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升初常见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①布,衣素②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③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④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⑤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选自《列子》)【注】①曰:名叫。
②素:白色的。
③缁(zī):黑色。
④扑:打、敲。
⑤向者:刚才。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天雨.()(2)子亦犹是.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3.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译文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
天上下起了雨,杨布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
他家的狗没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叫。
杨布十分生气,正准备打狗。
杨朱说:“你不要打狗,如果换作是你,你也会像它这样做的。
假如让你的狗离开前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1.(1)下雨(2)这样2.假如让你的狗离开前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3.凡遇是非,切莫忙于责怪他人,应首先从自身找原因。
或任何事情,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辨别其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其内在本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严君平不仕严遵字君平,蜀人也。
隐居不仕,常卖卜①。
于成都市,日得百钱以自给;卜讫,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
蜀有富人罗冲者,问君平曰:“君何以不仕?”君平曰:“无以自发。
”冲为君平具车马衣粮,君平曰:“吾病耳,非不足也。
我有余,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余?”冲曰:“吾有万金,子无担石②,乃云有余,不亦谬乎?”君平曰:“不然。
吾前宿子家,人定③而役未息,昼夜汲汲④未尝有足。
今我以卜为业,不下床而钱自至,犹余数百,尘埃厚寸,不知所用,此非我有余而子不足邪?”冲大惭。
君平叹曰:“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故不仕也。
”(选自晋•皇甫谧《高士传》)[注释]①卜:卜卦算命。
②担石:旧时重量单位。
③人定:半夜时分。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专力则精,杂学则粗(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
”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选自清•姚鼐《惜抱轩集》)[注释]①余:本文作者清人姚鼐(nài)自称,他字姬传,是“桐城派”的杰出代表。
②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
③休宁:古县名,今浙江境内。
[文言知识] 说“少”。
作为多少的“少”,古今相同。
“少”在文言中还作“年轻”、“年轻时”解。
上文“余少时尝效焉”中的“少时”,即为“年轻时”。
贺知章诗“少小离家老大还”,其中“少小”指年轻时。
古人年龄在30岁之内的都可指“少年”。
岳飞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头”即年轻人的头发。
古语有“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少年”也指年轻人。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盛②焉③悚2.翻译:①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3.“多所舍弃,词其一也”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很多爱好都抛弃了,只有词没放弃;②很多爱好抛弃了,词便是其中之一;⑧很多爱好没放弃,词便是其中之一;④很多爱好没放弃,只有词抛弃了。
4.理解:姚鼐感到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译文】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
一日,嘉定②王凤喈(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
”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词学以浙中为最盛,我小的时候曾经效仿过。
一天,嘉定王凤喈对休宁的戴东原说:“我从前怕姬传,现在不怕了。
”东原说:“为什么?”凤喈说:“他喜欢多才,见到有人有一个处便要和他一样。
专心学一门则精,学杂了就粗了,所以不怕了。
”东原见到我,把凤喈的话告诉了我,我感到震惊,于是把其他的爱好舍去,只功词一项。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一)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四)银烛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
庆初未之觉也。
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
”曰:“爇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含答案(全)(可编辑修改word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全)一、轶事十则(一)粟粥荠菜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ft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①遂凝,刀割为四块。
早晚取二块,断荠菜②十数茎于盂③,暖而啖④之。
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
[注:①宿:xiǔ,宵,夜。
②荠(jì)菜,一种野菜。
③盂,yú,一种圆口器皿。
④啖,dàn,吃,]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惟煮粟米二升惟:只。
B.经宿遂凝遂:就。
C.暖而啖之暖:暖和。
D.谥文正公谥: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被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这里用作动词。
2.这段文字表达的主旨是:(二)不展家书宋,胡瑗(yuàn),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ft,攻苦,食淡,终夜不寐。
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1.判断下面语句翻译是否正确()“读书泰ft,攻苦,食淡”——在泰ft中读书,攻读勤苦,饭食粗淡。
2.下面词语,哪几项能概括语段中胡瑗的性格()A.勤奋B.不怕清苦C.持之以恒D.谦虚E.不顾家室F.专心致志(三)铸砚示志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
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
”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
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
” 卒以进士及第。
1.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常临鉴自奇鉴:镜子。
B.屡举进士举:推举,推荐。
C.试官恶其姓恶:wù厌恶,讨厌。
D.或劝政业或:有的人。
E.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示:给人看。
F.砚穿则易。
易:容易。
G.卒以进士及第卒:终于。
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
2.下面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桑维翰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
B.桑维翰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
C.试官是一个昏庸的官员。
(四)系剑冢树吴,季札,出游上国①,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篇(有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篇(有答案)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参考答案:1.转身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好龙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乡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参考答案:1.A2.凿壁偷光3.三个故事: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略)狐假虎威阅读《狐假虎威》,完成习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兽见之皆走:2.翻译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2)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3)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篇(有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五篇(有答案)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划线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参考答案:1.①走:跑②释:放下③身:自己④冀:希望2.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3.守株待兔(略)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释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_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边境。
②到。
③难道。
④凭借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3.对比,立志。
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字义。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六.1.①到,此指照射过来②报酬③把④就2.①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过来,拿着书映着灯光来读书。
人教部编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一)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同乡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③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④?【注】①遽(jù):急忙、立刻。
②契(qì):用刀子雕刻。
③契者:雕刻的地方,④惑:迷惑、糊涂。
④“不……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
(1)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2)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________。
(3)你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
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
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③耳:罢了。
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俱乘船避难________③后贼追至________④携拯如初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句的意思。
(3)从文段内容看,你认为华歆和王朗谁优谁劣?写写你的理由。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陈章侯蔑视显贵者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
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
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
章侯科头③裸体,谩骂不绝。
显者不听。
遂欲自沉于水。
显者拂然④,乃自先去。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注释]①诞僻:怪僻。
②搦(n uò):握。
③科头:不戴帽子。
④拂然:甩动(袖子)的样子。
[文言知识] 说“致”a“致”是个多义词。
一、指“送”。
上文“人所致金钱随手尽”,意为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
“面致”即当面送上。
二、指“表达”。
“致意”、“致谢”中的“致”即是。
今人写信,末了常有“此致敬礼”,意为以此表达我的敬意。
三、指“招引”。
如“致百鸟至”,意为招来数百只鸟。
四、指“尽”。
成语“专心致志”中的“致”即是。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藉②索③虽④既⑤施2.翻译:①好游于酒②周其乏③一龌龊显者3.上文“笔墨”是指【译文】陈章侯性格怪僻,喜欢游玩喝酒。
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
尤其喜欢为贫穷不得志的人作画,以周济他们的贫困。
依靠他而生活的贫寒士人,一共有几十以至几百家之多。
如果豪绅贵族等有势力的人向他要画,即使送他千金他也是不会提笔的。
有一个人品卑劣的显达者,引诱他进入船内,正在让他鉴赏宋元人的笔墨。
船开了以后,就拿出画绢强迫他作画。
章侯摘掉帽子,脱掉衣服,大骂不止。
那个显达者不听从他的。
于是章侯自己从船上跳落入水。
显达者非常生气,于是甩袖而去了。
后来托了别人代为求画,章侯最终还是没有用一下笔墨。
【参考答案】1.①依靠②讨取③即使④已经⑤给2.①喜欢跟酒打交道;②周济他们的穷困生活;③一个品质恶劣的显贵的人。
3.字画。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四个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
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小升初文言文专题训练一1.对牛弹琴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注释】①为:给。
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
③伏:趴着。
④故:从前。
⑤耳:耳朵听。
⑥鸣:鸣叫声,作名词。
⑦掉:摇摆。
⑧奋:竖直。
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1.解释:①为:②如故:③鸣:④奋:2.翻译: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2.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 "诣"的意思是_______;为设果,是_______为_______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 "是说杨氏子_______从文中______________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_______原因是(文中原话)______________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理解词句意思。
履:_______ 度:_______ 遂:_______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是一则_______故事,告诫我们做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1、填空,理解词句意思。
鬻():________ 誉:_________ 其矛:________ 其人:_____其人弗能应也。
2、这个寓言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揠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注释: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2.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3.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快走。
往--去,到……去。
6.槁(gǎo):草木干枯。
【注释】①闵:忧虑。
②芒芒然:十分疲倦的样子。
③病:疲倦。
④槁:干枯。
⑤耘:锄。
⑥非徒:不但。
1.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2.宋人疲倦的原因是什么?3.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7、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理解词句意思。
本文第一段使用了_______ 、_______修辞手法。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句子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讲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事、求学问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8.约不可失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3)公将焉.之 (4)岂可不一会期.哉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且焉置土石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________ 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小升初文言文专题训练四9.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
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
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注释】①铛臼(chēng jiù):烹茶的工具。
②伏谒(yè):拜见。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6分)(1)然所蓄茶有数等( ) (2)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 ) (3)僧惑甚( )2.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译文:3.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4分)10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小升初文言文专题训练五11____________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①.嬉:②.贾人:③其舍近墓④遂迁居市旁2、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