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加与减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数学加法与减法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数学加法与减法知识点整理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二)知道以下规律1、加法(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9+1=10 8+2=10 7+3=10 6+4=10 5+5=10 4+6=10 3+7=10 2+8=10 1+9=109+2=11 8+3=11 7+4=11 6+5=11 5+6=11 4+7=11 3+8=11 2+9=11 19+3=12 8+4=12 7+5=12 6+6=12 5+7=12 4+8=12 3+9=129+4=13 8+5=13 7+6=13 6+7=13 5+8=13 4+9=139+5=14 8+6=14 7+7=14 6+8=14 5+9=149+6=15 8+7=15 7+8=15 6+9=159+7=16 8+8=16 7+9=169+8=17 8+9=179+9=181、熟记2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20以内进位加法、20以内退位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口诀表10-1=9 11-2=9 12-3=9 13-4=9 14-5=9 15-6=9 16-7=9 17-8=918-9=910-2=8 11-3=8 12-4=8 13-5=8 14-6=8 15-7=8 16-8=8 17-9=810-3=7 11-4=7 12-5=7 13-6=7 14-7=7 15-8=7 16-9=710-4=6 11-5=6 12-6=6 13-7=6 14-8=6 15-9=610-5=5 11-6=5 12-7=5 13-8=5 14-9=510-6=4 11-7=4 12-8=4 13-9=410-7=3 11-8=3 12-9=310-8=2 11-9=210-9=1常用的关系有:(1)部分数+ 另一部分数= 总数(2)总数- 部分数= 另一个部分数(3)大数- 小数= 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加与减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加与减知识点小学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以下为大家提供了加与减知识点,供大家复习时使用!【加与减知识点】①桃子的总数量-筐里桃的数量=篮子里桃的数量篮子里桃的数量篮子的个数=每个篮子里桃子的个数②鸭的数量鸡是鸭的倍数=鸡的只数鸡的数量+鸭的数量=一共的数量或鸡的数量-鸭的数量=多的数量③大汽车的数量+小汽车比大汽车多的数量=小汽车的数量小汽车的数量+大汽车的数量=一共的数量④甲的邮票数乙比甲少的邮票数=乙的邮票数甲的邮票数+乙的邮票数=一共的邮票数⑤上衣的价格裤子比上衣便宜的价格=裤子的价格上衣的价格+裤子的价格=一套衣服的价格⑥上午借书的本数+下午比上午多借的本数=下午借的本数上午借的本数+下午借的本数=一天一共借的本数【课后练习】一、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68-12-38= 45+7-17= 55-25+17=“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20+15+30= 76-9+17= 38+9-7=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不进位的加法20+30=__7+2=__8+30=982、不退位的减法80-50=__9-2=__8-30=68二、进位加法(凑十法)1、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
(注:凑十的两个数互为补数)2、20以内进位加:凑十法:8+72=15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2+8=10,2是8的补数)3、100以内进位加__+8=44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加1,个位减补数。
(方法和20以内一样)三、退位减法1、20以内退位减:破十法:161-9=7个位加补数2、100以内退位减:__-9=27提炼方法:个位用弧线连上,十位减1,个位加补数。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2,练习十二第5、6、8题。
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重点难点: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鼓舞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预备:1、教师预备情景图的课件。
2、学生预备3捆6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学前预备口算。
(电脑出示。
学生开火车练)11-3= 13-8= 17-9= 14-5=15-7= 12-3= 16-8= 13-7=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来做几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8-6= 87-3= 96-6=师谈话:把它们改为38-9=、87-8=、96-8=,你会算吗?认真观看你发觉了什么?同学们发觉两位数个位上的数都比减数小,假如直接减,够不够减?(不够减)那这三道题怎么计算呢?(退位),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2。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知识点总结加减法知识点: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了,但还是有部分同学不熟练,经常出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练习。
2.加法:将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什么方法?加法就是将两个数合并在一起,需要将两个数相加。
例:2和3合并,用加法表示是2+3=5。
3.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例:已知6+2=8,求另一个数8是多少?用加法表示是8-6=2。
加减法技巧:1.两位数相加,如果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则结果为0。
如:3+(-7)=(-7)+3=0。
2.数字之间没有大数的接触和小数的重叠时,用笔练习会更快更准确。
3.如果两位数相加,最大的一个加数和最小的一个加数之间的差只有4,则可以采用熟记口诀进行运算:几减几等于几减几等于几减几等于几。
比如口诀:“七八五十八”,就是把“七八五十八”分成两段(或三段),有6个数,(七十五十八是前三位)第二个八,先加第二个八上的七;8+7=15,减上面的第一个八上的三;所以八十七减去七八五十八就等于15减3。
其余的都类推即可。
也可以总结成几个字的口诀“三七进,二八出”。
加减法易错点:1.数字混淆:数字之间的变化容易混淆,需要加强练习和区分。
2.符号错误:加减号容易看错,需要加强符号意识的培养。
3.运算顺序: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需要注意题目中的运算符号。
4.忘记进位或退位:对于进位和退位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忘记。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加减法知识点,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练习,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2.引导孩子观察题目中的细节,如数字的变化、符号的使用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题意。
3.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信心。
4.对于孩子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他们逐步克服困难,提高运算能力。
总之,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知识点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能掌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知识点一年级下册加与减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知识点一年级下册加
与减
一年级下册的加与减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数字的读写和数的大小比较:学会认识0-100范围内的数字,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写
出来,同时也要能够通过比较大小的符号(大于、小于、等于)来判断数字的大小关系。
2. 数的组成与拆分:学会将一个数拆分成几个数的和,或者将几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数。
例如,可以将4拆分为1+3或者2+2。
3. 加法的运算:学会进行两个或多个数的加法运算,理解加法运算的含义。
使用符号“+”表示加法运算,例如2+3=5。
4. 减法的运算:学会进行两个数的减法运算,理解减法运算的含义。
使用符号“-”表示减法运算,例如5-2=3。
5. 两个运算符的混合运算:学会进行两个运算符混合的综合运算,如:2+3-1=4。
6. 计算简单的加减法算式:学会保持竖列对齐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7. 计算速算:学会利用数的性质进行简便的计算,例如,通过加1能够快速计算出相
邻的数。
以上就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的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加与减知识点(一)十几减9、8、7、6等的减法1、一个一个地减:这个方法一般借助图形,减一个划一个;2、破十法: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算10减去减数,结果再加上另一个数;例如:15-9,把15分成10和9,先用10-9=1,再用1+5=6就可以了;3、平十法:把减数分成两个数,其中一个数和十几的个位相同;例如:15-9,把9分成5和4,15减5等于10,10再减去4得出6就可以了;4、想加算减法:例如:15-9,想9加几得15,那么15减9就等于几;二解决多多少、少多少的问题1、看图列式,已知总数和去掉的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2、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求一种比另一种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3、根据图,能恰当地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式解答;三20以内减法的规律1、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2、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增加几,减数不变,差也增加几;被减数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减少几;3、减法算式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几,差就增加几;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几,差就增加几;(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只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上写0;五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方法不进位退位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再用它们的结果加上整十数;(五)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计算整十数加减,最后再加上一位数; (六)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不进位退位1、口算: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2、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相减的结果就写在那一位下面;(七)解决应用题1、解决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问题时,弄清谁和谁比,谁是大数,谁是小数;2、所求的数是大数就用加法计算;3、所求的数是小数就用减法计算;(八)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九)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了加进位的1;(十)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方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减起,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借一当十再减,十位上的数不要忘记减借去的1后,在进行相减;(十一)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不够减时,向十位借一当十再减,在计算十位的时候,先去掉借走的一,不够减时,再从百位借一,这样逐步相减;注:在列竖式时,无论进位还是退位都记得加进位点和退位点,以防计算出错; 生活中的数知识点一100以内数的认识1、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2、计数单位“百”: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二100以内数的读写1、数位顺序: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2、100以内数的读写: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读写;三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按位数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比较十位,十位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四)描述数的大小关系1、描述相差较小的两个数的方法:通过比较具体数量,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2、描述相差较大的两个数的方法:用”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3、描述比较接近的两个数的方法:用“差不多”来描述;(五)百数表的规律规律:1、每行相邻的两个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2、每列相邻的两个数,下面的数比上面的数多10;有趣的图形知识点(一)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认识1、正方形的特征:由四条边围成,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相等;2、长方形的特征:由四条边围成,对边相等,相邻的两条边不相等;四个角都相等;3、三角形的特征:只有三条边围成;4、圆形的特征:由曲线围成;(二)七巧板的认识1、七巧板的组成: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组成;2、七巧板的拼图:发挥自己的想象,可以拼成很多图案;(三)复杂图形的组成有基本图形组成: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观察物体知识点从不同的位置或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要从观察者的角度出发,抓住关键的特征,寻找看到的图形;。
小学数学一年级加法和减法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加法和减法初步认识一、概述在小学数学一年级,加法和减法是最基础的运算概念。
它们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石。
本文将从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认识、相关概念的介绍、实例演示以及解决常见问题等方面,深入探讨一年级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
二、加法的初步认识1. 什么是加法加法是最简单的数学运算之一。
它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它们的总和。
在加法中,有两个重要概念:被加数和加数。
被加数是我们要增加的数,而加数是我们要增加的量。
2. 加法的运算规则加法具有以下运算规则:- 交换律:加法的结果与加数的顺序无关,即a + b = b + a。
- 结合律:在连续进行加法运算时,可以改变加法的顺序,即(a + b) + c = a + (b + c)。
3. 加法实例演示让我们通过实例演示来更好地理解加法运算:- 示例1:小明有2个苹果,他再买了3个苹果,请问他一共有多少苹果?解答:小明开始有2个苹果,然后再买了3个苹果,所以他一共有2 + 3 = 5个苹果。
- 示例2:小红和小明一共有7个糖果,其中小红有4个糖果,那么小明有几个糖果?解答:小红和小明一共有7个糖果,小红有4个糖果,所以小明有7 - 4 = 3个糖果。
三、减法的初步认识1. 什么是减法减法是与加法相对应的运算。
它表示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值。
在减法中,同样有两个关键概念:被减数和减数。
被减数是我们要减去的数,而减数是我们要减去的量。
2. 减法的运算规则减法具有以下运算规则:- 减法的结果与被减数和减数的顺序有关,即a - b ≠ b - a;- 如果被减数等于减数,那么减法的结果为0,即a - a = 0;- 一个数减去0等于它本身,即a - 0 = a。
3. 减法实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减法运算:- 示例1:小明有5支铅笔,他送给小红2支铅笔,请问小明还有几支铅笔?解答:小明开始有5支铅笔,然后送给小红2支铅笔,所以小明还有5 - 2 = 3支铅笔。
小学加减法基础知识

小学加减法基础知识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内容,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
掌握好小学加减法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小学加减法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这一内容。
一、加法的基础知识1. 加法的定义加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它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总和的过程。
加法用加号"+"表示,例如:2+3=5。
2. 加法的性质(1)加法满足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a+b=b+a。
(2)加法满足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a+b)+c=a+(b+c)。
(3)加法满足零元素:对于任意一个数a,a+0=a。
3. 加法表小学生可以通过加法表来进行加法计算的学习和练习。
例如,学生可以记住1+1=2、2+1=3等基本的加法结果,也可以通过加法表的形式进行记忆和运算,如下所示:| 0 1 2 3 4 5 6 7 8 9 10---------------------------------------------------0 | 0 1 2 3 4 5 6 7 8 9 101 | 123456789 10 112 | 23456789 10 11 123 | 3456789 10 11 12 134 | 456789 10 11 12 13 145 | 56789 10 11 12 13 14 156 | 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7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8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9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10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二、减法的基础知识1. 减法的定义减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它是将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所得到的差的过程。
减法用减号"-"表示,例如:5-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加与减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与减知识点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
加法.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9+1=10 8+2=10 7+3=10 6+4=10 5+5=10 4+6=10 3+7=10 2+8=10 1+9=109+2=11 8+3=11 7+4=11
6+5=11 5+6=11 4+7=11 3+8=11 2+9=1119+3=12 8+4=12
7+5=12 6+6=12 5+7=12 4+8=12 3+9=129+4=13 8+5=13
7+6=13 6+7=13 5+8=13 4+9=139+5=14 8+6=14 7+7=14
6+8=14 5+9=149+6=15 8+7=15 7+8=15 6+9=159+7=16
8+8=16 7+9=169+8=17 8+9=179+9=181、熟记2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20以内进位加法、20以内退位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口诀表10-1=9 11-2=9 12-3=9 13-4=9 14-5=9 15-6=9
16-7=9 17-8=9 18-9=910-2=8 11-3=8 12-4=8 13-5=8 14-6=8 15-7=8 16-8=8 17-9=810-3=7 11-4=7 12-5=7 13-6=7 14-7=7 15-8=7 16-9=710-4=6 11-5=6 12-6=6 13-7=6 14-8=6
15-9=610-5=5 11-6=5 12-7=5 13-8=5 14-9=510-6=4 11-7=4
12-8=4 13-9=410-7=3 11-8=3 12-9=310-8=2 11-9=210-9=12、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1)部分数+ 另一部分数= 总数(2)总数- 部分数=
另一个部分数(3)大数- 小数= 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相差数列减法.(4)原有-
借出= 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列减法3、应用题解题时候,要根据已知条件正确列式(1)、总分关系(加、减法)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①、问题中出现一共、共、全长、原来等表示总数时,列加法.
②、问题中出现还剩、剩下、余下、第一次、第二次、用去、吃了等表示部分数时,列减法.(2)、大小关系(加、减法)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①、多字或少字后面的数是差数.②、比字左、右两边的数分别是大数、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