些纳闷,不明白为什么会突然梦见她。 但6日晚上,正在公交车上时,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初恋女友从几千公里以外打来的。接到她电话的那一瞬间,我浑身犹如雷击。 不过,我被震动不是因为接到她的电话有多激动,而是在这一瞬间,我彻底相信了心灵的存在。

心灵交流的方式还不为科学所知。

心灵感应常见于亲密关系 我先是明白了5日晚的梦,知道梦见高中女同学,其实就是梦见她,因为我是通过那个同学认识她的。 接着我记起了4月和10月的梦,我明白这三次梦都一样,都是我在睡梦中感应到了她对我的思念。 原来这就是心灵感应,原来心灵感应确实存在。这三次梦发生时,两次她是在数千公里之外,一次则是在数万公里之外,心与心的感应的确是可以超越空间的。 以前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我一直对传统心理学中所奉行的“科学主义”有些不解。因为,主流的科学主义的标准是“简单可重复并可量化”,但这主要是从经典物理学中发展出来的,这适合心理学吗?我认为这是将经典物理学中的所谓科学标准强加在心理学上,会阻碍心理学的发展。 可以说,我一直认为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赞成科学心理学的。但是,这种不赞成,主要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只有在这一瞬间,我才第一次深刻地体验到了心灵的存在,从而在这一瞬间完成了从科学主义到心灵主义的转变。 一旦真的相信了心灵的存在后,我的心自然便敏感了很多,此后在我身上频频地发生过一些心灵感应事件。 心灵感应在亲密关系中应该是普遍存在的,关键是我们是否注意到了它的进行。 许多人发现,许多同卵双胞胎之间会有很强的心灵感应,一个人如果产生了什么感受,另一个人无论在多远的地方都会感应到。 还有研究发现,新生儿普遍能感应到妈妈的情绪变化。譬如,有经验的妈妈知道,当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哭闹时,做妈妈的应该自省一下。她们会发现此时也处于烦躁中,如果做妈妈的想办法让自己情绪平静下来,小家伙们会自动不哭闹了。 这只是婴儿对妈妈的心灵感应的一个小例子而已,其实,因为婴儿的心灵是纯净的,还没有被污染,婴儿的心灵感应的能力是惊人的,细心的人很容易会发现这一点。 并且,孩子对妈妈的心灵感应能力会一直保留下来,只是越来越难以像婴儿时那样敏感而直接了。 上周末,我参加一个家庭系列排列的工作坊,来自香港的治疗师郑立峰举了一个例子说,一个妻子经常对丈夫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他建议这个妻子再发脾气时给妈妈打个电话。结果,她发现,每当她莫名其妙地想发脾气时,她的妈妈都处在痛苦中。 心灵感应也经常出现在文艺作品中,例如名著《简爱》便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圣约翰再次向简爱求婚,简爱动摇了,这时她听到了罗彻斯特在呼唤她的名字,于是回到了罗彻斯特的身边,而罗彻斯特告诉她,那时他的确正在呼唤她的名字。 电影《星球大战》中也常有心灵感应的情节,譬如阿纳金痛失母亲并大肆屠杀沙人给母亲复仇时,尤达在许多光年以外的距离感受到了阿纳金的痛苦。

尤达大师。

一个民族内也存在着心灵感应 以上这些心灵感应的故事都发生在两个人之间,那么,有没有集体的心灵感 应呢?譬如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甚至一个民族的心灵感应有没有可能存在呢? 一个全球性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研究者在全球范围内同时测量许多国家的研究对象的脑电波,结果发现,当重大事件发生时,一个国家甚至全人类经常会出现脑电波的共振。 例如,当911恐怖事件发生时,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对象的脑电波都出现了剧烈振动,而许多研究对象意识和情绪上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其脑电波仍然出现了剧烈振动。 中国申请2008年奥运成功时,那一时刻全中国范围内的研究对象的脑电波都出现了剧烈振动,并且其中很多人一样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关于集体性的心灵感应,我也有自己的观察。自从2005年6月开始主持广州日报的健康·心理专栏后,只要有上网条件,我差不多都会留意一下新浪网的新闻,看看有没有值得分析的事情发生。 一开始,我留意的都是热点新闻事件,但后来,我开始关注一种新闻——“杀妻”,男人以为妻子、女友或他迷恋的女子要离开自己或对自己不忠,于是将女子杀掉。 在2007年夏天前,这一类新闻在新浪网社会新闻出现的概率一般是一星期两三起,但到了2007年下半年后突然飙升到差不多一天一起,而现在已飙升到一天数起。 这种转变有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关键性事件——“黑砖窑”。在我看来,可怕到极点的黑砖窑事件的大规模爆发及其处理结果,对我们整个民族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令疯狂者更疯狂,绝望者更绝望。 德国心理学家埃克哈特·托利在他的著作《当下的力量》中写道,地球是一个生物体。借用他的话,也可以说,我们整个民族也是一个生物体,我们彼此之间并非是没有任何联系的独立的个体,而是切切实实有密切的沟通的共同体,并且这种沟通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只是我们的大脑意识不到而已。 其实,“杀妻”事件在任何时候的任何社会都是最常见的血腥事件。无论欧美还是中国,“杀妻”事件均占了谋杀案的三分之一左右。 为什么“杀妻”事件如此普遍呢?心理学的经典解释是,这些男人多是偏执狂,而偏执狂普遍惧怕失败并习惯于归罪别人,而最容易被他们归罪的对象就是 他们最在乎的妻子或女友。譬如,邱兴华便是在感到人生无路可走时,才对妻子动了杀机,这里面藏着的逻辑是“不是我邱兴华不行,是你这个女人让我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心灵感应是家庭系统排列的神秘动力 这是一个具体的“杀妻”个案的逻辑,但当“杀妻”事件有飙升迹象时,这可能就是一个信号,透露着我们民族这个生物体出现了一些问题。 “杀妻”事件的变化是一个信号,而最近几年的热点新闻的转变也是一个信号。 2007年夏天之前,是病人“疯”了。从2005年到2007年夏天,热点新闻事件的肇事者一直是明显有心理问题的个体。 2007年夏天后,是有权势者“疯”了,典型的如黑砖窑事件、周老虎事件和南京彭宇案等。 进入2008年后,则是大家都“疯”了,暴风雪、地震和股灾等一系列灾难性事件令我们所有人都卷入了漩涡中。 可以说,之所以是病人先“疯”掉,是因为他们更敏感。相比普通人,他们的自我结构更脆弱,安全感更低,所以更容易捕捉到不好的信息,于是先集体爆发出问题,从而先期成为了热点新闻的主角。 对于2005年以来的新闻热点的总结,这只是我个人的理性分析的结果,缺乏感性体验的证实,所以未必正确。 不过,上个周末,我在郑立峰老师的家庭系统排列的工作坊中,切实而深刻地体会到了集体心灵感应的威力。 家庭系统排列是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创办的一种团体治疗方法,一般有多人参加,当给某一个人做治疗时,会先让他简单讲述想解决的问题,然后由他自己或老师在团体中选择“代表”,扮演他的家族成员。 接下来,老师会让“代表”们依照自己的感觉走到最合适的位置上,而“代表”们所组成的整幅画面以及每个“代表”的感受便揭示了当事人的整个家族的问题。 最后,可以通过改变“代表”们的位置和疏通代表们的感受,而实现改善当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