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六单元 高考小说阅读 第六讲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Word版含答案
高考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小哥儿俩
凌叔华
2.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答案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作铺垫;“日光”“西边的
白粉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2020·浙江卷,10~13,20分,难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雪
[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
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了一声。
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通向
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
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
高考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任务群5 文学阅读与写作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 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 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 提 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 品应占 1/2。 1. 学习目标与内容 ( 1 )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 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力 求有自己的发现。 (2 )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 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 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2021 浙江 主观 1.第二自然段描写环境有何用意?
第6课时 小说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阅读精讲课件

土地改革的那年冬天,梁三小家说分的得三十要来素亩稻地,老汉早已干瘪的身 体突然就有了莫名其妙的精力,见天天不亮就开始忙乱起来,但对于生 宝也渐渐生出许多不满。
看见郭振山家盖瓦房,他心里气:“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 你弟兄三个外头有人干事,屋里有人种地,你们积极得起啊!可俺家里 的地怎弄哩?”
从前,汤河上的庄稼人不知小道说这的郭三县要地素面有种叫“百日黄”的急 稻子,秋天割倒稻子来得及种麦,夏天割倒麦能赶上泡地插秧;只要 有肥料,一年可以稻麦两熟。
任老四曾经溅着唾沫星子感激地对他说:“宝娃子!你这回领着 大伙试办成功了,娃们就有馍吃了嘛!”
“就说稻地麦一亩只收二百斤吧!全黄堡区五千亩稻地,要增产 一百万斤小麦哩!生宝同志!”这是区委王书记开会时拿眼睛盯着生 宝说的。生宝明白:那是希望和信赖的眼光……
环境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类。 环境描写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故事气氛、推动情节发 展、烘托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的鉴赏,又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环境特点概括 环境的作用 环境的描写手法
第六课时
小说专题复习之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知识图要
壹
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作用
小说的三要素 《雨夜小站》
柳青
春雨唰唰地下着。透过淌着雨水的玻璃车窗,看见秦岭西部太白
山的远峰、松坡,渭河上游的平原、竹林、乡村,百里烟波,都笼罩
在白茫茫的春雨中。
当潼关到宝鸡的列车进站的时候,小街两边的店铺已经点起了灯
火。由于春汛,渭河的渡口暂时取消了最后一次摆渡,旅客们都陆陆
续续进了这个旅馆或那个旅馆,只剩年轻的庄稼人梁生宝,头上顶着
第二步:分析其自然景物的特点。
首先看描写了哪些景物,再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要盯准 那些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若无此类词,应选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高考复习教案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完美版

高考复习教案之小说阅读——环境描写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小说中景物描写的种类、掌握小说中景物描写的种类2、掌握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掌握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3、掌握景物描写题的答题技巧、掌握景物描写题的答题技巧授课过程授课过程一、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阅读必修二有关课文,理解下面几处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阅读必修二有关课文,理解下面几处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1、外面见到的只是一个空荡荡、阴沉沉的院子,和二十英尺外的一幢砖砌房屋的墙壁。
一株极老极老的常春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吹落了,只剩下几根几乎是光秃秃的藤枝,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
——《最后的常春藤叶》松动残缺的砖墙上。
——《最后的常春藤叶》【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1、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对这凄风苦雨的世界已不再抱任何希望的琼珊的生命之火,也在一点点的微弱下去,病情越来越重。
的生命之火,也在一点点的微弱下去,病情越来越重。
22、与下文写常春藤叶埋下伏笔(相呼应)应)2、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祝福》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祝福》【参考答案】“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参考答案】“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钝响”“震耳的大声”“幽微的火药香”等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的角度,烘托出沉重的新年气氛。
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的角度,烘托出沉重的新年气氛。
4、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祝福》【参考答案】以动衬静,突出了环境的沉寂,渲染出了一种压抑的氛围【参考答案】以动衬静,突出了环境的沉寂,渲染出了一种压抑的氛围5、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环境描写

这里只有一个破财神庙,里面住着一个侉子。
陶虎臣家的货色齐全。
除了鞭炮,还出一种别家不做的鞭,叫做“遍地桃花”,不但外皮,连里面的筒子都一色是梅红纸卷的。
放了之后,地下一片红,真像是一地的桃花瓣子。
如果是过年,下过雪,花瓣落在雪地上,红是红,白是白,好看极了。
他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
做焰火,除了配料,关键是串捻子。
串得不对,会轰隆一声,烧成一团火。
弄不好,还会出事。
陶虎臣的一只左眼坏了,就是因为有一次放焰火,出了故障,一个火星迸进了瞳孔。
陶虎臣坏了一只眼睛,还看不出太大的破相。
他依然随时是和颜悦色的,带着宽厚而慈祥的笑容。
这种笑容,只有与世无争,生活上容易满足的人才会有。
但是,鞭炮生意,是随着年成走的。
什么时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什么时候炮仗店就生意兴隆。
这样的年头,能够老是有么?这一年,伏汛安然度过,保住了无数人畜。
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
有好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东西南北四城,都放!一台七套,四七二十八套,陶家独家承做了十四套。
东城定在八月十六放。
地点:阴城。
这天万里无云,一天皓月。
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
有人早早吃了晚饭,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
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
阴城的草都被踏倒了。
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
忽然,上万双眼晴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
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
——陶虎臣点着焰火了!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
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
然后,一声炮响,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泗州”两个字。
城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砰磅有声。
最有趣的是“芦蜂追瘌子”,一阵火花之后,出现一个泥头的纸人,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
霎时飞来许多马蜂——火花,纷纷扑向他,他四面躲闪,扇不停地挥舞。
看到这里,满场大笑。
这些辛苦得近于麻木的人,是难得这样开怀一笑的呀。
第六讲鉴赏环境描写-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精讲一本通(全国通用)

3、环境描写答题步骤
• 环境描写作用题答题“三步骤”: •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
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 用和目的是一致的。 •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 思维角度并作对应分析。这里要注意区分出自然环境描 写作用与社会环境描写作用各自不同的思维角度。 • 第三步:分条列,规范答。组织答案时,每个角度的 作用要单列一条,使答案要点更明晰。
• 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 景;
• 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 的心理变化;
• 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 代气息。
(三)环境描写的手法
• 环境描写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各种 技巧,包括描写的具体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等)、描写的角度(感觉角度、观察角度、写景顺 序等)。与环境描写手法有关的命题,有的侧重于 考查具体方法,有的侧重于考查描写角度,更多的 则是综合性考查。因此,作答时要注意区分题目考 查的范围。
1、环境描写常用手法
角度
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借 代、设问、反问、引用、双关等
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描写角度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等。 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
等。
角度
手法
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
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2.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
之妙,而且能使小说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高中语文: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小说环境描写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小说环境描写【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阅读中赏析环境描写的常见考查方式;2.掌握小说阅读中赏析环境描写的答题思路。
【考情分析】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高考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有三个角度:概括、分析自然环境特点及作用;概括、分析社会环境特点及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题型一概括、分析自然环境特点及作用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自然景观。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类别作用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人物方面①烘托人物心情;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命运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
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主题方面①象征或暗示主题;②深化主旨【审题指导】设问方式 1.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2. 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辨别标志题干中有“景物”“特点”“作用”等字样审题要点 1.分清是“概括特点”还是“分析作用”。
2.注意“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的特点”的不同,后者要求答的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3.看清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位置【答题规范】答题思路概括自然环境特点①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
要学会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
②要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注意文中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尤其关注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
如果没有这些修饰性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概括。
分析自然环境作用第一步: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五、六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家族的记忆临沭二中高二语文备课组2008-5-16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1、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
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
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
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金粉世家》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
2、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炜的《古船》、《柏慧》,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
课时安排:拟安排3课时:单元简介、《祖孙之间》共2课时,《家族的学堂》1课时《祖孙之间》教学过程设计目标定向学习目标1、了解封建大家庭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的特征,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3、欣赏节选的重要段落,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精彩语句,分析人物性格与心理,欣赏小说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人物性格与心理;2、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著名学者吴福辉曾在学生群体中进行的小范围调查结果显示,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只有鲁迅的《阿Q正传》、张爱玲的《金锁记》、巴金的《家》和茅盾的《子夜》这四部作品是所有文科大学生全都看过的。
而在其中,100%的受访者认为《阿Q正传》是上流小说;各有一半的读者认为《金锁记》是上流和中流小说;认为《家》和《子夜》是上流和中流小说的读者比例都是20%和80%。
高考复习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课案 人教课标版(免费下载优秀版)

《小说阅读—分析环境描写》课案制作时间:年月日制作人:张园园课时安排:二课时分析环境描写预习案一、【相关知识链接】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在考查时往往以自然环境作为重点,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描写的作用;二是环境描写的方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综合形式出现。
二、【分析环境描写类试题的解题方略】(一)、了解高考常见的提问方式、文章第×段(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是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文章在表现主人公时,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阅读×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明确解题思路、判定环境的描写特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查景物特点;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
、环境描写的手法①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②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工笔、白描等;③调动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绘;④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写;⑤观察角度,写景有层次。
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
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
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②交代人物活动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衬托主题。
五、体验高考(年安徽高考)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
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一、知识讲解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自然是小说重要的描写手法。
小说的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社会环境包括小说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它们为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特定的背景。
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对全面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和领悟小说的艺术之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环境描写可以对社会环境作全面的介绍,又可以对具体的生活场景作细致详尽的描绘。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①渲染故事气氛。
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②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自然环境往往是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③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④暗示社会环境。
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
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⑤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判断其作用特别要联系上下文及其所处的位置。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对人来说总是个具体的存在,社会群体的活动,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民俗的、地域的、流行的等都会在人的性格和心理上产生影响。
小说中社会环境的描写就是要将人物置于真实的、形成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定环境中,这个环境甚至对人物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完整的社会环境描写可以充分展示历史的真实和民俗的真实,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二、方法点拨1.环境(景物)的特点常见的答题模式:(1)描写了……景象。
(2)渲染了……气氛。
(3)呈现出……格调。
2.环境描写的手法常见的答题模式:运用了……手法,突出了(表现了)……。
3.环境描写的作用常见的答题模式:(1)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2)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3)触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三、高考对接(2014·重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东坛井的陈皮匠何晓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
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
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
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
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
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
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
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
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
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
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
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
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
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
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
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
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⑧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
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
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
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
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一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⑪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⑫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
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⑬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
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⑭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有删改)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剃头匠申赋渔“剃头爷爷来了。
”老远看到剃头匠,我就跑到屋子里大喊。
剃头匠夹着细长的木盒子,脚步轻快,声音洪亮。
“木匠!”剃头匠一面招呼爷爷,一面把腋下的盒子放在椅子上。
爷爷在我大喊大叫之后,已经走出屋子,笑眯眯地在门口站着。
盒子是桃木的,正反两面各雕着两位神将,面目凶恶。
这盒子常常使人想起身怀绝技的武林怪客。
不过剃头匠并不怪,整天嘻嘻哈哈,跟大人小孩开各式玩笑。
剃头时,爷爷总排在最后一个剃。
他不只要剃头,还要刮脸、掏耳朵。
其中刮脸,是最让他快活的。
剃头匠先拧了一块热毛巾,敷在他的脸上,然后用手在爷爷的脸上抹上一层薄薄的泡沫。
这时候动作就要轻了,剃刀在脸上发出沙沙的声音。
爷爷苍老的脸一点一点露出干净的模样。
他的眼睛微闭着,嘴里似乎发出快活的呻吟。
剃刀从额头到两颊,到嘴唇,到下巴,到喉咙。
终于剃好了,爷爷靠在椅子上,像是睡着了。
剃头匠还要用热毛巾给他擦脸。
擦过两遍,剃头匠从爷爷脖子上解下布单,迎风一抖,啪的一声。
这时候,爷爷才慢慢醒过来。
“怎么样,木匠?”“嗯,嗯。
”这就是爷爷的回答。
听到这声音,剃头匠很满意。
剃头匠住在村子后面的河边上。
一个人,住两间茅草屋。
剃头匠每个月要挨家走一圈,这一圈要走五天。
这五天里,中饭和晚饭轮着在各户人家吃。
在我家吃中饭了,晚饭就到隔壁家,明天呢,再到隔壁的隔壁一家,如此循环。
哪家伙食好一点,差一点,剃头匠不计较。
不过,剃头匠来了,家家都要去割肉,或者杀鸡,这是一件相当隆重的事。
大年三十这一天,剃头匠是不离家的。
他要把庭院打扫干净,门上贴上春联,掸掉屋梁上的灰,贴上福、禄、寿的神像。
这些事情都得在上午办好。
到下午了,他就搬把椅子,坐在屋门口,捧着水烟咕噜咕噜地吸。
这是他剃了一年的头,等待收获的时候。
申村的每一户人家,都会在这天下午拜访剃头匠。
有人送来刚蒸出来的馒头,有人送豆腐,有人送鱼送肉,还有人送米送面送油或者自家腌的香肠鸭蛋。
来人送了什么,是多,是少,剃头匠都不在意,他总是显得过意不去:“哎呀,太多了,太多了。
”爷爷往往是最后一个来。
他要一样一样看剃头匠的收获,剃头匠就一样一样指给他看,脸上满是得意的光辉。
等都看完了,爷爷才回家去,拿来剃头匠过年还缺的。
要是什么都不缺,就包个红包。
申村人对剃头匠的敬重,有点过。
我是在上了高中之后,才知道缘由的。
这时候的剃头匠,已经七十多岁,拿剃刀的手开始有点抖了,可是爷爷和一班老人,还坚持请他动手。
剃头匠年轻时在北边的一座大庙里做杂工。
一年多,方丈就教他剃头。
给和尚剃头不是容易的事,学了两年,还没有满师,日本人就打过来了。
一天,共产党的县委书记带了人,在庙里开会。
日本人知道了,半夜里围了上来。
书记立即组织突围,书记断后,没跑掉,开枪自杀了。
日本人忙了半天,只抓了一个死了的书记,很恼火,就把和尚们赶到庙门口,要方丈供出共产党的去向。
方丈哪知道什么。
日本人问了半天,很不耐烦,就把方丈捅死了,一把火烧掉大庙。
然后驱赶和尚和杂工们,给部队挑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