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周周测(一)

合集下载

初一历史周周测

初一历史周周测

初一历史周周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Array1、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常交替出现。

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是()A、陈朝B、北周C、隋朝D、唐朝2、古代有一位商人,他经常把货物通过大运河从杭州运到北京去。

请你仔细想想,这位商人应该是生活在下列哪个朝代()A、西周B、秦朝C、汉朝D、隋朝3、下列各项表述,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A、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全国大统一B、开凿了大运河C、统计者十分残暴D、繁荣而短暂4、小明要了解唐朝建立者的情况,我们应给他推荐有关谁的人物传记()A、杨坚B、杨广C、李渊D、李世民5、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A、任用魏征等贤臣B、重视人才的培养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创立科举制度6、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制订于()A、唐朝B、秦朝C、西汉D、隋朝7、后人对武则天的统治基本上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她()A、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C、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D、统治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8、下列关于隋唐科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打破了士族垄断政局的局面②使下层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加入统治阶层③进士科受到人们的推崇④给当时的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③④9、下列体现盛唐时期革新气象的有()①唐代民族融合加快,在文化、艺术等方面出现了胡汉交融、中西贯通的特点②科举制提拔了大批人才,为社会革新注入了活力③唐长安城商贾云集、学子荟萃,外国人可以长期居住④唐代的饮食、服饰都受到少数民族影响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下列选项中推动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一种重要工具是()11、唐朝时期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的政策不包括()A、发动军事进攻,进而征服B、采取“和亲”政策C、对被政府征服或主动归附的民族由原来的首领统治,管理原来的地区和人民D、轻视、灭绝少数民族12、下列各项能够反映出汉藏两族人民密切关系的是()A、“回鹘衣装回鹘马”B、“车书本一家”C、“和同为一家”D、“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13、“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

周测历史1-9课新人教版 七上 期中

周测历史1-9课新人教版 七上 期中

七年级上历史周测(一)考查范围:1-9课出题人:卢会卓时间:2017.11.8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它建立于( )A.公元前221年B.公元221年C.公元前202年D.公元202年2、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种制度的重要特征是( )A. 国家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B.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C.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D. 统一货币、度量衡3、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

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4、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A.半坡居民B.河姆渡人C.北京人D.元谋人5、大家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早晨,一群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里用磨制石器射死了一头野兽C.大家很高兴,马上动手钻木取火,烧烤捕捉到的野兽D.晚上,大家一起睡在洞穴里,洞口燃着一堆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6、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

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A洞穴B干栏式房屋C搭上草棚的水井D半地穴式房屋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8、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下列发明与炎帝无关的是()A.教民开垦耕种,制作乐器B.学会煮盐C.创造文字,制作音律,擅长纺织D.制作陶器,通商交换9、从尧舜禹的“禅让”可以看出,当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标准是()A.财富多少B.选贤与能C.治水有功D.家庭谱系10、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种制度开始于()A.舜传位于禹B.禹传子,家天下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大一统11、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A.商汤伐夏B.牧野之战C.盘庚迁都D.武王伐纣12、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每周一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每周一练答案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每周一练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第1课、第2课)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B C A B C C B B A D D A A D D二、综合题:(共55分)16、①隋亡原因在于:隋炀帝统治残暴,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

②所举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征吐谷浑,三征高丽。

17、(16分)原因: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勤于政事,善于听取意见;大臣廉洁奉公。

18、(14分)(1)洛阳涿郡余杭(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19、①指出人民力量的强大;②秦末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隋末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

参考答案(二)(第3课、第4课)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D B D D B A D A D B A A B D C二、综合题:(共55分)16、(1)筒车;灌溉(2)曲辕犁;耕地(3)筒车便于灌溉,提高了抗拒天灾的能力。

曲辕犁使耕地更加方便,节省了人力;它们都促进了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

17.(1)唐玄宗少年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意的事和苦难。

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

(2)他后来没有坚持这样做。

他统治后期,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任用权臣。

造成朝政混乱,导致“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18、(1)门第不等的读书人都可以通过科举制来提高门第或维持地位,使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6分)(2)轻视科学技术内容。

原来领先的科技水平逐渐落后于世界。

(3)建议增加科学技术方面内容的考试,以培养较全面的人才。

参考答案(三)(第5课、第6课)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B D DCD C A D C D A B B A A二、综合题:(共55分)16、①回鹘维吾尔②吐蕃藏③南诏白族彝族④粟末靺鞨;17、(1)材料一是通婚;密切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汉藏两族的关系。

七年级历史周测卷

七年级历史周测卷

七年级历史周知识梳理卷(12、18)一、选择题(每小题分,20小题,共40分。

特别提醒:请将所选答案填写在后面表格中,否则不得分。

)1.官渡之战,前后历时共约8个月,据《三国志》记载,曹操以2万多兵力,出奇制胜,击破了袁绍10万之兵,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官渡之战的胜利()A.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B.使得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D.扫平了关中的割据势力2.“值有疾病,孤(曹操)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赖我大皇,发圣明。

虎臣雄烈,周与程。

破操乌林,显章功名。

”这两句话是对下列哪一战役的追述()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肥水之战3.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三国鼎立形成于()A.公元2世纪前期B.公元2世纪后期C.公元3世纪前期D.公元3世纪后期4.右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图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A.①长安②建业B.①长安②建康C.①洛阳②建康D.①洛阳②建业5.据何兹全主编的《中国通史》记载:“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

”材料中的这次“变乱”指的是发生在晋惠帝时期的()A.黄巾起义B.“国人暴动” C.“楚汉之争”D.“八王之乱”6.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一次人口大迁徙都伴随着浩劫与灾难。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于()A.西汉后期B.西晋末年C.东汉后期D.东晋末年7.成语“乱七八糟”源于两个历史典故。

“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

两次变乱的共同原因是()A.地方诸侯王势力强大B.推恩令的实行C.君主的腐朽统治D.民族矛盾激化8.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魏晋时期政权并立C.东汉末年军阀割据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9.《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几乎家给人足矣。

七年级历史第1周周练试卷

七年级历史第1周周练试卷

灌南县六塘中学七年级历史第三周周练试卷制卷人:惠学佑审核人:怀学慧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姓名班级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其选出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每个2分,共50分)⒈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⒉下列原始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居民⒊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我国原始人遗址是()。

A.云南元谋人遗址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C.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D.陕西蓝田人遗址4、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

A.直立行走B.手的发展C.语言的产生D.劳动⒌从长相和智力水平来看,与现代人最接近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黑猩猩⒍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过着群居生活⒎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共有的特点的是()。

A.烧烤食物B.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C.共同劳动并共同分享成果D.懂得人工取火8.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

A.山顶洞人生活在海边 B.山顶洞人与海边渔民交换 C.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海洋D.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掌握了捕捉水生动物的本领9在我国古代,较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

A.元谋人B.长阳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10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A.①B.②C.②③D.③④11.距今约6000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 B.米饭 C.小米 D.玉米12.下列关于氏族聚落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广东省化州市第一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周练历史试题.doc

广东省化州市第一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周练历史试题.doc

初级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历史周测(一)3.1一、单项选择题。

(共15题,每题4分)1.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B.开凿了大运河C.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答案】C2.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是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了民族融合【答案】C3.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底蕴。

隋朝时修筑的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 )A.大运河 B.赵州桥 C.长城 D.故宫【答案】A4.唐朝时,衢州人要到洛阳去经商,走水路先后经过的是 ( )A.钱塘江——邗沟——江南河——通济渠B.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C.长江——淮河——黄河——海河D.钱塘江——江南河——邗沟——通济渠【答案】D5.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答案】D6.“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这是古人在赞颂隋朝大运河,它的中心是 ( )A.江都 B.涿郡C.余杭 D.洛阳【答案】D7.“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仿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 B.隋炀帝C.唐太宗 D.宋太祖【答案】B8.工程和建筑都是文明的载体。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部分工程和建筑的表述,正确的是()A.李冰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B.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促进了交流C.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里,雄伟壮丽D.故宫是清朝开始修建的世界现在最大的宫殿建筑群【答案】B9.在2014年6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与丝绸之路双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大运河开凿于()A.秦朝 B.隋朝C.唐朝 D.元朝【答案】B10.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之年,杭州推出了“中国大运河·杭州申遗旅游线”。

七年级历史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无附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无附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周周清试题(第一周)(无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40分)1、隋朝建立后,定都于()A、洛阳B、长安C、涿郡D、江都2、下列不属于隋朝统一南北的条件是()A、江南人民盼望统一B、北方民族大融合C、南方的陈朝统治腐朽D、大运河的开通3、开皇之治是指哪位皇帝时期的统治()A、隋炀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周文帝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长安B、建康C、开封D、洛阳5、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政治目的()A、为了南粮北运B、为了到江都游玩C、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D、为了攻打高丽6、起兵反隋,建立唐朝的是()A、李渊B、李世民C、武则天D、李隆基7、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增强,史称()A、光武中兴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8、敢于直言并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大臣是()A、杜如晦B、魏征C、姚崇D、房玄龄9、我国历史上被称为具有“贞观遗风”的统治者是()A、隋文帝B、唐高祖C、武则天D、唐太宗10、唐太宗与隋文帝采取的相同措施有()①发展生产②提倡节俭③虚心纳谏④改革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材料分析:(45分)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是谁的名言:(5分)(2)上述材料与该历史人物什么样的思想相符合?(10分)(3)该历史人物统治时期我国社会状况如何?(10分)材料二、对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从古到今评论不一,以下是关于运河的两首诗: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良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会。

――胡曾《汴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1)两位诗人各持什么观点?(10分)(2)你赞同谁的观点?说出你的理由。

(10分)三、问答题:1、为什么说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2、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大业?。

七年级上(历史)周测试卷第1次

七年级上(历史)周测试卷第1次

2019至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周测试卷第1次班级:姓名:(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共 36 分)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发现于( )A.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B.云南元谋县C.浙江余姚市D.山东大汶口2.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 )A.一百七十万年B.八十万年C.七十万至二十万年D.一万八千年3.迄今所知,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安徽和县猿人遗址4.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A.①B.②C.①②D.③④5.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子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C.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D.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6.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二、填空题:(共 24 分)7.元谋人距今约_______年,是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他们已能够制作_________,知道使用火。

8.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他们已经学会_______,还会长时间保存_______,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9.在中国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__________;_________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10.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_______房屋,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______。

三、解答题:(共 40 分)11.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5分)(1)A处是__________遗址,地处我国的________流域。

(2)B处是____________遗址,C处是山顶洞人遗址,它们同处于我国的__________流域。

(3)仔细观察上面的示意图,说出A、B、C三处古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分布的原因是什么?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填空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__ 的国家之一。

最具代表性的是__ 、__ 和__ 。

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__ 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__ 的古人类。

3.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__ 年。

4. __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5.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____________ 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____________ 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二、选择
1. 我国境内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2.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3.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
B.西周烧炭火的青铜
C.战国铁农具
D.汉代耕作石画像
4.“我来自周口,你来自元谋,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

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A.北京市B.陕西省C.浙江省 D.云南省5.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

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用铜钱购物B.种植水稻C.穿着麻布衣服
D.烧烤食物中
6.“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

”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7.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三、材料题
恩格斯说:“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你知道火的使用有哪些意义吗?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填空
1.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和。

2.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其中,距今约
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最具代表性。

3.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的木构水井。

4.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

距今年,定名为半坡遗址。

二、选择
1. 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
A.①
B.②
C.①②
D.③④
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 D.水稻、粟
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4. 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 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
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 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
6. 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
7.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环境不同
B. 使用的工具不同
C. 生活习惯不同
D. 思想意识不同
三、填空:河姆渡人的半坡人
生活时间
生活地点
居住的房屋
种植的农作物
农业工具
饲养的家畜
手工业
四、指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
五、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